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教育
以色列国教育部 | |
---|---|
以色列国教育部部长 | 纳夫特利·本内特 |
国家教育预算 (2015年) | |
年度预算 | 455亿 ₪[1] |
教育概况 | |
主要语言 | 希伯来语、阿拉伯语 |
识字率 (2014[2]年) | |
总计 | 97.8% |
男性 | 98.7% |
女性 | 95.8% |
在学人数 | |
总计 | 1,445,555 |
初等学校 | 828,732 |
中等学校 | 259,139 |
高校 | 357,685 |
就学比例 | |
中学文凭 | 85%[3] |
大学文凭 | 49%[4] |
以色列教育(希伯来语:חינוך בישראל,罗马化:Chinuch b'Yisrael)指以色列境内对犹太人、阿拉伯人及其他少数民族所实施的复杂且多元的教育和升学方式。以色列拥有世界闻名的教育制度及文化。统计上,以色列的识字率为97.1%,是中东地区识字率最高的国家。以色列的义务教育为3至15岁,且5到15岁期间为免费。义务教育之外,16至18岁期间也为免费。[5]
以色列的学校以公立为主,少部分为私立。大部分学生就读于不教授宗教课程的学校,有些学生就读于教授部分宗教课程的学校,还有的学生就读于几乎全部以宗教课程为主的学校,凸显了以色列建国七十年来在政治、种族与宗教上的复杂性。以色列的教育与其高科技产业和高强度的国防基础有极大的关系。由于犹太民族普遍重视教育,因此坊间多将以色列教育与“成功”、“适性学习”做链接。[5][6]
由于以色列经济主要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国内就业市场对受过高等教育,尤其是理工背景出身的毕业生需求较高,因此以色列国民参与高等教育的比例也偏高。2012年,以色列25至64岁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中为46%,在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所有会员国中排名第二(次于加拿大,和日本并行);55-64岁人口中,高等教育学位的拥有率为47%,约为全OECD平均(25%)的两倍。[7][8]
总的来说,以色列的教育制度因各种原因而受到赞扬,其中包括其教育过程的质量及在刺激经济发展上的重要作用[9][10]。许多国际商业领袖和组织例如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科技公司IBM都曾赞赏以色列教育在推动经济建设上实际成效[11][12]。
概述
[编辑]宗教在以色列是相当重要的议题,对于宗教的多元看法更直接反映在以色列的学制设计上。在以色列,学校会因为公私立或宗教的不同而施行不同的学制。排除依照外国课纲教学的国际学校,以色列本土主要的学制有四种[6][13]:
- 公立(世俗)学校(希伯来语:ממלכטי Mamlachti):绝大多数国内儿童在此类学校就读。
- 公立宗教学校(希伯来语:ממלכתי דתי Mamlachti dati)。
- 独立宗教学校(希伯来语:חרדי Haredi 或החינוך העצמאי Chinuch Atzmai)。
- 阿拉伯/德鲁兹学校。
另外,少数学校则面向有特殊宗教或教育信念的父母或外国人,提供不属于以上四种的教育。
一般来说,公立世俗学校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教育方式大致相同,宗教课程极少;公立宗教学校面向正统派犹太人招生,并提供的完整的犹太宗教与文化教育,培育具备深厚宗教涵养的青年。独立宗教学校则将教育的重心几乎完全焦聚在妥拉的相关教育,并仅教授少量的非宗教学科,一般男女分校。阿拉伯学校在以色列主要以提供阿拉伯人教育为主,他们以阿拉伯语教学关于阿拉伯的历史、宗教和文化[6][13]。
历史
[编辑]以色列教育制度的行成早于国家的建立,这是一个少见的现象。这是因为早在以色列建国前五十年,犹太人就已经开始来到巴勒斯坦定居,各地的移民建立了一些学校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到以色列建国时,迦南已有两所高等教育院校、三十六所中学以及学生一万多名,至今许多早年奠定的基础至今仍清晰可辨。由于当时移民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所以他们建立的教育体制也各不相同,有的基本上是以西方教育为模式,有的比较强调犹太传统文化,有的则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6]。以色列的普遍价值观认为,高等教育是能让个人在以色列的社会中具备更高移动性和提升社会经济地位的关键[14]。现代以色列社会中重视教育的特点被认为源于1880年代的黎凡特。该地的犹太社区是犹太世界中第一个实行义务教育的组织,象征着犹太世界中第一次事由社区,而不是父母,承担下一代的教育工作[15]。
在英国统治时期(1917到1948年),巴勒斯坦犹太人的各个不同的政党和宗教派别都有自己的教育制度和学校。建国后,政府曾试图对教育体制进行统一,但因宗教界的反对而未完全成功。根据1949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所有五至十四岁(后延长至十八岁)的儿童都必须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父母可以在世俗学校或者宗教学校间为子女的教育做出选择。几十年来,普通教育的发展十分迅速。例如,从1949到1969年的二十年间,全国小学生人数从10.23万增加到了50.49万,到2018年时又增加到72万。[6][16]
以色列的教育体制除了要考虑一般国家面临的人口增长、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等问题外,他还需要应负一种特殊的挑战,这就是大批移民不断地涌入。以色列建国时只有大约60万人口,而到1990年代后期,已经成长到了六百多万。人口的增加主要是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对于这些语言、文化、价值观都和既有居民不尽相同的犹太人,如何借由教育把来自七十多个国家的移民儿童融合在一起,这是以色列教育部门当前面临的不同于其他国家教育部门的艰钜任务。为了满足大量新移民到来后的教育需求,以色列的教育部门除了要增加学校和教师数量外,还必须制定特殊的教育政策,采取特殊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便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儿童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6]
