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科能力測驗
缩写 | 學測、GSAT |
---|---|
类型 | 入學考試(讀寫) |
主办方 |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
测验内容 | 單選、多選、選填(數學AB)、非選 |
目的 | 申請大學入學 |
始于 | 1994年 |
考试时长 |
|
分数范围 | 0-15(級分) |
分数有效性 | 該學年度 |
国家与地区 | 中華民國 |
语言 | 中文、英文 |
每年考试人数 | ▼ 116,465(2022年)[1] |
考试要求 |
|
报名费 |
|
成绩接受方 | 各大學[2] |
网站 | www |
系列条目 |
臺灣教育 |
---|
中華民國教育部 |
臺灣主題首頁 |
學科能力測驗(GSAT,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3]),簡稱學測,是在中華民國舉行的一種大型考试,用來鑑定學生是否具有進入大學的基本常識。而固定每年七月舉辦的分科測驗則是用於大學分發入學。
114年學科能力測驗(2025/1/18~2025/1/20) |
中華民國(台灣)——2025年1月18日 |
距今还有64天 |
以当地时间计算 |
如发现倒数时间不准确,请点击此处刷新 |
有別於過去的聯考,學科能力測驗用於中華民國的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其成績僅定位在中華民國各大學校系檢定學生的「門檻」:依其特色、需要,先訂定學科能力測驗的標準,只有通過此一標準的考生,才可以參加中華民國的「大學甄選入學」或「大學考試分發入學」。也就是說,大學校系幾乎都是依學科能力測驗成績的高低,作為該考生是否能進入該系就讀的唯一依據。
學測作為中華民國大學入學方案中三大考試之一(另兩大為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大學入學分科測驗),由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大考中心)負責統籌舉辦。報考資格為中華民國高級中等學校之三年級在學學生、畢業生或具同等學力者(如通過高中學力鑑定考試)。報名時間在每年11月;考試時間在次年1月底或2月初。
學測集體報名收費新臺幣基本作業費200元,考科測驗費每科170元。若個別報名則酌收基本作業費250元,考科測驗費每科170元。
歷史
[编辑]學測第一次舉行的日期是1994年(民國83年),配合當時中華民國的大學多元入學方案所實施。並減低過去學科測驗分數為絕對入學標準的比例,讓高中生在學成績和表現比例加大,升學的機會也提高。
日期
[编辑]現今學測的日期大都訂在農曆過年之前。
近幾年大學學測的日期如下:
- 2011年1月27、28日(星期四、五)
- 2012年1月17、18日(星期二、三)
- 2013年1月27、28日(星期日、一)
- 2014年1月18、19日(星期六、日)
- 2015年2月1、2日(星期日、一)
- 2016年1月22、23日(星期五、六)
- 2017年1月20、21日(星期五、六)
- 2018年1月26、27日(星期五、六)
- 2019年1月25、26日(星期五、六)
- 2020年1月17、18日(星期五、六)
- 2021年1月22、23日(星期五、六)
自2022年開始,題型適用108課綱,且考試日程延長為三日。[4]
- 2022年1月21、22、23日(星期五、六、日)
- 2023年1月13、14、15日(星期五、六、日)
- 2024年1月20、21、22日(星期六、日、一)
- 2025年1月18、19、20日(星期六、日、一)
測驗目標
[编辑]學測主要是為大學校系初步篩選學生而設計,其測驗目標為下列四項,用來評量考生:
- 是否具備高中生應有的基本學科知能
- 是否具備接受大學教育應有的基本知能
- 通識導向,結合生活或整合不同領域
- 重視理解與應用的能力
自108年學測起,改以科目自由報考的方式(五選四)選擇專業人才。
考試科目
[编辑]國文(分為綜合測驗和寫作)、英文、數學(代數、幾何)、社會(地理、歷史、公民與社會)、自然(生物、物理、化學、地球科學)。
98學年度起,社會考科以「公民與社會」取代「三民主義與現代社會」。
108學年度起,大學科系至多採計四科,考生可依照理想大學科系的需求門檻選擇科目報考,由五科必考改制為五科選考(大學端最多採計四科)。
