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张三丰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这个条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一些参考资料

一、 关于张三丰的生存年代

在明、清两代的一般史籍、地方志、山志、笔记、神仙传里,提及张三丰这个人的书不少,但记载通常很简略,关于其早年的经历、事迹几乎空白,生卒年亦没有明确记载。有人说他是宋时(960-1279)人 、有人说是金时(1115-1234)人、有些云其是元时(1271-1368)人,不过因为《明史》有他的传,而且在有关张三丰的材料里,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它们大都记有明太祖和明成祖寻访张三丰的事情,因此多数人相信张三丰乃明代(1368-1644)人。

关于张三丰,目前发现最早的记载,是成书于明宣德六年(1431),由任自垣所著的《太岳太和山志》:

(洪武)二十四年(1391)太祖皇帝遣三山高道使于四方,清理道教,有张玄玄(按:玄玄为张三丰)可请来。

太祖要寻访张三丰的原因没有详细记载,但学者认为不外乎有两种可能,一是出于对张三丰的景仰或好奇,二是期盼能求得仙药治病或延年益寿。在其《御制周癫仙人传》里说:

(洪武二十五年)(1392)朕患热症,几将去世,俄赤脚僧至,言天眼尊者及周颠仙人遣某送药至。……朕遂服之。当夜病愈,精神日强一日。服过三番,乃闻有菖蒲香,盏底有丹砂沉坠,鲜红异世有者。……。

在他的《御制赤脚僧诗》云:

……神怜黔首增吾寿,丹饵来临久疾瘳(ㄔㄡ)。

所谓“丹饵”就是丹药,及俗称的仙药,“丹砂”则是仙药的一种。葛洪(284-364)《抱朴子‧内篇‧仙药篇》记:

仙药之上者丹砂,次则黄金,次则白银……。

从前述资料不免引人推测,明太祖之所以要寻找被人认为是仙人的张三丰,是不是与其晚年身体不佳,需要服食仙药有关?只不过太祖似乎始终未能见得张三丰。见傅维鳞《明书》说:

明年(指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太祖遣三山道士请玄玄造朝,了不可见。

王鸿绪(1645-1723)《明史稿》及张廷玉(161672-1755)《明史》对此事之记载约略同上。

而明成祖派人寻访张三丰之事,史书也多有记载。见《明史‧胡潆传》:

惠帝之崩于火,或言遁去,诸旧臣多从者,帝(按:指成祖)疑之。(永乐)五年(1407)遣潆颁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惠文帝安在。

这里清楚指出,胡潆的任务有二:一是查探惠帝是否仍活著;二是找寻张三丰的下落。胡潆自永乐五年(1407)起,走遍天下访寻张三丰逾十年之久,至永乐十四年无功而返 。成祖很不甘心,又于永乐十五年(1417),再遣宝鸡医官苏钦等,致香奉书,遍访名山求之,仍不可得。

明成祖欲觅张三丰的原因,学者推论有:(一)出于景仰之心,成祖与张三丰同奉玄帝、(二)为求仙药、(三)欲利用道教加强其思想统治。成祖对于寻访张真人是很有心的,其中以成祖致张三丰的《御致书》最能表现出皇帝的渴见仰幕之情,并且可由此看出张三丰在当时人心目中的形象,《御致书》内容如下:

皇帝敬奉书真仙张三仹先生足下:朕久仰真仙……,真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体合自然,神妙莫测,朕……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谨致香奉书虔请,恭候云车风架,惠然降临……。

由太祖与成祖大张旗鼓的派人寻访张三丰,可见他们是深信张三丰当时是还活在世上的。另外,根据《太岳太和山志》说张三丰有五个弟子:

(张三丰)洪武初来入武当,……名邱玄清住五龙,卢秋云住南岩,刘古泉、杨善澄住紫霄,……黄土城卜地立草庵曰会仙馆。语及弟子周真德:“尔可善守香火,成立自有时来,非在子也。至嘱,至嘱。”

