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Friedrich Engels
出生(1820-11-28)1820年11月28日
 普鲁士王国莱茵省巴门(今伍珀塔尔
逝世1895年8月5日(1895岁—08—05)(74岁)
 英国英格兰伦敦
配偶莉齐·伯恩斯(1878年9月11日数小时内)[1][2][3]
伴侣玛丽·伯恩斯(1863年去世)
父母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父)
伊丽莎白·恩格斯(母)
亲属扬·威廉·努特(外曾祖父)
约翰·卡斯帕·恩格斯(祖父)
奥古斯特·恩格斯(叔)
时代19世纪哲学
地区西方哲学
学派哲学
主要领域
马克思主义
唯物主义
著名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
签名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德语:Friedrich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国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马克思1883年逝世后,恩格斯继续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帮助马克思完成了其未竟的《资本论》等著作,并于1889年推动建立了第二国际

生平

[编辑]
恩格斯在伦敦的故居

恩格斯于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普鲁士王国莱茵省巴门(今伍珀塔尔的一部分)。父亲老弗里得里希是工厂主,虔敬派基督徒,带有普鲁士贵族血统。母亲心地善良,遵守礼教,喜爱文学和历史。1837年,被父亲命令从中学辍学,到营业所学习其厌恶的经商。

1838年8月,恩格斯在父亲的安排下去不来梅当办事员。他在这个自由和民主思潮澎湃的城市成为了一名民主主义者,并以“弗·奥斯沃特”为笔名写下许多激情诗篇,其中尤以1839年发表的《乌培河谷来信》为其代表作。1841年9月,他为了服兵役而来到柏林,并在业余时间到柏林大学听哲学课,很快就成为了青年黑格尔派中积极的一份子。他尤其受到大卫·施特劳斯的影响,写了《谢林和启示》等著作并对弗里德里希·谢林神秘主义观点进行了批判。

1842年深秋,恩格斯告别家人,来到英国曼彻斯特的“欧门—恩格斯纺织厂”当总经理。曼彻斯特是英国宪章运动中心。在那里他开始真正深入工人阶级的生活。并且在这段时间,认识了还是《莱茵报》主编的马克思。1843年冬天,恩格斯认识了爱尔兰工人姑娘玛丽·伯恩斯。不久后,两人开始同居。1844年2月在《德法年鉴》上发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从社会主义观点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批判;8月恩格斯返回德国巴门老家,途中经过巴黎和马克思见面,在巴黎和马克思合写了《神圣家族》,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哲学,阐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845年3月写完第一部重要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揭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2月马克思举家迁往布鲁塞尔。几个月后,恩格斯同样迁到布鲁塞尔帮助困境中的马克思。

1846年8月和马克思共同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后与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共同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6月,起草《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后来进一步完善成《共产主义原理》。同年与马克思一起加入正义者同盟,受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与马克思合作拟定同盟纲领,即1848年2月问世的《共产党宣言》。《宣言》总结了以往无产阶级斗争经验,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重要思想,完整、系统及严密的阐明了他们的学说,后成为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

1848年4月,和马克思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1849年5月—7月,亲自参加了德国人民武装起义,表现了卓越的才能;1850年前后,民主革命失败;恩格斯和马克思被普鲁士政府压迫,经济拮据,恩格斯于1850年11月重回曼彻斯特纺织厂工作。以便继续资助马克思,一待就是20年。期间他和马克思以书信来往,并在多份报纸上发表评论。并且进行涉及各个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自然科学和军事。在未署名发表的军事评论《战争短评》中,他被公推为军事权威。此时他的语言才能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以阅读运用12种不同的语言文字。

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后,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参加了国际的领导工作,跟蒲鲁东派巴枯宁派工联派拉萨尔派进行了路线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基础。1869年7月,恩格斯终于从商人生涯中摆脱。1870年10月,移居伦敦,与马克思再度相聚。1871年3月巴黎公社建立后,同马克思一起支持公社,在演说和信件中高度评价巴黎工人的革命首创精神和英雄气概,阐明公社的历史意义。1878年《反杜林论》这部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问世。1879年同马克思合写了有名的《通告信》,批判德国党内苏黎士三人团的改良和投降主义路线。

