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討論:Infobox person
本模板依照頁面評級標準無需評級。 本模板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有關移到Template:人物信息框
[編輯]有保留。與條目情況不太一樣,模板不一定要用中文,再者,使用「Template:Infobox person」的條目數目:[1],遠遠多於使用「Template:人物信息框」的數目[2],如非必要,不建議移動。--Gakmo(留言) 2012年5月10日 (四) 07:47 (UTC)
意見同上,此外我覺得信息框方面的問題是有一堆功能重疊到的信息框,像Template:東亞男性歷史人物、Template:東亞宦官、Template:東亞女性歷史人物、Template:明清人物信息框、Template:先秦人物信息框等等,以及像Template:Infobox Military Person、Template:軍人這種的。我認為中文維基可能有必要整理一下信息框了。--祥龍(留言) 2012年5月25日 (五) 02:16 (UTC)
- 未完成:未能有移動之共識,故暫不移動。-- by User:Alberth2 汪汪 @ 2012年5月28日 (一) 07:52 (UTC)
提議合併三大人物信息框模板
[編輯]- {{Infobox People}}→{{Infobox person}}
- {{Infobox Politician Basic}}→{{Infobox officeholder}}
- {{軍人}}→{{Infobox officeholder}}
還是應該採用同樣的思路,先創建過濾器禁止新增條目使用上述模板,然後再清理現有頁面。不過這次任務量有些大,比當初合併{{藝人}}和{{演員資訊框}}的時候足足要大了兩倍多,所以需要更多的人參與進來。--Dabao qian(留言) 2015年12月18日 (五) 11:37 (UTC)
- @Dabao qian:,這兩個模板參數不是一一映射怎麼處理?--Antigng(留言) 2015年12月18日 (五) 14:45 (UTC)
- (!)意見量力而為。--Temp3600(留言) 2015年12月18日 (五) 16:00 (UTC)
- (:)回應: 用wrapper?--Dabao qian(留言) 2015年12月19日 (六) 01:05 (UTC)
- @Dabao qian:,反正你得先把模板做好了我才能做。--Antigng(留言) 2015年12月19日 (六) 03:53 (UTC)
- (:)回應: 用wrapper?--Dabao qian(留言) 2015年12月19日 (六) 01:05 (UTC)
- (:)回應 :這個直接替換的話應該也可以,不過要注意一下下面的參數:
图像部分: image name 改成 image image width 改成 imagesize 接下来是职务/任期部分: now 改成 office1 如果有 term_start 和 term_end 两个参数的话 term_start 改成 term_start1 term_end 改成 term_end1 如果有 period 参数的话 period 拆分为 term_start1 和 term_end1 now2-7 period2-7 分别改为 office2-7、term_start2-7、term_end2-7 然后个人资料: different name 改成 nickname native place 第一个字母改成大写 即 Native place 学历、经历和著作的部分加挂{{Infobox EPW}},参数格式什么的全部不变 其余参数不用改
- {{Infobox People}}→{{Infobox person}}:
只需要在学经历部分加挂{{Infobox EPW}}即可,其余全部不用更改。
--Dabao qian(留言) 2015年12月24日 (四) 06:44 (UTC)
- @Dabao qian:,按照目前的實現infobox epw有必要掛麼?--Antigng(留言) 2015年12月24日 (四) 07:36 (UTC)
- (:)回應 :{{Infobox People}}轉為{{Infobox person}}的目前是不用掛了,已經對模板做了相應修改,直接替換即可。至於{{Infobox Politician Basic}}轉為{{Infobox Officeholder}},還是要按照上面的步驟來的。--Dabao qian(留言) 2015年12月24日 (四) 07:40 (UTC)
- @Dabao qian: 囧rz...,清理Infobox People我原來打算把參數都代換掉的,現在看來全不用了。--Antigng(留言) 2015年12月24日 (四) 07:42 (UTC)
- (:)回應 :目前在{{Infobox person}}中內嵌{{Infobox EPW}}的方案只是一個臨時性的過渡方案,日後隨時都有可能會撤掉,所以為保險起見還是手動加掛為妙。之前合併{{藝人}}和{{演員資訊框}}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但只用了11天就全手工替換完了所有模板--Dabao qian(留言) 2015年12月24日 (四) 07:46 (UTC)
如果只是參數名不同的話,直接把模板改成兼容兩組參數名,然後重定向模板就行了吧……Liangent(留言) 2015年12月24日 (四) 21:16 (UTC)
- (:)回應:政治人物那個有些複雜,{{Infobox Politician Basic}}是單獨一個「任期」,而{{Infobox officeholder}}則是「開始」/「結束」。--Dabao qian(留言) 2015年12月25日 (五) 00:05 (UTC)
- 我看{{Infobox officeholder}}里也有任期參數啊,是剛加的麼?Liangent(留言) 2015年12月25日 (五) 03:15 (UTC)
- (:)回應 :二者有明顯不同。{{Infobox officeholder}}是「{{{就任日期}}} - {{{卸任日期}}}」,而{{Infobox Politician Basic}}則是單純一個「測試」。--Dabao qian(留言) 2015年12月25日 (五) 10:14 (UTC)
- 我看{{Infobox officeholder}}里也有任期參數啊,是剛加的麼?Liangent(留言) 2015年12月25日 (五) 03:15 (UTC)
互助客棧/條目探討
| |
任期 測試 |
- Template:Infobox officeholder的源碼里有一個「任期」參數,雖然模板文檔里沒有提到。見右側的測試。Liangent(留言) 2015年12月25日 (五) 19:19 (UTC)
- (:)回應 :{{Infobox Politician Basic}}裡面的「任期」是英文的「period」--Dabao qian(留言) 2015年12月31日 (四) 01:30 (UTC)
- Template:Infobox officeholder的源碼里有一個「任期」參數,雖然模板文檔里沒有提到。見右側的測試。Liangent(留言) 2015年12月25日 (五) 19:19 (UTC)
- (:)回應 :{{Infobox Politician Basic}}裡面的「任期」是英文的「period」--Dabao qian(留言) 2015年12月31日 (四) 01:30 (UTC)
「1.66米(5尺5寸)(166 cm)」
[編輯]AAA | |
---|---|
身高 | 1.66米(5尺5寸)(5尺5寸) |
體重 | 57公斤(126磅) |
|
這是怎麼回事?在{{infobox person}}里填入「{{convert|1.66|m|cm|abbr=on}}」就會顯示成「1.66米(5尺5寸)(166 cm)」但我在其他地方打出「{{convert|1.66|m|cm|abbr=on}}」,顯示正常,是「1.66米(166 cm)」。體重方面沒出這樣的問題。
