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诸葛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诸葛亮
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前任:无(首任)
继任:无(废除)
诸葛亮
清殿藏本诸葛孔明像
丞相录尚书事开府治事领司隶校尉益州
国家东汉 蜀汉
时代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
主君刘备 刘禅
诸葛
孔明
卧龙
封爵武乡侯(蜀汉封)
武兴王(东晋追封)
安国王(前蜀追封)
封地武乡
出身地徐州琅琊郡
世系琅琊诸葛氏
出生汉灵帝光和四年
(181年)
东汉琅琊郡阳都县
(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
逝世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农历八月
(234年)
五丈原
(今陕西省岐山县五丈原镇
谥号忠武
墓葬汉中定军山
祠庙武侯祠
亲属
父亲诸葛珪
母亲章氏
继母顾氏
正室黄夫人
正室之父黄承彦
正室之母蔡氏
兄弟诸葛瑾诸葛均
姊妹佚名(夫庞山民)、佚名(夫蒯祺
诸葛瞻
养子诸葛乔(诸葛瑾过继)
其他亲属从父:诸葛玄
孙儿:诸葛尚(与父诸葛瞻战死于魏灭蜀之战)、诸葛京仕晋官至江州刺史)

姻亲:
蜀汉

继子(监护对象):刘禅刘备子)
继儿媳:敬哀皇后张飞长女)、张皇后张飞次女)
其他同辈:费祎诸葛瞻连襟费承之父)、关兴(诸葛瞻连襟关统之父,关羽之子)、马超刘禅刘理岳父)、刘备刘禅之父)、张飞刘禅岳父)、夏侯霸刘禅从内舅)
晚辈:姻侄刘璿刘瑶刘琮刘瓒刘谌刘恂刘璩(皆为刘禅儿子,诸葛瞻内兄/弟)、刘胤刘辑(皆为刘禅弟刘理之子,诸葛瞻堂内兄/弟)、费承关统,姻侄女费氏(刘璿太子妃,费祎之女)

东吴
姻伯孙权(姻伯刘备的内兄,因孙和故兼姻侄)

姻弟孙和(兼外侄孙婿,孙和太子妃之夫)、孙休(孙权六子)、孙亮(孙权七子)
姻侄孙皓(兼曾外侄孙,孙和长子)

曹魏

长辈:
姻舅公曹操(姻舅夏侯霸的姨丈)、夏侯渊(夏侯霸的父亲,曹操连襟)
姻族舅公夏侯惇夏侯渊族兄)
姻从表舅公曹仁曹纯曹洪曹操从弟)
姻堂舅夏侯尚(夏侯霸的堂兄弟)
姻表舅曹丕曹彰曹植曹熊(皆为夏侯霸的表兄弟)、曹真(曹操的族侄)、曹休(曹操的族子)
姻表弟曹叡(曹丕独子)及曹爽诸兄弟(曹真诸子)
姻表侄曹芳(曹叡养子);曹髦曹奂(皆为曹叡继子)

西晋
姻兄司马懿(堂侄女婿司马伷之父)

姻侄司马师司马昭(皆为司马伷之兄)
姻侄孙司马炎司马攸等(皆为司马昭之子)
姻侄孙女婿甄德司马师司马昭女婿,曹叡堂妻舅)

东吴
侄儿:诸葛恪(遭孙峻族诛

侄孙:诸葛绰诸葛竦诸葛建

侄儿:诸葛乔(养子)

侄孙:诸葛攀(自蜀汉返回东吴恢复诸葛瑾后人身份)
曾侄孙:诸葛显(与诸葛京迁入西晋

侄儿:诸葛融(遭孙峻族诛) 侄女:诸葛氏(张承妻)

外侄孙张震(遭孙峻族诛
外侄孙女
孙和太子妃
曾外侄孙孙皓杀死自身胞弟孙俊
曾外侄孙女孙氏(陆景妻)
诸葛氏(陆抗妻,陆逊儿媳)
曾外侄孙陆景孙皓妹夫)

曹魏西晋
堂弟:诸葛诞

堂侄儿:诸葛靓
堂侄孙:
诸葛颐
诸葛恢
堂曾侄孙诸葛甝诸葛虪诸葛衡
堂曾侄孙女诸葛文彪(先为庾亮儿媳,再嫁江虨)、诸葛氏(羊楷妻,羊祜羊徽瑜(司马师妻,司马懿儿媳)的堂侄孙媳)、诸葛文熊谢石妻,谢安弟媳)
堂侄女:
诸葛氏(司马伷妻、司马懿儿媳)
堂外侄孙司马繇
堂曾外侄孙司马睿
诸葛氏 (王凌儿媳,因王凌叛乱遭司马懿族诛
外甥:庞涣
草庐对》、《为后帝伐魏诏》、《请宣大行皇帝遗诏表》、《出师表》、《自表后主》、《正议》、《绝盟好议》、《为法正答或问书》、《答关羽书》、《诫子书》、《诫外甥书》等

诸葛亮(181年—234年),孔明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季汉丞相[2]:2902,亦是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及散文家,曾发明木牛流马、诸葛连弩等。他常被后世认为是智慧和忠义的典范。先为刘备麾下核心幕僚,后主刘禅初年蜀汉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

诸葛亮年轻时自比管仲乐毅,人称“卧龙[2]:2902。诸葛亮与徐元直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交好,与“凤雏”庞统师出同门齐名。刘备三顾茅庐始见之,为刘备画据荆益、联合孙权、抗拒曹操之策,辅佐刘备取荆州,定益州,遂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2]:2902曹丕代汉,刘备称帝于成都,以诸葛亮为丞相[2]:2902。刘备死,诸葛亮辅助后主刘禅,以丞相封武乡侯,兼领益州牧[2]:2902

诸葛亮整官制,修法度,志复中原[2]:2902。诸葛亮改善经济,休养生息,打压益州豪族,平定南中叛乱,控制南中。屡次北伐,与魏相攻战[2]:2902。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卒于五丈原军中,年五十四,谥为忠武[2]:2902。《三国志·蜀志》有传[2]:2902。后世景仰诸葛亮才能品格,常尊其为武侯诸葛武侯。后民间小说戏曲谓其通晓阴阳,料事如神[2]:290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忠臣与智者。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所刻画者,流传众口,最为著称[2]:2902毛宗岗评《三国演义》将诸葛亮称为“三绝”中的“智绝”。[3]

生平

[编辑]

葛氏原住在琅琊诸县,后迁到琅琊阳都,阳都先有葛氏,时人称诸县葛氏为诸葛,因之以诸葛为姓[4]:1232

黎东方在《细说三国》称,诸葛亮远祖是商代葛国国君,封邑在今河南省东部[5]:2。诸葛亮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父亲诸葛珪,字君贡,汉末为泰山郡丞[6]:911

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诸葛亮生于琅琊阳都[5]:3。不久母亲章氏去世,父亲续娶[5]:3。中平五年(188年),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去世[5]:3-4。一家生活由叔父诸葛玄来照料[7]:911

躬耕十年

[编辑]

袁术诸葛玄是世交,他请诸葛玄担任豫章郡太守[5]:4。兴平元年(194年),诸葛玄带着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以及他们两个姐姐随同上任[5]:4。诸葛瑾留家照顾继母[5]:4。之后诸葛谨带着继母到江东避难,后来出仕于孙权帐下[5]:4

