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讨论:命名常规/存档1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关于英文缩写

目前,特别是在计算机领域中,存在大量的英文缩写,人们普遍习惯于使用与书写这些缩写,而不是一长串的中文全称。由于这些缩写数量很大,在建立有关这样一些英文缩写的条目时,是否应该以全称的中文翻译来建立条目,还是直接使用缩写? Ym 2003年5月2日 12:24 (UTC)

应用最普遍的中文名称来作条目名称,其简称则成为一重定向页。 --Lorenzarius 2003年5月2日 17:40 (UTC)

我觉得还是用英文缩写比较好,我本人就是学计算机的,我身边的人在平时交流中遇到这类问题,一般都是使用英文缩写,而且我看到网上的论坛大多也都是这样。另外,即使在其他领域,很多缩写也已经为人们所接受,比如GDP(国民生产总值),WTO(世界贸易组织)等等,国家各大媒体也都是这样用的。--kou_zx

縮寫固然是常用,但我覺得它們沒有全名那麼正式,而且同一縮寫所代表的可以是不同的事物,如WTO就可以代表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或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使用全名就可以避免這種混亂。 --Lorenzarius 05:01 2003年10月18日 (UTC)

可以考虑在文章中首次出现时用全称同时加注缩写,此后可以直接用缩写。-- alchemist 06:18 2004年4月22日 (UTC)

百科全书是很严肃正式的东西, 里面的条目应该是用全称的, 因为缩写有可能有歧义等问题. Sunzx 22:23 2004年5月29日 (UTC)

我赞成缩写,这也是WIKI的优势啊!缩写加个内部链接,我们大家来解释就行了。而且写缩写的作者大部分会知道它的全称和其意思。提议:中文版管理员能不能给大家提个醒,让大家写词条的同时也能解释其缩写的含义。 --Jintan 21:27 2004年6月14日 (UTC)

我也认为百科全书是很严肃的东西,应尽量使用全称,即使要用缩写,也应加注全称或给出相应的说明。--Apollo 12:46 2004年7月17日 (UTC)


我认为第一次出现的专用名词,应当使用全名(最好是中英文对照),后跟括号及缩写,在以后可以直接使用这个缩写--这个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07:14 2004年7月28日 (UTC)

在正文中这样使用会不错。英文wikipedia中有NASA这个以简写作为条目名称的条目。--yueq 10:04 2004年8月7日 (UTC)

关于外国人名、地名的翻译

参看:

英语人名地名的翻译

忧思译名问题


索引?列表?

对于那些List of XXX的条目,应该命名为XXX索引(如世界地理索引世界城市索引),还是XXX列表(如各国首都列表中国君主列表)呢?我想一致点会比较好。 --Lorenzarius 2003年7月31日 07:20 (UTC)

索引 = the index at the end of a book, with page #s (which are rendered as hyperlinks on WP). But it has no additional information whatsover.
列表 = table, it seems. Which can contain additional info.
單子 = list, like a shopping list, without (page #/hyperlink) or tabulated goodies.
--Menchi 2003年7月31日 07:27 (UTC)

按照Menchi的解释我觉得命名为列表比较好,因为各个项目都有各自的页面。--kou_zx


地名

這個地名規則太直接從英文版翻譯:"London, England"→“伦敦,英国”。中國說寫都是“英国伦敦”吧(~“福建泉州”)。他們英文版如此說是因為英為說寫都是如此(如果必要),像"London, Ontario, Canada"(加拿大安拉略省伦敦)。

我对两种说法都没有意见。不过可能“大范围+小范围”更符合中文习惯。--Samuel 07:39 2003年8月11日 (UTC)
我也同意用“英国伦敦”的格式。--Formulax 08:14 2003年8月11日 (UTC)
我觉得在文章中是得用先大后小的规则,可是对于条目名称并不一定合适。我觉得用后加括号消含糊的办法更合适。比如:伦敦 (加拿大安拉略省),要比 加拿大安拉略省伦敦, 显得更清楚。--User:Munford
英文Wikipedia的作法:“London”直接进入英国伦敦,因为是最常用的,但是另外有“伦敦 (消含糊)”,里面再列出其他地方。我们也可以这样做,至于是“大范围+小范围”格式还是用消含糊我觉得都比较清楚,只是伦敦 (加拿大安拉略省)比较不坳口。
Munford的说法也有道理。--Samuel 03:00 2003年8月19日 (UTC)
對於地方條目的命名,我覺得用括號消含糊的辦法較能突出我們要談的題目。 --Lorenzarius

其他有需要消含糊的命名

  1. 人名:對於同名人物條目的命名,我們應該用甚麼來作消含糊詞:時代?出生地?職業?