經查,個人認為問題應該出在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里的「{{subst:#if:{{{height_m|{{{height_cm|}}}}}}{{{height_ft|}}}{{{height_in|}}} | {{convinfobox|{{{height_m|{{{height_cm|}}}}}}|{{subst:#if:{{{height_m|}}}|米|厘米}}|{{{height_ft|}}}|英尺|{{{height_in|}}}|英寸}} }}{{subst:#if:{{{height|}}} | {{infobox person/height|{{{height|}}}}}}}」代碼,希望能進行修正。--№.N(留言) 2016年6月10日 (五) 02:11 (UTC)
- {{infobox person}}的文檔上建議你使用{{height}},如
|height={{height|m=1.66}}
(或者|height={{convert|1.66|m}}
也可)放在{{infobox person}}中就顯示為「1.66米(5英尺5英寸)」,這樣正常了吧?還是說,你就是不想讓它顯示英制?--Tomchen1989(留言) 2016年6月10日 (五) 02:34 (UTC)- 不是我不想讓它顯示英制,可能我應該這麼解釋:在infobox person的height參數裡填上「{{convert|1.66|m|ftin|abbr=on}}」,就會顯示成「1.66米(5尺5寸)(5尺5寸)」,出現兩個「(5尺5寸)」,看著也不舒服啊,況且在weight參數裡輸入「{{convert|57|kg|lb|abbr=on}}」時的顯示效果和「{{convert|57|kg|abbr=on}}」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都會顯示成「57千克(126磅)」而不是「57千克(126磅)(126磅)」,另外輸入「{{convert|57|kg|st|abbr=on}}」的顯示效果是「57千克(9.0 st)」,而不是「57千克(126磅)(9.0 st)」。--№.N(留言) 2016年6月10日 (五) 03:23 (UTC)
- @Naughty Jeffrey:這模板是你改的,還是請你解決一下問題吧。--№.N(留言) 2016年6月12日 (日) 04:38 (UTC)
- 不是我不想讓它顯示英制,可能我應該這麼解釋:在infobox person的height參數裡填上「{{convert|1.66|m|ftin|abbr=on}}」,就會顯示成「1.66米(5尺5寸)(5尺5寸)」,出現兩個「(5尺5寸)」,看著也不舒服啊,況且在weight參數裡輸入「{{convert|57|kg|lb|abbr=on}}」時的顯示效果和「{{convert|57|kg|abbr=on}}」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都會顯示成「57千克(126磅)」而不是「57千克(126磅)(126磅)」,另外輸入「{{convert|57|kg|st|abbr=on}}」的顯示效果是「57千克(9.0 st)」,而不是「57千克(126磅)(9.0 st)」。--№.N(留言) 2016年6月10日 (五) 03:23 (UTC)
倒是「英尺」不應該簡寫成「尺」…… --達師 - 334 - 554 2016年6月10日 (五) 14:01 (UTC)
- 可以寫成「呎」和「吋」吧。--Kuailong™ 2016年6月10日 (五) 20:05 (UTC)
- 我覺得比起「英尺」應不應該寫成「尺」,我所提出的問題更應該解決。--№.N(留言) 2016年6月12日 (日) 01:45 (UTC)
- 由英文維基引入
{{Infobox person/height}}
,提供自動轉換。--Naughty Jeffrey(留言) 2016年6月12日 (日) 06:10 (UTC)
終於找到真正的原因了!如果輸入:
{{infobox person/height/switch |{{convert|1.66|m|ftin|abbr=on}} |{{#invoke:String|replace|{{convert|1.66|m|ftin|abbr=on}}| | }} |m={{#invoke:String|find|{{#invoke:String|replace|{{convert|1.66|m|ftin|abbr=on}}| | }}|米}} |c={{#invoke:String|find|{{#invoke:String|replace|{{convert|1.66|m|ftin|abbr=on}}| | }}|厘米}} |f={{#invoke:String|find|{{#invoke:String|replace|{{convert|1.66|m|ftin|abbr=on}}| | }}|尺}} |i={{#invoke:String|find|{{#invoke:String|replace|{{convert|1.66|m|ftin|abbr=on}}| | }}|寸}} }}
的話,就會顯示正常,即「1.66米(5尺5寸)」,但若是輸入:
{{infobox person/height/switch |{{convert|1.66|m|ftin|abbr=on}} |{{#invoke:String|replace|{{convert|1.66|m|ftin|abbr=on}}| | }} |m={{#invoke:String|find|{{#invoke:String|replace|{{convert|1.66|m|ftin|abbr=on}}| | }}|米}} |c={{#invoke:String|find|{{#invoke:String|replace|{{convert|1.66|m|ftin|abbr=on}}| | }}|厘米}} |f={{#invoke:String|find|{{#invoke:String|replace|{{convert|1.66|m|ftin|abbr=on}}| | }}|英尺}} |i={{#invoke:String|find|{{#invoke:String|replace|{{convert|1.66|m|ftin|abbr=on}}| | }}|英寸}} }}
的話,就會顯示「1.66米(5尺5寸)(5尺5寸)」,看來原因就是因為把「英尺」簡寫成「尺」才導致顯示不正常!不過我是希望abbr參數無論是顯示成on還是off都能正常顯示,至於技術上怎麼實現我還不清楚。--№.N(留言) 2016年6月12日 (日) 10:27 (UTC)
- 這個模板是從enwiki抄的,所以如果不重寫的話,某種程度上只能配合原有邏輯:無論abbr=on還是off,在infobox里都會被處理成abbr=on的形式顯示[3],這是通過Template:Infobox person/height完成的,而這裡只列舉了英文單位名。由於上面對如何縮寫存在爭議,建議先確定單位名後(包括全稱和簡稱,兩者也可以一樣)再改infobox的這些問題。Liangent(留言) 2016年6月14日 (二) 03:09 (UTC)
- 不過奇怪的是為什麼身高寫在infobox上有問題,但體重卻沒一點問題,體重的{{Infobox person/weight}}、{{Infobox person/weight/locate}}和{{Infobox person/weight/switch}}的格式和身高的對應模板格式是類似的。--№.N(留言) 2016年6月15日 (三) 00:59 (UTC)
- 因為在
{{convert}}
