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命名常规/存档1
本页是以往讨论的存档。请勿编辑本页。若您想发起新讨论或重启现有讨论,请在当前讨论页进行。 |
关于英文缩写
目前,特别是在计算机领域中,存在大量的英文缩写,人们普遍习惯于使用与书写这些缩写,而不是一长串的中文全称。由于这些缩写数量很大,在建立有关这样一些英文缩写的条目时,是否应该以全称的中文翻译来建立条目,还是直接使用缩写? Ym 2003年5月2日 12:24 (UTC)
- 应用最普遍的中文名称来作条目名称,其简称则成为一重定向页。 --Lorenzarius 2003年5月2日 17:40 (UTC)
我觉得还是用英文缩写比较好,我本人就是学计算机的,我身边的人在平时交流中遇到这类问题,一般都是使用英文缩写,而且我看到网上的论坛大多也都是这样。另外,即使在其他领域,很多缩写也已经为人们所接受,比如GDP(国民生产总值),WTO(世界贸易组织)等等,国家各大媒体也都是这样用的。--kou_zx
- 缩写固然是常用,但我觉得它们没有全名那么正式,而且同一缩写所代表的可以是不同的事物,如WTO就可以代表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或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使用全名就可以避免这种混乱。 --Lorenzarius 05:01 2003年10月18日 (UTC)
可以考虑在文章中首次出现时用全称同时加注缩写,此后可以直接用缩写。-- alchemist 06:18 2004年4月22日 (UTC)
百科全书是很严肃正式的东西, 里面的条目应该是用全称的, 因为缩写有可能有歧义等问题. Sunzx 22:23 2004年5月29日 (UTC)
我赞成缩写,这也是WIKI的优势啊!缩写加个内部链接,我们大家来解释就行了。而且写缩写的作者大部分会知道它的全称和其意思。提议:中文版管理员能不能给大家提个醒,让大家写词条的同时也能解释其缩写的含义。 --Jintan 21:27 2004年6月14日 (UTC)
我也认为百科全书是很严肃的东西,应尽量使用全称,即使要用缩写,也应加注全称或给出相应的说明。--Apollo 12:46 2004年7月17日 (UTC)
我认为第一次出现的专用名词,应当使用全名(最好是中英文对照),后跟括号及缩写,在以后可以直接使用这个缩写--这个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07:14 2004年7月28日 (UTC)
- 在正文中这样使用会不错。英文wikipedia中有NASA这个以简写作为条目名称的条目。--yueq 10:04 2004年8月7日 (UTC)
关于外国人名、地名的翻译
参看:
索引?列表?
对于那些List of XXX的条目,应该命名为XXX索引(如世界地理索引、世界城市索引),还是XXX列表(如各国首都列表、中国君主列表)呢?我想一致点会比较好。 --Lorenzarius 2003年7月31日 07:20 (UTC)
- 索引 = the index at the end of a book, with page #s (which are rendered as hyperlinks on WP). But it has no additional information whatsover.
- 列表 = table, it seems. Which can contain additional info.
- 单子 = list, like a shopping list, without (page #/hyperlink) or tabulated goodies.
- --Menchi 2003年7月31日 07:27 (UTC)
按照Menchi的解释我觉得命名为列表比较好,因为各个项目都有各自的页面。--kou_zx
地名
这个地名规则太直接从英文版翻译:"London, England"→“伦敦,英国”。中国说写都是“英国伦敦”吧(~“福建泉州”)。他们英文版如此说是因为英为说写都是如此(如果必要),像"London, Ontario, Canada"(加拿大安拉略省伦敦)。
- 我对两种说法都没有意见。不过可能“大范围+小范围”更符合中文习惯。--Samuel 07:39 2003年8月11日 (UTC)
- 我也同意用“英国伦敦”的格式。--Formulax 08:14 2003年8月11日 (UTC)
- 我觉得在文章中是得用先大后小的规则,可是对于条目名称并不一定合适。我觉得用后加括号消含糊的办法更合适。比如:伦敦 (加拿大安拉略省),要比 加拿大安拉略省伦敦, 显得更清楚。--User:Munford
- 英文Wikipedia的作法:“London”直接进入英国伦敦,因为是最常用的,但是另外有“伦敦 (消含糊)”,里面再列出其他地方。我们也可以这样做,至于是“大范围+小范围”格式还是用消含糊我觉得都比较清楚,只是伦敦 (加拿大安拉略省)比较不坳口。
- Munford的说法也有道理。--Samuel 03:00 2003年8月19日 (UTC)
- 对于地方条目的命名,我觉得用括号消含糊的办法较能突出我们要谈的题目。 --Lorenzarius
其他有需要消含糊的命名
- 人名:对于同名人物条目的命名,我们应该用什么来作消含糊词:时代?出生地?职业?