之后汉朝更选朱皓代诸葛玄职位[5]:4。诸葛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附之[5]:4。诸葛玄许配诸葛亮大姐予中庐蒯祺,许配诸葛亮二姐予庞德公儿子庞山民[5]:5-6。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死,当时诸葛亮虚岁十七岁[5]:6。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约184公分,汉时一尺约为23.1公分),每自己比作于管仲乐毅,当时人都不同意;惟有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与诸葛亮交好,说是确实这样[8]:911

诸葛亮与当时荆州名士司马徽庞德公等结交[6]:911三国志注《襄阳记》记载曰:黄承彦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亮:“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听闻你正要挑选妻子;我有一丑女儿,黄头发、黑皮肤,但才华堪相配于你。)”;诸葛亮答应,即迎;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不要像诸葛亮那样选老婆,娶了黄承彦的丑女儿。)”[6]:929

三顾之恩

[编辑]
明人作《孔明出山图》

建安六年(201年),曹操既破袁绍,自南进击刘备;刘备派遣麋竺孙乾刘表相闻,刘表自郊外迎接,以上宾之礼相待,增益其兵马,使之屯兵新野[6]:876。刘备向司马徽请教世事。司马徽说:“我这儒生是浅俗士人,怎么会懂时势事务?知道时势事务的人都是英俊豪杰。在这地方,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两人。”[9]:913徐庶见刘备,刘备器重,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刘将军希望见到吗?”;刘备答:“你与他一起过来吧。”;徐庶说:“诸葛亮这个人你需要亲自去见他,不能由其他人去做,还委屈将军您坐车去拜访他。”[10]:912

建安十二年(207年)冬,刘备亲自拜访诸葛亮,三次才见到(史称“三顾茅庐”);刘备屏退别人说:“现在汉室衰败,奸臣掌权,使当今圣上蒙受苦难。我不自量德行与能力,却想要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欲以天下伸张大义,只是我的智术浅薄,到今天还一无所成。然而我的志向还没消退,先生可以出谋画策吗?”[11]:912

诸葛亮遂向刘备陈述三分天下之计,分析:此时与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之争锋;孙权据有江东,以历三世,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又详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西通。此乃用武之国、战略要地,而其主刘表不能守,此恐怕是上天赐予刘备;益州汉高祖成就帝业之地,其主刘璋暗弱;更建议刘备等待时局有变,由荆州、益州进攻中原[12]:912-913,此谈话即后世称为《草庐对》之文章。后来刘备与诸葛亮越来越亲近,引起结拜兄弟关羽张飞等人心有不满,刘备对此解释说:“我得到孔明,就像鱼得到水,希望众人别在这件事上做无谓的议论。”;关羽、张飞于是就此做罢[13]:913

不过根据《魏略》和《九州春秋》的说法,是诸葛亮主动求见刘备后才被刘备录用,记载与《三国志》和《出师表》的三顾草庐版本有所不同[14]:913-914

何宇度《益部谈资》称刘备在荆州扩军,诸葛亮筹措军需[15]:239

赴吴结盟

[编辑]

刘表妻子蔡氏想刘琮取代刘琦[5]:45,多次与蔡瑁张允等人在刘表面前说刘琦坏话。刘琦每欲找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诸葛亮动辄拒绝,未与共同谋画;刘琦便邀请诸葛亮游观自家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上屋抽梯,迫使诸葛亮授以对策;诸葛亮答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您没看到春秋时期申生留在国内而遇危险,但重耳在外地而得安全吗?)”;刘琦恍然大悟,决意离开襄阳;适值黄祖过身,刘琦得出,遂任江夏太守[6]:914

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陈寿, 《三国志·诸葛亮传》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卒[6]:914刘琮在蒯越、傅巽等人劝说下,最后选择投降,瞒着刘备向曹操递降书[5]:46。刘琮闻曹操来征伐,遣使请降[6]:914刘备屯樊,不知曹操卒至,至宛城乃闻,遂将其众离去[6]:877。刘备过襄阳,诸葛亮劝说刘备攻打刘琮,可有荆州[6]:877。刘备说:“吾不忍也。(我不忍心啊。)”[6]:877刘备乃驻马高呼刘琮,刘琮惧怕不能起[6]:877。之后来到刘表墓前祭奠,拜辞而去。刘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刘备[6]:877。刘备走到当阳时,人数达10余万,一天走10几里,另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于江陵会合[6]:877。曹军五千轻骑于当阳长坂坡追上刘备一行。鲁肃建议孙权与刘备联合抗曹,受命到荆州[5]:51-52。与鲁肃相见,刘备与诸葛亮故意称要先投奔苍梧太守吴巨[5]:53。诸葛亮主动请缨出使向孙权求救[16]:915。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给孙权两个选择:“若能以之众与中原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如果江东的人力、物力能与北方曹操相抗衡,那就早一点与他一刀两断[5]:55)”,另一个选择是:“若不能当,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如果办不到,那就把盔甲收存起来,士兵解除戒备,向曹操投降[5]:55)”孙权反问诸葛亮那刘备为什么不去投降曹操,诸葛亮说刘备有高远志向,他自己绝不会向曹操投降[17]:152。孙权声言不向曹操投降,却担心刘备新败,还能抗此敌吗[6]:915?诸葛亮分析,先说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两万人,加上刘琦招集江夏郡战士也不下一万人[6]:915。再说曹军远来疲弊,追击刘备时,“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曹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6]:915。最后,他说孙权如果能派遣猛将统领数万雄兵,与刘备同心协力,必破曹军[6]:915。孙权决定抵抗曹操,而不是投降[5]:56。诸葛亮去京口途径秣陵时称:“锺山龙盘,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后来孙权接受诸葛亮建议迁都秣陵,改称建业[5]:62。曹操率领水陆大军20多万,号称80万[5]:61。十一月初冬[5]:66,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5]:67

足食足兵

[编辑]
明张飌所绘《诸葛亮像》,现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赤壁之战后,孙权、刘备和曹操瓜分荆州[5]:79曹仁留守江陵,周瑜派甘宁西取夷陵,曹仁包围甘宁,吕蒙建议周瑜分兵援甘宁,留凌统守江陵城外,至建安十四年年底曹仁撤军至襄阳,周瑜为南郡太守[5]:81。孙权控制江夏[5]:82。刘备根据地在油江口,更名公安[5]:82。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荆州南部四郡尽为刘备所占领[17]:170。建安十四年(209年)冬季,刘琦死,群下推刘备为荆州牧,刘备把州治所放在公安城[5]:787。刘备遂收江南,以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收其租赋,以供军实[6]:915-916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说:“亮时住临烝。”[6]:916,“此县居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之中,调其赋税,最为要地也。”[17]:195在《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胡三省注中解释军师中郎将一职时说:“军师,亦古将军号。曹操初置军师祭酒,而备置军师中郎将,皆以一时军事创置官名也。然军师祭酒止决军谋,中郎将则有兵柄。亮后又进军师将军。”[18]:2094据《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第七》中记载,诸葛亮曾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初主公在南郡时,北边畏惧曹操的强大,东边忌惮孙权的威压,内部还怕孙夫人平生变故,真是内外交困。[5]:119)”[5]:89

