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优势制
外观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11月29日) |
政治系列主题条目 |
政治主题 |
一党优势制(英语:dominant-party system或one-party dominant system),又称一党独大制[1],是形容一个国家由某政党透过民主选举制度下,长期胜出而得以达到稳固执政之政局情境。通常发生在共和制的发展中国家。此种政党通常在立法机关(国会)中连续数次取得大多数议席,又或赢得总统选举。
虽然一党独大制与一党执政在结果上有某些类似特征,但绝不应被混淆。[注 1]
一般而言,一党独大制产生于完全民主或部份民主国家,在攸关政权的中央选举中会有数个政党角逐权力及议席,但选举结果却是由一个大政党胜选,长期垄断执政权。此外一党多元制,也被视为一党优势制的变体。
简介
[编辑]一党优势制政权使用制度渠道而不是镇压来影响民众。[2]主要有以下方法:
- 政权通过土地改革、扶贫、公共卫生、住房、教育和就业计划的强制分配来控制公民和经济精英。[3]此外,还向获胜联盟分配私人物品,以维持权力。[4]向获胜联盟提供私人物品也可以防止内部冲突。[5]
- 政权利用教育系统来教导和维护合法性,通过教师的招募、纪律和培训允许专制政府控制教师实现其目标,即培养年轻人的服从性。[6]
- 政权保持控制的另一种方式是举办选举,尽管不是公平的选举,但选举本身可以让公民感到他们拥有一定的控制权和政治出路。[7]
- 政权还可以通过国际合作,通过支持和获得其他类似政府的支持,特别是经济支持,加强本国的统治。[8]
例子
[编辑]亚洲
[编辑]- 日本:日本的自由民主党1955年成立以后,除了1993至1994年及2009至2012年外,一直维持执政地位。因为长期执政的因素,大部分的党魁兼任过日本首相,该党党魁总裁因而有“总理总裁”的称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开始起飞,使自民党长期为执政党,日本社会党为最大在野党,这稳定的两党制政治被称为“五五年体制”。直至1993年大选之后,自民党在众议院失去过半席次,虽然仍是国会最大党,但因除日本共产党外的政党成功组成执政联盟,因而令自民党短暂成为在野党,“五五年体制”才终结。众议院采行小选举区与比例代表并行的选制:60%的议席由各都道府县下划分的小选区制选出;其馀40%的议席则由全国各比例代表选区所产生[注 2]。自民党在下野后均能很快重拾势力东山再起,然后再度长期的执政。而曾经把自民党赶下台的政党,都逃不了分崩离析的衰亡命运,1993年的社会党;2009年的民主党;民主党在2012年大选中遭遇毁灭性的惨败[9],致使日本重新回到自民党一党独大的状态。民主党此后改组为民进党[10],其后再次分裂为偏左的立宪民主党与偏右的国民民主党[11][12]。
- 中华民国: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1925年11月23日,中国国民党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的“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并通过决议宣布中国共产党非法。1927年4月18日,国民党于南京成立国民政府,蒋中正在四一二事件后施行清党,全面实行一党制及军事独裁统治。1931年5月南京国民会议召开展现国民党“以党领政”的一党政治体制初步形成。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国民政府施行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及台湾省戒严令。中华民国政府中国国民党率政府播迁台湾后,依据《中华民国宪法》允许三个合法政党存在,故当时仍为一党独大,对民间政治活动(包括党外运动等非中国国民党人士)则多采取压制方式。1987年戒严令解除后,正式开放党禁,并允许公民自由组党,1987年解严后,中国国民党仍为一党独大,在国会及省县市区乡议会维持多数地位。1996年,中华民国首次直接民选总统,由中国国民党籍的李连配当选。1997年,民主进步党赢得多数县市长席次。2000年,在中国国民党分裂的情况下,民进党派出的扁吕配代表所属政党首次赢得总统大选,国民党也首次在野,第一次实现了和平的政党轮替。中华民国演变成由国民党和民进党轮流执政的两党制之局面。2008年,中国国民党再次赢得总统选举及立法委员选举,重返执政。2016年,民进党赢得总统及立法委员选举,在立法院取得68席,民进党席次首次超越半数。现今的台湾政治仍为两党制型态。
