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紐約風雲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紐約風雲
Gangs of New York
電影海報,中間宣傳標語意為:
「美國是從街頭誕生的」
基本資料
導演馬田·史高西斯
監製埃爾博托·格里莫迪英語Alberto Grimaldi
哈維·溫斯坦
編劇傑伊·庫克斯英語Jay Cocks
斯蒂文·澤裏安英語Steven Zaillian
肯尼斯·洛勒根
原著紐約黑幫
赫伯特·阿斯伯里英語Herbert Asbury作品
主演里安納度·狄卡比奧
丹尼爾·路易斯
金美倫·戴雅絲
吉姆·布洛班特
約翰·C·賴利
亨利·托馬斯
布蘭頓·葛利森
配樂侯活·梭爾
攝影麥可·巴爾蒙斯英語Michael Ballhaus
剪接塞爾瑪·斯昆梅克英語Thelma Schoonmaker
製片商Alberto Grimaldi Productions
Initial Entertainment Group
片長168分鐘
產地意大利
美國
語言英語
愛爾蘭語
拉丁語
華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2002年12月9日(紐約首映)
2002年12月20日(美國)
2003年1月24日(意大利)
發行商米拉麥克斯影業(美國)
Entertainment Film Distributors英語Entertainment Film Distributors(英國)
預算$1億美元[1]
票房$1.93億美元[1]
各地片名
中國大陸紐約黑幫
香港紐約風雲
臺灣紐約黑幫

紐約風雲》(英語:Gangs of New York,中國大陸、台灣譯《紐約黑幫》)是一部2002年的美國史詩歷史電影,由馬田·史高西斯導演,里安納度·狄卡比奧丹尼爾·路易斯金美倫·戴雅絲主演;故事靈感來自美國記者作家赫伯特·阿斯伯里英語Herbert Asbury於1927年出版的非虛構書籍《紐約黑幫》,呈現19世紀中葉紐約市曼克頓下城聯邦眾議院紐約州第五選區)的黑幫鬥爭史。該片由米拉麥克斯影業發行;入圍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多個獎項;丹尼爾·路易斯的演出普獲好評,贏得2002年度多項最佳演員獎。

劇情

[編輯]

1846年,紐約曼克頓下城「五岔路」(英語:Five Points, Manhattan)。「神父」法隆(英語:"Priest" Vallon)率領愛爾蘭裔幫會「死兔幫」(英語:The Dead Rabbits)與威廉·「屠夫比爾」·卡汀(英語:William "Bill the Butcher" Cutting)的英裔幫會對抗;雙雄雖然敵對,但「神父」從前曾饒過比爾一命,比爾也一直感佩「神父」的英勇及人格。在一次街頭大戰中,「神父」被「屠夫比爾」殺死;他年幼的兒子阿姆斯特丹·法隆(英語:Amsterdam Vallon)在少年觀護所中度過童年。

1863年,阿姆斯特丹成年出獄,回到紐約市欲報殺父之仇;他隱藏真實身分,接近「屠夫比爾」並贏得其信賴和器重,待他如親子侄。他在街頭邂逅以偷竊為業的年輕女子珍妮·艾佛丁(英語:Jenny Everdeane),兩人互相鍾情,但不久卻發現珍妮是由「屠夫比爾」一手養大並深受其喜愛。比爾發現阿姆斯特丹和珍妮間的感情,慷慨成全;但阿姆斯特丹報仇之心未曾改變。

在紀念當年血戰15周年的晚會中,阿姆斯特丹下手行刺比爾,卻失手遭擒,其真實身分終於揭破;比爾感念「神父」有後,又鄙視阿姆斯特丹隱藏真實意圖、偷襲暗殺的行為,乃在施以一番凌辱後放他一條生路。在珍妮的照顧下,重傷的阿姆斯特丹終於恢復健康,並回到愛爾蘭移民同胞之間,領導他們團結起來、反抗壓迫。阿姆斯特丹與民主黨政治人物威廉·特威德合作,以選票換取愛爾蘭新移民的社會地位及工作機會;在一次地方選舉後,比爾公然在街頭殺死新當選的愛爾蘭裔警長,此舉點燃了愛爾蘭新移民的怒火,導致英、愛兩裔各幫會約定擇日聯合大火拚。

此時,美國內戰達到高峰,聯邦政府展開對富人網開一面的不平等徵兵,引起窮人的強烈反對;就在幫會火拚之日,紐約市實施徵兵抽籤,引發全市大暴動。在軍隊鎮壓大暴動的砲擊中,阿姆斯特丹得到機會殺死「屠夫比爾」,報了殺父之仇;但目睹眾多「五岔路」幫會份子在軍隊鎮壓下喪生,他卻感覺到:「是朋友或仇敵,此時已沒差別了」。劇情最終,阿姆斯特丹和珍妮將「屠夫比爾」安葬在曼克頓下城對岸的布祿崙;物換星移,「五岔路」的街頭傳奇終與一段為後人淡忘的歷史,一同埋沒在荒煙漫草之中。

