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关注度/存档14
本页是以往讨论的存档。请勿编辑本页。若您想发起新讨论或重启现有讨论,请在当前讨论页进行。 |
来源提及条目主题时是否要有一定的字数才算有效介绍?
目前维基百科:关注度#通用关注度指引-有效介绍里面并未对相关来源在介绍条目主体时的字数有规定,维基百科:关注度#意义里面提到“确保在不进行拼凑来源原创总结的前提下,能够为符合通用关注度准则的主题能写出一篇基本完整的条目,而非难以扩充的简单定义或只言片语”,也没有讲到来源提及主题时的字数。User:Ghrenghren在讨论维基百科: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21/12/15#宛陵女子时认为如果来源提及的字数太少就不是“有效介绍”。就人物来说,有时来源虽然介绍不多,但不足100字同样可以完整介绍一个人的生平,此时依靠这几十字也能确保是小作品。--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9日 (日) 14:19 (UTC)
- 字数重来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有多深入,是围绕其背景资料,物件人物的基本资讯都不能说是深入介绍。比如说某个人物,有个可靠来源说明他是一个小学教师,是《小说与诗》的作者,然后简单讲述这个人物的学历经过都不能说是有效介绍。要开始深入说一下写诗的背景:结交朋友等等,才可以算是深入介绍一个主题。再比如说是某一次日食,单纯是官方数据库是数据表这样的是不够的,而是开始讲述日食有什么地方举行活动,什么科学家在追踪,什么历史上的影响等。字数不是一个好的标准,但是可以直接筛走一部份。假如是按你的标准来判定有效介绍,这里建议直接废掉气旋关注度,一个100字不够的内容都可以描写一个热带扰动的一生(转化成文言字数计算的话),这也是有效介绍的话我倒是很乐意,我可以写很多小作品。--Ghren🐦🕙 2022年1月9日 (日) 14:36 (UTC)
- 实际操作上气旋不造成损失都已经无法有独立条目。--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9日 (日) 14:45 (UTC)
- 所以就经常有人批评为什么NT:CYCLONE比NT:来得严。到底都是对NT:GNG错误的理解,在加上WP:GOVTSOURCES其实是全废了。--Ghren🐦🕙 2022年1月9日 (日) 14:54 (UTC)
- 你真的想写很多小作品也没人拦著你,只要你愿意。--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0日 (一) 01:17 (UTC)
- 写小作品也比去提删条目好,当然来源至少要稍微完整介绍一下主题。--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0日 (一) 01:25 (UTC)
- 我很少写小作品,我只是以气旋关注度说明下什么是有效介绍而己。--Ghren🐦🕙 2022年1月10日 (一) 02:57 (UTC)
- 气旋有个特点就是它是转瞬即逝的东西,没有造成损失的气旋确实没必要单独独立成条。--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0日 (一) 03:03 (UTC)
- 你这样解也不是不可。我这和你解释什么是有效介绍而己,短期与否是WP:NOT#NEWSREPORTS的问题。--Ghren🐦🕚 2022年1月10日 (一) 03:08 (UTC)
- @Ghrenghren:刚刚看到你在1907年7月25日月食存废讨论那里提到“根本没有解释这个天文现像对人类什么影响,或者对人类为什么关注他”,但宛陵女子的存废有人提到这个人的事迹成为后代史书列女传的样板,你又非要扯史书介绍宛陵女子的事迹不详细。--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1日 (二) 07:39 (UTC)
- 你这样解也不是不可。我这和你解释什么是有效介绍而己,短期与否是WP:NOT#NEWSREPORTS的问题。--Ghren🐦🕚 2022年1月10日 (一) 03:08 (UTC)
- 气旋有个特点就是它是转瞬即逝的东西,没有造成损失的气旋确实没必要单独独立成条。--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0日 (一) 03:03 (UTC)
- 我很少写小作品,我只是以气旋关注度说明下什么是有效介绍而己。--Ghren🐦🕙 2022年1月10日 (一) 02:57 (UTC)
- 实际操作上气旋不造成损失都已经无法有独立条目。--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9日 (日) 14:45 (UTC)
中国古汉语文献(或许也包括日韩越等国)作为来源在维基百科是否持续、继续可用?
@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AT:@A1Cafel:@HuangQQ:@Tombus20032000: 最近用户:A1Cafel在提删条目时涉及到了很多单纯以中国古汉语文献作为来源的条目。当然有些是完全没有来源或者没到50字,这些不去管。想要讨论的问题是,很多条目,比如进士条目,是单纯考古汉语文献撑起来的,这些来源是否属于可用的来源,或者有没有具体的对于古汉语文献的一种说法、乃至于指南、方针可以建立起来,那些习惯于之前编辑方式的编者(比如HuangQQ)该如何应对目前的情况。--老衲(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05:06 (UTC)
- 维基百科:关注度#关注度不是一时的,觉得古代有人关注现代没人关注就要删除完全不符合这句话的精神,不然现在的人物条目未来人都能删了,反正现在有人关注不代表以后有人关注嘛。--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2:24 (UTC)
举个例子,延龄君、周防内侍这个条目本质上也是完全考古汉语或古语文文献撑起来的,他完完全全是一手文献的来源。这类条目现在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老衲(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05:08 (UTC)
我由2018年开始每日一篇地写都基本未发生任何问题,系近半年才开始出现这样争论🙈……但我不同意单纯古汉语文献来源不可作支撑整个条目,另除朝鲜古人物,越南、日本古人物有为数不少的条目也只有古汉语文献来源,难道它们也有问题?😓--Tom......(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05:23 (UTC)
- 所以我不太搞得清楚他们提删的标准是按照什么。因为有时候是他们觉得来源不够,有时候是觉得关注度不够,有时候说条目太短了。毕竟这类条目之前是放着不处理的,现在要处理还是有个标准比较好些,否则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情况。当然我也认为有些条目的确处在某种擦边球的状态。--老衲(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05:55 (UTC)
- 我觉得这个讨论是个伪命题。理所当然地,所有古文来源均可以作为来源来使用,没有任何讨论的必要。问题在于只用古文来源能否彰显关注度,这跟能否以古文作为来源不是同一回事。例如上面举出的劣作周防内侍就混合了古今来源,在有现代文献(尤其是学术文献)的情况下,不可跟只用古文的条目同日而语。--AT 2022年1月12日 (三) 07:38 (UTC)
- 在混合现代学术文献引用的情况下,古文文献彰显关注度的问题是否就,按推论,解决了?或者说现代学术文献可以为之前的文献代劳来彰显其关注度,是这个意思?--老衲(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07:41 (UTC)
- 不理解您的意思。总之,没有学术文献的情况下,难以验证是否具备关注度。--AT 2022年1月12日 (三) 07:57 (UTC)
- 从我个人来说,我并不反对这个说法。只不过以往的一些编者,HuangQQ,Henry,Tombus,他们可能习惯于仅仅使用古文献来做来源,这个改变他们可能一下子做不到或者不太会做。--老衲(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08:01 (UTC)
- 那就去学。--AT 2022年1月12日 (三) 08:13 (UTC)
- 人性化些吧。人家也是为了维基做贡献。况且既然这样还不如建立一个方针,更加明确。--老衲(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08:16 (UTC)
- 30+7,有够人性化了。--AT 2022年1月12日 (三) 09:07 (UTC)
- 人性化些吧。人家也是为了维基做贡献。况且既然这样还不如建立一个方针,更加明确。--老衲(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08:16 (UTC)
- @松照庵:史学毕竟是文科,所谓现代文献完全可以一通胡扯,牵强附会,甚至全文都在直接复述史书原文,凭什么要现代文献给人物关注度背书?而且现代论文大多研究制度等史书不能直接给出的内容,人物的话二十四史列传都详细列出,直接看史书原文就行了,有什么好多研究的。--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2:21 (UTC)
- 那就可能是中国论文质素参差而已,日本论文的水平可不是这种层次,只看原始文献来写条目,不说还以为是在写论文呢。--AT 2022年1月12日 (三) 13:56 (UTC)
- 而且这类条目大多文言文为主,一般读者难以理解。--A1Cafel(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4:23 (UTC)
- 那就可能是中国论文质素参差而已,日本论文的水平可不是这种层次,只看原始文献来写条目,不说还以为是在写论文呢。--AT 2022年1月12日 (三) 13:56 (UTC)
- 那就去学。--AT 2022年1月12日 (三) 08:13 (UTC)
- 从我个人来说,我并不反对这个说法。只不过以往的一些编者,HuangQQ,Henry,Tombus,他们可能习惯于仅仅使用古文献来做来源,这个改变他们可能一下子做不到或者不太会做。--老衲(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08:01 (UTC)
- 不理解您的意思。总之,没有学术文献的情况下,难以验证是否具备关注度。--AT 2022年1月12日 (三) 07:57 (UTC)
- 在混合现代学术文献引用的情况下,古文文献彰显关注度的问题是否就,按推论,解决了?或者说现代学术文献可以为之前的文献代劳来彰显其关注度,是这个意思?--老衲(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07:41 (UTC)
被古籍进行有效介绍就符合GNG了吧 ——魔琴 [ 已经告假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12日 (三) 09:01 (UTC)
- 一般不能,因为绝大多数是一手来源,有些则不可靠或可靠性存疑(例如佚名或无名小卒),也有部分并非独立于主题实体。--AT 2022年1月12日 (三) 09:37 (UTC)
- “单靠”《战国策》、《史记》、《汉书》之类比较有名的古书也不能“彰显关注度”?条目存废讨论结案的结果除了看理据,也要看是哪位管理员结案(也可以说是要看当时有哪一/几位管理员活跃于页面存废讨论),例如2021年9月13日之前的User:Manchiu或User:虫虫飞就比较倾向保留条目。--Mewaqua(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0:32 (UTC)
- 所以想看看AT如何论证《战国策》、《史记》、《汉书》是不可靠来源以及一手来源。我之前说过如果这些书是不可靠来源,那引用这些古籍以及在古籍原文上得出结论的现代论文也是不可靠来源。应该考察一下周防内侍的现代来源是不是也是建立在古籍基础上的原创研究。--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2:10 (UTC)
- 我没有说《战国策》、《史记》、《汉书》是不可靠来源,我是说“有些则不可靠或可靠性存疑(例如佚名或无名小卒)”,除非您觉得《战国策》、《史记》、《汉书》的作者是佚名或无名小卒?至于能否彰显关注度那仍然围绕著这些书目是否一手来源、独立于主题实体以及是否存在有效介绍,而非杂凑式提及。以这些例子而言,如果是有效介绍的话,说实在不可能没有学术文献等现代文献。--AT 2022年1月12日 (三) 13:27 (UTC)
- “现代文献”或“学术文献”不是Wikipedia:关注度的“必要条件”。--Mewaqua(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8:08 (UTC)
- 当然不是,但这并不等于史料就符合关注度要求,而“现代文献”或“学术文献”则绝大多数均能反映关注度。--AT 2022年1月13日 (四) 04:37 (UTC)
- 直接一视同仁,就按照魔琴所说的,古籍里面符合gng就行。史料中没有详细介绍的人物还是很多的,放到现在也只是在新闻中出现名字而已。特别是古代人物条目,只要翻译一下人物列传,完全可以无需任何原创研究。--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04:54 (UTC)
- 绝不可行,此串讨论已经列出大量只用史料来编写条目的弊处,完全不适宜假定史料可以反映关注度。--AT 2022年1月13日 (四) 04:58 (UTC)
- 李孔昭是翻译的问题。这和把一篇外文原文复制到中维一样。总不能说外文不能证明关注度?另外古籍作者和记载的人物也未必是处于同一时代。--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05:08 (UTC)
- 语言问题从来都是别的问题,这跟关注度没有关系,处于同一个时代或不同时代也不是重点。史料不能直接视为关注度来源的理由我也已经多次陈述,在此不再重复。愈主张只用史料来写条目,只是在把自己当成是专家或写论文,不过是在原创研究而已。--AT 2022年1月13日 (四) 05:23 (UTC)
- 李孔昭是翻译的问题。这和把一篇外文原文复制到中维一样。总不能说外文不能证明关注度?另外古籍作者和记载的人物也未必是处于同一时代。--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05:08 (UTC)
- 绝不可行,此串讨论已经列出大量只用史料来编写条目的弊处,完全不适宜假定史料可以反映关注度。--AT 2022年1月13日 (四) 04:58 (UTC)
- 直接一视同仁,就按照魔琴所说的,古籍里面符合gng就行。史料中没有详细介绍的人物还是很多的,放到现在也只是在新闻中出现名字而已。特别是古代人物条目,只要翻译一下人物列传,完全可以无需任何原创研究。--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04:54 (UTC)
- 当然不是,但这并不等于史料就符合关注度要求,而“现代文献”或“学术文献”则绝大多数均能反映关注度。--AT 2022年1月13日 (四) 04:37 (UTC)
- “现代文献”或“学术文献”不是Wikipedia:关注度的“必要条件”。--Mewaqua(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8:08 (UTC)
- 我没有说《战国策》、《史记》、《汉书》是不可靠来源,我是说“有些则不可靠或可靠性存疑(例如佚名或无名小卒)”,除非您觉得《战国策》、《史记》、《汉书》的作者是佚名或无名小卒?至于能否彰显关注度那仍然围绕著这些书目是否一手来源、独立于主题实体以及是否存在有效介绍,而非杂凑式提及。以这些例子而言,如果是有效介绍的话,说实在不可能没有学术文献等现代文献。--AT 2022年1月12日 (三) 13:27 (UTC)