建安十六年,益州刘璋法正迎刘备,使入蜀助攻张鲁;诸葛亮与关羽镇守荆州[6]:916。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刘备自葭萌还攻刘璋,诸葛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兵平定郡县,与刘备共围成都[6]:916。刘备围攻雒城有一年,张任守城,其部下流矢射杀庞统[5]:103。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等溯流入巴东[5]:104。建安十九年(214年)夏,刘备攻克雒城[5]:105。诸葛亮分遣赵云从外水定江阳、犍为;张飞定巴西、德阳,与刘备、黄忠等围成都[5]:105。成都平,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6]:916。关羽听闻马超归降,以往并非旧人,关羽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才能谁可相比;诸葛亮知关羽护前,乃回答称:“马超文武兼备,气概雄烈过于常人,可谓一世之豪杰,黥布彭越之流,当与张飞相提并论,但是不及美髯公你超逸绝群。”[6]:940刘备派简雍进入成都劝说刘璋投降,刘璋决意开城投降,与简雍“同舆而载,出城归命”;刘备成为益州之主,领益州牧[5]:105-106

蜀汉丞相

[编辑]

据《华阳国志》记载,诸葛亮、关羽、张飞和法正都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锦一万匹[5]:107。诸葛亮由军师中郎将升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5]:106。刘备扩充地盘,诸葛亮留守后方,保障前线粮草兵力[5]:116。建安二十年(215年)初,曹操攻打张鲁,占领汉中郡[5]:125。曹操两位主簿司马懿刘晔都劝曹操得到汉中后即入川打刘备[5]:125。诸葛亮为防备曹操出屯江阳[19]。此时孙权派人讨索荆州,刘备正率兵从益州到公安,与孙军对峙,准备夺回被孙权夺走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5]:112-113。偏将军黄权对刘备说:“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如果汉中被曹操占领,则三巴受到直接威胁,犹割蜀之臂膀。[5]:126)”刘备惧失益州,便遣使求和于孙权,孙权令诸葛瑾报命,遂分荆州,以湘水为界:江夏、长沙、桂阳三郡以东属孙权;南郡、零陵和武陵以西归刘备[5]:114。后曹操班师回许昌,以夏侯渊为主将,张郃为副,杜袭主持汉中行政[5]:125

从建安二十二年十一月起,刘备先打汉中[5]:127。刘备使诸葛亮坐镇成都,领法正率十万大军北上,攻占阳平关[5]:128张郃驻军守广石,刘备未能攻克,“急书发益州兵”[5]:128。诸葛亮征询从事杨洪的意见,杨洪说:“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汉中是益州的咽喉,关系到蜀中的存亡,如失去汉中,蜀就危险了,这真是家门的祸福大事,此时,男子应当参加战斗,女子可担当运粮之任,发兵是没有疑问的。[5]:128)”因法正在汉中,诸葛亮升杨洪代法正为蜀郡太守[5]:128

建安二十三年九月,曹操到长安[5]:129。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定军山下扎营,命黄忠在山后埋伏[5]:128。夏侯渊率主力攻打刘备,黄忠居高冲下,“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6]:948。曹操自长安率兵经褒斜谷赶往汉中,刘备说:“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曹操虽亲率兵至,也无能为力,我一定能拿下汉中。[5]:129)”夏五月,曹操引兵撤出汉中,汉中归刘备所有。诸葛亮之后出骆谷,派兵戍守兴势山,设置烽火楼,防备曹操[20][21]。秋七月,马超、庞羲射援、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法正、李严等120人联名上表刘备为汉中王[5]:132。十月,吴国吕蒙攻打关羽。关羽败走麦城被吕蒙手下捕杀[5]:143。当刘封失掉汉中东面三郡逃回成都时,诸葛亮担心在刘备薨逝之后,后主刘禅会很难驾驭刚毅勇猛的刘封。刘备以刘封不发兵援救关羽,又与孟达不和使其投敌,遂命刘封自裁,刘封死[5]:146

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
刘备, 《策丞相诏》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篡汉自立[5]:146。建安二十六年(221年),蜀中传言汉献帝被害,汉中王刘备发丧制服,追谥献帝为孝愍皇帝[5]:148。群臣劝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故事劝刘备,刘备才决定接受群臣拥立而称帝[5]:148。刘备称帝后,以诸葛亮为丞相[5]:148。诸葛亮录尚书事,假节。

白帝托孤

[编辑]
“孔明安居平五路”木雕,右为诸葛亮,左为刘禅

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刘备东征孙吴,意图夺回荆州和为关羽报仇。刘备大败,撤退至永安[5]:153。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逝去,认为法正若在,必能制止刘备东征,即使刘备东征,若有法正跟随,战局也不至如此颓丧[22]。孙权向刘备请和,派大夫郑泉见刘备;刘备派大夫宗玮答聘,还派费祎回访吴国[5]:177

章武三年(223年)二月,诸葛亮接到刘备诏书,带着刘永刘理从成都来到永安。刘备病重,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命丞相亮辅助太子,以尚书令李严为副”[5]:158。四月下旬,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定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作决断。)”[6]:918诸葛亮涕泣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臣必定竭尽自己所有力量,报效忠贞之气节,继续至死为止!)”刘备又要刘禅和其他儿子“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6]:918[23]

延至四月,刘备驾崩,孙权派立信都尉冯熙到白帝城吊丧[5]:177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24],领益州,开府治事,政事不论大小,“咸决于亮”[5]:164

南中的蛮王、豪强在闹事,诸葛亮也先搁在一边,“粮谷军之最要”,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尽可能减轻农民负担及兴修水利[5]:174。诸葛亮分设司金中郎将和盐府校尉,管理冶铁和煮盐[5]:175。诸葛亮又鼓励种桑养蚕,缫丝织锦,制作蜀锦:“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5]:176

诸葛亮派广汉太守、使臣邓芝前往吴国[25]:15。孙权便断绝同曹魏来往,派张温回访蜀汉[25]:19。与此同时曹魏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等写信给诸葛亮,劝其举国称藩,但遭到诸葛亮拒绝[26]。建兴七年(229年)四月,东吴孙权大赦改年,在南郊拜天,即皇帝位,诸葛亮派卫尉陈震去东吴祝贺孙权登皇帝位,3个月后孙权把国都从武昌迁回建业[25]:22-25

五月渡泸

[编辑]
诸葛亮平南战役路线图

建兴二年(224年)春,“务农殖谷,闭关息民”[25]:70。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率大军南征,临行前曾征求马谡意见,马谡提出“攻心为上”[25]:53刘禅赐诸葛亮金𫓧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60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27]讨伐雍闿、高定和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打败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孟获投降,诸葛亮挥军东进,与李恢马忠会师于昆明滇池[25]:136。此次出战一是为开发南中,增强蜀汉国力;二是为北伐曹魏[25]:154。此后蜀汉的山地作战能力因为南中的山地兵的注入而变得更加强大。

