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悉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悉地梵語सिद्धि羅馬化:siddhi巴利語siddhi僧伽羅語සිද්දි標準藏語དངོས་གྲུབ羅馬化:ngödrup/grub-pa[1]),汉译成就妙成就成就悉地悉地成就,爲婆罗门教耆那教佛教印度宗教用语,是指修行获得成果,表现为获得神通,或所求遂愿(或世间、或出世间法),于佛教密宗则言修持密法、诵持陀罗尼真言时,身、口、意三密相应而出现妙境界。

佛教

[编辑]

在佛教中,悉地成就可分为两种:世间悉地(有相悉地),出世间悉地(无相悉地)[2]世间即所谓世俗物質及有情眾生,世間成就即所谓满愿,如求财、求官等等。出世间悉地则谓在修行上的成就,證量上有九次第定果位上以涅槃爲最高成就,其中概分为:解脱道阿罗汉辟支佛;和无上正等正觉佛陀[3][1]

也说三种悉地,称上、中、下三种共同悉地[4]。密教又說三品悉地:“一上品悉地,生於密嚴國土。二中品悉地,生於十方之淨土。西方之極樂亦在此中。三下品悉地,生於諸天修羅宮等。”[5]還有四種悉地[6]、五種悉地[7]之說。

修行的大成就者如阿罗汉、大菩萨、佛陀常拥有五种神通力。佛教密宗有著名的八十四大成就者

印度诸教

[编辑]