《太岳太和山志》又说:

(邱玄清)洪武初来游武当,见张三仹真仙,举为五龙宫住持。

此书作者任自垣,其活动时期与邱玄清、卢秋云等同时,故其所言似乎颇为可信。还有,既然张三丰在洪武初年已入武当山修道和传授弟子,照常理推论他的年纪应该不会是非常年轻,再根据《玉堂漫笔》、《名山藏》、《明史稿》、《明史》等书的记载,谓张三丰于元时曾学道于鹿邑之清太宫 ,虽未言明是元朝的哪个时期,但不少学者以这些资料来推测张三丰乃元末明初人的可能性。


二、 张三丰的籍贯、名字、别号及形貌

根据《太岳太和山志》记载:

张全一,字玄玄,号三丰。相传留候之裔,不知何许人?丰姿魁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顶中作一髻。手执方尺,身披一衲,自无寒暑。或处穷山,或游闹市,嬉嬉自如,傍若无人。有请益者,终日不答一语,乃至议论三教经书,则络绎不绝。但凡吐词发语,专以道德仁义,忠孝为本,并无虚诞祸福、欺诳于人。所以心与神通、神与道一,事事皆有先见之理。或三五日一餐,或两三月一食。兴来穿山真走石,倦时铺云卧雪,行无常行,住无常住,人皆异之,咸以为神仙中人也。

根据《明史‧方伎传》记载:

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颀而伟,龟形背大,大耳圆目,须髯如戢。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书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

关于张三丰的外貌,记载大致一致,不外乎“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戢”,不论寒暑都只穿一衲一蓑。不过他是哪里人的记载,就颇为纷纭,除多数人认为他是辽东懿州人(今辽宁彰武西南)之外,也有人认为他是宝鸡人、辽东义州人……等等,《山志》更直接说其“不知何许人”。关于张三丰的名字、字号就更多了,《山志》只记载他名全一,字玄玄,号三丰;到了《明史》就多出了君宝和张邋遢的称呼;继而又有许多音近、形似或义同的名字出现,这些都可能有传闻、抄录错误,或张冠李戴,将一些形迹貌似或姓名近似的人误植为张三丰的情形。因此关于他的怪异不羁、来去无踪行为,甚至死而复活的神奇传闻也就越来越多。这些下一节会提到。


三、 关于张三丰的传说故事

张三丰的出名,与明朝皇帝的访求及其隐逸不出的行径有密切关系,但由于记录他的史料,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例如:他的童年时代或求道的源起等等,因此赋予了人们许多想像的空间。在民间最有影响力的就是金庸先生在小说中塑造的少林寺出生一说,此外,还有辽东名士说,县官出身说,鸡宝出身说等等,比较离奇的还有他曾与宋元之际的长春真人丘处机论道一说。

在民间传说中,张三丰能过目不忘,博学多才,能诗书,通音律,三十二岁时弃官出家,游历名山、访道求真,先在老子的出生地鹿邑太清宫修行,后来拜师于终南山火龙真人,得授丹道秘诀而终悟道。修真悟道之后,张三丰主要活动于陕西、山西、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其个性洒脱不羁,善嬉谐,行踪无常,或三五日一餐,或两三月一食;高兴时穿山走石,疲倦时铺云卧雪,颇具神仙风度。另外,武功惊人,曾单拳击杀贼百人,为后世名杨四海的武当派创始人。其所创太极拳大异过去武学,将不同于达摩祖师的道家武学发挥到极致,被誉为中国武学的泰山北斗。时人称之为“隐仙”,一生不慕荣利,遁世清修。

在《明史》中有一段关于张三丰死而复活的故事:

(张三丰)一日自言当死,留颂而逝,县人共棺殓之。及葬,闻棺内有

声,启视则复活。乃游四川,见蜀献王。复入武当,历襄、汉,踪迹益奇幻。 永乐中(西元1407年),成祖……乃命工部侍郎郭琎、隆平侯张信等,督 丁夫三十余万人,大营武当宫观,费以百万计。既成,赐名太和太岳山,设 官铸印以守,竟符三丰言。……天顺三年(西元1459年),英宗赐诰,赠 为通微显化真人,终莫测其存亡也。

