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MediaWiki talk:Common.js/存档1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Firefox的兼容性

我在Firefox1.5的JavaScript控制台中看到这个js有如下与Firefox的不兼容处:

  • 行155、159,未知属性'filter'。声明被丢弃。
  • 行254,预期为声明,但却得到'!'。跳过至下一个声明。

这些虽然皆非致命性错误,但希望能解决!

應是 Firefox 在處理 cache 方面的臭蟲。你試洗掉 cache 再 reload 一次應該正常的了 --Hello World! () 08:11 2006年2月12日 (UTC)

关于增加自动折叠界面功能的必要性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技术

**这个话题由聊天移入**

Wikipedia:管理员通告板/界面的修改里面讨论了如何通过修改css和js文件来实现自动折叠的功能。有人认为这会对系统性能造成一定负担。当然,更复杂的用户端代码当然会造成一定负担,问题是这样做是否值得。

想一想早段时间沸沸扬扬的伊斯兰漫画事件,起因就因为一些在某些人看来是冒犯性的漫画。设想一下,阿拉伯人也并非个个都是穆斯林,那么就会有人上传类似图片到阿拉伯语维基;然而大多数的穆斯林却会反对此做法,由此很可能会引发编辑战,而且很难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然而,如果自动折叠的功能实现了,那么就会有人设置一条警示语句并将图片在默认情况下隐藏起来,需要看的人点击一下即可看到。这样做了之后,相信穆斯林想要反对就很难找到理由了:没有人强迫你看那个图片,因此就不存在冒犯。

中文维基会有类似的情况吗?当然会。前段时间的虐猫事件在中文网络世界引来口水一片,如果有人将这样的图片上传,恐怕也会引发一场大战。有了自动折叠功能,此类问题才能够得到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地球发动机〠✆ - ✉✍) 08:58 2006年4月10日 (UTC)

造成服务器负担这类的担心应该是比较多余的,拒我所知,英文维基有专门的技术支持,是否造成负担要进行技术测试再进行判断的。上次记得讨论有关强制使用subst和禁止摸板嵌套,理由就是服务器负担,可是后来开发人员Brion Vibber说根本没有这会事,参见(移动自Category talk:維基百科模板):;注意,这个提议在en是有争议的。Mediawiki的主要开发人员Brion Vibber说:

fix

——

I have to date refused requests to advocate the AUM "policy" based on server load because nobody's yet produced any evidence for this server load claim. While in a basic sense, calling two templates will involve twice as many template data loads as calling one, I've not seen any indication that this is significantly burdensome at realistic levels. If you can get James to produce a solid test for it, we'll talk about it. --Brion 02:12, 21 January 2006 (UTC) ([http://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Wikipedia:Village_pump_(technical)&diff=36036098&oldid=36035357], Line 639)

Generally, you should not worry much about little things like templates and "server load" at a policy level. If they're expensive, we'll either fix it or restrict it at a technical level; that's our responsibility. --Brion 01:01, 21 January 2006 (UTC) ([http://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Wikipedia:Village_pump_(technical)&diff=36029520&oldid=36025274], Line 582)

"Policy" shouldn't really concern itself with server load except in the most extreme of cases; keeping things tuned to provide what the user base needs is our job. --Brion 01:01, 21 January 2006 (UTC) ([http://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Wikipedia:Village_pump_(technical)&diff=36029520&oldid=36025274], Line 627)

Upssdr - t 08:20 2006年3月18日 (UTC)

---无名无形 12:43:41 2006年4月10日 (UTC)

Brion Vibber的这段话的启发就是,如果说服务器负担重,要从技术支持角度出发,并给出确实证据,不能根据猜测服务器有负担,就这个也不干,那个也不干。-无名无形 12:49:29 2006年4月10日 (UTC)
我 想你误解了,我说的增加负担,并不是增加服务器的负担,而是客户端的。服务端几乎没有负担,因为只不过就是同一个文件而已,长也唱不了多少,根本就不是动 态的;但代码是下载之后由浏览器运行的,对于一些低配置的机器就有问题了。然而,如果用户机器配置确实低的话,我建议干脆把javascript功能关 掉,就不会有问题了。--地球发动机〠✆ - ✉✍) 13:07 2006年4月10日 (UTC)
你弄错了,折叠功能根本不增加服务器的负荷,只是加重了客户端(也就是浏览器)负担,这是两回事。服务器可以由开发人员来改进,客户端不可能要求每个浏览者的机器、客户软件都升级。虽然如此,我也认为,至少这个折叠增加负担之说担心得多余。— fdcn  talk  2006年04月10日13:16 (UTC+8 21:16)
我说怎么遇编辑冲突了,发动机已解释,我这里多嘴了,呵呵。— fdcn  talk  2006年04月10日13:20 (UTC+8 21:20)
javascript确实增加客户端的负担。我一直在用Wikipedia:维基工具/popups。开了比关了慢多了,原因是下载和运行这些代码消耗资源。实施之前应该考虑一下配置比较低的用户。如果自己需要的话,完全可以在自己的monobook.js上面加载。--维游 (+_+) 14:25 2006年4月10日 (UTC)
折叠功能与popups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js应用,事实上,现在的每个页面的目录就是一个折叠功能,这样的js应用很轻,不会有多大的影响。(如开发人员愿意,完全可以这两个折叠做成一个。)— fdcn  talk  2006年04月11日00:19 (UTC+8 08:19)

摺 疊的功能能否透過 CSS 實現?如果可以的話,就不要用 javascript 了 --Hello World! 2006年4月10日 CSS 比起 javascript 來說,對客戶端負荷少得多(Netscape 4 例外,Netscape 4 太爛了) --Hello World! () 06:07 2006年4月11日 (UTC)

CSS对交互的支持是很弱的,并且这些支持在一些浏览器上并不支持(如IE),毕竟它的目标是针对外观而非交互。目前JS实现折叠是唯一的选择。— fdcn  talk  2006年04月12日03:42 (UTC+8 11:42)
哦,呵呵,不好意思。如果是客户端负担,就另当别论了。我认为应该给用户一个选择的机会,比如在参数设置里选择是否使用一些增加客户端负担的功能。有人喜欢花哨的东西,有人就喜欢看一些字,甚至连颜色都不需要,好电脑差电脑可取所需吧。当然实现起来比较麻烦。-无名无形 00:59:34 2006年4月11日 (UTC)
由此引发的思考是:维基有没有必要发布WAP和Telnet版本?-无名无形 01:04:37 2006年4月11日 (UTC)
wap访问wiki还是很正常的,因为基本上Wikipedia还是很遵循XHTML的。telnet我倒是很想尝试,期望自己暑假能有时间实践一下。--蓝色理想@郁郁竹林 03:36 2006年4月11日 (UTC)
我 不认为这项功能会造成客户端很大的负担。所加的代码量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与动辄数百K的互助客栈聊天页相比算不了什么,运行负担也仅仅是循环检索每一个 div块,如果不是所需要的,马上就跳过了。除非是很烂的机器,否则影响不大。不过我试用了那些代码,感觉有一个问题,就是一个页面只能设置一个折叠;如 果有多的,就会重叠起来,后面的无法点击。目前MediaWiki:monobook.css里面已经添加了那些css定义,请将里面的a.NavToggle改成position:static,就可避免这个问题。--地球发动机〠✆ - ✉✍) 02:44 2006年4月11日 (UTC)
改成position:static不可取,从CSS来看,应当是把a.NavToggle加在有"position:relative;"样式的div.NavHead里,所以Wikipedia:管理员通告板/界面的修改里的js代码有误。我做了修改如下:
 fdcn  talk  2006年04月11日07:02 (UTC+8 15:02)
今天从英文维基找出代码,虽然源码有细微不同,但功能同上方给出的是一样的。我认为,应当有管理员勇于应用这个JS,不要畏头畏尾了,大多数的担心是多余的。— fdcn  talk  2006年04月12日03:12 (UTC+8 11:12)
我觉得这类讨论很无聊,芝麻粒大的一点事情,磨磨蹭蹭、婆婆妈妈,一帮技术的门外汉,在讨论什么客户端负担。既然英文WP已经添加,中文WP就应该直接跟上,不要再浪费口水了。--farm (talk) 01:55 2006年4月11日 (UTC)
民主的效率本来就低,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无名无形 02:21:42 2006年4月11日 (UTC)
我支持增加这项功能。除了上面诸位说的优点外,我再补充一个优点:某些条目中包含有比较长的图表或模板。如果使用缩放功能先隐藏起来,那些只想看文字的读者就不会因为图表和模板太占浏览器的显示页面而感到布局混乱。而且之前中文维基已经使用了目录折叠功能。--漢龍对话贡献电邮 02:04 2006年4月11日 (UTC)
我也支持,因为这对服务器和客户端都不会增加负担。--蓝色理想@郁郁竹林 03:36 2006年4月11日 (UTC)
支持,这个功能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极有必要。对性能的担虑过于严重了。— fdcn  talk  2006年04月11日07:40 (UTC+8 15:40)
我急切地等著這個功能。常常有圖片想上傳,但是又顧慮很多。例如,昨天一位搞民俗宗教田野調查的朋友。給我一張關於殺豬公的照片,並慨然答應開放版權。但是,因為實在太血腥了,儘管我覺得這一張描寫一個重要民俗活動的照片不上傳實在可惜,但是卻遲遲不敢行動。(現在放在我的網路空間上:這裡。警告:很血腥,不敢見到血的伙伴千萬不要點擊。)--mingwangx (talk) 02:02 2006年4月12日 (UTC)

用户体验

上边主要讨论的是技术上的实现及服务器、浏览器的实现。这里,还有一些用户体验的问题:

  • 在引入这个功能之后,某些代码的缺省情况是显示还是隐藏?如果是显示的话,那和不用这个功能是一样的。如果是隐藏的话,那用户又该如何知道点某个按钮之后就能看到隐藏了的东西呢?
    • 大家一般浏览网页的时候,只要不停地向下翻页就可以看到所有的页面内容了。若用隐藏功能,需要有一种不停地寻找那些显示隐藏内容的按钮的习惯?
    • 用了隐藏功能,那些隐藏部分的内容还是被下载到用户端的。用户花了带宽和流量(下载时间),却由于没有找到那个显示隐藏内容的按钮,而没有看到具体内容?
  • 从编者的角度来讲,写东西就是要让人看的。满足维基方针的东西都可以在这里存在,而且个人认为应该明明白白地呈现。
    • 对于上面提到的一些不雅的内容,不雅的照片,可以采用“警告+链接”的方式。这里的链接也可以是内部的图片链接。用隐藏功能只是把这些图片的显示速度加快了(通过增加网页下载内容),并不是必须的。

从技术上来讲,这段代码很漂亮;不过,它还是可以通过网页链接的方式替代,满足各种表达和浏览的要求,并符合通常的浏览习惯。 --Isnow 08:48 2006年4月12日 (UTC)

  1. 隐藏的东西,默认情况下是显示的,但只要在写条目的时候稍微改一改用法,就可以隐藏住,这点已经测试过了。
  2. 如果需要默认隐藏的时候,通常都有一些需要警告的句子,用来指示这里有图片被隐藏了。如果写得够清楚,就不存在找不到按钮的问题。
  3. 警告+链接的方式在用户看来会没那么方便,如果不启动新窗口需要通过回退按钮才能返回原画面;

--地球发动机〠✆ - ✉✍) 12:17 2006年4月12日 (UTC)

我 覺得為了帶給讀者良好的閱讀經驗,文字和圖片的隱藏應該分開處理。文字的隱藏用開闔方式就已經很妥當了,圖片的隱藏則可以用馬賽克的效果。有一種語法可以 把圖片打上馬賽克,要消除的話就用鼠標在圖片上點一下即可。再絕一點(也比較簡單),用一張有警告文句的圖片或layer代替,點一下就能出現所隱藏的圖 片。--百楽兔05:57 2006年4月13日 (UTC)

关于必要性

  • 并非对所有人都适宜的图片文字需要隐藏
  • 次要性补充性的文字图片和数字资料,为避免喧宾夺主,需要隐藏。(如赵紫阳的自辩)
  • 大纲式阅读需要(比如删除投票面的最上方的一大段说明指导)
  • 隐藏内容在条目和讨论页中与链接页面的内容更紧密直接时

关于阅读体验,折叠功能是附加而非限制功能,不妨碍“写东西就是要让人看的”,同时,折叠内容的标题行是灰底,不存在难以寻找隐藏内容,这种三角形指示的折叠按钮在很多网站都有应用,应当为多数人所明了。

这个功能默认是不显示的,与目录不同。该功能本意就是不直接呈现内容。

百乐兔要求的功能其实也能实现,设计上也应能避免增加负担,但要考量必要性。— fdcn  talk  2006年04月14日06:44 (UTC+8 14:44)

  • 并非对所有人都适宜的图片文字可以用“警告+链接”的方式解决,而且降低流量负担。
  • 次要性补充性的文字图片和数字资料可以出现在附录、参考文献、注释里。(建议赵紫阳的自辩放到维基语录。)
  • 大纲式文字更需要明白显示(比如删除投票面的最上方的一大段说明指导,就是指导各位新手,提醒维基人如何参与维基的重要文字。)
  • 不清楚“隐藏内容在条目和讨论页中与链接页面的内容更紧密直接时”是什么情况。
从编者来讲,“我有隐藏功能,给了读者更多选择”;从读者来讲,“你写了,但我没看到”。把维基上所有的文字都当作正文、重要的文字来对待有助于维基质量的提高。--Isnow 12:44 2006年4月14日 (UTC)
正文不必多用隱藏功能吧。要是很長的模版有隱藏功能是很方便的事呀(比如在香港尾段那三個模版宜隱藏內容)!:P-- 03:22 2006年4月15日 (UTC)
已经加入了这些代码。但是如何使用才能生效呢?--百無一用是書生 () 15:58 2006年4月15日 (UTC)

/*

// dynamische Navigationsleisten (Quelle)

var NavigationBarHide = '隐藏 ▲';

var NavigationBarShow = '显示 ▼';

此处多了半个注释符号 /*

最后又多了个*/ ,等于整个都被注释掉了啊。

把注释取消就好了,呵呵。

--蓝色理想@郁郁竹林 16:47 2006年4月15日 (UTC)

已经修正。但是为什么还是没有“显示”“隐藏”功能?参看template:delh--百無一用是書生 () 18:06 2006年4月15日 (UTC)
我这里看是好的呀,是不是因为你没有刷新缓存?FF要用Ctrl+R,IE要用Ctrl+F5。--蓝色理想@郁郁竹林 18:14 2006年4月15日 (UTC)

隱藏的實現形式?

