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尔聪
澎湖鸿儒、西瀛鸿儒 吴尔聪 | |||||
---|---|---|---|---|---|
字 | 睿智 | ||||
号 | 启东 | ||||
出生 | 1872年 大清福建省台湾府澎湖厅鼎湾澳港底社(今湖西乡成功村) | ||||
逝世 | 1956年11月25日 中华民国台湾省澎湖县湖西乡成功村 | (83—84岁)||||
国籍 | 大清(1872年-1895年) 大日本帝国(1895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1956年) | ||||
语言 | 台语、日语 | ||||
职业 | 教师、政治人物 | ||||
组织 | 学校教育、澎湖厅协议会、澎湖孔庙 | ||||
知名作品 | 《吴尔聪文稿集》 | ||||
政党 | 无党籍 | ||||
配偶 | 吴洪凉 | ||||
儿女 | 吴看(长子) 吴梦奇(次子) 吴人骥(养子) (另有一养女) | ||||
汉语名称 | |||||
繁体字 | 吳爾聰 | ||||
简化字 | 吴尔聪 | ||||
|
吴尔聪(台湾话:Ngôo Niā-tshong,1872年—1956年11月25日),字睿智,号启东,台湾澎湖厅鼎湾澳港底社(湖西乡成功村)乡绅,学校教师暨汉学私塾讲师,日治时期澎湖厅协议会协议员、中华民国台湾省澎湖县参议会唯一一届议长。[1][2]
生平
[编辑]清领时期
[编辑]吴尔聪生于清领时期同治十一年(1872年),开澎第九代,世居鼎湾澳港底社(今湖西乡成功村),受业于秀才吴铭锵和陈梅峰,其中陈梅峰为吴尔聪姐夫,鼎湾澳沙港社人、光绪壬午科(即光绪八年,1882年)秀才,有“湖西才子”之誉。[3]吴尔聪亦曾进入文石书院,拜入“金门文人”林豪门下,并因表现优异,获得山长嘉奖的一千文奖学金。[1]:148-154
光绪十九年(1893年),22岁的吴尔聪与18岁的洪凉结为连理,并于港底社开办私塾。光绪廿一年(1895年),赴台湾本岛的凤山县林仔边海口厝设私塾。1895年在〈马关条约〉,台湾逢清、日易帜之后[4],吴尔聪亦在明治年间于东港的“杏园堂”任教。[1]:149-153
日治时期
[编辑]明治33年(1900年),吴尔聪始应日本当局之聘,于妈宫公学校(今马公国小)执教鞭,为增加自身对新学制之素养,遂报名“书房教师讲习会”,研习日语、算术等科目,业成,澎湖厅给予吴尔聪月薪十圆日币的待遇。[1]
大正元年(1912年),西瀛吟社创办人暨首任社长蔡汝璧(1843年-1912年)辞世。蔡汝璧原名蔡玉成,清领末期澎湖知名绅商,曾出任文石书院董事,并协纂金门文人林豪编撰《澎湖厅志》,日治时期之后多署名蔡汝璧,吴尔聪与其相交甚笃,便在蔡汝璧身后撰写挽联与祭文,而后蔡氏后人亦延请吴尔聪代拟位在铁线尾蔡氏宗祠庙柱上的楹联。[1]
大正八年(1919年),吴尔聪前往离岛,任教于网垵公学校(今望安国小),大正十年(1921年)奉派至湖西公学校鼎湾分校(今沙港国小),大正15年(1926年)55岁退休,结束26年的教职生涯。[5]
吴尔聪回顾其教学生涯,曾撰〈三十年回顾〉一文,细数他偕同日籍校长斋藤典治[6]草创妈宫公学校的过程:妈宫公学校开办于明治33年(1900年)元月8日,教员仅有三、四人,以澎湖天后宫后殿充当校舍,学生不满百人。最初教授之时,并无官定教科书,吴尔聪仅能简单教授国语(日语)或算数一小时,其余以传统私塾方式教授学识,然大部分的学子安于旧惯,就学率偏低,校长时常与吴尔聪拜访学生家庭,学习风气才渐有转变。[1]:154-155
大正15年(1926年),吴尔聪有感汉学凋零,开办“启东书房”,教导四书五经等汉文科目,并接任西瀛吟社第4任社长,至昭和11年(1936年)被迫改制为“私立港底国语讲习所”,昭和12年(1937年)则因中日战争爆发,开办11年的启东书房被迫关闭。任教启东书房期间,吴尔聪幼年曾就读的文石书院在日治时期被改制为“澎湖孔子庙”[7],原澎湖孔子庙管理员郭健秋(即郭鹗腾,“末代举人”郭鹗翔之弟)于昭和六年(1931年)间病故,吴尔聪接替管理员一职,担任无领取分毫的孔庙义工将近三十年。[1][5]
昭和18年(1943年)十月间,时逢二战末期,美国军机三度空袭马公(澎湖空袭),吴尔聪未如大部分百姓走避乡间,仍留守澎湖孔子庙,仅于附近防空壕内避难,避险之余,还将防空壕取了“偷生窖”、“安乐窝”等雅号,也不忘创作诗文畅舒己怀:[1][8]
“ | 年过七三已筭多,死生两字听如何? 倘遭爆击命飞正,随众营谋筑土窝。 生来无益世分毫,亦到人间走一遭。 眼看贤明争解脱,独留痴汉未沙陶。 |
” |
空袭结束之后,吴尔聪经行残破的东甲北极殿,忍不住热泪盈眶,又写首诗表示悲痛:
“ | 毒弹汝亦太无情,北极神宫一声平。 今日我来观实迹,伤心老眼泪盈盈。 |
” |
澎湖厅协议员
[编辑]日治时期澎湖厅在昭和12年(1937年)才正式成立厅级协议会,第一届十名澎湖厅协议会的会员中,日本籍占七位,台湾籍仅有三名,其中便包括吴尔聪以教员身份入列,剩余两名分别是戴耀闾(白沙人,医师)和吕哲(白沙人,医师)。[2]:2-4
中华民国时期