111學年度起,考題採用混合題型、並使卷卡合一,考試科目包括國文考科(含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與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英文、數學A、數學B、社會、自然等考科。考生可自由選考科目,各科成績均採級分制,用於個人申請入學時各科最高為15級分,用於考試分發入學時各科最高為60級分。
歷屆報考人數
[编辑]年 | 人數 |
---|---|
2024年 | 12萬0195 |
2023年 | 11萬8559 |
2022年 | 11萬6465 |
2021年 | 12萬8600 |
2020年 | 13萬3446 |
2019年 | 13萬8387 |
2018年 | 13萬6465 |
2017年 | 12萬8760 |
2016年 | 13萬5583 |
2015年 | 14萬6035 |
2014年 | 14萬7478 |
2013年 | 15萬0030 |
2012年 | 15萬4560 |
2011年 | 14萬6302 |
2010年 | 14萬2129 |
2009年 | 14萬1858 |
2008年 | 15萬0014 |
2007年 | 15萬3364 |
2006年 | 16萬1567 |
2005年 | 16萬0522 |
2004年 | 15萬7544 |
2003年 | 16萬4521 |
2002年 | 14萬6638 |
2001年 | 13萬2168 |
2000年 | 11萬1156 |
1999年 | 9萬0644 |
1998年 | 5萬9806 |
1997年 | 4萬7816 |
1996年 | 3萬7047 |
1995年 | 2萬5538 |
1994年 | 8224 |
考試時間
[编辑]隨考招制度變化,學測各科的考試時間有多次變革。以下列出的是一般考生的考試時間,特殊考生另有規定。
107學年度前
[编辑]國文為120分鐘,其餘各科均為 100 分鐘。[註 1]
時間 | 第1節 | 第2節 | 第3節 |
---|---|---|---|
第一天 | 國文
(09:20-11:20) |
數學
(13:00-14:40) |
社會
(15:20-17:00) |
第二天 | 英文
(09:20-11:00) |
自然
(13:00-14:40) |
除國文(選擇題)及國寫為 80 分鐘外,其餘各科均為 100 分鐘。
時間 | 第1節 | 第2節 | 第3節 |
---|---|---|---|
第一天 | 社會
(09:20-11:00) |
數學
(13:00-14:40) |
國文(選擇題)
(15:20-16:40) |
第二天 | 英文
(09:20-11:00) |
自然
(13:00-14:40) |
國寫
(15:20-16:40) |
108-110學年度
[编辑]國文(選擇題)80 分鐘,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國寫)90分鐘;英文、數學考科各 100 分鐘,社會、自然考科各 110 分鐘。
時間 | 第1節 | 第2節 | 第3節 |
---|---|---|---|
第一天 | 英文
(09:20-11:00) |
國文(選擇題)
(12:50-14:10) |
社會
(15:00-16:50) |
第二天 | 數學
(09:20-11:00) |
國寫
(12:50-14:20) |
自然
(15:00-16:50) |
時間 | 第1節 | 第2節 | 第3節 |
---|---|---|---|
第一天 | 英文 (09:20-11:00) |
國文 (12:50-14:10) |
社會 (15:20-17:10) |
第二天 | 數學 (09:20-11:00) |
國寫 (12:50-14:20) |
自然 (15:20-17:10) |
111學年度起
[编辑]國綜90分鐘,國寫90分鐘,英文及數學:100分鐘,社會及自然:110分鐘。
時間 | 第1節 | 第2節 | 第3節 |
---|---|---|---|
第一天 | 數學A (09:20-11:00) |
自然 (12:50-14:40) |
|
第二天 | 英文 (09:20-11:00) |
國綜 (12:50-14:20) |
國寫 (15:20-16:50) |
第三天 | 數學B (09:20-11:00) |
社會 (12:50-14:40) |
課綱範圍
[编辑]108課綱範圍(111年起適用)
[编辑]考科 | 範圍 |
---|---|
國文綜合測驗 | 必修國文(第一冊~第五冊) |
國文寫作測驗 | 知性題一題、感性題一題 |
英文 | 必修英文(第一冊~第五冊) |
數學A | 10 年級必修數學、11 年級必修數學 A 類(第一冊~第四冊) |
數學B | 10 年級必修數學、11 年級必修數學 B 類(第一冊~第四冊) |