其實,上述的折疊功能是利用JS修改HTML的CSS屬性來完成的,受CSS的功能限制,需要隱藏的大片段落等都需要放在DIV等HTML容器裏面,這樣對於混合排版還是有點問題(特別是下面提到的劇情等等隱藏)。

而且,目前這個折疊功能似乎只能針對有一個段落、圖片需要隱藏功能,如果有多個段落用這個功能,很容易造成整個HTML頁面的混亂,使得條目就變成了一個類似個人Blog的樣式……

再說,這個折疊功能究竟是要解決什麼問題的?怎樣不會濫用這個功能導致閱讀困難?

其實,我個人來說,如果能用JS在需要的段落生成/刪除 HTML 註解,甚至可以配合Parser Functions來完成這樣的功能,可能比CSS+JS更加合理的……

以上翔風Sasuke有事找我*^-^* 11:36 2006年4月20日 (UTC)

现在的CSS+JS很合理啊,我不知道你要什么样的排版效果呢?没太看明白你说的。


就算想不以块元素设置,也可以改正JS达到,比如增加对span的支持或者选择性对div使用display:inline。— fdcn  talk  2006年04月25日15:55 (UTC+8 23:55)

如何在自建mediawiki站点添加工具按钮?

我 将mediawiki:monobook.js、mediawiki:monobook.css、mediawiki:standard.js还有 mediawiki:editools中的内容全都换成了与wikipedia中相同的内容,可是为什么还是显示不出菜单呢?

主要发现了下面两个问题:

monobook.js中的mwCustomEditButtons在什么地方有定义阿,怎么别处都没看见,凭空冒出来一个。

Template:edittools中的<charinsert>在什么地方有定义呢,为什么在wiki里搜索不到呢?

在同一頁面還引用了這個js,有你需要的內容。另外,<charinsert>應當是一插件負責解釋為具體的html和js代碼。你可以向User:Shinjiman溝通得到更多的信息。— fdcn  talk  2006年07月7日09:06 (UTC+8 17:06)
谢谢,补充一下:mwCustomEditButtons在mediawiki1.7.1有定义,在之前的版本中没有出现。--Goodegg 12:58:23 2006年7月15日 (UTC)

模版上的『隱藏』功能之字碼轉換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技术

最近發現很多模版都陸續被用戶加上隱藏功能。對於隱藏功能的過度使用,雖然個人覺得有點畫蛇添足,但如果這是社群的共識我沒啥意見。但在同時有件事忍不住想說,那就是,有沒有人知道該如何讓模版上的『顯示』兩字在繁體版本中能夠順利轉換為中文繁體,而不是像目前的狀況般,在整頁都是繁體字的畫面上,出現『显示』的簡體字,實在有點怪。由於隱藏功能似乎是系統內建的不知該上哪裡修改,因此在此提出希望何方的高人能幫忙一下。先說聲感謝啦!--泅水大象 訐譙☎ 17:15 2006年12月4日 (UTC)

参见MediaWiki:Common.js/zh-hant#增加折疊功能。--Isnow 19:53 2006年12月4日 (UTC)
MediaWiki:Common.js/zh-hant目前是直接嵌入MediaWiki:Common.js的全文,所以没办法分繁简体。要解决的话有两个办法:
  1. MediaWiki:Common.js/zh-hant分出来繁体化,不过,假如将来发生不同步的状况的话,会出系统错误,
  2. 请哪位会写javascript的高手来改动一下,让繁简能够共用同一段程序。
-- ran留言) 20:16 2006年12月4日 (UTC)
意見同泅水大象香港新聞動態正在爭議聲下使用了隱藏功能。爭議除了是「新聞動態」的本質及與維基新聞的分工有衝突外,更重要的爭議就是隱藏功能的技術問題。除了以上提及的簡體字『显示』之外,Firefox在顯示隱藏上有時會亂了頁面。鑑於隱藏功能越來越普及,這些問題需要獲得正視。 -- Kevinhksouth (Talk) 04:48 2006年12月5日 (UTC)
現時的JavaScript,不論是用什麼介面語言,都是會載入MediaWiki:Common.js的(JavaScript不再按照語言版本載入),不過看過網頁的原始碼後,發現有一項為 wgUserLanguage 的值,如果可以取得這個的值,再按照情況載入MediaWiki:Common.js/zh-hansMediaWiki:Common.js/zh-hant亦是一個解決的方法。--Shinjiman 08:42 2006年12月5日 (UTC)
我先自首,我可能就是大象兄說的過度使用者,不過其實我本來是希望如同其他語言版本「預設顯示」的效果,畢竟有的時候表格頗占畫面,縮一下會比較美觀,但中文版「預設隱藏」的結果在某些條目看起來又太過斧鑿痕跡反而讓人覺得怪怪的。不知道有沒有可以自由決定預設顯示或隱藏的方法。未命名 09:24 2006年12月5日 (UTC)
幾個月前似乎還是繁體字。但不知從哪天開始,『顯示』就變成『显示』了... --Moonian♨一盅兩件貢獻 主要 全部 02:35 2006年12月6日 (UTC)
其實『显示』這兩字的問題我已斷斷續續想了兩個月,因為技術上目前載入Common.js不分語言,所以我把腦筋動到改『显示』這個詞的頭上。我一直在想兩個互為反義而且是繁簡同形的詞,約莫兩週前已經想到了:「拉展」vs「收合」。前面還有幾個我自己淘汰掉的版本,例如「下拉」vs「上收」、「拉下」vs「收起」等。當然可能還有更好的詞彙,如果大家覺得可朝這個方向解決的話,不妨腦力激盪一下,找出更適合的用語。--百楽兎 04:43 2006年12月6日 (UTC)
這倒是一個還不錯的點子,並且讓我聯想到另外一種處理手法:我不清楚在技術上有沒有辦法用上圖形化的介面,如果可以,其實我們用像是「▼」「▲」這般的符號來代表下拉或上收的概念,或許第一次見到這圖形的用戶不見得100%猜得出其所代表的意義,但只要試點過一次之後,應該能恍然大悟(概念有點類似Windows右上角『縮小視窗』『放大視窗』『關閉視窗』那三個圖示)另外回應一下上面未命名兄的意見,可能是個人審美觀的差異,我蠻喜歡那種『數大便是美』的壯觀感覺,所以有時設計良好版面整齊的模版一字排開在條目最下面,並不見得會不美觀,畢竟模版原本的設計是可以快速參考連結用的,如果每次要使用模版還要先打開,我覺得反而讓模版的存在意義變弱,甚至直接用分類或內文連結之類的其他關連功能就好。如果覺得過多的模版會太佔版面,建議可以考慮將字級縮小或是重新對版面作設計來提升單位面積的使用效率。但總體上來說,對於一條長度中等的條目,通常只放在最下方的模版並不會真的影響閱讀,真正會有影響的可能是內容太少的條目,會因為過大的模版版面而顯得比重失衡。--泅水大象 訐譙☎ 07:33 2006年12月6日 (UTC)
很有道理,晚點我修一些自己做的表格好了。未命名 08:01 2006年12月6日 (UTC)
以前改過一次,把文字去掉只剩「▼」「▲」符號,很快地在反對聲中又改回來了。理由同(+)贊成(-)反对這種一樣,以符號加文字的方式保持Reader-Friendly。--百楽兎 08:09 2006年12月6日 (UTC)
原來有此狀況,我倒是沒真的注意到過,現在的情況還真的是個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尷尬情況呢!--泅水大象 訐譙☎ 10:13 2006年12月6日 (UTC)

如果能识别加载MediaWiki:Common.js/zh-hansMediaWiki:Common.js/zh-hant之一最好,现在的情况依Shinjiman的说法是加载MediaWiki:Common.js,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做到繁简分别展示。如果我们能把具体文字看成“皮肤”的话,我可以用JS变量代替,在MediaWiki:monobook.js/zh-hansMediaWiki:monobook.js/zh-hant中给相关文字赋具体的值。— fdcn  talk  2006年12月6日12:20 (UTC+8 12月6日20:20)

Shinjiman的建議,用 wgUserLanguage 的值來判斷,重寫了JS代碼,請大家測試。
在此過程中,我還發現在後台賦為頁面JS中的wgContentLanguage的值與用戶設定的不正確,請Shinjiman看看問題出在哪。— fdcn  talk  2006年12月6日16:56 (UTC+8 12月7日00:56)
OK了,還是你們兩位有辦法,謝謝~。不過剛剛發現工具列的自定義表格按鈕拉置改變而且變成兩個了,大概和這個有關係。--百楽兎 03:32 2006年12月7日 (UTC)
到過Wikipedia:刪除投票和請求看一看,發覺現在可以正常轉換「顯示」這兩個字了。Shinjiman和自由主義者兩位辛苦了 :) --Moonian♨一盅兩件貢獻 主要 全部 03:39 2006年12月7日 (UTC)
這比我想像中的修改繁複多一點,此外亦辛苦Fdcn兄的修改了,暫時大致上的顯示的信息都沒有什麼大問題的了。另外wgContentLanguage是指在這個MediaWiki系統中所使用的全域語言,在中文環境中會將它設置為zh,這是與用戶語言設置是無關的。--Shinjiman 03:50 2006年12月7日 (UTC)
表格按钮改回。我还以为wgContentLanguage是条目内容语言的呢,mediawiki应当提供这样一个变量。— fdcn  talk  2006年12月7日08:15 (UTC+8 12月7日16:15)
在編輯模式下出現腳本錯誤訊息:「行:269,字元:1,錯誤:必須要有物件」、「行:8,字元:3,錯誤:物件不支援此此屬性或方法」,以前沒有這個錯誤,瀏覽器為IE6。不過目前使用上還沒有發現大礙就是了。已發現會影響使用了class=sortable的頁面無法預覽。--百楽兎 15:56 2006年12月7日 (UTC)
谢谢你的反馈,编辑模式下的错误已更正。至于可排序表格,我还没有找到有这表格的页面,请告诉我一个,我好找出错误。— fdcn  talk  2006年12月8日14:26 (UTC+8 12月8日22:26)
糟糕,現在情況變複雜了,我發現現在的編輯按鈕語法會和我的monobook.js中的編輯首段功能相衝,而且只在IE6,Fx則不會,看來我要自己修monobook.js了(汗)。使用了class=sortable的頁面可參考:[1]。--百楽兎 16:25 2006年12月8日 (UTC)
我进你的链接,能够预览啊。另,你的个人页给你改了。— fdcn  talk  2006年12月9日17:46 (UTC+8 12月10日01:46)

我覺得「显示/顯示」字型大了點,若能改小一點,可能會更美觀--Liaocyed 00:30 2007年3月5日 (UTC)

能不能在頂部的「字詞轉換」改用其他樣式?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技术

目前用下拉選單,覺得特別難看……--翔風·艾倫·獲加有事找我*^-^* 04:31 2007年1月27日 (UTC)

我也承認<select>是一個醜陋的實現,但我的CSS不過關,開始就是想用ul實現沒成功。— fdcn  talk  2007年1月27日04:40 (UTC+8 1月27日12:40)
如何在现在的<select>和原来的样式之间选择?--Isnow 10:28 2007年1月27日 (UTC)
在你的個人JS頁加入:wgToggleAdjustLan=false;。— fdcn  talk  2007年1月27日12:00 (UTC+8 1月27日20:00) 12:00 2007年1月27日 (UTC)

我認為放在左邊,說明欄位的上面或下面,也是不錯的選擇。--WiDE 10:49 2007年1月27日 (UTC)

可否做成如下圖的樣式?--Ellery 02:29 2007年1月29日 (UTC)

Image:Pulldown menu.gif

有数人向我说明希望改一个样式,我也理解大家的想法。用js是肯定能做到的,不过,只有CSS能够定位我才会修改。至少我不愿意为了界面上的美观而非功能上的增进去写一个占用客户端负载的js。如果有人愿意在自己的js上放置这样的脚本,我可以提供帮助。— fdcn  talk  2007年1月29日15:37 (UTC+8 1月29日23:37)


我做了一個並不完美的版本 (IE7下的顯示還是不正常)。請參考我的User:笨笨的小B/monobook.cssUser:笨笨的小B/monobook.js :)。--笨笨的小B | 20巷 16:55 2007年1月29日 (UTC)
A标签下还有A标签呢。我改动了一些,在Fx和IE7下测试正常,请IE6及以下的用户测试一下。— fdcn  talk  2007年2月2日10:37 (UTC+8 2月2日18:37)

我將下拉選單的字體縮小了[2]以臨時應對,請重新整理檢視效果。--Gakmo (Talk) 20:18 2007年1月29日 (UTC)

请把简繁体字体转换和词汇翻译两个概念区分开来,不要继续混淆不清了!能不能这样?具体讨论在这里TTTT 04:11 2007年2月2日 (UTC)

技术上的问题没想像得那么难,都可以用现有的技术和表完成(某些表需要整理);只要谁授我权,我绝对乐意去实现。举个例子,依照上图,如果用户选择简体,但用台湾区域词替换,自动转变的步骤应该如下:(1)把源文件(也就是“不转换”版的内文)用简转繁纯字体转换转成全繁体(包括内文的所有标签,都一并转换),被特殊escape的段落不转换;(2)从源文里抽取(zh;zh-hans;zh-hant;...)标签,把zh的词选替换成zh-hant的词选,被特殊escape的段落不替换;(3)把第2步的结果用繁转简纯字体转换成全简体。TTTT 07:06 2007年2月2日 (UTC)
看了你這張圖,我才懂了你的意思...只是...有差嗎。--WiDE 08:48 2007年2月2日 (UTC)
目前的转换我问过mountain,有实现繁简与地区分开的基础,但这类改动要小心从事。— fdcn  talk  2007年2月2日10:37 (UTC+8 2月2日18:37)

