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合一堂馬鞍山堂

座標22°25′28″N 114°14′02″E / 22.42438°N 114.23384°E / 22.42438; 114.23384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2°25′28″N 114°14′02″E / 22.42438°N 114.23384°E / 22.42438; 114.23384

合一堂馬鞍山堂

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馬鞍山堂(英語:The Church of Christ in China Hop Yat Church (Ma On Shan))為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開辦的子堂,位於香港新界馬鞍山鞍誠街26號。

歷史

[編輯]

1980年代合一堂有50多戶信眾移居沙田區,由於沙田將發展成為新市鎮,有很多傳播福音的機會。教會領袖又再興起在新界傳道之熱誠,同時配合合一堂九龍堂於1987年建堂30週年,堂代表會通過成立「開設沙田禮拜處研究小組」開展有關計劃,並透過「馬粱則師樓」協助物色合適堂址。

但當時沙田沒有的空置土地,基於不少教會已在沙田進行事工,而鄰近的馬鞍山與西貢連結的西沙公路剛開通,預期到1990年代人口將達到30萬人,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在1989年4月25日委託「馬粱則師樓」向沙田地政署申請在馬鞍山103地段興建新堂和幼稚園,但同年5月26日獲覆土地另有用途。1992年8月16日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出馬鞍山100區地皮作為興建新堂校之用。兩年後的1994年5月13日沙田地政署通知須補地價4,545萬港元,堂代表會於6月7日召開特別會議通過接納,隨即重組籌建新界堂校委員會,積極募捐及籌建事宜,決定籌募目標為8,000萬元,除補地價的金額外,餘額約3,500萬元為建築費。

在落實興建馬鞍山堂座後,於1994年初開始借用香港中國婦女會馮堯敬紀念中學舉行主日聚會,並租用新港城一層樓宇作聯絡處及小組活動地方。先後舉行「短宣九五」和「合一堂九六福音運動」促進植堂事工。到1997年3月30日於九龍堂舉行差遣禮,正式差派九龍堂24位信眾委身入馬鞍山植堂,與主任牧師胡丙傑牧師聯同全體宣教同工和香港堂、九龍堂、北角堂義工及區內信眾拓展福音事工。

馬鞍山合一堂於1996年4月21日舉行動土禮,初時聘請「建正建築師」負責工程顧問,但建正於同年8月倒閉,惟有另聘「馬海建築顧問公司」接手,並透過投標由「新城市建築公司」承建工程。翌年(1997年)6月29日由「籌建新界堂校委員會」主席單家傳執事主持奠基禮,基石內文選自《以弗所書》二章二十至二十一節:「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房靠祂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同年9月幼稚園校舍落成開課,命名為「合一堂單家傳紀念幼稚園」,[1],趕及9月5日開課,翌年獲批准開辦幼兒園。教會辦事處及宿舍大樓則命名為「合一堂李孔氏紀念大樓」,將主日聚會遷回新堂副堂(即幼稚園禮堂)舉行,直到1997年12月7日新堂舉行啟用感恩禮後,才開始在正堂崇拜。

結構

[編輯]

馬鞍山堂於2000年1月正式成立堂會,在堂會下設立9個部門:宣道、聖樂、聯誼、婦女、主日學、青年、經濟、福利、庶務,推動整體教會工作,還在聖樂部內成立「鞍山少年歌詠團」,從事音樂藝術的訓練。

2010年,9個部門被合併為5個新部門,分別是「崇拜及靈修部(宣道、聖樂)」、「相交及關顧部(聯誼、婦女)」、「福音及外展部」、「信徒培育部(主日學、青年)」及「堂務行政部(經濟、福利、庶務)」。

註腳

[編輯]
  1. ^ 《香港新界鄉村之歷史與風貌》,第146頁。

參考文獻

[編輯]
  • 劉紹麟. 《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史》. 香港: 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 2003年. ISBN 988-97531-1-1. 
  • 蕭國健. 《香港新界鄉村之歷史與風貌》. 香港: 中華文化交流服務中心. 2006年7月. ISBN 978-988-98915-3-4.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