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Wikipedia talk:繁简处理/档案8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以下内容移动自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下一次登录 04:03 2007年2月8日 (UTC)

关于地区标签和简正/繁体标签的共识(1)

目前的现状不能接受,这已经是某种(=许多人的)共识了。至于怎么改善,讨论具体方案和技术问题是次要的,找到原则上的共识才是主要的,不能本末倒置,不然不会有结果的。近来的发展会引起不满,就是因为原则没有探讨清楚,所以各方对原则的理解有落差。这样的局面不能继续下去。

冲着这个原则问题,我来写点建设性的东西,了解一下各方对以下原则的看法。

  1. 同一份中文维基百科资料供全体的中文读者和编者使用
  2. 每个人不作任何自我归类选择,也应当能接触到并理解所有的中文内容
  3. 任何制造多个版本事实的措施必须是有限的、临时的、有针对性地服务一个迫切需求的(比如一个无鉴于维基百科原则和惯例,并在可见的将来也无方解决的具体争端)

请讨论和补充。—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251.2.2對話貢獻)於2007年2月1日 07:48 (UTC)加入。

反對「目前的现状不能接受,这已经是某种共识了」。看起來是有一方能接受目前現狀(用詞轉換),而另一方不能接受,因此以上該句尚未成為共識。--Jnlin討論) 09:55 2007年2月1日 (UTC)
仅为了配合文字游戏,我修改了一下。如果你对题讨论会更有意义,比如,你对以上三原则有什么意见,觉得是否合理,目前的现状是否符合,觉得应该有什么补充。-T
這不是文字遊戲,請見正在被提議為正式方針的Wikipedia:共識。你可以說是部份人的意見,但共識在維基百科中有其意義,不能亂用。--Jnlin討論) 10:18 2007年2月1日 (UTC)
另,我同意一、二,但不同意三。維基百科不能強迫讀者接受他不同意的觀點或是譯名,因此我們應該讓各種名稱同時存在於頁面上,並且為了讓讀者容易閱讀,可選擇性提供轉換方式。當然提供未轉換的版本我是贊成的。--Jnlin討論) 10:22 2007年2月1日 (UTC)
(三)的意思是制定某准标准,不能顺其随便。至于不同观点和命名之间的关系,你有误解,见
 -{R|http://en.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Naming_conflict}-
 在极少数不能解决的命名问题上(Sources of comparable importance contradict each other 最符合这种情况),才使用翻译,所以才是“有限的、有针对性的”。至于“临时的”是指这是一个可逆的程序,就是如果某个页面分歧哪天消失了,那个页面的翻译也应该取消。-T
我支持限制用词转换的使用。具体的说,就是取消全局的用词转换表,用词转换只能在单一条目内有效。这一点相信大多数人都是赞成的。--Alexcn 11:55 2007年2月1日 (UTC)
同意,畢竟看到名字內的「宏」被轉成「巨集」實在是會 Orz。但應逐步來。--Jnlin討論) 13:00 2007年2月1日 (UTC)

我的看法是,接受語系標籤分頁的現狀,滿意脫離蠻荒的繁簡二元制,這已經是某種(=许多人的)共識了。--WiDE 10:24 2007年2月1日 (UTC)

如果有人要求四川话转换标签、北美地区用词转换标签,你持什么态度?--Alexcn 11:55 2007年2月1日 (UTC)
例子太荒謬,難道四川人讀的書跟北京人不一樣嗎,至於分歧太大的地方語言可學閩南語維基或文言文維基。又,北美華僑難道上中文學堂嗎,他們用的應該是英文維基吧。--WiDE 12:53 2007年2月1日 (UTC)
这只是举个例子。真正的问题是,符合什么样的标准才能设立一个新的用词转换表和标签。对用词转换的反对意见主要就是两点:一是用词转换的滥用(比如宏和巨集),二是对未来设立过多用词转换标签的担心。如果您支持设立分地区的用词转换,请给出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办法。--Alexcn 06:12 2007年2月2日 (UTC)
北美很多人上中文学校,但不管它,还有菲律宾华人,印尼华人,泰国华人都在当地呆了很长时间了,到处都是华人啊。所以这个是很现实的问题。—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251.2.2對話貢獻)加入。

关于地区标签和简正/繁体标签的共识(2)