北伐中原

[编辑]
清人所画诸葛亮出征图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出发前,向刘禅上《出师表[6]:919。遂行,屯兵于沔阳[6]:920。诸葛亮任张裔为丞相府长史[25]:53;参军蒋琬一起处理国事,张裔去世后,蒋琬代替其职[25]:64。诸葛亮率军北上,在汉水北面阳平、石马扎下大营,屯兵于汉中[25]:183。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扬声由斜谷道取,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曹真举众军相拒[6]:922。诸葛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兵阵列整齐,赏罚严肃而号令分明,南安郡天水郡安定郡叛魏响应诸葛亮,关中震动[6]:922魏明帝往西镇压长安,命令张郃兵拒诸葛亮,诸葛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锋,与张郃战于街亭[6]:922。马谡违反诸葛亮调度,不合举动,大部为张郃所攻破[6]:922。诸葛亮拔西县1,000余家,还兵汉中,戮杀马谡以谢罪于众[6]:922。本有投降之意的曹魏祁山守将高刚也因此没有投降。于是以诸葛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政事如前[6]:922。同年冬十二月,诸葛亮再一次统兵北伐,出散关,直逼陈仓[25]:205。诸葛亮知道王双追来,预先设伏,将其斩杀[25]:207。建兴七年(229年)春,诸葛亮派陈式进攻武都郡阴平郡[25]:207-208。以攻取二郡之功复为丞相。

建兴八年(230年),曹魏派司马懿由西城、张郃由子午道、曹真由斜谷三路进攻汉中,诸葛亮率军西征,命李严率军2万赴汉中[25]:44-45。魏军战斗不利而撤军。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诸葛亮, 《后出师表》

建兴九年(231年)春,诸葛亮组织第四次北伐[25]:229。诸葛亮派魏延高翔吴班等猛攻魏军,取得大胜,“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25]:234。六月,诸葛亮向汉中撤退,司马懿张郃军追击,张郃中箭身亡[25]:235-236。诸葛亮北伐,屯驻祈山,李严督运粮草,运粮不继,派部下去见诸葛亮,转达己见要求撤军;诸葛亮撤军回来后,李严试图搪塞卸责,“欲以解己否辩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诸葛亮讯问李严使其认罪,废为平民,流放于梓潼郡[25]:45。诸葛亮与大臣联名给尚书公函(《公文上尚书》)要求惩处李严[28]。自从第四次北伐退兵后,诸葛亮在汉中黄沙休整军队,训练士兵,宣导农耕,屯粮备战;他在建兴十一年(233年),在斜谷口修建粮仓,运大批粮食屯储[25]:237

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再次兴兵北伐[25]:237。诸葛亮集中在汉中10万大军全部出动,木牛流马,运粮不停,同时相约东吴东西并举[25]:237。五月,东吴出兵,七月退兵[25]:240。诸葛亮在渭南地区分兵屯田[25]:240。诸葛亮多次向司马懿发出战书,其中一次派人送女装,试着去激怒司马懿[29]。司马懿写奏章向魏明帝请战,明帝下令不许出战,并派卫尉辛毗符节制止魏军[25]:241姜维对诸葛亮说:“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诸葛亮说:“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诸葛亮再派人至司马懿军中,司马懿只向汉使询问诸葛亮寝食和管理政事的繁杂,不过问军旅之事。诸葛亮使者对司马懿说:“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三升。”司马懿说:“亮将死矣。”其后,两军对峙一百多天。期间,司马懿穿着戎装,派人查探诸葛亮军情,得知诸葛亮乘坐素色乘舆,头戴葛巾,用毛扇指麾三军,军队一举一动都服从诸葛亮指令。司马懿听说后称赞诸葛亮:“这可以说是名士阿。”[30]

病殁于军

[编辑]
位于五丈原的诸葛亮庙

农历八月,诸葛亮病倒[6]:925。刘禅派尚书仆射李福到前线去探望,诸葛亮托付李福,希望蒋琬成为自己的后继人,李福问还有谁,诸葛亮又指名费祎,李福再问还有谁,诸葛亮不答。李福回到成都时,诸葛亮在五丈原前线病逝,虚岁五十四岁[25]:242-244。《汉晋春秋》称:杨仪等整军而还,百姓奔告司马懿,司马懿得知蜀汉撤退,率兵来追;姜维令杨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司马懿者,司马懿乃退兵[6]:927。于是杨仪结阵而去,入斜谷然后发丧[6]:927。司马懿之退,百姓为之谚语:“死诸葛走生仲达。”[6]:927或以告诉司马懿,司马懿说:“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我能预料他活着时想做什么,不能预料他死。)”[6]:927

逸闻

[编辑]
  • 南朝齐梁时文人殷芸在《小说》中记载一段与诸葛亮有关的事。内容描述东晋权臣桓温伐蜀时遇到一位百岁老翁,年轻时曾在诸葛亮在世时与之共事过。桓温召见他说:“当今之世谁可以跟诸葛亮相比呢?”老翁回答:“诸葛亮在世时我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但诸葛亮死后我发现没人比得上他。”[31]

家庭

[编辑]

祖先

父辈

兄弟姊妹

夫人

  • 黄夫人,名士黄承彦之女,刘表的外甥女,民间相传名黄月英、黄绶、黄硕。宋人追记黄夫人磨面木人“运磨如飞”,诸葛亮向黄夫人“求传是术”,据说木牛流马就是受此启发而改造。诸葛亮成为黄承彦女婿,岳母是蔡瑁姐姐、刘表后妇亲姊妹,遂使蔡瑁成为诸葛亮妻舅,刘表成为诸葛亮姨丈。

子女

孙子

曾孙

堂兄弟

  • 诸葛诞,三国时曹魏大臣和重要将领,官至征东大将军,后在寿春发动叛乱反抗司马昭,兵败被杀。

其他

  • 清朝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中还记载诸葛亮第三子诸葛怀、诸葛瞻第三子诸葛质及诸葛亮之女诸葛果,但史学研究者张崇琛认为这些人物均属虚构,并不存在。[36]
  • 历代神仙通鉴中记载诸葛亮有一子诸葛企,后过继给其幺弟诸葛均,但正史并无此记载。

后人 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的居民,自称是诸葛亮之孙诸葛京的后人[37]。杨玲认为兰溪《诸葛氏宗谱》中陈果夫序言所记载诸葛爽为诸葛京后裔不知依据从何而来,从264年诸葛京等人迁徙河东至884年诸葛爽参与镇压黄巢起义失败长达600多年,一百多年传一代,无法解释;陈果夫序言又记载“自诸葛亮治蜀至诸葛利迁,凡700年,传15代”,杨玲认为平均47年传一代,晚婚或繁衍都有太慢之疑;诸葛爽是青州博昌人,似乎与琅邪诸葛氏不沾边,更无法证明是诸葛亮的后裔。这样的记载,无法做到陈果夫所说的“证之正史、别史及地方志”,以诸葛亮为始祖之谱牒的可信度都可大打折扣[38]

功绩与成就

[编辑]
位于成都武侯祠的诸葛亮殿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与发明家。被袁准称誉为集于一身,自三国演义起在中华文化圈内很长时间代表智慧的化身。在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汉语与日语里,诸葛亮几乎是智谋的同义词(日本战国时代的竹中重治就被称为“今孔明”)。因为诸葛亮同时具备杰出的才能与高尚的品格,后人对诸葛亮评价颇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诸葛亮之忠诚,备受后世推崇。在刘备托孤后,诸葛亮对后主刘禅尽心尽力,凡事亲力亲为,忧国忘家,于《出师表》中表明心迹,直至最后自己食少事烦,病死军中。在割据政权中,诸葛亮总揽朝政十余年,既不敛财,也不营谋私利或名位,以兴复汉室为任。另一位托孤重臣李严曾写信给诸葛亮,希望他受赐九锡,但是诸葛亮拒绝,表示不能为汉室收复中原就不算有功。诸葛亮曾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诸葛亮死后30年,他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蜀汉保卫战中战死沙场。