- 香港:建制派政党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后,在香港立法会通过功能界别等选举制度,长期维持议会过半数优势。当中民建联更一直是立法会最大的政党。自2021年中国中央政府强制对香港施行“政治制度改革”后,香港民主派基本上在资格审查阶段已被筛走,香港进入一派独大的时代。
- 澳门:建制派社团组织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后,在澳门立法会通过社团间选和官方委任,长期维持议会绝对多数优势。
- 大韩民国: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后,反共保守派执政党一直执政。1951年起,李承晚领导的自由党一党独大,1960年李承晚在四一九革命下台,在野民主党短暂执政。之后朴正熙于1961年5月16日发动5·16军事政变,实行军政府独裁统治,1963年朴正熙“归还民政”,建立民主共和党,转为一党独大的独裁体制。1979年朴正熙遇剌身亡,全斗焕其后籍“双十二政变”取得军队的控制权。1980年光州事件后,全斗焕再次建立军政府的独裁统治,建立民主正义党的一党独大体制,直到1987年六月民主运动,卢泰愚发表“6.29”宣言,改总统选举为全民直选,韩国长达四十年的一党独大独裁体制才告终结,实现了政治民主化。惟其后保守派政党继续控制国会。1997年,在野的金大中赢得总统大选,第一次实现了和平的政党轮替,结束保守派长达五十年的统治。韩国演变成由自由派和保守派政党轮流执政的两党制之局面。保守派仍控制国会至2004年。2007年,在野的李明博赢得总统大选,第二次实现了和平的政党轮替,结束自由派十年的统治。2008年保守派控制国会。2016年,在野的共同民主党取得国会控制权。2017年,在野的文在寅赢得总统大选,第三次实现了和平的政党轮替。
- 越南共和国:1955年至1963年由吴廷琰领导下的人民劳动革命党曾实施威权统治直至因为佛教徒危机所引发的暴乱所衍生出的军事政变发生而被推翻为止,尔后南越进入军事专政时期,政局长期不稳。1968年阮文绍将军成立国家社会民主阵线作为执政党直至1975年春禄战役后逃亡海外。最后南越被北越统一,政权瓦解。
-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自1957年独立建国以来,以巫统为首的国民阵线及其前身联盟一直是马来西亚的执政党联盟。2008年马来西亚大选,国阵执政五十年首次失去三分之二多数的议席,三个主要反对党组成人民联盟(现改组为希望联盟),成功取得多个重要州份的控制权。但国阵仍一党独大。到了2018年马来西亚大选,希望联盟在前巫统暨国阵领导人马哈迪·莫哈末领导下成功取得下议院过半的国会议席,结束国阵61年执政,实现了和平的政党轮替并组成希盟政府。但到了2020年2月29日,在经历了一场政治风暴后,马来西亚最高元首宣布由国民联盟推举的慕尤丁出任第八任首相。和国阵联合的国民联盟再一次成为了执政党。后来,到了2022年马来西亚大选竞选期间,国民阵线、国民联盟和希望联盟分开竞选。最终,大选成绩出炉时,希望联盟拿下82席、国民联盟拿下74席、国民阵线拿下30席、砂拉越政党联盟拿下22席、以及沙巴人民联盟拿下6席。但是没有政党联盟获得112席简单多数门槛得以执政。在经过几轮的谈判后,最高元首认定希望联盟主席拿督斯里安华·依布拉欣得到大多数国会议员支持得以担任第十任首相。除了国民联盟的国会议员外,所有胜出的国会议员和政党都加入了团结政府。马来西亚的一党独大时代正式结束。
- 新加坡:新加坡自1965年8月9日独立建国以来,人民行动党迄今一直是新加坡的执政党。凭籍选举制度,该党在国会中一直拥有九成以上之席次。[13]
- 印度:印度自1947年脱离英国独立以来,印度国民大会党长期维持执政地位。直至2014年一直长期是印度的执政党,期间只在1977-1980年,1989-1991年,1996-2004年和2014年至今失去执政权。[14]印度人民党2014年起为执政党迄今。