的輸出里,體重的「公斤」實際上是「-{zh:公斤;zh-cn:千克;zh-tw:公斤;zh-hk:公斤;}-」,在Template:Infobox person/weight/locate裡面兩個數據都locate不到,所以就原樣輸出了。身高的「米」能找到但「英尺」找不到,於是就額外補上一個英尺……Liangent(留言) 2016年6月18日 (六) 05:43 (UTC)
- 因為在
- 不過奇怪的是為什麼身高寫在infobox上有問題,但體重卻沒一點問題,體重的{{Infobox person/weight}}、{{Infobox person/weight/locate}}和{{Infobox person/weight/switch}}的格式和身高的對應模板格式是類似的。--№.N(留言) 2016年6月15日 (三) 00:59 (UTC)
AAA | |
---|---|
身高 | 1.66米(5尺5寸)(5尺5寸) |
體重 | 57公斤(126磅)(126磅) |
|
AAA | |
---|---|
身高 | 1.66米(5英尺5英寸) |
體重 | 57公斤(126英磅) |
|
AAA | |
---|---|
身高 | 1.66米(5尺5寸) |
體重 | 57公斤(126磅) |
|
- 做幾個樣例吧。Liangent(留言) 2016年6月18日 (六) 05:45 (UTC)
- 原來是這樣啊,只能說英文的一部分模板在中文版未必都適用……--№.N(留言) 2016年6月20日 (一) 10:36 (UTC)
- 當然啦,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嘛,西方的人權普世價值什麼的在中國是行不通的。--Gqqnb(留言) 2016年6月22日 (三) 18:53 (UTC)
- 其實這裡的主要問題是各處翻譯不一致。Liangent(留言) 2016年6月23日 (四) 04:27 (UTC)
- 還是希望在重寫模板之前不要用這幾個模板,說到用這個模板最多的地方當然是運動員(藝人歌手等也有可能用),不過最近發現在infobox sportperson模板的身高輸入「{{convert|1.66|m|ftin|abbr=on}}」已經正常。另外我說這話和政治絕無關係,我不希望我這話被人拿來做政治論點。--№.N(留言) 2016年6月23日 (四) 11:23 (UTC)
- 當然啦,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嘛,西方的人權普世價值什麼的在中國是行不通的。--Gqqnb(留言) 2016年6月22日 (三) 18:53 (UTC)
- 原來是這樣啊,只能說英文的一部分模板在中文版未必都適用……--№.N(留言) 2016年6月20日 (一) 10:36 (UTC)
- 做幾個樣例吧。Liangent(留言) 2016年6月18日 (六) 05:45 (UTC)
編輯請求
[編輯]請求已處理
在「研究領域」與「知名作品」兩行的中間增加以下三行內容:
| works = {{{works|}}} | credits = {{{credits|}}} | label_name = {{{label_name|{{{品牌|}}}}}}
--Dabao qian(留言) 2017年11月13日 (一) 23:20 (UTC)
- @Dabao qian:請簡單說明功能以及提供一個使用範例好讓我檢查顯示效果。--Xiplus←A2093064 2017年11月22日 (三) 09:57 (UTC)
- (:)回應: 加這個參數是為了合併{{Infobox fashion designer}}而作準備。因為後者所有參數在{{Infobox person}}中均存在,除了label_name。--Dabao qian(留言) 2017年11月22日 (三) 11:37 (UTC)
允許無性別欄
[編輯]煩廢除我積丹尼性別欄位,謝謝。 Jidanni(留言) 2018年3月6日 (二) 01:12 (UTC)
民族無法顯示
[編輯]在infobox中輸入|ethnicity=XX族,實際不顯示該行,請教原因。 參議長(留言) 2018年3月23日 (五) 00:14 (UTC)
將"出生名"從infobox person中獨立一項
[編輯]如王泰吉,私以為目前的表達方式不利辨認出那一個是出生名,建議獨立一項或合併到別名處。--Temp3600(留言) 2018年7月7日 (六) 10:29 (UTC)
- (+)支持。->>Vocal&Guitar->>留言 2018年7月7日 (六) 11:22 (UTC)
- 請問「出生名」是什麼意思?假設有個人,姓王,生於1932年,他出生時名字是狗剩,周圍親戚鄰居叫他王二,上小學時取了個名字叫王繼業,1951年參軍,改名叫王玉勝,在工作中學習了俄語,俄語名字是伊萬,1968年改名叫王向東,身份證上名字是王向東,請問他的出生名是什麼? --🐕🎈(又到了評審DYK都忙不過來的季節了) 2018年7月10日 (二) 06:33 (UTC)
-
- 沒看懂。麻煩回答一下,上面我舉那個例子,出生名應該是什麼。 --🐕🎈(又到了評審DYK都忙不過來的季節了) 2018年7月10日 (二) 06:39 (UTC)
- 照你的例子出生名就是王狗剩,親戚鄰居都叫他王二,上小學改名王繼業,參軍又改名王玉勝,學俄語取俄名伊萬,1968年再改名叫王向東,而王向東就是他的本名。--Justice305(留言) 2018年7月10日 (二) 06:45 (UTC)
- 若如此說來,傳統上大部分中國人的出生名豈不都是這種小名?我現在去給毛澤東的條目出生那一個參數填上石三伢子,是不是沒有人可以回退我這個操作?那麼顯然上面作為例子的那個條目寫錯啦。(出生名這種東西本來就不是漢語文化圈的概念,為什麼要對齊到中國人的模板?) --🐕🎈(又到了評審DYK都忙不過來的季節了) 2018年7月10日 (二) 06:50 (UTC)
- 理由條目不是有說了,改名、收養、冠姓以及夫姓、歸化等都有可能造成現行使用的本名非出生名。乳名不是出生名,除非毛澤東出生名叫石三伢子有可靠來源,否則誰都可回退。--Justice305(留言) 2018年7月10日 (二) 06:59 (UTC)
- 出生名應為出世紙或首張身份證所寫名字? ——CommInt'l(留言) 2018年7月10日 (二) 07:36 (UTC)
- 出生名就是你出生後不久,父母或其他長輩幫你取的"正式"名字(所以不同於乳名),通常是報戶口用的名字。這並不難理解。-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7月10日 (二) 10:18 (UTC)
- 所以你的主張是,出生名是第一次在政府機關登記時的名字? --🐕🎈(又到了評審DYK都忙不過來的季節了) 2018年7月11日 (三) 07:08 (UTC)
- 對於現代人而言,是的,除非這個人身世曲折,小時候沒人幫他登記戶口,導致很多年國家的檔案裡查無此人,而等他長大,想要補報戶口時,他已經改名字了。-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7月11日 (三) 11:47 (UTC)
- @Inufuusen:君:請問您還有意見嗎?-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7月16日 (一) 04:14 (UTC)
- 對於現代人而言,是的,除非這個人身世曲折,小時候沒人幫他登記戶口,導致很多年國家的檔案裡查無此人,而等他長大,想要補報戶口時,他已經改名字了。-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7月11日 (三) 11:47 (UTC)
- 所以你的主張是,出生名是第一次在政府機關登記時的名字? --🐕🎈(又到了評審DYK都忙不過來的季節了) 2018年7月11日 (三) 07:08 (UTC)
- 有啊。我不能認同。今後我在中文維基百科看到「出生名」這個概念仍然會要求澄清。我知道現代漢語是一種很腐爛的語言,但我也不會願意在沒有明確出典的情況下同意一個明顯不符合字面的定義。 --🐕🎈(又到了評審DYK都忙不過來的季節了) 2018年7月16日 (一) 05:22 (UTC)