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诸葛亮, 《自表后主》

诸葛亮在政治上有极为突出的成绩,除了在《隆中对》提出了刘备政权长期战略外交规划之外,早期经常为刘备足食足兵。等到他开始独掌蜀汉军政大权以后,则以法为根本,到后来在朝内作八务、七戒、六恐及五惧训诫各臣,而朝外亦民风朴实,赏罚分明,突出法制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极为罕见。他鼓励其他朝臣以集思广益的态度进谏。他又敢于接受问责、承认错误,在第一次北伐时,因为误用与他最为亲密的马谡而失败,他后来上表自责,自贬降官,及对马谡进行处分。《三国志》作者陈寿父亲因为马谡兵败,连坐,被(剃发),但是他对诸葛亮的评价却是“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诸葛亮极为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裴松之注引袁准“亮好治官府、次舍、桥梁、道路”,这是蜀汉之所以长期对魏作战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同时代乃至后时代的人对诸葛亮的治国能力有着极高的评价,陈寿称为“识治之良才,之亚匹。”“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袁准评价为“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诸葛亮在世时,蜀汉虽然国力较弱,然而在正面战场处于上风,且在战争负荷的情况下国内经济仍然得到了较大发展,这可以体现出诸葛亮杰出的治国能力。

诸葛亮虽然未能克复中原,但是其军事上也有着极为出色的成就。就战略而言,隆中对成为蜀汉集团的战略决策,且在汉中之战后几乎成功。隆中对作出之时,刘备尚是刘表客将,同时期的其他战略分析(如榻上策)均未把刘备看作一方诸侯。在隆中对之后,刘备开始攻城略地,建立基业,最终建立蜀汉。就战绩而言,蜀汉尽管未能夺得陇西地区,然而在弱国对抗强国的情况下,夺得武都阴平二郡,在正面战场屡屡击败曹魏军队,并射杀魏车骑将军张郃。蜀汉军队军纪严明,陈寿记载“百姓安堵,军无私焉”。蜀汉的北伐大量消耗了魏国的国力,《晋书》有“每诸葛亮入寇关中,边兵不能制敌,中军奔赴,辄不及事机。”“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的说法。司马懿正是在与蜀汉的战争中逐步掌握实权,最终导致了高平陵之变。同时代东吴张俨评论为:“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认为如果诸葛亮不是因病去世,将最终达成其北伐目标。就军事理论而言,诸葛亮改善了八阵,推演兵法,对军事理论有一定的贡献。司马懿在诸葛亮去世后观察蜀汉营寨称赞其为天下奇才,司马昭灭蜀后,就立即令其近侍陈勰学习其“围阵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标帜之制”,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晋书与南北朝诸史有多处关于八阵的记载,充分说明了八阵对后世将领的影响。

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如改良连,制造木牛流马。陈寿称赞为“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诸葛亮在文学艺术领域亦有不俗的表现。《出师表》是千古名篇,被《文心雕龙》称赞为“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陆游也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之句,苏轼评价为“简而尽,直而不肆”。诸葛亮亦擅长书法绘画,宋徽宗时编宣和书谱有“自汉晋宋以还,以草书得名者为多,流传于今者,蜀得诸葛亮。今御府所藏草书《远涉帖》。”之句。现今传世之远涉帖,传为王羲之临摹诸葛亮原贴而得。南朝梁陶弘景《刀剑录》记载:“蜀章武元年辛丑,采金牛山铁,铸八铁剑,各长三尺六寸,……并是孔明书作风角处所。”虞荔《古鼎录》记载:“诸葛亮杀王双,还定军山,铸一鼎,埋于汉川,其文曰:定军鼎。又作八阵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书。”“先主章武二年,于汉川铸一鼎,名克汉鼎,置丙穴中,八分书又铸一鼎于成都武担山,名受禅鼎;又铸一鼎于剑山口,名剑山鼎。并小篆书,皆武侯迹。”“章武三年义作二鼎,一与鲁王,文曰:‘富贵昌,宜侯王。’;一与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并古隶书,高三尺,皆武侯迹。”北宋时周越所著《古今法书苑》也记载:“蜀先主尝作三鼎,皆武侯篆隶八分,极其工妙。”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张彦远还在其《论画》一书中,说:“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则赵岐、刘亵蔡邕张衡曹髦杨修、桓范、徐邈、曹不兴、诸葛亮之流是也。”《华阳国志》记载:“南中,其俗征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诅盟要之。诸葛亮乃为夷作图谱,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牛马驼羊。后画部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又画夷牵牛负酒赍金宝诣之之象,以赐夷,夷甚重之。”

著作

[编辑]

发明

[编辑]
  • 天灯:亦称为孔明灯,相传源自四川平乐古镇,三国时期,此镇乃为军事重地,诸葛亮当时被司马懿困于平阳,诸葛亮算准风向,制成纸灯笼系上求救信息放上天空,最终得以脱险。
  • 十字连弩:被诸葛亮大大改进,诸葛亮改良当时只能连续射击三发的“三连弩”,改造成一次能够连射十发的“诸葛连弩”,是故连弩亦有诸葛连弩诸葛弩之称。
  • 木牛流马:分为木牛流马,为运输工具。根据历史记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逾4百斤〉,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二十里”,为蜀国10万大军提供军粮。另外还有机关防止敌人夺取后使用。然而其确实的设计、使用方式不明,至今后世对其亦有不同的解释。
  • 馒头:《事物纪原》载:“诸葛武侯之征孟获,人曰蛮地多邪术,须祷于神,假阴兵以助之。然蛮俗必杀人,以其祭之,神则助之,为出兵也。武侯不从,因杂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面,像人头以祠,神亦助焉,而为出兵。后人由此为馒头。”明人郎瑛在《七类修稿》中也记有:“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馒头。自诸葛亮以馒头代替人头祭泸水后,馒头就以傩食品的身份出现,作为祭享的陈设之用。不过,那时候的馒头都是肉馅的,而且个儿很大。很长一段时间馒头与馒首称谓通用。
  • 改良翻车(龙骨水车
  • 八阵图
  • 蜀盐

纪念

[编辑]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各地人民纷纷请求为诸葛亮建立庙宇,以纪念他对国家之功绩,朝廷经过商议后,认为根据当时的制度,只有国君才有资格立庙,诸葛亮应该以功臣的身份,配食刘备,而不是单独立庙[40][41][42][43][44],于是皇帝刘禅拒绝;于是,各地百姓就每逢节日,跪在路旁高地拜祭诸葛亮[45]:69。后来有人认为应该听从百姓的请愿,为诸葛亮在成都立庙。但根据礼法,刘备的庙已经立于成都,如果再给诸葛亮于同样的地点立庙,显然会侵逼主君的宗庙,刘禅又不听从。直到263年春季步兵校尉习隆联同一班大臣(向充等)上书皇帝(以人怀念召伯勾践思念范蠡故事),要求在诸葛亮坟墓附近建立庙宇,刘禅这才同意[45]:69-70。刘禅于是下诏于沔县(今陕西勉县)建庙,这亦是最早的一座武侯祠[46]。魏将锺会时亦有到庙祭祀诸葛亮,命令士卒不可以在其墓左右伐樵。