说明

有差别。这里存在三件并行的事情,首先是技术上,繁简和地区应该分开。为什么?我在上面连接的“方针”页阐述了,这里概述一下:一个(繁简转换)是客观的纯技术的转换,另一个(词汇替换)是内容转换,是需要经过维基过程的,两者有必要分开处理以便分开管理。不分开就意味着有争议的东西和一般转换问题混杂在一起乘free ride,举个例子,目前的状况简体“大陆”转换成繁体“中國”,或“大陆”转换成繁体“中共”算是转换表问题还是内容问题?
第二是概念上,两者有必要分开。如果我是只看得懂繁体的老华侨或是只看得懂简体的外籍中文学者,我为什么只能看简繁混杂的“不转换”版,不然就要看被替换过词的地区版?你怎么知道我习惯用哪个地区的词?显然问题就出在繁简字体转换和地区词替换(更确切叫作地区词翻译)混为一谈这点上。还有我想提醒一下,当初怎么会陆续出现那么多区域页面的?就是因为两者混为一谈,原本的一对多技术性转换变成了对应词的翻译,结果当然就出现了怎么翻译,要翻译谁的等等问题。
第三界面上也要把两者区分开来。我们现在一踏入中文维基百科看到五种选项,直觉就是有五个中文维基百科,而其实大部分文章是相同的。但如果这样的界面继续,没有保证发展趋势不会是以后谁提出各地区各自负责通篇改写“自己”的文章。
我觉得有必要改改,而且有迫切性,因为上述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多。TTTT 14:37 2007年2月2日 (UTC)

重定向按钮显示

现在使用的按钮图像与换行的图像相近,能否恢复以前使用的图像:在MediaWiki:Common.js中将

        addEditButton("commons/4/47/Button_redir.png", "#REDIRECT [[", wgULS("目标条目名","目標條目名"), "]]", "重定向" );

改成

        addEditButton("commons/c/c8/Button_redirect.png", "#REDIRECT [[", wgULS("目标条目名","目標條目名"), "]]", "重定向" );

。谢谢!--Shibo77 05:08 2007年2月2日 (UTC)

我最近因此按錯了兩三次,不過我覺得習慣就好。--百楽兎 05:58 2007年2月2日 (UTC)

我个人认为这两个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比左右括号的差别还明显。再者,你可以进入到每一个重定向页面(被重定向的页面),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指示图标。采用能让另多人明了意义。其实,只是用得习惯了才觉得容易辨认,这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意思。如果你个人偏爱,在你的monobook.js中加入:

hookEvent("load", function(){
	var toolbar=document.getElementById('toolbar');
	if(toolbar){
		var cusBtns = toolbar.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var i=0,btn;btn=cusBtns[i];i++){
			if(btn.title&&btn.title=="重定向"){
				btn.src='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c/c8/Button_redirect.png';
				return;
			}
		}
	}
});

 fdcn  talk  2007年2月4日14:31 (UTC+8 2月4日22:31)

這個我覺得Shibo77說的也不無道理,說實在我也一度出現了他的問題,不過最近用多了便習慣了。但我們更需要關心的可能是新手,不妨找一些朋友問問吧。Stewart~惡龍 21:00 2007年2月5日 (UTC)
这个我也是从重定向页来的一般想法来推测,并不坚持这些,也无调查。前后两种图标都是我加入的,只觉得后一个更合适一些,对已使用习惯第一个的维基人来讲不太公平,不方便的话其它管理员改回去,呵呵,俺自己用哪个无所谓,倒都不会弄错。— fdcn  talk  2007年2月5日22:38 (UTC+8 2月6日06:38)
刚才查了查历史,第一个图标是User:Pubuhan加的。偶记错了。— fdcn  talk  2007年2月5日23:06 (UTC+8 2月6日07:06)
對我來說,算是我用得頗頻繁的,不知其他維基人怎看?Stewart~惡龍 23:43 2007年2月6日 (UTC)

新的繁简标签

新的繁简标签的显示方式,在我的firefox下鼠标无法选择任何一种转换模式,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这个问题?--百無一用是書生 () 14:52 2007年2月3日 (UTC)

YES, 在Firefox有錯誤。--WiDE 15:01 2007年2月3日 (UTC)
書生,清掉緩存看看。我現在IE跟Fx都是正常的--Alex S.H. Lin 15:03 2007年2月3日 (UTC)
重新載入之後已正常。--WiDE 15:17 2007年2月3日 (UTC)
我用Firefox還是沒法使用。--Kfsung 07:16 2007年2月4日 (UTC)

新的語系下拉式選單在FirefoxSafari中無法正常使用

新的繁簡下拉式選單在FirefoxSafari中無法正常使用。

  • Firefox中選單很快就會消失,根本無法點選更換語系,除非用拖曳方式。
  • Safari中則完全不會出現選單,沒有辦法使用。

維基百科不應該是一個IE ONLY的網站,任何加上這些新功能的人,都應該確保這個功能在各瀏覽器的相容性。請有辦法的人立刻改善這個問題!--GiantTalk) 17:08 2007年2月3日 (UTC)

沒有人關心。--GiantTalk) 08:21 2007年2月4日 (UTC)
关于FF与IE浏览器,都还算做过测试的,许多人反应的问题,其实大多是缓存还在旧版没有刷新造成的。希望使用这两款浏览器的多刷新两次。
这两天在火车上没来得及看反馈,safari和opera浏览器我这里没法测试,现在下拉菜单暂时就不应用到这两款上。待有safari、opera的CSS经验的人来更新吧。— fdcn  talk  2007年2月4日13:38 (UTC+8 2月4日21:38)
参照上述#能不能在頂部的「字詞轉換」改用其他樣式?,您可暂时“在你的個人JS頁加入:wgToggleAdjustLan=false;”恢复原来的样式。--Isnow 11:11 2007年2月4日 (UTC)

Fx用不了,但按全選後,才能勉強使用。--甚麼是愛情???(有事找我?) 14:11 2007年2月5日 (UTC)

你的描述还是不清楚,我建议你还是先刷新一下,即按Ctrl+R。如果还是不行,描述到哪一步不能用。服务器的代码我可以改,但你机器上的缓存我动不了,鼠标不能定位到下拉选单上的大都是没刷新造成的。— fdcn  talk  2007年2月5日14:35 (UTC+8 2月5日22:35)
刷了一千遍也不能。--甚麼是愛情???(有事找我?) 13:21 2007年2月6日 (UTC)
请叙述一下你的操作系统及版本、浏览器版本,再叙述一下你是哪一步不能用。比如是没有出现下拉呢?还是出现后鼠标不能移上去?详细些有助于我判断问题在哪,现在我只知道你这不能用。— fdcn  talk  2007年2月7日06:35 (UTC+8 2月7日14:35)
Windows XP,Firefox 2.01,點不了,選不了,用不了。--甚麼是愛情???(有事找我?) 13:05 2007年2月7日 (UTC)
我之前同樣在WinXP, FireFox 2.01一開始不行,重新整理就OK了。--WiDE 13:25 2007年2月7日 (UTC)
我用的与你的系统一样,没有理由使用不了的。请这么操作一遍,选单工具(tools)-选项(option)-私有数据(privacy)-清除(clear now),将缓冲清空后,用Ctrl-R键重新载入页面一下试试。我个人觉得还是你的缓存的事情,如再有问题,请单独用skype、gtalk或者电邮与我联系,我的个人页上有。— fdcn  talk  2007年2月7日15:15 (UTC+8 2月7日23:15)

我是沒有使用cache的,是在條目當中不能點。--甚麼是愛情???(有事找我?) 08:50 2007年2月8日 (UTC)

你可不可以先照着我说的操作一遍再反馈一下呢?只要你使用Fx,就必然使用了cache的,这里不多着笔墨了。你反映问题,也要学会描述与倾听,“點不了,選不了,用不了”,我还是没明白你到底是哪一步不能用。我只能告诉你,在你的系统下这个下拉选单是没有问题的,它也与是不是在条目中没关系。— fdcn  talk  2007年2月8日10:01 (UTC+8 2月8日18:01)
我也用“Windows XP,Firefox 2.01”,鼠标移动到下拉框,显示下拉菜单,然后选在下拉菜单中的选项:
  • 若从下拉框移动到下拉菜单的速度稍微慢一点的话,下拉菜单就消失了
  • 甚麼是愛情???可能和我的情况类似
能不能使用“click”之类的事件?
--Isnow 10:20 2007年2月8日 (UTC)
Isnow,我刚才看了看你的个人JS,你关闭了下拉的啊。你说的这情况,在最开始时代码并在大陆简体或新马简体下时有这情况的,但随后被更正,我知道的好几个反应有这情况的都是浏览器缓存了早前代码所至,在刷新后都正常了。请你再刷新试一下。— fdcn  talk  2007年2月8日11:12 (UTC+8 2月8日19:12)
  • 退出后看了一下,没有“下拉菜单就消失了”的情况了,谢谢!
  • 同时又看了一下ie6,下拉菜单显示的时候有"LI"的缺省的那些点,如左边导航里的样子,可以去掉吗?
--Isnow 11:27 2007年2月8日 (UTC)
IE6下我没有细琢磨,IE7下这问题也是时有时现的,可以确定是IE的bug(IE对CSS的支持一向不好)。我先不修正这个问题了,如果报怨的声音很大再考虑吧:)— fdcn  talk  2007年2月8日11:42 (UTC+8 2月8日19:42)

我在Mac上的FF和Safari都無法點選。 -- 01:47 2007年2月7日 (UTC)

上面说了,safari、opera暂不支持,还是多个并列标签。— fdcn  talk  2007年2月7日06:35 (UTC+8 2月7日14:35)

强烈要求改回过去那种标准的html下拉标签!!

  • 现在这种方式根本就不符合维基百科朴实无华的风格和精神。看起来花里胡哨的。
  • 本身能用且很好用的东西何必改来改去、讨论来讨论去的浪费群体的生命。
  • 世界上难道只有上面提到的那些浏览器吗,手机上的浏览器怎么办?我们这里所有人都还没有想到的浏览器怎么办?维基百科使用最基本的html元素绝对是有道理的,难道开源社群媒体维基这么大的系统都做出来了,还搞不定几个javascript特效?--CCFS 11:00 2007年2月7日 (UTC)
你说的不错,有些js特效不好。但这个改动并非追求什么特效,是为了暂时解决一些分歧而做的,并且待讨论有结果后会再检讨形式。请查阅相关讨论。— fdcn  talk  2007年2月7日15:15 (UTC+8 2月7日23:15)
目前的实现主要是CSS,和XHTML一样,是web标准。— fdcn  talk  2007年2月7日16:07 (UTC+8 2月8日00:07)
我也修正一下我的说法:维基百科应该用HTML标准中的最小集合来实现功能,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浏览器的兼容性。--CCFS 01:59 2007年2月8日 (UTC)

要考虑兼容性。--南大95物理娄明 13:51 2007年2月8日 (UTC)

语言标签样式恢复为非下拉菜单

由于非ie用户在#新的語系下拉式選單在Firefox和Safari中無法正常使用Wikipedia:互助客栈/求助/存档/2007年2月#好看不中用,请求改正!的意见,目前将语言标签样式恢复为非下拉菜单。--Isnow 11:29 2007年2月4日 (UTC)

再次修订:[3]。--Isnow 14:43 2007年2月4日 (UTC)
  • 現在是不是又恢復「下拉式選單」了呢?目前所見是如此!--布學吾樹(talk) 13:41 2007年2月5日 (UTC)
是的,User:Fdcn“排除safari和opera浏览器”。--Isnow 14:12 2007年2月5日 (UTC)

強烈要求中文維基改回下拉選單

求求維基百科不要歧見其他瀏覽器使用者,只支援微軟的IE,如果是支持M$的話,請你們的伺服器也改用Windows,這裡不單是有IE用戶,還有Opera、Firefox和其他瀏覽器,請不要使用非正式語法!!!--甚麼是愛情???(有事找我?) 09:06 2007年2月13日 (UTC)

我使用WindowsXP+Firefox=OK。--WiDE 10:04 2007年2月13日 (UTC)
有時ok,有時不ok,我是沒有使用cache--甚麼是愛情???(有事找我?) 11:48 2007年2月13日 (UTC)
  • 你是指繁簡互換的下拉式選單嗎?我並不會覺得方便,由繁換簡是可以,但是由簡換繁,選單就不是很靈光了。我是使用 WinXP+FireFox1.5。--布學吾樹(talk) 13:34 2007年2月13日 (UTC)
我這邊用XP + Fx2.0及2000+Fx1.5都ok,IE就不知了,因為很少用。--Ellery 02:39 2007年2月14日 (UTC)

关于表格按钮

我一直不用IE,今天用IE时才知道目前的表格按钮在IE下一按就死。不知道其他人的使用情况是怎样,请报告一下情况,以便酌情取消或另写。

另预告一下,工具按钮的 {{noteA|}} {{noteT|}} {{refTA}} 【LRM】四个将在一周后并入“条目属性”下拉选单的最下方。— fdcn  talk  2007年3月29日11:24 (UTC+8 3月29日19:24)

請問<ref></ref>拿掉了嗎?我覺得很好用呢。WiDE 寫於世界時間 12:53 2007年3月29日 (UTC)
。— fdcn  talk  2007年3月29日13:02 (UTC+8 3月29日21:02)
抱歉,我沒表達清楚,我是指工具列裡的<ref>鈕啦~原本在{{noteA|}}左邊的,今天不見了。(還是...也是伺服器出問題的關係?)WiDE 寫於世界時間 13:23 2007年3月29日 (UTC)
那個按鈕就是現在的。為了風格一致,改圖像了。— fdcn  talk  2007年3月29日16:49 (UTC+8 3月30日00:49)
較早前似乎能以純IE7或搭配Maxthon成功打開新增表格視窗並使用該功能(雖然在zh-hk環境下仍然顯示簡體字;另在Netcaptor下無法打開(程式被凍結了),雖然這東西好久都沒新版了);但現在使用純IE7或Maxthon都死了(在純IE7打開編輯頁面時說頁面載入時出現錯誤,但是否與新增表格功能有關就不得而知了)。--Moonian♨一盅兩件貢獻 主要 全部 02:16 2007年3月30日 (UTC)

請問一下,為什麼這個按鈕的寬度比較窄?
那個表格按鈕的問題去年曾回報過一次。在IE6的情況是按下後會跳出一個小視窗,然而內容無法載入,只會看見一片空白,而且該視窗呈現忙碌中的無回應狀態。此時將IE6關閉,重新進入WP再按下該按鈕,第二次便能順利載入。--百楽兎 02:33 2007年3月30日 (UTC)

是为了表示它与是同一功能,仅附加了参数。在视觉上在一块。
可以确定表格按钮有问题了,这个功能好象是一个法国人弄的。大家还需要这种弹出窗口的表格按钮吗?因为原来是有一个比较简单的表格按钮的,功能虽简单,没有额外增加代码。如果大家依赖这种弹出,代码最好要重写。— fdcn  talk  2007年3月30日05:48 (UTC+8 3月30日13:48) 05:48 2007年3月30日 (UTC)
  • 關於簽名及簽名按鈕:
  1. ~~~(是否可以加上連接號「-」或「--」或「-」?另外,這不過是-~~~~多個動作,需要嗎?)
  2. —~~~~(回到舊格式如何:--~~~~?)