因此我建議應該在條目首段將各種有歧異的詞彙並陳,然後對於條目內文的詞彙提供使用者可選的轉換,讓使用者決定是否要使用轉換功能方便閱讀。--Jnlin討論) 10:26 2007年2月1日 (UTC)
这个固然不错,但标准是需要的,不然必然是无止境的替换,使讨论同条目的几个版本南辕北辙。
完全同意,我在編輯繁體文本時,通常也會盡力編輯出一份適合簡體使用者閱讀的內容。誰都沒有權力硬要統一別人的名詞使用權。--WiDE 10:29 2007年2月1日 (UTC)
什么叫“统一”别人的名词。你看英文维基时每看一篇就被英文词“捅”了一下吗?
英文維基不是我的文字母網頁(所以我才把那邊的好內容使用搬到這裡,不讓外國人『捅』我),如果非逼我看「打印機」「菜單」,那這裡也不會是我的文字母網頁。原因是少了一份對使用者的「細心」與「尊重」。您不在意的,我在意。--WiDE 11:01 2007年2月1日 (UTC)
好了,我了解了。不过,设一个标准吧,什么该翻译什么不该翻译。像“行”和“列”的事情我觉得不该翻译。音译的小差别我觉得也不该翻译。不觉得别扭的(就是本来就几个词都用的,或几个地区有共通词的)我也觉得不该翻译。真正需要转换的绝对是极少数的特殊案例。然后哪些页面被翻译过了要有特殊显示。最后简繁字体转换和地区词翻译这两个选择一定要分开。大家能不能同意?-T
问题一:是否取消地区之间用词转换?问题二:如果保留地区用词转换,对于未来可能的对新的地区分页的要求,应该无条件建立新的分页还是要有一个准入机制?--Alexcn 11:55 2007年2月1日 (UTC)
對於問題二這個問題,我想了一下,到底還有哪個地區是同文而不同譯名的呢,基本上詞性問題,也是一個華人政治分區的問題,不同的政府才會有不同的機構弄出不一樣的外來譯名及通用詞,我只想得出中國、台灣、港澳、新馬(新馬也是我最近才注意到的)有不同的(以華語為主的)政府,在英語系國家的華人不能算。我認為地區分頁不會一直分裂下去,因為沒有那麼多個使用華語的政府。--WiDE 12:04 2007年2月1日 (UTC)
“英语系国家的华人不能算”,这不是歧视吗。前面很多人多说要设多个分页是为了让他们“看得舒服”,按照你的意见,散居世界各地的华人是不是看得舒服根本就不用考虑?要么是你根据政府分的标准有问题,要么就是“看得舒服”的标准有问题。--Alexcn 06:18 2007年2月2日 (UTC)
可以这样,看完前请不要先下结论:以“不转换”为标准文本,建立一个从标准文本用词翻译成区域词的词库。词库归词库建。谁要加词就加进去。但是,实际翻译的决策要每页决定,不能全局。当标准文本的一篇文章里发现有必要翻译的时候(包括标题),用标签引进词库里的数据(犹如连接到新页那样做),可以有整篇替换的规则,也可以有个别词替换的规则。引进的“必要”是要符合大家同意的标准的,和文章内容必须符合标准可比,都经过页面讨论来解决。这就解决了整个中文维基出现越来越多的地区的顾虑和需要泛泛地讨论是否批准某个地区加入的问题。最后,一个页面如果有翻译内容,页面上应该提示里面包含的几种翻译,读者可以选一个。为了方便,哪些区域的翻译页面超过多少数量后可以提升至一个用户可以全局设置的菜单里去。觉得怎么样? -T
有人回应这个吗?-T
政策上同意,但技術上需要有志願者來寫程式,所以可能不是短期(譬如說一年)內能達到的。--Jnlin討論) 13:00 2007年2月1日 (UTC)
技术上的问题没想像得那么难,都可以用现有的技术和表完成(某些表需要整理);只要谁授我权,我绝对乐意去实现。举个例子,依照我下面的图,如果用户选择简体,但用台湾区域词替换,自动转变的步骤应该如下:(1)把源文件(也就是“不转换”版的内文)用简转繁纯字体转换转成全繁体(包括内文的所有标签,都一并转换),被特殊escape的段落不转换;(2)从源文里抽取(zh;zh-cn;zh-tw;...)标签,把zh的词选替换成zh-tw的词选,被特殊escape的段落不替换;(3)把第2步的结果用繁转简纯字体转换成全简体。TTTT 07:06 2007年2月2日 (UTC)
若您有編程能力,您可以自願幫忙維護繁簡轉換程式。我是有看過MediaWiki的原始碼,自認自己沒能力在短時間內改好。--Jnlin討論) 10:24 2007年2月2日 (UTC)
新分區標籤的進場與退場機制確實需要訂定規則。另我認為行列是一定要分開來的,因為那是數學定義的問題,不是說改個名詞就可以了。定義是死的,無可爭辯的。--Jnlin討論) 12:12 2007年2月1日 (UTC)
这个可以降至针对那一页的讨论里去,不影响大方向。
為什麼你會覺得可以放到討論頁呢?討論頁不是本文啊。數學定義是很特別的東西,每個地方的定義不同就要分開來呈現,絕對不可以混淆,也不可以擅自拿別的詞彙代替,否則就是違反定義了。--Jnlin討論) 12:46 2007年2月1日 (UTC)
你误会了,我是说行和列要怎么改是关于“矩阵”那篇文章(和相关文章)的事情,具体可以到那篇文章里去讨论,不影响我们这一小节的意见。—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251.2.2對話貢獻)加入。

