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一種中華民國第二共和觀點
本文已經被列入Wikipedia:需要關注的頁面,需要進一步修改。
關於這個條目的背景說明
[編輯]中文維基上處理和中華民國相關的條目常常發生爭執, 比如說, 甚至連中華民國首都在那裡這個簡單的問題都可以爭吵不休. 我個人以為, 其中一個爭執的關鍵, 在於很多朋友都忽略了「中華民國本來就是一個變動的概念」這個事實, 所以才會有種種關於中華民國的奇談怪論. 我再舉一次本條目中所引用之阮銘所講的話語:
- 台灣今天的國號為「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一個變動的歷史概念。辛亥革命誕生的中華民國,在大陸不在台灣,那時台灣是被滿清政府割讓掉的日本殖民地。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放棄台灣,戰後由中華民國政府代表盟軍佔領。因此,自1945至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曾同時統治海峽兩邊的大陸和台灣。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誕生,中華民國政府棄守大陸轉移台灣,從此形成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存於海峽兩岸的歷史事實。(阮銘 2002)
我想, 除了和歷史相關的書寫以外, 百科全書應該處理的是最up-dated的資訊. 這是我整理這個條目的基本動機, 雖然對於我自己的政治信仰而言, 我並不見得贊同"中華民國第二共和"這個概念. --wdshu|阿呆 21:16 2005年5月1日 (UTC)
- 不知道北洋政府的中華民國算第幾共和,國民政府的中華民國算第幾共和,行憲後的中華民國又算第幾共和?Zhuilang 06:00 2005年5月3日 (UTC)
政治立場昭然若揭
[編輯]個別學者的觀點,不可以妄故整個中華民國歷史,中華民國在台灣,輪也論不到第二。而簡單粗暴的一分為二,實際還是想把中華民國按照政府遷台的時間來分割的台獨觀點。這樣的條目,政治立場昭然若揭。
玩分割上市,政治市場也和股票市場一樣好操縱嗎--列那狐 (留言) 01:55 2005年5月13日 (UTC)
我贊成"「中華民國」是一個變動的歷史概念"
但"中華民國第二共和"的定義或敘述並沒有受到大部分臺灣或世界各國學者或人民的認同,比較接近是一家之言的性質.當然這項論點受到我國前總統的認同,也因此格外受人注目.至於他是否重要到需要特別開一個條目,那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了
不過也建議以上部分反對的人注意言行,否則受傷的也只是維基而已PTC 13:49 2005年5月15日 (UTC)
條目的錯誤
[編輯]中國對待自己的政權更迭,成為改朝換代,中國也沒有什麼第二共和之說.台灣的中國民國是49年中國大陸的中華民國政府遷過去的.可以用明朝滅亡後但南方仍有政權的形式來稱呼,叫中華民國的殘餘政權,但中國民國的合法性不容質疑,也不容誤解和非議.你用日本人的觀念看中國的變更.我覺得不妥. User talk:信陵使 13:49 2005年5月15日 (UTC)
1.是中華民國
2.這是一個史學的論點,不論原本的動機是什麼,或是哪國人,或是褒是貶.唯一需要考慮的是,他是否重要到需要寫在一本百科全書,或是單獨設立條目.
3.我認為您的發言很明顯的以中國為中心,和維基的精神似乎有所牴觸.
4.我對於有爭議條目,一貫的看法是列出各方的看法,才能較為接近事實.這篇條目對於反對的或不認同的意見確實有加以忽略的意向,才會造成那麼大的反彈.建議作者或各位可以加以補足. PTC 03:40 2005年5月16日 (UTC)
- 這個史學觀點是不是不足夠重要到用中華民國第二共和這麼大的條目吧。或者改名叫做【一種中華民國第二共和觀點】﹐或者就刪除。--小溪 (talk? click here!) 14:27 2005年5月16日 (UTC)
- 現在的「一種中華民國第二共和觀點」可以清楚地看到極力試圖改變「中華民國第二共和」定義的心理——對於文章表述觀點的不同理解應當是體現在文章內容而不是標題上。不然的話我們大可以將琉球國、南京大屠殺、中國抗日戰爭犧牲者列表改名為「一種琉球國的定義」「南京大屠殺的一種觀點」「一種中國抗日戰爭犧牲者列表」…………這麼做除了令閱讀這些條目的人看起來不順眼以外起不到多大的NPOV。--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14:43 2005年5月16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