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同行評審/行列式 (第二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行列式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第二次)

[編輯]

第一次特色條目評選時有建議再做一次同行評審,因此在此重新提出,希望達到特色條目。還望各位多多提出意見。—Snorri (留言) 2010年4月8日 (四) 13:02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4月8日至2010年5月8日

先前的討論

[編輯]

內容與遣詞

[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意見

  • 符號不一致的問題依然存在,例如(不限於)這一處:
其中是在基B下的展開

元素應用小寫,A改為a,以和前文及圖片統一。

  • 「行列式的性質」中:
  • 由行列式的乘法定理以及 可以知道,行列式定義了一個從一般線性群上的群同態

其中的R應該是指實數集。不過既然已經將係數取值擴展到交換環,那係數和行列式的值也不一定是實數,所以最好採用更為一般的符號(比如F)。同時請檢查其它的性質,和其它章節,排除這一類問題。並且(&)建議在這一章起始加入類似這樣的話: 「以下所列出的行列式性質,如無特殊說明,對於係數取交換環上的行列式均成立」。 另外「柯西公式」個人認為不必寫,現在這樣插入後反而破壞了性質陳述的連貫性。至多可加上連結即可。

  • 特色條目參評時有人的意見「反對數學變成特色條目」,「一看就讓人想要關掉視窗」。雖說是無理取鬧之言,但也有幾分回味。要如何將數學條目寫的不那麼深邃難懂,並且由淺入深,適合不同層次和學術背景的人閱讀的確是難題。我想可以著重介紹在實數域中的行列式,主要章節如下安排:

實數域上的行列式

定義

幾何意義

....

一般域上的行列式

....

交換環上的行列式

....

行列式的性質

....

行列式的計算

....

行列式與外代數的關係

....

歷史

....(非交換環上行列式的描述可以移動至此,因為風格相符)

應用

....

這樣編排的好處除了由淺入深外,還便於他人修改和維護。 Sotube@NTU (留言) 2010年4月20日 (二) 13:31 (UTC)[回覆]

(:)回應:首先多謝你的意見。符號不一致的問題已作修改。關於逆矩陣的問題,已經改成一般的域。之所以不是對一般的交換環都成立,是因為一般的交換環中不會有乘法逆元素,能定義逆矩陣的話,必須要是除環,而交換的除環就是域。其它的地方也檢查了一下,應該沒有係數取值範圍的問題。柯西比內公式是應另一維友的建議加入的,我覺得現在的版本尚不會過多影響閱讀連貫性。而你所說的關於係數取值範圍的聲明可以見「係數的取值」一節。最後對於章節的編排,「實數域上的行列式」其實和「歐幾里得空間上的多項式」是差不多的,應該都足夠直觀了(有幾何意義)。之後「一般域上的行列式」實質上等價於「嚴格的定義」一節。我已經將標題改掉。交換環和非交換環上的行列式我都濃縮在「係數的取值」一節裡面了。首先交換環上的行列式和一般域上的行列式性質基本一致,不必著重描寫;而非交換環上的行列式是比較深的內容,沒有詳細展開。同時寫在定義一節之後,可以讓讀者迅速地對係數的取值範圍問題有一個了解,就不必等到看到「歷史」一節了。—Snorri (留言) 2010年4月20日 (二) 23:53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

[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1. 紅字使用{{Link-en}}。
  2. 圖片文字繁簡轉換。
  3. 行列式與空間定向段落的圖片須要附上說明文字。
  4. 有過度連結的問題,例直觀定義、交替多線性形式、線性映射的行列式、行列式的性質、行列式的現代概念
  5. 「當向量線性相依時」「這類行列式被稱為「雅可比行列式」」請將粗體消去。
  6. 外國人請用全名。
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0日 (六) 00:46 (UTC)[回覆]
多謝提出意見。
  1. 第一點:我個人反對使用Link-en。首先特色標準裡面並沒有這一要求;其次,相應條目的英文版未必存在或未必是最好的,沒有理由一定要選擇英文,讀者也未必懂英文;最後,留下紅字可以給其它編輯者注意到這個條目尚不存在,鼓勵他們去編輯,沒有必要因為是特色,就為了面子把英文版的條目拿來遮短,紅字條目沒有就是沒有,正因如此才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2. 完成
  3. 正因為圖中做了說明,所以不必再附上說明文字了。特色標準里也沒有要求一定每幅圖都要在圖片外附加說明。
  4. 過度連結問題已經修正,請協助檢驗。
  5. 完成,已消去粗體。
  6. 已修改。現在情況是:在第一次提及時使用全名,之後使用常見的簡稱。—Snorri (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02:03 (UTC)[回覆]
如果無意使用Link-en,請在紅字後方添上外文,方便查找。—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0日 (六) 04:22 (UTC)[回覆]
完成。—Snorri (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13:35 (UTC)[回覆]
單純外文便可,如果包含連結則屬自我參照。—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0日 (六) 13:56 (UTC)[回覆]
在我理解中,自我參照應該是指在條目中提及維基百科計劃本身,或者連結到模版、計劃頁、用戶頁等等,又或者是用別的維基百科的文章來作參考資料吧?因為實際上我想做的事情和{{link-en}}是一樣的,都是連到「紅鏈條目原來對應的各語言維基百科頁面的名稱」。—Snorri (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14:09 (UTC)[回覆]
某特色條目就是因為這原因而被提交複審,詳情請參見Wikipedia:特色條目複審/太陽系外行星(第2次)。—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0日 (六) 15:39 (UTC)[回覆]
但是我又把自我參照的格式指引通讀了一遍,還是沒有發現有關的說明。我做的事情是(舉例):雅克·菲利普·瑪利·比內Jacque Philippe Marie Binet),而{{link-en}} 做的事情是:雅克·菲利普·瑪利·比內英語Jacque Philippe Marie Binet。兩者都是建立一個連結到英文維基對應的條目en:Jacque Philippe Marie Binet上去的外連。如果這樣是自我參照的話,那麼{{link-en}}也是自我參照?也許我理解有誤,還請指正。—Snorri (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15:51 (UTC)[回覆]
可能分別是在於前者沒有避免自我提及,而是活生生放在讀者的眼前;後者還是要按下去才會有所顯示,似乎是提供有意編寫該紅連的維基人一個更方便的渠道來進行撰寫工作。總之,在下認為還是避嫌比較好。—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0日 (六) 16:56 (UTC)[回覆]
您說的有道理,我把連結去掉了。—Snorri (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18:00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

[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1. 參考資料添加語言標示模板。
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0日 (六) 00:46 (UTC)[回覆]
完成。—Snorri (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02:03 (UTC)[回覆]

以往記錄

[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