- 請問您不能認同什麼?又,哪個定義是明顯不符合字面的定義?-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7月16日 (一) 05:36 (UTC)
- 毛澤東的出生名是什麼? --🐕🎈(又到了評審DYK都忙不過來的季節了) 2018年7月16日 (一) 14:22 (UTC)
- 在下匆匆瀏覽一下(因為夜深了,要睡了)毛澤東、毛澤東早年生涯、毛澤東生平三條條目,都沒提到「毛澤東出生的時候,取的是另一個名字,長大後才改名毛澤東」,所以合理推斷,他的出生名就是毛澤東;話說回來,他算現代人嗎?(在下前面意見曾提過:"對於現代人而言......")-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7月16日 (一) 16:27 (UTC)
- 閣下所指出的「石三伢子」有去戶政機關登記嗎?-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7月16日 (一) 16:58 (UTC)
- 毛澤東的出生名是什麼? --🐕🎈(又到了評審DYK都忙不過來的季節了) 2018年7月16日 (一) 14:22 (UTC)
- 請問您不能認同什麼?又,哪個定義是明顯不符合字面的定義?-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7月16日 (一) 05:36 (UTC)
- @Justice305:乳名一般不和姓氏一同使用。--苞米(☎) 2018年7月20日 (五) 06:05 (UTC)
編輯請求 2020-10-22
[編輯]請求已拒絕-- Sunny00217 2020年10月24日 (六) 09:30 (UTC)
按WP:INFOBOX,請移去母校的內部連結,以保持簡潔--219.78.191.200(留言) 2020年10月22日 (四) 10:17 (UTC)
- 非此模板控制-- Sunny00217 2020年10月24日 (六) 09:30 (UTC)
- @Sunny00217:已代為修改。--A1Cafel(留言) 2020年10月26日 (一) 02:50 (UTC)
是否能預設Infobox person的理想圖片大小
[編輯]如題,因為常見到Infobox person內的圖片大小不一致,是否能將image_size留空的Infobox照片大小先設計為150或200px呢?---Koala0090(留言) 2021年6月13日 (日) 09:27 (UTC)
- 不是caption,是image_size參數。--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 2021年6月13日 (日) 10:59 (UTC)
怎麼使用其他信息框模組
[編輯]沒有給出詳細語法。--一名中文用戶(留言) 2021年12月7日 (二) 13:58 (UTC)
本人的添加是參考了毛澤東,李克強,王岐山,林彪等黨員都有「honorific-suffix=」,個人認為應該加上「honorific-suffix = 同志」,這樣可以豐富人物模板內容。--Wushiye1st(留言) 2022年5月7日 (六) 16:52 (UTC)
- 「同志」怎麼會是尊稱?每一位共產黨員都是同志,不分地位高低。——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5月7日 (六) 17:22 (UTC)
- ①「A、B、C、D、E、F......很多人都有,所以X也要有」不是正確的編輯心態,亦非添加 honorific-prefix或 honorific-suffix的充分理由;②「豐富人物模板內容」更不是添加 honorific-suffix的充分理由,加上一堆旗幟模板更能「豐富」模板內容且使之多采多姿,但總是被叮得滿頭包;③同志不是尊稱,只是一個連幾乎沒有建樹的人都可以擁有的普通稱呼;④蔣中正條目也沒有 honorific-prefix=先總統、世界的偉人、民族的舵手,亦無 honorific-suffix=委員長。-游蛇脫殼/克勞棣 2022年5月7日 (六) 17:49 (UTC)
- 我一直以來的觀點是存在即合理,我認為應該參考其他條目的意見。--Wushiye1st(留言) 2022年5月8日 (日) 11:32 (UTC)
- 按這種觀點,只要加入就不能移除了?這不科學。至於參考其他條目更是無稽之談,我親眼見過有人批量給條目濫加尊稱。順帶一提,那人已經因為別的問題被永久封鎖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5月8日 (日) 14:38 (UTC)
- 我一直以來的觀點是存在即合理,我認為應該參考其他條目的意見。--Wushiye1st(留言) 2022年5月8日 (日) 11:32 (UTC)
- honorific(尊稱)參數的用法缺乏討論?加上這些內容並無價值(職位/軍階/一般敬稱/...;爵位的需求或需另議),僅是瑣碎地複述/華麗辭藻,請避免闖紅燈。如果「豐富」信息框內容,可能寫成這樣。以及更過度的,移除還被送VIP,Liu做了清理。特定場合的尊稱也將不適合放在信息框,比如中國人民的老朋友。ping相關參與者:@LuciferianThomas、Kenny023--YFdyh000(留言) 2022年5月7日 (六) 18:03 (UTC)
- @YFdyh000:怎麼ping到我了呢?本人對此倒是沒什麼意見,我也覺得模板行文里應少加瑣碎內容,尊重各位的看法。--Kenny023(留言) 2022年5月7日 (六) 20:49 (UTC)
- 因為您當時回退了114.41.174.123的多筆移除。如果只是出於回退無理由的移除,聽一下意見也是好的。--YFdyh000(留言) 2022年5月7日 (六) 21:03 (UTC)
- 那難道把毛澤東、李克強、王岐山等條目中的「honorific-suffix=」模板都去掉嗎?別的條目既然有,就可以作為參考。--Wushiye1st(留言) 2022年5月8日 (日) 10:50 (UTC)
- 前三者已經清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5月8日 (日) 13:12 (UTC)
- 可以先討論再清理嗎--Wushiye1st(留言) 2022年5月8日 (日) 14:25 (UTC)
- 對於「同志」這稱呼大家顯然已經有共識了,至於其他的您就隨意回退吧,但我個人並不認為「主席」屬於正式尊稱。——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5月8日 (日) 14:32 (UTC)
- 在中國大陸的語境裡,毛主席周總理的確是尊稱。--Wushiye1st(留言) 2022年5月8日 (日) 14:45 (UTC)
- 對於「同志」這稱呼大家顯然已經有共識了,至於其他的您就隨意回退吧,但我個人並不認為「主席」屬於正式尊稱。——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5月8日 (日) 14:32 (UTC)
- 可以先討論再清理嗎--Wushiye1st(留言) 2022年5月8日 (日) 14:25 (UTC)
- 前三者已經清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5月8日 (日) 13:12 (UTC)
- 建議僅在法定敬稱如「陛下」(His/Her Majesty)、「尊敬的」(The Honorable)、太平紳士等等的情況下才使用honoric prefix/suffix參數。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官員沒有任何法定敬稱,同志僅為通用稱謂,所有中國大陸官方場合不是所有人都成為「同志」嗎?那麼是不是所有人都要加這個稱謂?這個明顯不合理。--路西法人 2022年5月8日 (日) 11:07 (UTC)
- 同意YFdyh000,甚至我覺得該模板直接去掉該參數亦無不可,無數獨裁者(如拉斐爾·特魯希略)給自己封了各種頭銜,也很難說它們不是「法定」。--Aizag(留言) 2022年5月8日 (日) 11:12 (UTC)