我的建议:
母页面:福斯特
进入此页面后,列举下述内容:
由此再进入子页面1、2、3……
布什的情况类似。
- 乔治·沃克·布什,George Walker Bush,美国总统,第41届,(将小布什的指向也转到此词条)
-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George Hebert Walker Bush,美国总统,第41届,将(老布什的指向转到此词条)
Kallgan 08:34 2004年1月1日 (UTC)
- 中国古国名/朝代名:直接用年份?还是用我们对该时期的一般称呼?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 例:魏国 (前376年-前225年)、魏国 (220年-265年)还是魏国 (战国)、魏国 (三国) --Lorenzarius
- 魏国 (战国)好。魏国 (前376年-前225年)难看,难打。--Menchi 08:17 2003年8月27日 (UTC)
国家用朝代来区分,人物用年份来区分,这样比较符合习惯。--kou_zx
关于同名人物,比如李登辉,如果使用年份来区分,那么使用出生年份还是死亡年份,还是两个都用?我觉得可以这样,先使用职业,比如李登辉 (总统),若台湾还有李登辉,再使用地域,比如李登辉 (台湾总统)。如果台湾总统还是重名,用出生年份李登辉 (台湾总统,1913)。如果还有重名情况,然后用李登辉 (台湾总统,1913-2005)(假设)。这样可否?----
中国地方行政区条目的命名
应该用北京市还是北京?某甲县还只是某甲?某乙区还只是某乙?前者较为正式,但又好像跟外国的地方条目的名字不一致(一般外国的城市都不加“市”字) --Lorenzarius 12:34 2003年9月15日 (UTC)
- 我觉得“北京”与“北京市”的意义不同。北京表示了一个地名,而北京市表示一个行政区划。zhaixudong 03:53 2003年12月19日 (UTC+8)
北京市是一个人为规定的范围,而且经常有所变动。而北京是一个历史性的地理概念,更适合作为条目的名称。--Shizhao (Talk) 01:05 2004年2月23日 (UTC)
- 对于市辖区的命名,应该采用“某甲市某乙区”的格式。所有市辖区政府前面挂的牌子都是这么写的。最近看到有“北投区”等页面,我不知道是否应改作“台北市北投区”。 burea 05:46 2004年9月4日 (UTC)
SI Units
现时国内或国际间对 SI Unit 的中文译名有没有一个标准?现在百科全书内已经有多个译名,我希望可以统一。 -- 石添小草 18:23 2003年11月23日 (UTC)
- SI为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的简称,正确译名应为国际单位制。而SI Unit即国际单位。 --Lorenzarius 18:30 2003年11月23日 (UTC)
- 其他译名 redirect。-Menchi 22:43 2003年11月23日 (UTC)
我觉得应该尽量采用国际单位制,尤其是在自然科学条目中。 --alchemist 06:22 2004年4月22日 (UTC)
国际单位制. 这个译名应该是标准的. Sunzx 22:24 2004年5月29日 (UTC)
条目命名的方式
正如Wikipedia:投票/模拟退火与模拟煺火上所见到的,条目的命名应该如何进行?我们应该遵循什么原则?现在我们一般使用大家最常用的名字作为条目的名称。但是这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internet,这个词在大陆的正式译名是因特网[1](601,000)请看这里的解释[2],但是大家一般最常使用的却是“互联网”[3](3,630,000 ),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这种情况,是以规范的术语名词作为条目名称,还是以使用较多的词作为条目名称(从语言学上说,很有可能,使用多的词不见得就是正确规范的)
请大家参考中国术语信息网--Shizhao 13:40 2003年12月4日 (UTC)
"‧"在opera中不能显示。--Samuel 16:34 2003年12月10日 (UTC)
- 不要紧,因为这就是我们不应该用它的原因。 --Lorenzarius 16:53 2003年12月10日 (UTC)
外国人名的建议
原名/译名
还是用原名比较好, 因为译名可以有多种.例如爱德华三世,我也见过艾德华三世, 艾特华三世. 戈巴卓夫也可译为戈尔巴乔夫.更夸张的有齐奥塞斯库和寿西斯古.所有wikipedia用户当然有权在文章中选择用自己的译名, 不过它们都是重定向到原名文章.不过原名来自传媒, 而世界中普及的传媒用语多是英语. 全用原名可能令到中文wikipedia成为英语化.