如今,无论是正统派犹太家的学习犹太经典,还是世俗犹太人的价值观中,学习都具备着极高的地位[17]。以色列的教育,随着当代犹太文化对此领域的高度重视,学术、教育的推广、对培养学习力的追求及极高的高等教育参与率,都体现了以色列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18][19][20][21]。
民族与教育
[编辑]犹太人、犹太文化与犹太教育
[编辑]犹太文化教育的关注和强调是犹太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犹太人也被称为“书的民族”[22][23]。现下,以色列约有75.6%的人口为犹太人[24];犹太人的文化和政治、经济地位在以色列居主导性地位[6]。在此背景下,受犹太教育(חינוך Chinuch)精神影响,教育是当今以色列国重要的价值之一[6]。
不断地问问题、挑战真理,是以色列教育的一大特色。以色列人以为自己的教育方式呼应了传统犹太文化提倡的教育观:“多问问题,选项开放”。事实上,以色列的教育与文化鼓励学生提问、保持好奇心,并秉持怀疑的精神,并重视培养动手做的孩子,鼓励即知即行[25]。中国山东大学教授、特拉维夫大学终身教授张平曾认为此种鼓励思辨式的讨论模式,即为犹太人的思维方式与其他民族不同之处[17]。
相较于世界上许多地方,以色列的人口有着极高的教育程度,而且以色列社会高度重视教育。教育是犹太文化和以色列社会的核心价值之一,许多以色列父母牺牲自己的个人舒适和财政资源以为子女提供最高标准的教育。以色列犹太人口中的大多数人都将教育作为在国内竞争激烈的高科技经济中获得体面工作和中产阶级薪水的手段。犹太父母承担着很大的责任,在年幼的时候向孩子灌输教育的价值。 许多现代犹太以色列家庭都在努力争取高学术成就和教育成功,父母希望确保他们的孩子得到充分的良好教育以获得就业成功所需的必要技术技能,以便在以色列的现代高科技就业市场中竞争。在以色列,人们认为拥有符合市场需要的工作技能,例如数学和科学素养,是一个人能够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高科技经济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关键[27]。
以色列犹太人口的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约有一半的以色列犹太人(46%)拥有高等教育学位。此一相对高的学位拥有率在近几世代大致稳定[28]。以色列犹太人(25岁及以上的人)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6岁,他们是世界上所有主要宗教中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之一[29][30]。
独立宗教学校与问题
[编辑]在公立世俗学校和公立宗教学校上,以色列的教育质量享誉全球,但近年来,选择就读独立宗教学校的学生数也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018时,根据统计,全国有18%的学生隶属于独立宗教学校;预计在2030年时,独立宗教学校的毕业生将占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并且独立宗教学校和阿拉伯学校的学生将会占总学生数的60%[31][32]。 这将会对以色列的国防和劳动市场造成冲击:因为这两种学校毕业的学生既不需服兵役[注 1],以学习宗教知识为主的他们也缺乏从事社会上大多数工作的基本技能。平均上,具独立宗教学校背景的犹太学生(称为哈瑞蒂,חרדי Haredi)在出社会后,家庭收入会低于非哈瑞蒂35%。2018年时,哈瑞蒂毕业的成年人有达45%的比例归在贫穷线(每月$1,482美元)以下,为全国平均22%的两倍以上[32][33]。
在以色列,与宗教相关的教育议题具高度政治性,政府当局对独立宗教学校的政策常常随执政党的轮替而摆荡[34]。2012年时,以色列政府的高等教育委员会在曾宣布将投资1.8亿新谢克尔给独立宗教学校的学生以提高他们升读大学的比例;尽管如此,因为宗教学校中数学、英语等核心科目的占比极少,到2014年时,依然只有22%的独立宗教学校学生报考高中毕业考(相当于中国的高考或台湾的学力测验),报考人数中只有36%及格。海法大学的教育学教授班斐瑞兹曾经批评该制度让学生欠缺基本的知识和基础能力。2015年,有些以色列人甚至更进一步,控告政府容许相关的教育制度存在违反了宪法中要使每个人都有权利接受“教育”的规定。[35][36]
非犹太人所接受的教育
[编辑]在以色列,宗教是影响政府决策的重要因素。1990年代以来,以色列教育系统已明显区分为两种不同意识类型走向:倾左派、主张以巴友好的世俗派和右倾、主张锡安大以色列主义的宗教派。由于此二派别分立于政党光谱两端,因此也导致以色列的教育内容经常随着政治走向而有所改变。在以色列,关于宗教、种族方面的教育议题具高度争议性。[16][37]
在以色列,犹太教圣经(塔木德和妥拉)是义务教育教学和考试的科目之一。对于阿拉伯人、基督教徒和德鲁兹人来说,犹太经典科的考试则被相对应的伊斯兰、圣经或德鲁兹文化课程所替代[38]。
- 阿拉伯人
由于文化、语言上的隔离,在犹太人为主的社会中占少数的阿拉伯人通常会选择就读阿拉伯人专门的学校以获得更符合其传统习俗和价值的教育。以色列有一套专门提供阿拉伯裔学生的教育制度,并以阿拉伯文教授──但该制度其实并不公平。根据有关部门统计,以色列政府平均每年投资在阿拉伯学生上的预算仅为犹太人的17%,阿拉伯学生的辍学率也为犹太人的2倍高[16]。
在以色列,学校教科书中关于阿拉伯人的描述也是争议性的问题。1999年时,以色列政府便曾因通过三本内容包含锡安主义、以阿冲突及以色列战争等内容,不遵从传统延续圣经故事叙事观的初中教科书,在国内和国际舆论中造成激烈争论[37]。2014年,以色列教育部在教材审查时,否决将一本描述一对犹阿跨种族恋情的小说加入课程,引起各界哗然。2016年,在以色列又发生公民课本在没有公共讨论的情况下,修编提倡犹太本位意识形态、较少顾及境内少数阿拉伯族裔的事件。以色列国会曾为此特别召开听证会,不过,时任教育部长班奈特拒绝为此道歉。他表示:“教科书是依据专业所修订,身为教育部长,有责维护犹太人的价值观”[34]。