到后来,多处地方都有修建武侯祠纪念诸葛亮,中国大陆目前另外尚有保存9处武侯祠,其中以四川成都武侯祠的最为著名,而河南南阳卧龙岗湖北黄陵庙甘肃祁山陕西勉县岐山重庆白帝城云南保山都有武侯祠。

台湾主祀诸葛亮的庙宇,则有南投县鱼池乡玄机院新竹市青草湖灵隐寺台南市官田区玉旨孔明庙、高雄市弥陀区南寮清龙宫、高雄市苓雅区过田子意诚堂屏东县恒春镇天下第一军师府诸葛亮孔明庙。有放孔明灯习俗新北市平溪区,于2011年从成都武侯祠取得一尊孔明神像,并且计划要在当地建造孔明庙[47]

台湾陪祀诸葛亮的庙宇则包括台北市士林区芝山岩惠济宫北投区行天宫新北市三峡区白鸡行修宫桃园市大溪区刘备庙、、台中谷关【玉敕封神台谷关大道院】、云林县元长乡鹿寮保胜宫、台南市永康区盐行禹帝宫高雄市左营启明堂等。

评价

[编辑]
唐诗三百首注疏》中的杜甫《蜀相》,民国二十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其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为千古佳句

蜀汉地区的百姓对诸葛亮极为追思,三国志称为“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即使是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十分受百姓爱戴,直到唐朝时(诸葛亮之后五百余年),蜀地尚有民众自发祭祀诸葛亮的习惯。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当时的人对诸葛亮评价极高,即使是敌国曹魏。诸葛亮在蜀汉广受官员与百姓的尊敬与爱戴,诸葛亮死后,朝廷随后下诏禁止奔丧,谯周不顾禁令前去吊丧表示哀悼。季汉辅臣赞称赞其“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诸葛亮去世后,朝廷并未立庙,但百姓每年均会自发拜祭诸葛亮。敌国方面,贾诩评价诸葛亮善治国,傅干评价为“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诸葛亮死,蜀军退却后,司马懿行经诸葛亮营帐堡垒处所,说:“天下奇才呀!”[6]:925在魏灭蜀之战,钟会入汉中时,仍令士兵不得于诸葛亮墓旁樵采,还亲往祭拜。东吴人士亦对诸葛亮有极高评价,张俨在默记里将诸葛亮与司马懿这二位当世俊杰作了详尽对比,论述道:“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托身明主,或收功于蜀汉,或册名于伊、洛……历前世以观近事,二相优劣,可得而详也。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昔子产治郑,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之矣。方之司马,不亦优乎!”

后时代的绝大多数统治者,文臣与武将都对诸葛亮有着极高的评价,尤其是其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和高尚的品格。唐诗与宋诗中有大量赞颂诸葛亮的诗篇。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李商隐的“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皆为千古名句。诸葛亮在社会各个阶级都广受欢迎。

东晋追封诸葛亮为武兴王。前蜀高祖王建永平二年(912年)封诸葛亮为安国王

少数人也对他的北伐提出过批评,认为北伐未能取得重大战果,是不顺应天命的行为。比如司马光评价为“诸葛亮自负才能,逆天而行,自取败之也”。

传说及俚语

[编辑]
泰国清迈,人们在燃放孔明灯

诸葛亮在四川地区深得民心,四川很多地方的居民一直到近现代仍有头戴白布的习惯,据说就是为诸葛亮戴孝,历时一千多年。[48]

在高承《事物纪原》中,有记载诸葛亮南征班师时,正遇风起,不能渡河,孟获说这是猖神作怪,只要用人头和牲畜祭祀,便会风平浪静。但诸葛亮觉得用人头太残忍了,于是用面粉搓成人头状,混上等肉去替代,名为馒头。(又有一说,馒头乃张飞时发明)。

另外,相传诸葛亮担任军师中郎将时,因解决粮食问题,向百姓询问了当时名为“蔓菁”的野菜的种植方法,并下令士兵开始种蔓菁,补充军粮,后世便把这菜称为诸葛菜

亦有传说指诸葛亮另有一儿诸葛怀与一女诸葛果。在晋朝时曾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但诸葛怀推辞,自给自足,在家终老。而诸葛果则相传在成都西南乘烟观修行和成仙升天。[49]

在山区的居民过去要放送消息,会施放孔明灯,相传是诸葛亮传下来的。在云南三国南中之地),佧佤族有传说指诸葛亮曾教他们祖先盖房子、编竹箩;傣族传说指当地的佛寺大殿屋顶就是仿照诸葛亮的帽子建造的,又有说诸葛亮南征时发明一种铜鼓,称为“诸葛鼓”,白天做饭,晚间可敲它作警报。而现有许多俚语,如“事后孔明”、“事后诸葛”,意思是等到事情过后才发表各种高论,自以为先知;也有“三个臭皮匠,胜个诸葛亮”,意思是指形容集体智慧的伟大。

另有“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之说,大意是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后,姜维、杨仪等人怕司马懿探知实情,密令军士雕塑诸葛亮的木雕像,于退兵时连同前锋军撤退。司马懿等人早就怀疑诸葛亮已逝世,但不敢轻举妄动,随军出来却看到诸葛亮(木雕像)仍好端端的坐在车上,大吃一惊,急令军队回营,蜀汉军因此平安的回到成都,并将盛放诸葛亮尸体的棺木一同送回,由蜀后主刘禅亲葬之。事后司马懿等人听到诸葛亮终于死之后,才放下这心,专心准备征蜀之事。

诸葛神数相传为汉诸武侯所作,共有三百八十四签,以大易三百八十四爻之数占,签文长短不一,寓意深远,判断吉凶,相当准绳。

诸葛神数又有称之为诸葛神算、诸葛神签、诸葛灵签、卧龙神数、孔明神算、孔明大易神数、未来预知术。

诸葛亮在刘备病逝后为了扶持年幼的刘禅继续执政,遂于建兴元年(公元223年)下发《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及《又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两篇奏文,以供部属积极批评其秉政时的缺点与失误。当中“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乃是现今常用成语“集思广益”的来源。

民间传说,明朝开国功臣的刘伯温的前世正是三国时代蜀国军师——诸葛亮。

民间艺术与流行文化

[编辑]
周曰校插图版《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诸葛亮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小说《三国演义》结合过往传奇、野史、戏曲、地方世代说法、被官史避讳说法、说部话本中诸葛亮的故事,他被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和《三国志》中的诸葛亮很不一样,而且事迹亦有所出入,历史上诸葛亮用兵的功绩不如他治理蜀国的政绩耀眼,但这些都成为家喻户晓故事。如火烧博望新野时,诸葛亮尚未出仕刘备三顾茅庐、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实际是五次北伐,只有第一、四次出祁山)等都经过夸张和剧情创造;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激周瑜、三气周瑜、空城计等则是虚构或将剧情移花接木。