布學吾樹(talk) 23:20 2007年3月30日 (UTC)

  1. 我取消过几次~~~、~~~~、~~~~~(以前曾在工具栏上),但有人希望再加上。那还是加上这个~~~吧,日期签名有图像后也会加上。
  2. 以前有人专门请求过改“--”为中文的“—”,当时没有反对的。这次先改过试试,如大家都不满意,当然会改回。
 fdcn  talk  2007年3月31日05:34 (UTC+8 3月31日13:34)
  • 現在IE6在編輯模式下有指令碼錯誤的提示:
行:249
字元:22
錯誤:物件不支援此屬性或方法


想必和最近的一些更動有關,但尚不知此錯誤會有何影響。--百楽兎 01:27 2007年4月3日 (UTC)

    • IE下的问题一般让我怵。你说的出错是在所有页面都出错还是打开表格按钮时出错?— fdcn  talk  2007年4月3日02:20 (UTC+8 4月3日10:20)
只要進入編輯模式就會在狀態列中提示「網頁發生錯誤」,不過編輯上尚未發現有受到影響之處。--百楽兎 02:33 2007年4月3日 (UTC)
...難道是與第250行的最末端漏了個分號有關?
Summaries[11] = "調整格式和排版"
我之前在上面也提及過這個錯誤,但到現在才發現第250行這件事情...
Moonian♨一盅兩件貢獻 主要 全部 02:47 2007年4月3日 (UTC)
與這無關。現已更正,又是IE蹩腳的DOM實現問題。— fdcn  talk  2007年4月3日15:10 (UTC+8 4月3日23:10)

彈出表格按鈕已恢復為原簡單插入。有需要者查閱Wikipedia:維基百科工具/彈出表格按鈕在自己的JS中加上。暫時不會去更正彈出的問題。— fdcn  talk  2007年4月4日16:15 (UTC+8 4月5日00:15)

折叠功能改造完毕

以下内容移动自互助客栈(技術),新留言请置于框外。—Ellery 03:04 2007年4月16日 (UTC)

迟迟不见英维对已有的折叠bug的修复,我这几天把相关代码进行了改进。

  1. 修正了左或右侧有float元素时,折叠背景穿透float的bug。可以从数字城堡看到最新效果。
  2. 大幅减少了冗余代码,加载加快。
  3. 支持按钮的文字自定义。可以在NavHead或tabld的第一个th中用以下代码自订按钮文字:
    <span class="NavToggle">按钮不变的文字<span class="NavToggleShow">隐藏状态下显示的文字</span><span class="NavToggleHide">展开状态下显示的文字</span></span>
  4. 统一自动折叠的个数为2,也就是说,设置了autocollapse的折叠块数量大于2时自动折叠,无论是div还是table。
  5. 原div.NavFrame和table.collapsible一样,页面载入后,设置collapsed的收起,autocollapse根据数量收起,没有设置这两个之一的会展开。

 fdcn  talk  2007年4月6日14:25 (UTC+8 4月6日22:25)

改造了之后,好像缺省是展开的?—Isnow 14:48 2007年4月6日 (UTC)
呵呵,刚才一会儿的功夫你赶上了。再刷新试试。— fdcn  talk  2007年4月6日14:50 (UTC+8 4月6日22:50)
ok,缺省不展开了;)—Isnow 14:58 2007年4月6日 (UTC)

搜索页的其它搜索引擎

关于在Special:Search中增加其它搜索引擎的要求,我个人仍然建议维基人有更广泛的要求才添加。这个功能要求用javascript来实现,其实User:Alexsh早先已在MediaWiki:Common.js#Special:Search其他搜尋引擎連結表單增加了相关代码,只是没有开通。

我希望在增加MediaWiki:Common.js时有应满足迫切性、功能性、通用(代码通用和浏览器通用),对客户端的负荷尽可能小。相较来说,搜索引擎并不算太显著和迫切。— fdcn  talk  2007年4月22日05:08 (UTC+8 4月22日13:08)

重點是要從使用者的方便性去想,那個Search Engine Form我之所以拿過來就是想到有些讀者可能用Special:search找不到,可以直接跳用其他的引擎來找。本來拿過來時就想直接給它上線的,但考量到搜尋引擎的選用所以一直擱著。其實要用哪些Engine我都沒意見,重點是要能搜得到(兔子說要放百度我是ok,但我試了兩次都被ban掉)。目前我放的是Google、Yahoo!、Live、跟Altavista(這個只是看到條目裡有就拿來用了),再加上惡龍的跨計劃搜尋器這樣。要上是隨時都行,看大家還有什麼意見再改改。--Alex S.H. Lin 2007年4月22日 (日) 18:15 (UTC)
放置的话,Google、Yahoo!、Live这前三甲就足够了。Alexsh,先开通了你的代码,只有两个google的。— fdcn  talk  2007年4月23日10:51 (UTC+8 4月23日18:51)

您也可以使用下面的Google、Live、Yahoo和中文維基跨計劃搜尋器進行搜尋。

這句話中的 Live 應連到 Windows Livebananasims~對話 2007年5月1日 (二) 04:13 (UTC)
done.— fdcn  talk  2007年5月1日22:49 (UTC+8 5月2日06:49)
Wikiwix, is on the major wikipedia ( en , de, fr, es, ...) is a meta search engine for all the language of wikipedia. Pmartin (留言) 2008年11月24日 (一) 14:00 (UTC)

在Minefield(Firefox 3)上的情況

在Firefox 3上window.showModalDialog!=FALSE,以及document.compatMode=='CSS1Compat',但是仍然沒有document.attachEvent,會在「兼容性修正」的地方發生錯誤。—Gslin 2007年8月3日 (五) 09:10 (UTC)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技术

en:User:Dschwen開發了一個在維基百科內部使用的AJAX世界地圖WikiMiniAtlas,使用在經緯度顯示的用途上。英文維基百科等維基媒體計劃已經開始使用此Javascript,所以我也趕緊在MediaWiki:Common.js加掛了。效果可以在台北市的右上方按下得知。這隻JS放在元維基,理論上安全無虞。 :) --笨笨的小B | 20巷 2007年8月21日 (二) 16:36 (UTC)

IE6不相容,出現指令碼錯誤的提示,IE7不知道有沒有問題。--百楽兎 2007年8月22日 (三) 01:53 (UTC)
IE7 沒問題,Firefox 與 Opera 都只有空白的新視窗而沒有圖。—SEEDER 2007年8月22日 (三) 05:50 (UTC)
我这里,Firefox 與 Opera都正常,你没有图的问题可能在网络。IE6下出现指令错误,但有时候又正常。准备晚上查找这个令我头大的IE问题源。随便一说:这个世界要是没有IE是很美好的。— fdcn  talk   — 2007年8月22日 (三) 15:07 (UTC+8) — 2007年8月22日 (三) 07:07 (UTC)
好像只有台北市的條目才有錯誤。難道是半保護的緣故?--百楽兎 2007年8月22日 (三) 13:34 (UTC)
IE7也有問題,出現link.href為null,不是物件。→ 囉唆的阿佳 2007年8月22日 (三) 23:23 (UTC)
不知是否跟m:MediaWiki:Wikiminiatlas.js的改動有關。--Shinjiman 2007年8月23日 (四) 04:04 (UTC)
昨日我的IE挂了,到现在也没能修复。但我判断不应是m:MediaWiki:Wikiminiatlas.js的问题。请其它IE维基人做一个实验,在台北条目中仅保留经纬模板,其它删除,用预览方式看一下是否出错。— fdcn  talk   — 2007年8月23日 (四) 18:03 (UTC+8) — 2007年8月23日 (四) 10:03 (UTC)
  • 台北条目中仅保留经纬模板,其它删除,用预览方式看,IE7 一切正常。FIREFOX 不論删除與否,新視窗內都只有亂碼。OPERA 不論删除與否,一切正常。—SEEDER 2007年8月23日 (四) 10:42 (UTC)
似乎是因為Firefox預設Charset的關係。已經回報原作者。 --笨笨的小B | 20巷 2007年8月23日 (四) 11:58 (UTC)
回報en:User talk:Dschwen之後,iframe頁面加上了chraset。刷新快取過後Firefox應該不會亂碼了。--笨笨的小B | 20巷 2007年8月23日 (四) 17:04 (UTC)
我發現只要標題的開頭為4位數以上的數字(除了0開頭)在IE下就會出錯,例如:
==1234==:會出錯,
== 1234 ==:會出錯,
==1234漢==:會出錯,
==1234A==:沒問題,
==0123==:沒問題,
==a123==:也沒問題。
--百楽兎 2007年8月23日 (四) 12:12 (UTC)

谢谢百楽兎提供的信息。在英文版加入这样的标题是没有问题的,由于我的机器IE有问题,现在无法跟踪错误。只能肯定:1是由加入的m:MediaWiki:Wikiminiatlas.js发出错误;2是并不一定m:MediaWiki:Wikiminiatlas.js有问题,可能在中文的js环境下不兼容。等我能够(目前还不能)重装系统后,会检查和处理这个问题。— fdcn  talk   — 2007年8月25日 (六) 16:46 (UTC+8) — 2007年8月25日 (六) 08:46 (UTC)

很抱歉,今天才處理。與m:MediaWiki:Wikiminiatlas.js無關,問題出在Mediawiki:Wikimediaplayer.js。再一次鄙視一下IE。— fdcn  talk   — 2007年9月2日 (日) 00:19 (UTC+8) — 2007年9月1日 (六) 16:19 (UTC)

[编辑首段]链接

可否改为简单明了的“[编辑]”;另外,可否将“[编辑]”链接移至左侧,紧接章节题目?参看德语版的效果([Bearbeiten]):Nola。原因是某些文章附加图片或模板,导致平时置右的“[编辑]”链接左移,而假如附加的图像或模板较长,跨越多个章节,这些章节的“[编辑]”链接均会被移至图像或模板左侧,单行并列显示,这使得用户难以分清到底哪一个链接对应哪一个章节,文章内容显得杂乱(例:第二节底)。若同意,可以在MediaWiki:Monobook.js系统页面中增添以下一段内容,防止这种现象:

/*
== 章节编辑链接置左 ==
*/
function moveEditsection() {
    if (typeof oldEditsectionLinks == 'undefined' || oldEditsectionLinks == false) {
        var span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pan");
        for(var i = 0; i < spans.length; i++) {
            if(spans[i].className == "editsection") {
                spans[i].style.fontSize = "x-small";
                spans[i].style.fontWeight = "normal";
                spans[i].style.cssFloat = "none";
                spans[i].style.marginLeft = "0px";
                spans[i].parentNode.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 "));
                spans[i].parentNode.appendChild(spans[i]);
            }
        }
    }
}

addOnloadHook(moveEditsection);

谢谢!—Shibo77 2007年8月8日 (三) 12:10 (UTC)

  1. 關於按鈕名,是有維基人認為以前的按鈕無法讓人明白。由於首段的特殊性,用“[编辑]”兩個字可能會讓人誤以為對全文的編輯。
  2. 關於右置編輯按鈕,確實在有些頁面產生過不少版式錯誤,雖然是頁面的編輯者運用版式有問題。我先照你的要求進行了改變,看其它維基人是否接受這樣的安排。
 fdcn  talk   — 2007年8月9日 (四) 01:55 (UTC+8) — 2007年8月8日 (三) 17:55 (UTC)
一些建议:
  • “编辑首段”这四个字好像小了一些,希望能够和顶部的“编辑本页”,“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等一样大
  • “编辑本页”按钮到达的编辑页会显示“在这个页面上使用的模板有:...”;这个功能在“编辑首段”按钮刚出来时也有(大约半年前了吧),不知道现在能不能实现
Isnow 2007年8月8日 (三) 20:27 (UTC)
回:
  • 已增大字號
  • 段落編輯只顯示該段落所用的模板(包括預覽時剛增加上的模板),不會顯示全部頁面的模板。如果想查看全頁模板,請編輯全頁。
 fdcn  talk   — 2007年8月9日 (四) 09:48 (UTC+8) — 2007年8月9日 (四) 01:48 (UTC)
這好像不太美觀。—~yingwai0708~ 2007年8月9日 (四) 10:13 (UTC)
我個人是不喜歡這個改變的。因為:
“[编辑]”链接移至左侧,紧接章节题目:我覺得會干擾到我的閱讀。以前放在右邊感覺不那麼醒目,現在紧接章节题目讓我不由得多看幾眼。
“编辑首段”的位置:也是覺得有些干擾,不過程度上相對①項的改變而言還算輕微。
--百楽兎 2007年8月9日 (四) 10:55 (UTC)
還是把「[編輯]」放回右側吧,這樣真的很不習慣!—-アオゾラ-|有種就來譙™ 2007年8月9日 (四) 12:19 (UTC)

【编辑】按钮的位置影响到很多人的编辑和阅读习惯。不经社群广泛讨论就擅自更动,实在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Alexcn 2007年8月9日 (四) 13:23 (UTC)

关于页面元素浮动造成的版面问题由来已久,大家可以看看中国共产党条目,请试着在右导航对应位置的正文处加一个left或right的图片试一下,更不要说编辑按钮的难以查找了,该条目以前版式更差。我相信该条目这样的情况很普遍,这里面对阅读和编辑造成的困难比目前的不习惯要大的多,一般的人员根本无从去解决。提议者的解决方案我很久就看到过,我个人是支持的,其实解决阅读不适应还是有办法的。比如鼠标悬显,再如 [編輯]

由于上方的某一人发言让我非常不愉快,今后该问题的解决不再会是我。— fdcn  talk   — 2007年8月10日 (五) 01:18 (UTC+8) — 2007年8月9日 (四) 17:18 (UTC)

這麼說來,倒很期許對方在這個問題上所做的貢獻了。—布學吾樹(talk) 2007年8月9日 (四) 17:46 (UTC)

关于页面元素浮动造成的版面问题可能是有现成解决方法的:

  • class="infobox"好像就不会影响编辑按钮,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
  • 这个问题很多时候和插入图片有关

Isnow 2007年8月9日 (四) 20:41 (UTC)

如果了解版式混亂的原因,則class="infobox"與解決方法無關。我在上面說過“雖然是頁面的編輯者運用版式有問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條目中,能夠正確排版,沒有把很高的right元素連續排列。如果連續排列了數個float:right;並且clear:right的元素,就會對它們水平對應的正文產生影響,所有在該正文中的float元素(編輯按鈕和很多圖片就是)都會發生位置“錯誤”。這是版面的正常行為,是編輯對CSS和HTML規範的不了解所致,當然有解決的辦法,只要了解CSS就能避免,但不可能製作成每一個人都可以使用的傻瓜式方案。這個唯一“現成”解決方法,不是每一維基人都能運用的。我想德語維基正是出於這樣的理由變動的。— fdcn  talk   — 2007年8月10日 (五) 09:49 (UTC+8) — 2007年8月10日 (五) 01:49 (UTC)

請問管理員能否將[編輯首段]的連結樣式統一為原來的連結樣式,即滑鼠指在連結時文字會有底線,謝謝。—Lkopeter 2007年8月10日 (五) 09:31 (UTC)

done.— fdcn  talk   — 2007年8月10日 (五) 20:08 (UTC+8) — 2007年8月10日 (五) 12:08 (UTC)

我想这主要还是大家的习惯问题,将段落编辑链接置左的百科不只德语一版,还有法语波兰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瑞典语匈牙利语土耳其语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语等版本,足以说明这是参与维基编辑的群众可接受的一种解决办法。上边各位的讨论最终还是没有解决原提出的问题,也没有提出新的解决办法。难道非得等到英语版将他们的链接置左后,我们这边才能有改动?请各位继续商量商量应付多个置右图像所造成的章节链接并行显示问题的解决办法。谢谢!—Shibo77 2007年8月25日 (六) 06:48 (UTC)

界面改變流程

  • 請別讓編輯提示一日數變!!!!請各位在「玩弄」維基技術前,也多考量活躍維基人於條目編輯者的感受,不要一變再變。勇於修改,並不包含影響他人的非條目頁面﹔如果可以,此類修改請多在他處嘗試,等略具雛形後,再來提起修改的建議,以求共識。我強烈建議於共識前,維持原來「編輯」提示位置,爾後於共識取得後,再一拍定案。--winertai 2007年8月10日 (五) 01:38 (UTC)

這點我要回應一下,系統介面的處理,幾乎都不經過共識的過程直接修訂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介面改變都是沒經過討論直接修改的,或著是說,除了特別關注介面的管理員,沒有接觸過的人員不會知道網站還有一塊罕有人知的部分需要維護。—Jasonzhuocn 2007年8月10日 (五) 03:47 (UTC)

    • 澄清一下:「玩弄」維基技術的不是各位,只有一位──就是在下我,沒有一日數變,只在第一日變一次,第二日在眾人要求下改回。本人在維護系統前台程式上自認沒有玩弄和不負責任,每加任何代碼都是仔細權衡和謹慎的,common.js中就只有我一人做過減少代碼工作。
    • 管理員應要執行社區的共識,但上面所謂的共識流程我不遵守,如果對我的工作不信任,大可去罷免我的權限。因為程式代碼與基於百科內容而定的方針有所不同,功能性的修改從來不是通過廣泛共識來進行的,編輯工具欄的要求征集早在這裡公示過,有幾個參與的?只能是有需求後,維護者根據影響和現實進行判斷後決定是否加入。就是後台程序--MediaWiki的開發,也是不會在維基人廣泛同意經過那麼一個流程才變動的,每次系統變動後,是不是影響廣大維基人編輯的前台修補也要走個流程?對不起,程式不是這樣的模式,更多的是基於委任和信任。我莊重聲明一下,如果對我的維護工作不信任,我很願意休息。— fdcn  talk   — 2007年8月10日 (五) 10:21 (UTC+8) — 2007年8月10日 (五) 02:21 (UTC)
      • 我不知道我提出的這卑微要求何來引來閣下如此「但上面所謂的共識流程我不遵守,如果對我的工作不信任,大可去罷免我的權限」盛怒。要知道,不管怎樣,你不成熟的一小小改進動作引起多少閱覽人及編輯人的不便?就算你認為取得共識的程序不利你改善程式,也該在明顯位置提出「委婉說明」。大家都是對事不對人,別搬出「我很願意休息」的氣話。--winertai 2007年8月10日 (五) 02:36 (UTC)
        • 看看我在上面的說明,我早說過“看其它維基人是否接受這樣的安排”。只是試探性的修訂。你的“卑微要求”裡已定性我“玩弄”。如果就事論事的話,這類的流程我不承認,完畢。— fdcn  talk   — 2007年8月10日 (五) 10:49 (UTC+8) — 2007年8月10日 (五) 02:49 (UTC)
          • 如果我針對所有『維基技術討論』過程所指的「玩弄」字眼引起閣下不悅,我願意收回。但如同你不承認取得共識流程相同,我也不認同『你每加任何代碼都是仔細權衡和謹慎』的做法是完全合乎維基利益且尊重其他維基人的。如果真這樣,就不該一天內,從右到左,又從左到右,右到左的三次更動。另外,不管別人怎想,至少我是完全否定您從右到左的這項更動。在此情況下,我想請問,我這『恢復以前狀態』意見是否完全被抹煞了?--winertai 2007年8月10日 (五) 03:01 (UTC)
            • 檢查一下你的系統,只有右到左,左到右的這一次,並且不是一天內,你說的又到左的我完全不知曉。你另一個要收回的是你沒有調查的不實指責。你個人的否定,不能支持“玩弄”和“不負責任”(另一人的指責)說,也不支持流程的必要性,當初加入折疊功能反對的人也有。— fdcn  talk   — 2007年8月10日 (五) 11:13 (UTC+8) — 2007年8月10日 (五) 03:13 (UTC)
              • 謝謝告知。既然已經恢復原來樣子,我就收回所有建議。不過,我仍認為我這發言既不是『不實指責』,也非否定閣下的所有貢獻。另外,我還是認為閣下態度極不友善﹔我還是強調,你一小小動作,可能影響很多閱覽人﹔因此請再重大修改前,考量一下活躍維基人的感受。--winertai 2007年8月10日 (五) 03:24 (UTC)
                • 謝謝你論證了“一日數變”不是“不實指責”,也謝謝你論證了面對“玩弄”指責的反應是“態度極不友善”。不用以後,我一直在修改前會考量維基人的感受,判斷可能不是很準確,但就是這一次,我也先聲明了是試改。還是那句話,我不會承認一個流程。-- fdcn  talk   — 2007年8月10日 (五) 11:30 (UTC+8) — 2007年8月10日 (五) 03:30 (UTC)
                  • 顯然閣下還是沒弄清楚我發言的重點,對此,我最後一次對我看法加以說明。第一,所有重大頁面修改技術,在解決所謂問題之前(難道解決編輯首段顯示問題,沒有其他更好方式嗎?),『沒經過審慎評估,沒經過完全試驗,沒經過告知,沒取得一定共識,不遵照一定流程』等步驟不取其一,一聲不響就逕自修改,對其他維基閱覽編輯人就是種玩弄。第二,「一日數變」是種文字的論述,我認為這沒有所謂不實指責。第三,若話講重一點,才能高下或貢獻多寡,並不影響「獨斷」或「濫權」的事實。第四,根據你的發言態度及過程,我還是看不出你有「考量維基人感受」的誠意。--winertai 2007年8月10日 (五) 03:49 (UTC)

謝謝fdcn的修改,解決了編輯首段的顯示問題。—Jasonzhuocn 2007年8月10日 (五) 03:41 (UTC)

如果一些因個人喜好而去更改全域設定的話,對其他的用戶都是不公平的。因此好像Shibo77兄的請求,如果只是為他(所指的是Shibo77)的查看編輯工作方便的話,大可以在自己的JS中加入,以達到自己要求的目的。順帶一提,剛去過維基詞典那邊,發覺到這種的設定已經改到五花八門了。亦包含當時維基詞典的中文字logo,當時在那邊並未有廣泛的討論,然後便使用了。--Shinjiman 2007年8月10日 (五) 03:43 (UTC)
順帶一題,Shibo77把彝語維基的介面改為漢語,這樣是不妥當的,建議的做法應該是尋找彝語社群或論壇的網民確定介面用語之後將英文介面翻譯成彝語介面,這是舊事重提。—Jasonzhuocn 2007年8月10日 (五) 03:51 (UTC)
Shinjiman兄,Shibo77的請求我個人沒有判斷是他個人的需求,否則我不會修訂他的請求。我認為版式問題關係全體維基人的問題,以前有過一些想法,包括這次的編輯按鈕不浮動。既然在德語維基都有這樣的安排,不應看成所有用戶都不願意這種修改吧。個人覺得這類修改遵循謹慎和可回退的原則,這次改動,其實在代碼中加了開關變量的。— fdcn  talk   — 2007年8月10日 (五) 11:58 (UTC+8) — 2007年8月10日 (五) 03:58 (UTC)
增加變量其實並不是一件壞事來的,都好過沒有選擇的好。 :) --Shinjiman 2007年8月10日 (五) 05:20 (UTC)
此外,其實能否考慮以用戶自訂的js,在自己使用的js中包含著,可以出到有關的效果?就正如popup般,有需要用時,才於自己的js中加入?--Shinjiman 2007年8月10日 (五) 05:27 (UTC)

反對派也不必火氣這麼大,因為自由兄一開始就說了:「看其它維基人是否接受這樣的安排。」不是嗎?有實作效果會讓大家更容易判斷,不喜歡的人把意見說出來就好了,又不是要定案了。--百楽兎 2007年8月10日 (五) 05:30 (UTC)

这次界面的修改还好啦。何必如此争执?感觉不适应只是因为大家习惯了原来的界面而已,而对于新来的用户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我认为界面的修改更多应该是考虑对用户的友好度和对问题的解决,而不是“是否习惯”。这次的修改,把“编辑”移动到左侧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因为一些条目中右侧往往有很多图片和模板,会造成几个“编辑”链接并排一线,无法使人分得清哪个“编辑”对应那个章节,而放到左侧则基本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不大同意对首段编辑的修改,无论放在标题下面还是右侧,都很突兀。尤其是右侧,因为很多条目还会在右侧相同位置放上“特色条目”,“优良条目”,“地理坐标”,“页面保护指示”等多种符号,会完全遮盖掉那个“首段编辑”的链接,从而丧失这个功能。我觉得原来的“0”标签的表示就很好,为何要改变呢?如果说是因为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含义,那只能说明我们的帮助文档做得不够好。就好像对话页上的“+”标签,同样的抽象,也没有人说要改变它。当一个页面充满了越来越多的元素和功能时,要么精简,要么只能通过各种抽象的符号或精短的词语来表示--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8月10日 (五) 06:05 (UTC)
你有你的看法,相信其他人也有其他人看法。你那些「只是習慣原來界面」的或「介面友好」都是屬自己的主觀與獨斷,這些主觀與獨斷就是現在很多中文維基的危機。我相信,很多事情若不是某些人放炮,很多「是否看其他維基人是否接受這樣安排」就變成事實。要知道,任何重大更動要取得共識是維基價值所在,這價值並不因為誰貢獻多寡或涉及技術而有所異動。現在的爭議點,只是在於有些人都認為這些修改「是好的」、「是細末小節」、「跟他人無關」。不論是百分之九十或百分之十的技術維護,難道一些更動前的「起碼告示」或溝通,有這麼困難嗎?難道不可以以牽涉人數多寡來區分什麼該取得共識,什麼不該嗎?是不是有人將首頁維基中文logo改了,然後說聲「是否看其他維基人是否接受這樣安排」就可以換中文維基招牌?我並非火氣大﹔以前對於這些介面我是都視而不見,不過自從無端增加無厘頭「港澳繁體」(這字眼純粹自創),把那台灣繁體改稱為台灣正體,並出現我天天必須看見的那醜醜的『台灣正體』選項方塊後,我發現不講話的話,相同的事情會一再上演。現在至少,可以在修改事實定案前,發些牢騷。以免以後每天看見,每天怨自己沒努力制止過。請各位資深維基人深思,自己是否「自以為對維基十分了解後,而在執行某些工作時,忘了寄予維基新手或沒有某些權限的某些人的某些尊重。」--winertai 2007年8月10日 (五) 06:51 (UTC)

to 百無一用是書生:“特色条目”,“优良条目”,“地理坐标”,“页面保护指示”等多种符号,與“首段编辑”链接不重疊,包括noteTA產生的指示也不在這個位置上。原先的0按鈕形式,到你發言之前為此,只有質疑的,沒有擁護的。呵呵,我無法猜測大家的真正共識是什麼,只能先做這樣的變動了。就我個人而言,我喜歡0按鈕。— fdcn  talk   — 2007年8月10日 (五) 15:43 (UTC+8) — 2007年8月10日 (五) 07:43 (UTC)

