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克婁巴特拉·歐律狄刻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歐洲歷史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歐洲歷史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歐洲歷史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新條目推薦

[編輯]
~移動自Wikipedia:新條目推薦/候選~(最後修訂
~移動完畢~天上的雲彩 雲端對話 2007年9月26日 (三) 07:55 (UTC)[回覆]

參考文獻是否加書名號

[編輯]

以下討論移自User talk:鳥甲。—鳥甲 2007年9月24日 (一) 17:47 (UTC) [回覆]

我覺得保留原title的情況下,以「()」或「[]」(這兩種括號均可使用,見[1])括注方式標註出中文譯名的方法有利於讀者進行查證:至少不懂外文的讀者不會看不懂參考文獻。這就是我在{{cite book}}裡面加入author_zh和title_zh的本意。想必閣下也可以去尋找一些中文翻譯過後的國外文獻,那些文獻大多都是這樣括注中文譯名且不帶書名號的。我這有一本ISBN 7301060939的《牛頓研究》一書正是這樣列明文獻的。因此,我認為英文標題應該翻譯成中文並括注起來。—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7年9月24日 (一) 14:19 (UTC)

如果書名不加書名號的話,那麼如何解決文章和其所在的雜誌報紙、論文集的關係?只用一個半角句號來分隔嗎?現在中國的一些引文規範是通過在文獻標題後加方括號和字母來區別的,例如M表示專著,J表示雜誌文章,例如「何齡修.讀顧城《南明史》[J].中國史研究,1998,8(3):167-173.」和「謝希德.創造學習的新思路[N].人民日報,1998-12-25(10)」(參見中國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編排規範),如果刪去[J]、[N]等符號,文章名和後面的雜誌、報紙名就會混到一起,只是有個半角句號來分隔,請問是否這些字母縮寫以及半角句號的規範也要引入維基?我不知道香港台灣新加坡的編者對此能否會有共識。我認為,還是以自然語言書寫,用文章名加引號逗號、「載於」的字樣、書名號來標示,沒必要推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專業標準。—鳥甲 2007年9月24日 (一) 15:38 (UTC)
似乎中華人民共和國專業標準是按照國際標準制定的。看[2]最下面的附加說明:「本標準是參照國際標準草案 ISO / DIS 690 《文獻工作--文後參考文獻--內容、形式與結構》制訂的。」—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7年9月24日 (一) 15:47 (UTC)
ISO 690是用斜體來區分文章和著作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採用任何字體來區別,我不知道它是怎麼「按照」國際標準制定的。我特地去了台灣大學圖書館網站,看看台灣的學術引證規範是什麼樣的,我找到了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的期刊《中國文哲研究集刊》,挑了其中的第29期(2006年9月),隨便看了一篇文章:劉苑如( LIU Yuan-ju)的「形見與冥報︰六朝志怪中鬼怪敘述的諷喻──一個「導異為常」模式的考察」(該期雜誌第1-45頁),文後所附的參考文獻就是有書名號的,例如:「陳寅恪:〈天師道與濱海世族的關係〉,收入《陳寅恪集》,北京:三聯書店,2001年」(該期雜誌第43頁第1行)。可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只是一家之言,而且在我看來,也並不高明。您還沒有回答,您的標準如何清楚區分文章和其所在的雜誌、論文集?我看台灣的格式就很好,行文自然,符合一般認知,普通公眾、非專業人士看了也會一目了然。—鳥甲 2007年9月24日 (一) 16:43 (UTC)
文章(chapter參數)使用雙引號標註,這也是英文參考的習慣(因此{{cite book}}亦可直接適用於英文的參考)。而單書名號單獨使用只在港澳台三地屬於正規使用,想必閣下也應對此有所了解。因此,文章的標題(title參數)不使用書名號亦可標明。—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7年9月24日 (一) 17:23 (UTC)
我主要討論的是書籍(包括雜誌報紙)是否使用雙書名號的問題,而不是文章是否用單書名號問題。您可以不在{{cite book}}加入書名號這個參數,但是我可以手動加入書名號,而您反覆刪除別人加的書名號,這就是我們爭論的關鍵,請您圍繞這個問題討論。—鳥甲 2007年9月24日 (一) 17:41 (UTC)

先就chapter問題再說一下:因為閣下上面有發問:「您的標準如何清楚區分文章和其所在的雜誌、論文集?」,於是我回答了使用雙引號而非單書名號。雙書名號我個人認為的確不必,因此才將其刪除。我依然主張在沒有找到台灣文獻標準的時候適用大陸的文獻標準,畢竟大陸的標準雖與 ISO 690有差異,但與台灣期刊與ISO 690的差異相比要小很多。在方便讀者理解的情況下也應該有一個度,不能純粹為了讀者的方便而放棄國際標準。—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7年9月24日 (一) 17:56 (UTC)[回覆]

另外,似乎移動到Wikipedia talk:列明來源更合適。—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7年9月24日 (一) 18:00 (UTC)[回覆]
閣下請看清楚,根據ISO 690,文章並不加引號,中國大陸的標準也規定文章不加引號,您既然可以在文章標題上把國際標準和中國大陸標準都置之不顧,為什麼非要在書籍書名號問題上堅持大陸標準?而且中國大陸不加書名號,而ISO 690則要求書籍名斜體,相比之下,究竟是中國大陸還是台灣的標準和ISO 690差異更小?我認為,台灣的書名號就起到了斜體的功能,和ISO 690差異更小。您這麼在意國際標準,那乾脆中文書籍也斜體好了,您可會同意?—鳥甲 2007年9月24日 (一) 18:06 (UTC)[回覆]
請息怒。我們暫時保留分歧好了……現在似乎還不是把參考文獻的格式拿到檯面上講的時候。或許我這個死腦筋在哪天突然開竅同意了閣下的觀點也說不定……閣下請恢復我刪除的書名號即可。另外,討論的話題轉移到了書名號上,是不是意味着閣下認同另一個括注中譯標題的議題呢?—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7年9月24日 (一) 18:13 (UTC)[回覆]
是的,我不反對您在括號中加入英文標題的中文翻譯(儘管中國大陸參考文獻規範並沒有要求翻譯外文標題)。但我個人看來,似乎不必在{{cite book}}里加一個title_zh的參數,直接在title參數中加括號和譯文就可以了,反正呈現出來的結果也是一樣的。當然,您要是想增加一個參數,也行。—鳥甲 2007年9月24日 (一) 18:24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克婁巴特拉·歐律狄刻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20日 (二) 10:30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