亦有部分小说将诸葛亮描写成为一个道士,如七星坛祭风、延寿七星灯等,使得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古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诸葛亮为“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将一贯有法家风范的诸葛亮神化成了算无遗策、通天晓地、精通军事、运筹帷幄、智慧超卓入圣之完美人物。

此外,在现代,孔明因为影视动漫中部分情节,像是“诸葛亮大骂王朗”一段的情节,三国电视剧的空城计中城上弹琴以及横山光辉的漫画“三国志”当中的“孔明的陷阱”(孔明の罠)[50]等,而成为常见的恶搞素材,并常和“鬼畜”扯上关系,网络上亦有诸葛村夫及诸葛琴魔等称谓。

戏剧

[编辑]
京剧中诸葛亮的扮相

中国传统戏曲中,诸葛亮一角为老生,身穿印有八卦图案的外袍,手持羽扇。而剧目多来自《三国演义》,参与的剧目有《诸葛亮吊孝》、《收姜维》、《群英会》、《借东风》、《三气周瑜》、《空城计》、《战马超》(又名《两将军》)等。

在戏剧中扮演过诸葛亮的人不计其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日本也有音乐剧

  • 《孔明最后の一夜》(在大阪的新歌舞伎座演出,由诹访部顺一主演[51]

电影

[编辑]
年份 片名 演员
1989 三国志:关公 赵彦民
1998 超时空要爱 梁朝伟
1999 诸葛孔明 刘永
一代枭雄曹操
2008 三国之见龙卸甲 濮存昕
赤壁 金城武
2009 赤壁2:决战天下
2010 越光宝盒 曾志伟
2020 新解释·三国志 室刚
2023 狼猎人出发!人狼 三国志篇 小野冢勇人

电视剧

[编辑]
年份 剧名 演员 配音
1976 三国春秋 张瑛
1985 诸葛亮 郑少秋
1985 诸葛亮 李法曾
1993 关公 樊志起
1994 三国演义 唐国强 徐涛
1996 关公 赵树海
2001 卧龙小诸葛 任泉
2004 武圣关公 王光辉
2005 神鬼八阵图 于波
2009 终极三国 柯有伦
2010 三国 陆毅
2012 回到三国 林峯
2015 食之军师 篠井英介
2016 梦想三国 金善雄朝鲜语김선웅
2016 武神赵子龙 杨玏
2017 大军师司马懿 王洛勇 周野芒
2022 风起陇西 李光洁
2022 大话三国之三国志霸道 张耘芝
2023 派对咖孔明 向井理

电子游戏

[编辑]

动漫

[编辑]

音乐

[编辑]
  • 《出师表》- 清漪、安九
  • 《有为歌》,又名《卧龙吟》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一首插曲 - 由王健作词、谷建芬作曲、戴建明演唱、李一丁配乐
  • 《哭诸葛》,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一首插曲 - 由王健作词、谷建芬作曲、刘欢演唱。

诗歌

[编辑]
  • 《蜀相》-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5]:295
  • 咏懐古迹》(其五)- 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5]:295
  • 《八阵图》- 杜甫:“功盖三分国,名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5]:154
  • 《读蜀志》-李中:“鼎分天地日,先主力元微。鱼水从相得,山河遂有归。任贤无间忌,报国尽神机。草昧争雄者,君臣似此稀。”[5]:159
  • 《五丈原》- 胡曾:“蜀相西驱十万来,秋风原下久徘徊。长星不为英雄住,夜半流光落九垓。”
  • 《隆中》古诗一首 - 苏轼:“武侯来西国,千年爱未衰。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山中有遗庙,矫矫龙之姿。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空余蜿蜒迹,使我寒涕垂。”[5]:8
  • 《书愤五首·其一》- 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筹笔驿》- 罗隐:“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 《怀孔明》-文天祥:“斜谷事不济,将星陨营中。至今出师表,读之泪沾胸。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世以成败论,操懿真英雄。”[5]:298
  • 《诸葛亮丞相渡泸》-顾炎武:“火山横日幕,铜涧亘天缴。乱树云南国,交绳僰外桥。枕戈岑逼仄。带甲上岧峣。地汁生淫雾,流烟入斗杓。七擒依算略,一战定蛮苗。信洽炎荒永,恩宣益部遥。深思危大业,隆眷切先朝。更有亲贤表,宫廷告百僚。”[5]:198
  • 《司马仲达、武侯の営址を観る図に题す》- 赖山阳
  • 《武侯の墓》- 竹添进一郎
  • 《肖像自赞》- 吉田松阴
  • 《星落秋风五丈原》- 土井晩翠
  • 《咏南阳》- 汪遵:“陆困泥蟠未适从,岂妨耕稼隐高踪。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草庐一卧龙。”[5]:41
  • 《咏史诗·南阳》- 胡曾:“世乱英雄百战余,孔明方此乐耕锄。蜀王不自垂三顾,争得先主出草庐。”[5]:41
  • 《题诸葛武侯画像》- 王柏:“隆中高卧匪无情,鼎峙规模岂素心。自是将军三顾晚,坐看世变转移深。”[5]:36
  • 乾隆帝谒景贤祠,改名“五贤祠”:“孝能竭力王祥,忠以捐躯颜杲。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5]:3

对联

[编辑]
  •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清人赵藩成都武侯祠
  •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游俊题成都武侯祠)
  •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遵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成都武侯祠)
  • 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5]:298。(成都武侯祠)
  •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顾嘉蘅南阳武侯祠楹联。另参诸葛亮躬耕地之争
  • 个个孔明诸葛亮;家家居易百乐添[52](茶联集大成者《百茶联》作者在天题[53]
  •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冯玉祥勉县武侯祠
  • 心远地自偏,问草庐是耶非耶,此处想见当日;江流石不转,睹秋水来者逝者,伊人宛在中央(范鹤年题石鼓书院武侯祠