你们觉得如何? ---- Ktsquare
- 我支持你。除了“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等已经约定俗成的无异议的译名,其他的一律用原文。中文wiki是两岸三地的华人共用的(在可见的将来无法改变这个现状),如果两岸三地的翻译有冲突,则只有用原名才比较妥当,否则很容易摆不平。这种情况,现在占了绝大多数,只有个别如“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等相对比较古老的译名才约定俗成没有冲突。但是,这些已成为约定俗成的"老"词和现在一日千里的Computer Science, Statistics,Math,Aerospace不太相容,拿出来一看应该算是特例。如果因为这些例外的“老”词之无异译,就抹杀现在译名之混乱之现实,就有点以先王之法解决现代问题的意思,对所讨论的问题帮助不大。--霍枯燥 12:30 2006年12月16日 (UTC)
- 另外,与其译得混乱,不如不译。一来,真能看懂条目里的内容的,不太可能因为条目的题目有个原文的人名就看不懂了。二来,条目名字的唯一性很重要,请允许我举个假想的例子:假设一位先到的用户将Galois Field先译成了“伽洛华域”。而所有后来的用户要输入Galois Field的翻译时,却不一定知道有“伽洛华域”这个条目,往往会新创“伽罗华域”“噶罗华域”等条目。第一个“伽洛华域”没起到主名应该起到的作用。追究原因,是因为这是个“没来的请举手”的问题---我要是知道你的前译名,当然不会出乱子;关键是译名如此混乱,用户是不可能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去一个个查可能的译名的(这很ridiculous)。而使用原人名的“Galois域”这个题目则不会有这种“没来的请举手”的尴尬。三来,译名表里的内容根本不够多,也不够权威,有多少wiki人知道它?有多少wiki人用它?是不是要把它一直放在主页上示众才行呢?而且两岸三地译名有冲突时,谁有那个权威取某一个作为主名呢?上帝给的还是选举赋予的权威?--霍枯燥 12:30 2006年12月16日 (UTC)
- 威廉·莎士比亚、米格尔·德·塞万提斯、阿尔贝特·爱因斯坦等等如果不用中文,大部分国内的华人看了会很不习惯.他们通常生活是用这些中文名子的. --Menchi 2003年5月24日 16:10 (UTC)
- 诸如爱因斯坦等有其固定且著名译名的外语事物,当然是可用(应该用)中文。但对于一些译名不著名的名称(请看西班牙人列表),我觉得使用中文反而会令人混淆。 --Lorenzarius 2003年5月24日 17:12 (UTC)
- 反正在这些比较不长听到的人的中文名子每个提到的地方旁边都有英文原名. --Menchi 2003年5月25日 00:44 (UTC)
- 命名问题的确挺烦的,大陆有一个统一的翻译英文名参考标准倒比较好,只是香港、台湾不知道有没有这种标准。Samuel 2003年5月25日 02:16 (UTC)
- 这个系统叫什么?那里是这个统一标准的网页?