社會 | 必修歷史、必修地理、必修公民與社會(第一冊~第三冊) |
自然 | 必修物理、必修化學、必修生物、必修地球科學(含探究與實作) |
- 備註:
- 因應108課綱之素養導向,各考科題型分為:選擇題(包含單選、多選題)、選填題(數學科)、非選擇題、混合題。
- 混合題是由選擇、選填和計算(數學科)、填充(數學科以外)、非選擇題等題型組合而成的題組。
- 數學A為自然組學生、社會組部分學生應考;數學B為社會組學生應考。
- 國文考科包括國綜與國寫,成績各占50%,分節施測。
- 社會考科中的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三科試題所占比例相當。
- 自然考科中的物理、化學、生物與地球科學四科試題所占比例相當,並包括探究與實作的學習內容。
99課綱範圍(102年-110年適用)
[编辑]考科 | 範圍 |
---|---|
國文(選擇題) | 高一必修科目國文、高二必修科目國文、高三上必修科目國文(107年後適用) |
英文 | 高一必修科目英文、高二必修科目英文、高三上必修科目英文(107年後適用) |
數學 | 高一必修科目數學、高二必修科目數學A |
社會 | 高一必修科目歷史、必修科目地理、必修科目公民與社會 |
高二必修科目歷史、必修科目地理、必修科目公民與社會 | |
自然 | 必修科目基礎生物、必修科目基礎物理(一)、必修科目基礎化學(一) |
必修科目基礎地球科學、必修科目基礎物理二A、必修科目基礎化學(二) | |
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 | 知性題一題、感性題一題 |
- 102、103年學測英文聽力作為甄選入學審查參酌資料之一;104年起為學測指考必考科目之一。
- 備註:
- 國文、社會考科的歷史部分依95課綱的內容命題。(※國文、社會考科的歷史部分於104學測起依101課綱命題。)
- 數學、物理皆於高二開始分為A版與B版:A版課程為基礎單元課程內容;B版課程則包含基礎與進階單元課程內容。
- 99課綱的學測(102年施測)之自然考科範圍:基礎物理(一)全、基礎物理(二)A、基礎化學(一)全、基礎化學(二)全、基礎生物、基礎地球科學。
- 「基礎生物」課本書商分成上下兩冊
- 「基礎地球科學」課本書商分成上下兩冊
- 備註第二點所列「基礎物理(二)A」為高二社會組用書,僅有一冊,學習時間為一個學期。自然組用書為「基礎物理(二)B」課本書商分成上下兩冊。
- 107學測起,原國文考科始拆分為「國文科(選擇題)」與「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並且增加測驗題數。兩科成績合併為國文科成績,計分方式為兩科測驗分數各占50%。
舊範圍(102年起停用)
[编辑]考科 | 範圍 |
---|---|
國文 | 高一國文、高二國文 |
英文 | 高一英文、高二英文 |
數學 | 高一數學、高二數學 |
社會 | 高一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 |
高二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 | |
自然 | 高一基礎生物、基礎物理、基礎化學、基礎地球科學(見備註) |
高二生物、物理、化學、地球與環境(見備註) |
- 備註:
- 99課綱的學測(102年施測)之自然考科範圍:基礎物理(一)全、基礎物理(二)A、基礎化學(一)全、基礎化學(二)全、基礎生物(1)、基礎地球科學。
- 備註第一點所列「基礎生物(1)」課本書商簡稱為「基礎生物」並分成上下兩冊。
- 備註第一點所列「基礎地球科學」課本書商分成上下兩冊。
- 備註第一點所列「基礎物理(二)A」為高二社會組用書,僅有一冊,學習時間為一學期。自然組用書為「基礎物理(二)B」課本書商分成上下兩冊。
題型
[编辑]考科 | 題型(110學測前適用) | 備註 | |||
---|---|---|---|---|---|
單選題 | 多選題(註1) | 選填題
(註2) |
非選擇題 | ||
國文(選擇題) | 34題 | 8題 | |||
英文 | 字彙測驗15題、克漏字15題、文意選填10題、閱讀測驗16題 | 中譯英2題、英文作文1題 | |||
數學 | 共20題 | (註2) | |||
社會 | 72題 | ||||
自然 | 68題 | 註3 | |||
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 | 2大題 | 註4 |
- 備註:
- 多選題之各選項獨立計分,答錯須倒扣至該小題0分為止。其中自然科之多選題會提示各題應選幾項,而國文科、數學科之多選題不會提示應選幾項。