根据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研究,在以色列,学校所使用的课本经常会对阿拉伯人进行负面的描述[39]。2011年,以色列的阿拉伯文化学会发现全国提供给三到九年级学生的所有科目课本中,都能够找到对阿拉伯人和阿拉伯文化的错误叙述。该学会表示,以色列的教科书常会忽略阿拉伯─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的存在,并会缩小他们的文化成就[40]。 反方则提出,尽管事实如此,在大多数的公立学校中已存在去除这些偏见文句的活动,并且也有许多关于提倡两族友好的努力已经得到展开[41]。
- 其他社群
以色列国内第二大的报纸晚报曾形容国内的阿拉伯基督教徒为“教育体制内最成功的族群”[42],因为基督徒所接受到的教育在以色列中是最高的[43]。来自俄语家庭的以色列儿童拥有较高的高中毕业考(בגרות Bagrut)通过率[44]。事实上,在前苏联出生的移民儿童中,来自欧洲前苏联国家的家庭通行率最高(62.6%),而来自中亚和高加索前苏联地方的家庭则较低[45]。
学制
[编辑]公立学校
[编辑]通常,在以色列,在就读大学前的12年时光被分成三个阶段:小学(6年)、初级中学(3年)和高级中学(3年),其中前11年为义务教育[13]。在以色列的高中,学生需为升学而为考试作准备[46][47]。高中毕业后,学生通常会选择先进入以色列国防军服兵役,但也可以延迟征召日期[48];如果是正统派犹太人则有办法通过“职业妥拉学习”(תורתו אומנותו Torato Umanuto)或其他方法获得缓征或免役[49];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则不需要当兵[50]。
以色列的公立学校教育体系同主要由中央及地方政府共同提供财政援助。长期以来,国民教育经费一直稳定保持在GDP百分之八点五的水准上,近年来又有明显提高,超越百分之十。事实上,以色列近几年的教育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小学正在全面采用常日制、课时在各个阶段都获得增加、教师研习资源及非犹太人的平等性都得到了提升。[6]
以色列的一学年约为十个月,九月开始、来年七月结束。以色列的一周为三十至三十五学时[6]。
大学入学考试制度
[编辑]在以色列的公立学校,从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都没有类似会考或中考之类的决定性的大规模标准化测验。尽管国家标准与评估局(היזמה למחקר יישומי בחינוך,英语:National Authority for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NAME)会于2年级、5年级及8年级时举行称为麦兹阿福会考(מבחני Meitzav,英语:Measures of School Growth and Effectiveness, MSGE)的标准化测验,而且此测验每年均吸引大量的媒体目光,不过此考试目标仅限于评量学生学习成效。在以色列,真正会影响升学的考试为由教育部主办的大学入学资格许可试验──高中毕业考(בגרות Bagrut)[5][51]。
以色列的高中毕业考并不只是一场考试,而是许多场针对必修和选修课程测验的统称。毕业考的考试科目覆盖了大多数学术课程,根据科目不同,有些科目会早在10年级就举办毕业考,大多数科目的毕业考则举办在12年级。每一门学科的难度用“学习单位”表示,1分为最低、5分为最高;获得21个单位以上并满足其他条件的学生才能获得毕业考证书[46]。在以色列高中毕业考的成绩及得到毕业考证书与否会影响学生的未来,例如是否能录取理想的军事单位、大学或是获得就业机会[47]。2003年,56.4%的以色列中学毕业生获得了证书,并且通过率在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间大约相同[52]。尽管称为毕业考,但是这场考试的成绩并不会影响学生获得高中毕业证书(תעודת גמר תיכון Te'udat g'mar tichon)与否[46]。
不过,毕业考并不是生读大学唯一的关卡。和台湾的个人申请制度相仿,通过毕业考后,以色列各院校仍得要求学生另参与其他测验,例如学科分科成就测验或性向测验等[5]。
初等教育
[编辑]以色列的小学教育包括义务学前教育时期(幼儿园)为3-6岁的儿童,然后是6年的小学(直到12岁)。一般每个犹太或阿拉伯人社区内都会有一所小学[53]。小学阶段,学生每周需上课30小时的指导。 在低年级,大多数学习科目由班级导师授课;到了高年级,各科的学习则由专业教师负责。在约十岁时,小学生必须从英文或法文中选择一门外国语言学习。除了正规课堂教育外,在校内外还展开范围广泛的课外活动(非正规教育)[6]。以色列的小学法定上课日数极多,一年为219天,超越日本,是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最高[54]。
以色列的学校同家长保持有密切联系,大多数年级均有设立自己的家长会(ועד הורים Va'ad Horim)[6]。
中等教育
[编辑]小学完成后,是各为时三年的初中和高中。在公立学校中,这六年都是免费的;前四年是强制教育,只有最后二年才可以自由选择要不要继续上学。普通学程高中为生读大学生做准备,而综合高中则提供学术和职业培训相结合。以色列也拥有职业高中的体系——这些职业学校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做准备,并为他们提供工程和科学领域的谋生技能[55]。如果考虑教育上的总支出,对以色列国民来说,就读初中和高中的每人每年约为1,000新谢克尔和1,150新谢克尔[56]。
独立宗教学校
[编辑]正统派的犹太人如果选择就读独立宗教学校,所面临的升学管道将会与其他人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独立宗教学校的教育是男女分流的。5岁开始到13岁共9年的时间,男生就读于塔木德妥拉学校(תלמוד תורה Talmud Torah)、女生就读于女子学校。13至16岁,男子就读于初等经学院[57](又称为“叶史瓦”或“授业座”),女子就女子经学校(בית יעקב Beit Yaacov);这两种学校通常都是要住校的;针对女子的学校,依据个别学校不同,有时会具备师范性质。17岁以后到(通常是)结婚前,就读高等经学院(ישיבה גדולה Yeshiva gedola,英语:Higher Yeshiva)──高等经学院一般没有毕业年限,端看学生个人的选择[58]。目前隶属于独立宗教学校制度的学生约占总体学生数的16%[32]。