- 巴基斯坦:1947年以来,巴基斯坦民选及军政府多数由全印度穆斯林联盟掌权。巴基斯坦独立以后,该党领袖真纳组建了第一届政府,自1950年代以来,随著军人政变的频发,该党分裂成若干派别。巴基斯坦人民党在1971年成为执政党及开始一党独大。1976年穆斯林联盟重整旗鼓,1977年发动军事政变再次掌权。1979年议会选举中赢得14席,之后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无所作为。1990年代,穆盟领导人纳瓦兹·谢里夫曾两次当选巴基斯坦民选总理,1999年被穆沙拉夫以军事政变手段推翻。穆沙拉夫领导的军政府透过扶立穆盟的领袖派掌权。2008年大选,穆盟谢派成为反对党。2013年,穆盟谢派击败巴基斯坦人民党再次执政。2018年巴基斯坦大选之后,第三大政党巴基斯坦正义运动获得执政,结束该国长达几十年穆盟(谢派)及巴基斯坦人民党把持政权的局面。
- 孟加拉国:孟加拉人民联盟、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及民族党曾经相继轮流于国会一党独大,目前孟加拉国由人民联盟一党独大执政。
- 斯里兰卡:统一国民党作为执政党或执政联盟,曾在1947年到1956年、1965年到1970年、1977年到1994年组阁,执政长达33年。1978年到1994年的斯里兰卡总统也全是统一国民党党籍。2004年至2015年由斯里兰卡自由党联盟政府执政,但被指控日益专制滥权导致2015年败选下台。统一国民党重新执政,2019年败选下台。斯里兰卡自由党联盟重新执政。
- 泰国:泰国长年由军政府执政,故军事政变频繁,在銮披汶·颂堪、沙立·他那叻与他侬·吉滴卡宗时代,当局为了粉饰民主,因而短暂成立由军政府成员组织的诸如玛兰卡西自由党、泰国国家社会党、泰国联合人民党等政党一党执政,这类的政党通常在阶段性任务结束后即解散。塔克辛·钦那瓦执政后,泰爱泰党及其后继组织人民力量党与为泰党相继为泰国国会最大政党直至今日。
- 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是1946年至1962年间缅甸的一党独大执政党,1962年缅甸政变之后是奈温的一党制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1988年起缅甸进入军政府时期,由军人丹瑞组织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执政,2010年改组注册为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并于隔年由总理登盛继任,以文官身份联合宪法所规定的国会四分之一席军人议员继续执政,直至2015年缅甸议会选举败于全国民主联盟,由全民盟一党独大。2021年缅甸政变,敏昂莱领导军政府成立国家领导委员会,重新开启军事专政。
- 柬埔寨:1946年至1955年间的柬埔寨民主党,1970年以前柬埔寨的人民社会同盟及高棉共和国时期由朗诺领导的社会共和党曾经长期执政。1979年初迄今,柬埔寨人民党是柬埔寨的执政党。2017年起洪森取缔反对党后,开始一党制。
- 菲律宾:菲律宾国民党及新社会运动党在马可仕政权之下于1965年至1986年间一党执政。
- 印度尼西亚:专业集团党在苏哈托总统领导下执政超过32年,在民主化后,2004年起加入执政联盟。
- 以色列:工党在以色列于1948年立国以来即占据执政优势,1948-1977年,1984-1990年,1992-1996年,1999-2002年及2006-2009年,工党是以色列的执政党及联盟成员,过去曾执政长达45年。利库德党则自1977年起长期为执政党迄今,中途仅在1992-1996年、1999-2001年及2006-2009年在野。
- 伊拉克:1968年,伊拉克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夺取政权。1979年,萨达姆上台之后,实行独裁统治,直到萨达姆政权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被以美国为首的联军推翻为止。
- 叙利亚:叙利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于1963年发动军事政变取得政权,1970年由阿萨德家族发动纠正运动统治至今且为唯一合法政党,2011年始解除全国党禁,但维持一党制。
- 叶门:全国人民大会党于1982年8月24日由萨利赫总统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对叶门的统治,直到2015年被胡塞运动在内战中推翻。现任主席为阿卜杜·拉布·曼苏尔·哈迪总统。
- 土库曼斯坦:国会几乎全被土库曼斯坦民主党控制,2004年土库曼斯坦选举,土库曼斯坦民主党全票获胜,估计76.9%的选民投了票。