- 這就倒不至於。——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5月8日 (日) 13:10 (UTC)
- 「主席」、「元帥」、「總書記」、「總理」等尊稱總可以吧,再者「同志」是黨員的尊稱以表示平等。--Wushiye1st(留言) 2022年5月8日 (日) 14:02 (UTC)
- 像英國首相鮑里斯·詹森的尊稱就是「議員閣下」,也不是「首相」。--Wushiye1st(留言) 2022年5月8日 (日) 11:23 (UTC)
- 「主席」、「元帥」、「總書記」、「總理」全是職務名稱,不是敬稱。——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5月8日 (日) 13:10 (UTC)
- 比如毛主席、周總理,是尊稱也是職務的稱呼,不僅僅是職務名稱。職務是可以作為敬稱的。--Wushiye1st(留言) 2022年5月8日 (日) 14:12 (UTC)
- 另外,「用來表示『平等』的『尊稱』」,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勁嗎?某些人比其他人更加平等?——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5月8日 (日) 14:40 (UTC)
- 在中國大陸的語境的確是這樣,某某同志是尊稱。--Wushiye1st(留言) 2022年5月8日 (日) 14:46 (UTC)
- 「改革開放以後,「同志」一詞在社會上的使用面開始縮減,一般人相互稱呼不再使用這一政治意義非常濃厚的詞彙,而是更多地使用「先生」、「女士」、「小姐」等,對有技藝的工人則保留「師傅」這一尊稱。」這一段是同志 (政治)條目節選的內容,「同志」一詞是尊稱。--Wushiye1st(留言) 2022年5月8日 (日) 14:54 (UTC)
- 您要不要好好再看看這一句講的是什麼。——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5月9日 (一) 06:26 (UTC)
- 「主席」、「元帥」、「總書記」、「總理」全是職務名稱,不是敬稱。——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5月8日 (日) 13:10 (UTC)
- 同志不是尊稱。--東風(留言) 2022年5月8日 (日) 15:56 (UTC)
- 剛才同志詞條的論述說明同志是尊稱。--Wushiye1st(留言) 2022年5月8日 (日) 16:02 (UTC)
- 你用中國國內的搜尋引擎,比如百度,搜索一下「同志」,你就會發現在中國大陸的語境裡同志是尊稱。--Wushiye1st(留言) 2022年5月8日 (日) 16:27 (UTC)
- 九千萬共產黨員都有的稱呼恐怕不能叫做「尊稱」。何況「民主黨派」,乃至於其他大量大陸境內外政黨都用「同志」這一稱呼,幾乎等於加入政黨就要填寫這一欄位,這樣全部人都填過一遍跟沒填有什麼兩樣?「馬英九同志」、「蔡英文同志」都是真實存在的稱呼,但這種寫法您看得下去?——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5月9日 (一) 06:42 (UTC)
- 毛主席之所以帶有深切的敬意,是因為它是「毛」主席,而不是因為它是毛「主席」;受尊敬的是毛澤東這個人,而不是主席這個職務。所以就算「毛主席」是尊稱,「主席」依然不是尊稱。這豈非很簡單的邏輯嗎?-游蛇脫殼/克勞棣 2022年5月8日 (日) 17:51 (UTC)
- @Wushiye1st:信息框該參數不是用來裝飾褒獎的,而是用於上文提到的「法定敬稱」。否則會有「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 …… 同志」等無數東西塞進去,包括職務、獎項等。Wikipedia:更優秀條目寫作指南#簡潔而明確。--YFdyh000(留言) 2022年5月8日 (日) 19:09 (UTC)
- 另外,「同志」等任何敬稱或前綴都可能出自主觀,讀者不一定認同,所以不要濫用,中立、簡要的描述為好。--YFdyh000(留言) 2022年5月8日 (日) 19:14 (UTC)
- 同志是中立的敬稱呀。--Wushiye1st(留言) 2022年5月9日 (一) 06:32 (UTC)
- 我並沒有加入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等名詞呀。同志是比較中立的稱呼。--Wushiye1st(留言) 2022年5月9日 (一) 06:34 (UTC)
- honorific-suffix這個參數早該廢除了,徒惹爭議而已。Fire Ice 2022年5月9日 (一) 16:11 (UTC)
- 完全廢了又不至於,太平紳士等真正的勳銜保留是合理的。en:Template:Infobox person/doc的honorific-prefix和honorific-suffix參數說明明確說明
do not use it for routine things like "Dr." or "Ms."
和honorifics of serious significance that are attached to the name in formal address, such as national orders and non-honorary doctorates; do not use it for routine things like "BA"
。從這個邏輯來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志」完完全全是常規(routine)的敬稱,等級與「先生」「小姐」無太大的分別。這樣夠說服Wushiye1st你了吧?--路西法人 2022年5月11日 (三) 03:40 (UTC)
- 完全廢了又不至於,太平紳士等真正的勳銜保留是合理的。en:Template:Infobox person/doc的honorific-prefix和honorific-suffix參數說明明確說明
我大致同意YFdyh000和FireIce兩位,之所以有上面的討論,源於中文維基照抄英文維基的Infobox模版,而沒有顧及中英文語法和用法的差異。很多人不知就裡,為填寫Infobox模版欄位而填寫,造成出現一些四不像的情況。比較突出的問題有以下幾種:
- 「The Honourable/The Right Honourable」的字典翻譯是「閣下」,很多人因為Infobox模版有「honorific-prefix」一項,結果強行機械翻譯作「尊敬的/非常尊敬的」。事實上,在中文語法中,「His Majesty」是「陛下」而不是「他莊嚴的」;「His Highness」是「殿下」而不是「他高貴的」;「The Most Revered」只作「大主教/主教」而非「值得崇敬的」。「非常尊敬的」很少在中文使用,有時甚至於諷刺的意味(例如:那些白領薪水的所謂「尊貴的議員」……),反覆在條目Infobox頂端出現這些翻譯不當的尊稱,多少令人感到尷尬。
- 英文語法把姓名和尊稱/爵位以斷行的形式出現是有的,例如在英文的奠基石、紀念碑較為常見。不過我不認為中文有這種做法,例如我最多只見過:
- 習近平
- 國家主席
- 但未曾見過或絕少見過這種用中文顯示姓名的方式:
- 習近平
- 同志
- 更甚者,由於源於英文維基的Infobox模版可以在模版頂部填寫人物的外文原名,一些好像德蕾莎·梅伊的條目在Infobox出現中英夾雜的斷行如下:
- 非常尊敬的
- 德蕾莎·梅伊
- The Rt Hon. Theresa May
- 閣下
- 我想我只能夠用「不倫不類」形容這些名稱的展示方式,因為我實在想像不到如何讓讀者明白甚麼是「非常尊敬的德蕾莎·梅伊The Rt Hon. Theresa May閣下」,對我而言這些只是一堆用中文文字和英文字詞堆砌而成一堆沒有意義的火星文。為何不能簡單直接的展示如下?