关于地区标签和简正/繁体标签的共识(3)

既然有人在意看到打印机,而我也在意看见印表机,为什么还非要合在一起呢?须知强扭的瓜不甜,怎么现在的中文维基弄的象台湾问题一样,互相嫌乎还非要硬凑在一起?我最讨厌这种状态了。--Mukdener|留言 21:50 2007年2月1日 (UTC)

现在其实就是“分”的状态,我才讨论怎么能合起来。凑在一起的根据是维基百科的总原则,因为书面语相通,出现的仅是内容分歧,和百科上任何难解决的内容分歧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没道理分许多个版本。我认为是可以解决的。编程的是个香港人,他一人的权力太大了也是问题,很多事情不好办,所以这里得先有了共识。

是啊,我覺得並不需要硬要湊起來,現在的狀況挺好。套句政治用語,就是「一個維基兩種表述」。--Jnlin討論) 02:28 2007年2月2日 (UTC)

现状显然不好。首先不转换的内容只有不翻译的简体版本,没有对应的不翻译的繁体版本。其余的地区标签和翻译措施我是有建议的(见上),但经过一番考虑,如果“不转换”版本的内容有简和繁两个版本了其余的我就不管了,地域意识特别强的人爱怎么就怎么吧。以下图案是我的建议:


坚持地区用词分页的人不要忘记,在港澳繁体还没建立前简繁二标签存在已久,没错那是zh-cn与zh-tw,但不见读者有什么投诉,维基也蓬勃发展。

还有,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台湾上香港网站,香港人上台湾网站是很平常的事,世界上极大部份中文网站只设简繁转换,没设地区用词转换,这些港台人也都能够适应,读者不能适应的说法严重缺乏事实根据,我不了解,这些港台人上其他网站能够看得懂,上维基就非要看家乡用词不可,这到底是什么在作怪?大家心知肚明。

WiDE明明看得懂,却看得不舒服,这是地域中心作怪,我不认为需要考虑他的感受,因为这种不舒服很明显是不适应维基的环境,规则引起的,是他要适应维基,而非维基迁就他。这就如有些人不适应中立的文章一样,看到中立文章有各种论点,就不舒服,这种违反维基精神的不舒服,没有必要受理。

中文的同义词本来就多,学习中文的人应该早就习惯了,多几个地区用词照理说根本不算什么,但某些地区的人看到其他地区的用词就难受得这么利害,不管维基的精神、规则、前途也非要搞地区分页不可,地域中心作怪强得异常明显。最令人反感的是,他们在搞地区用词分页时,竟只念自己,不顾他人,让其他地区的繁体字使用者无栖身之地,现在还义正严词口口声声说设立地区用词分页是为了照顾一般读者,其实他们连其他地区的维基人也不管了,还照顾什么一般读者,而且他们要照顾的虽美其名是一般读者,其实也不就是港台读者吗?