- 哈萨克斯坦:祖国之光是现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执政党和最大的政党,拥有762000名党员,现任党主席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同时也是哈萨克斯坦总统。
- 乌兹别克斯坦:卡里莫夫领导下,1991年至2007年间的乌兹别克斯坦人民民主党及2007年至今的乌兹别克斯坦自由民主党。
- 塔吉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人民民主党于总统埃莫马利·拉赫蒙领导下自1994年起即是塔吉克斯坦的执政党。
- 阿塞拜疆:新亚塞拜然党是亚塞拜然的执政党。它于1992年由盖达尔·阿利耶夫创建。
- 亚美尼亚:亚美尼亚共和党从1998年到2018年是亚美尼亚执政党。在2018年亚美尼亚示威后举行的2018年亚美尼亚议会选举中下台,成为了在野党。
- 格鲁吉亚:格鲁吉亚公民联盟自成立以来一直是格鲁吉亚执政党,直到玫瑰革命后统一民族运动党上台为止。
欧洲
[编辑]- 俄罗斯:弗拉基米尔·普京自1999年执政后,统一俄罗斯自2003年以来在国家杜马维持绝对多数的地位。[15]2011年,统一俄罗斯和众多俄罗斯非政府组织组成全俄人民阵线。
- 义大利:义大利天主教民主党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直主导该国的联合政府,与多个现已解散中间偏左的政党合作,包括民主社会党、社会党、自由党和共和党等,其中共和党和社会党曾出现两任获天主教民主党支持的总理,而意大利共产党一直是最大反对党,但天主教民主党和共产党亦有阁外合作。直到1993年天民党主导的联合政府因连串贪腐丑闻而下台及解散。政党其后重组,形成现时的三大政党联盟势力(五星运动、北方联盟/意大利力量党的中右联盟及民主党领导中左联盟)。
- 瑞典: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社民党)自1914年一直是国会内最大的政党。社民党一直长期执政,在1921-1928年、1932-1976年、1982-1991年、1994-2006年、2014年至今维持执政地位,只在1928年至1932年、1976年至1982年、1991年至1994年、2006年至2014年间失去政权,成为在野党。自2006年,社民党的得票大幅下降,但仍然维持瑞典议会第一大党地位。
- 挪威:工党自1927年一直是国会内最大的政党。为挪威二战后主要政党,1935-1965年,1971-1972年,1973-1981年,1986-1989年,1990-1997年,2000-2001年,2005-2013年为挪威执政党。近年得票大幅下降,但仍然维持挪威议会第一大党地位。
- 卢森堡:卢森堡基督教社会人民党(CSV)早在其前身正确的党时期便已经控制卢森堡自1917年以来一直是第一大党及执政党,除了1974年至1979年及2013年至今。只在1964年、1974年和2013年失去政权。
- 爱尔兰:爱尔兰共和党由1932-2011年,一直是爱尔兰下议院最大的第一政党,1932-1948年,1951-1954年,1957-1973年,1977-1981年,1982年,1987-1994年,1997-2011年和2020年至今是爱尔兰的执政党,早期为少数党政府,执政后期曾与工党、绿党及已解散的进步民主党组建联合政府。2016年起支持统一党领导的少数党政府。2020年与统一党绿党及组建联合政府。
- 匈牙利:1922年至1944年间匈牙利王国时期的匈牙利统一党。青年民主联盟(Fidesz)于1998年至2002年,2010年至今是匈牙利的执政党,在匈牙利国会拥有三分之二议席的绝对多数地位。
- 阿尔巴尼亚:1991年6月12日,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在民主化运动期间解散,改组为奉行资本主义和亲欧盟政党阿尔巴尼亚社会党后,阿尔巴尼亚在总统选举实现了多党轮替政府,而总理间接选举则以两党轮替为主,社会党间断地维持议会执政党地位至今。(在1992年4月6日至1997年7月24日和2002年7月24日至今社会党长时间失去总统一职,仅在1997年7月24日-2002年7月24日社会党取得总统一职;以及在1991年12月10日-1997年3月11日和2005年9月11日-2013年9月15日短暂失去总理一职)
- 蒙特内哥罗:1991年6月22日莫米尔·布拉托维奇将黑山共产主义者联盟改组成黑山社会主义者民主党后开始长期执政。在2020年8月30日首度失去国会控制权,最终在2023年4月2日举行的黑山总统大选和2023年6月11日举行的黑山国会选举中双双败选正式下台。
