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民革命軍第九十七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民革命軍歷史上曾先後3次組建第九十七軍[1]

第94師、騎兵第4師組成的朱懷冰第1個第九十七軍

[編輯]

1938年6月,中央軍第九十三軍劉戡)第94師和宋哲元第二十九軍系的騎兵第三軍騎兵第4師合編組成第97軍,隸屬冀察戰區

朱懷冰經過申請,調往河北平原,抵達冀西地區。

1939年3月改隸第一戰區豫北自衛軍。1939年4月騎兵第4師改番號為新編第24師:

第一次反共高潮中,1940年3月在磁(縣)武(安)涉(縣)林(縣)戰役中,八路軍第一二九師集中13個團兵力,首先直接襲擊殲滅該軍軍部,此時第94師師長蔡劭病逝,繼任師長還沒有到位,經過10天戰鬥該軍潰散,朱懷冰被俘(不久後獲釋),殘部2000餘人撤到修武整訓。1940年5月6日第九十七軍番號撤銷,殘部合編為第94師,改隸第十四軍[2]第94師被派到中條山,結果在1941年的中條山會戰中被日軍殲滅,時任師長劉明夏黃埔一期第四隊)及部分官兵被俘後投敵。

重慶衛戍部隊第166師、第196師組成的第2個第九十七軍

[編輯]

1943年2月重慶衛戍總司令部所轄第166師和第七十六軍第196師合編組建第九十七軍,隸屬重慶衛戍總司令部,擔任陪都衛戍警備任務。

1944年9月該軍赴貴州、廣西參加桂柳會戰,進入廣西南丹阻敵,陳素農命主力占領南丹以南車河一帶山隘要口之既設陣地,控制鐵路、公路,一部前進至河池西北高地占領前哨陣地。11月26日,與日軍第13師團交火,三天後防線被突破,陳素農下令退入南丹城固守,日軍迂迴部隊乘虛攻至南丹城下。陳素農於11月30日下令向獨山撤退,日軍尾隨該軍進占獨山。軍長陳素農因戰敗被撤職法辦。1944年底撤至遵義整訓。1945年6月第九十七軍番號和第196師被裁減,第166師改隸第八軍

暫編第1軍組成的湯恩伯系第3個第九十七軍

[編輯]

1944年9月湯恩伯系的渦北挺進軍與彭雪楓部新四軍第四師在淮北展開大戰。為此,國民革命軍第八十九軍第33師和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軍暫編第62師合編組成暫編第一軍。隸屬國民革命軍第十九集團軍。1945年6月,暫一軍番號改為國民革命軍第九十七軍

  • 軍長王毓文(兼安徽省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原第八十五軍副軍長)
  • 副軍長王秉鉞蔣當翊
  • 第33師,師長段海洲。該師原為韓德勤部正規軍,敗退出蘇北後與石友三系的段海洲部合編。
  • 新編第29師:原為汛東挺進軍,西北軍系。辛少亭任河南汜北游擊指揮官,代理河南第二行政專員兼游擊第三縱隊司令,駐河南鹿邑。1944年以游擊第三縱隊改編為新29師。師長呂公良1944.5.1在許昌殉國/劉漢興(曾任第89師285旅旅長)。
  • 暫編第30師,師長洪顯成。1946年春,改稱第82師。該師原為魯蘇豫皖邊區總部警衛部隊改編,是湯恩伯、王毓文的嫡系,但該師內含兩派,副師長鍾定軍不服師長潘笑清

1945年8月抗戰勝利,由皖北開赴徐州受降。9月26日奉命進入山東。1945年10月12日,進駐臨城,參加了津浦路戰役,堅持到一月停戰令生效。1946年5月改編為整編第52師:

1946年6月內戰爆發後至1946年10月在臨城被共軍圍困。1946年底,整編52師南調武漢,隸屬武漢行轅。1947年9月,阻擊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作戰。1948年春夏調往公安縣監利。1948年9月,恢復第九十七軍、第33、第82師番號,隸屬第16綏靖區。副軍長段海洲郭文燦,轄33師、82師、暫1師(葉藹青)。33師98團在新寧斷後阻擊時副團長管守宏領銜三個營長孫家祥、魏欽明、鄒玉珠投共。1949年參加了湘贛戰役衡寶戰役廣西戰役等作戰。1949年11月22日,暫編第1師第2團團長牛坦清聯合第1團在桂林宣布投共。82師在撤抵南寧附近時被解放軍包圍被迫投誠。在上林遭到毀滅性打擊,副軍長郭文燦和參謀長伍國光被俘。1949年12月在廣西戰役中在鎮南關地區覆滅。蔣當翊率領該軍殘部1200餘人撤入越南境內,於1950年1月被補充進17兵團。[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劉鳳瀚著,《國民革命軍的發展及指揮系統之建立》——民國十四年七月至十七年七月,載《先總統蔣公百年誕辰紀念論文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1986年10月,第745-752,801-809頁
  2. ^ 劉鳳瀚著,《國民黨軍事制度史》,2008年9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第211頁
  3. ^ 張明金、劉立勤主編,《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2007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第1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