参见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1.0 1.1 《佛光大辞典》【悉地】:梵 siddhi,西藏語 grub-pa。意譯作成就、妙成就。梵漢並舉而稱成就悉地、悉地成就。於密教,意指依誦持真言等,以身、口、意三密相應而成就世間、出世間種種妙果。據大日經疏卷十五載,完成正覺之階位,稱為無上悉地;達於此位之前,尚有信、入地、五通、二乘、成佛等五種悉地。對此,顯教諸師認為「信」是地前之信行,「入地」是指入於初歡喜地(相當於聲聞之入見道),「五通」是遍知世間五神通之境,至超越五通仙人位而臻第四地,「二乘」是超越二乘之境界,而至第八地,「成佛」即是由第九地修菩提道,進而完成如來位。若依密教,則初歡喜地有十心,初心至第四心為五通,第五心至第八心為二乘,第九心至第十心,即得成佛。即初地十心分三品,初四心為下品,次四心為中品,後二心為上品。 尊勝儀軌卷下更分悉地為有相、無相二種,得世間長壽或福德等,稱為有相悉地;成就出世間果德,則稱無相悉地。二悉地亦各有三品之別。若以此配於前述五種悉地及無上悉地,則有相之下悉地與中悉地相當於五種悉地之最初三種,上悉地相當於第四之二乘悉地;至於無相之下悉地則相當於有相悉地,中悉地相當於第五成佛悉地,上悉地相當於無上悉地。 日僧空海之「即身成佛義」即是將始覺因位之悉地稱作持明悉地(持明意即誦持真言)、本覺果滿之悉地稱作法佛悉地。同時,據大日經疏卷三,真言行者在觀心上所現之境,共分為三品悉地,上品安住於密嚴佛國,中品安住於十方淨土,下品安住於諸天修羅宮。 又「蘇悉地」為梵語 su-siddhi 之音譯,意譯作妙成就,即成就勝妙之義。日本台密基於三部大法之一的蘇悉地經,而說蘇悉地法,以此表金剛、胎藏兩部不二之最深祕法。〔大日經卷三悉地出現品、卷五祕密漫荼羅品、如意寶珠轉輪祕密現身成佛金輪咒王經悉地成就品〕 p4562
  2. ^ 出自《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略称《大日经》
  3. ^ 《佛学大辞典》【悉地】:《大日經疏》十二曰:「悉地是真言妙果,為此果故而修因行故,此中成就者是作業成就。」《大日經供養法疏》上曰:「悉地者成就,亦云成菩提。」《大日經義釋》五曰:「當得成就一切悉地。」
  4. ^ 《毗卢遮那佛别行经·清净法身毗卢遮那心地法门成就一切陀罗尼三种悉地》:尔时毗卢遮那佛告。汝欲知三种悉地者。吾为汝说。汝等当知。三部共同上中下悉地相。三部各有三种悉地。若有善男子等。欲得成上悉地者。当复清净护净内外清净身三口四意三烦恼业清净者。先诵所持之咒。依本经上遍数满足。乃诵心地咒亦遍数满足。于闲静之所。净草座具上坐结跏趺坐。烧上妙香供养。广發大誓愿。启告十方诸佛诸大菩萨诸大金刚一切诸天冥宦众圣。普愿证明。弟子某甲。为欲受持其咒。唯愿世尊菩萨金刚天等。诚为证明。速得成就。三發是愿已。即闭目而坐。先诵所持之咒八百遍。自想本身是本咒神身。一一身分庄严相好。及身上有光无光。坐立形势。嗔喜举动。一一依本经上画像庄严。作如是观。想自身极须了了分明讫。次想无量诸神部落使者。前后围绕。恭敬随侍。一一依本土所说。作此想观。大顺分明。如是讫已。心诵所持之咒二十一遍。遍遍自口中有文理之光。从自口中而出。入诸神口中。光入尽已。想一切诸神。复总入自口中。至心王中安置。如是一日三时作想。必须明了。都满三七日。每日依次第作之。必得成就上悉地也。于后非但本经上说事。意欲作种种难思议之事皆得成就。所作事意举动运为。皆共本说神咒一种。得大自在。不可其说。学者知之。凡欲为事。每思惟心念。我是大圣自在之身。今且化作凡夫人。于俗众之中。度苦众生。令入不识。若须诸神驱使者想。从自心王。化作百亿万众。前后围绕。住敕所为种种无碍。此非是人之自力。是心地神咒之力。能令一切诸神与自在神识合为一体故知。如是若持佛部咒及菩萨咒。取上悉地。若持金刚已下咒。莫取上悉地。何以故。金刚诸天药叉神咒为性猛烈操恶。若能成就上悉地者。为得自在故。不生慈悲。伤一切鬼神故。若能起大悲。普愍一切不生害心。亦不嗔怒者。亦任取上悉地。若不能如身者。持莫违流佛语。当得大罪。知之。若持佛顶咒得上悉地者。即共诸佛一种。何以故。虽身是凡夫。心得自在辨才无碍。智惠无滞。能与一切天人世间为师。具一切种智一切神通。说不可尽。是故应知。与佛无异。更有难思议事。不可具说。证者乃知。若持菩萨部者。得上悉地者。随持本咒。与本说咒菩萨一种。无有异也。何以故。将此凡夫之心。以菩萨运度及咒力庄严种种方便。令此凡夫得共菩萨之心一种。菩萨有万行。饶益众生。及有神通大自在。此持咒之人悉得如是。当知即是菩萨一种无有异也。护持佛法。降伏诸魔。若持金刚咒得上悉地者。亦如本说法。金刚一种。何以故。金刚者不坏之身。持咒之人。身心不坏。所得神力。共本说咒金刚无有异也。能护持佛法。降伏诸魔。令入正道。持咒之者。悉能得如是。更有诸事不。尔时普贤菩萨白言法身世尊。持三部咒成悉地者。各得如本尊一种。何以凡夫能如是得以佛菩萨金刚之身在于凡俗之类。毗卢遮那佛告言普贤。汝等当知。诸佛化作凡夫。可真是凡夫。持咒之人得悉地者。亦复如是。
  5. ^ 《佛學大辭典》【三品悉地】
  6. ^ 《佛學大辭典》【四種悉地】:即四種檀法:(名數)一息災法,為自身及他人之病難等,消除種種之惡事之修法也。二增益法,為增益自身及他人之壽命福德智慧等之修法也。三敬愛法,為自身及他人欲得佛菩薩愛護,或君王眾人慶愛之祈禱法也。四調伏法,為自身及他人調伏怨敵惡人等之祈禱法也。見秘藏記上。
  7. ^ 《佛學大辭典》【五種悉地】:(名數)息災、增益、敬愛、鉤召、降伏之五法也。見辨惑指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