- 「選擇式填充題(選填題)」為數學科的特殊考法。各填充題根據該題應填入之數字或符號數目給予相對應的格子數目,並且格子中只能選擇填入數字0~9或符號「-」及「±」,考生須於相對應之題號在答案卡上劃記。該題型之目的為方便讀卡閱卷。
- 自然考科試題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分為單選題、多選題、綜合題(單選、多選混合),試題內容以高一為主,難易度較第二部分簡單,該部分占40題,每題2分,滿分80分。第二部分為單選、多選混合題型,試題內容以高二為主,命題方向較生活化也較複雜,考生須具備多面向知識方可作答,該部分占28題,每題2分,滿分48分,超過48分者以48分計。
- 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為107學測起新增的考科。兩大題的寫作題目分別為知性題一題、感性題一題。
考科 | 題型(111學測適用) | 備註 | |||
---|---|---|---|---|---|
單選題 | 多選題(註1) | 選填題
(註2) |
混合題(註3)或非選擇題 | ||
國綜 | 25題 | 7題 | 2大題 | ||
英文 | 字彙測驗10題、克漏字10題、文意選填10題、篇章結構4題、閱讀測驗12題 | 混合題1大題、中譯英2題、英文作文1題 | |||
數學A | 各6題 | 5題 | 混合題各1大題3個小題 | (註2) | |
數學B | 7題 | 各5題 | |||
社會 | 46題 | 混合題共9大題 | |||
自然 | 36題 | 混合題共6大題 | |||
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 | 2大題 | 註4 |
- 備註:
- 多選題之各選項獨立計分,答錯須倒扣至該小題0分為止。其中自然科之多選題會提示各題應選幾項,而國文科、數學科之多選題不會提示應選幾項。
- 「選擇式填充題(選填題)」為數學科的特殊考法。各填充題根據該題應填入之數字或符號數目給予相對應的格子數目,並且格子中只能選擇填入數字0~9或符號「-」及「±」,考生須於相對應之題號在答案卡上劃記。該題型之目的為方便讀卡閱卷。
- 混合題是108新課綱全新題型,是一個由單選、多選、選填(數學科)、填充(數學科以外)、非選組成的題組。
- 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為107學測起新增的考科。兩大題的寫作題目分別為知性題一題、感性題一題。
計分
[编辑]學測為了不要讓考生為了幾分的成績差距而計較,於是捨棄傳統以原始分數為直接成績標準的方式,而改用「級分制」,每科最高為15級分(即為滿級分)。若原始分數為0分者即為0級分,所以只要有分數則不會是0級分。因為共有五考科,所以學測總級分最高可達75級分(111學年度起數學分為A跟B兩考科,因此共有六考科90級分),在五取四的制度實施後基本上滿分為60級分。
級分之換算先以該科前面1%考生(取整數,小數無條件進位)的平均原始分數除以15(取至小數第二位,第三位四捨五入)作為各該科之級距,原始得分0分者為0級分,每增加一個級距,依次往上得1、2、3、......,最高為15級分,由此得出考生的成績落在那個區間即為該級分(缺考以0級分計)。
- 例如某年到考考生為161,567人,而某考科總分為100分
- 取前1%的1616人(1615.67小數無條件進位)原始成績總和,假設為151,497分
- 將此分數平均(先不四捨五入)後再除以15得6.25(6.249小數第三位四捨五入),則6.25即為級距(111學年度起級距採用到小數點後五位[5],6.249876小數點第六位四捨五入得到6.24988為級距)
- 原始分數0分者為0級分
- 0.01~6.25為1級分,6.26~12.50為2級分……依此類推,81.26~87.50為14級分
- 15級分是87.51~100(滿分)
- 因為表格有限,以下只列出歷年級距,級距乘以級分即為該級分最高分數上限。
- 例如級距5.5,則12級分最高分為66分,加上0.01分則為13級分最低分數下限。
- 88年度-92年度,級距至小數點後三位,其他年份皆為小數點後二位。
- 87年度以前只分全均標與全後標,各科總級分為10級分。83年度無資料。
- 91年度起,增加底標,92年度以前總級分的分布無資料。
- 各年度學測統計資料請參考[7]
級距表
[编辑]年度 | 科目 | 級距 | 頂標 | 前標 | 均標 | 後標 | 底標 |
---|---|---|---|---|---|---|---|
113年度 | 國文 | 5.29000 | 13 | 12 | 11 | 9 | 8 |
英文 | 6.19600 | 13 | 11 | 8 | 5 | 3 | |