[编辑]民国34年(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国民党政府接收台湾[9],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12月颁布“台湾省各级民意机关成立方案”,在民国35年(1946年)三月举办澎湖县参议员选举,参议会为澎湖县议会成立之前的过渡组织,故参议会仅有一届,任期四年,遴选出十名参议员中,推选吴尔聪为议长、郭石头为副议长[2]:5,时年75岁的吴尔聪也成为全台湾省最高龄的参议会会长。[1]:170
民国36年(1947年)间,台湾本岛于该年2月28日爆发“二二八事件”[9][10],澎湖岛民也因3月2日的“纪淑事件”不满,原本筹备响应起事,但时任参议长吴尔聪以“澎湖不产稻米,一旦起事封港,居民将无米饭可食”等理由[1]:171-172,偕同纪双抱(纪淑之父)、许整景和陈伯寮等乡绅劝戒里人勿要轻举妄动,澎湖才未卷入二二八事件的流血事端。[11][12]
民国45年(1956年)11月25日,吴尔聪以85岁高龄辞世,时官派澎湖县长李玉林特赠一篇墓志铭,不仅推崇吴尔聪学识渊博,甚至给予“西瀛鸿儒”之高度赞誉。[1]
轶事
[编辑]- 昭和八年(1933年)10月4日,时逢旧历中秋,“台湾文化协会”发起人林献堂来澎湖旅游,吴尔聪与友人鲍迪三、高子腾做地陪,伴林献堂泛舟赏月。[1]
- 林豪于清末光绪年间编撰的《澎湖厅志》几经战火,原稿毁损严重,吴尔聪不忍地方先贤、节女等事迹断绝后世,乃号召恩师陈梅峰、颜其硕、高恭等人集资重印《澎湖厅志》,特撰写〈募印澎湖厅志启〉一文,或斥资于台湾日日新报刊登广告,寻求各方赞助费用,历时五年奔走遂成,乃委托“蓝木印刷厂”蓝赐福承印,于昭和13年(1938年)重新刊行。[5][1]:163
- 吴尔聪门生李黄海在民国初年时曾游历北京,和当时北洋政府的政要徐世昌、梁启超相识,透过这层关系,李黄海获得徐世昌与梁启超的对联,刻印于吴尔聪家乡的公庙-“港底天军殿”之中。[1]值得注意的是,梁启超于天军殿楹联中的落款,乃署名“梁啔超”,其中“啔”字并非标准印刷体通行的“啟”或“啓”二字。
- 民国39年(1950年)6月30日,吴尔聪蒙时任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召见,在三子吴人骥的陪同下赴往台北的总统府,与蒋介石会晤一刻钟,并获得蒋介石惠赐戎装礼服照一幅。[8][1]:173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高, 启进. 《西瀛人物志》. 澎湖县: 澎湖县立文化中心. 1999. ISBN 9570242264 (中文(台湾)).
- ^ 2.0 2.1 2.2 陈, 文豪. 《澎湖縣議會會史》. 澎湖县: 台湾省澎湖县议会. 2003 (中文(台湾)).
- ^ 杨, 丽祝. 〈陳梅峰〉.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3) (中文(台湾)).
- ^ 许, 毓良. 〈馬關條約〉.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09-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中文(台湾)).
- ^ 5.0 5.1 5.2 杨, 丽祝. 〈吳爾聰〉.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3) (中文(台湾)).
- ^ 颜, 尚文. 〈馬公國小〉.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5) (中文(台湾)).
- ^ 蔡, 佩娥. 〈文石書院〉.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09-12-03 (中文(台湾)).
- ^ 8.0 8.1 郑, 绍裘. 《懷古述舊話澎湖》. 澎湖县: 澎湖县立文化中心. 1997: 208–209. ISBN 9570088117 (中文(台湾)).
- ^ 9.0 9.1 赖, 泽涵. 《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 台北市: 时报. 1994. ISBN 9571309060 (中文(台湾)).
- ^ 陈, 翠莲. 〈二二八事件〉.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09-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中文(台湾)).
- ^ 许, 玉河. 〈西瀛勝境牌樓〉.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9) (中文(台湾)).
- ^ 何, 欣洁. 〈全台唯一「二二八海水浴場」,你不知道的澎湖故事〉. 端传媒 Initium Media. 2017-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4)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