另外还有一些传说故事如下:

  1. 有一个晚上,五六个男生在三丰洞与张三丰闲谈。其中一个男生说他老家原在甘肃平凉,可他长这么大还没回平凉去过。张三就问想不想回平凉看看?那小伙子说想去,可四百多里路,很远。张三丰说真想去的话是很简单的,于是拿出一张芦席卷成圆筒状,把耳朵凑近席筒的一头,听了一阵说:“哎,今晚平凉有戏,唱的是《五家坡》”。大家一听,非常奇怪,都说老道和他们开玩笑,张三丰见众人不信就叫他们自己听。几个男生们都把耳朵凑近席筒去听,确实是在唱戏。张三丰就问大家想去看吗?大家纷纷表示想去看。张三丰说:“要去也不难,我可带你们去。但有一条件,你们得听我的。”大家一致表示同意,急问他何时去?他说:“马上去”,说完就把席筒调大,叫大家往里面钻。当他叫大家从席筒钻出来,已经是平凉的戏台子下边了。大家惊喜地回头去看,席筒不见了,只见张三丰笑嘻嘻地走了过来,“现在看戏吧,可不要乱走,戏一完咱们就一块儿回去。”看完戏,他把大家带到平凉城北的河边,当时河里正在发洪水,他叫大家不要害怕,闭上眼睛,喊过一二,就往河里跳。大家都照他的吩咐办了,睁眼一看又回到了金台观。可一点人数,差了一个人。原来那男生看见河中洪水滔滔很害怕,他闭了眼睛,在张三丰喊过一、二的时候,别人都跳了,只有他没有跳。到他睁睛看时大家都不见了,没有办法只得沿途乞讨,过了五六天才回到家中。
  2. 传说张三丰曾在曹国公李景隆家做客数十天,临别时李景隆不舍,张三丰就留下自己的斗笠蓑衣说:“公家不出千日,当有横祸绝粒。予感公相待之厚,故留此二物。急难时,可披蓑顶笠绕圆,而呼我也。”两年后李景隆遭难,全家被幽禁,朝廷断绝供粮,全府粮食眼看就要吃完了,想起张三丰的交代,便戴著斗笠披著蓑衣,绕圆大呼张三丰之名,不一会府中空地就长满稻米,不到一个月就成熟了,靠著这些粮食全府才没饿死,熬到了朝廷开禁供应粮米。有了粮食后来再试,此法就失效了。
  3. 传说张三丰通医道,借宿在王景云家时,景云妻想买镇江醋,张三丰听到后就叫她洗净醋缸,拿出随身带的小葫芦往里倒,小葫芦里流出来的醋已经装满了两缸还没流完。一日,他家隔壁一名女子生病快死了,张三丰去看过后说:“是可生也,当与老夫同榻一宵则可,不然不得活。”女方家人同意了,张三丰就登榻用自己的脚板与病女脚板摩擦,病女感觉热流自足心起,第二天病就好了,三天后痊愈如初。

以上故事听起来都曲折离奇又不可思议,可以发现大家对于张三丰的形象是诙谐又有神力的,就像顽童一般。


四、 张三丰的思想、武功及教派

(一)思想 张三丰的思想,具有元明时代道教思想的普遍特征,提倡三教同源。张三丰认为此道统生天地万物,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妙,统无极,生太极,是万物的本根、本始和主宰。他在《大道论》中说:

予也不才,窃尝学览百家,理综三教,并知三教之同此一道也。儒离此 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

他认为三教虽创始人不同,然同源一道,且目的都是为了“修己利人”,因此其地位是平等的,应和平相处。中并以[需要解释]丹家的五行比喻儒家的五常:

仁属木,木中藏火,大抵是化育光明之用,乃曰人。义属金,金中生水,大抵是裁制流通之用,乃约义。仙家汞铅及仁义之种子也……意土合而五行全,大道之事备矣。
又谓,性即是理,理,乃“人以性而由天之理”,亦即人性中天赋的、合于天理的东西。外而儒家所谈伦常,内而仙家所炼内丹,皆由此理而致。

张三丰的思想以内炼成仙为纲宗,其著述大多为丹诀丹论,而且主张性命双修,在《三丰全书》<大道歌>里说:

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心定自然丹信至,性清然后药材生。

然后要采药封固,炼化精气。这里所谓的药分为内药和外药,内药指自身中的元气,外药指身外虚空中的真一之气。<大道歌>又言:

内药养性,外药立命,性命双修,方合神仙之道。

透过性命双修,才能由有为而达无为,以反还先天无极。在他看来,人生生既宝贵又短促,因此修道成仙,超出生死,乃人生之最高价值所在。

最后,在他的《大道论》里也不忘提醒世人:

修身之要,不拘男女,此金丹大药虽愚昧野人得之立登仙位。……只要 素行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全于人道,仙道自然不远也。

这里强调了儒家的忠孝仁爱伦理道德的重要性,也可以看出张三丰对于三教同源的提倡。

(二)武功

张三丰如何创造内家拳技,一般有二说:一是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所记的“张三丰夜梦元帝(真武帝君)授之拳法”。这是指北宋徽宗时的张三丰。二是据南岳国师文进之编著的《太极拳剑推手各势详解》一书,相传张三丰在云游龟山时无意中看到鹊蛇相斗,树上的鹊其目下视,地上长蛇其目仰视,二物相斗,历久不止。每当鹊下飞击长蛇时,蛇乃婉蜒轻身摇首闪避,未被击中。三丰仔细观察之后大受启发,他认为蛇在攻防之时采取的姿态非常形象地演示出内家功夫的真谛:以柔克刚,后发制人,辩位于尺寸毫匣,制敌于擒扑封闭之间,完全遵从了老子所阐述的“柔刚、静动、曲直”的矛盾辩证关系。

道家哲学的本体是“道”,认为在天、地、人之间有一个永恒的“道”存在。它孕育演化万物,而又制约万物。它的存在是无形无象、无始无终;它的行为是处柔守雌、无为不争;它的表现是柔、静、虚、空、圆、中、正、和等。这些都可以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概括表示。

张三丰于是根据道家“道法自然”、“守柔处雌”的理论,把道家的内丹功、养生家的导引术、武术家的拳法加以糅合、编创和演化,集其大成,创造了以内丹为体、技击为用,养生为首、防身为要,以柔克刚、以静制动,贵柔尚意的独特功理功法、运动体系和形式的内家拳。 清初学者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云:

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以搏人,人亦得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扑,故别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张三丰。

《张三丰全集》卷一称:

拳勇之技,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丰为内家。

之后张三丰便被奉为道教武当内家拳的代表人物。后来流传的八卦掌、太极拳、形意拳等,皆从内家拳演绎发展而成。内家拳在武术、体育、养生气功方面价值甚高,张三丰编创或提倡之功不可磨灭。


(三)教派

根据学者研究,当时的张三丰虽然声名远播,但事实上他自己并没有正式开宗立派,故明代的书籍并无关于他创立道教宗派的记载,似乎也没有其他人为他立派的记录。最多只有弟子随其修行学道,据《太岳太和山志》所述,在武当山上有丘玄清、卢秋云、刘古泉、杨善澄、周真德等道士,其中丘玄清(1327-1393)还因张三丰而被明室重用。丘玄清,陕西富平人,初为全真道士,洪武初年由武当时又师事张三丰,由张三丰向朝廷推荐为武当五龙宫住持,有司又以贤才荐为御史,后转太常卿,封三代,没于京师,为明代全真道士中少有的官居高位者。