1883年3月马克思去世。《资本论》只出了第一卷,剩下的只是一些字迹潦草的手稿。此时恩格斯正在整理其持续10年来累积的有关自然辨证法的研究记录,但他马上停下手中的工作,整理《资本论》剩下的手稿。在他12年的努力下,资本论二、三卷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1888年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阐释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889年参加第二国际的建立,并指导它的活动。1894年针对德国社会民主党法国工人党在农民问题上的立场,写了《法德农民问题》,批评他们迁就农民小私有倾向的路线。1895年8月5日,患有晚期食道癌的恩格斯在泰晤士河边的住所中长眠,享年74岁。三周后,根据恩格斯的遗愿,他的骨灰被撒在英格兰的比奇角

个人生活

[编辑]
1868年的弗里德里希·恩格斯[4]

恩格斯的兴趣包括诗歌猎狐狸英语Fox hunting和定期举办伦敦左翼知识分子的周日聚会,正如一位常客所说:“没有人会在凌晨两三点之前离开。”他的座右铭是“放轻松”,而“欢乐”被列为他最喜欢的美德[5]

关于恩格斯的个性和外貌,罗伯特·海尔布隆纳在《世界哲学家》中描述他为“高大而相当优雅,他有一个喜欢击剑和骑猎马的身材,还曾在没有停歇的情况下四次游过韦塞尔河”,同时他“机智灵活,思维敏捷”,并且性格开朗,能够“用20种语言勉强说话”,包括俄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爱尔兰语西班牙语波兰语法语英语、德语和米兰方言。他非常喜爱葡萄酒和其他“资产阶级的享乐”。恩格斯倾向于与无产阶级女性建立浪漫关系,并与一位名叫玛丽·伯恩斯的工人阶级女性建立长期伴侣关系,尽管他们未曾结婚。在她去世后,恩格斯与她的妹妹莉齐·伯恩斯成为伴侣[6]

历史学家和前工党议员特里斯特拉姆·亨特在《穿着礼服的共产主义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革命人生》一书中,认为恩格斯“几乎可以肯定是斯大林会下令处决的那种人”。亨特总结了恩格斯个性与后来的苏联之间的脱节,指出:“这个热爱美好生活、热情倡导个性、并热衷于将文学、文化、艺术和音乐作为开放论坛的伟大人物,绝不会接受20世纪的苏联共产主义,尽管斯大林主义声称他是其理论的奠基人。”关于恩格斯的宗教倾向,亨特写道:“在某种意义上,基督教的潜在理性渗透到现代世界的日常经验中——它的价值现在在家庭、民间社会和国家中得到各种体现。恩格斯在这一切中特别接受了现代泛神论的思想,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泛自然神论,即神性与进步人类的融合,这种幸福的辩证合成使他摆脱了虔诚向往和疏离的固定对立。‘通过施特劳斯,我现在已进入黑格尔主义的直路……黑格尔的神的思想已经成为我的思想,因此我加入了“现代泛神论者”的行列,’恩格斯在给格雷贝尔兄弟(威廉和弗里德里希,神职培训生和恩格斯的前同学)的最后一封信中写道。”[7]

思想

[编辑]

哲学

[编辑]

哲学是恩格斯的思想相比马克思差异最大的部分。在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补充了马克思著作中没有明确涉及到的哲学领域。对于马克思而言,辩证法与唯物主义是一种运用于社会范畴的历史政治分析方法和工具。而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著作中,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发展为适用于整个自然界的哲学体系。

斗争路线

[编辑]

恩格斯并不绝对地追求暴力革命而反对一切和平斗争手段,他认为要把革命手段与合法的手段结合起来,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对统治阶级进行全面的斗争,为工人争取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不过,马克思本人的观点在晚年其实亦有类似的转变。[8] 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种对秩序的妥协,并不意味着恩格斯反对或放弃了暴力革命路线。

恩格斯具体指导了德国社会民主党进行的合法斗争,强调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德国国会选举中获得成功对整个国际工人运动有很大的意义。但是,他也告诫社会民主党不能把和平手段当作根本的手段。恩格斯在对爱尔福特纲领草案的批评中指出,社会民主党内存在一种机会主义思潮,“他们力图使自己和党相信,‘现代的社会正在长入社会主义’,而不问一下自己,是否这样一来,这个社会就会不像虾要挣破自己的旧壳那样必然要从它的旧社会制度中长出来,就会无须用暴力来炸毁这个旧壳”。[9] 他警告“这样的政策归根到底只能把党引入迷途”,是在“为了眼前暂时的利益而忘记根本大计,只图一时的成就而不顾后果,为了运动的现在而牺牲运动的未来。”[9]