- 所以想看看AT如何论证《战国策》、《史记》、《汉书》是不可靠来源以及一手来源。我之前说过如果这些书是不可靠来源,那引用这些古籍以及在古籍原文上得出结论的现代论文也是不可靠来源。应该考察一下周防内侍的现代来源是不是也是建立在古籍基础上的原创研究。--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2:10 (UTC)
- “单靠”《战国策》、《史记》、《汉书》之类比较有名的古书也不能“彰显关注度”?条目存废讨论结案的结果除了看理据,也要看是哪位管理员结案(也可以说是要看当时有哪一/几位管理员活跃于页面存废讨论),例如2021年9月13日之前的User:Manchiu或User:虫虫飞就比较倾向保留条目。--Mewaqua(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0:32 (UTC)
- 只是在翻译文言文怎么成专家或写论文了,那翻译外文是不是就把自己当成语言大师了。--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05:31 (UTC)
- 我们现在的出版物对未来人来说也是古籍。我支持1000年后的维基人引用现在的可靠出版物作为关注度来源。--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05:33 (UTC)
- 外文不等于古文。千年之后,我支持专家在清楚理解现在的文字后,以他们那时候的文字去写,然后其他人以此作为关注度来源,而不是让不学无术的人自行研究现在的文字,然后自恃为专家走去原创研究。--AT 2022年1月13日 (四) 07:01 (UTC)
- 要批评他人拿古文搞原创研究,最低限度应该找一个现成例子来说明。而且就算有人找到某主题的现代学术文献,不代表该人就不会有意或无意中写了原创研究的文句,难道将来会要求写历史条目的用户必须先向维基媒体基金会提交大学历史本科程度的学历证明方可编辑历史条目?明仁宗条目当前版本的来源全是古书,难道就要因此提删?--Mewaqua(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2:13 (UTC)
- 任何语种和年代的文字都会造成原创研究,不能别人一用古文就说他是原创研究。--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2:33 (UTC)
- 而且相较于能直接提供原文的古文来源,用一些线下资源以及较少人使用的语种来源来写条目客观上搞原创研究更方便,反正一来查证难度大,二来小语种文字大多数人也看不懂,机翻后的效果也不佳。条目作者就可以垄断来源解释权了。--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2:40 (UTC)
- 又要走回去理解能力的问题,所以凭什么认为维基人有能力全面理解各种史料的讯息,为什么学者不走去研究的时候,门外汉却争先拥后地自己去进行研究,研究也就算了,还要说只用古文,谢绝现代来源(甚至是学术文献?),有恃无恐地去编写条目?我说了很多次了,现在不是不给用古文,而是要避免只用古文,这要求很过份么?还是有些维基人只愿自己去钻研史料,却忽视正经的学术研究,这不是在闭门造车,不是在原创研究,那请问是什么?另外,找到现代学术文献当然不代表就不会原创研究,重点就在于现代学术文献可以提供一个最低限度的保障,之后写得烂就是编者自己的责任,再者编写历史条目当然完全可以没有任何相关学历,但这并不代表就可以自行研究史料来大造文章,现代学术文献在这一点有一个好处就是至少门外汉也有可能看懂,史料先不说学历,没有专业知识的话请问如何看懂?我再三强调现在不是禁用史料,而是不应只用史料,就算是专家或有相关学历有时也需要参考现代学术文献来判别史料的真假对错,然后门外汉居然走出来说只用史料就好?还是老话,现在不是在写论文,而是在写条目,要为兴趣而写无所谓,对读者负责啊。然后,明仁宗全用史料当然不用提删啊,堂堂一个明朝皇帝会没有关注度么?这当然不可能,验证关注度从来不只靠条目里的来源,有时还需要另行查找,这跟进士之类的完全不是同一回事。此外,从来没有说过一用史料就是原创研究,一直我强调的都是只用史料,“任何语种和年代的文字都会造成原创研究”这种说法无法替只用史料的做法开脱,其他小语种来源更有可能原创研究也当然无法反证只用史料就不会原创研究。--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4:07 (UTC)
- 我不认为要看得懂以前(可能到现在还适用)香港中学中文科的一些文言文范文(例如《苏秦为赵合纵说楚威王》、《资治通鉴》里的赤壁之战部分)需要学生有(超越中学三年级中国历史科的)“专业知识”。--Mewaqua(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4:34 (UTC)
- 单纯的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文基本上学过文言文就行,文言文是中港台的必修课,所以难道一定要历史学者才能翻译文言文?至少我见到的涉及中国古代史的大部分维基人写的是古代人物条目,引用古文的话也都是翻译一下(虽然也有翻译不好的),也没见谁用古文去写什么制度条目出来。就读者来说,经常看一些相对冷门的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条目的读者想必对历史有一定兴趣,难道这些人只看论文不看古文原文的么?更何况论文都会列出许多古文原文。--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4:39 (UTC)
- 又要走回去理解能力的问题,所以凭什么认为维基人有能力全面理解各种史料的讯息,为什么学者不走去研究的时候,门外汉却争先拥后地自己去进行研究,研究也就算了,还要说只用古文,谢绝现代来源(甚至是学术文献?),有恃无恐地去编写条目?我说了很多次了,现在不是不给用古文,而是要避免只用古文,这要求很过份么?还是有些维基人只愿自己去钻研史料,却忽视正经的学术研究,这不是在闭门造车,不是在原创研究,那请问是什么?另外,找到现代学术文献当然不代表就不会原创研究,重点就在于现代学术文献可以提供一个最低限度的保障,之后写得烂就是编者自己的责任,再者编写历史条目当然完全可以没有任何相关学历,但这并不代表就可以自行研究史料来大造文章,现代学术文献在这一点有一个好处就是至少门外汉也有可能看懂,史料先不说学历,没有专业知识的话请问如何看懂?我再三强调现在不是禁用史料,而是不应只用史料,就算是专家或有相关学历有时也需要参考现代学术文献来判别史料的真假对错,然后门外汉居然走出来说只用史料就好?还是老话,现在不是在写论文,而是在写条目,要为兴趣而写无所谓,对读者负责啊。然后,明仁宗全用史料当然不用提删啊,堂堂一个明朝皇帝会没有关注度么?这当然不可能,验证关注度从来不只靠条目里的来源,有时还需要另行查找,这跟进士之类的完全不是同一回事。此外,从来没有说过一用史料就是原创研究,一直我强调的都是只用史料,“任何语种和年代的文字都会造成原创研究”这种说法无法替只用史料的做法开脱,其他小语种来源更有可能原创研究也当然无法反证只用史料就不会原创研究。--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4:07 (UTC)
- 要批评他人拿古文搞原创研究,最低限度应该找一个现成例子来说明。而且就算有人找到某主题的现代学术文献,不代表该人就不会有意或无意中写了原创研究的文句,难道将来会要求写历史条目的用户必须先向维基媒体基金会提交大学历史本科程度的学历证明方可编辑历史条目?明仁宗条目当前版本的来源全是古书,难道就要因此提删?--Mewaqua(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2:13 (UTC)
- 外文不等于古文。千年之后,我支持专家在清楚理解现在的文字后,以他们那时候的文字去写,然后其他人以此作为关注度来源,而不是让不学无术的人自行研究现在的文字,然后自恃为专家走去原创研究。--AT 2022年1月13日 (四) 07:01 (UTC)
- 我们现在的出版物对未来人来说也是古籍。我支持1000年后的维基人引用现在的可靠出版物作为关注度来源。--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05:33 (UTC)
文言文范文有解说的啊,有学术研究在背后的啊,有专业人士白话翻译的啊,然后您看看进士那些,有吗?另外,我不知道您是来自哪个地区,就香港的文言文而言,相当皮毛,而且都是建基于各种学术研究之上的史料,而不是毫无研究的史料,理解前者当然容易,因为已经有人教了,要去理解后者就不是同一回事了。况且,像数学也必修啊,您可以理解所有数式?英语也是必修啊,您就能够全盘理解了吗?语言就是当缺乏相关时代背景的认知的情况下,就很容易产生误解,就连中文也有辞不达意的时候,文言文也就课堂上朗读一下范文就觉得自己懂文言文,可以理解各种专门用语?不查字典可以完全理解上千年前的史料吗?同样地,不查找学术研究如何写条目?凭空想像史料的意思吗?史料有时的意思可不是查字典就能够找到答案的。另外,当然不是一定要历史学者才能去翻,但是历史学者肯定翻得比门外汉准确,有学术研究不去参考,却自行走去弄,就算是门外汉也好歹扮一下啊,现在连扮也不扮了,直接自行诠释史料,把自己的研究看得比学术研究还重要,那也是醉了。然后,没谁用史料去写制度条目,为什么可以直接用来反证可以只用史料来写人物条目?中国历史人物条目是有什么特权的吗?论文当然会列出史料原文啊,问题在于要拿来参考啊,而不是自己闭门造车啊,史料我也看,但是我会拿学术研究来交叉比对啊,而不是史料(或学术研究)说什么,就毫无消化地写下来。--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5:18 (UTC)
- 您这段话也是有道路,不过首先没有当上大官的进士不是你们想象的毫无现代关注度可言,今天afd提删的4个进士有3个我就找到了介绍人物生平的现代来源,剩下的一个据条目内文说是官都没当上就去世了,那在当时估计也没多少人知道他。其二就是相当于论文,古文原文来源更好找,许多论文要收费,而且也存在读者不认同论文以及现代历史著作品质的情况(见过有人用后汉书原文驳斥吕思勉中国通史,虽然中国通史不是论文,也不是什么严谨的著作,也确实是吕思勉疏忽大意,叙述历史的时候背离史书原文了),还有就是平时古代历史爱好者在交流观点的时候论证都喜欢引用古文原文(例如百度贴吧、知乎,曾经user:HenryXVII在知乎引用维基百科来论证西汉时候就有马镫,结果被人耻笑),没有多少人截取论文来谈论历史的,所以这里一下子那么多人攻击古籍甚至怀疑可靠性倒是挺令人震惊的。就好比马丁·路德号召大家直接读圣经,不要听教皇的解释,我能直接读古籍原文,为什么还要通过现代的文字来了解历史呢?--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5:48 (UTC)
- 关于马镫,我现在也不觉得我当时一定说错了。那个成刚对我精神胜利不止一次两次,很难说不是为了找茬而找茬,比如我说甲当时丧偶的【可能性比较大】,他能歪曲成我【完全否定】了甲大龄单身的可能性。而且马镫现在仍然有支持西汉时期的内容。——左手捏萝莉、右手揍教皇的巴伐利亚的亨利十七世(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5:57 (UTC)
- “今天afd提删的4个进士有3个我就找到了介绍人物生平的现代来源”那很好啊。一些人看起来没关注度的东西,您可以找到来源来证明有是您的功劳,我非常欢迎这种做法。史料好找那当然,好找不一定就等于好用,不等于准确,我上面说到交叉验证您可以消化一下,多尝试一下比对史料和现代文献,您会发现两边都可能有错,要陈述得够全面,往往需要比较各种来源,这不仅仅是史料之间,而是史料和现代文献,乃至现代文献之间,要写得一手好条目,当然就要付出代价,花时间找资料是一种,给钱看论文是另一种。然后,论文当然也会有错,这很正常,是人就有机会出错,就算是经过同行评审或多番校对之后,有时仍然无法避免,那您可想像一下史料有错的可能性是有多么的高。历史爱好者喜欢引用史料来讨论无所谓,但是写条目不是寻求讨论,而是输出内容,史料是基础,论文之类是建基于史料之上的分析,写条目应该尽量避免自行诠释我想就不用解释了吧?至于可靠性,正如我一开首所说的一样,史料的可靠性非常参差,但这不代表史料就一定不是可靠来源,史料也有其作用,总之就是不能过份倚赖,这也是为什么需要通过现代的文字来了解历史,因为正如现代文献可能有错一样,史料亦常有错,史料之间也常有相左的地方,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当然人人都有权自己去理解史料,但是无视专家的学术研究,便假定史料是完全真确无误的话,那就非常危险了。--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6:17 (UTC)
- 说实在,每当谈到文言文来源的可靠性和关注度的时候总感觉您和user:UjuiUjuMandan、user:Fire-and-Ice等人是不是在搞时间歧视和文言文歧视,UjuiUjuMandan是不是有民族情绪在里面。(至少认为文言文来源不可靠以及原创研究的言论我看到的就是他先提及,大概对他来说满语灭亡了,文言文来源也别想在中维待下去?至少要先打成不可靠来源?)--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4:59 (UTC)
- 请问有哪位用户说过“只可以用古文,不可以用现代来源(包括学术文献)”之类的话。“凭什么认为维基人有能力全面理解各种XX的讯息”这段话基本上是“百搭”,放在其它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体育、影视娱乐(下略)范畴条目编写或者条目评选都可以“适用”。--Mewaqua(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5:08 (UTC)
- 我倒觉得是你们几位太过放纵中国历史相关条目,才搞得如斯田地,日本历史相关条目如果有这类条目早就被我清理了,如尚有遗漏也欢迎指出,我非常乐意处理。另外,上面我说需要现代文献,然后就跟我说史料就够了,不就这个意思?还是其实是愿意使用现代文献的,只不过找不到所以“被逼”用古文?整串讨论还是在强调史料如何好如何棒,就当我是要求苛克,那不也就找到现代文献来把我的口塞住就完事了吗?不去找或是找不到那不就证明相关条目主题有问题?还是说觉得只有史料也可以写成FGA?那些进士之类的可是连dyk都不行啊。硬道理当然也就百搭,我有自知之明,不会走去写自己不熟悉的自然科学,因为我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那在不能保证编者有相关知识的情况下,至少条目的结构上要让人有信心不是他自行解读得来的,而是有学术研究依据的,不然有人质疑也实属正常。--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5:33 (UTC)
- 反正1)二十五史或相同水准的古籍(资治通鉴、左传之类)是可靠来源 2)可靠古籍里面有详细介绍的人符合gng(举个例子,这串讨论提到的李孔昭,其实他有现代来源的介绍,假设他只有清史稿来源好了),就足够了,至于觉得没有现代文献,就上不了DYK或GA,我倒是无所谓。--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6:00 (UTC)
- 我觉得史料如有详细介绍的话,必然会反映在现代来源之上。尤其是像您说的二十五史之类的话,想没有都很难。我相信中国大陆也有类似国史大辞典或日本大百科全书之类的东西,这样的话在里头找一下有没有条目就很清楚了。--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6:22 (UTC)
- 我认为AT的想法是超出了“Wikipedia:关注度”的要求。如果条目内容有原创研究或错误,就直接指出是哪里有“原创研究或错误”,其他人自然明白,而不是把“理想要求”作为条目不会被删的“基本要求”。关于“文言文范文有解说的啊...”,如果使用现代语体文版(如有)的古书或有现代语体文注释(如有)的古书,就可以过关?