高等教育
[编辑]以色列高等教育与其他国家最不同的,便是大部分学生在升读大学前皆会服完两年到三年的兵役,因此,参与以色列高等教育的学生年纪会较同读大学同一年级的其他国家大学生年长。在军中所受的教育和训练也会使以色列大学生有较高的社会经验和职业知识储备。[5]
以色列的高等教育分为大学(האוניברסיטה Ha-universita)及学院(המכללה Ha-miklala)两种。政府对二者之经费补助方式不同[59]。学院所提供之学程,有些不授予学位[60]。目前,以色列国内共有大学8所(含1所开放大学)及学院57所。学院又分为普通学院31所及教育学院(师范学院)26所;教育学院提供教育学士学位[60]。此外,介于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尚有归类为“后期中等教育”或是“B型高等教育”的学程。例如以考取合格教师文凭而不以获取学位为主的教育类型,以及在线教授的技术训练学院(ITT)[5]。
以色列高等教育学生在选择不同升学管道上较无明显特殊偏好,38%的学生选择传统型大学、41%就读于学院、另外21%选择在开放大学学习。[61]
大学与高科技产业链
[编辑]以色枚举国上下皆重视创业,由政府至地方、大学至研究机构,皆设有研发及创新辅导单位[62]。在此环境下,以色列的高校大多将将大量精力投入产品开发与技术转移,并且大多数都成立自己的企业,例如耶路撒冷大学的伊瑟姆研究开发公司、魏茨曼研究院的耶达研究开发公司、特拉维夫大学的拉默特公司、以色列理工学院的研究开发公司等,这些企业对促进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起了重要作用。在政府的支持下,以色列大学校园附近还建立了许多以高科技产业为方向的科技园区,在园区内的企业享有贷款、租税方面的优惠条件,但申请进入科技园区必须经过大学的审查与评估,主要进行技术水平与生产能力的可行性论证[63]。在以色列的这些科技园区内,大学和企业互相配合、密切合作,对研究出来的新成果进行快去的投产和开发。当公司的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便迁出创业园区,进行扩大化生产。如今魏茨曼研究院所属的魏茨曼科技园区、特拉维夫大学与特拉维夫市政府合办的阿蒂迪姆科学园区、耶路撒冷大学所属的石匠山科技园区都已成为以色列高科技产业的重要摇篮[6]。
排名
[编辑]以色列国内的大学,除了较老的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和以色列理工学院建于1920年代,其他5所传统型大学皆于1948建国后至1960年代间创校[5]。根据2019年QS世界大学排名,以色列共有三所大学进入全球前300名名单,他们分别是排名154的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排名230名的特拉维夫大学和列第247名的以色列理工学院[64]。 在由西班牙政府评定的2018年世界大学网络排名中,以色列共有6所大学进入中东地区前10名,除了上述的三所大学外(分别为2、1、3名),还包括了魏茨曼研究院 (第4名)、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第6名) 和巴伊兰大学(第10名)[65]。
由于国家的局限性,每年均有大批的以色列青年选择负笈他国。以色列学生在高等教育求学上最青睐的地区为美、加和东欧。其中光是美国,根据以色列驻美国大使馆统计,便有约3000名学生在2012/13年时在美国境内读书[66]。虽然国家规模较小,以色列却拥有中东地区人数最多的耶鲁大学校友[67]。
泰培欧与军事教育
[编辑]在高等教育阶段,以色列有一种结合军事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特殊制度,称为泰培欧(תלפיות Talpiot);这是一种融合学位教育与军事训练的教育项目,旨在培育以色列下一代的军官与高科技人才。泰培欧项目由以色列国防军主办、希伯来大学指导,招生面向具有优秀领导能力与在校成绩的高中毕业生。在泰培欧的初期阶段,学生会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修习物理和数学(或资讯工程——根据他们的选择)的学士学位,并在大学生活中同时接受不同长短的实地军事训练以熟悉军旅生活。在持续40个月的课程结束后,泰培欧的学生可以同时获得中尉军衔和理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的泰培欧学生还需要在法律规定的三年兵役之外加服六年的常备军服务。[68][69][70]
泰培欧项目起源于1979年,早期的泰培欧每年只招收25名学员,后来被扩展到了每年50到60人[70]。泰培欧专门培养各科技领域的尖端人才:当学员退伍之后通常会加入以色列国内的科学研究或高科技产业,甚至在国内外创新与创业,创造数千亿美元的财富及数万个就业的机会,为以色列的经济与科技做出重大的贡献[70][71]。
教育的性别平等
[编辑]在以色列的义务教育中,男性辍学率高于女性。在2011年约有4.5%的男学生和1.7%的女学生辍学。女性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表现一般较佳,以高中入学考试为例,女生的合格率为62%,男生只有51%。以色列女性参与高等教育的比例也比男性高;在2011-2012学年,56.7%的高等教育在学生为女性。2012年,女性硕士候选人占总候选人数的59.3%,博士候选人则占52.4%。[72][73][74]
尽管女学生的比例较高,但是81%的以色列教授是男性。此外,在工程、电力、物理、数学、资讯工程和自然科学等领域,也是以男性为主。尽管在某些理科也有大量女性,例如生物医学、工业工程和环境工程,一般来说,女性的选择仍以文科为主。[72][73][74]
男女平等与反对男女平等的力量
[编辑]近年来,随着以色列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新女性菁英层的出现与自由主义—极端正统派力量的相互消长,以色列社会了逐渐出现了新的群体。这些新的群体提出了新的要求,男女平等也是其中之一[75][76]。
