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佳里佛天宮

座標23°09′48″N 120°09′55″E / 23.163232°N 120.165273°E / 23.163232; 120.165273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十二角大路尾玉勅佛天宮
基本資訊
位置臺南市佳里區安西里文化路六百七十二號
宗教台灣民間信仰
主神觀音佛祖、北極玄天上帝、地藏王菩薩
廟格角頭廟
建築詳情
建築類型寺廟
建立時間清朝同治四年(西元1865年)
地圖
地圖

佳里佛天宮,位於臺灣臺南市佳里區文化路佳里國小往七股篤加之路上,舊地名稱大路尾。主祀觀音佛祖北極玄天上帝地藏王菩薩。地屬佳里玉勅皇勅金唐殿境內第十二角[1]。所屬吉安堂八家將為臺南市定民俗

沿革

[編輯]

大路尾昔日為沿海浮腹地,靠近海岸,位於「蕭壠社」(今佳里區),為平埔族聚居部落。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陸(又稱唐山)殷實先民先後攜眷渡海於此定居,務農為生,為搬運農作物往市集,遂開闢一條路通往市鎮,西方則田野一片,僅以田埂為路,故「大路尾」由此得之。

嗣後住民漸增,於清朝同治四年(西元1865年)農曆二月十九日,眾善信合議,前往赤山龍湖巖(位於今臺南市六甲區)求回觀世音菩薩香火奉祀,神威顯赫,香火鼎盛,採乩黃文琴佑眾福民,甚感應。翌年,由本地方事佬黃文琴、長生寮張龍淡、番仔塭黃松洲倡導集眾,決議捐資托請灣裏街「蘇靜匠」雕刻二媽、三媽兩尊神像,駕到祖家赤山龍湖巖開光,奉回安座,護佑眾生,遐邇傳頌。清朝光緒十七年(西元1891年)間金身被火災焚化,復於清朝光緒十八年(西元1892年)年間,由事佬張清淡、張慕、黃鐸主持,捐資雕刻神像奉祀,初建簡陋〔佛天宮〕[2]

昭和十二年(西元1937年)為闢寬道路神壇再遷建於今東廂地點安座奉祀,然因年久月深,簡壇不堪使用,遂於民國六十年(西元1971年)上蒼鴻賜,眾善信咸感神恩浩大,籌備重建,推舉陳慶言、陳老憐、黃四評、陳金龍、張天福、陳呈宗、陳朝科、張天誥、陳春木等執事,克服一切困難,籌備重建委員會,幸蒙地方各界善信大德解囊襄助賜捐,聘請當時縣議員邱奇聲先生破土興工,為期一年,耗資新臺幣五十萬元建竣正殿立訂版位,廟貌巍峨壯觀,並於民國六十二年(西元1973年)恭請諸神佛安座謝土,廟名〔佛天宮〕,合併奉祀觀音佛祖(觀世音菩薩)、北極玄天上帝、地藏王菩薩、中壇元帥、李府大神、福德正神、黑虎將軍等列位尊神[2]

佛天宮吉安堂八家將

[編輯]

始於民國五十二年(西元1963年)籌組訓練,歷經兩年集訓,於民國五十四年(西元1965年)習成成立出軍。

民國五十二年(西元1963年)因緣際會,適逢各界紀念孫中山百年誕辰,佳里公所希望各里成立陣頭參加慶祝遊行,遂由佳里第十二角大路尾熱心人士陳慶言、陳老憐、陳春木、張天福等多位耆老先生,提議籌組傳統八家將陣頭,特聘請佳里八家將名師黃水波師傅指導傳授八家將,當時庄內僅三十餘戶,鄉親們熱烈的響應參與組訓八家將陣。家將館名為吉安堂,至今維繫傳統表演陣式。多年來並為佳里金唐殿蕭壠香科之重要陣頭,在香科祭典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3][4]。為臺南市定民俗

建築特色

[編輯]

廟貌屬華南式一般宮構兩脊之建築,屋頂燕尾單簷,硬山式前脊,鎮以雙龍朝三星,仙遊人間,賜福黎民。廟貌雖非彫樑畫棟,然大殿富麗堂皇、古色古香。

民國七十四年(西元1985年)由本角黃平清大德捐贈土地二十坪使廟東道路東移,黃文端大德捐贈土地六點五坪,張天和大德交換土地,使本宮廟地更加完整方能增建廟廂,乃聘請縣議員陳明參先生動土,着手增建兩側廟廂工程,本宮全貌更臻莊嚴,而後重建金爐、拜亭等工程全部竣工,誠為清靜優雅,益使神威顯赫佑我黎民,適是蜚聲遐通,香火鼎盛,流芳萬世[2]

主祀神祇

[編輯]

奉祀神明聖誕日

[編輯]

主祀

  • 觀音佛祖觀世音菩薩)︰農曆二月十九日
  • 北極玄天上帝︰農曆三月初三日
  • 地藏王菩薩︰農曆七月廿九日(農曆七月底)

同祀

  • 中壇元帥︰農曆九月初九日
  • 李府大神︰農曆八月初二日
  • 福德正神︰農曆八月十五日
  • 黑虎將軍(虎爺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刈香轄境. 國定三級古蹟佳里金唐殿. 
  2. ^ 2.0 2.1 2.2 佳里佛天宮沿革誌. 佛天宮管理委員會. 
  3. ^ 佳里金唐殿蕭壠香.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4. ^ 南瀛文獻. 臺南縣政府文化局. 
  • 《佳里佛天宮沿革誌》
  • 《佛天宮管理委員會》
  • 《佳里金唐殿乙酉香科五朝王醮記實》。佳里金唐殿。西元2005
  • 《臺灣家將臉譜藝術:八家將卷》。呂江銘。石渠出版社 。西元2013
  • 《佳里金唐殿蕭壠香》。黃文博。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西元2014

外部連結

[編輯]

23°09′48″N 120°09′55″E / 23.163232°N 120.165273°E / 23.163232; 120.165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