我的建议:

母页面:福斯特
进入此页面后,列举下述内容:

由此再进入子页面1、2、3……

布什的情况类似。

Kallgan 08:34 2004年1月1日 (UTC)



  1. 中國古國名/朝代名:直接用年份?還是用我們對該時期的一般稱呼?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例:魏國 (前376年-前225年)魏國 (220年-265年)還是魏國 (戰國)魏國 (三國) --Lorenzarius
我喜欢魏國 (戰國)魏國 (三國)的格式。--Formulax 07:29 2003年8月27日 (UTC)
魏國 (戰國)好。魏國 (前376年-前225年)難看,難打。--Menchi 08:17 2003年8月27日 (UTC)


国家用朝代来区分,人物用年份来区分,这样比较符合习惯。--kou_zx

关于同名人物,比如李登辉,如果使用年份来区分,那么使用出生年份还是死亡年份,还是两个都用?我觉得可以这样,先使用职业,比如李登辉 (总统),若台湾还有李登辉,再使用地域,比如李登辉 (台湾总统)。如果台湾总统还是重名,用出生年份李登辉 (台湾总统,1913)。如果还有重名情况,然后用李登辉 (台湾总统,1913-2005)(假设)。这样可否?----

中国地方行政区條目的命名

應該用北京市还是北京某甲县还只是某甲某乙区还只是某乙?前者較为正式,但又好像跟外国的地方條目的名字不一致(一般外国的城市都不加“市”字) --Lorenzarius 12:34 2003年9月15日 (UTC)

应该用“北京市”吧,因为中文的习惯都是这样的。--Formulax 02:10 2003年9月16日 (UTC)
我觉得平时使用时大都会说北京、上海,而不是说北京市、上海市, (政府公文除外 ;) )。而且,一个地名不仅仅只对应当前的行政区划,历史上可能有不同的名称或范围。严格来说,北京这个概念比北京市要大,包括更多文化历史的意义。这个有点像大家都会同意用胡锦涛做条目名,而不是胡锦涛主席Munford 13:43 2003年9月20日 (UTC)
我觉得“北京”与“北京市”的意义不同。北京表示了一个地名,而北京市表示一个行政区划。zhaixudong 03:53 2003年12月19日 (UTC+8)
我觉得北京北京市应该单立条目,前者作为偏向历史沿革,后者偏向现实的区划,经济,政治。或者把二者归到北京市条目下,而给北京做一个重定向。Zj 12:51 2004年2月22日 (UTC)

北京市是一个人为规定的范围,而且经常有所变动。而北京是一个历史性的地理概念,更适合作为条目的名称。--Shizhao (Talk) 01:05 2004年2月23日 (UTC)


对于市辖区的命名,应该采用“某甲市某乙区”的格式。所有市辖区政府前面挂的牌子都是这么写的。最近看到有“北投區”等页面,我不知道是否应改作“台北市北投區”。 burea 05:46 2004年9月4日 (UTC)

SI Units

現時國內或國際間對 SI Unit 的中文譯名有沒有一個標準?現在百科全書內已經有多個譯名,我希望可以統一。 -- 石添小草 18:23 2003年11月23日 (UTC)

SI為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的簡稱,正確譯名應為國際單位制。而SI Unit即國際單位。 --Lorenzarius 18:30 2003年11月23日 (UTC)
其他譯名 redirect。-Menchi 22:43 2003年11月23日 (UTC)

我觉得应该尽量采用国际单位制,尤其是在自然科学条目中。 --alchemist 06:22 2004年4月22日 (UTC)

国际单位制. 这个译名应该是标准的. Sunzx 22:24 2004年5月29日 (UTC)