我认为有些讨论者太容易妥协了,结果这点被某些地区的人利用,不要向错误的论点妥协,以免姑息养奸。--真實事求是() 06:56 2007年2月2日 (UTC)

我建議討論時對事不對人,不要再說誰誰地域中心或誰比較自私的話模糊了討論的主題,再回去看看前面幾週分享的意見再繼續討論。請真實事求是兄說清楚你認為維基百科需要改善的功能是什麼?對程式的需求是什麼?獲得社群支持後再讓會改功能的人去動吧。前後論述不一,有時候又讓討論參與者陷入了無關改善功能的互相攻擊之中,要怎麼讓想改功能的人憑著混亂的討論中找到大家的意見去動手修改呢?拿出完整的論述說服大家,闡述主題讓大家明白這個需求是有需要的,並且請小心不要損及了其他用戶的利益,否則很難達成共識的。-- Jasonzhuocn 09:55 2007年2月2日 (UTC)
同意Jasonzhuocn的意見。姑息養奸?哪來的奸呢。--Jnlin討論) 10:35 2007年2月2日 (UTC)
双方都坚持自己的意见的话,永远没有解决问题的那一天。--Alexcn 09:36 2007年2月2日 (UTC)
想指出「不轉換」的內容其實是繁簡混雜,如果某人用其中一種寫了一篇文章而另一個人用另一種改了幾個字,那麼「不轉換」的結果便會繁簡混雜,所以不存在「只有不翻译的简体版本,没有对应的不翻译的繁体版本」的情形。-- Cosferia討論) 07:27 2007年2月2日 (UTC)
你说的不错,所以现状比我说的更差:总之现在要么简繁混杂,要么就被强制看被替换(=偷换)过的文本。TTTT 07:57 2007年2月2日 (UTC)
我的經驗並不久,但之前Shinjiman提過,之前「新加坡簡體」及「香港繁體」已經出現過,似乎「还没建立前简繁二标签存在已久」又不成立了。然後增加(可能要說恢復)「香港繁體」的要求出現了,怎麼會是「不见读者有什么投诉」呢?這明顯就是最大宗投訴。
然後「世界上极大部份中文网站只设简繁转换,没设地区用词转换」,可是以本人所見,絕大多數網站不是沒有用詞轉換,根本沒有任何轉換,只是兩個完全分開的版本而已。
最後想說,請真實事求是還是回到事實的辯論,沒證據下不要說一些「心知肚明」、「地域中心作怪」、「被某些地区的人利用」的說話,這只是詆毀他人,不是應該善意推定嗎?「不认为需要考虑他的感受」、「违反维基精神」、「以免姑息养奸」使人很不安。-- Cosferia討論) 07:27 2007年2月2日 (UTC)

关于地区标签和简正/繁体标签的共识(4)

这件事的教训是什么?就是方针绝对不能服从技术。这件事的起因是简繁体一对多转换需要用表的技术问题,制造了一个太容易钻的空子。这个表原来是不应该有任何“内容”含量的,但没有规范表的用途和权限,结果是“内容”都偷偷地跑到表里去了,而且因为在表里转了一圈,一下子就绕过了维基百科对一般内容设置的常规评审和讨论过程。这是经典的权限升级漏洞。(有没有注意到这里讨论的大多是原本在页面里讨论的事情,而因为现在建了无数个表人家都发现没必要讨论了?)这件事情是中文维基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双方的责任,是很大的一个责任。不好听的话我有一大堆可以说给他们听,但我保留,前提是他们赶快把中文维基还原到一个合理的状态。TTTT 08:11 2007年2月2日 (UTC)
想問有誰被「教训」?這只是討論,怎麼會得出是教訓的結論?但「方针绝对不能服从技术」是應該的,但又不可以完全脫離技術,否則只是空中樓閣,說得到做不到。如果閣下覺得地區字詞轉換功能有漏洞,應該是想辦法補救,而不是直接把功能刪掉:這影響很多人呀。不過話說回頭,我都不明如何可以理解是「权限升级」,尤其是這一句「这里讨论的大多是原本在页面里讨论的事情,而因为现在建了无数个表人家都发现没必要讨论了」,可否解釋一下?-- Cosferia討論) 09:42 2007年2月2日 (UTC)
我来解释。我认为繁体和简体字的转换是纯文字转换,不涉及改动内容性质的不同词语替换。假设没有自动替换,要更改内容或加入内容必须经过维基百科的常规过程,包括讨论、形成共识、等等。但是,现在有了毫无规范的“转换表”使得这些过程都可以跳过。这就是我说的权限升级,指的是用户编辑文章的权限超出了原有的权限,原来需要讨论的现在都可以避开不讨论就做--这并不因为有分歧的内容少了,而是因为有分歧的内容都跑到转换表里去了,而转换表本身很少受到约束。这都是一个原本的技术细节造成的,具体说就是一转多用了词转换,结果概念偷换成了词翻译。TTTT
当务之急是把这个不伦不类的界面改掉,所以我才建议上图的设计,使界面至少中立起来。现在原则问题就出在(三),讨论了几天我的结论是多方都有一些模糊的顾虑,具体很难讨论清楚,所以我提议把能解决的先解决掉,也就是把界面设计改一下。我提出的设计应该可以使各方都放心,并不做到把问题完全解决。这样界面合理了,进一步的讨论可以深入到具体页面,讨论起来更有根据,互相理解也更扎实。像这样的界面改动要具体做事情应该跟谁去讲?TTTT 07:35 2007年2月2日 (UTC)
題外話:敢問TTTT就是真實事求是?這算是傀儡嗎?另外圖中的繁簡,應該是分開及一同放在工具欄的,對吧?-- Cosferia討論) 09:42 2007年2月2日 (UTC)
我和他并不是一个人。我以前没建立用户档案,最近才建。至于图中的简繁体,不,我等用意是它的确要放在上面,请看我这里关于简繁转换和词汇替换本质不同的发言。TTTT 10:12 2007年2月2日 (UTC)