以上諸位,我先聲明我無意與任何人對立,只是說說我的看法。我認為界面的修改是不需要經過共識的,即使需要共識也只需要技術人員們的共識,而不需要整個社群的共識,就如同整個維基系統的升級(Upgrade)也是由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工程師決定即可,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以我一個一般使用者而言,我不懂程式碼這些東西,因此我不會修改它,但是我可以提出一些意見,供懂技術的同仁們去做,但他們不實際去做,我永遠也不會體驗到新的修正/修改/升級,中文維基在更多時候,我看到的是有意幫忙的人受限於「社群共識」遲遲未能出現而打消念頭。維基的精神有許多面向,「共識」跟「大膽去作」同樣都屬於維基的精神,前者是由「文明」相關方針所支撐(社群互動的基本首則),後者則是由於Wiki系統本身的技術特性所支撐(因為可以很快改回來),或許我們可以考慮要做的事情包括:1.形成技術團隊、2.考慮對某些界面、首頁等等進行版本控制。--Theodoranian|虎兒 =^-^= 2007年8月10日 (五) 08:03 (UTC)
技术上的修改肯定会影响到编辑和阅读。如果是影响比较大的改动,应该谨慎操作。比如,可以先征集大家对改动的意见,同时提供代码供有意愿的用户试用,然后决定是否进行全局的改动。这次修改,因为影响到很多用户的习惯,不论这样改动的“好坏”,在程序上有些过急。像我个人因为很不适应,尤其是那个更改首段的标签,前面发言有些过火,在此收回。如果最后讨论的结果是把编辑标签左移,希望能提供原来的代码,这样我可以修改个人js,保持原来的编辑和阅读习惯。对于书生说的,我还是觉得问题不是这样改好不好,而是这样大的改动是不是应该在程序上注意多征集用户意见,谨慎操作。--Alexcn 2007年8月10日 (五) 09:51 (UTC)
  • 修订说明:事先評估 早想修订编辑按钮不对应的问题,从正文编辑排版上试过一些办法,但行不通,要求人人会排版不现实;看到请求后,权量解决办法只有此一途;考量过维基人的习惯,但权衡下认为按钮错位对阅读和编辑造成的困难对目前的不习惯更为重要;对反对的激烈预计有误,因为看到德语版这样实施;以上是修订前真实考量; 試驗告知 该技术根本不繁杂,以往的经验是就是在相关客栈说明,以后亦会有通知不力的反对,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试用一下,看社区的反应,不行就撤消,我不认为这有多么不妥,这实在是一件很简单化的事件,并准备在二三天后做决定(当然才用了一天),这亦是我当时的真实想法,事实上,以前的许多改变就是这样,比如行编辑模板就是这样保留下来;共识与流程 目前界面的修订不是依据共识来进行,也没有流程。
  • 希望大家能理解我的感受,这次修订给其它人的感受是不习惯,但我的感受是面临“不负责”“玩弄技术”“一日数变”“不尊重他人”“獨斷濫權”等指责加诸,同时这些指责被称为“就事论事”,被指责之人却是“態度極不友善”,即使我始终没有指责与评介对手。我是小气之人,就此牢骚一下。
  • 真实关键的争论其实在没有一个过程或者说流程上,先谢谢Alexcn不再对我修订行为本身进行评介了,他说明影响比较大的改动要谨慎我是同意的,只是这个谨慎难以定义。目前的维基技术上是任何改动都可以撤消的,技术修改并不是什么定案,根据社区的反馈就可以检讨,这里的意思是,没有很严重的后果,它不像首页改版那样是一个议案。
  • 在上面的处境下,界面特别是程式的修改,不应当是依靠社区共识来进行,这无以解决问题和功能的增进,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这里的危害预防应主要建立在委任和信任上。关于通知,我也认为必要,但不能事事都是预先通知,很多的改动需要在系统的环境下,有的仅仅是测试,不行就撤,有的是需要时间来确定和反馈。至于重大变动的预先通知,有个前提就是判定是重大变动的问题,我说过,我不是反对通知,以前在编辑工具上我有预先通知,这一次我的判断没有很重要(当然判断不准),这就有一个前提,请拟出一份重大变动的列表和标准,否则请给维护者以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其实有些东西在我眼里或从技术上看是很重大的,但在一般维基人并不在意。
  • 事事修订要走一个流程,比如上方有人的建议,是我反对的,这会对界面维护增强设置障碍,具体的不在这里表述,请其它界面维护者表达一下看法。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真要走这么一个流程才可以维护的话,我是不会参与了,这与情绪化无关,我是个人志愿在这里参与的,要考虑成本,在没有重大危害后果下,弄这么一个东西来增加精力降低效率,从小我来考虑是不值的。— fdcn  talk   — 2007年8月10日 (五) 20:08 (UTC+8) — 2007年8月10日 (五) 12:08 (UTC)
我能理解Fdcn的感受,我前面说“擅自”云云确实很不妥当,在此致歉。我也赞成纯粹技术的修正并不需要社区共识,不过我还是有个小建议:虽然不需要共识,但是应该给予“知会”,也就是说给社群一个“预告”,不需要社群达成一致。比如这次修改,可以在改动前在客栈里说明一下这次修改仅仅是测试,正在等待大家的反馈,而且声明这个修改可以很方便地恢复原来的状态。这样,界面的维护者和使用者之间有顺畅的交流,有助于互相理解和尊重。--Alexcn 2007年8月10日 (五) 12:38 (UTC)
今后能看见的修订我会尽力在技术客栈这里做通告,只是不能保证都是“预告”。无论是谁,是哪一个界面维护者,他必须执行社区的共识是必须的,也就是说,他的修订在社区反对的情况下,他必须撤销。— fdcn  talk   — 2007年8月12日 (日) 13:58 (UTC+8) — 2007年8月12日 (日) 05:58 (UTC)

我舉一個被冒犯很久的例子:未註冊用戶不得開新條目,我相信這跟技術也有關係(如果不是,請當我沒說,這段發言直接刪除,不必存檔)。當初是有『知會』,但知會的內容是『暫時』,這一暫時就暫時了一年,而且還在繼續下去。而且在知會期間曾徵詢過社群意見,結果是四票反對,只有三票贊成這個『暫時』措施,但未註冊用戶不得開新條目的措施還是就這麼『暫時』到現在。更離譜是有些管理員根本不瞭解這段強姦未註冊用戶的歷史,有的管理員以為未註冊用戶本來就不得開新條目,有什麼好說的?有的管理員以為未註冊到現在還能開新條目,而且這是『維基的精神』。我個人對能不能開條目興趣不大,所以既沒因此註冊,沒有為此鬧場,但是被這兩種態度搞得很火大。舉此例用意不在想平反什麼,只是想指出,先斬後奏看看有什麼反應在極端狀況下可以變成什麼樣子。67.103.245.50 2007年8月11日 (六) 00:10 (UTC)

  • 我只能說,在面對許多無理挑釁後,中文維基很多人築起了一面牆去面對善意的建議。有些人在強調自己辛苦貢獻前,忘了在收到玩弄無理重話之前,沒獲得任何溝通的閱覽者編輯者面對多少「被別人玩弄」無奈。更可怕的是,社群意見仍偏向因人而異(授權者或非授權者)或因事而異(技術與編輯)的「拒絕溝通」。--winertai 2007年8月11日 (六) 00:25 (UTC)
  • 技術性修正的社區共識幾乎都是外行領導內行的共識,「狀況回報」就是最好的例子。支持User:Fdcn 在此次版面修改的編輯。User:Theodoranian 的「組成技術團隊」是個很好的建議。— SEEDER 2007年8月11日 (六) 00:46 (UTC)
現在加回0按鈕,而右端的編輯首段的連結仍然存在,試看一下用戶有什麼的回饋。--Shinjiman 2007年8月11日 (六) 04:31 (UTC)
本周的Signpost正好谈到了这个问题:

Every section on a Wikipedia article has an [edit] link to allow editing of that section, except for the introduction ('section 0', the section before the first section heading on a page). The main problem with implementing such a link is disagreement about where it should be positioned; there have been suggestions to place such a link as a tab (like 'edit this page' is), on the same line as the title, and on the line just below the title. This feature apparently existed in some skins in the past, but was removed, due to interference with right-floating elements in the page's content. Several workarounds exist; there are five user scripts and two templates (see Help:Section#Editing before the first section) designed to fix this problem, and it's possible to manually enter a section of 0 to edit by editing a different section and changing the section number in the edit page's URL to 0.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8月14日 (二) 12:27 (UTC)

強烈的懇求能不能將編輯首段的標籤從右上角移開?我最近花了很多功夫在幫忙經緯位置模版的增添與訂正,但是自從編輯首段被移到右上角之後,就與這些經緯度模版(例如{{coor title dms}})重疊在一起變成一團,徹底失去花了這麼多功夫訂正座標的意義。很怪的是,目前為止只有編輯首段標籤會與其他標籤衝突,反倒是noteTA不大會(頁首偶爾會出現的活動訊息模版也會衝突,但好在該模版可以隱藏,所以影響不大),這編輯首頁的標籤還真是個礙眼又沒啥用的角色呀!—泅水大象 訐譙☎ 2007年8月22日 (三) 20:21 (UTC)
大象,有些奇怪,经纬模板我早修改了以避开编辑首段的。你那里还是重叠吗?请告知你的浏览器及OS。关于编辑首段本身,请看方针客栈的讨论,会在9月15日做出决定。— fdcn  talk   — 2007年8月23日 (四) 09:42 (UTC+8) — 2007年8月23日 (四) 01:42 (UTC)
看到這回覆時,發現座標模版也經過修改了(多了個地球符號的版本),新修改的版本終於不會再和編輯首頁標籤混成一團,感謝!(我使用的瀏覽器以IE6為主)—泅水大象 訐譙☎ 2007年8月23日 (四) 03:11 (UTC)

编辑按钮的位置

现在的编辑按钮都在右边,但是有时候右边加了图片或表格之后会发生编辑按钮向下窜,并且堆叠的现象。也许我们可以仿照德语维基将按钮的位置左移到标题之后。只不知这样一来编辑首段按钮的位置会跑到哪。  Mu©dener  留 言  2007年10月8日 (一) 22:55 (UTC)

请参看上方讨论:- fdcn  talk   — 2007年10月9日 (二) 10:29 (UTC+8) — 2007年10月9日 (二) 02:29 (UTC)

好吧,既然大家都不习惯我也不坚持。能不能在自己的js脚本做修改实现上述功能?是不是加入上述代码就可以?  Mu©dener  留 言  2007年10月9日 (二) 13:49 (UTC)
已经弄好了,其实我觉得这样很好。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不习惯。个性化脚本是维基百科的新玩法,估计会火的。  Mu©dener  留 言  2007年10月9日 (二) 14:38 (UTC)
其實,加一個JSConfig.editSectionLink='flow';就可以了。只是目前在IE下都還有問題。— fdcn  talk   — 2007年10月11日 (四) 02:58 (UTC+8) — 2007年10月10日 (三) 18:58 (UTC)

我在编辑时的工具栏消失了……

問:如题,不是设置问题,可以确定,中午还好着……我通过自由门FireFox登入wiki。现在工具栏的位置那个什么「中文标点」、「维基常用」那个,如果我在参数设置里面设置不用工具条,这一行会跑到文本框下面。 —烈之斩 2007年10月4日 (四) 13:53 (UTC)

参见MediaWiki:Common.js历史:“暫恢復系統內置按鈕,時間三小時”。--Isnow 2007年10月4日 (四) 13:56 (UTC)
谢谢。 —烈之斩 2007年10月4日 (四) 13:58 (UTC)
慘了,我也出問題了,平時太依賴工具欄提供的快捷方式,現在常用的模板名稱都不記得了。--一葉知秋切磋 2007年10月4日 (四) 14:10 (UTC)
因为自wikipedia被封后,第一次重新回到wikipedia用的是jaylee的镜像,所以说很长一段时间必须自己打code,于是到后来反倒觉得工具栏是累赘了……—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7年10月4日 (四) 14:15 (UTC)
呵呵,我也是,不过{{lang|ja|お早う}}这种代码手打还是费事。 —烈之斩 2007年10月4日 (四) 14:35 (UTC)
看来我真要去找块豆腐了,我都不知道工具栏还有{{lang|ja|お早う}}功能,刚才才发现。除了客栈,我都是离线编辑,工具栏对于我来说只用签名而已。—木木 2007年10月4日 (四) 20:26 (UTC)
看来我真的需要给自己开发一款离线全功能编辑器了。--一葉知秋切磋 2007年10月4日 (四) 14:30 (UTC)
参见weekedit。--Isnow 2007年10月4日 (四) 18:15 (UTC)
谢谢,不过这个好像用处不大,反而影响编辑速度吧。(可能是我不会用)。--一葉知秋切磋 2007年10月6日 (六) 09:59 (UTC)

没有了还真不方便,不知是暂时性的,还是以后就没有了。我现在连签名都没法签。--Mukdener 2007年10月6日 (六) 17:35 (UTC)

目前按钮:


能否減少編輯框上方的按鈕,將比較不常用的部分獨立出來,設一個地方寫個說明,讓用戶自己放js,例如Wikipedia:維基百科工具/彈出表格按鈕,能夠很容易的能夠為自己加減功能。--Jasonzhuocn...臺灣維基社群Blog 2007年8月18日 (六) 12:10 (UTC)

簡單地說,我不知哪一些為不常用。這個問題我很早在這裡提出過,希望維基人能發表看法說明哪些按鈕應當自訂。另外,目前的程式可以方便地做到自訂按鈕,無論是增加還是減少。— fdcn  talk   — 2007年8月18日 (六) 20:41 (UTC+8) — 2007年8月18日 (六) 12:41 (UTC)
特別屬於某些領域的條目才會用到的符號,例如數學公式、數學符號、數學序號。而度量單位可以從常用符號獨立出來維持預設。注音符號很少使用,可以拿出來。—Jasonzhuocn 2007年8月18日 (六) 13:39 (UTC)

重整以上意見:

  • 非中文標明似乎不常使用,常寫其他國家的事情的維基人會用到。
  • 條目編輯裡面的{{小作品}}已經非常少人使用了,許多人已習慣給予小作品更細緻的分類,例如{{TW-bio-stub}}、{{HK-geo-stub}}。可考慮另做客製化的香港用戶版和台灣用戶版給專寫這兩地的維基人使用。
  • 注音符號不常用,可以拿出來讓用戶需要時自行加上。
  • 數學公式和數學符號建議也獨立出來,或是留下最常用的部份,其餘獨立出來。
  • 數學序號非常少用,建議獨立。
  • 第三個的作用是在頁面中加入分類的link,罕用。
  • 第十二個,建議合併入數學公式的下拉選單裡面。
  • 第二十一個下劃線罕用。
  • 第三十個縮進建議拿掉,使用冒號來縮進是在最基礎的說明裡面已經有了。

上面的按鈕竟然有40多個,昏~ 人的短期記憶是7加正負2。也就是說,除了非常習於編輯的活躍參與者把常用的記起來以外,不活躍的用戶和新用戶對一長排的工具列是很難上手的。7加正負2的原理也可以套用到左方的導航條。 --Jasonzhuocn...臺灣維基社群Blog 2007年8月18日 (六) 13:55 (UTC)

老实说除了重定向为了图便宜外,我基本上都没有用这些工具,全部手工输入……--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7年8月18日 (六) 14:20 (UTC)

大家來說說看自己常用的按鈕吧。—Jasonzhuocn 2007年8月18日 (六) 14:34 (UTC)

我也希望大家都在发表意见。
  • 以下按钮我常用:
  • 语言下拉选单会在输入阿拉伯等RTL语言时用上,这个下拉点的位置并不大,不必删。
注意之所以用而不是直接输入,是因为它可以同时对多行进行设置。— fdcn  talk   — 2007年8月19日 (日) 11:00 (UTC+8) — 2007年8月19日 (日) 03:00 (UTC)