- (滑坡谬误?)又,“理想化”的如此类推,是不是管理员应该需要有相关学科学历或行业资历(可能还需要向基金会提交学历或资历证明)才可以处理该等学科、行业的条目的存废结案?
- --Mewaqua(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8:26 (UTC)
- 所谓原创研究就是自行诠释一手来源(史料),这是关注度框架中的要求,另外也有部分不可靠或非独立于主体的史料(族谱之类),当然是否具备有效介绍,这些均属于关注度的范畴,因此均是基本要求,而非理想要求。史料如果有注释那已经反映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作为可靠来源通常可以接受,但是这仅仅减轻了原创研究的可能,这与反映关注度本身无直接关系,不能说史料有注释,就可以直接视为关注度来源,而不考虑其他关注度要求。您说理想化的话,相关学科学历或行业资历才能处理相关条目的结案,我是十分赞同的,因为不熟识的话判断自然有难度,在没有相关知识的情况下未能确切判明关注度而导致误删误留的情况实质难以避免,不过这是理想,现实操作上,尤其是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实在难以实行。--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8:51 (UTC)
- “Material for which no reliable source can be found is considered original research”(见en:Wikipedia:No original research)。既然AT在上面说了“我没有说《战国策》、《史记》、《汉书》是不可靠来源”,如果有人证明了条目某句或某段可由《史记》佐证(举例),则该部分内容不应视为原创研究。--Mewaqua(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9:26 (UTC)
- 我的意思是只用史料的话有可能错误解读,如果可以交叉验证那当然是好事。--AT 2022年1月14日 (五) 05:20 (UTC)
- “Material for which no reliable source can be found is considered original research”(见en:Wikipedia:No original research)。既然AT在上面说了“我没有说《战国策》、《史记》、《汉书》是不可靠来源”,如果有人证明了条目某句或某段可由《史记》佐证(举例),则该部分内容不应视为原创研究。--Mewaqua(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9:26 (UTC)
- 所谓原创研究就是自行诠释一手来源(史料),这是关注度框架中的要求,另外也有部分不可靠或非独立于主体的史料(族谱之类),当然是否具备有效介绍,这些均属于关注度的范畴,因此均是基本要求,而非理想要求。史料如果有注释那已经反映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作为可靠来源通常可以接受,但是这仅仅减轻了原创研究的可能,这与反映关注度本身无直接关系,不能说史料有注释,就可以直接视为关注度来源,而不考虑其他关注度要求。您说理想化的话,相关学科学历或行业资历才能处理相关条目的结案,我是十分赞同的,因为不熟识的话判断自然有难度,在没有相关知识的情况下未能确切判明关注度而导致误删误留的情况实质难以避免,不过这是理想,现实操作上,尤其是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实在难以实行。--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8:51 (UTC)
- 我觉得史料如有详细介绍的话,必然会反映在现代来源之上。尤其是像您说的二十五史之类的话,想没有都很难。我相信中国大陆也有类似国史大辞典或日本大百科全书之类的东西,这样的话在里头找一下有没有条目就很清楚了。--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6:22 (UTC)
- 反正1)二十五史或相同水准的古籍(资治通鉴、左传之类)是可靠来源 2)可靠古籍里面有详细介绍的人符合gng(举个例子,这串讨论提到的李孔昭,其实他有现代来源的介绍,假设他只有清史稿来源好了),就足够了,至于觉得没有现代文献,就上不了DYK或GA,我倒是无所谓。--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6:00 (UTC)
- 我倒觉得是你们几位太过放纵中国历史相关条目,才搞得如斯田地,日本历史相关条目如果有这类条目早就被我清理了,如尚有遗漏也欢迎指出,我非常乐意处理。另外,上面我说需要现代文献,然后就跟我说史料就够了,不就这个意思?还是其实是愿意使用现代文献的,只不过找不到所以“被逼”用古文?整串讨论还是在强调史料如何好如何棒,就当我是要求苛克,那不也就找到现代文献来把我的口塞住就完事了吗?不去找或是找不到那不就证明相关条目主题有问题?还是说觉得只有史料也可以写成FGA?那些进士之类的可是连dyk都不行啊。硬道理当然也就百搭,我有自知之明,不会走去写自己不熟悉的自然科学,因为我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那在不能保证编者有相关知识的情况下,至少条目的结构上要让人有信心不是他自行解读得来的,而是有学术研究依据的,不然有人质疑也实属正常。--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5:33 (UTC)
- 请问有哪位用户说过“只可以用古文,不可以用现代来源(包括学术文献)”之类的话。“凭什么认为维基人有能力全面理解各种XX的讯息”这段话基本上是“百搭”,放在其它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体育、影视娱乐(下略)范畴条目编写或者条目评选都可以“适用”。--Mewaqua(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5:08 (UTC)
- 说实在,每当谈到文言文来源的可靠性和关注度的时候总感觉您和user:UjuiUjuMandan、user:Fire-and-Ice等人是不是在搞时间歧视和文言文歧视,UjuiUjuMandan是不是有民族情绪在里面。(至少认为文言文来源不可靠以及原创研究的言论我看到的就是他先提及,大概对他来说满语灭亡了,文言文来源也别想在中维待下去?至少要先打成不可靠来源?)--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4:59 (UTC)
唔……打个比喻,六部尚书是明朝一个正二品大官,可不是所有六部尚书都被《明史》立传,更遑论有学术文献谈论,如果单用古代志书来源,是否真的无法充撑该人物条目?--Tom......(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1:41 (UTC)
- 没有立传,又没有学术文献,也就是不存在有效介绍下,只用各种史料去写,不就等于杂凑?连人名辞典也没记载的话,那也不见得维基有去编写此类主题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试问如何写出一篇好条目,还有就是请问哪来的自信自己可以完全正确地理解各种史料,能够清楚判断哪一些记载与史实不符?我历史系毕业也不敢说自己有能力去理解全部史料了,门外汉那更加不用说了,只会沦为原创研究的温床。--AT 2022年1月12日 (三) 13:34 (UTC)
- 既然是杂凑就不符合user:魔琴所说的被古籍的有效介绍。举个例子,今天被user:A1Cafel挂{{Notability}}的李孔昭在清史稿用300多字完整介绍了生平,我不认为李孔昭就不符合wp:gng。--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3:43 (UTC)
- 我认为李孔昭的来源足够了,换作我不会去提删。--Ghren🐦🕙 2022年1月12日 (三) 14:08 (UTC)
- 先不评论符不符合GNG,不过看条目内文就如复制清史稿无异,这是另一个过度倚赖史料写条目的弊病,脱离不了文言文的框架,能真正完全看懂的人有限。另外我找到此来源,google搜索下似乎也有一些辞典有收录,当然这些来源是否可靠可能还需要验证,不过我认为这总比说只去抄清史稿要好看得多。--AT 2022年1月12日 (三) 14:14 (UTC)
- 已移去{{Notability}}模板,但通篇都是文言文,改挂{{NotMandarin}}--A1Cafel(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4:20 (UTC)
- 文言文是文言人的问题,不会写就出门左转大典。另外,我也说过辞典不能证明关注度,古代来源是否可靠还是以相议,但是辞典不证关注度是没有疑问的,单纯抄辞典当来源我依然会当{{Notability}}不足处理。应该说,辞典背后支持的古代文献可靠,所以这些人物辞典可以证明显注度,这个逻辑会好很多。--Ghren🐦🕙 2022年1月12日 (三) 14:35 (UTC)
- 先不评论符不符合GNG,不过看条目内文就如复制清史稿无异,这是另一个过度倚赖史料写条目的弊病,脱离不了文言文的框架,能真正完全看懂的人有限。另外我找到此来源,google搜索下似乎也有一些辞典有收录,当然这些来源是否可靠可能还需要验证,不过我认为这总比说只去抄清史稿要好看得多。--AT 2022年1月12日 (三) 14:14 (UTC)
- 我认为李孔昭的来源足够了,换作我不会去提删。--Ghren🐦🕙 2022年1月12日 (三) 14:08 (UTC)
- 既然是杂凑就不符合user:魔琴所说的被古籍的有效介绍。举个例子,今天被user:A1Cafel挂{{Notability}}的李孔昭在清史稿用300多字完整介绍了生平,我不认为李孔昭就不符合wp:gng。--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3:43 (UTC)
词典也能收录百科性质的条目,甚至还有一定长度,比如辞海(也许辞海算辞典?),关注度指引里面说的也是不一定能证明关注度,不代表一定不能,而且说词典不一定能证明关注度的那句话是翻译自英文的关注度指引,我觉得可以商榷一下,删去词典,甚至让英维那边也把dictionary删掉。--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4:45 (UTC)
而且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之前,很多词典可以算作权威的工具书,购买者也很多,英维把词典加入关注度指引是不是有点乱来。--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4:47 (UTC)
- 我想dictionary是说类似字典之类吧,也就是说维基词典性质的字词解释,名为辞典实为百科全书的不在此限,我自己也经常使用国史大辞典以及角川日本地名大辞典等来作编写。--AT 2022年1月12日 (三) 15:10 (UTC)
- “名为辞典实为百科全书的”一般叫做百科辞典,是百科全书的一种类型(按照wiki的标准,收录的条目长度都是小作品和小小作品级)。另外,词典/辞典这类工具书也需要甄别,就我所知,有一些工具书只要付费就收录,人名词典一类是重灾区,只要给钱就能把你名字和介绍收进去,所以这一类就需要小心甄别。还有一种是只要是该词典主题涉及的范围就照单全收,没有遴选标准的,也需要小心--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2年1月13日 (四) 02:22 (UTC)
- 嘛我相信古代人应该没人给钱的啦,不过就算去到这种水平的人名词典还是没有收录的话,我是不明白为什么还执著一定要建条目。--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4:10 (UTC)
- 难道喜欢中国古代历史的人很少吗?--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4:12 (UTC)
- 要不您问问您的日本友人为何要在日文维基用中国古籍建立一大堆中国古代人物,还有刘德然这种连GNG都不符合的人物。--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4:14 (UTC)
- “难道喜欢中国古代历史的人很少吗?”您这句跟我的回应有什么关系?另外,是ja:刘徳然,您德字不写成日语写法怎让人去看呢?日维关注度早已扫地了,您确定要拿来说吗?况且,各语种维基条目众多,有关注度不足条目未被发现或处理也没有什么好稀奇的,好像中维就有公宾就啊,以这种程度就算有关注度也早就应该并入相关条目了,我看著都觉得不好意思了。--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4:27 (UTC)
- 我觉得这些辞典的主要问题就是内容太少了,我今天看到的中国人名大辞典内容再长也是个小作品,大部份的人物字数都不过三百字,而且不少内容是讲述他的著作之类的。反正就不太能证明关注度就是了。能详写的都是些文学大家,也不需要辞典。我只是觉得用上这个索引判定关注度非常不妥。有效介绍就就是有效介绍,辞典不详细,就算是现代也不能证明关注度。古代也然。--Ghren🐦🕐 2022年1月13日 (四) 17:59 (UTC)
- 要是人物介绍太长就不叫词典了。不详细归不详细,对于人物来说我只看完整度,从籍贯,出生到死亡(如果有记载死亡)以及主要成就。--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8:11 (UTC)