演員

[編輯]
演員 角色 角色介紹
里安納度·狄卡比奧
(英語:Leonardo DiCaprio)
阿姆斯特丹·法隆
(英語:Amsterdam Vallon
男主角,「死兔幫」首領「神父」法隆之子。為報殺父之仇,他隱藏真實身分,接近仇人「屠夫比爾」並一度贏得其信賴和器重;但真實身分終被揭破,於是回到愛爾蘭移民同胞之間,成為死兔幫的首領。在反徵兵大暴動中,阿姆斯特丹得到機會殺死「屠夫比爾」,報了殺父之仇;但卻只留下街頭喋血後一段傳奇消逝的無限惆悵。
丹尼爾·路易斯
(英語:Daniel Day-Lewis
威廉·「屠夫比爾」·卡汀[2]
(英語:William "Bill the Butcher" Cutting
「五岔路」英裔幫會首領,對新移民抱持仇視態度。他在一次與死兔幫的街頭械鬥中將阿姆斯特丹的父親「神父」法隆殺死;而阿姆斯特丹則在成年後回到紐約,假意為他效勞,尋機報仇。比爾雖隱約猜到阿姆斯特丹的真實身分,但對這年輕人相當賞識,一直不願點破;直到阿姆斯特丹終於下手行刺比爾,暴露其真實企圖。比爾在盛怒之下,仍放阿姆斯特丹一條生路;此後兩人領導各自的幫會,為所屬族群在當地的生存和發展而戰。最終在反徵兵大暴動中,因軍隊砲擊受到重傷,進而被阿姆斯特丹殺死;臨終前說道:「感謝神,我以一個真正的美國人而死……」
金美倫·戴雅絲
(英語:Cameron Diaz
珍妮·艾佛丁
(英語:Jenny Everdeane
偷竊維生的年輕女子,深受比爾照顧,卻成為阿姆斯特丹的情人。阿姆斯特丹行刺比爾失手後,珍妮照顧他恢復健康;在大暴動落幕後,與阿姆斯特丹一同埋葬了在動亂中喪生的比爾。
約翰·C·賴利
(英語:John C. Reilly
快樂傑克·莫藍尼
(英語:Happy Jack Mulaney
「神父」法隆生前的得力助手;「神父」被「屠夫比爾」殺死後,投靠比爾,並在其授意下成為一名受其控制的警察,最終被阿姆斯特丹親手殺死。
亨利·托馬斯
(英語:Henry Thomas
強尼·斯洛考
(英語:Johnny Sirocco
阿姆斯特丹的朋友,暗戀珍妮,曾因嫉妒而出賣阿姆斯特丹,心有慚愧所以拒絕向比爾低頭而被比爾重傷。
吉姆·布洛班特
(英語:Jim Broadbent
威廉·特威德 民主黨政治人物;早先與比爾合作,後在阿姆斯特丹壯大後轉而與其合作,利用自己在紐約黨機關及市政當局中的影響力,提供新移民工作以換取選票,因此遭到比爾仇視。
里安·尼遜
(英語:Liam Neeson
「神父」法隆
(英語:"Priest" Vallon
「五岔路」愛爾蘭移民幫會「死兔幫」首領,阿姆斯特丹的父親;在一次街頭械鬥中被「屠夫比爾」殺死。
布蘭頓·葛利森
(英語:Brendan Gleeson
華特·「修士」·麥金
(英語:Walter "Monk" McGinn
愛爾蘭裔的大力士,在街頭火拚中為「神父」法隆助拳,以打死的敵人數目領取酬金;「神父」死後,華特不再過問幫派之事,經營理髮舖維生。阿姆斯特丹的真實身分暴露後,主動造訪並相贈「神父」遺物。後來在推德的安排及愛爾蘭裔選民灌票下,擊敗比爾支持的候選人當選警長,卻被暴怒的比爾公然殺害。
芭芭拉·寶釵英語Barbara Bouchet
(英語:Barbara Bouchet
Schermerhorn夫人
(英語:Mrs. Schermerhorn
Schermerhorn先生的夫人

音樂

[編輯]
  • 主題曲:U2樂團單曲,『建造美國的手』(英語:"The Hands That Built America")。

獎項

[編輯]
頒獎典禮 獎項 名字 結果
金球獎 最佳導演 獲獎
最佳歌曲 獲獎
英國電影學院獎 男主角獎 Daniel Day-Lewis 獲獎
廣播影評人協會獎 男主角獎 Daniel Day-Lewis 獲獎
芝加哥影評人協會 男主角獎 Daniel Day-Lewis 獲獎
衛星獎 男主角獎 Daniel Day-Lewis 獲獎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男主角獎 Daniel Day-Lewis 獲獎
奧斯卡 最佳影片 提名
導演 提名
男主角 提名
原創劇本 提名
攝影 提名
剪接 提名
電影歌曲("The Hands that Built America") 提名
混音 提名
美術指導 提名
服裝設計 提名
金球獎 最佳劇情片 獲獎
女配角 Cameron Diaz 提名

註腳

[編輯]
  1. ^ 1.0 1.1 Gangs of New York. Box Office Mojo. [2017-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7) (英語). 
  2. ^ 本角色是以史實人物威廉·普爾英語William Poole(英語:William Poole)為原型創造的。

相關條目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