請問要怎麼自訂按鈕?我想要減少。--百楽兎 2007年8月20日 (一) 03:51 (UTC)

找個時間我來寫寫怎麼自訂。— fdcn  talk   — 2007年8月20日 (一) 19:09 (UTC+8) — 2007年8月20日 (一) 11:09 (UTC)
我想要減少不會用到的,然後新增自己常用的。就是要客製化讓大家自己選擇啦—Jasonzhuocn 2007年8月20日 (一) 12:25 (UTC)

補充一點,注音符號常使用於台灣鐵路的車站條目,車站有注音符號組成的國音電碼。—Jasonzhuocn 2007年9月2日 (日) 15:21 (UTC)

MediaWiki:Common.js 所附的編輯按鈕實在太多了,每一個按鈕都要一兩k,估計增加了超過50k的下載,我看英日文版的維基百科也沒有增加這麼多的按鈕。暑假在空蕩無人的學網開啟維基編輯條目,光是下載上方超過43個按鈕圖就要6秒鐘,離八秒定律不遠了,所以我很希望這些負載可以讓user自由增減,不要讓大多數人為了超過40個不常用的按鈕而拖慢了開啟編輯頁的時間,我認為這點可以考慮改善。—Jasonzhuocn 2007年9月6日 (四) 02:26 (UTC)

同意,而且會增加每頁編輯時需要的下載時間。希望有更簡單的方法可自訂按鈕吧!(甚至能做到像firefox可自訂按鈕就妙極了)另外,不如開個頁面或是投票的可作長期的討論與跟進,例如使用習慣和需求。Stewart~惡龍 2007年9月9日 (日) 06:07 (UTC)
我現在的暫行措施是把我不需要的按鈕的圖片當成廣告加以封鎖,效果和自訂按鈕差不多。--百楽兎 2007年9月10日 (一) 07:27 (UTC)
我也這麼做了,只留下10個個人習慣使用的。不下載那些按鈕之後,開啟時間由6秒鐘縮短為1秒以內,很暢快。—Jasonzhuocn 2007年9月16日 (日) 12:41 (UTC)
  • (!)意見,按鈕如果太少,等於是要逼人去熟背Wiki的語法。可是如果太多按鈕,又受限於HTTP先天殘破的圖檔下載機制,〈每獨取一個圖檔,就必須送出一個HTTP的GET命令,並等待Web-Server回應該圖檔的內容〉。所以,有可能日後改使用Flash或Java的按鈕面板嗎?Flash或Java都能夠把多個圖檔壓縮在一個檔案裡。像是Flash在用的.swf檔,或是Java在用的jar檔。—P1ayer 2007年9月17日 (一) 10:11 (UTC)
不可能。維基計劃不支援市佔率最高的Flash,更不用說不是人人都裝的JVM。另一個好方法是可以教導使用者如何把按鈕圖檔存在電腦上,由自己的電腦讀取的話速度就不是問題。--百楽兎 2007年9月17日 (一) 10:48 (UTC)
每個系統的developers都有自己奇怪的堅持:P。不過Extension:OggHandler用到了Java Applet,算是有用到JVM吧?另一方面我覺得用Flash會有點浪費(這樣變成工具頁要用上ActionScript呼叫回編輯框,不然就是編輯框全部Flash化),JVM又會比較耗損資源,都不是比較理想的方式。我自己的想法是何不把現在的JS工具列作成類似Ribbon的方式?(不過會不會被M$告啊 orz) --笨笨的小B | 20巷 2007年9月17日 (一) 12:27 (UTC)
(!)意見Ribbon這個應該只能用在Office裡,所以不合需求。如果IE要用到你所謂的Ribbon的話,大概只能用C++寫IE的ToolBar外掛了,但是又要先安裝才能用,以及非IE的瀏覽器不支援的問題。所以,我還是建議從Flash或Java中做個選擇吧。或是仿FCKeditor的方式,把Common.js改成幾種Toolbar按鈕面板可以隨意切換〈基本型、進階型、全功能型〉。—P1ayer 2007年9月19日 (三) 04:17 (UTC)
目前已提供客製化服務,雖然還不夠:
  1. 完全關閉:至參數設置的編輯頁籤,將「顯示編輯工具欄」關閉。
  2. 預設。
  3. 增加用戶自選功能:例如User:Dgg32/editplus.js工具添加在用戶的monobook.js頁面中,能夠以下拉選單的方式提供常用的參考文獻模板。--Jasonzhuocn....知識的載體 2007年9月30日 (日) 14:09 (UTC)

UTC+8 2007-10-4這一天將會對編輯按鈕進行更改以反映上述要求,可能會對使用造成不便。— fdcn  talk   — 2007年10月4日 (四) 12:38 (UTC+8) — 2007年10月4日 (四) 04:38 (UTC)

文档Wikipedia:維基百科工具/編輯工具还没有完善,但功能上已可以满足要求了。— fdcn  talk   — 2007年10月4日 (四) 22:57 (UTC+8) — 2007年10月4日 (四) 14:57 (UTC)

似乎工具栏已经恢复了?这个就是新版的吧,非中文标明没有了,麻烦怎么加上 = =? —烈之斩 2007年10月4日 (四) 16:14 (UTC)

我直接在User:烈之斩/monobook.js加上了“JSConfig.edittoolsMode=plus;”想换成plus版但是不行…工具栏还是默认版的(在那个页面里我原来有写popup的代码,我就直接跟在后面了)。麻烦哪位帮我写下或者讲解下两者共存格式如何,谢谢。
JSConfig.edittoolsMode="plus";
注意用西文引号把plus括起来。— fdcn  talk   — 2007年10月5日 (五) 00:28 (UTC+8) — 2007年10月4日 (四) 16:28 (UTC)
谢谢你! —烈之斩 2007年10月4日 (四) 16:34 (UTC)

謝謝Fdcn兄的貢獻M(_ _)M,看到Fdcn兄很順利的將我建議的功能寫出來了,我很高興,過去曾有幾次深夜打擾你的作息,跟你說聲抱歉。敝人身為資管系的學生,還要勞煩前輩將自己的構想付諸實現,希望我以後也能夠像前輩一樣能夠撰寫js改良維基百科的編輯介面。--Jasonzhuocn...臺灣維基社群Blog 2007年10月4日 (四) 17:59 (UTC)

Jasonzhuocn,希望你撤消管理員的請辭決定,否則你以後怎麼撰寫JS?— fdcn  talk   — 2007年10月5日 (五) 14:39 (UTC+8) — 2007年10月5日 (五) 06:39 (UTC)
我也向自由兄的智慧與辛勞致上最誠摯的敬意與感謝--百楽兎 2007年10月5日 (五) 05:21 (UTC)

棒极了,我已经对自己的js文件做了相应修改,现在工具栏又出现了。希望尽快补充如何增加、删除按钮的内容,让我们也进阶一下。  Mu©dener  留 言  2007年10月8日 (一) 23:05 (UTC)

有些不太常用的按鈕最近沒有了要找起來也突然發覺不容易,我竟想起到維基新聞找,因為那邊的按鈕還是用舊時比較多的一款。Stewart~惡龍 2007年10月16日 (二) 05:27 (UTC)

  • 有新的解套方法了,不過要看寫MediaWiki系統的人日後願不願意支援 CSS Sprites了,首先必須把現在各自拆開獨立的按鈕圖示,先串連成一張CSS Sprites能用的大圖(例如PNG檔),然後把按鈕改寫成用CSS Sprites顯示圖片的方式。
  • 相關技術請參照:
  1. 14 Rules for Faster-Loading Web Sites
  2. CSS Sprites: Image Slicing’s Kiss of Death
  3. High Performance Web Sites

像是這種圖 sprite.png圖 ……英文不好,希望有人能代為轉達這種解法,給有能力改得動維基系統的人。 —P1ayer 2007年10月17日 (三) 07:52 (UTC)

上個月書生有提到將增加小工具這個新功能,後來已經啟用了,所以想請管理員幫忙整理一下Wikipedia:維基百科工具,將有用的功能搬移到小工具中,方便用戶透過參數設置來選擇。另外我認為像section 0編輯、地區用語標籤等等也可以利用小工具來實現用戶依自己的偏好自由選擇,這樣應該可以解決使用Common.js所帶來的一些爭論。--百楽兎 2008年1月30日 (三) 04:39 (UTC)

我都覺得有一些功能是可以由Common.js中抽出,現在利用IE瀏覽器來看中文維基是很笨重的。Shinjiman 2008年2月1日 (五) 09:07 (UTC)
同意Shinjiman,可以讨论一下看看哪些需要移出。— fdcn  talk   — 2008年2月2日 (六) 09:33 (UTC+8) — 2008年2月2日 (六) 01:33 (UTC)
抱歉到現在才看到這個討論,但以下有些功能我並不了解其作用(例如首頁輸出修正),因此難以決定是否應該保留。有沒有人願意簡單解釋一下各個功能的作用,以方便大家作出更好的決定?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2月9日 (六) 13:37 (UTC)
首頁修正問題,請觀察首頁與其它條目的不同表現,主要是首頁沒有一級標題。— fdcn  talk   — 2008年2月12日 (二) 15:48 (UTC+8) — 2008年2月12日 (二) 07:48 (UTC)
我 的主張是要從方便沒有登入的訪客的角度為本,並參考其他語言(尤其是最多瀏覽者的英文)的做法。如「首頁修正問題」,英文維基百科是預設啟用的,加上這使 首頁更美觀。因此假如這並不對首頁載入時間有嚴重影響,我是支持保留的。(但我看到的全是支持移出票,我不太明白其原因。)其他我未有投票的選項中,「調 整編輯按钮」與「取消修訂編輯摘要修正」我不太明白,故暫不評論。(其實我感到有點慚愧,大家都好像明白各個功能,反而我身為管理員還要問這樣多。)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2月16日 (六) 05:54 (UTC)

小工具投票

特色條目與優良條目鏈接顯示

已保留,暫不提供可選關閉。— fdcn  talk   — 2008年2月19日 (二) 01:41 (UTC+8) — 2008年2月18日 (一) 17:41 (UTC)

調整編輯按钮

完成,請協助修改Wikipedia:維基百科工具/編輯工具。— fdcn  talk   — 2008年2月16日 (六) 05:18 (UTC+8) — 2008年2月15日 (五) 21:18 (UTC)

插入符号表上移到編輯工具欄

完成 fdcn  talk   — 2008年3月20日 (四) 01:32 (UTC+8) — 2008年3月19日 (三) 17:32 (UTC)

首段編輯連結

完成 fdcn  talk   — 2008年4月1日 (二) 01:23 (UTC+8) — 2008年3月31日 (一) 17:23 (UTC)
(!)意見没有看到与原来的“0”按钮对应的小工具选项。—Isnow (留言) 2008年3月31日 (一) 18:42 (UTC)
?在“编辑工具”的第二項。— fdcn  talk   — 2008年4月1日 (二) 02:55 (UTC+8) — 2008年3月31日 (一) 18:55 (UTC)
“编辑工具”的第二項对应的是页面右上角的“编辑首段”按钮,不是原来在“编辑本页”边上的那个“0”按钮。—Isnow (留言) 2008年3月31日 (一) 19:17 (UTC)
注意第二項的弹出提示其实告诉方法了的。二种编辑首段的方式只能取一,可在个人monobook.js中修改。你的已修改。
因为我的意见是放两个小工具不可取,并且除了老用户,不会有人执着顶上的0按钮,新用户对“编辑首段”按钮更易接受。而老用户修改自己的monobook.js没有困难。
如果有认为需要建立两种编辑首段的小工具,请在这里阐述。— fdcn  talk   — 2008年4月1日 (二) 05:35 (UTC+8) — 2008年3月31日 (一) 21:35 (UTC)
收到,谢谢!—Isnow (留言) 2008年4月1日 (二) 08:38 (UTC)

首頁輸出修正

已保留。— fdcn  talk   — 2008年3月20日 (四) 01:32 (UTC+8) — 2008年3月19日 (三) 17:32 (UTC)

取消修訂編輯摘要修正

已保留。— fdcn  talk   — 2008年3月20日 (四) 01:32 (UTC+8) — 2008年3月19日 (三) 17:32 (UTC)

其他搜尋引擎連結表單

已保留。— fdcn  talk   — 2008年2月24日 (日) 11:32 (UTC+8) — 2008年2月24日 (日) 03:32 (UTC)

WikiMiniAtlas世界地圖


保留 已保留。— fdcn  talk   — 2008年4月1日 (二) 01:22 (UTC+8) — 2008年3月31日 (一) 17:22 (UTC)

Wikimedia媒體播放器

完成,已移出。— fdcn  talk   — 2008年3月20日 (四) 01:32 (UTC+8) — 2008年3月19日 (三) 17:32 (UTC)

Anonnotice显示

完成 fdcn  talk   — 2008年2月16日 (六) 05:18 (UTC+8) — 2008年2月15日 (五) 21:18 (UTC)
还是加入状况回报的字句吧,这几天都不知道中国大陆用户的访问情况。-- (留言) 2008年3月6日 (四) 23:15 (UTC)

地區用語標籤更改為下拉選單(僅針對monobook皮膚)

再沒有意見的話,會被保留。— fdcn  talk   — 2008年3月21日 (五) 20:31 (UTC+8) — 2008年3月21日 (五) 12:31 (UTC)

完成 fdcn  talk   — 2008年4月1日 (二) 02:24 (UTC+8) — 2008年3月31日 (一) 18:24 (UTC)

對以上投票的意見

投票進行了快2個月了,如果還是一直沒人參加,建議以上未定案項目就採已投票人數的相對多數來決定。--百楽兎 2008年3月19日 (三) 14:36 (UTC)

还剩三个,月底执行。— fdcn  talk   — 2008年3月20日 (四) 01:32 (UTC+8) — 2008年3月19日 (三) 17:32 (UTC)
已執行。有建議可以另開主題討論。— fdcn  talk   — 2008年4月1日 (二) 02:25 (UTC+8) — 2008年3月31日 (一) 18:25 (UTC)