- 我认为辞典类作为快速判定是否具备关注度有一定的作用,当然现代辞典类也有小作品形式的条目收录在内,有些篇幅过短的尽管可以假定具备关注度,实质上仍然不适宜写成条目,没有规定说具备关注度则一定要写成条目,这需要编者本身作出取舍。--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8:57 (UTC)
- 怎可能篇幅过短还可以“姑且认定”有关注度 囧rz……。宛陵女子有辞典收录,但是这和有关注度是两回事,混作一谈相当不妥。辞典的内容根本多数不能是有效介绍,到底也是辞典背后支持的书籍能否支持关注度。辞典是一个相当不好的指标。--Ghren🐦🕐 2022年1月14日 (五) 05:16 (UTC)
- 我重申假定具备关注度,不等同于就一定要建立条目,具体还要看实际情况,关注度不应是建立条目与否的唯一标准。另外,我不知道是否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日本的人名辞典之类通常有一定的篇幅,极少出现过短但立项的情况,如果只有几句的话通常我不会考虑另建条目。--AT 2022年1月15日 (六) 04:21 (UTC)
- 我没去反驳你的重申,但是你在“13日”的“假定”和关注度的“假定”根本是两回事。我谈的是,百科辞典!=关注度。我从来没有怀疑你提出来假定的问题,假如大家所用的辞典地区特色不同,就请你先简单去看看。我没想到说了半天原来你不太知道中国人名辞典偏短的问题,我谈的是NT:GNG中“详细”两个字。--Ghren🐦🕓 2022年1月17日 (一) 09:11 (UTC)
- 我确实是不知道,因为从来也没有编写相关条目的经验,只能以我在日本相关辞典的经验来推论,现在看到您提供的连结,那恐怕要按实际情况再作区分了,例如50字以下不算之类的。--AT 2022年1月17日 (一) 10:18 (UTC)
- 50字什么的也是不好的指标,实际还是要看有多少的的实际内容。有点词条会用著作充字数。--Ghren🐦🕗 2022年1月18日 (二) 00:05 (UTC)
- 说明著作很重要咯,就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来说,除去作品,后汉书对许慎的介绍才64个汉字。--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8日 (二) 00:53 (UTC)
- 这根本不是著作的问题,许慎的来源完全是依靠后世的人研究所出来的关注度。应该要将著作,亲族或者其他基本的资料不计算然后再计算其实际上有“闪光点”。假如只有一起其实不太行,有两起以上比较是可以接受的关注度。--Ghren🐦🕚 2022年1月18日 (二) 15:08 (UTC)
- "之类"。--AT 2022年1月18日 (二) 05:23 (UTC)
- 字数作为指标完全指标完全不应被提及,毋论作为例子。--Ghren🐦🕐 2022年1月18日 (二) 05:40 (UTC)
- 您有更好的方法的话,欢迎提出。--AT 2022年1月18日 (二) 09:09 (UTC)
- 字数作为指标完全指标完全不应被提及,毋论作为例子。--Ghren🐦🕐 2022年1月18日 (二) 05:40 (UTC)
- 说明著作很重要咯,就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来说,除去作品,后汉书对许慎的介绍才64个汉字。--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8日 (二) 00:53 (UTC)
- 50字什么的也是不好的指标,实际还是要看有多少的的实际内容。有点词条会用著作充字数。--Ghren🐦🕗 2022年1月18日 (二) 00:05 (UTC)
- 我确实是不知道,因为从来也没有编写相关条目的经验,只能以我在日本相关辞典的经验来推论,现在看到您提供的连结,那恐怕要按实际情况再作区分了,例如50字以下不算之类的。--AT 2022年1月17日 (一) 10:18 (UTC)
- 我没去反驳你的重申,但是你在“13日”的“假定”和关注度的“假定”根本是两回事。我谈的是,百科辞典!=关注度。我从来没有怀疑你提出来假定的问题,假如大家所用的辞典地区特色不同,就请你先简单去看看。我没想到说了半天原来你不太知道中国人名辞典偏短的问题,我谈的是NT:GNG中“详细”两个字。--Ghren🐦🕓 2022年1月17日 (一) 09:11 (UTC)
- 我重申假定具备关注度,不等同于就一定要建立条目,具体还要看实际情况,关注度不应是建立条目与否的唯一标准。另外,我不知道是否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日本的人名辞典之类通常有一定的篇幅,极少出现过短但立项的情况,如果只有几句的话通常我不会考虑另建条目。--AT 2022年1月15日 (六) 04:21 (UTC)
- 怎可能篇幅过短还可以“姑且认定”有关注度 囧rz……。宛陵女子有辞典收录,但是这和有关注度是两回事,混作一谈相当不妥。辞典的内容根本多数不能是有效介绍,到底也是辞典背后支持的书籍能否支持关注度。辞典是一个相当不好的指标。--Ghren🐦🕐 2022年1月14日 (五) 05:16 (UTC)
- 嘛我相信古代人应该没人给钱的啦,不过就算去到这种水平的人名词典还是没有收录的话,我是不明白为什么还执著一定要建条目。--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4:10 (UTC)
- “名为辞典实为百科全书的”一般叫做百科辞典,是百科全书的一种类型(按照wiki的标准,收录的条目长度都是小作品和小小作品级)。另外,词典/辞典这类工具书也需要甄别,就我所知,有一些工具书只要付费就收录,人名词典一类是重灾区,只要给钱就能把你名字和介绍收进去,所以这一类就需要小心甄别。还有一种是只要是该词典主题涉及的范围就照单全收,没有遴选标准的,也需要小心--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2年1月13日 (四) 02:22 (UTC)
您不是说“不明白为什么还执著一定要建条目”?当然兴趣是促成维基人建立条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有一些人对中国古代历史有兴趣,才会去用古文去给古代人物建立条目。--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4:42 (UTC)
- 所以就是专家上身啰。--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4:55 (UTC)
- 古书都是有很多年代的,假如一本二十四史己经被一个清朝大儒笺注,我倒是看不出来哪处是不可靠来源,或者不能查证了。要是你们能将史料读得通透,写得像苏州这个正常白话(不是长度和质量),我也觉得就算了。--Ghren🐦🕑 2022年1月13日 (四) 18:14 (UTC)
- 不必单纯地提删,如果共识决定不适合维基百科,可以移动到维基学院来保留编者贡献(视作原创研究)。--Leiem(留言·签名·维基调查) 2022年1月14日 (五) 02:51 (UTC)
- 同意这些可以放学院。--路西法人☆ 2022年1月14日 (五) 03:21 (UTC)
- ?那还不如直接原文复制到维基大典。--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4日 (五) 04:18 (UTC)
- (!)意见官方正史只要有有效介绍即可。--🎋🎍 2022年1月14日 (五) 09:10 (UTC)
有关通用关注度指引中“有效介绍”的要求
见Wikipedia:存废复核请求/存档/2023年4月#观音征婚,我和管理员Kuon.Haku对于我给出的来源是否符满足通用关注度指引中“有效介绍”的要求存在重大分歧,而有鉴于我不能“仅由于反对存废讨论结果,而再以旧理由提案于”DRV页面,我只能把这问题放来VPP这里请其他管理员诠释一下相关条文了。如果我的解读正确的话,那还请管理员进行适当的处理。Sanmosa 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2023年5月4日 (四) 03:37 (UTC)
- 如以关键第二个来源作基准,其属于经由麦玲玲所提供之观点内容,个人认为按照本地约定并考虑标的本身之背景基础,是应可相信该定义是有所合乎关注度之有效要求。--约克客(留言) 2023年5月4日 (四) 03:49 (UTC)
- 感谢评论(虽然我个人认为“有效介绍”跟是不是麦玲玲所说的关系不大)。这里我也节录通用关注度指引“有效介绍”条的条文:
“ | 意味着相关之来源直接、详细地讲解了主题的实体,编者无需通过原创研究来发掘条目的内容。有效介绍要比顺带提及深入,但可能会较专门阐述浅显一些。 | ” |
关注度指引改名事宜
- 讨论以无共识作结。——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5月31日 (三) 04:34 (UTC)
地震的收录标准
目前对于气象学仅有台风和气旋有相关的关注度指引,但是对于地震则没有一个关注度的标准,是否需要专门给地震设立一个关注度的标准和指引。
1.此次地震事件至少造成伤亡(死亡人数至少在1人以上)或者有严重的经济损失
2.此次地震事件是因为别的关注度事件(如非法地质活动、施工、安全事故)的衍生事件或后果
3.此次地震事件具有独特的地质学或地理学意义。
目前根据中国地震网发布的地震动态,平均每两周就会有4级以下的地震事件被报道。但是这些地震事件基本上很难满足关注度。 --СлаваУкраїні! 2023年9月1日 (五) 03:28 (UTC)
- 1人死亡的地震事件是否都能满足关注度而非NOTNEWS,以及如果死亡是间接造成。人为原因引发的“可观测地震”,一定有关注度吗。地震引发受一定关注的衍生事件,是否应列入,如何辨别。2023年平原县地震假如没有“有记录以来最强烈”,是否会不符合以上三条。--YFdyh000(留言) 2023年9月1日 (五) 09:17 (UTC)
- 有Wikipedia:关注度 (地震),但其目前仅为论述,而非正式指引,可检视其是否有需要修正的地方,若需要修正则可提出讨论并尝试提案升级成正式指引。--冥王欧西里斯(留言) 2023年9月6日 (三) 03:08 (UTC)
- 副知几位地震专题编者@Patlabor Ingram、Peacearth、Theodore Xu。——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9月13日 (三) 09:02 (UTC)
- 个人观点,地震类条目目前的条目数量(特别是优典特数量)、编辑热度和活跃编者数量都远低于热带气旋,此外地震类条目也极少出现关注度的争议。
- 需要指出的是:关注度极低、影响极小的地震其实很难水条目,地震本身持续时间就几秒钟没什么好写的,这跟有些热带气旋类条目可以花大量笔墨写远洋洋面上的气旋发展区别很大。写好地震类条目基本都需要收录大量灾情、交通及民生影响或者救援力量反应的内容〔类似于气旋关注度标准的“持续影响”〕,上述资讯首先就使条目符合了通用关注度指引的要求;没有灾情或救援队反应的超小地震基本连条目都写不出来。
- 因此,目前使用通用关注度标准应该可以解决现有问题。个人觉得地震类条目专门制定地震关注度指引的条件还不成熟。--PATLABOR 英格拉姆Ingram Talk 2023年9月13日 (三) 15:56 (UTC)
- 标准的常年提案,完全不用浪费时间讨论。反正问题就是共识的问题,因为地震类或者台风类的条目是不可能有写完的一天。--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 2023年9月20日 (三) 14:23 (UTC)
修缮并完成事件类条目的“关注度”指引
原标题为:修订并细化NT:TEMP:关于“主流媒体的有效介绍”判别标准
第一阶段讨论
在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23/10/22#2023年国会山抗议的讨论中,浮现出了两个有关NT:TEMP的问题。
其一是关于标题:个人认为NT:TEMP说的是“条目的主题一旦在可靠来源中有效介绍,便能满足通用关注度指引之要求,不需要新闻来源对其持续报道”;所以关注度(自动长期)是否存在的判别标准在于是否“有效介绍”(如果我理解的有误还请更正)。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少人在引述NT:TEMP时似乎在说“本条目具有一时关注度,没有长期关注度”,这给讨论的正常进行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因此,建议修改标题为“关注度不具期限”并添加副标题“但要求有效介绍”,这样,投票时可以写:
其二是关于内容:事后发现一些人称此条目“一时关注度”可能是想说条目未得到有效介绍,因为Hoben7599看到了我列出的多个主流媒体对此事700余词至1000余词的多篇专题报道后,仍称此事“缺乏深入报道”且和他“出去广场静坐一小时”类似,猜想提删者A1Cafel引述NT:TEMP可能是持类似观点,BlackShadowG称此事“一时关注度”我不确定他什么意见,但有可能是类似观点;至此,即有约1至3人认为此事未得到主流媒体的有效介绍,或未得到各界重点讨论,或未得到深入报道。如果社群形成共识以此为理由将此条目删除,将具备一定的里程碑意义,因为这些意见(除提删者外)给出时条目所包含的参考文献包括:
- Ephrat Livni. About 300 protesters pleading for a cease-fire were arrested on Capitol Hill, organizers say.. 纽约时报.
