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澳門網絡文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為澳門文化系列之一

澳門歷史
澳門人口

人民與生活

粵語
澳門飲食
澳門宗教
澳門博彩業
澳門節日
澳門體育

藝術

澳門建築
澳門街道
澳門歷史城區
澳門文學
澳門媒體
澳門電影
澳門音樂
澳門話劇
澳門漫畫

澳門網絡文化

澳門區旗
澳門區徽

另見:
香港文化   中國文化   台灣文化
葡萄牙文化

其他澳門主題

澳門網絡文化澳門文化中的網絡文化

流行網絡用語

[編輯]

澳門有寶藏

[編輯]

「蓮花寶地」、「澳門有寶藏」等字眼是澳門近年興起的網絡用語,以諷刺澳門的掘路工程繁多[1]。2016年,澳門共有485個掘路工程[2]。頻繁的掘路工程除了促使交通擠塞、妨礙市民在街道上行走外,還令工地附近的居民受到困擾[3]

「賭牆」

[編輯]

近年澳門博彩業興盛,在2017年,共有超過30間賭場,而博彩業也成為了澳門的重要的經濟支柱[4]。而風暴吹襲由於對澳門賭場收入有影響,加上澳門氣象局被批評多次沒有按實際情況而懸掛適當風球(由2007年至今至少13次),比鄰近的香港嚴重4倍以上,有網民便以香港李氏力場為藍本,衍生出「賭牆」惡搞文化[5]

廿二萬

[編輯]

全稱「行走中的廿二萬」,是2023年興起的澳門網絡流行語,意思是指不守交通規則亂過馬路,或指在馬路中心「打卡」無視車輛通過的行人,此舉造成澳門交通與道路安全的主要亂象。該流行語是源自於2023年11月16日的一宗交通意外,一個中國內地籍就讀澳門城市大學的18歲大一女學生於高美士街,懷疑沒有觀察正確來車方向,結果被一輛私家車撞倒,治安警經初步調查指出,該名女學生因未有注意來車及未使用行人過路設施橫過車行道,除了對女學生作出票控外,更控告肇事私家車司機未有安全停車,引起社交媒體網民關注和不滿[6];實際上,該流行語的真正來源是發生在2017年10月25日晚上於澳門半島提督馬路的一宗交通意外,一名六旬老人因不守行人交通燈號被一名機車撞倒最終變成植物人,機車司機隨後被檢察部門控告過失嚴重傷人,連同保險公司被要求索償200多萬元,最終上訴至終審法院後改判只須賠償約22萬元[7];隨後在社交平台網路上,部分澳門本地網民將該詞用於一些在澳門不遵守交通規劃、不依交通地線或不使用行人過路設施亂過馬路的行人,隨後又形容一些在社交平台小紅書上在馬路中央拍攝的旅客,如果被車撞即會獲22萬賠償,所以被稱為「行走的廿二萬[8]

參考注釋

[編輯]
  1. ^ 澳門掘路工程有增無減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澳門日報電子版》 2017年1月11日
  2. ^ 希特勒談澳門掘路工程 2016年8月22日
  3. ^ 掘路工程商戶居民深受其擾議員促做好協調免重複開挖[失效連結]《現代澳門日報》 2017年6月29日
  4. ^ 靠單一產業 棄多元代價大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文匯報》 2016年4月25日
  5. ^ 澳門拒掛8號被諷「賭牆」阻撓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蘋果日報》 2016年8月3日
  6. ^ 內地女疑亂過馬路被撞傷. 澳門日報. 2023-11-17 [2024-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21). 
  7. ^ 行人於紅燈時橫過馬路被撞至重傷 終院判處行人承擔九成責任. 終審法院院長辦公室(GPTUI). 澳門特別行政區新聞局. 2021-05-04 [2024-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2). 
  8. ^ 【亂過馬路的迷思與路權之爭:司機撞人必賠22萬?違規的都是旅客?】. 大象媒體 Macau Elephant. 2024-02-23 [2024-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