- 来看看适不适合当Wikipedia的标准. --Menchi 2003年5月25日 03:45 (UTC)
- 如果能够有一个翻译的标准就非常好,题目全都可以用回中文。(只是如果用大陆的标准,我怕有人又会说大陆打压台湾云云 :-P) --Lorenzarius 2003年5月25日 05:27 (UTC)
- 抱歉哦,那个只是一个参考,并不是什么标准。我到国家语言文字网上看了,国家好象并没有发布什么国家标准。我所说的只是在我记忆中的一些英文字典后面附录上附的参考。其实像Lorenzarius说的,即使大陆有标准,使用大陆的标准也是不好的。Samuel 2003年5月25日 09:11 (UTC)
我认为还是应该用中文,这里毕竟是中文版吗!我看其他语言的wiki也都是用自己的语言来处理这个问题的,我想中文也不应该例外。对于语言的态度,我觉得应该向法国人好好学习!至于译名不统一的问题,可以另外讨论加以解决。这是一个中国人对中国文字应有的一种态度,不能因为这种问题而妥协--Shizhao 2003年5月30日 03:21 (UTC)
- 大陆人名翻译早已规范化--新华通讯社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语姓名译名手册》、《德语姓名译名手册》、《俄语姓名译名手册》,共十几万条。我手头有《英语姓名译名手册》(28元)和《德语姓名译名手册》(23元).《简体中文维基必须以此为准三十年河东 01:12 2006年6月19日 (UTC)。
- 其它语言Wikipedia用自己语言来命名是因为他们有统一的翻译外语标准,但这在中文Wikipedia是不对的。(如在其它用罗马字母的语言的Wikipedia,非惯用的中文名称都是用汉语拼音来罗马化)中文Wikipedia当然要以中文来命名,但译名不统一的问题与外语条目的命名是不可分割的,译名问题一天未解决,我们只好暂用原本语言来作条目名称。 --Lorenzarius 2003年5月30日 12:23 (UTC)
- 但是如何界定哪些是统一的译名,哪些没有统一呢?例如George W. Bush大陆一般翻成乔治·W·布什,但是台湾的译名就没有统一,有翻“布希”的,也有翻“布殊”的,如何处理?--Formulax 2003年5月31日 10:26 (UTC)
- 台和大陆翻不一样没关系。在繁体页用台的音译,在简体页用大陆的音译。
- 通常有很多音译的时候,其实只有一个最常用。像在台,“布希”就是常用的。“布殊”我更本没听过。
- 雅虎或Google一下就知道。此外,对近代洋人名有疑时,可参考大的、有权威的网上报纸们。 和古代洋人名有问题时,参考大字典们。
- --Menchi 2003年5月31日 11:04 (UTC)
- 布殊是香港对他的译名。使用广东话进行音译的。Samuel 2003年5月31日 12:54 (UTC)
- 像简体用字、用名用大陆当模范,繁体用台湾当标准算是适当的选择。
- Lorenzarius 看到可能会不爽!但是这就是在标准化的时候,由最常用、最广阔的方言来当标准嘛。要不然每个人都要当标准,一团乱。结果半个世纪之后还没有标准。
- 当然我们都会在每繁体页上写香港的用语,还会创造香语重指页。所以,台港中文在这的地位没差多少,唯一不同即标题而已。 --Menchi 2003年5月31日 14:34 (UTC)
- 哈哈,Bush不是一个大问题,用繁体最多也只是有两个译法,弄个重定向就没有问题。我怕的是那些什么Johann Gottfried Schweighauser,译法都不知有多少种。就是一个d音,我们已经可以译成得、德或特,再加上其它的音,组合可说是千变万化。如果没有翻译标准,我们在编辑和链接时就非常麻烦。 --Lorenzarius 2003年5月31日 15:49 (UTC)
- 很多变化其实是错误的音译。德语的 t 不可能变发音似 d 的。德语 t 、 d 发音很有分别,类似英语。所以“得”、“德”是完全错的。音译“戈特弗里特”适当。(“特”,而非“德”结尾因为在字尾,德语 d 等与 t。) --Menchi 2003年5月31日 16:21 (UTC)
- 那名字只是我随便找到用来作例子的,删掉也不会影响我的论点。如里也可以译成利、李或是其他的同音字。(您试试把我的名字译成中文看看有多少种变化!:-) --Lorenzarius 2003年5月31日 16:41 (UTC)
全名/只用姓氏/常用名
全名的例子
- 威廉·亨利·盖茨三世(William Henry Gates, III)