- Hannah Ray Lambert; Jon Raasch. Inside the chaos on Capitol Hill as hundreds of pro-Palestinian Jews arrested: ‘A moral catastrophe’. Fox News. 2023-10-19.
- Smith, Jillian. Hundreds arrested after Pro-Palestinian demonstrators flood Cannon Rotunda, Capitol complex. FOX 5 DC. 2023-10-18.
- Jewish activists arrested at US Congress sit-in calling for Gaza ceasefire. 半岛新闻 (英语).
- Sales, Ben. Hundreds arrested at Jewish US Capitol rally demanding Israeli ceasefire in Gaza. 以色列时报.
- 史正丞. 美国左翼犹太团体闯国会山集会呼吁巴以停火:要与巴勒斯坦人站一起. 网易. 财联社. 2023-10-19.
- 猶太團體佔領美國會大廈 抗議華府偏袒以色列. 大公报.
这些主流媒体的专题报道(第二手来源)多在800至1000词之间,也就是说一旦社群形成共识认为多国多家主流媒体针对某事800至1000余词之间的专题报道不足以保证“主流媒体的有效介绍”、“各界重点讨论”或“深入报道”(注意我不是说“不能是”而是说“可以不是”),可能影响到“主流媒体的有效介绍”的判别标准,而且我觉得应写入NT:TEMP,即应蕴含如下两个意思:
- 超越千字不能保证是有效介绍,专题也不保证,二者共同依然不保证是有效介绍或确立关注度;
- 是否有效介绍需要社群针对具体事例主观判断,字数少不代表不是有效介绍。
否则基于NT:TEMP目前的叙述方式我无论如何也无法将一篇千余字的专题报道理解成不是有效介绍,这样未来还可能有不少人看了NT:TEMP后写了条目被删,浪费能量。就目前来看,此类共识很有可能达成,但无论结果如何,我期待社群能针对“主流媒体的有效介绍”的判别标准有所澄清,以便让条目存废讨论有法可依,并准备根据讨论结果修订该方针的内容。--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10月26日 (四) 04:06 (UTC)
- 我的意见是,WP:EVENT升格为指引闯关失败才是最大的问题。 --MilkyDefer 2023年10月26日 (四) 07:06 (UTC)
- 两者都是很大的问题。--Hoben7599—论 | 支持立场新闻 2023年10月26日 (四) 13:02 (UTC)
- 受到MilkyDefer君意见的启发,我建议社群可以用这次讨论探讨事件关注度的问题,然后一并的让WP:EVENT升格为指引,针对这次的问题让部分章节升格为指引也可以。--~~Sid~~ 2023年10月26日 (四) 13:17 (UTC)
- (&)建议:WP:EVENT确实会有帮助,但是确实也有不少问题,除去已经提出的不良翻译问题,还有以下两点:
- 当不同判别标准给出不同答案时,应如何设立优先级,或大致如何处理。如果完全不说,那意味着社群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保留看得惯的条目并删除看不惯的条目(即约克客所言“明确判读不得违背其他维基约定和约束而主观并单一地使用个别条款诉诸于限制个案存续之活动”),将导致维基百科产生系统性两岸四地偏见(正如英文维基自己承认具有英美偏见);
- WPEVENT的性质必须给出,如果属于关注度标准的一部分,必须同时修订NT:TEMP以便二者不自相矛盾;如果不属于关注度性质而属于额外标准(即Ghren所说的“WP:EVENT本则上所依的条文是WP:NOTINFO和WP:NOTNEWS,而非关注度条文。”),也应明确指出并在NTTEMP交叉提及。
- 至于WP:SENSATION短期内问题很难修复,但与其他章节关联不大,牵涉较少,完全可以先剔出去独立成条,以后有条件再讨论。目前中文维基的水平要求WP:SENSATION也不现实,可将其余内容先行讨论通过,日后如果二者均通过了可以再整合。
- 这两点修复起来应非常容易,方法有很多,结果也不同。无论按何种方法解决,请自动算我(+)倾向支持,如果两个问题有一个没有修复则算我(-)反对。不要怕错,能翻译翻译,不能翻译从头胡写一个也可以,通过后按约克客所说的“有必要将该升格程序分拆及设定周期检讨期限,一旦发现该规限是被滥用或不合比例地适用,就应当启动中止及重新审订之程序”试行30天,30天内如出现大量建立垃圾条目、大量不当提删事件则随时可收集10个签名紧急叫停并回滚试行期间的提删创建,否则收集意见再行30天,如到第60天还未被紧急叫停则永久通过。公示之后提出反对意见要求必须同时给出解决方案,解决后由上轮反对者主持再公示,再解决再公示,直到通过为止。这已经不是“没坏别修”的问题了,能把NT:TEMP解读成关注度分长短期,几天讨论毫无建设性,算是整个体系严重坏掉不得不修了,我们总不能做得比英文维基还差吧?
- 如果产生了标准,国会山这次示威的讨论可能将很好解决。如果实在通不过,可以转而解决几个典型例子(如国会山、李泼水、江杀人),已经完成的例子按照制定标准的心态重审(比如李泼水也许能删,但是以NT:TEMP为删除理据完全是扰乱,所以即便删除也应重新讨论),做成判例法(OTHERSTUFF仅在新闻动态中不可翻案,其余情况提OTHERSTUFF就意味着修订判例法,除非是以“无法类比”的理由提OTHERSTUFF)。判例法与成文法无明显界限,前者可总结出后者后者可演绎出前者,总之不能再拖了。
- 注意楼下2023年10月26日 (四) 13:20 (UTC)的“基本上同意两点”在此发言之前,指的不是这两点。--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10月27日 (五) 02:49 (UTC)
- (*)提醒:请提出过反对意见的@Easterlies、Ghren、Longway22:参与此讨论,非常感谢几位提的反对意见,说到在下心里去了。我们像美国众议院选议长一样讨论,相信过不了几天就能确立标准。--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10月27日 (五) 02:56 (UTC)
- 基本上同意两点,但有一些疑问:既然“是否有效介绍需要社群针对具体事例主观判断”,那么会不会令到NT:TEMP标准进一步模糊?如果社群无法取得共识应如何处理。--Hoben7599—论 | 支持立场新闻 2023年10月26日 (四) 13:20 (UTC)
- 他已经很模糊了,我的意思是社群如果喜欢模糊性就要明确地讲出来,不要写一套做一套。如果有这两条,就算确立了民主共识优于标准,将维基提删操作归为民主政治;这样日后写条目的时候就可以先想想写这样的条目讨不讨社群喜欢,不讨就不要写,写了被提删了也不要用力解释,免得浪费能量。--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10月27日 (五) 03:08 (UTC)
- (!)意见:事件条目的关注度问题未必是因为来源不达“有效介绍”,也可能是因为一些新闻与事件时间较接近,不是WP:第二手来源“距事件本身至少会有一步之遥。它们所陈述的事实与观点建基于第一手来源上,并对之进行分析、总结、解释、说明乃至评价”(粗体为后加),可以参考en:WP:PRIMARYNEWS的Breaking news、Reports on events、Interviews and reports of interviews。假如仅凭即时新闻写条目,事件全貌和前因后果未必清晰,所以需要等二手来源分析、总结、评价,假如没有此等来源则自始不符合WP:GNG(即WP:PERSISTENCE所谓的衹有一时报导,虽然后者未订为指引),这与“关注度不是一时的”没有矛盾,一时长篇报导不代表关注度,但一旦有关注度(独立可靠的(二手)来源有效介绍)则不会失效。——(留言) 2023年10月26日 (四) 20:33 (UTC)
- 阁下的意思是将有效介绍解读为“第二手来源+分析”?单纯的第二手来源数量再多内容再长也不足以确立关注度?以此次的案例来说FOX明显无法解释成第一手来源,是新闻多少带分析,带多少分析可以算有效介绍这也需要标,对此阁下可有建议?如果全文长度不宜做标准,那分析部分长度的标准也还是要写入NT:TEMP以及WP:EVENT。--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10月27日 (五) 03:47 (UTC)
- 不是,在下的意思是第一手来源的有效介绍不足以确立关注度。例如这篇由受访人士“told Fox News”的部分全部属于第一手来源,参见WP:8S,这篇引述拜登的看法亦是第一手来源(en:WP:PRIMARYNEWS: "Interviews and reports of interviews—The reporter quotes the politician's speech.")。这不排除该两篇有作为第二手来源分析总结的部分,需要考虑的是其作为第二手来源的部分是否达到有效介绍。——(留言) 2023年10月27日 (五) 10:45 (UTC)
- 另可以参考en:WP:PRIMARYNEWS的引文
A recently published journal or newspaper article on the 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Supreme Court case would be read as a secondary source, because the author is interpreting an historical event. An article on the case that was published in 1955 could be read as a primary source that reveals how writers were interpreting the decision immediately after it was handed down.[1]
事件发生后不久的新闻报导很少是二手来源。——(留言) 2023年10月27日 (五) 10:56 (UTC)Characteristically, primary sources are contemporary to the events and people described [...] In writing a narrative of the political turmoil surrounding the 2000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a researcher will likely tap newspaper reports of that time for factual information on the events. The researcher will use these reports as primary sources because they offer direct or firsthand evidence of the events, as they first took place.[2]
- 非常感谢阁下的insight,被那个存废讨论折磨了许久后见到如此有建设性意见真的倍觉欣慰(至于那个存废我们至今还在扯皮,真尬啊……)。WP:PRIMARYNEWS或许是能解决掉那个存废的唯一希望(不代表我认同其细节,下述),不过阁下忽视了严重的问题:
- WP:PRIMARYNEWS至今在enwiki上都是无约束力的论述,连指引都不是。即便通过了也无法确定共识;
- 即便中维上次通过了WPEVENT,由于NT:REL的存在,WP:INDEPTH等都只能作为保留理据而不能单独作为删除理据。删除必须说“基于INDEPTH的精神我理解的XXX(如N、PRIMARY等)是不支持本文的保留的”,然而英文维基不少把这些独立当删除理据的,其结果就是我喜欢的就用NT:REL挺不喜欢的就用EVENT挡,可诱发严重的Anglo-American bias(en:WP:GLOBAL),可以说是病入膏肓了。我们绝不能和英维学,为两岸四地偏见或非地域性的系统偏见创造土壤。
- 即便中维上次通过了WPEVENT,且明确了NT:REL不适用与EVENT,依然无法解决本次存废的问题,因为时稳定版本说“部分编辑认为记叙文体裁的新闻报道是第一手来源”,这句莫棱两可的话基本跟没说一样,这样的INDEPTH难以带来任何帮助。注意到WP:PRIMARY中既未提到新闻稿也未提到新闻报道,我相信大多数人的直觉是将新闻稿归为一手新闻报道(常带分析)归为二手,因此缺乏PRIMARYNEWS的指引很难进行。
- 可以说英维的初衷是好的,给EVENT偏严格的标准然后通过NT:REL放松,但明确性过低全靠社群自觉。我的想法是定个较松的EVENT并明确反向NT:REL(关系复杂稍后介绍),然后把WP:PRIMARYNEWS拣几条重点写入EVENT,使EVENT中任取两点即可共同做保留或删除理据,而不需要其他标准的直接参与。但问题是昨日我感到对INDEPTH经验不足实在缺乏信心需要外部帮助,所以今天您给的PRIMARYNEWS真的是帮了大忙了。--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10月28日 (六) 06:47 (UTC)
- 再说说PRIMARYNEWS的问题,他过于严格了,可能导致大量过去的条目被删(这一担忧上次曾被人提出来作为反对理据)。比如Interviews当然是一手,但reports of interviews会有意识地拣选不同人物的interviews汇总,是由作者总结的,真的适合做一手吗?比如这次的新闻综合了拜登的反应和国会议员的联合动议,言外之意作者认为这个抗争已经和美国政治动向息息相关了(似乎是认为该动议鼓励了抗议?),这真的能算一手吗?我想听听Ghren对PRIMARYNEWS的看法。--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10月28日 (六) 07:22 (UTC)