条目命名的方式

正如Wikipedia:投票/模拟退火与模拟煺火上所见到的,条目的命名应该如何进行?我们应该遵循什么原则?现在我们一般使用大家最常用的名字作为条目的名称。但是这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internet,这个词在大陆的正式译名是因特网[1](601,000)请看这里的解释[2],但是大家一般最常使用的却是“互联网”[3](3,630,000 ),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这种情况,是以规范的术语名词作为条目名称,还是以使用较多的词作为条目名称(从语言学上说,很有可能,使用多的词不见得就是正确规范的)

请大家参考中国术语信息网--Shizhao 13:40 2003年12月4日 (UTC)


"‧"在opera中不能显示。--Samuel 16:34 2003年12月10日 (UTC)

不要緊,因為這就是我們不應該用它的原因。 --Lorenzarius 16:53 2003年12月10日 (UTC)

外国人名的建議

移动自Wikipedia talk:命名常规

原名/譯名

還是用原名比較好, 因為譯名可以有多種.例如愛德華三世,我也見過艾德華三世, 艾特華三世. 戈巴卓夫也可譯為戈爾巴喬夫.更誇張的有齊奧塞斯庫和壽西斯古.所有wikipedia用户當然有權在文章中選擇用自己的譯名, 不過它們都是重定向到原名文章.不過原名來自傳媒, 而世界中普及的傳媒用語多是英語. 全用原名可能令到中文wikipedia成為英語化.

你們覺得如何? ---- Ktsquare

我支持你。除了“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等已经约定俗成的无异议的译名,其他的一律用原文。中文wiki是两岸三地的华人共用的(在可见的将来无法改变这个现状),如果两岸三地的翻译有冲突,则只有用原名才比较妥当,否则很容易摆不平。这种情况,現在占了绝大多数,只有个别如“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等相对比较古老的译名才约定俗成没有冲突。但是,这些已成为约定俗成的"老"词和現在一日千里的Computer Science, Statistics,Math,Aerospace不太相容,拿出來一看应该算是特例。如果因为这些例外的“老”词之无异译,就抹杀現在译名之混乱之现实,就有点以先王之法解决现代问题的意思,对所讨论的问题帮助不大。--霍枯燥 12:30 2006年12月16日 (UTC)
另外,与其译得混乱,不如不译。一来,真能看懂条目里的内容的,不太可能因为条目的题目有个原文的人名就看不懂了。二来,条目名字的唯一性很重要,请允许我举个假想的例子:假设一位先到的用户将Galois Field先译成了“伽洛华域”。而所有后来的用户要輸入Galois Field的翻译时,却不一定知道有“伽洛华域”这个条目,往往会新创“伽罗华域”“噶罗华域”等条目。第一个“伽洛华域”没起到主名应该起到的作用。追究原因,是因为这是个“没来的请举手”的问题---我要是知道你的前译名,当然不会出乱子;关键是译名如此混乱,用户是不可能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去一个个查可能的译名的(这很ridiculous)。而使用原人名的“Galois域”这个题目则不会有这种“没来的请举手”的尴尬。三来,译名表里的内容根本不够多,也不够权威,有多少wiki人知道它?有多少wiki人用它?是不是要把它一直放在主页上示众才行呢?而且两岸三地译名有冲突时,谁有那个权威取某一个作为主名呢?上帝给的还是选举赋予的权威?--霍枯燥 12:30 2006年12月16日 (UTC)
威廉·莎士比亞米格尔·德·塞万提斯阿爾貝特·愛因斯坦等等如果不用中文,大部分國內的華人看了會很不習慣.他們通常生活是用這些中文名子的. --Menchi 2003年5月24日 16:10 (UTC)
諸如愛因斯坦等有其固定且著名譯名的外語事物,當然是可用(應該用)中文。但對於一些譯名不著名的名稱(請看西班牙人列表),我覺得使用中文反而會令人混淆。 --Lorenzarius 2003年5月24日 17:12 (UTC)
反正在這些比較不長聽到的人的中文名子每個提到的地方旁邊都有英文原名. --Menchi 2003年5月25日 00:44 (UTC)
命名问题的确挺烦的,大陆有一个统一的翻译英文名参考标准倒比较好,只是香港、台湾不知道有没有这种标准。Samuel 2003年5月25日 02:16 (UTC)
這個系統叫什麼?那裡是這個统一标准的網頁?
來看看適不適合當Wikipedia的标准. --Menchi 2003年5月25日 03:45 (UTC)
如果能夠有一個翻譯的標準就非常好,題目全都可以用回中文。(只是如果用大陸的標準,我怕有人又會說大陸打壓台灣云云 :-P) --Lorenzarius 2003年5月25日 05:27 (UTC)
抱歉哦,那个只是一个参考,并不是什么标准。我到国家语言文字网上看了,国家好象并没有发布什么国家标准。我所说的只是在我记忆中的一些英文字典后面附录上附的参考。其实像Lorenzarius说的,即使大陆有标准,使用大陆的标准也是不好的。Samuel 2003年5月25日 09:11 (UTC)
有的,是中国大陆的新华社发布的,名字叫《英语姓名译名手册》,但我手边没有,在网上查了一下,有新华社的“新华社综合信息数据库”,包含了所有译名库、翻译对照表等,有20多万条。但是收费的,恐怕无法使用。--Formulax 2003年5月25日 09:43 (UTC)