在以色列,由于宗教信仰者的人数与对宗教事物的投入,宗教信仰的力量非常庞大。事实上,以色列并没有宪法,也不是政教分离。许多事物(例如婚姻相关规定)都依循宗教的规范[77]。希伯来大学教授Elboim-Dror曾经批评,以色列社会从未给予妇女平等的权利——甚至连当年锡安运动中的社会主义者,都未在意识形态层面上支持过性别平等[78]。这种性别不平等现象,又随着极端正统派人口在建国后大量增长而加剧,这种性别不平等化力量的具体表现包括独立宗教学校从男女同校到逐渐改为性别分校的过程。反对性别平等者与支持性别平等支持者的成长是同步的[77]。
其他性别及性取向的性别平等
[编辑]2008年研究表明,虽然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以色列社会对LGBT的态度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今,同性恋在以色列已不被视为一种疾病,同性恋者并受到法律的保护,然而同性恋恐惧症的表现并未消失。以色列的LGBT青年如今仍然会在教育场所中面临不谅解与肢体罢凌,同性恋和双性恋青少年常是欺凌、羞辱和暴力的受害者[79]。2016年研究发现,55.6%的以色列学生经常听到“同性恋”(הומו Homo)一字被用作负面指涉,13.7%的LGBT学生则表示经常因为自己的性倾向收到骚扰[80]。
目前在以色列,有许多非政府组织致力于推动同性教育,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举例来说,2016/2017学年度开始,一个称为Hoshen的非政府组织在特拉维夫市政府的支持下开始与当地幼稚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生与教职员合作,推动性别平等教育。他们的所为包括进行性别平等讲习、举办探索工作坊以及办理同性恋者家属的经验分享会[81]。目前同志家庭(家长双方为相同性别,有认养小孩)约占全国家庭总数的的1%,在2009年达到约18000户,主要集中在大都市区[82]。
教师的地位
[编辑]在1960年代,以色列是国际科学和数学表现排名最高的国家之一,但是近年来,预算的削减已经造成此方面排名的退步。在2002年的调查中,以色列在41个国家中排名下降到第33位。[83]与其他工业化国家相比,以色列教师的薪资普遍较低。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以色列教师的课时一般较少,但是每小时工资又和OECD其他国家差不多。由以色列企业家索罗摩.杜夫勒领导,并由政府授权的杜夫勒委员会(ועדת דוברת Vaadat Dovvrat,英语:Dovrat Commission)于2004年调查时发现,以色列教育现阶段的主要困境并不是钱,而是欠缺更优质的教学。该委员会当时曾提出一连串的改革,例如让校长有权解雇不适任教师、奖励薪酬较高的优秀教师等。后来该委员会的建议部分被教师工会发动罢工而无疾而终[84],部分则获得实施——从2005年至2010年,以色列小学教师的工资增长32%,高中教师工资增长了8%[85]。
为改善教育质量,2008年以色列教育部出台新地平线(אופק חדש Ofek chadash,英语:New Horizon)教育改革,提出了4个主要目标[85][86]:
- 加强教师地位和提高工资
- 确保每个学生享有平等机会,提高学生成绩,缩小教育差距
- 改善学校环境
- 扩大校长在学校的权力
根据2016年时的研究,经过教育改革后,以色列国内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英语和数学成绩出现显著提升。同时,社经层次结构学生接受教改后成绩的提升较高社经背景的学生多[87]。
校园运动
[编辑]以色列学校和大学多年来一直存在教师的反复罢工,甚至偶尔也有学生的罢课行为。举例来说,2007年4月时,以色列学生就曾经举行罢课,以抗议政府决定增加学费[88],而不是实施2001年维诺格拉特委员会所建议的减少[89]。罢课持续三周后,大学威胁说所有不重返重返学业的学生将得重修一个学期[90]。之后,学生运动领导人拒绝妥协[91],一些学生甚至开始绝食抗议[92]。在学生领袖接受实施Shochat改革后,罢工于5月14日结束[93]。2008年时,以色列的中学和中学教师也曾罢工一个半月。当时他们的要求包括加薪8.5%,将班级人数减少到最多30名学生,以及增加学习时间等。那一年,所有参加罢工的学校都将学年延长至2008年7月10日[94]。
脚注
[编辑]- ^ 尽管并非强制,2018年时,独立宗教学校的毕业生仍有34%选择自愿加入军队。
参考文献
[编辑]- ^ Moti Bassok. Cabinet approves $88 billion budget for 2015. Haaretz. 2014-10-08 [2015-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The World Factbook. Globalis.gvu.unu.edu. [2017-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4).
- ^ Education OECD Better Life. OECD. [2016-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31).
- ^ Key Facts For Israel. Keepeek. [2016-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7).
- ^ 5.0 5.1 5.2 5.3 5.4 5.5 5.6 胡茹萍. 以色列教育初探 (PDF). 台湾国际研究季刊. 2012, 8 (2): 149-172 [2018-11-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5-13).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肖, 宪; 张, 宝昆. 刘, 琼然; 卜, 元 , 编. 猶太教育:從優秀個人到富強民族的卓越典範. 台北市: 红蚂蚁图书. 2008: 217–253. ISBN 978-986-83675-7-9.