- 非常感谢阁下的insight,被那个存废讨论折磨了许久后见到如此有建设性意见真的倍觉欣慰(至于那个存废我们至今还在扯皮,真尬啊……)。WP:PRIMARYNEWS或许是能解决掉那个存废的唯一希望(不代表我认同其细节,下述),不过阁下忽视了严重的问题:
- 不可取,就拿这次事例来讲,除非以“第二手来源+深度分析”为标准,并明确提出深度分析的标准,是绝无希望将这些报道归为无效介绍的。比如福克斯新闻就提到了美国国会议员联合信声援此次抗议以及拜登对此次抗议的看法,这已经明显不能用“无分析总结”来形容了。所以如果阁下持这种观点,就应修订出“深度分析”的标准并同时修订“有效介绍”要求深度分析。--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10月27日 (五) 04:31 (UTC)
- 然而这样的说法没有出现在WP: EVENT的“收录标准”中。而且您维编者对于“第一手来源”使用上满宽容的,要用“第一手来源”不作分析,不作原创研究写条目其实也不难。当然个人是反对这种态度的。
比如说“Wikipedia:政府来源一般属于可靠来源”,这个论述是来自于香港九巴、小巴的删除问题的。政府来源先不论是不是独立来源,那些九巴、小巴的报告文件、会议报告显然是属于一手来源,不合关注度要求。然而,大量的巴士、小巴条目因为“政府来源”也可证关注度而被保留下来。
而且要引用WP:N中“来源”一节的难点是在判别“第一手来源”和“第二手来源”。这个问题虽然我在上次讨论已经思考过,还是没有一个很好的答案。比如说,记者A对人物B作访问,一个是用传记体形式记载,一个是用一问一答式的访问稿形式记载,两者的来源性质虽然不同,然而仔细一想两个来源本质上根本没有不同。 Ghren🐦🕛 2023年10月27日 (五) 16:02 (UTC)- 又例如说马琼芬。整个条目全部都用一手来源。又或者邓炳强的顺带提及。然而能上DYK。我不是说反对WP:EVENT引用WP:N中“来源”一节,而是怎样让它明确化呢?怎样让社群执行这项呢?怎样让社群接受呢? Ghren🐦🕑 2023年10月27日 (五) 18:03 (UTC)
- 跑题了老兄,我非常同意您的观点但你说的都是人物类的,这是事件类的主题,而且明确指明优先级覆盖掉NT:REL。日后有时间可以再讨论人物类的,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彻底铲除NT:REL并保证维基所有关注度标准相互一致的。
- 如果我们维基对事件性条目标准严于人物型,那别人只能批评我们中维比较怪,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对某地(或某意识形态)条目严于另一地(或意识形态),那就是系统性地域歧视或偏见效应,是不能接受的。孰轻孰重孰缓孰急,望阁下明白。--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10月28日 (六) 06:08 (UTC)
- 但阁下说的判别“第一手来源”和“第二手来源”完全不跑题,上面火腿肠提出了PRIMARYNEWS解决方案,望移步楼上我们一起讨论不要分散。--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10月28日 (六) 07:05 (UTC)
- 又例如说马琼芬。整个条目全部都用一手来源。又或者邓炳强的顺带提及。然而能上DYK。我不是说反对WP:EVENT引用WP:N中“来源”一节,而是怎样让它明确化呢?怎样让社群执行这项呢?怎样让社群接受呢? Ghren🐦🕑 2023年10月27日 (五) 18:03 (UTC)
- 阁下的意思是将有效介绍解读为“第二手来源+分析”?单纯的第二手来源数量再多内容再长也不足以确立关注度?以此次的案例来说FOX明显无法解释成第一手来源,是新闻多少带分析,带多少分析可以算有效介绍这也需要标,对此阁下可有建议?如果全文长度不宜做标准,那分析部分长度的标准也还是要写入NT:TEMP以及WP:EVENT。--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10月27日 (五) 03:47 (UTC)
我写了个草稿(INDEPTH章节仍需大量扩充),请各位审审,提提意见。
附:某条目内文“刘世芳在回应记者就李克强离世的提问时表示blahblah”这种虽不构成条目但是否也可纳入判例?--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10月27日 (五) 08:41 (UTC)
- 我没看出来这笔修改的意义何在,这笔编辑将一些条文模糊化(加入“通常”“一般”);删除了不少说明(“维基百科不是印刷品[……]是否受到媒体广泛报道(以事发国家地区或海外媒体报道作为考量条件)”),“煽情主义”一段更是被完全删除(虽然上次讨论中这是一个争议点,但不代表这段条文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还对“报道层面”相关标准给出“三取二”的规定,在我看来这明显没有必要,而且条文的原意显然不是“三取二”,“收录标准”章节的列表就已经明确说明这些标准该怎么用。故我已经恢复到稳定版本。
- 我同意将WP:EVENT升级成正式指引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上次讨论中的主要争议点是“煽情主义”一节。查阅上次讨论,@Longway22修改了“煽情主义”一节,加入了很多关于政治宣传相关的内容,随后@Easterlies、@百战天虫、@Ghren都指出政治宣传和煽情主义没有关系,而且新增条文的文笔很糟糕。最后讨论没有继续进行下去,无疾而终。我认为这次讨论可以考虑把“煽情主义”一节恢复到最初由英维翻译的版本,再检视是否有其它的问题。--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10月28日 (六) 03:52 (UTC)
- 看来BlackShadowG没有阅读我先前对修订的说明(我在编辑说明里提到编辑理由参见讨论页而不是参见客栈),似乎也没有阅读上面的“(&)建议”中的部分细节,我来综合解释一下吧。煽情主义章节非常重要,但是无论是最初的英文翻译还是修订版都遭到社群的反对而无疾而终,因此独立出去以后慢慢讨论。添加模糊性词汇的目的是方便在其上级添加精确性词汇,从而解决上面“(&)建议”中的优先级一条。此外为解决第二条我稍后回复完htc润色后再做解释。“(&)建议”的精神是反对者要提出解决方案主持后续修订,以求尽速通过,但BlackShadowG提出的版本是被否决过的旧版本,未总结过上次社群的反对意见。如果按照BlackShadowG所说“把“煽情主义”一节恢复到最初由英维翻译的版本,再检视是否有其它的问题”,恐怕再过两个月也达不成共识。--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10月28日 (六) 05:58 (UTC)
- 首先,重启提案也应该在原有稳定版本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而不是阁下径自大幅修改条文后拿来提案。更何况原先的条文除了“煽情主义”章节外基本没有争议,反而是阁下的版本除了删除无争议条文外还加入了大量争议内容,我不认为这有助于达成共识。如何处理“煽情主义”一节也是需要社群达成共识的,而不是为了尽速通过直接删除,而且我没有看到社群希望尽速通过提案。--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10月28日 (六) 08:05 (UTC)
- 暂时剔掉是ASid(讨论 | 贡献)的意见,其余您说的“大量争议内容”均基于上次社群内的反对意见。既然阁下认为争议,那请阁下来主持修订可好?或者阁下提出争议点我看看我能不能修订。我建议谁反对谁主持,通过为止。--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10月28日 (六) 08:43 (UTC)
- 是如您所说没有从来没有“谁反对谁修订”的规定,不过那怕您等着5023年完成您的“升级成正式指引是非常有必要的”吧。--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10月28日 (六) 08:50 (UTC)
- 首先,重启提案也应该在原有稳定版本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而不是阁下径自大幅修改条文后拿来提案。更何况原先的条文除了“煽情主义”章节外基本没有争议,反而是阁下的版本除了删除无争议条文外还加入了大量争议内容,我不认为这有助于达成共识。如何处理“煽情主义”一节也是需要社群达成共识的,而不是为了尽速通过直接删除,而且我没有看到社群希望尽速通过提案。--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10月28日 (六) 08:05 (UTC)
- 个人承认在站内既有基础之下,沟通技巧确实仍可能需要尽力磨合之,而对于“煽情主义”方面修订争议,认为在于实际上本站域目前无论于本地化或重新理解维基主轴方面,在适用之目标、手段、理念和程序等等各元素,于真正实践层面其实是有很大差异,不论在站域间或使用智识、概念等角度,而恐怕
- 当下状况亦不利于理想地推进维基基础目标,在框架无法衡平有效地维持多元及不同表达整合之情况下,只能说,全靠实践者本身来自行代表自己表达维基人之利益,因为,整个当前进程中相当程度上是不能确定,相应脉络实践可能忠实地维持维基社区自治之合理基础。--约克客(留言) 2023年11月2日 (四) 07:17 (UTC)
- 看来BlackShadowG没有阅读我先前对修订的说明(我在编辑说明里提到编辑理由参见讨论页而不是参见客栈),似乎也没有阅读上面的“(&)建议”中的部分细节,我来综合解释一下吧。煽情主义章节非常重要,但是无论是最初的英文翻译还是修订版都遭到社群的反对而无疾而终,因此独立出去以后慢慢讨论。添加模糊性词汇的目的是方便在其上级添加精确性词汇,从而解决上面“(&)建议”中的优先级一条。此外为解决第二条我稍后回复完htc润色后再做解释。“(&)建议”的精神是反对者要提出解决方案主持后续修订,以求尽速通过,但BlackShadowG提出的版本是被否决过的旧版本,未总结过上次社群的反对意见。如果按照BlackShadowG所说“把“煽情主义”一节恢复到最初由英维翻译的版本,再检视是否有其它的问题”,恐怕再过两个月也达不成共识。--173.68.165.114(留言) 2023年10月28日 (六) 05:58 (UTC)
第二阶段讨论
原标题为:再议确立事件关注度指引
前次讨论中社群积极推动了确立事件关注度指引一事,并积极完善了草案条文,然而遗憾的是在Longway22对草案进行修改后,Easterlies对Longway22的修改有相当大的异议(此外我也观察到Ghren也对Longway22的修改有一定程度上的异议),而草案在当时也无法通过。考虑到Longway22现已被Mys 721tx永久封锁(虽然我个人对于这样永久封锁的处理方式有一定程度上的保留),如果当时草案无法通过的症结在于Longway22的修改的话,或许排除掉Longway22的修改的草案能获取社群的共识,因此我已经把草案内容回退到Longway22修改前的状态,看看这样做能不能让草案凝聚到共识。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9日 (四) 14:33 (UTC)
- @Newbamboo、S8321414、LuciferianThomas、Kriz Ju、BlackShadowG、MilkyDefer、Hoben7599、ASid、HTinC23,在上方文段因{{U}}模板提及而已被ping到的不在此处另ping。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9日 (四) 14:33 (UTC)
- 我看了diff。被你删掉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是他举出的几个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东方集团的媒体与政治宣传”、“党媒姓党”、“威尔逊·爱德华兹虚假新闻事件”这三个例子。我认为为了让方针易于理解,采用我们所熟知的媒体事件是有必要的。那个“失踪白人妇女综合征”是什么东西,简直闻所未闻,条目也没有,更无从以这个例子了解什么是“媒体偏见”。--MilkyDefer 2023年11月9日 (四) 14:52 (UTC)
- @MilkyDefer:这点可以详细讨论,毕竟我本意并非不顾一切地推进确立事件关注度指引。你这番话至少可以把这里的讨论的焦点放在要不要替换掉“失踪白人妇女综合症”的例子,这无疑对于推进确立事件关注度指引有建设性作用。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9日 (四) 15:28 (UTC)
- 条文中的规定是关于“煽情主义”,这些例子是关于“政治宣传”,前次讨论中Easterlies和Ghren都已经指出。我觉得用什么例子对条文本身没有很大的影响,且即使“失踪白人妇女综合征”的例子不合适,也应该找一个更适合用来表现“煽情主义”的例子;或者把那篇条目翻译过来也可以。--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11月10日 (五) 08:13 (UTC)
- 闻所未闻的话我给翻译出来就好了。关于Longway的提案版本我的意见和上次相同,BlackShadowG已说明。如果本地能就事件例子得出共识自然是可以的,有困难的话照搬英文不会产生大的争议。--东风(留言) 2023年11月10日 (五) 11:39 (UTC)
- 我重新梳理一下逻辑,或者准确来说是约克客的逻辑,会让争端变得更加清晰一点。
- 前提1:确立事件的关注度需要新闻的报导。
- 前提2:新闻报导照章全收会有很多问题。
- 现状:当前的条文指出了三大不安要素:新闻饥荒导致什么鸡毛蒜皮都报(脱了!这位美女大胆解放!)、媒体偏见导致对某一类事件不分大小统统报导(失踪……综合症,我觉得可以考虑替换这个例子)、媒体报导可能为了煽情而发出鸡毛蒜皮的文章(一位黑人遭到警方暴力引发抗议后,突然一夜间全美各地都有了警方暴力的事件报导)。