- 德蕾莎·梅伊閣下
- The Rt Hon. Theresa May
- 中文維基實在應該檢討現有的Infobox模版,停止不合理放大和推廣一些不正確和有違中文語法的做法,謝謝。--Clithering(MMXXII) 2022年5月13日 (五) 18:10 (UTC)
添加 signature_type 參數
[編輯]請求已處理
我給這個模板增添了 |signature_type=
參數,使用時會將信息框中的「簽名」替換成其他文本,比如印章、花押。同樣的參數已經在英文維基提出了編輯請求並得到採納。下面是中文維基的實現方法:
在 {{Infobox person/core}} 裡面添加
| header87 = {{#if:{{{signature|}}}|{{if empty|{{{signature_type|}}}|签名}}}}
{{Infobox person}} 則添加
| signature_type = {{{signature type|{{{signature_type|{{{签名类型|{{{簽名類型|}}}}}}}}}}}}
參考那邊的討論和測試樣例 -- ⚞︎★⚟︎ 2023年4月6日 (四) 13:58 (UTC)
- 注意英文維基的測試樣例裡面有幾處顯示了 Seal 而不是 Signature,那就是我做出來的。--⚞︎★⚟︎ 2023年5月14日 (日) 12:57 (UTC)
- @Great_Brightstar:已修改,還麻煩您複查一下修改得有沒有問題。--Tiger(留言) 2023年5月18日 (四) 02:42 (UTC)
- 沒有問題。--⚞︎★⚟︎ 2023年5月18日 (四) 07:31 (UTC)
- @Great_Brightstar:已修改,還麻煩您複查一下修改得有沒有問題。--Tiger(留言) 2023年5月18日 (四) 02:42 (UTC)
實務運作檢討
[編輯]在中文維基活動一陣子後,很驚訝地見識到本維基的資訊框實務運作竟然是參數填好填滿——這不僅不符合資訊框精簡扼要的精神,也產生許多弊害,且可以合理預期閱讀上容易失焦。以下的問題都是在 infobox 藝人 和 infobox officeholder 所觀察到的,但由於和infobox person有共通性,因此在此列舉。
過度連結:歌手/演員/律師/政治人物之類的基本詞彙經常出現 MOS:OVERLINK。此問題亦經常出現在首段第一句。
性別:資訊框不是履歷表。一個傳記條目主角符合關注度的點,絕大部分來自其從事的活動/業務。其性別,在傳統二元的架構下,當然能輕易地分辨(從代名詞的使用、圖片),即使性別是要點(職業或活動上突破其限制),也可以從脈絡得知其意義。非傳統性別者就不用多作解釋:其性別認同勢必需要更多文字在篇章中描述,無法也不宜用男/女交代。有鑑於上開盲點,這項參數實屬多餘,應該廢止並自資訊框設定刪除。英文維基資訊框一向沒有這項參數也運作無礙。性別的標籤亦經常出現在首段第一句:「男/女演員」、「男/女歌手」這種沒有實益之字眼應該一同禁止。
國籍:一般情形下出生於何處,沒有特殊狀況下,即可合理預期有該地的國籍,因此有使用國籍參數的資訊框,基本會是累贅而應該精簡。特殊的情況像是:前ROC總統馬英九香港出生,ROC籍就需要額外註明;前英國首相Boris Johnson出生於美國紐約市,一度擁有雙重公民籍。現行的英文維基的實務作法及格式手冊即有考慮這點而有以下規範:當國籍或公民權可以從出生地推知時,兩項參數原則上應避免;不一致時才使用「國籍」參數,除非關乎法律因素(變更或多重國籍),則「公民權」較合適。
籍貫民族:這項參數的弊害很明顯。在台灣,「籍貫」的意義就只是父輩的出生地,除了有父系本位的偏差外,它和傳記人物的關聯通常微乎其微,特別是活躍於當代的人物——從未在該地活動者比比皆是。「民族」的問題更是明顯,通常是累贅,而且有涉及宣揚民族主義的問題。「籍貫/民族」的確有人物背景的資訊意義,也或許對傳記主角有個人情感上的意義,但這些在早年背景個人生活之類的章節提及即可。標示在資訊框或是首段,都會有貼標籤或宣揚民族主義的意涵。「混血兒」也會出現在首段或資訊框,此用語明顯涉及血統純粹主義,全部都要改掉。
宗教/宗派:此參數僅適合用在神職人員資訊框裡。宗教和民族一樣會有標籤問題,況且一個人的宗教觀時常不是一個詞彙能夠充分交代。宗教信仰或觀點應該也是留在章節裡說明即可。英維資訊框已在2016年移除「民族」、「宗教」參數。
旗幟:中文格式手冊有專章詳述此議題,惟現行實務是插好插滿。旗幟的出現必須有增額的意義,不能僅出於外觀需求、編排的創意或者習慣。現行出生地參數說明中「已有國旗的請勿移除,沒有國旗的請勿加入」一語運作上很彆扭。雖然文字上看似沒有傾向哪一方,插旗者在實務運作上仍然有利,因為編輯者會根據絕大部分條目之作法選擇加入。沒有者會被補插,插上後又不可移除的窘境使此語形同虛設。現行實務出生地、國籍、黨籍,連同公職人員職位旁,皆插上旗幟的效果即讓人視覺混亂,其突顯效果有宣揚的意涵而違反中立觀點;要認識旗幟,讀者可以點擊或碰觸連結之方式為之。總結以上,旗幟的插入帶來的實益有限,卻有明顯之弊害。個人贊成英文維基的政策:明文禁止,除非是代表國家則另當別論。
教育程度/學歷/母校:現行做法經常是全數填入,但最多應該只需要高中以上者(通常是大專院校即可),其餘都在只要在早年段落交代。若教育背景和該人的養成關聯真的不甚顯著,不使用此類參數也要能被接受。
語言:這不該是資訊框裡的參數,因為一個人會幾種語言很難說:母語可以從其背景得知,其他的可以習得但精通程度可能不一,可能隨時間精進抑或生疏。即使精通數種語言,這通常不是構成一個人關注度的關鍵。歌劇演唱家經常通曉義大利語、法語、德語,教宗通曉七種語言是家常便飯,即使如此,他們的關注度仍然源自於他們的職業身分,而不是會幾種語言。英維資訊框不曾有過此參數。
英文名/外文名/原文名/拼音:目前的等價參數設定呈現中文本位、英文等同其餘世界之觀點。Barack Obama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原文名」,不是「外文名」;William Lai是ROC副總統賴清德的「外文名」,Lai Ching-te則是拼音形式,不是「英文名」。因此,「原文名」等價參數只能有「native_name」,其餘的應該全部改列為目前「英文名」的等價參數,然後「外文名」再取代「英文名」成為該參數的預設形式——這麼一來可以反映「英文名」亦用在其他語言環境中之事實,也可以納入非英語系的名字。「拼音」好像感覺不太需要,畢竟這裡已經是中文,而且中文拼音系統有好幾套。另外,現行非中文圈人物名字的呈現,皆在姓名參數內換行表達——既然如此,建議直接改變「原文名」參數語法,使原文名直接以同樣字體大小平行呈現於中文譯名下,英維幾年前做此調整後的效果非常漂亮。
本名:現有「出生名」規定已註明「出生時的姓名,原則上視同本名」。建議「本名」參數的使用再註明:在與姓名「和出生名」參數不同時使用。
上述論述援引英維的目的,不在表達外國月亮比較圓。英維的政策與實務畢竟同樣是討論與操作的產物,惟從中能輕易見識其背後深度思辨下的智慧結晶。由衷希望花時間指出、闡釋這些問題並提出改善建議,能夠使中維資訊框的規範與實務更趨精進。以上。Seanetienne(留言) 2023年7月21日 (五) 15:38 (UTC) (字句調整、增補)Seanetienne(留言) 2023年7月25日 (二) 06:58 (UTC)
- 你這是要修改模板什麼東西嗎?還只是發表一下評論而已?--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4年6月7日 (五) 12:26 (UTC)
編輯請求 2023-10-12
[編輯]請求已處理
將
| native_name_lang = {{{native_name_lang|{{{fnamelang|{{{语系|{{{語系|{{{外文|}}}}}}}}}}}}}}}
改為
| native_name_lang = {{{native_name_lang|{{{fnamelang|{{{语言|{{{語言|{{{外文|}}}}}}}}}}}}}}}
(語係為英語「language family」的翻譯)
--Belarus101(留言) 2023年10月12日 (四) 20:04 (UTC)
- 已修復--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1月27日 (一) 06:34 (UTC)