- 塞尔维亚:自2012年起执政至今的塞尔维亚前进党。
- 南斯拉夫联盟:2000年以前米洛舍维奇领导的塞尔维亚社会党。
非洲
[编辑]-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自1962年从法国独立后执政至今,只在1992年1月14日-1992年6月29日和1994年1月31日-1999年4月27日短暂沦为在野党。
- 苏丹:1998年至2019年间的全国大会党。曾为苏丹的执政党,简称全国大(NCP)。前身为苏丹全国伊斯兰阵线(NIF),由穆斯林兄弟会演变而成,1989年6月30日奥马尔·巴希尔通过军事政变上台,NIF成为执政党,苏丹开始实行伊斯兰教法。1998年改组为全国大会党。2019年下台。
- 埃及:1978年至2011年间的埃及民族民主党。2011年阿拉伯之春被推翻下台。2012年穆斯林兄弟会的自由与正义党成为议会的第一大党上台执政,隔年即遭上将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政变推翻。
- 突尼西亚:1957年至2011年间的突尼西亚宪政民主联盟。2011年阿拉伯之春茉莉花革命被推翻下台。
- 南苏丹:南苏丹自2011年独立建国之后,一直由苏丹人民解放运动执政。
- 奈及利亚:奈及利亚人民民主党于1999年至2015年间皆为该国执政党。
- 安哥拉: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自1975年安哥拉独立以来一直为执政党。
- 博茨瓦纳:波札那民主党原名贝专纳民主党,波札那独立后改现名。于1962年1月成立,独立后该党一直执政至今。
- 喀麦隆:总统保罗·比亚所领导的喀麦隆人民民主联盟(RDPC)仍旧绝对主导著国会(在2007年7月举行的国会大选中,该党获得了总共163席中的153席),这为国会通过符合他意志的法律奠定了基础。
- 乍得:由军事领袖伊德里斯·德比长期领导的爱国拯救运动在1992年查德取消党禁前是查德的唯一合法政党。
- 刚果共和国:刚果劳动党1970年至1991年为刚果人民共和国唯一合法政党。1992年在多党选举中首次失利,成为反对党。1997年10月刚果(布)内战结束后,重新成为执政党。
- 刚果民主共和国:约瑟夫·卡比拉于2002年创立的重建与民主人民党(PPRD),自创党以来即执政迄今。
- 科特迪瓦:2000年至2010年间洛朗·巴博领导下的象牙海岸人民阵线。
- 赤道几内亚:赤道几内亚民主党在特奥多罗·奥比昂·恩圭马·姆巴索戈领导下从1979年一直专政至今。
- 加彭:自加彭独立以来,加彭民主党一直掌握著政权,其领袖莱昂·姆巴和哈吉·奥马尔·邦戈相继担任加彭总统。1990年之前是加彭唯一的合法政党。在最近的2006年选举中,加彭民主党获得了全部120个议席中的80个,占据绝对优势。
- 冈比亚:甘比亚人民进步党于1994年以前曾为甘比亚之万年执政党。后来叶海亚·贾梅发动政变并领导爱国调整和建设联盟自1996年一直执政至今,期间赢得了4次民主选举。但在2016年的选举中被反对党联盟的甘比亚联合民主党参选者阿达马·巴罗击败,并将于2017年年初完成总统任期。
- 布吉纳法索:1996年至2014年期间的布吉纳法索争取民主和进步大会于龚保雷领导下长期执政直至被政变推翻为止。
- 布隆迪:皮埃尔·恩库伦齐扎领导的国家民主保卫委员会-保卫民主力量(CNDD-FDD)自2005年起执政迄今。
- 莫桑比克:莫三比克解放阵线党成立于1962年,初名莫三比克解放阵线。1994年,该党赢得了莫三比克首次多党大选。此后多次大选,该党均获胜,使该党一直保持著执政党地位。
- 纳米比亚:当年独立运动的主要力量西南非洲人民组织已经脱离了其最初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但仍然是纳米比亚最大的政党,创党人即为首任总统萨姆·努乔马。
- 尚比亚:多党民主运动于1991年到2001年间皆在国会中占据绝对多数议席。创党人弗雷德里克·奇卢巴于1991于民主选举中胜出,终结了来自联合民族独立党的肯尼思·卡翁达27年的统治。其后的两任总统也都来自于该党,于2011年在野。
- 卢旺达:卢安达爱国阵线是现在卢安达的执政党,现任主席为卢安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在2003年9月30日举行的最近一次立法选举中,爱阵取得53个众议院议席中的33席,现与其他党派组成执政联盟。
- 塞内加尔:塞内加尔社会党自1960年至2000年间于该国长期执政。