我认为还是应该用中文,这里毕竟是中文版吗!我看其他语言的wiki也都是用自己的语言来处理这个问题的,我想中文也不应该例外。对于语言的态度,我觉得应该向法国人好好学习!至于译名不统一的问题,可以另外讨论加以解决。这是一个中国人对中国文字应有的一种态度,不能因为这种问题而妥协--Shizhao 2003年5月30日 03:21 (UTC)

其它语言Wikipedia用自己语言来命名是因为他们有统一的翻译外语标准,但这在中文Wikipedia是不对的。(如在其它用罗马字母的语言的Wikipedia,非惯用的中文名称都是用汉语拼音来罗马化)中文Wikipedia当然要以中文来命名,但译名不统一的问题与外语条目的命名是不可分割的,译名问题一天未解决,我们只好暂用原本语言来作条目名称。 --Lorenzarius 2003年5月30日 12:23 (UTC)
但是如何界定哪些是统一的译名,哪些没有统一呢?例如George W. Bush大陆一般翻成乔治·W·布什,但是台湾的译名就没有统一,有翻“布希”的,也有翻“布殊”的,如何处理?--Formulax 2003年5月31日 10:26 (UTC)
台和大陆翻不一樣沒關係。在繁體頁用台的音譯,在簡體頁用大陆的音譯。
通常有很多音譯的時候,其實只有一個最常用。像在台,“布希”就是常用的。“布殊”我更本沒聽過。
雅虎或Google一下就知道。此外,對近代洋人名有疑時,可參考大的、有權威的網上報紙們。 和古代洋人名有問題時,參考大字典們。
--Menchi 2003年5月31日 11:04 (UTC)
布殊是香港对他的译名。使用广东话进行音译的。Samuel 2003年5月31日 12:54 (UTC)
像簡體用字、用名用大陸當模範,繁體用台灣當標準算是適當的選擇。
Lorenzarius 看到可能會不爽!但是這就是在標準化的時候,由最常用、最廣闊的方言來當標準嘛。要不然每個人都要當標準,一團亂。結果半個世紀之後還沒有標準。
當然我們都會在每繁體頁上寫香港的用語,還會創造香語重指頁。所以,台港中文在這的地位沒差多少,唯一不同即標題而已。 --Menchi 2003年5月31日 14:34 (UTC)
哈哈,Bush不是一個大問題,用繁體最多也只是有兩個譯法,弄個重定向就沒有問題。我怕的是那些甚麼Johann Gottfried Schweighauser,譯法都不知有多少種。就是一個d音,我們已經可以譯成得、德或特,再加上其它的音,組合可說是千變萬化。如果沒有翻譯標準,我們在編輯和鏈接時就非常麻煩。 --Lorenzarius 2003年5月31日 15:49 (UTC)
很多變化其實是錯誤的音譯。德語的 t 不可能變發音似 d 的。德語 t 、 d 發音很有分別,類似英語。所以“得”、“德”是完全錯的。音譯“戈特弗里特”適當。(“特”,而非“德”結尾因為在字尾,德語 d 等與 t。) --Menchi 2003年5月31日 16:21 (UTC)
那名字只是我隨便找到用來作例子的,刪掉也不會影響我的論點。如里也可以譯成利、李或是其他的同音字。(您試試把我的名字譯成中文看看有多少種變化!:-) --Lorenzarius 2003年5月31日 16:41 (UTC)