修改 Infobox person 中 native_name 參數位置
[編輯]修改模板{{Infobox person}}中native_name參數顯示位置,效果見Template:Infobox_person/testcases#Bill_Gates,參考了en:Template:Infobox person (1214869678)(比如en:Sun Yat-sen(孫中山))和Template:Infobox officeholder。
修改Template:Infobox person/sandbox需要同時修改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sandbox
顯示效果實現了,不確定代碼是否有問題,還請檢視。另外,還請看一下這種顯示效果是否可行,是否可以應用。(平時看到不少人手動在中文後面添加原文名,且未標註對應語種)
(註:條目討論那頁過於龐大,也涉及到技術問題,就放到技術版了)--Kethyga(留言) 2024年4月13日 (六) 00:38 (UTC)
- 修改的原因?我覺得之前更好,修改後名稱過長怎麼辦。修改後也沒有語種吧。「手動在中文後面添加原文名」的例子?雖然原文名很重要,但序言和跨語言有提供,信息框應再提供嗎。--YFdyh000(留言) 2024年4月13日 (六) 01:51 (UTC)
- 外文過長中文也會過長,一樣。在原始碼中會增加
lang="en"
,便於無障礙和機器識別,原來的native_name_lang的功能就是添加lang="xx"
。如果想顯示地呈現語種可以用{{native_name}}模板替換。「手動在中文後面添加原文名」的例子,比如威廉·吉爾伯特、利昂內爾·梅西(足球模板未使用嵌套人物模板)、伊萬·巴甫洛夫({{Infobox_Scientist}}嵌套人物模板)。「序言和跨語言有提供,信息框應再提供嗎」,序言和文章中人物的大多數信息也都提供了,除了native_name之外的其他參數照樣還是會提供。雖然沒看英維這樣設計的討論,個人感覺原文名(native_name)放到中文名下可以讓讀者更快速找到,而且用了小號字、不加粗不會讓讀者分散注意力。另外中國大百科全書上外文名(或羅馬化)是直接跟在中文名之後的。--Kethyga(留言) 2024年4月13日 (六) 02:12 (UTC)- 不一定,尤其是有漢名者。為上下對照,是否要求或建議譯名與原名的一致性,如姓氏數量。沿用的class="nickname"對機器來說是否合適,或者暫可忽略。修改後原有加注的重複展現,是否需要程序統計和妥善清理,或者很少(我僅找到姜諧潾這例)。輕度擔心有人以常用性或人物歸屬為由改動與爭執此位置的語種。莎蘭查娜·阿芘莎麥蒙空等例,修改後原文名會勝於英文名等參數,是否符合共識與讀者需求。目前不反對提案。--YFdyh000(留言) 2024年4月13日 (六) 03:12 (UTC)
- {{藝人}}模板暫未嵌入人物模板,個人經驗,在中文名之後添加原語種名,一般不會再添加native_name參數,畢竟重複,感覺不多。姜諧潾這種有些特殊,Haerin是其本人常用的拉丁/羅馬拼寫,或者可以用ko-Latn。爭議語種應該會有,但是模板畢竟考慮的是一般情況,個人條目特殊情況應該專門討論。莎蘭查娜·阿芘莎麥蒙空這種按理說應該不是英文名,一般來說是其羅馬/拉丁轉寫,有人喜好用泰文,有人喜好用拉丁字母,拉丁字母寫的可以標註
{{lang|th-Latn}}
,代碼{{in lang|th-Latn}}
會顯示為「(泰語)」。--Kethyga(留言) 2024年4月13日 (六) 04:17 (UTC)
- {{藝人}}模板暫未嵌入人物模板,個人經驗,在中文名之後添加原語種名,一般不會再添加native_name參數,畢竟重複,感覺不多。姜諧潾這種有些特殊,Haerin是其本人常用的拉丁/羅馬拼寫,或者可以用ko-Latn。爭議語種應該會有,但是模板畢竟考慮的是一般情況,個人條目特殊情況應該專門討論。莎蘭查娜·阿芘莎麥蒙空這種按理說應該不是英文名,一般來說是其羅馬/拉丁轉寫,有人喜好用泰文,有人喜好用拉丁字母,拉丁字母寫的可以標註
- 不一定,尤其是有漢名者。為上下對照,是否要求或建議譯名與原名的一致性,如姓氏數量。沿用的class="nickname"對機器來說是否合適,或者暫可忽略。修改後原有加注的重複展現,是否需要程序統計和妥善清理,或者很少(我僅找到姜諧潾這例)。輕度擔心有人以常用性或人物歸屬為由改動與爭執此位置的語種。莎蘭查娜·阿芘莎麥蒙空等例,修改後原文名會勝於英文名等參數,是否符合共識與讀者需求。目前不反對提案。--YFdyh000(留言) 2024年4月13日 (六) 03:12 (UTC)
- 外文過長中文也會過長,一樣。在原始碼中會增加
- (+)支持:也與其他類似模板貼齊。我看過有人手動貼外文名的情況,大抵也有原文名過度掩藏的緣故。——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4月13日 (六) 18:22 (UTC)
- (+)支持。我無法理解為什麼要在表內才列出,原文名自然是適合資訊框置頂標籤的內容。--路西法人 2024年4月29日 (一) 06:04 (UTC)
可能需要進一步討論以便獲得共識。--Kethyga(留言) 2024年4月24日 (三) 05:15 (UTC)
- (+)支持。另可考慮使用機器人檢查name參數中的換行,清理此類手動添加原文名的例子。--PexEric 💬|📝 2024年4月30日 (二) 12:12 (UTC)
- (+)支持,這樣就能更美觀了。--Gongxiang01(留言) 2024年5月12日 (日) 07:19 (UTC)
- (+)支持。——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8日 (二) 06:10 (UTC)
- (+)支持,更符合直覺的排版方式。Sinet(討論) 2024年6月12日 (三) 09:22 (UTC)
最近留言距今已過10日,就Kethyga提議版本進行公示。--人間百態,獨尊變態(討論) 2024年6月7日 (五) 15:58 (UTC)
公示已通過,已就Kethyga提議版本提出編輯請求。--人間百態,獨尊變態(討論) 2024年6月16日 (日) 01:51 (UTC)
我有個問題,native_name是不是像name一樣不必填完整的名字?如路易吉·凱魯比尼的native_name是否應該改為Luigi Cherubini?--Kcx36(留言) 2024年6月26日 (三) 07:37 (UTC)
- 之前native_name顯示在下方時編者可能會傾向於填全名。--Kcx36(留言) 2024年6月26日 (三) 07:47 (UTC)
- @Kcx36 全名應該移動到本名或出生名處,Native_name一般就是本人常用名或者和外語條目一致。或許可能要寫到什麼相關編輯手冊中。--Kethyga(留言) 2024年6月26日 (三) 07:56 (UTC)
- 請問填寫native_name_lang後字號會變小是為什麼呢?前、後。--Kcx36(留言) 2024年6月26日 (三) 08:05 (UTC)
- Template:Infobox_person/core:
{{#if:{{{native_name_lang|}}}|<div class="nickname" style="font-size:small;" lang="{{{native_name_lang}}}">
的style="font-size:small;"應該刪掉吧。--Kcx36(留言) 2024年6月26日 (三) 08:11 (UTC)- @Kcx36 當時參考了Template:Infobox officeholder,其中用到了「font-size:small」。--Kethyga(留言) 2024年6月26日 (三) 08:52 (UTC)
- subheaderstyle設的是font-size:125%,也就是不填native_name_lang字體大小是125%,填了是small,為什麼不統一呢?--Kcx36(留言) 2024年6月26日 (三) 08:56 (UTC)