- 塞舌尔:人民党现为塞席尔的执政党。该党由弗朗斯-阿尔贝·勒内成立于1964年,初名塞席尔人民联合党,1977年勒内夺取塞席尔政权后成为执政党,次年改名为塞席尔人民进步阵线。1977年至1993年间,塞席尔人民进步阵线是塞席尔唯一合法政党。该党原以社会主义为号召,1991年后不再以社会主义为纲领。2009年6月,该党改为现名。
- 坦桑尼亚:革命党为坦尚尼亚执政党。成立于1977年2月5日,由原坦噶尼喀的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联盟和桑给巴尔的非洲-设拉子党合并而成,首任主席朱利叶斯·尼雷尔。成立后即为坦尚尼亚执政党至今。
- 多哥:多哥人民联盟于纳辛贝·埃亚德马领导下自1969年即为多哥执政党,2012年改组为共和联盟持续执政迄今。
- 乌干达:全国抵抗运动在领导人约韦里·穆塞韦尼于1986年掌权前是叛军全国抵抗军的政治组织。2005年公民投票以前,乌干达以无政党民主制进行选举。各政党的实力无法直观比较,直至当年恢复多党制,但全国抵抗运动仍把持著对议会的控制权,在议会选举中得到289个议席中的205个。
- 衣索比亚: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1991年起执政至2019年。[16]2019年12月1日,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埃革阵)解散,原埃革阵的四个成员党中的三个(阿姆哈拉民主党、奥罗莫民主党和南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运动)以及全部附随政党(阿法尔民族民主党、本尚古勒-古马兹人民民主团结阵线、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人民民主党、甘贝拉人民民主运动和哈勒尔民族联盟)合并为繁荣党[17]。
- 吉布提:争取进步人民联盟1981年成为国内唯一合法政党。1991年,由于不满伊萨族长期一党执政,北部阿法尔族起兵反抗哈桑·古莱德·阿普蒂敦,迫使其在次年宣布逐渐推行多党制。1993年,在首次多党大选中,阿普蒂敦获得了60%以上的选票,连任总统成功。1999年,阿普蒂敦宣布任满退休,将政权成功转交给外甥兼亲信伊斯梅尔·奥马尔·盖莱。
- 罗德西亚→ 辛巴威:伊恩·史密斯时期的罗德西亚阵线实施白人至上的种族政治,长期把持国家政权;尽管辛巴威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施行全国自由选举活动,然而许多评论都认为该政党仍然实施一党专政,穆加贝长期维持专制独裁统治。执政辛巴威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及选举委员会通过种票及各种舞弊手段,改变其选举失利的结果。2017年穆加贝遭政变下台,其领导的执政党仍持续执政。
- 南非→ 南非:在种族隔离时期,南非长期由国民党把持政权;而自1994年种族隔离结束以来则一直由非洲人国民大会执政至今[18]。
美洲
[编辑]- 加拿大:自1867年联邦成立以来,加拿大自由党在政坛的影响力一直十分丰厚,在20世纪期间更执政近69年,因此经常被称为“加拿大的当然执政党”。它也是交替统治加拿大的仅有两个政党之一(另一个是加拿大保守党及其前身加拿大进步保守党)。在1896年至1911年,1921年至1930年,1935年至1957年,1963年至1979年,1980年至1984年、1993年至2006年及2015年至今,加拿大自由党是加拿大的执政党。2011-2015年曾成为第三大党。
- 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从1929-年至2000年,连续执政达71年之久,2000年首次失去执政党,直到2012年重新执政至2018年。[19]
- 巴西:国家革新联盟于1965年至1979年间在巴西军政府控制下占有绝对的执政优势。
- 玻利维亚:革命民族主义运动于1952-1964年间为玻利维亚执政党。争取社会主义运动2006-2019年为执政党。
- 哥伦比亚:哥伦比亚自由党于1863至1880年间于哥伦比亚长期执政。1900-1930年哥伦比亚保守党曾经一党独大,1946年至1953年甚至在劳雷亚诺·戈麦斯的领导下实施威权统治。
- 阿根廷:国家自治党(National Autonomist Party)于1874-1916年间在阿根廷长期执政。1946-1955年,1973-1976年,1989-1999年,2001-2015年及2019年至今,庇隆主义正义党是阿根廷的执政党,长期一党独大,但正义党分裂为庇隆主义左派(基什内尔派)和右派。