以张三丰为祖师的教派,是到了清道光年间才出现,他们以李西月 为首,自称为“隐仙派”或“犹龙派”,在乐山县建立道坛。据说以透过扶乩的方法和张三丰交谈唱和,而《张三丰全集》里的《云水三集》便是这样产生的。他们还将张三丰以前几位有名的人物作为张的前几代宗师,编写出老子、麻衣、陈搏、火龙与张三丰的授受关系,再把与张三丰有关的人物作为他的第子与再传弟子,一代一代的列写出来,替张三丰推砌出一个道统。

五、 张三丰与全真教的渊源

在《张三丰全集》有一条提及张与全真教有关之事:

(张三丰)幼时,因染目疾,百药罔效,于是舍送碧乐宫师事张云菴为徒,从学全真教。

而张三丰与他的信徒皆信奉玄帝真武,这点和全真教是相同的。在北方全真教的重镇白云观里不但有真武殿还有丰真殿。相传是因为张三丰曾云游至此,于是该观道士特别为其置殿,至此,张三丰便成为全真教所崇奉的神仙之一了。

另外,依黄兆汉《明代道士张三丰考》一书的论点,在《明太祖实录》中,也谓丘玄清“于均州武当山宗全真之学” ,明沈德符(1578-1642)《万历野获编》称丘玄清为“全真丘元清” ;《太岳太和山志》里说卢秋云“悟全真之理” ,明何乔远《名山藏》说明成祖于永乐三年(1405)遣王宗道求访三年,“给全真牒” 。从这些材料也许可以证明邱玄清、卢秋云、王宗道是全真教道士,而他们的老师张三丰是不是就有可能也来自于全真教呢?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西北部,汉江北岸的均县境内。其名在北魏前已有,在《水经注》<沔水>、《后汉书》<朱穆传>中都已有“武当山”之名。此山“盘桓万里,回旋若地轴天关之象,地势雄伟,非‘玄武’不足以当,因名之曰‘武当’。”

武当山应当是从元代起便流行全真道教的,由鲁大宥与汪真常传入,弟子张守清将其发扬光大,于元皇庆年间(1312-1313)赐号“体玄妙应太和真人”,其观虚夷宫则赐额曰“大天一真庆万寿宫”,置提点甲乙主持,延佑元年(1314)奉旨乘骑奉香还山致祭 ,自此后全真教在武当山大行其道。

黄兆汉先生以前述这些资料推论,张三丰于明初选择武当山修道授徒,大有可能是因为武当山是南方的全真教大本营,而他本身可能早已是全真教的道士之故,或是至少也能说,张三丰可能与全真教是极有渊源的。



参考资料:

《明实录》(中研院史语所校勘本)

张廷玉《明史》

王鸿绪《明史稿》(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国51年出版版本)。

黄兆汉《明代道士张三丰考》,台北,台湾学生书局,民国77年初版。

刘精诚《中国道教史》,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国82年初版。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卷三),台北,中华道统出版社,民国86年初版。

《张三丰全集》,方春阳点校???,杭州,新华书店,西元1990年版。


張三豐/張三丰

[编辑]
複製自Wikipedia:互助客栈档案室/2003年12月

谁可以答我,究竟是"張三豐"还是"張三丰"?首次觉得"简体字"比"正体字"好,没这个问题 :p Wshun 06:51 2003年12月7日 (UTC)

我好像见过“张三丰”,没有见过“張三豐”。:o) --Samuel 09:50 2003年12月7日 (UTC)
是“張三丰”没错。繁体版的“倚天屠龙记”也是写“張三丰”。金庸在他的作品内这样写(大致,希望我没有记错):“张君宝看见(忘记了某地)三峰挺拔,甚有气势,所以改了个名号做‘三丰’。”而且,“丰”字作“丰采”解时,不用繁化。 -- 石添小草 09:38 2003年12月14日 (UTC)
複製結束

^o^Stewart~恶龙->讲! 01:37 2006年4月4日 (UTC)