- 你看看有什麼好的方案嗎,或者諮詢其他比較熟悉這一塊的編輯,這裡字體如何設置為125的話,感覺可能會使拉丁字母拉伸。--Kethyga(留言) 2024年6月26日 (三) 09:24 (UTC)
- 應該把style="font-size:small;"刪掉,字體大小統一在subheaderstyle設置。或許您之前想的是填了native_name_lang就是拉丁字母,需要稍微縮小字體,避免拉丁字母拉伸?但native_name_lang有可能是日語、韓語什麼的,所有native_name統一大小就行了。
- 我認為125%還可以,100%、110%也行。--Kcx36(留言) 2024年6月26日 (三) 09:39 (UTC)
- 你看看有什麼好的方案嗎,或者諮詢其他比較熟悉這一塊的編輯,這裡字體如何設置為125的話,感覺可能會使拉丁字母拉伸。--Kethyga(留言) 2024年6月26日 (三) 09:24 (UTC)
- subheaderstyle設的是font-size:125%,也就是不填native_name_lang字體大小是125%,填了是small,為什麼不統一呢?--Kcx36(留言) 2024年6月26日 (三) 08:56 (UTC)
- @Kcx36 當時參考了Template:Infobox officeholder,其中用到了「font-size:small」。--Kethyga(留言) 2024年6月26日 (三) 08:52 (UTC)
- Template:Infobox_person/core:
- 請問填寫native_name_lang後字號會變小是為什麼呢?前、後。--Kcx36(留言) 2024年6月26日 (三) 08:05 (UTC)
- @Kcx36 全名應該移動到本名或出生名處,Native_name一般就是本人常用名或者和外語條目一致。或許可能要寫到什麼相關編輯手冊中。--Kethyga(留言) 2024年6月26日 (三) 07:56 (UTC)
編輯請求 2024-06-16
[編輯]請求已處理--Tim Wu(留言) 2024年6月18日 (二) 08:10 (UTC)
根據上方共識,請求將該模板及其核心代碼替換為Kethyga君提議版本:1、2--人間百態,獨尊變態(討論) 2024年6月16日 (日) 02:00 (UTC)
- 或許須一併提出相關機器人作業請求?——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6月21日 (五) 09:50 (UTC)
native_name的顯示效果
[編輯]請求已拒絕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的subheader中,刪去style="font-size:small;"
,因為填不填native_name_lang字體大小應該一樣。--Kcx36(留言) 2024年6月30日 (日) 17:22 (UTC)
- 我個人認為應該在不填lang的時候也是小寫,和其他模板保持一致。--Tim Wu(留言) 2024年7月2日 (二) 09:44 (UTC)
- 字體大小也許值得再討論一下,我又發現native_name是放在honorific_suffix前面還是後面也是個問題,等我開個rfc吧。--Kcx36(留言) 2024年7月2日 (二) 12:14 (UTC)
- @Kcx36 之前的版本沒有注意「honorific suffix」(榮譽後綴)與「native_name」(原文名)的位置問題,重新修改了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sandbox,你看一下。效果仍見Template:Infobox_person/testcases#Bill_Gates,這樣應該和Infobox officeholder一致了。關於「style="font-size:small;」,個人沒有太多意見。--Kethyga(留言) 2024年7月29日 (一) 03:18 (UTC)
- 收到。這幾天我出門在外,之後細看。--Kcx36(留言) 2024年7月29日 (一) 03:22 (UTC)
- @Kethyga:對,native_name在honorific_suffix之前、挨著name,顯示效果更好,也與Infobox officeholder一致(雖然與英文維基相反)。
- 我很疑惑為什麼您還是寫成native_name_lang填寫時才設置native_name的字體樣式,我已修改,並取消加粗以和當前版本一致。
- native_name的字體大小為「small」我確實認為太小了,甚至比信息框普通文字還小,將該參數顯示在上部不正是要突出其重要性嗎?見Template:Infobox_person/testcases#native_name的對比,我個人認為比name小一號(font-size:smaller)或者與name等大更合適。英文維基是與name等大。--Kcx36(留言) 2024年8月11日 (日) 17:26 (UTC)
- @Kcx36 個人覺得smaller或small都可以,normal/等大的話感覺外文字體不太好,而且外文放在上方既突出其重要性,另外這裡畢竟是中文維基,首要的是中文。
- 「後綴尊稱」的話特別需要修改,將外文放在後綴尊稱後有點不協調。--Kethyga(留言) 2024年9月4日 (三) 04:00 (UTC)
- @Kethyga:那就按照Template:Infobox_person/core/sandbox2修改?(大小是smaller)需要去哪公示一下嗎,還是直接提編輯請求?--Kcx36(留言) 2024年9月4日 (三) 04:13 (UTC)
- 好,那就smaller吧,感覺可以先提編輯請求。
- 公示可以用{{Make public}}模板,可以直接在此處公示。如果需要另外請求評論的話,可以用{{Rfc}}+{{Make public/rfc}}--Kethyga(留言) 2024年9月4日 (三) 04:23 (UTC)
- @Kethyga:那就按照Template:Infobox_person/core/sandbox2修改?(大小是smaller)需要去哪公示一下嗎,還是直接提編輯請求?--Kcx36(留言) 2024年9月4日 (三) 04:13 (UTC)
編輯請求 2024-09-11
[編輯]請求已處理
請按照Template:Infobox_person/core/sandbox2修改Template:Infobox_person/core,修改內容:統一native_name(外文名)的字體大小為smaller,將honorific_suffix(後綴尊稱)顯示在native_name之後。修改理由:原版本native_name在不填寫native_name_lang時為大號字體,填寫後native_name_lang後變為小號字體,字體大小應予統一,原字號small過小,現適當加大;後綴尊稱顯示在外文名之後更協調。
顯示效果見Template:Infobox_person/testcases#native_name第二列。
此修改屬於保護方針規定的需在提交編輯請求後等待七天,無爭議方可進行修改
之情形(稍微影響模板外觀的編輯
),現 公示7日,2024年9月11日 (三) 04:47 (UTC)結束。--Kcx36(留言) --2024年9月4日 (三) 04:45 (UTC)
- 請模板編輯員/管理員進行修改。--Kcx36(留言) 2024年9月11日 (三) 14:22 (UTC)
(已撤回)編輯請求 2024-08-07
[編輯]在native name參數采正常大小--Mykola(留言) 2024年8月7日 (三) 13:19 (UTC)
- 為什麼要放nobold?Edit:Mykola改了留言,但是為什麼要用「正常大小」?--微腫頭龍(留言) 2024年8月7日 (三) 13:27 (UTC)
- 我覺得不用small吧。--Mykola(留言) 2024年8月7日 (三) 14:29 (UTC)
- 欸我發現現在版本好像沒問題,反而是其他資訊框模板有這個問題。看來是跑錯地方了 囧rz……--Mykola(留言) 2024年8月7日 (三) 19:34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