在去世前不久,恩格斯发表了《〈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这篇导言认为,用参加民主选举的方式来进行的斗争,是工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发展出的一种斗争方式,是德国工人对国际工人阶级事业的一个重大贡献。他指出,普选可以定期显示工人政党支持率的增长以增加工人阶级的信心,成为社会主义者最好的宣传手段。[10] 恩格斯反思了1848年革命时期被广泛采用的革命策略即街垒巷战,认为斗争的条件也已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各种新式军事器械的出现大大增强了军队的武装力量,军队待遇的提升降低了军队倒向起义者一方的可能性,中间阶层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坚定地团结在无产阶级周围。[11] 但是,恩格斯又指出,这并不意味着武装起义变成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只是客观条件在当时变得对它不利了,而只有当这种不利的对比关系有其他的因素来抵销的时候,武装起义才能获得胜利。[12] 于是,恩格斯提出,不应立刻就在大规模的流血冲突中把工人的力量消耗掉,而是利用民主选举的手段来保存和增加这种力量,直到工人要和统治阶级进行决战的那一天。[13]

著作

[编辑]

重要著作

[编辑]

文集

[编辑]
  • 《马克思恩格斯文选》共2卷,中文版1954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共4卷,中文版1967人民出版社
  • 《恩格斯军事论文选集》,中文版1950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中文版1981战士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共10卷,中文版2009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共39卷,中文版1956-1974人民出版社。1979-1985补卷11卷人民出版社。合计共50卷。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共60卷,中文版2000-2017人民出版社。第二版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普通著作卷(1-29卷);第二部分为《资本论》及其手稿卷(30-46卷);第三部分为书信卷(47-60卷);第四部分为笔记卷(编多少卷尚未确定)。

纪念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恩格斯情史与共产主义诞生. [2016-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7). 
  2. ^ Henderson, William Otto. The Life of Friedrich Engels. Psychology Press. 1976: 567. ISBN 978-0-7146-3040-3. 
  3. ^ Samuel Hollander. Friedrich Engels and Marxian Political Econom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358. ISBN 978-1-139-49844-9. 
  4. ^ Manchester Photographers by Gillian Read. Ed. Royal Photographic Society's Historical Group, 1982: "George Lester, 51, King Street, Manchester (1863–1868). See the photo in Jenny Marx album too.
  5. ^ Engels, Friedrich. Friedrich Engels's "Confession". Marxists Internet Archive. [25 Octo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April 2014). 
  6. ^ Robert L.heilbroner. The Worldly Philosophers (the Great Economic Thinkers). 1953. 
  7. ^ Paul Lafargue; Jacques Bonhomme. Friedrich Engels. Marxists Internet Archive (from The Social Democrat journal). Marxists Internet Archive. 15 August 1905 [15 April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0). 
  8. ^ 《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这种集体占有制只有通过组成为独立政党的生产者阶级——无产阶级的革命活动才能实现;要建立上述组织,就必须使用无产阶级所拥有的一切手段,包括借助于由向来是欺骗的工具变为解放工具的普选权,法国工人社会主义者提出其经济方面斗争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全部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并决定以下述最低纲领参加选举作为组织和斗争的手段。”
  9. ^ 9.0 9.1 《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
  10. ^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但是由于这样有成效地利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发挥作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发现,在资产阶级用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东西是工人阶级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工人参加各邦议会、市镇委员会以及工商业仲裁法庭的选举;只要在安排一个职位时有足够的工人票数参加表决,工人就同资产阶级争夺每一个这样的职位。结果弄得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11. ^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因为这里斗争的条件也已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旧式的起义,在1848年以前到处都起过决定作用的筑垒的巷战,现在大都陈旧了。”
  12. ^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这是不是说,巷战在将来就不会再起什么作用了呢?决不是。这只是说,自从1848年起,各种条件对于民间战士已变得不利得多,而对于军队则已变得有利得多了。这样,将来的巷战,只有当这种不利的对比关系有其他的因素来抵消的时候,才能达到胜利。”
  13. ^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我们在本世纪末就能夺得社会中等阶层的大部分,小资产阶级和小农,发展成为国内的一个决定力量,其他一切势力不管愿意与否,都得向它低头。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毫不停手地促使这种力量增长到超出政府统治制度所能支配的范围,不是要把这个日益增强的突击队在前哨战中消灭掉,而是要把它好好地保存到决战的那一天。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恩格斯著作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