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之战
此條目或其章節极大或完全地依赖于某个单一的来源。 (2020年1月15日) |
678年的青海之战,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正月至九月唐朝为阻止吐蕃军屡次侵扰边界而在青海(今青海湖)发动的一场战役。677年,唐高宗李治以吐蕃的军事威胁,颁发《举猛士诏》,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勇士,选择臂力过人、弓马娴熟的军事人才编人新軍,以便进行军事反攻。678年正月,唐朝派金吾将军曹怀舜、金吾将军李知什分别到河南河北等地广招精兵良将,很快组建了一支精锐之旅。同年,吐蕃局势初定,大论噶尔·赞聂多布已率军平定内乱,控制了局势,赞普器弩悉弄正式为父王发丧。唐朝认为有机可乘,企图利用吐蕃发丧,人心不稳之机而取胜。高宗批准洮河道总管刘仁轨的奏请,派中书令李敬玄取代他为洮河道行军大总管、西河镇抚大使、鄯州都督,工部尚书、左卫大将军刘审礼为洮河道行军司马,统军出击。并派益州长史李孝逸、巂州都督拓王奉益调动剑南道等地之兵,配合作战。唐朝以18万兵马逼近吐蕃。吐蕃派论钦陵督兵,严阵以待。七月,双方在龙支(今青海省乐都县南)交战。唐军将领张虔勖率兵,一日连取两阵。吐蕃军诈败,一退数百里。唐军轻进,刘审礼领前队人马深入,屯兵在濠所。噶尔·钦陵出奇兵,猛攻唐军营帐,刘审礼率军力敌,寡不敌众,未能突围。主帅李敬玄畏战,按兵不动,以图自保。九月,刘审礼兵败被俘。李敬玄闻讯,即率部逃奔至承风岭(今青海省西宁市四南千卢庄),利用泥沟固守。吐蕃军占据制高点,李敬玄无计可施,所部坐以待毙。左领军员外将军黑齿常之率五十名敢死士夜袭吐蕃兵营。吐蕃军没有料到,顿时大乱,死三百余人,将军跋地设匆忙中率军逃命。李敬玄于是领军回到鄯州(治西都,今青海省乐都县),但损兵过半。当时,应猛士诏在军中的原监察御史娄师德奉命收集散亡兵将,唐軍复振。又奉命前往吐蕃,在赤岭(今青海日月山)与钦陵会谈。娄师德表示唐朝朝廷休战求和之意。钦陵赞同,双方暂停兵戈,边境稍宁。唐高宗以黑齿常之之功,任命他为河源军副使。李敬玄开始畏战,后又消极防守,被动挨打,幸有黑齿常之背水一战,夜袭敌军,于是化险为夷,吐蕃军以优勢兵力图围唐军于死地,但疏于防备,未能大获全胜。[1]。
727年的青海之战,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正月,唐朝凉州都督王君㚟率军击吐蕃军的作战。726年冬,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率军进攻甘州(治今甘肃省张掖市),焚掠财物后退军。王君㚟避其锋芒,率军尾随。当时忽然下起大雪,吐蕃军冻死很多,经过积石军(今青海省贵德县)西回。王君㚟则早已派人抄近道入敌境,清除道旁野草。悉悉诺逻恭禄率军至大非川(今青海省共和县西切吉旷原),打算休整兵马时,野草已无,马死过半。727年正月二十八日,王君㚟会合秦州都督张景顺所部,追击吐蕃军至青海之西。唐军踏冰前进,探知吐蕃军主力已过大非川,辎重后队在青海之畔,于是纵兵杀敌,大获全胜,缴获辎重羊马以万计。王君㚟因功升为左羽林大将军[2]。
748年的青海之战,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年)十二月,唐朝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在青海(今青海湖)击败吐蕃军进攻的作战。748年,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上任后,打算有所建树,再立边功,于是派所部在青海吐蕃军近前修筑神威城。十二月,吐蕃征调兵马,冒着严寒踏冰攻城。唐军不适应高原气候,抵敌不住,神威城失守,哥舒翰不愿放弃神威城,数调集人马,击败吐蕃军,奪回神威城,並在湖心的中龙驹岛再建应龙城,吐蕃军从此不敢侵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