我不否認有地區中心的觀念,但是我正視這個觀念,我尊重其他地區的語言使用權。 據我觀察,堅持要「單一文本」只保留簡繁互換的留言,都是簡體留言。 我不禁想問,外國的電影名稱、書名、人名,若只保留一種譯法,那要用誰的譯法。 若是真的只准用一種版本,那到底發生的情況不是使用者另立山頭,就是一天到晚吵條目名稱吵個不停。 所謂的「百科中立」應該是對各地區採取「尊重」的態度,而不是忽視其他地區貢獻者的需求。 當然,如果非要當這裡是「中國維基」,那我就沒話說了。--WiDE 09:02 2007年2月2日 (UTC)

这些问题本来就是要通过讨论解决的,讨论被你描绘成“吵架”。而你说的另一种可能,另立山头,不就是现况吗?不过我已经说了,作为妥协,我可以容忍有限的替换,但要规范一下,主要目的倒不是要强迫出现一种译法,而是要把维基过程拯救回来,使得如同用几种译法、用不用替换、用谁的译法等多种你我都存疑虑的问题通过讨论来解决,而不是擅自弄个标签就完事。 TTTT 10:12 2007年2月2日 (UTC)
我可沒說上面的討論是吵架,給曲解我的意思,我只有說「簡繁轉換,一種文本」的下場勢必導致爭吵(聽說以前就吵過了)。--WiDE 10:33 2007年2月2日 (UTC)

关于地区标签和简正/繁体标签的共识(5)

请问你如何尊重其他地区的使用者,前面你不是说“在英語系國家的華人”不需要设用词转换?另外,你最后几句话很没必要,维基是自愿参与的项目,参与和离开都是自由的。你很清楚这里是中文维基,而且现在由于封锁,中国大陆的用户极少。我前面说过现在在维基占多数的用户群体应该负起引导维基发展的责任,可惜从现在转换标签的争执陷入长久僵持的情况来看,中文维基的前景不妙。--Alexcn 09:36 2007年2月2日 (UTC)
我的尊重是在可行性下,同意地區分頁,我也反問你,強迫只能使用一種名詞表示,這算尊重嗎。--WiDE 09:48 2007年2月2日 (UTC)
  • 我見真實事求事反對的主要是「新馬、大陸、臺、澳港」四標籤之名。若無他法,可改其名為1、2、3、4、5號 或 紅、黃、藍、白、黑。讓讀者自己選最合意者。----Hillgentleman | 09:17 2007年2月2日 (UTC)
討論久一點,以後也才不會有爭議。我想以上的各位也不希望改了以後過了兩個月又被改回來吧。另外上面有一些言論讓我很不安,例如「教訓」的用語極為不恰當,好像標籤是錯誤的一樣。這世界上的事情不能簡單的二分為錯誤或正確,請不要拿個人的想法強加於別人身上。--Jnlin討論) 10:16 2007年2月2日 (UTC)
我不是那个意思,标签本身也不一定是对或错。如果有可能请看一下我的分析,我觉得起初一个很小的技术问题也会造成目前这样的后果,是没把技术和维基百科其它方面的设计和改动一样考虑得周到,这对我也是一个教训。TTTT 10:22 2007年2月2日 (UTC)
我認為至少有三件事情應該可以先做(在技術允許的情況下):
  1. 開始減少全局轉換表的使用。
  2. 增加繁簡公板
  3. 討論增加(撤銷)地區用詞標籤的條件