- 论点:上方的条文应该加入第四个不安要素:媒体可能为了政治宣传而发出问题文章。
- 论据1:依照中文世界的现状,政治宣传(尤其是共产党发起的)严重影响对事件关注度的判断,包括但不限于为了达成政治目的而撰写不实文章、小道消息等(例如天天对那个人某次视察时说的几句话做深入探讨,社论一篇又一篇)。
- 论据2:ENWIKISAID,各个语言的维基百科社群有权力依照自身的情况在英文版本的基础上增加或修改内容。
- 结论:应该修改现有措辞,举出上述第四个不安要素的例子。
- 在何种程度上你们认同上述的论证?--MilkyDefer 2023年11月11日 (六) 03:25 (UTC)
- 其他部份我暂时没什么意见,但维基新闻那一节最后一句是不是有点怪怪的?应该是在百科这边建立到新闻的Wikipedia:软重定向?--冥王欧西里斯(留言) 2023年11月11日 (六) 08:56 (UTC)
- 我看了diff。被你删掉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是他举出的几个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东方集团的媒体与政治宣传”、“党媒姓党”、“威尔逊·爱德华兹虚假新闻事件”这三个例子。我认为为了让方针易于理解,采用我们所熟知的媒体事件是有必要的。那个“失踪白人妇女综合征”是什么东西,简直闻所未闻,条目也没有,更无从以这个例子了解什么是“媒体偏见”。--MilkyDefer 2023年11月9日 (四) 14:52 (UTC)
- 考虑到话题相似性,整合相关讨论。这不影响探讨提案内容。——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1月10日 (五) 08:00 (UTC)
考虑到对于Longway22修改前的版本的惟一争议已被解决,现公示该版本7日。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19日 (日) 01:08 (UTC)
- 正如上次所说的,我还是不理解啥是“例行报道”。另外,这个关注度 (事件)和关注度到底是啥关系?是优先于关注度指引吗?可是我看英维却不是这样写。--Ghren🐦🕙 2023年11月19日 (日) 02:00 (UTC)
- enwiki的体系较复杂,故不采用,而是遵循zhwiki的体系“优先于(母)关注度指引”。“例行报导”的定义指引中的对应条文应该已经解释的足够清楚了。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20日 (一) 02:29 (UTC)
- 例行报道那段所谓的解释根本没有什么逻辑可言。第一个“按照维基百科方针,诸如公告的例行新闻报道不是创建条目的基础”,“按照维基百科方针”给了Notnews的连结,但是notnews没有提到“公告”,没有提到“例行新闻”,没有提到啥东西是“创建条目的基础”,引来不知道有啥用。第二句“已确定好发生日期......”没有说明说体育比赛这种已有确定日期的事件算是什么,“已确定好发生日期”和“例行报道”两者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没有说明清楚。之后的段落也不知所云,突然提到“其他可以豁免进行关注度讨论的事件”,啥是“其他可以豁免进行关注度讨论的事件”(英维写的是“免于新闻价值讨论”的事件,也不好懂),为啥对这些事件的报道算是“例行报道”;“不显眼、平常、普通的事件属于并不引人注意的日常事件”之后的东西,更像是上边收录标准的东西,而不像什么“例行报道”里要提的。结果是,我没法在中维、英维的页面,和那段引用的论文读出您维想要的Routine coverage是什么。--Ghren🐦🕑 2023年11月20日 (一) 06:01 (UTC)
- 但这会不会对任何人以相关条文给出的定义进行判定产生阻碍?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20日 (一) 23:13 (UTC)
- 我不认为这段条文可以拿来判定,分办啥是Routine coverage。自然不会产生所谓的“阻碍”。--Ghren🐦🕐 2023年11月21日 (二) 05:00 (UTC)
- 我问的是客观上一个人能不能以NT:EVENT的相关条文判定某报导是否相关条文所认为的例行报导。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23日 (四) 08:08 (UTC)
- 我不能为我看不懂的东西作这种判断。非得要说,自然是不能。--Ghren🐦🕓 2023年11月24日 (五) 08:16 (UTC)
- 有没有一个可能性是只有你一个人看不懂“例行报导”的定义?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30日 (四) 08:05 (UTC)
- 那您就先别管这个问题,您先去解答我2023年11月20日 (一) 06:01 (UTC)提出的问题,那些问题存在与否是相当客观的。--Ghren🐦🕓 2023年11月30日 (四) 09:53 (UTC)
- 有没有一个可能性是只有你一个人看不懂“例行报导”的定义?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30日 (四) 08:05 (UTC)
- 我不能为我看不懂的东西作这种判断。非得要说,自然是不能。--Ghren🐦🕓 2023年11月24日 (五) 08:16 (UTC)
- 我问的是客观上一个人能不能以NT:EVENT的相关条文判定某报导是否相关条文所认为的例行报导。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23日 (四) 08:08 (UTC)
- 我不认为这段条文可以拿来判定,分办啥是Routine coverage。自然不会产生所谓的“阻碍”。--Ghren🐦🕐 2023年11月21日 (二) 05:00 (UTC)
- 但这会不会对任何人以相关条文给出的定义进行判定产生阻碍?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20日 (一) 23:13 (UTC)
- 另外如果是“优先于(母)关注度指引”的话,麻烦将“Wikipedia:关注度#通用关注度指引和其他关注度细则的关系”同时修订,并提出修订的理由。--Ghren🐦🕕 2023年11月20日 (一) 10:22 (UTC)
- 我不认为“优先于(母)关注度指引”的处理与现行NT:REL的规定有任何冲突之处。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20日 (一) 23:11 (UTC)
- “优先于(母)方针”的意思就是当条目合NT:的时候,但不合NT:EVENT的时候,条目依然应该要被删除。不是这个意思吗?--Ghren🐦🕛 2023年11月21日 (二) 04:58 (UTC)
- 并不是。我的理解是先考量子关注度指引,如不符合则再考量母关注度指引。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23日 (四) 08:06 (UTC)
- NT:REL中子关注度指引和主关注度指引地位是并列的。所以,这种所谓的“优先”是多馀的。“先考量子关注度指引,如不符合则再考量母关注度指引”;或者是“先考量母关注度指引,如不符合则再考量子关注度指引”两者的结果是一样的。“优先”很难用您这种方法理解。--Ghren🐦🕓 2023年11月24日 (五) 08:21 (UTC)
- 这是我在以前听说回来的逻辑,不过这也不是提案的重点就是了。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30日 (四) 08:06 (UTC)
- 所以您将“优先”两个字去掉,就没有这种误解啊。--Ghren🐦🕕 2023年11月30日 (四) 10:03 (UTC)
- 这是我在以前听说回来的逻辑,不过这也不是提案的重点就是了。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30日 (四) 08:06 (UTC)
- NT:REL中子关注度指引和主关注度指引地位是并列的。所以,这种所谓的“优先”是多馀的。“先考量子关注度指引,如不符合则再考量母关注度指引”;或者是“先考量母关注度指引,如不符合则再考量子关注度指引”两者的结果是一样的。“优先”很难用您这种方法理解。--Ghren🐦🕓 2023年11月24日 (五) 08:21 (UTC)
- 并不是。我的理解是先考量子关注度指引,如不符合则再考量母关注度指引。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23日 (四) 08:06 (UTC)
- “优先于(母)方针”的意思就是当条目合NT:的时候,但不合NT:EVENT的时候,条目依然应该要被删除。不是这个意思吗?--Ghren🐦🕛 2023年11月21日 (二) 04:58 (UTC)
- 我不认为“优先于(母)关注度指引”的处理与现行NT:REL的规定有任何冲突之处。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20日 (一) 23:11 (UTC)
- 例行报道那段所谓的解释根本没有什么逻辑可言。第一个“按照维基百科方针,诸如公告的例行新闻报道不是创建条目的基础”,“按照维基百科方针”给了Notnews的连结,但是notnews没有提到“公告”,没有提到“例行新闻”,没有提到啥东西是“创建条目的基础”,引来不知道有啥用。第二句“已确定好发生日期......”没有说明说体育比赛这种已有确定日期的事件算是什么,“已确定好发生日期”和“例行报道”两者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没有说明清楚。之后的段落也不知所云,突然提到“其他可以豁免进行关注度讨论的事件”,啥是“其他可以豁免进行关注度讨论的事件”(英维写的是“免于新闻价值讨论”的事件,也不好懂),为啥对这些事件的报道算是“例行报道”;“不显眼、平常、普通的事件属于并不引人注意的日常事件”之后的东西,更像是上边收录标准的东西,而不像什么“例行报道”里要提的。结果是,我没法在中维、英维的页面,和那段引用的论文读出您维想要的Routine coverage是什么。--Ghren🐦🕑 2023年11月20日 (一) 06:01 (UTC)
- enwiki的体系较复杂,故不采用,而是遵循zhwiki的体系“优先于(母)关注度指引”。“例行报导”的定义指引中的对应条文应该已经解释的足够清楚了。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20日 (一) 02:29 (UTC)
- 我说的还没得到回应呢怎么就公示了?--MilkyDefer 2023年11月19日 (日) 02:21 (UTC)
- Easterlies的原话是“闻所未闻的话我给翻译出来就好了”,然后那个条目他确实是翻出来了。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20日 (一) 02:30 (UTC)
- 你的意思是我的意见要被另案处理了?--MilkyDefer 2023年11月21日 (二) 02:31 (UTC)
- 我的意思是我认为Easterlies已经处理了你的意见。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23日 (四) 08:09 (UTC)
- 后来我又有新的意见了,然后呢?要被另案了?--MilkyDefer 2023年11月28日 (二) 03:09 (UTC)
- “新意见”在哪里?如果是说Longway22的思路的部分,我应该早已明确指出我重提此案的前提是“排除掉Longway22的修改”,如果再讨论Longway22的修改的事情,我们会重新陷入一阶讨论的回圈。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30日 (四) 08:03 (UTC)
- 我大概懂你意思了,是否加入具有中国(OR 中维)特色的政治宣传花边新闻的描述择日再议。我依旧认为失踪白人妇女综合征的例子不够通俗。我正好这两天看新闻看到一个类似的例子:“性侵案泛滥是外界对印度的刻板印象,这可归因于印度确曾发生过骇人听闻的性侵案,以及国内外媒体长期以来对此类案件的针对性报导。”[3]
- 因此,我追加如下意见:替换掉失踪白人妇女综合征的例子,因为该例子鲜为人知,不利于传达设立这个方针的初衷。--MilkyDefer 2023年11月30日 (四) 13:45 (UTC)
- “新意见”在哪里?如果是说Longway22的思路的部分,我应该早已明确指出我重提此案的前提是“排除掉Longway22的修改”,如果再讨论Longway22的修改的事情,我们会重新陷入一阶讨论的回圈。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30日 (四) 08:03 (UTC)
- 后来我又有新的意见了,然后呢?要被另案了?--MilkyDefer 2023年11月28日 (二) 03:09 (UTC)
- 我的意思是我认为Easterlies已经处理了你的意见。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23日 (四) 08:09 (UTC)
- 你的意思是我的意见要被另案处理了?--MilkyDefer 2023年11月21日 (二) 02:31 (UTC)
- Easterlies的原话是“闻所未闻的话我给翻译出来就好了”,然后那个条目他确实是翻出来了。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20日 (一) 02:30 (UTC)
参考资料
- ^ Primary and Secondary Sources. Ithaca College Library. [June 15,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June 18, 2017).