- 乌拉圭:乌拉圭红党于1868年至1959年间长期执政。
- 萨尔瓦多:1913-1931年的国家民主党、1931-1945年军政府控制下的祖国党、1945年至1948年的统一社会民主党、1950-1960年的民主统一革命党以及1962-1979年的国家调解党。
- 厄瓜多尔:1861-1876年,1883-1888年,1895年,1934-1935年,1944-1947年间的厄瓜多保守党、1895-1934年,1938-1944年,1961-1963年间的厄瓜多激进自由党、1952-1956年,1960-1961年,1968年至1972年间的贝拉斯科主义全国联合会、2007年至今的主权祖国联盟运动。
- 巴拉圭:巴拉圭红党于1880-1904年,1947-2008年和2013年至今长期执政。其中1947年至1962年为巴拉圭唯一合法政党。
- 委内瑞拉:第五共和国运动于乌戈·查维兹的带领下于1999年起执政至今,2007年该党改组为委内瑞拉统一社会主义党。
- 尼加拉瓜:尼加拉瓜国民自由党于1937年至1979年间在索摩查家族领导下曾经长期执政直至被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推翻。2006年奥蒂嘉再次当选总统以后,其领导的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复长期执政至今。
- 洪都拉斯:1933-1956年及1963-1975年间的宏都拉斯国民党实施一党威权统治,其他期间也曾经数度上台执政。
- 危地马拉:1847-1871年的危地马拉保守党和1871年至1944年的危地马拉自由党相继在拉斐尔·卡雷拉及其之后的保守派人士、自由派的胡斯托·鲁菲诺·巴里奥斯、曼努埃尔·何塞·埃斯特拉达·卡夫雷拉和豪尔赫·乌维科等政治强人领导下实施威权统治。
- 哥斯达黎加:1932-1948年间特奥多罗·皮卡多·米查尔斯基领导下的哥斯大黎加国民共和党。
- 多米尼加:华金·巴拉格尔领导下的基督教社会革命党。
- 安地卡及巴布达:安提瓜工党于1960-1971年和1976-2004年间为该国之执政党。另外,巴布达人民运动自1979年以来至今一直统治著巴布达岛,并赢得了每一次选举在国家众议院的岛上的席位。
- 巴哈马:巴哈马进步自由党于1967-1992年和2002-2007年间为该国之执政党。
大洋洲
[编辑]参见
[编辑]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Heywood的政党体系之分类--一党独大制
- ^ Frantz, Erica. Authoritarianism. 2018-11-15. ISBN 978-0-19-088019-4. doi:10.1093/wentk/9780190880194.001.0001.
- ^ Hassan, Mai; Mattingly, Daniel; Nugent, Elizabeth R. Political Control.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2022-05-12, 25 (1): 155–174. ISSN 1094-2939. doi:10.1146/annurev-polisci-051120-013321.
- ^ Newton, Kenneth. Foundations of comparative politics : democracies of the modern world. December 24, 2020. ISBN 978-1-108-92494-8. OCLC 1156414956.
- ^ Meng, Anne. Ruling Parties in Authoritarian Regimes: Rethinking Institutional Strength.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2019-09-25, 51 (2): 526–540. ISSN 0007-1234. S2CID 204450972. doi:10.1017/s0007123419000115.