實行過一段時間後,才來討論下一步。妄想一步登天是不切實際的,而且也不尊重各地區的使用者。--Jnlin討論) 10:16 2007年2月2日 (UTC)

(+)-{支持}-。特别欣赏(3)。地区用词用和不用,怎么用,应该和文章内容一样应该经过维基过程,(3)是起步,弥补了原先没有做的这件事。另外,我在这里讨论是不厌其烦的,希望大家都这样。
我是指增設轉換標籤(也就是增設這次引起討論的新馬標籤的行為)必須要有一定的標準,例如有多少人在用,確實有這個需要。但條目內的地區用詞,如果每個都要討論,那就太本末倒置了。--Jnlin討論) 10:35 2007年2月2日 (UTC)
每个都要讨论(你的说法)和每个都要经过维基过程(我的说法)不等同。经过维基过程意味着可以被讨论、可以被质疑、可以被修改,不是必须要讨论、必须要批准,文章内容如此,标签词同样如此,因为标签词就是内容的一部分。维基过程里对一般内容有一系列的规则,使得不用逐篇制造规则,标签词的产生和使用同样需要制定和遵循一定的规则。我觉得这是符合常理的,如果不同意请说明为什么标签不应该受维基过程约束,不然随便可以造几个无法无天的标签出来。至于你的原意,设立标签语种增减的规则,我认为不过是设立标签词增减规则的特殊化,因为标签词的替换将以页为单位。TTTT 14:14 2007年2月2日 (UTC)
我不是很懂「繁簡公板」是什麼意思呢。--WiDE 10:36 2007年2月2日 (UTC)
我的理解就是“不转换”的内容将有简繁两种呈现。至少这是我的诉求之一。TTTT 14:14 2007年2月2日 (UTC)
这也是我的诉求!--Mukdener|留言 17:05 2007年2月2日 (UTC)

关于地区标签和简正/繁体标签的共识(6)

這一連串的討論我看下來,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看不懂大家在談什麼。是爭辯,還是討論。說我地域中心的人,也不知道有沒有大中國主義。總之,不再說任何理由,不管任何主義,我支持能讓我使用{{noteA}}的那邊就是了。大家加油,寫條目去。--WiDE 17:36 2007年2月2日 (UTC)

  • 一個月內,標籤樣式改了一次又一次。請別忘了,維基不是你們鍛鍊網頁技術或完善版面的試驗場,也請尊重瀏覽者權利。在我看來,首頁跟條目有一定差別,於取得成熟技術或一定共識前,請別任意大膽更動。我建議,任意更動標籤的親愛維基人,請熟讀你的修改會立即生效。若是測試,請改用沙盒的最起碼方針。--winertai
    • 你说得不错,我就是注意到了这一个月内的多次改动才发现我根本不知道改动的初衷也没找到之前的讨论和投票,也没看到谁出来作过什么解释,所以才来发表意见的。

我说WiDE地域中心,认为不必理睬他不舒服的感受是因为他说“如果非逼我看「印表機」「菜單」,那這裡也不會是我的文字母網頁。原因是少了一份對使用者的「細心」與「尊重」。您不在意的,我在意。”

我认为这是他的地域中心在作怪,要否请WiDE解释他为何如此无法接受其他地区的用词。另外地域中心并非只适用于写条目时,在维基也可视为一种态度,请看Wikipedia:文明的内容。--真實事求是() 09:23 2007年2月5日 (UTC)