- ^ González, Luis A. Identify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ources. Indiana University Libraries. 2014 [March 18, 2021].
- ^ 林行健. 事實或偏見 印度真是「性侵之國」?. 中央通讯社. 2023-11-29 (中文(台湾)).
通用关注度与特定领域关注度的综合判断
从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23/11/03#李卓贤想起一个一直想聊聊的事宜:符合特定人物关注度但记载极少的人物。举一些我留意过的例子:
- 具有全国政协等身份的个人条目,符合人物关注度,但人数庞大,以往很多条目都是仅引用一份名单作为来源,但名单只有名字,没有任何背景描述。我以往曾主张至少给点来源提供其背景资讯,及证明是同一个人。
- 欧镇灏,符合音乐关注度中的选秀五强,同时也是一个音乐组合的成员,但一度被质疑没有任何有效介绍,当时管理员判为重定向至所属组合。在存废讨论中出现了这两种观点的争论:“符合指引中具体的条件就可以收录(不必再考虑其他因素)”及“指引只是帮助判断的标准(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这也是我希望大家能够更进一步讨论的地方。
- Robert Lay,流行曲作曲家,多首作品符合音乐关注度,但记载极少,他被判为保留,有点像前者的相反事例,当然前者也是有可以合并之处,还不算真的删除。
说说我的想法(不一定正确,也不是主张什么,只是开个引子,看看大家怎样理解)。先从通用关注度说起,没什么明确仔细的特定条件,说到底就是观感,对于来源数量、可靠程度、来源独立性、有效介绍程度的综合观感,譬如有些条目是主要依赖一个很可靠且介绍非常详细的来源,有些则是来源勉强符合有效介绍或擦边,但来源数量多。而符合了特定领域关注度的一些具体条件,不能等同完全取代通用关注度,但可以视为在综合判断中很大程度上取代它,或者说可以宽容很多,例如只要另有一个有效介绍擦边的来源就可以接受了,或者就算介绍的来源并非独立也无妨,只要不写成广告(如某位全国政协所属的组织/部门网站对其介绍)。比较欧镇灏及Robert Lay,同是符合音乐关注度,但在常人观感上也会有分别,欧镇灏只是在一个选秀节目仅仅进入五强,而Robert Lay则有多首作品曾获得主流音乐奖项。--Factrecordor(留言) 2023年11月4日 (六) 10:45 (UTC)
- @Shizhao、AT、Ericliu1912、日期20220626、虹易、Sammypan、YFdyh000、Milkypine:召唤一下几位。--Factrecordor(留言) 2023年11月4日 (六) 12:04 (UTC)
- 虽然我没被ping到,但是可以一提的是Wikipedia:关注度#通用关注度指引“假定”款有说明用户可在特定情况下达成共识,认为不应为某符合关注度的主题新立条目。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5日 (日) 04:04 (UTC)
- 另外,如果不考虑关注度指引的话,我可能会更倾向于将Robert Lay改成比如“Robert Lay作品列表”之类的东西,毕竟中文维基百科也不是没有在主条目不存在的情况下先建立子条目的做法。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5日 (日) 04:08 (UTC)
- 感谢提案人开诚布公就著其专注之课题在此开启议程。就著本地存有专门明示以关注度本地规例,对个案做出强制适用等之问题争议,提案人需留意,个案被强制使用无论通用或特定之关注度基准,并不代表存在高低级别,或哪一级别比哪一级别更高而可取代之,当且仅当产生如此差异全由当时个案中产生自行个别理解所致;
- 整体而言,如提案人所引用之开波个案所示,无论如何一旦存有立案先决,在于必须删除某一或特定一类案目,叠加本地系统偏好等实际问题时,就可能并不容易完满达到应可衡平理解及采用关注度等本地框架之情状。即而言之,提案人所引出之主题可能更在于所谓综合判断究竟会因立案先决、立案标的物及过程背景,当期环境限制条件等,产生甚么,影响到本地实际个案中明确引用关注度时之观感及效果。
- 陋编略有参与过本地商议音乐关注度相关议案,就著提案人所引用之开波个案,认为相关问题,可能更在于不同专业或目标立足之维基使用者,是否可能在未有充分理解本地理应复合化之条目及采编机制下,就径自且未够谨慎地,诉诸于直接消极处理一些合规但且并未即时得到维基本地机制协作之条目。认为应当可以在此,对关联之案情争议等,延展商议之。--约克客(留言) 2023年11月5日 (日) 07:58 (UTC)
拟修订人物关注度指引
@Factrecordor:就你所说的第一点,我感觉你说的有道理,因此我提议修订人物关注度指引如下:
以上。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9日 (四) 14:47 (UTC)
- 此情况下我倾向背景资讯的来源可放宽为接受一手来源。--Factrecordor(留言) 2023年11月10日 (五) 12:07 (UTC)
- 我是不赞同一手来源,参考先前在Wikipedia:可靠来源/布告板/存档/2023年7月#Spotify音乐播放平台来源是否可靠?的讨论,唱片公司、歌手艺人自行发表的生平介绍不算可靠。当然这只是一种一手来源,但这样变成要讨论哪种一手来源能开放使用。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3年11月10日 (五) 13:16 (UTC)
- @Factrecordor、Milkypine:我这里的用词是“存在提供该人物相关背景资讯的来源”,参考了地理特征关注度指引的用词“有多于坐标和简单统计数据的来源”,因此我的看法是一手来源并不被排拒在外,但前提是有办法确保相关来源的可靠性。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12日 (日) 23:19 (UTC)
- 我是不赞同一手来源,参考先前在Wikipedia:可靠来源/布告板/存档/2023年7月#Spotify音乐播放平台来源是否可靠?的讨论,唱片公司、歌手艺人自行发表的生平介绍不算可靠。当然这只是一种一手来源,但这样变成要讨论哪种一手来源能开放使用。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3年11月10日 (五) 13:16 (UTC)
- 支持当前版本,反对背景介绍采用一手来源。关注度英文notability本来就是“值得写”的意思,如果连二手来源都没写过这些资讯,百科全书作为三手来源就不应该写。--路西法人 2023年11月13日 (一) 10:38 (UTC)
- 由于这里谈的情况是已依靠一些特定条件获得关注度,只需补充一些基本资料,因此我认为应参考Wikipedia:可靠来源#采用在线或者作者自行发表的来源里的精神。@Sanmosa @Milkypine @LuciferianThomas--Factrecordor(留言) 2023年11月13日 (一) 15:08 (UTC)
- 以生者传记方针有关自行出版内容规范为准,需严格遵守多项条件才可考量使用补充。亦是重复那句,如果一个条目多数内容没有二手来源写过,那就不应该写(ABOUTSELF的“不是条目主要的来源”)。如果符合了条件,但整个生平段依赖一手来源,那就不适合写。--路西法人 2023年11月13日 (一) 19:20 (UTC)
- 如果现时的规范真如你所言,那我认为现时的规范是无效的,因为现时的规范根本没人切实执行。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13日 (一) 23:31 (UTC)
- 以生者传记方针有关自行出版内容规范为准,需严格遵守多项条件才可考量使用补充。亦是重复那句,如果一个条目多数内容没有二手来源写过,那就不应该写(ABOUTSELF的“不是条目主要的来源”)。如果符合了条件,但整个生平段依赖一手来源,那就不适合写。--路西法人 2023年11月13日 (一) 19:20 (UTC)
- 由于这里谈的情况是已依靠一些特定条件获得关注度,只需补充一些基本资料,因此我认为应参考Wikipedia:可靠来源#采用在线或者作者自行发表的来源里的精神。@Sanmosa @Milkypine @LuciferianThomas--Factrecordor(留言) 2023年11月13日 (一) 15:08 (UTC)
- 背景资讯能举例吗?--日期20220626(留言) 2023年11月14日 (二) 00:57 (UTC)
- 或许这样说:只要某一或多个来源能让你写出(刚好)不致于令条目被提A1的内容,那相关内容通常就是“背景资讯”(就人物而言)。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14日 (二) 07:03 (UTC)
- 同意这个方向。--Factrecordor(留言) 2023年11月14日 (二) 12:27 (UTC)
- 或许这样说:只要某一或多个来源能让你写出(刚好)不致于令条目被提A1的内容,那相关内容通常就是“背景资讯”(就人物而言)。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14日 (二) 07:03 (UTC)
公示此案7日。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23日 (四) 08:13 (UTC)
- @LuciferianThomas--Ghren🐦🕓 2023年11月24日 (五) 08:22 (UTC)
- 嗯。仍然是ABOUTSELF的问题,既然GNG都不接纳一手来源佐证关注度,那么细项亦应相同。--路西法人 2023年11月24日 (五) 09:31 (UTC)
- 以往的做法是SNG会比GNG宽松,你的论点不成立。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27日 (一) 06:45 (UTC)
- SNG可以对GNG的要件做明晰化的定义和限制,同时GNG并未要求满足GNG条件的就可以得到独立条目待遇。诚然SNG更为宽松是习惯法,但是习惯不是理所当然。--MilkyDefer 2023年12月8日 (五) 03:41 (UTC)
- 以往的做法是SNG会比GNG宽松,你的论点不成立。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27日 (一) 06:45 (UTC)
- 嗯。仍然是ABOUTSELF的问题,既然GNG都不接纳一手来源佐证关注度,那么细项亦应相同。--路西法人 2023年11月24日 (五) 09:31 (UTC)
- 我想起其实自己有个例子: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谢志成 (1931年),独立来源只达顺带提及程度及引用自述,全凭一张清华大学校报《新清华》截图中的有效介绍确认身份。--Factrecordor(留言) 2023年11月27日 (一) 12:11 (UTC)
- 既然“背景资讯”要求写出来内容不能A1,那不合要求的直接A1不就好了嘛。为什么非得写进方针里。而且这充其量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案而已。运动员啊、学者啊,完全也可能只有一手来源。英维的标准不玩您们这样一套,人家满足NT:POL、NT:SPORT的意思是,满足这些要求的人物很大机会会有来源来满足这个GNG,而不是反过来,满足SNG就可以当GNG没到了。en:WP:NSPORT的FAQ1写得很清楚。我看不出中维有什么理由绕过GNG。我也不接受因为现在是这样,所以您维也可以这样这种“习非成是”的说辞。--Ghren🐦🕚 2023年11月28日 (二) 15:37 (UTC)
- 但我们并不是英维,我也不能认可将架构体系的差异说成“习非成是”的做法。如果你是对架构体系不满,你应该做的是自己提案拟议调整架构体系。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30日 (四) 07:59 (UTC)
- 英维的制度和中维的制度是有不同,更准确来说,是同中有异。但是按路西法人的说法,您的修订依然是不合中维本身的结构的。--Ghren🐦🕕 2023年11月30日 (四) 10:02 (UTC)
- 仔细读WP:ABOUTSELF,前4项条件对于争议不多的人物一般不成问题。问题在于第5项“不是条目主要的来源”,可不可以这样理解:获得了某种身份或奖项,是其关注度的主要部分,同理,内容中相关描述及其来源才是主要部分,简略的背景资讯补充只属于附带描述,可适度采用一手来源。--Factrecordor(留言) 2023年12月3日 (日) 14:56 (UTC)
- 英维的制度和中维的制度是有不同,更准确来说,是同中有异。但是按路西法人的说法,您的修订依然是不合中维本身的结构的。--Ghren🐦🕕 2023年11月30日 (四) 10:02 (UTC)
- 但我们并不是英维,我也不能认可将架构体系的差异说成“习非成是”的做法。如果你是对架构体系不满,你应该做的是自己提案拟议调整架构体系。Sanmosa Ινα κραζω σοι 2023年11月30日 (四) 07:59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