數學A | 6.16733 | 12 | 10 | 7 | 5 | 3 | |
數學B | 6.15000 | 12 | 9 | 6 | 4 | 3 | |
社會 | 8.13667 | 13 | 12 | 10 | 8 | 6 | |
自然 | 8.03933 | 13 | 12 | 9 | 6 | 5 | |
總級分 國文+英文+數學A+社會 | 51 | 45 | 36 | 27 | 20 | ||
總級分 國文+英文+數學B+社會 | 51 | 44 | 35 | 26 | 20 | ||
總級分 國文+英文+數學A+自然 | 51 | 45 | 35 | 25 | 19 | ||
112年度 | 國文 | 5.21933 | 13 | 12 | 11 | 9 | 8 |
英文 | 6.11533 | 13 | 11 | 8 | 5 | 4 | |
數學A | 6.37467 | 11 | 9 | 7 | 5 | 4 | |
數學B | 6.38067 | 12 | 10 | 7 | 4 | 3 | |
社會 | 7.84333 | 12 | 11 | 9 | 8 | 6 | |
自然 | 7.57200 | 13 | 11 | 9 | 6 | 5 | |
總級分 國文+英文+數學A+社會 | 49 | 43 | 35 | 25 | 22 | ||
總級分 國文+英文+數學B+社會 | 50 | 44 | 35 | 26 | 21 | ||
總級分 國文+英文+數學A+自然 | 50 | 43 | 35 | 25 | 21 | ||
111年度 | 國文 | 5.34000 | 13 | 12 | 10 | 9 | 7 |
英文 | 6.20867 | 13 | 12 | 8 | 5 | 4 | |
數學A | 5.56133 | 10 | 8 | 6 | 4 | 3 | |
數學B | 6.59867 | 13 | 11 | 8 | 4 | 3 | |
社會 | 8.26200 | 13 | 12 | 11 | 9 | 7 | |
自然 | 8.05133 | 14 | 12 | 10 | 7 | 5 | |
總級分 國文+英文+數學A+社會 | 47 | 43 | 36 | 30 | 25 | ||
總級分 國文+英文+數學B+社會 | 49 | 44 | 36 | 28 | 23 | ||
總級分 國文+英文+數學A+自然 | 50 | 44 | 34 | 25 | 19 | ||
110年度 | 國文 | 5.38 | 13 | 12 | 11 | 9 | 8 |
英文 | 6.23 | 13 | 12 | 8 | 5 | 4 | |
數學 | 6.03 | 11 | 9 | 6 | 4 | 3 | |
社會 | 8.33 | 13 | 12 | 10 | 8 | 7 | |
自然 | 8.27 | 13 | 12 | 8 | 6 | 5 | |
總級分 國文+英文+數學+社會 | 47 | 42 | 35 | 28 | 22 | ||
總級分 國文+英文+數學+自然 | 50 | 44 | 34 | 26 | 21 | ||
109年度 | 國文 | 5.47 | 13 | 13 | 11 | 9 | 8 |
英文 | 6.35 | 14 | 12 | 9 | 6 | 4 | |
數學 | 6.67 | 14 | 13 | 9 | 5 | 4 | |
社會 | 8.82 | 13 | 12 | 10 | 8 | 7 | |
自然 | 8.35 | 13 | 11 | 8 | 6 | 5 | |
總級分 國文+英文+數學+社會 | 51 | 47 | 39 | 30 | 24 | ||
總級分 國文+英文+數學+自然 | 53 | 48 | 38 | 28 | 22 | ||
108年度 | 國文 | 5.63 | 13 | 13 | 11 | 9 | 8 |
英文 | 6.38 | 14 | 13 | 10 | 5 | 4 | |
數學 | 6.67 | 14 | 12 | 9 | 5 | 4 | |
社會 | 8.16 | 13 | 12 | 10 | 9 | 7 | |
自然 | 8.27 | 13 | 11 | 8 | 6 | 5 | |
總級分 國文+英文+數學+社會 | 51 | 46 | 39 | 30 | 23 | ||
總級分 國文+英文+數學+自然 | 52 | 47 | 37 | 28 | 21 | ||
107年度 | 國文 | 5.28 | 13 | 12 | 11 | 9 | 8 |
英文 | 6.34 | 14 | 13 | 10 | 6 | 4 | |
數學 | 6.65 | 12 | 10 | 6 | 4 | 3 | |
社會 | 8.88 | 13 | 12 | 10 | 8 | 7 | |
自然 | 8.00 | 12 | 10 | 8 | 6 | 5 | |