  1. 我反而不理解為何真實事求是兄可以看懂各地不同的譯名。為什麼不使用「不轉換」?! 簡體字也是經繁體字改良而成,不少人也看得繁簡,甚至混合使用。你要求WiDE解释「为何如此无法接受其他地区的用词」,我想反問難道看到一頁內閲讀多個不同的譯名又會令人舒服(因同一頁內沒有用詞轉換下不同的人編輯後會形成有多個譯名的產生)?!不同譯名的已建立條目還好可以從條目內文得知條目的各地譯法,若是尚未建立條目的我們便需要去猜測出到底是什麼東西了。地域中心的意思我認為是只顧一部份地區的利益而妄顧其他地區的意願,然而我們卻沒有反對其他地方的標籤存在(包括不轉換),可是真實事求是兄卻用來形容地區標籤的存在是地域中心作怪。我想解釋「世界尚未統一」,我們不能盲目去強迫一些事情。
  2. 關於「我不瞭解,這些港台人上其他網站能夠看得懂,上維基就非要看家鄉用詞不可,這到底是什麼在作怪?大家心知肚明。」,我作為一香港人也有很多台灣用語看不明白,我們的而且確存在一定的文化和地域差異是不爭的事實。你舉出一些網站只有繁、簡版本,這是因為2個版本的差異很大,在維基上我們要求更高才細分港澳繁體和台灣正體,你有看到微軟也有設香港、台灣為不同的語言選擇嗎?而且,既然你說到存在「家鄉」用詞,那有人看不懂其他「家鄉」的譯名也不見怪吧?更家紳的用詞我們還有閩南語和粵語,按你的看法,照這樣說這2個版本的百科早已地域中心得不可接受了吧?! 你應該去處理一下!
  3. 回到正題,若果大家是指「用詞轉換的濫用」,也煩請可以舉一些例子嗎?目前我看不出嚴重性,有過度轉換的情況?
  4. 最後想重申一次,我支持繁簡公板的建立。Stewart~惡龍 22:15 2007年2月5日 (UTC)
我也作為一個普通的香港人,但我也看得懂很多台灣用語,我們大家都使用中文的人,各地區的人並非完全閉關自守,大家互有交流,當真的產生理解困難的時候,我會認同使用這些笨拙的電腦轉換。另外,我覺得閣下論調謬誤頗多,例如「英文沒有地域性」,在此我想指出「繁」「簡」差異應只在於字型差異,例如香港一樣有很多人寫簡體字,但用的一樣是香港詞彙,難道他們寫的東西就不是簡體字,而是爛體字?歡迎到Wikipedia talk:關於改革字體、地區詞轉換功能的調查繼續討論。Srr 05:54 2007年2月6日 (UTC)

我認為討論要基於有助維基百科/計劃發展的心態上. 對於中文版最基本的是要寫一部任何地域的漢語用戶也看得懂的百科, 而不是"你要批那一個詞是錯, 用我的才對"那境況中。最後我覺得不能以編者的心態來想一名路過的用戶, 你明白不代表別人明白。-- 04:59 2007年2月6日 (UTC)

「你要批那一個詞是錯,用我的才對」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以地域/個人/種族的角度來思考。至於所謂「你明白不代表別人明白」,正如創建條目的時候「你覺得這條目有知名度,不代我覺得有」,這正正就是應該討論達成共識解決,而且「甚麼叫明白」並非毫無準標,例如google的地區性搜尋,和該地區的傳媒如何使用這些詞彙等等,當然沒有絕對標准,正如命名常規中的「常用性」也沒有絕對標准。對,中文版最基本的是要寫一部任何地域的漢語用戶也看得懂的百科,用字應該盡可能令每一個中文使用者都明白,而不是照自己地區的偏好編寫,要「各說各話」又不肯分拆成另一個維基,這樣發展下去中文維基只會變成眾維基中最不倫不類的系統。Srr 05:54 2007年2月6日 (UTC)
以上内容移动自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下一次登录 04:03 2007年2月8日 (UTC)
有人能回應我的舉例嗎?! 我曾舉實例去說明。不想變成為爭論而爭論。Stewart~惡龍 16:16 2007年2月9日 (UTC)

關於地區標籤和簡正/繁體標籤的共識(7)

大家爭論下去也只是重複論點,不如先設立共識中的公板,然後才檢討zh-hk、zh-tw的去留吧!這樣才是實事求事嘛。Stewart~惡龍 16:16 2007年2月9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