建議為新手引入強制預覽功能

在不少非英語主要語言版本,如德文及法文等,進入編輯時並不能直接按「保存本頁」,而是必須先按一次「顯示預覽」,才可按下「保存本頁」。本來以往我想提議引入,以減少新手錯改頁面,但考慮到會使已熟習的維基人甚至bot構成不便,所以我才沒有提出。不過,現在隨著「小工具」功能啟用,我認為現在是適當時機引入這個功能。我的構思是:對於未登入用戶及新用戶,「強制預覽功能」預設為開啟,但用戶可在「小工具」中選擇關閉。這樣既可減少新手錯改頁面,又不會為舊用戶構成不便。大家支持嗎?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2月26日 (二) 07:26 (UTC)

好像這個功能在日文版已經實行中。Shinjiman 2008年2月27日 (三) 02:35 (UTC)
但日語版中若於摘要欄中輸入文字則即使是IP用戶也可以在無預覽下直接輸出編輯成果(我試過,推測其用意為鼓勵維基人於輸出編輯成果前於摘要欄簡述編輯概要)。順便一提,我用的IP(中華電信,為動態IP)以中華電信為Blocked proxy為由被封鎖了,害得我想從コロコロコミックの連載作品の一覧中挑出紅色連結並將其複製到Portal:漫画/執筆依頼以提醒日語維基人仍有不少小學生取向的漫畫作品及創作者之對應條目未建立都不行了(先前使用帳號RekishiEJ編輯時因有意將日語版主名詞空間及用戶頁中各種未以漢字表記之詞彙,如「いわゆる」改成「所謂」,以藉此提升日本人語文程度〔過去日本書籍對此類詞彙多以漢字表記,但現今多以假名表記〕,結果因此舉違反Wikipedia:表記ガイド且我個人日語連初級都不到〔我知道如何將此類詞彙以漢字表記,但不會用日語表達我個人對特定方針、指引的不滿,甚至連基本的聊天都不會〕,無力於Wikipedia:コメント依頼中回覆眾人指責而被無限期封鎖〔連HiNetTANET我有在使用的ISP都被封〕,後來才因不少在日語版貢獻的臺灣維基人都用HiNet才使我得以繼續以IP用戶名義編輯〔主要負責WP:JWNA及歷史、軍事、教育、媒體、漫畫、動畫、電視這六項portal中新增項目欄更新。偶爾也為無類別之條目加入合適的[[Category:]]〕)。--RekishiEJ (留言) 2008年2月27日 (三) 13:04 (UTC)
你既然日語程度不到,建議不要輕易去更動假名與漢字,因為雖然很多假名是可以用漢字表達的,但是並不常用,或許以前會使用漢字表述,但是既然現在不這樣做了,這就表示這是現代日語的一種變化,其次,我剛剛去看了你RekishiEJ這個帳號的對話頁,他們的指摘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你根本沒有弄清楚正確的漢字,你把『ある→有る・在る』,這發音一樣但是日文意思並不一樣,而且現在多半都是使用假名居多,其他的『いう→言う・謂う ~できない→~でき無い また→又・亦}}』就更不用說了,根本就是亂改喔,根本沒有人會在文章內使用這樣的漢字,還有日文維基有限制必須使用常用漢字,你把假名改為不常用的漢字當然會被指摘,因為使用百科全書的人不是每個人漢字都很好,你說這是提升語文程度?你根本連日文都搞不清楚要如何提升他們的語文程度,不是漢字懂很多就代表語文程度提高,然後你又完全不回應,就算是使用英文回應也好啊,我想這也是一種經驗啦,下次不要這樣改就好了。--robinhou (留言) 2008年2月27日 (三) 17:08 (UTC)
(+)支持。—Isnow (留言) 2008年3月4日 (二) 13:49 (UTC)

現已增加強制預覽,僅對未註冊用戶有效。對註冊用戶是保持目前的默認不強制,還是通過小工具來關閉強制,請大家決定一下。— fdcn  talk   — 2008年3月4日 (二) 22:25 (UTC+8) — 2008年3月4日 (二) 14:25 (UTC)

(+)支持允許通過小工具來關閉強制,這樣可以再增加破壞者的麻煩。--百楽兎 2008年3月4日 (二) 14:39 (UTC)
作為提案者(+)支持。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3月5日 (三) 12:41 (UTC)
坚决(-)反对!这样将使编辑量大减。-- (留言) 2008年3月6日 (四) 23:10 (UTC)
(+)支持天上的雲彩 雲端對話 2008年3月13日 (四) 03:08 (UTC)
(+)支持,很好,也想不出反对理由。—Iflwlou [ M {  2008年3月16日 (日) 15:34 (UTC)
完成 长时间没有更多参与,对注册用户实施强制。請在小工具中關閉強制。— fdcn  talk   — 2008年3月22日 (六) 12:47 (UTC+8) — 2008年3月22日 (六) 04:47 (UTC)
我已修改頁頂公告作出提示。好奇一問,這個修改不會對管理員受影響嗎?我現在毋須選擇關閉強制預覽,已經沒有強制預覽了。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3月22日 (六) 06:23 (UTC)
同樣強制,你沒有受影響,可能是緩存的問題。強制刷新一下試試。— fdcn  talk   — 2008年3月22日 (六) 14:41 (UTC+8) — 2008年3月22日 (六) 06:41 (UTC)
原來是緩存的問題。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3月22日 (六) 06:48 (UTC)

功能越来越人性化,很好很强大。  Mu©dener  留 言  2008年3月22日 (六) 22:03 (UTC)

  • (+)支持很好的功能。—pedist (對話頁) 2008年3月23日 (日) 05:57 (UTC)
  • (-)反对:很多維基人都只是專注於編輯自己熟悉範疇的條目,不太注意站務,甚至不知道怎樣移除強制預覽,也沒想過去問,於是他們因為覺得這樣很煩就減少編輯,而他們在編輯上的表現是不錯的,也提升了不少條目內容。強制預覽立意是好,但我覺得會帶來反效果,尤其是中文版維基百科的討論參與度並不算高,而條目數量和質量仍然有不少改善空間,我覺得現階段不適合預設成強制預覽。至於IP用戶及新手強制預覽則(=)中立—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Ws227對話貢獻)於2008-03-24T02:50:55加入。
    問一個笨問題:上哪裡修改參數來關閉我的強制預覽功能?註冊用戶的參數設置頁面中似乎沒有見到此選項(或是我沒找到),雖然我支持對於不熟悉功能的未註冊用戶強制實施預覽功能,但是對於有時會需要幫忙整理站務的我來說,多這倒手續還真的有些棘手哩!—泅水大象 訐譙☎ 2008年3月24日 (一) 10:19 (UTC)
    在小工具的编辑工具处。— fdcn  talk   — 2008年3月24日 (一) 21:14 (UTC+8) — 2008年3月24日 (一) 13:14 (UTC)
  • 麻煩的功能,減低效率。連這頁也要,我覺得只須IP用戶及新手強制預覽。—Chunchun2345 (留言) 2008年3月24日 (一) 12:51 (UTC)

个人真的很希望不同的意见能早些到达。由于强制预览将会使更多的人受到影响,相信参与的人会增加,将会在一周后根据讨论情况对注册用户的强制做最终的存留。此外,请也要注意,目前是可以关闭强制的。— fdcn  talk   — 2008年3月24日 (一) 21:14 (UTC+8) — 2008年3月24日 (一) 13:14 (UTC)

其實影響到各位已註冊用戶,只是為新手(新註冊用戶)預設加入強制預覽的一些副作用,因為技術上不能直接設定哪些已註冊的用戶預設不用強制預覽。希望大家能夠體諒。各位只須在參數設置的小工具關閉強制預覽便可解決。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3月24日 (一) 14:53 (UTC)
那能不能在被強制預覽的情況下在保存/預覽/差異按鈕下補充一句「如欲取消強制預覽請註冊用戶在參數設置--小工具剔選取消強制預覽。」以消反對用戶的擔心? -- 同舟 (留言) 2008年3月24日 (一) 15:11 (UTC)
(-)反对:我雖然說不上老手,不過也玩維基接近兩年了,編輯次數更不少,今天也被這“強制預覽”弄得我一頭霧水,找了大半天,才知道在參數設置里面可以取消。AGAIN,堅決(-)反对,這樣真的會使維基人編輯量大減的,特別是大陸的維基人,本身就被封鎖,只是通過代理或者破網軟件上來的,速度已經不快,連接也不穩定,要他們不斷地“強制預覽”簡直是一種折磨,誰看見這項措施都會心寒。—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2008年3月24日 (一) 18:25 (UTC)

反对者的意见应当考虑,是否只针对未注册和新注册用户用强制?目前技术上好像可以做到的。— fdcn  talk   — 2008年3月25日 (二) 03:06 (UTC+8) — 2008年3月24日 (一) 19:06 (UTC)

昨晚才好不容易設定參數成功關閉了強制預覽的功能,今早又失效了,而且進入參數設定頁發現該選項竟然消失沒得改?是誰沒事一直亂動系統參數設定,這樣頗擾人的耶……—泅水大象 訐譙☎ 2008年3月25日 (二) 04:11 (UTC)
簡直是胡鬧!維基管理人現在越來越獨立獨行了,完全不聽我們的意見!現在連取消強制預覽都不行了。再不行的話,我想我們只好放棄編輯維基了。—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2008年3月25日 (二) 04:23 (UTC)
我比較願意抱持善意推論,認為進行修改的人並非有意導致如此的困擾。猜想應該是修改後沒有確實進行檢查,結果造成取消設定的功能消失而不自覺。希望有比較擅長軟體系統編修的其他高手幫忙改正此問題,先說聲謝了!—泅水大象 訐譙☎ 2008年3月25日 (二) 04:35 (UTC)
说声抱歉,我没有加以说明。其实昨天暂时修改成只针对未注册与新注册用户,但我忘记并非人人知道要强制刷新。事实上,对刷新后的系统而言,并不需要那个取消选项。选项现已恢复,以保障还没有刷新浏览器的用户。
很希望大家在这里就怎么设定强制预览表达意见,其实我只是个执行人,主观上没有干扰大家编辑维基的意图。有越多的讨论共识,越易让修改不产生反弹。目前的设置只是临时,会在一周内根据这里的意见最后确定。— fdcn  talk   — 2008年3月25日 (二) 12:51 (UTC+8) — 2008年3月25日 (二) 04:51 (UTC)
原來如此,看來新的設定其實更為便民,只是沒刷新之前會有點『副作用』?建議下次有這種更新時可以出聲留言通告一下,也少點誤會。辛苦了!—泅水大象 訐譙☎ 2008年3月25日 (二) 05:37 (UTC)
頂多一個月後該選項就可以移除了,因為那時大多數用戶的系統應該都已經載入新版文件,即使他們不知道刷新。--百楽兎 2008年3月26日 (三) 06:24 (UTC)

繁简logo显示 broken->not displayed

Hello all, please forgive me to write in English. I would like to inform you that in the section "繁简logo显示" the script breaks the display of the logo if one has another language than zh in the special:preferences, the logo is not displayed at all. Would be great if you could fix that, many thanks in advance, best regards, --小鳥 (:> )=| 2009年1月20日 (二) 00:56 (UTC)

Fixed. --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2月7日 (六) 07:49 (UTC)
Kind thanks, --小鳥 (:> )=| 2009年2月7日 (六) 16:26 (UTC)

如上,見下圖:

『Skjackey tse』 2009年2月7日 (六) 05:49 (UTC)

考虑在mediawiki:common.js
function wgULS(hans,hant,cn,tw,hk,sg,zh){
	return {//保證每一語言有值
		'zh-hans':hans||cn||sg,
		'zh-hant':hant||tw||hk,
		'zh-cn':cn||hans||sg,
		'zh-sg':sg||hans||cn,
		'zh-tw':tw||hant||hk,
		'zh-hk':hk||hant||tw,
		'zh':zh||hant||hans||cn||tw||hk||sg
	}[wgUserLanguage];
}

改成

function wgULS(hans,hant,cn,tw,hk,sg,zh){
	if (['zh-hans', 'zh-hant', 'zh-cn', 'zh-sg', 'zh-tw', 'zh-hk', 'zh'].indexOf(wgUserLanguage) == -1)
		return zh||hant||hans||cn||tw||hk||sg;
	return {//保證每一語言有值
		'zh-hans':hans||cn||sg,
		'zh-hant':hant||tw||hk,
		'zh-cn':cn||hans||sg,
		'zh-sg':sg||hans||cn,
		'zh-tw':tw||hant||hk,
		'zh-hk':hk||hant||tw,
		'zh':zh||hant||hans||cn||tw||hk||sg
	}[wgUserLanguage];
}

--Liangent留言 2009年2月7日 (六) 06:25 (UTC)

谢谢你指出问题,不过,IE里Array对象并无indexOf方法。目前修改为:
function wgULS(hans,hant,cn,tw,hk,sg,zh){
	return {//保證每一語言有值
		'zh-hans':hans||cn||sg,
		'zh-hant':hant||tw||hk,
		'zh-cn':cn||hans||sg,
		'zh-sg':sg||hans||cn,
		'zh-tw':tw||hant||hk,
		'zh-hk':hk||hant||tw
	}[wgUserLanguage]||zh||hant||hans||cn||tw||hk||sg;
}
 fdcn  talk   — 2009年2月7日 (六) 14:58 (UTC+8) — 2009年2月7日 (六) 06:58 (UTC)

External search engine

Hi, I just fixed the external search engine integration (and some other bug I've found while doing my changes). I used the same code that is found on most of the other wikis (that is the radio button integration). Feel free to fix the old code and revert to using it if you don't like the new integration... at least, the feature is working now :) Pmartin (留言) 2009年4月7日 (二) 16:15 (UTC)

Tooltips

Hello!

Is it needed to use both MediaWiki messages and the js code?

ta = {
    'ca-article'         : ['a',wgULS('浏览条目正文','瀏覽條目正文')],
    'ca-nomove'          : ['',wgULS('你不能移动这个页面','你不能移動這個頁面')]
    ...
}

Helder (留言) 2010年6月1日 (二) 23:38 (UTC)

完成: removed. Liangent (留言) 2010年7月7日 (三) 14:56 (UTC)

Magic editintros

英語版引進的Magic editintros——對在世人物顯示Template:BLP_editintro的編輯提示和在消歧義頁顯示Template:Disambig_editintro編輯提示——目前沒有正常運作,有誰能修復這項功能。—RalfX2010年5月28日 (五) 15:15 (UTC)

消歧义出错应该修改相应模板,不是js问题--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6月8日 (二) 09:14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