- ^ Schleicher, Andreas. Israel - 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3 (PDF). OECD. 2013 [2015-07-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9-24) (英语).
- ^ Grave-Lazi, Lidar. OECD report: Israel has large expenditure on education but lower spending per student. Jerusalem Post. 2014-09-09 [205-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4) (英语).
- ^ Silver, Stefan. Israel's educational tradition drives economic growth. Kehlia News Israel. 2017-05-11 [2019-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7) (英语).
- ^ Adler, David. Ambitious Israeli students look to top institutions abroad. ICEF. 2014-05-10 [2015-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3) (英语).
- ^ Karin Kloosterman. Bill Gates – Israel is a high tech superpower. Israel21. 2005-10-30 [2015-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5).
- ^ Shapiro, Gary. What Are The Secrets Behind Israel's Growing Innovative Edge?. Forbes. 2013-11-07 [2015-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5) (英语).
- ^ 13.0 13.1 13.2 以色列驻广州总领事馆. 以色列教育. [2018-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9).
- ^ Chetrit, Sami Shalom. Intra-Jewish Conflict in Israel: White Jews, Black Jews. Routledge. 2009-11-12: 46. ISBN 978-0415778640.
- ^ Moaz, Asher. Religious Education in Israel. Tel Aviv University Law Faculty Papers. 2007, 83 (5): 679-728 [2019-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 ^ 16.0 16.1 16.2 New Israel Fund: Arab Sector: NIF Grantees Fight Discrimination in Arab Education. 2007-08-07 [2018-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8.
- ^ 17.0 17.1 钟磬. 猶太學者:你可能誤解了「猶太教育」. 新浪香港. 2015-12-08 [2019-02-24] (中文(香港)).[永久失效链接]
- ^ Avraham, Rachel. Israel is the Second Most Educated Country in the World. United with Israel. 2014-04-22 [2015-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4) (英语).
- ^ Halperin-Kaddari, Ruth. Women in Israel: A State of Their Own. Philade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03: 93. ISBN 978-0-8122-3752-8.
- ^ Hong, Euny. How I made the leap from being Korean to being Jewish. Quartz. 2015-06-25 [2015-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2) (英语).
- ^ Rudolph, Laura C. Israeli americans. Countries and Their Cultures. [2019-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5) (英语).
- ^ Dean, Amy B. A Jewish Fight for Public Education. Forward. [2014-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1) (英语).
- ^ The Jewish Americans. PBS. 2013-09-02 [2014-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0) (英语).
- ^ Population, by Population Group (PDF). Monthly Bulletin of Statistics. Israel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3-12-31 [2014-02-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2-03).
- ^ 张德龄. 以色列,教育就是不一樣. 远见. 2014-05-29 [201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0) (中文(台湾)).