- ^ Weigele, Annika; Brandt, Cyril Owen. 'Just keep silent'. Teaching under the control of authoritarian governments: A qualitative study of government schools in Addis Ababa, Ethiop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January 2022, 88: 102497. ISSN 0738-0593. S2CID 245164001. doi:10.1016/j.ijedudev.2021.102497.
- ^ Hong, Hao; Wong, Tsz-Ning. Authoritarian election as an incentive schem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olitics. 2020-05-05, 32 (3): 460–493. ISSN 0951-6298. S2CID 13901166. doi:10.1177/0951629820910563.
- ^ von Soest, Christian. Democracy prevention: The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f authoritarian regimes.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 2015-10-25, 54 (4): 623–638. ISSN 0304-4130. doi:10.1111/1475-6765.12100.
- ^ Why Japan Seems Content to Be Run by One Party. [2016-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1) (英语).
- ^ 民主・維新両代表、両党が合流し新党を結成することで一致. [2019-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2).
- ^ 徐家仁. 日眾議院提前改選 "希望之黨"異軍突起. 公共电视. 2017-09-29 [2017-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2) (中文(繁体)).
- ^ 日民進黨分裂戰術奏效 7成連任. 自由时报. 2017-10-29 [2017-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8) (中文(简体)).
- ^ 論人民行動黨與新加坡的一黨優勢之發展 (PDF). [2016-10-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10-09) (中文(台湾)).
- ^ India 2014: Return of the One-Party Dominant System. [2016-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4) (英语).
- ^ Russia: The New And Improved Single-Party State. [2016-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1) (英语).
- ^ Ethiopia's 'one-party democracy' is spreading. [2016-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1) (英语).
- ^ Gedamu, Yohannes. The new political party of Ethiopia’s Abiy holds much promise but faces significant hurdles. Quartz Africa. Quartz. 13 December 2019 [5 January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6).
- ^ In South Africa, Democracy May Breed One-Party Rule. [2016-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1) (英语).
- ^ Mexico’s history of one-party rule. [2016-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