- 理查德·马修·斯托曼(Richard Matthew Stallman)
- 亚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只用姓氏
- 盖茨(Gates)
- 斯托曼(Stallman)
- 爱因斯坦(Einstein)
常用名(common names)
- 比尔·盖茨(Bill Gates)
- 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
- 亚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与全名相同)
我支持用常用名:用全名太正式,会令读者不方便(像Bill Gates的全名也不是太多人知道);只用姓氏虽然是在中文的惯常做法,但不少人都有同样的姓氏;常用名比姓氏较正式,同时又能让读者一看就知道那人是谁。 --Lorenzarius 05:38 2003年9月24日 (UTC)
移动自Wikipedia:互助客栈 关于人物条目的时候使用全名做主条目还是姓做主条目?我建议使用全名做主条目(尽量使用完全中文全名),然后比较常用的姓(或其它缩写等等)作重定向页面。不知道大家的意见如何?--Samuel 16:31 2003年8月12日 (UTC)
- 全名和重定好,用姓名一齐较正式。
- 但是,别用“只有在超正式场合用的”全名当标题,例如,加拿大让·克里田总理(w:Jean Chrétien)的“正”全名是约瑟·雅克·让·克里田(Joseph Jacques Jean Chrétien)。大部分时候是 middle name 别人非朋友不知道的,倒是克里田,法文者,反而是前名+第一个 middle name 消失。
- 可是,有些人的大家知道名字是他们的长长长名,例如,威廉·莱昂·麦肯齐·金总理(w:William Lyon Mackenzie King)--如此是每个加拿大小、中、大学历史课中学习。这个人是双姓“麦肯齐·金”,然后故意让大家知道他和他有名(在加拿大)的祖父同名。
- --Menchi 19:26 2003年8月12日 (UTC)
结束移动 * 结束移动
- 世界上的太阳神不只阿波罗一个,而阿波罗也不只是太阳神,所以太阳神不应重定向至阿波罗。 --Lorenzarius 18:05 2003年9月26日 (UTC)
结束移动 * 结束移动
原则:约定成俗与常用名
一、对于中文中已经形成约定成俗的译名的人物,以其最常见的译名为标准页,其他名字做重新定向。例如:
莎士比亚←威廉·莎士比亚
塞万提斯←米格尔·塞万提斯
爱因斯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亚尔伯特·爱因斯坦
薛定鄂←施罗丁格
马克思←卡尔·马克思
希特勒←阿道夫·希特勒
肖伯纳←伯纳德·肖(关于“肖”或“萧”似乎也有争议,我的意见是,既然英文姓氏Shaw在中文中通译为肖,则应以此为准)
在标准页中,则以原文字母拼写列出其原名。比如Adolf Hitler。对于与他有亲属或其他关系的人,在这个页面中,可以写出他的父亲叫阿洛伊斯·希特勒,配偶为爱娃·勃劳恩,并由此转到下一个页面。
二、对于同姓人物,则参照英文页面的方式,在母页面内列举所有的内容:
页面布什:
乔治·沃克·布什,George Walker Bush,美国总统,第44届(年份)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George Hebert Walker Bush,美国总统,第41届(年份)
芭芭拉·布什,(略)
Kallgan 08:58 2004年1月1日 (UTC)
- 新华通讯社译名室编 商务印书馆发行 2004年版《英语姓名译名手册》Bernard Shaw 翻译为萧伯纳,非“肖伯纳”; ISBN 7-100-03461-2/H ----三十年河东 17:36 2006年8月4日 (UTC)
- 新华通讯社译名室编 商务印书馆发行 1999年版《德语姓名译名手册》Schrodinger, 一般翻译为“施勒丁格”,但Erwin Schrodinger翻译为薛定谔,非“薛定鄂”。----三十年河东 17:36 2006年8月4日 (UTC)
* 以下移动自Wikipedia talk:年表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