- ^ Evenstein, Shani. Tel Aviv's new university course is dedicated to contributing to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2015-12-03 [2019-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2) (英语).
- ^ Geri, Jeffrey. Israel - Culture Smart!: The Essential Guide to Customs & Culture. Kuperard. 2014-12-01: 108. ISBN 978-1857337037.
- ^ Jewish educational attainment. Religion and Education Around the World. Pew Research Center. 2016-12-13 [2019-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8) (英语).
- ^ Markoe, Lauren. Jews at top of class in first-ever global study of religion and education. National Catholic Reporter. 2016-12-13 [2019-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30) (英语).
- ^ How Religious Groups Differ i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Pew Research Center. 2016-12-13 [2019-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9) (英语).
- ^ Ofri Ilani. Secular Jews may be minority in Israeli schools by 2030. Haaretz. 2009-06-03 [2012-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9).
- ^ 32.0 32.1 32.2 Haredi population tops one million. The Jerusalem Post. 2018-01-01 [2018-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5).
- ^ National Insurance Institute of Israel. 2016 Annual Report on Poverty and Social Gaps (PDF). 2016 [2019-02-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1-12).
- ^ 34.0 34.1 陈正健. 以色列公民課本 也爆課綱爭議. 台湾醒报. 2016-02-15 [2018-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9) (中文(台湾)).
- ^ Will Israel’s achievement gap stall the start-up n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Jewish Journal, 4 February 2015
- ^ Ex-haredim to sue state for depriving them of basic educ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Jerusalem Post, 6 April 2015
- ^ 37.0 37.1 詹美华. 歷史教科書豈止是一本「教科書」而已?-以色列中學歷史教科書爭議事件. epaper.naer.edu.tw. 国家教育研究院 电子报. [2018-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9).
- ^ The Israeli Matriculation Certificate. nited States - Israel Educational Foundation. 1996 [2019-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05) (英语).
- ^ Arnon Groiss. Comments on Nurit Peled-Elhanan's paper: "The Presentation of Palestinians in Israeli Schoolbooks of History and Geography 1998-2003". Center for Monitoring the Impact of Peace (CMIP-RA)
- ^ Jack Khoury. Israel textbooks in Arabic are full of mistakes. Haaretz. 2011-05-09 [2018-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Arabs and Palestinians in Israeli Textbooks, September 2000 Report. by Center for Monitoring the Impact of Peace, pp. 7–10
- ^ עמרי, מניב. המגזר הערבי נוצרי הכי מצליח במערכת החינוך). מקור ראשון. 2011-12-25 [2019-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3) (希伯来语).
- ^ Christians in Israel: Strong in education. ynet. [2014-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1).
- ^ Konstantinov, Viacheslav. Patterns of Integration into Israeli Society among Immigrants from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Myers-JDC-Brookdale Institute. 2015 [2019-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0).
- ^ עולים מחבר העמים מצליחים יותר בבגרויות. וואלה! חדשות. [2019-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6).
- ^ 46.0 46.1 46.2 Angrist, Joshua; Lavy, Victor. The Effects of High Stakes High School Achievement Awards: 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Trial.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9, 99 (4): 301-331 [2019-02-28]. doi:10.1257/aer.99.4.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5).
- ^ 47.0 47.1 Education in Israel: “Bagrut” Matriculation Exams. Jewish Virtual Library. [2019-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1) (英语).
- ^ Arrangement of Military Status. Consulate General of Israel in Montreal. [2019-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4).
- ^ Ben-Yehuda, Nachman. Theocratic Democracy: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ligious and Secular Extremism.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114 [2019-07-04]. ISBN 9780199813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7).
- ^ Kershner, Isabel. Israeli Coalition Divided on Military Conscription. The New York Times. 2012-06-29 [2020-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3).
- ^ Leshem, Shosh; Markovits, Zvia. Assessment in schools in Israel – Policies and Practices (PDF).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2012, 9 (2) [2019-01-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21).
- ^ 孙姿羽、徐煜娟. 以色列教育制度淺論 (PDF). 2015-11-13 [2018-11-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1-05).
- ^ Education system: Israel, describ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Dutch system. Nuffic. 2017.
- ^ Ben-David, Dan. Israeli School Vacations, Shabbat and Thinking Within the Box. Haaretz. 2017-07-26 [2019-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31) (英语).
- ^ Israel Education System. www.scholaro.com. [2019-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30).
- ^ avil. Cost of Education in Israel: Gan, Middle School, High School. Nefesh B'Nefesh. 2011-04-05 [2019-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8) (美国英语).
- ^ 译名参考Nechemia, Rotenberg; 梁, 永安. 猶太人為何成功?:一個猶太拉比對族人深刻的剖析與研究 初版. 新北市: 立绪公司. 2014: 前书扉. ISBN 9789866513961. OCLC 878692461.
- ^ Varda Shiffer. The Haredi Educational in Israel: Allocation, Regulation, and Control (PDF). The Floersheimer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1999 [2018-11-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1-04).
- ^ Philip Hemmings. Israeli Education Policy: How to Move Ahead in Reform. 2010 [2018-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9).
- ^ 60.0 60.1 Colleges in Israel. Isra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rectory. [2018-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9) (英语).
- ^ 以色列外交部. Higher Education. [2018-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9) (英语).
