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神韻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神韻派,是清代詩人、詩論家王士禎創立的一個詩歌流派。

形成

[編輯]

王士禎神韻派的提出,他的長兄王士祿對他影響很大,他自敘說:「余幼人家塾,肄業之暇,即私取《文選》、唐詩洛誦之。久之,學為五七字韻語。先祖方伯府君,先嚴祭酒府君,知之弗禁也。時先長兄考功為諸生,嗜為詩,見予詩甚喜。取劉頃陽先生所編《唐詩宿》中王、孟、常建、王昌齡、劉昚虛、韋應物、柳宗元數家詩,使手鈔之。」[1]由此可見,王士禎學詩是以王孟這些山水詩人入門的。王士禎後來的唐詩選集《唐賢三昧集》便是以王孟為主,而不選李杜。

王士禎早期的詩論還沒有擺脫明七子格調說的影響,主張詩要典遠諧則。[2]直到康熙二十四年到康熙二十八年,王士禎居廬在家,方才提出了神韻說。[3]

評價

[編輯]

紀曉嵐認為:「當我朝開國之際,人皆厭明代王(世貞)、李(攀龍)之膚廓,鍾(惺)、譚(元春)之纖厭,於是談詩者競尚宋元。既而宋詩質宜,流為有韻之語錄;元詩紹艷,流為對句之小詞。於是士禎等以清新俊逸之才.范水模山,批風抹月,倡天下以『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之說,天下遂翕然應之。然所稱者盛唐.而古體推宗王(維)、孟(浩然).上及於謝肪而止。較以十九首之驚心動魄,一字干金,則有天工人巧之分矣。近體多近錢郎(錢起),上及乎李頎而止。律以杜甫之忠厚纏綿、沉鬱頓挫.則有浮聲切響之異矣。」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居易錄》卷五
  2. ^ 王士禎《丙申詩舊序》:「六經、二十一史,其言有近於詩者、有遠於詩者。然皆詩之淵海也。節而取之,十之四五.漚結謾諧之習.吾知免矣:一曰典。畫瀟湘洞庭.不必蹙山結水。李龍眠作《陽關圖),意不在渭城車馬,而設釣者於水濱,忘形塊坐,哀樂嗒然,此詩之旨也:次曰遠。《詩》三百五篇,吾夫子皆弦而歌之,放古無樂經而《由庚》、《華黍》皆有聲無詞,土鼓鞞鐸,非所以被管弦、葉絲肉也:次曰諧音律。昔入云:《楚辭》、《世說》,詩中佳料,為其風藻神韻,去風雅未遙。學者由此意而通之,搖盪性情,暉麗萬有,皆是物也:次曰麗以則。」
  3. ^ 王士禎成書於康熙三十年的《池北偶談》中說:「汾陽孔文谷云:『詩以達性,然須清遠為尚。』薛西原論詩,獨取謝康樂、王摩詰、孟浩然、韋應物,言:『白雲抱幽石,綠篠媚清漣』清也;『表靈物莫賞,蘊真誰為傳』遠也;『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清遠兼之也。總其妙在神韻矣。」「『神韻』二字,予向論詩,首為學人拈出,不知先見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