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一军
外观
历史
[编辑]1928年秋,宁夏“二马”马鸿宾、马鸿逵部归顺冯玉祥国民军。1929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召开军事编谴会议,宁夏“二马”叛冯投蒋。1930年中原大战后,马鸿宾部被改编为新编第7师、马鸿逵部被改编为第35师。1933年,宁夏“二马”奉命对调部队番号,马鸿宾部的新编第7师改称第35师。[2]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马鸿宾第35师扩编为第八十一军,隶属国民革命军第十七集团军:
- 军长马鸿宾
- 第35师:马鸿宾兼任师长,副师长马腾蛟
- 第103旅:旅长马玉麟
- 第205团:副团长韩哲生。二营长王五典。
- 第206团:团长张海禄
- 第104旅:旅长马培清
- 第207团:
- 第208团:团长马锺。
- 第103旅:旅长马玉麟
- 独立第35旅:马献文任旅长。
1938年5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马鸿宾为绥西防守司令,率该军进驻绥西地区抗日,驻中公旗的乌布浪口、四义堂、乌兰脑包、乌镇一带。马鸿逵拨出的骑1旅、骑2旅,分驻五原、狼山,归马鸿宾指挥。[3]马鸿逵还派遣1个警备旅驻磴口县三盛公为预备队。1939年4月,马鸿宾升任第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1940年2月1日五原战役中,205团坚守司仪堂阵地、208团坚守乌布浪口阵地。整个五原战役,35师牺牲1000余人,伤2000余人,其中冻伤者就达700余人。第208团团长马钟战后被马鸿宾派人押往黄渠桥军法惩处。[4]1940年5月该军从绥西移防伊克昭盟北部达拉特旗的黄河南岸,担任河防守备,被当地人称为“宁夏西军”。[5]收复了伊克昭盟滩地及沙窝地区。1942年初,进驻在包头南的大树湾、桃力民。
1943年底,绥西防务全部由傅作义部负责,该军撤回宁夏中卫:
1945年9月,马鸿宾辞军长,马惇靖继任军长。1946年改为整编第81师。
- 师长马惇靖
- 副师长马忠
- 整编第35旅:马惇靖任兼任旅长;
- 暂编第60旅:1947年初,暂编第60旅改番号为整编第228旅。马献文任旅长。
1947年5月,整81师参加陇东三边战役,被歼灭1个团。
1948年9月,整编第81师恢复第八十一军番号。[6]
1949年9月宁夏战役中,遭解放军沉重打击后,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长官马鸿宾率领在宁夏中宁地区起义,接受解放军改编。
參考文献
[编辑]- ^ 张明金、刘立勤主编,《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2007年,北京,解放军出版社,第111页
- ^ 刘凤瀚著,《国民革命军的发展及指挥系统之建立》——民国十四年七月至十七年七月,载《先总统蒋公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台北,“国防部史政编译局”编印,1986年10月,第745-752,801-809页
- ^ 丁明俊:“日本在西北建立‘回回国’阴谋的失败——兼论宁马绥西抗战”,《回族研究》,1995年第3期,第66-72页。
- ^ 马骏 马濯华:“断刀:乌布浪口之战宁夏‘马家军’败退原因再认识”,《宁夏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第151-155页。
- ^ 马骏:“论绥西抗战的地域概念兼及新史料与牺牲人数考证”,《宁夏社会科学》,2013年第01期,第111-114页。
- ^ 刘凤瀚著,《国民党军事制度史》,2008年9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2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