- ^ 曾, 志朗; 陈, 正成; 黄, 景星; 许, 碧纯. 出國報告(出國類別:其他):以色列大學的高科技創新與技術轉移. 台湾联合大学系统. 2015-02-28 [2019-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30).
- ^ 张, 倩红. 论以色列教育的特点 (PDF).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30 (1): 153-158 [2019-02-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1-30).
-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QS - MastersPortal.com. www.mastersportal.com. [2018-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9).
- ^ Medio Oriente: Ranking Web de Universidades. www.webometrics.info. [2018-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9) (西班牙语).
- ^ Ambitious Israeli students look to top institutions abroad. ICEF Monitor - Market intelligenc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recruitment. 2014-03-10 [2018-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3) (英国英语).
- ^ Yale Alumni-Middle East. 2007-01-01 [2018-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2.
- ^ Richard Rapaport. Beating Swords into IPO Shares. Forbes. 1998-01-06 [2019-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8) (英语).
- ^ Rhoads, Christopher. How an Elite Military School Feeds Israel's Tech Industry. WSJ. [2019-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8) (美国英语).
- ^ 70.0 70.1 70.2 Christopher Rhoads. How an Elite Military School Feeds Israel's Tech Industr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07-07-06 [2019-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8).
- ^ 谢国荣. 新閣揆應該做到的兩件事. 苹果日报即时. 2017-09-07 [2019-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7).
- ^ 72.0 72.1 2012: More women than men in academia; fewer female professors. ynet. [2019-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2).
- ^ 73.0 73.1 Israeli women: Safer drivers, better educated. ynet. [2019-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2).
- ^ 74.0 74.1 נשים הן רוב באקדמיה, אך רק 19% מהפרופסורים. הארץ. [2019-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2).
- ^ Elboim-Dror, R. (1981). Conflict and consensus in educational policy-making in Isra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tical Education, 4, 23-40. 转引自Eden, Devorah. Israel's Gender Equality Policy in Education: Revolution or Containment?. Urban Education. 2000, 35 (4): 473-495.
- ^ Lissak, M., & Horowitz, D. (1992). Trouble in utopia: The overburdened polity of Israel. Tel Aviv: Am Oved. 转引自Eden, Devorah. Israel's Gender Equality Policy in Education: Revolution or Containment?. Urban Education. 2000, 35 (4): 473-495.
- ^ 77.0 77.1 Eden, Devorah. Israel's Gender Equality Policy in Education: Revolution or Containment?. Urban Education. 2000, 35 (4): 473-495.
- ^ Elboim-Dror, R. (1992). Women in the Zionist utopia. Katedra, 66, 111-143. 转引自Eden, Devorah. Israel's Gender Equality Policy in Education: Revolution or Containment?. Urban Education. 2000, 35 (4): 473-495.
- ^ Pizmony-Levy, Oren; Kama, Amit; Shilo, Guy; Lavee, Sari. Do My Teachers Care I'm Gay? Israeli Lesbigay School Students' Experiences at their Schools. Journal of LGBT Youth. 2008, 5 (2): 33-61. doi:10.1080/19361650802092408.
- ^ Pizmony-Levy, Oren; Kosciw, Joseph G. School climate and the experience of LGBT students: A comparis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Israel. Journal of LGBT Youth. 2016-04-02, 13 (1-2): 46–66 [2019-04-20]. ISSN 1936-1653. doi:10.1080/19361653.2015.110825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6) (英语).
- ^ Ilan Lior. Tel Aviv to Extend LGBT Programs to Preschool,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Haaretz. 2016-08-18 [2019-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7).
- ^ 吴维宁. 同志可以養小孩嗎?以色列教育:小孩從來不能選擇爸媽,只有「被愛」夠不夠而已. 商业周刊. 2016-12-18 [2019-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5) (中文(台湾)).
- ^ The Crisis in Israel's Classrooms. Businessweek. 2007-11-19 [201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21).
- ^ Miracles and mirag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Economist. Apr 3 2008
- ^ 85.0 85.1 张自然. 以色列:“困境”让儿童成为创新者和企业家. 中国教育资讯化网. 2018-11-30 [2019-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5).
- ^ Evaluation of the New Horizon Reform 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Education at the End of Three Years of Implementation (PDF). National Authority for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2019-04-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2-17).
- ^ Reingewertz, Yaniv; Shany, Adi. A New Horizon? The Effect of a N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on Students Achievements and the Academic Environment (PDF). 2016 [2019-04-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1-24).
- ^ Student and Teacher Strikes Continue, No End in Sigh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srael National News, 7 May 2007
- ^ Tamir, students union announce cancellation of university strik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aaretz, 24 February 2007
- ^ Students threaten to step up strike, 'seal off' campus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aaretz, 6 May 2007
- ^ Student Leader: Compromise Presented by PMO Is 'Humiliating'. Haaretz.com. [2019-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30).
- ^ Haaretz - Israel News - Haaretz.com. haaretz.com. [2019-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1).
- ^ Universities to Reopen Today as 41-day Strike Ends. Haaretz.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30).
- ^ מועלם, ומזל; קשתי, אור. חדשות, ידיעות מהארץ והעולם - עיתון הארץ. הארץ. [2019-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9) (希伯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