相关连结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辭源》兩冊本.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 
  3. ^ 《三國演義》中的「義絕」關公文學形象-香港商報. www.hkcd.com. [2023-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2). 
  4. ^ 陈寿. 《三國志卷五十二·吳書七·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三國志》.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 三国志注引《吴书》曰:其先葛氏,本琅琊诸县人,后徙阳都。阳都先有姓葛者,时人谓之诸葛,因以为氏。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5.49 5.50 5.51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5.59 5.60 5.61 5.62 5.63 5.64 5.65 5.66 5.67 5.68 5.69 5.70 5.71 5.72 5.73 5.74 5.75 5.76 5.77 5.78 贺准城. 《解讀三國話諸葛》. 苏州市: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4.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6.29 6.30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6.37 6.38 6.39 6.40 陈寿. 《三國志》.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 
  7. ^ 陈寿.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五·諸葛亮傳第五》. 《三國志》.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 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 
  8. ^ 陈寿.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五·諸葛亮傳第五》. 《三國志》.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 玄卒,亮躬畊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9. ^ 陈寿.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五·諸葛亮傳第五》. 《三國志》.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 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10. ^ 陈寿.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五·諸葛亮傳第五》. 《三國志》.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11. ^ 陈寿.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五·諸葛亮傳第五》. 《三國志》.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2. ^ 陈寿.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五·諸葛亮傳第五》. 《三國志》.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3. ^ 陈寿.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五·諸葛亮傳第五》. 《三國志》.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14. ^ 陈寿.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五·諸葛亮傳第五》. 《三國志》.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着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15. ^ 诸葛亮. 故事 卷五 遺蹟篇. 《諸葛亮集》. 北京: 中华书局. 1960. 何宇度《益部谈资》:“先主寓荆州。从南阳大姓晁氏贷钱千万,以为军需。诸葛孔明作保,券至宋犹存。” 
  16. ^ 陈寿.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五·諸葛亮傳第五》. 《三國志》.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 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17. ^ 17.0 17.1 17.2 朱大渭、梁满仓. 《一代軍師——諸葛亮(上部)》. 台北市: 麦田出版. 2009 [2007]. ISBN 978-986-173-855-0. 
  18. ^ 司马光编著,胡三省音注,“标点资治通鉴小组”校点. 《資治通鑒》. 北京: 中华书局. 1956. 
  19. ^ 《元和郡县图志》卷33:沪川县,中下。郭下。本汉江阳县地,属犍为郡。初,曹公入汉中,诸葛亮出屯江阳。
  20. ^ 《水经注》卷27:汉水又东径小成固南,州治大成固,移县北,故曰小成固城。北百二十里有兴势坂,诸葛亮出洛谷,戍兴势,置烽火楼处,通照汉水。
  21. ^ 《元和郡县图志》卷22:兴势山,在县北二十里。蜀先主遣诸葛亮出骆谷,戍兴势山,置烽火楼,处处通照,即此山。
  22. ^ 《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23. ^ 孙盛曰:“夫杖道扶义,体存信顺,然后能匡主济功,终定大业……备之命亮,乱孰甚焉!世或有谓备欲以固委付之诚,且以一蜀人之志。君子曰,不然;苟所寄忠贤,则不须若斯之诲,如非其人,不宜启篡逆之涂。是以古之顾命,必贻话言;诡伪之辞,非托孤之谓。”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第五》裴松之注引孙盛评,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918页
  24. ^ 一说县侯,但诸葛亮祖籍为琅玡郡阳都县,应是乡侯。
  25. ^ 25.00 25.01 25.02 25.03 25.04 25.05 25.06 25.07 25.08 25.09 25.10 25.11 25.12 25.13 25.14 25.15 25.16 25.17 25.18 25.19 25.20 25.21 25.22 25.23 25.24 朱大渭、梁满仓. 《一代軍師——諸葛亮(下部)》. 台北市: 麦田出版. 2009 [2007]. ISBN 978-986-173-856-7. 
  26. ^ 《三国志》卷35注引《诸葛亮集》:亮集曰:是岁,魏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各有书与亮,陈天命人事,欲使举国称籓。亮遂不报书,作正议曰:……
  27. ^ 成语,有指不毛为今天缅甸北境八莫
  28. ^ 《魏晋南北朝 诸葛亮文选译》 译注;袁钟仁 成都:巴蜀书社 1990 第58页. [2022-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2). 
  29. ^ 《三国志·明帝纪·魏氏春秋注》:亮既屡遣使交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怒宣王。宣王将出战,辛毗杖节奉诏,勒宣王及军吏已下,乃止。
  30. ^ 《太平御览》卷687注引《蜀书》: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宣王戎服莅事,使人视武侯,乘素舆,葛巾、毛扇指麾三军,皆随其进止。宣王闻而叹曰:“可谓名士矣。”
  31. ^ 殷芸 《小说》:桓宣武征蜀,犹见诸葛亮时小吏,年百余岁。桓问:“诸葛丞相今谁与比?”意颇欲自矜。答曰:“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葛公殁后,正不见其比。”
  32. ^ 《襄阳耆旧记·卷二·人物·蒯钦》:钦从祖祺妇,即诸葛孔明之大姐也。
  33. ^ 《襄阳耆旧记·卷一·人物·庞德公》:其子仙民,亦有令名,娶诸葛孔明小姊,为魏黄门侍郎,早卒。
  34. ^ 《三国志·卷三十七·蜀书七·庞统法正传第七》:德公子山民,亦有令名,娶诸葛孔明小姊,为魏黄门吏部郎,早卒。
  35. ^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次子京及攀子显等,咸熙元年内移河东。
  36. ^ 张崇琛著,《武侯鼎蜀诸葛亮世家》,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37-240页,ISBN 978-7-206-02668-3
  37. ^ 王洁云. 江南梦事,诸葛遗风——2013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自助游攻略. [2014-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9). 
  38. ^ 杨玲 《诸葛亮兄弟后裔分布考》《诸葛故里论,诸葛》 济南市: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 2007.09
  39. ^ 《广博物志》卷34:琴经一卷,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所象之意。
  40. ^ 《文献通考》卷104:及秦,非笑圣人,荡灭典礼,务尊君卑臣,于是天子之外无敢营宗庙者。
  41. ^ 文献通考》卷103:汉制,祭功臣于庭。生时侍宴于堂,死则降在庭位,与士庶为列。
  42. ^ 尚书正义》卷19:生则书于王旌,以识其人与其功,死则于烝先王祭之。
  43. ^ 《周礼·夏官司马》:凡有功者,铭书于王之大常,祭于大烝。
  44. ^ 蔡邕《独断》:宗庙之制:古学以为人君之居,前有朝,后有寝,终则前制庙以象朝,后制寝以象寝,庙以藏主,列昭穆;寝有衣冠几杖,象生之具,总谓之宫。
  45. ^ 45.0 45.1 秦思. 《諸葛亮》. 香港: 教育出版社. ISBN 962-12-0742-8. 
  46. ^ 《三国志》卷35注引《襄阳记》: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于成都者,后主不从。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等共上表曰:“臣闻周人怀召伯之德,甘棠为之不伐;越王思范蠡之功,铸金以存其像。自汉兴以来,小善小德而图形立庙者多矣。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王室之不坏,实斯人是赖,而蒸尝止于私门,庙像阙而莫立,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也。今若尽顺民心,则渎而无典,建之京师,又偪宗庙,此圣怀所以惟疑也。臣愚以为宜因近其墓,立之于沔阳,使所亲属以时赐祭,凡其臣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庙。断其私祀,以崇正礼。”于是始从之。
  47. ^ 孔明驻平溪 炒三国料理
  48. ^ 古代名将、皇帝的领导方式与风格. [2007年8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2月23日). 
  49. ^ 《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朝真观记》
  50. ^ ニコニコ大百科對「孔明の罠」的解說. [2020-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3). 
  51. ^ プレミア音楽朗読劇『VOICARION Ⅹ 大阪歴史絵巻~孔明最後の一夜~』. 东宝. [2021-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52. ^ 上联嵌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下联对应嵌名“姓白,名居易,字乐天”。同为谐音嵌名技巧联。
  53. ^ 古今賢相. 诸葛亮. 右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第158–188页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分类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三国志·卷35》,出自陈寿三国志
官衔
前任:
张飞
蜀汉司隶校尉
221年—234年
继任:
失考
前任:
首任
蜀汉益州牧
223年—234年
继任:
蒋琬
益州刺史
新头衔 蜀汉丞相
221年—234年
继任:
职位废除


蜀汉四英
诸葛亮 | 蒋琬 | 费祎 | 董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