總級分 | 63 | 56 | 45 | 35 | 28 | ||
106年度 | 國文 | 5.81 | 13 | 12 | 11 | 9 | 7 |
英文 | 6.28 | 13 | 11 | 8 | 5 | 4 | |
數學 | 6.29 | 11 | 9 | 6 | 3 | 2 | |
社會 | 8.75 | 14 | 13 | 11 | 9 | 7 | |
自然 | 8.28 | 13 | 12 | 9 | 6 | 5 | |
總級分 | 62 | 55 | 44 | 34 | 27 | ||
105年度 | 國文 | 5.63 | 13 | 12 | 10 | 9 | 7 |
英文 | 6.34 | 14 | 12 | 9 | 6 | 4 | |
數學 | 6.48 | 12 | 10 | 7 | 4 | 3 | |
社會 | 8.53 | 13 | 12 | 10 | 8 | 7 | |
自然 | 8.36 | 13 | 11 | 9 | 6 | 5 | |
總級分 | 62 | 56 | 45 | 35 | 28 | ||
104年度 | 國文 | 5.90 | 13 | 13 | 11 | 10 | 8 |
英文 | 6.32 | 14 | 12 | 9 | 6 | 4 | |
數學 | 6.53 | 12 | 10 | 7 | 4 | 3 | |
社會 | 9.06 | 14 | 13 | 11 | 9 | 7 | |
自然 | 8.33 | 13 | 11 | 9 | 6 | 5 | |
總級分 | 63 | 57 | 47 | 36 | 28 | ||
103年度 | 國文 | 5.93 | 13 | 12 | 11 | 9 | 7 |
英文 | 6.31 | 14 | 12 | 10 | 6 | 4 | |
數學 | 6.67 | 13 | 11 | 8 | 5 | 3 | |
社會 | 8.81 | 14 | 13 | 11 | 9 | 8 | |
自然 | 8.39 | 13 | 11 | 9 | 6 | 5 | |
總級分 | 65 | 59 | 49 | 37 | 28 | ||
102年度 | 國文 | 5.90 | 13 | 12 | 11 | 9 | 7 |
英文 | 6.31 | 14 | 13 | 10 | 6 | 4 | |
數學 | 6.42 | 12 | 10 | 7 | 4 | 3 | |
社會 | 8.86 | 14 | 13 | 11 | 9 | 7 | |
自然 | 8.16 | 13 | 11 | 9 | 6 | 5 | |
總級分 | 63 | 57 | 47 | 36 | 27 | ||
101年度 | 國文 | 6.15 | 14 | 13 | 11 | 9 | 7 |
英文 | 6.38 | 14 | 12 | 10 | 6 | 4 | |
數學 | 6.57 | 13 | 11 | 7 | 4 | 3 | |
社會 | 8.55 | 14 | 13 | 11 | 9 | 8 | |
自然 | 8.21 | 14 | 12 | 9 | 6 | 5 | |
總級分 | 65 | 59 | 49 | 37 | 28 | ||
100年度 | 國文 | 5.59 | 13 | 12 | 11 | 9 | 8 |
英文 | 6.36 | 14 | 13 | 10 | 6 | 4 | |
數學 | 6.67 | 13 | 11 | 7 | 4 | 3 | |
社會 | 8.09 | 13 | 12 | 10 | 8 | 7 | |
自然 | 8.37 | 13 | 12 | 9 | 7 | 6 | |
總級分 | 64 | 58 | 48 | 37 | 28 | ||
99年度 | 國文 | 5.85 | 13 | 12 | 11 | 9 | 7 |
英文 | 6.20 | 13 | 11 | 8 | 5 | 4 | |
數學 | 6.32 | 10 | 8 | 5 | 3 | 2 | |
社會 | 8.45 | 14 | 13 | 11 | 9 | 8 | |
自然 | 8.10 | 13 | 11 | 9 | 7 | 6 | |
總級分 | 60 | 54 | 45 | 35 | 27 | ||
98年度 | 國文 | 5.94 | 14 | 13 | 11 | 10 | 8 |
英文 | 6.25 | 13 | 11 | 8 | 5 | 4 | |
數學 | 5.97 | 11 | 9 | 6 | 4 | 3 | |
社會 | 8.56 | 14 | 13 | 11 | 9 | 8 | |
自然 | 7.91 | 12 | 11 | 9 | 7 | 6 | |
總級分 | 60 | 55 | 46 | 37 | 29 | ||
97年度 | 國文 | 5.84 | 13 | 12 | 11 | 9 | 8 |