民国八年,上海江左书林印的"三丰全书"就做丰字,台湾早期似乎也没人写成张三豐,倒是有文献作"仹" (古与"丰"字同),例如任自垣太岳太和山志张三丰传http://www.ck.tp.edu.tw/~cktjc/data/1435.htm写做张全弌(同一)号三仹
几乎所有印刷品都做张三丰如"明代道士张三丰考"ISBN13:9789571516103,只有部分网文误写

宋朝末年, 元朝初年, 有一位道士张三丰居住在武当山, 同时也有一位也叫做张三丰的17岁的道士在那哩, 另外也有一位张三峰, 是中医师, 这三位都与创造太极拳的张三丰无关, 创造太极拳的张三丰, 生于宋宁宗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8月7日, 卒于元成宗大德9年(公元1305年)9月3日, 是山东即墨人, 今日如果有人去追溯武当道士的太极拳传承, 就会发现不是源自宋朝的武当山道士张三丰, 虽然检体与繁体字丰与丰互通, 以前却是不同的字(典故来源: "我所认识的太极拳", 发行所"中华民国意识科学研究会"台北市敦化北路145巷20号3楼, 或者在四川江油"蔡肇祺图书馆"也能找到这本书)因此武当山的道士应该是"张三丰"...........读者"江东凤鸣"写

请求帮忙整理张三丰

[编辑]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求助

因为觉得张三丰原本的条目内容只依据电视剧和小说,似乎不太好,既然是历史人物,那就应该去找找正史里的记载,于是,我把《明史·卷二百九十九·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方伎》里头关于张三丰的部份翻成白话。没想到!正史里记载的张三丰也没真实到哪里去,也挺扯的。因此,不敢直接把《明史》记载的内容放在条目最前面,而是开了一个明史中的张三丰来摆。可是,这样一来,这个条目变得乱七八糟的,很不好看。我很不会整理条目(如果整不好我常常都会想干脆全部删掉重写,但是经过上次文言文的冲动之后,不敢再乱来),所以来这里请大家帮忙帮忙。--mingwangx (talk) 15:49 2006年6月30日 (UTC)

刚好今天上班比较闲。:)
我整理了一下,再顺手把一些翻译翻得更白话些(得罪了,mingwangx),并把小说中的张三丰也扩充了一下。这样应该好些了。
至于“正史里记载的张三丰也没真实到哪里去,也挺扯的”,呵呵,就以司马迁治史之严谨,《史记》里有些记载我也觉得满扯的。信雅达是我们的责任,原典扯不扯可不是维基能掌控的,所以mingwangx也不用太在意了。 --醉洛阳 (寒夜客来) 20:15 2006年6月30日 (UTC)
经LoYang之手,条目看起来整齐美观多了。*^_^*--mingwangx (talk) 02:18 2006年7月1日 (UTC)
我觉得比起很多人物(像之前写的克莱斯顿·腓特烈·海尼根弹簧腿杰克),也不至于太扯。既然史书这样记载,就姑且相信,如果有其他现代研究成果,再补上去即可。--阿儒 | 这里泡茶 02:42 2006年7月1日 (UTC)
这个张三丰的确不太好写,因为历史上至少有2、3位张三丰,而这几位张三丰到底是不同的人,还是同一个人,还是其中有真有佳,一直存在争议。因此这个条目使用单纯的消歧义很难把几个人之间的关系说明清楚--百無一用是書生 () 15:26 2006年7月1日 (UTC)
果真人如其名,“丰”者必过三。 — 雁過留聲 2007年6月17日 (日) 17:08 (UTC)[回复]
我在北京曾听ㄧ位老外说张三丰现在还活著,还好他没说曾经亲眼见到^_^--Sangye 16:06 2006年7月1日 (UTC)
有人可以补充张的著作吗?我记得好像有张三丰全集?--Sangye 16:27 2006年7月1日 (UTC)
好像还有一位是张三峯,很容易混在一起--Sangye 16:38 2006年7月1日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张三丰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8年6月1日 (五) 12:58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张三丰中的2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8年7月10日 (二) 03:04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