全名/只用姓氏/常用名

全名的例子

  • 威廉·亨利·盖茨三世(William Henry Gates, III)
  • 理查德·马修·斯托曼(Richard Matthew Stallman)
  • 亚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只用姓氏

  • 盖茨(Gates)
  • 斯托曼(Stallman)
  • 爱因斯坦(Einstein)

常用名(common names)

  • 比尔·盖茨(Bill Gates)
  • 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
  • 亚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與全名相同)

我支持用常用名:用全名太正式,会令讀者不方便(像Bill Gates的全名也不是太多人知道);只用姓氏雖然是在中文的慣常做法,但不少人都有同樣的姓氏;常用名比姓氏較正式,同時又能讓讀者一看就知道那人是誰。 --Lorenzarius 05:38 2003年9月24日 (UTC)

移动自Wikipedia:互助客栈 关于人物条目的时候使用全名做主条目还是姓做主条目?我建议使用全名做主条目(尽量使用完全中文全名),然后比较常用的姓(或其它缩写等等)作重定向页面。不知道大家的意见如何?--Samuel 16:31 2003年8月12日 (UTC)

全名和重定好,用姓名一齊較正式。
但是,別用“只有在超正式場合用的”全名當標題,例如,加拿大讓·克裏田總理(w:Jean Chrétien)的“正”全名是約瑟·雅克·讓·克裏田(Joseph Jacques Jean Chrétien)。大部分時候是 middle name 別人非朋友不知道的,倒是克裏田,法文者,反而是前名+第一個 middle name 消失。
可是,有些人的大家知道名字是他們的長長長名,例如,威廉·萊昂·麥肯齊·金總理(w:William Lyon Mackenzie King)--如此是每個加拿大小、中、大學歷史課中學習。這個人是雙姓“麥肯齊·金”,然後故意讓大家知道他和他有名(在加拿大)的祖父同名。
--Menchi 19:26 2003年8月12日 (UTC)
同意,应该用熟知的全名,其他做重定向。另外,碰到了希腊神话中的人物 Apollo,我觉得应该用“阿波罗”做条目、“太阳神”做重定向更好些。还是遵循用“中文全名做主条目”的规则。--Xyb 11:48 2003年8月20日 (UTC)

结束移动 * 结束移动

世界上的太阳神不只阿波罗一个,而阿波罗也不只是太阳神,所以太阳神不應重定向至阿波罗。 --Lorenzarius 18:05 2003年9月26日 (UTC)

结束移动 * 结束移动

對,這是沒辦法,連希腊神话自己裡面也有另外一個太阳神希力歐斯(Helios)。羅馬神話也有兩個:索爾(Sol)和阿波罗(同名)。-Menchi 12:11 2003年11月18日 (UTC)

原则:约定成俗与常用名

一、对于中文中已经形成约定成俗的译名的人物,以其最常见的译名为标准页,其他名字做重新定向。例如:

莎士比亚威廉·莎士比亚
塞万提斯←米格尔·塞万提斯
爱因斯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亚尔伯特·爱因斯坦
薛定鄂←施罗丁格
马克思卡尔·马克思
希特勒阿道夫·希特勒
肖伯纳伯纳德·肖(关于“肖”或“萧”似乎也有争议,我的意见是,既然英文姓氏Shaw在中文中通译为肖,则应以此为准)

在标准页中,则以原文字母拼写列出其原名。比如Adolf Hitler。对于与他有亲属或其他关系的人,在这个页面中,可以写出他的父亲叫阿洛伊斯·希特勒,配偶为爱娃·勃劳恩,并由此转到下一个页面。

二、对于同姓人物,则参照英文页面的方式,在母页面内列举所有的内容:

页面布什
乔治·沃克·布什,George Walker Bush,美国总统,第44届(年份)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George Hebert Walker Bush,美国总统,第41届(年份)
芭芭拉·布什,(略)


Kallgan 08:58 2004年1月1日 (UTC)




* 以下移動自Wikipedia talk:年表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