英文 | 6.36 | 14 | 13 | 10 | 6 | 4 | |
數學 | 6.51 | 11 | 9 | 6 | 4 | 2 | |
社會 | 6.92 | 13 | 11 | 10 | 8 | 7 | |
自然 | 8.02 | 13 | 11 | 9 | 7 | 5 | |
總級分 | 60 | 54 | 45 | 35 | 27 | ||
96年度 | 國文 | 5.86 | 13 | 13 | 11 | 10 | 8 |
英文 | 6.25 | 13 | 11 | 8 | 5 | 4 | |
數學 | 6.27 | 10 | 8 | 6 | 4 | 3 | |
社會 | 7.31 | 13 | 12 | 10 | 9 | 7 | |
自然 | 7.97 | 13 | 11 | 9 | 7 | 5 | |
總級分 | 59 | 53 | 45 | 36 | 29 | ||
95年度 | 國文 | 5.63 | 13 | 12 | 10 | 8 | 7 |
英文 | 6.25 | 13 | 11 | 8 | 5 | 4 | |
數學 | 6.67 | 12 | 10 | 6 | 4 | 3 | |
社會 | 7.77 | 13 | 12 | 10 | 8 | 7 | |
自然 | 8.00 | 12 | 10 | 8 | 7 | 5 | |
總級分 | 60 | 53 | 44 | 34 | 27 | ||
94年度 | 國文 | 5.52 | 13 | 12 | 10 | 8 | 7 |
英文 | 6.13 | 13 | 11 | 8 | 5 | 4 | |
數學 | 6.41 | 11 | 9 | 6 | 4 | 2 | |
社會 | 7.85 | 13 | 12 | 11 | 9 | 8 | |
自然 | 7.98 | 13 | 12 | 9 | 8 | 6 | |
總級分 | 59 | 53 | 45 | 36 | 28 | ||
93年度 | 國文 | 5.38 | 13 | 12 | 11 | 9 | 8 |
英文 | 6.19 | 12 | 11 | 8 | 5 | 4 | |
數學 | 6.51 | 11 | 9 | 6 | 4 | 3 | |
社會 | 7.58 | 13 | 12 | 11 | 9 | 8 | |
自然 | 8.12 | 13 | 12 | 10 | 8 | 7 | |
總級分 | 59 | 53 | 45 | 38 | 31 | ||
92年度 | 國文 | 5.313 | 13 | 12 | 10 | 8 | 6 |
英文 | 6.058 | 12 | 10 | 7 | 4 | 3 | |
數學 | 6.463 | 10 | 8 | 5 | 2 | 1 | |
社會 | 7.903 | 13 | 13 | 11 | 9 | 8 | |
自然 | 7.699 | 12 | 11 | 9 | 7 | 6 | |
總級分 | 58 | 53 | 45 | 36 | 29 | ||
91年度 | 國文 | 5.631 | 13 | 12 | 10 | 8 | 7 |
英文 | 6.075 | 13 | 11 | 8 | 6 | 4 | |
數學 | 6.501 | 11 | 9 | 7 | 4 | 2 | |
社會 | 8.513 | 14 | 13 | 12 | 10 | 8 | |
自然 | 7.887 | 12 | 11 | 9 | 7 | 6 | |
90年度 | 國文 | 5.650 | 13 | 12 | 10 | 9 | |
英文 | 5.890 | 12 | 10 | 7 | 5 | ||
數學 | 6.366 | 11 | 9 | 6 | 3 | ||
社會 | 8.933 | 13 | 11 | 9 | 7 | ||
自然 | 8.166 | 12 | 10 | 8 | 6 | ||
89年度 | 國文 | 5.493 | 13 | 12 | 11 | 9 | |
英文 | 5.859 | 12 | 11 | 8 | 6 | ||
數學 | 6.627 | 12 | 11 | 8 | 5 | ||
社會 | 8.470 | 12 | 11 | 9 | 8 | ||
自然 | 8.313 | 12 | 10 | 8 | 6 | ||
88年度 | 國文 | 5.553 | 13 | 12 | 11 | 9 | |
英文 | 5.750 | 12 | 10 | 8 | 6 | ||
數學 | 6.620 | 12 | 10 | 7 | 5 | ||
社會 | 8.344 | 12 | 11 | 9 | 7 | ||
自然 | 7.785 | 11 | 10 | 8 | 5 | ||
87年度 | 國文 | 9.20 | 6 | 5 | |||
英文 | 9.85 | 5 | 4 | ||||
