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合一堂马鞍山堂

坐标22°25′28″N 114°14′02″E / 22.42438°N 114.23384°E / 22.42438; 114.23384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2°25′28″N 114°14′02″E / 22.42438°N 114.23384°E / 22.42438; 114.23384

合一堂马鞍山堂

中华基督教会合一堂马鞍山堂(英语:The Church of Christ in China Hop Yat Church (Ma On Shan))为中华基督教会合一堂开办的子堂,位于香港新界马鞍山鞍诚街26号。

历史

[编辑]

1980年代合一堂有50多户信众移居沙田区,由于沙田将发展成为新市镇,有很多传播福音的机会。教会领袖又再兴起在新界传道之热诚,同时配合合一堂九龙堂于1987年建堂30周年,堂代表会通过成立“开设沙田礼拜处研究小组”开展有关计划,并透过“马粱则师楼”协助物色合适堂址。

但当时沙田没有的空置土地,基于不少教会已在沙田进行事工,而邻近的马鞍山与西贡连结的西沙公路刚开通,预期到1990年代人口将达到30万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1989年4月25日委托“马粱则师楼”向沙田地政署申请在马鞍山103地段兴建新堂和幼稚园,但同年5月26日获覆土地另有用途。1992年8月16日获城市规划委员会批出马鞍山100区地皮作为兴建新堂校之用。两年后的1994年5月13日沙田地政署通知须补地价4,545万港元,堂代表会于6月7日召开特别会议通过接纳,随即重组筹建新界堂校委员会,积极募捐及筹建事宜,决定筹募目标为8,000万元,除补地价的金额外,馀额约3,500万元为建筑费。

在落实兴建马鞍山堂座后,于1994年初开始借用香港中国妇女会冯尧敬纪念中学举行主日聚会,并租用新港城一层楼宇作联络处及小组活动地方。先后举行“短宣九五”和“合一堂九六福音运动”促进植堂事工。到1997年3月30日于九龙堂举行差遣礼,正式差派九龙堂24位信众委身入马鞍山植堂,与主任牧师胡丙杰牧师联同全体宣教同工和香港堂、九龙堂、北角堂义工及区内信众拓展福音事工。

马鞍山合一堂于1996年4月21日举行动土礼,初时聘请“建正建筑师”负责工程顾问,但建正于同年8月倒闭,惟有另聘“马海建筑顾问公司”接手,并透过投标由“新城市建筑公司”承建工程。翌年(1997年)6月29日由“筹建新界堂校委员会”主席单家传执事主持奠基礼,基石内文选自《以弗所书》二章二十至二十一节:“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各房靠祂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同年9月幼稚园校舍落成开课,命名为“合一堂单家传纪念幼稚园”,[1],赶及9月5日开课,翌年获批准开办幼儿园。教会办事处及宿舍大楼则命名为“合一堂李孔氏纪念大楼”,将主日聚会迁回新堂副堂(即幼稚园礼堂)举行,直到1997年12月7日新堂举行启用感恩礼后,才开始在正堂崇拜。

结构

[编辑]

马鞍山堂于2000年1月正式成立堂会,在堂会下设立9个部门:宣道、圣乐、联谊、妇女、主日学、青年、经济、福利、庶务,推动整体教会工作,还在圣乐部内成立“鞍山少年歌咏团”,从事音乐艺术的训练。

2010年,9个部门被合并为5个新部门,分别是“崇拜及灵修部(宣道、圣乐)”、“相交及关顾部(联谊、妇女)”、“福音及外展部”、“信徒培育部(主日学、青年)”及“堂务行政部(经济、福利、庶务)”。

注脚

[编辑]
  1. ^ 《香港新界乡村之历史与风貌》,第146页。

参考文献

[编辑]
  • 刘绍麟. 《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史》. 香港: 中华基督教会合一堂. 2003年. ISBN 988-97531-1-1. 
  • 萧国健. 《香港新界鄉村之歷史與風貌》. 香港: 中华文化交流服务中心. 2006年7月. ISBN 978-988-98915-3-4.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