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河
湍河 | |
---|---|
國家 | 中国 |
省份 | 河南省 |
流域 | |
源頭 | |
• 位置 | 宝天曼的关山坡 |
流域面積 | 4,800 km2(1,900 sq mi) |
城市 | 内乡县、邓州市 |
本貌 | |
長度 | 216 km(134 mi) |
湍(音同“專”[1])河又称“七里河”,系白河支流,发源于伏牛山腹地宝天曼的西北巅,出内乡县后,于罗庄乡岑子村流入邓州境内,经邓州城北转向东南,经王集镇大韩营村后与白河交汇,最终注入汉江。其总长约216千米,流域面积4800平方米。[2]
概况
[编辑]湍河古称湍水,《水经注·淯水》记载 "湍水出弘农界翼望山,水甚清彻",因上游穿峡切割而下,水流湍急,故得名"湍河"。
湍河的支流主要有七条,左岸有默河、赵河、严陵河和礓石河,右岸有丹水、黄水河和扒淤河。流经地势北高南低,在内乡境内流经山丘地带,进入邓州后地势平缓,河槽较深,堤防多为沙堤。湍河是常年性河,无结冰期。
历史
[编辑]1632年夏,湍河水溢四十余日,沿河房舍尽淹,平地水深数尺。1919年农历六月,湍河出现特大洪峰,淹地多达41.2万亩,受灾人口约10.3万人。明清时期,湍河是豫西南主要的水运航道之一,每年夏秋时期,河水上涨,航船从汉水进入白河,再驶入湍河,湍河沿岸的王集镇和汲滩镇是当地著名的码头。1953年以前,湍河上可短期通航,目前已彻底丧失了通航能力。2010年的湍河洪水,将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建于1936年的一座大桥冲毁,[3]还造成内乡县24万人口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2600公顷。
水利工程
[编辑]自汉代开始,湍河一带便开始兴修水利,至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著名的水利工程包括六门堰和钳卢陂。[4]今十林镇一带有楚碣遗址,《水经注》中记载:"湍水历冠军县西北,有楚堨,高下相承八重,周十里,方塘蓄水,泽润不穷“。明嘉靖《南阳府志》记载:”楚堰在州西北60里,承湍河水灌田二百余顷“。
湍河至文渠乡马家菜园村有西汉南阳太守召信臣修建的六门堰遗址。西汉宣帝时始建之初为土堰,后改建为石堰,名“穰西石碣”,于元帝建昭五年(前34年)建成,汉平帝元始五年,土门改为石门,又称六门碣。之后,晋杜预重修,《水经注》载:“杜预继信臣之业,复六门陂,遏六门之水,下结二十九陂。诸陂散流,咸入朝水(今刁河)”。水由六个水门流出后,沿途形成了29个陂塘,形成“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钳卢陂(又名迪陂或者狄陂),是六门堰下二十九陂中最大的一座蓄水工程,与六门堰同时创建,可蓄水1250万立方米,清乾隆年间毁废。从六门堰引水,开有一条总干渠,横贯穰县,新野县,灌区灌溉面积达50万亩。到了宋代灌区面积已达到280万亩。《明嘉靖邓州志》载:“崇祯八年,陂堰遂废”。[5]
始建于1942年的湍惠渠位于邓州市罗庄镇,引湍河水灌溉农田,并向半坡水库蓄水,惠及赵集镇的五个村,自流灌田2500公顷,提水灌田1600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