數學 | 10.00 | 4 | 2 | ||||
社會 | 14.60 | 6 | 5 | ||||
自然 | 13.40 | 5 | 4 | ||||
86年度 | 國文 | 8.85 | 6 | 5 | |||
英文 | 9.90 | 4 | 3 | ||||
數學 | 10.00 | 3 | 2 | ||||
社會 | 15.40 | 6 | 5 | ||||
自然 | 13.20 | 5 | 4 | ||||
85年度 | 國文 | 8.85 | 7 | 6 | |||
英文 | 9.65 | 5 | 3 | ||||
數學 | 10.00 | 4 | 3 | ||||
社會 | 14.80 | 6 | 5 | ||||
自然 | 13.00 | 5 | 4 | ||||
84年度 | 國文 | 9.10 | 6 | 5 | |||
英文 | 9.55 | 5 | 4 | ||||
數學 | 10.00 | 5 | 3 | ||||
社會 | 15.50 | 6 | 5 | ||||
自然 | 9.65 | 5 | 4 |
標準
[编辑]各學科及總級分各訂有五項標準(計算均不含缺考生,總級分不含五科都缺考的考生),計算方式如下:
- 頂標:成績位於第88百分位數之考生級分
- 前標:成績位於第75百分位數之考生級分
- 均標:成績位於第50百分位數之考生級分
- 後標:成績位於第25百分位數之考生級分
- 底標:成績位於第12百分位數之考生級分
延續上面例子(到考考生為161,567人):
- 成績由低至高排序,取第142,179名考生的成績為頂標(161,567 × 88% = 142,178.96,取整數,小數無條件進位)
- 成績由低至高排序,第121,176名考生的成績為前標
- 成績由低至高排序,第80,784名考生成績為均標
- 成績由低至高排序,第40,392名考生成績為後標
- 成績由低至高排序,第19,389名考生成績為底標
成績使用之主要招生管道
[编辑]- 大學甄選入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分為「繁星推薦」及「個人申請」兩管道,原本規定學測其中一科成績不得為0級分,108年起取消此限制,通常考生在選填志願時,會先做落點分析,判斷成績對於自己的理想校系是否有利。
- 檢定:校系訂定的標準,通過此標準的考生才能取得下一階段評比的資格。
- 採計(選用):列入計分的考科,作為錄取與否的依據。
除此之外,尚有離島及原住民學生保送甄試、科技校院日間部四年制申請入學(四技申請入學)、中央警察大學單獨招生、軍校申請入學等使用。
五選四制度
[编辑]108學年度起學科能力測驗必考五科改為選考,大學端最多參採四科,旨在鼓勵學生多元學習。
參考資料
[编辑]- ^ 學測平均每人選考4.92科 選考人數最多考科曝光. Ettoday新聞雲. [2022-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1).
- ^ 111申請入學-校系分則查詢.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8).
- ^ 大考中心簡介英文版. [2009-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 ^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111 學年度考試簡章 (PDF).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3. 2021-08-06 [2021-12-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1-21) (中文(臺灣)).
- ^ 111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相關統計資料說明會 (PDF). 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2022-03-01 [2024-01-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6-27) (中文(臺灣)).
- ^ 歷屆級分換算表. [2015-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7).
- ^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歷屆學科能力測驗統計資料, [2022-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