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Ericliu1912/沙盒7
外島地名券 | |
---|---|
使用地區 | |
使用地 | 中華民國 福建省金門縣(金門地區) 福建省連江縣(馬祖地區) 浙江省溫嶺縣(大陳地區) |
發行歷史 | |
始發時間 | 1952年(民國四十一年) |
廢止時間 | 1989年 |
貨幣單位 | |
1 | 圓(元) |
1/10 | 角 |
發行面額 | |
紙幣 | 壹角、伍角 壹圓、伍圓、拾圓、伍拾圓 壹佰圓、伍佰圓 壹仟圓 |
發行製造 | |
發行機構 | 臺灣銀行 |
此信息框顯示的是該貨幣被廢止前的最後狀態。 |
外島地名券又稱地名新臺幣,是因軍政、經濟需要,由中央銀行委託臺灣銀行自1952年(民國四十一年)起陸續發行,限定流通於臺灣本島以外金門、馬祖與大陳地區之特殊新臺幣鈔券。「大陳」新臺幣1955年因大陳島撤退廢止,「金門」及「馬祖」新臺幣則隨貨幣流通管制鬆綁,於1989年停止發行。
歷史
[編輯]樣式
[編輯]剛果自由共和國 République Libre du Congo | |||||||||
---|---|---|---|---|---|---|---|---|---|
1960年—1962年 | |||||||||
地位 | 有限承認國家 | ||||||||
首都 | 史丹利市 | ||||||||
最大城市 | 史丹利市 | ||||||||
官方語言 | 法語 | ||||||||
政府 | 議會共和制 | ||||||||
總理 | |||||||||
• 1960年-1962年 | 安托萬·基贊加 | ||||||||
歷史時期 | 剛果危機 | ||||||||
• 建立 | 1960年12月12日 | ||||||||
• 獲得有限承認 | 1961年2月20日 | ||||||||
• 終結 | 1962年1月16日 | ||||||||
時區 | UTC+2(中非時間) | ||||||||
| |||||||||
今屬於 | 剛果民主共和國 |
剛果自由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Libre du Congo)通稱剛果(史丹利市)(Congo-Stanleyville)、剛果(史),是曾短暫存在於今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由安托萬·基贊加領導的有限承認國家,與當時統治剛果西部的剛果共和國(剛果[雷堡市])敵對。
1960年9月時任剛果共和國總理帕特里斯·盧蒙巴在剛果危機中被迫下臺後,其左派支持者對於雷堡市(今金夏沙)當局感到幻滅,因而在其副手安托萬·基贊加的領導下聚集於史丹利市(今基桑加尼),並於當年12月正式建立剛果自由共和國,自稱為盧蒙巴政府的合法繼承者。基贊加迅速集結軍事力量,至1961年2月已佔領大片剛果領土。當年8月,雙方政府進行會談,基贊加同意讓步,表面上成為時任剛果(雷)總理西里爾·阿杜拉的副手。不過,他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遠離雷堡市的權力核心,並維持其私人政治與軍事力量。直到1962年1月基贊加被逮捕之後,剛果(史)才真正重新併入剛果(雷)。
背景
[編輯]1960年6月30日,比屬剛果獨立為剛果共和國。不過,剛果國內的局勢在軍隊譁變後迅速惡化,剛果危機爆發。儘管時任剛果總理帕特里斯·盧蒙巴試圖安撫軍方,但情勢仍未好轉,加丹加和南開賽更相繼脫離中央政府。聯合國組織了維和部隊前往剛果。當年9月5日,時任剛果總統約瑟夫·卡薩武布將盧蒙巴解職,隨後的政治鬥爭將盧蒙巴政府癱瘓。9月14日,約瑟夫-德西雷·蒙博托將軍發動政變,控制當時剛果的首都雷堡市(今金夏沙),建立新政府;二天後,盧蒙巴遭到居家軟禁。至當年10月,盧蒙巴的支持者已然理解新政府幾乎不能實現他們的任何期望。
於是,前剛果副總理安托萬·基贊加在11月13日離赴史丹利市(今基桑加尼)建立新政權。原盧蒙巴內閣成員約瑟夫·姆布伊、墨利斯·姆波羅、阿尼塞特·卡沙穆拉、克里斯多福·格本耶和皮埃爾·穆里勒、前參議院副議長約瑟夫·奧基托,以及前中央銀行行長巴塞洛繆·穆賈奈(Barthélemy Mujanay)等其他政要亦試圖前往參加,惟最終只有卡沙穆拉、格本耶和穆里勒成功抵達;姆波羅和奧基托遭到逮捕並遣送回雷堡市,姆布伊和穆賈奈則在查理城(今喬庫龐達)附近地區被殺。
此外,原被蒙博托逮捕的盧蒙巴派將領維克多·倫杜拉亦自雷堡市逃脫往史丹利市,與其部隊宣誓效忠基贊加,使得基贊加在東方省的軍事力量迅速增加,兵力擴張至6,000人之譜。當年11月26日,倫杜拉在史丹利市舉行了閱兵,陣容幾乎包含東方省所有的部隊。這些部隊的凝聚力多半來自麾下軍人對倫杜拉的欽佩與尊敬,抑或來自於盧蒙巴民族主義理想的吸引力。
同在當年11月,聯合國大會經表決通過,承認由卡薩武布與蒙博托派出的代表團,基本終結盧蒙巴經合法途徑重新掌權的期望。11月27日,盧蒙巴潛離家中,欲至史丹利市與基贊加會合,惟在五日後遭到逮捕並遣送至帝斯城(今姆班扎恩古恩古)的軍營關押。由盧蒙巴任命的原剛果共和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湯瑪斯·堪薩改變效忠對象,成為基贊加在海外的代表。
歷史
[編輯]1960年12月12日,基贊加宣布建立以東方省為基地的新政權「剛果自由共和國」,並自稱為代表全剛果的唯一合法政府。雷堡市當局幾乎隨即沿剛果河實施了有效的供應封鎖。儘管具備軍事實力,史丹利市政府並未廣泛建立行政機關,以流亡政府的形式運作;不過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其仍然較莫伊茲·沖伯的加丹加政府抑或蒙博托的雷堡市政府更受歡迎。多數行政職能仍由原省政府行使,難以與基贊加的中央政府共存。省議會的溫和派議員多數逃往雷堡市。
截至1961年2月20日為止,剛果自由共和國已經獲得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蒙古、波蘭、東德、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古巴、伊拉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加納、幾內亞、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等國承認。基贊加要求其他西方國家將使館遷移至史丹利市,否則將導致其領事遭到驅逐。
時任蘇聯最高領導人尼基塔·赫魯雪夫授權向穆里勒撥款約50萬美元,用於支付軍餉;剛果(史)並未向轄下領土徵稅,亦未有其他收入來源。不過,蘇聯間諜認為穆里勒自己挪用了部分資金。捷克則曾打算由首都布拉格經埃及隔空向剛果(史)供應武器,惟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總統賈邁勒·阿卜杜-納賽爾最終否決了提案。
與此同時,倫杜拉組織了參謀團,成員多來自東方省和開賽地區;他麾下最重要的三位指揮官分別是L·洛索(L. Loso)少校(負責憲兵事務)、約瑟夫·歐佩佩(Joseph Opepe)少校,以及卡米爾·揚加拉(Camille Yangara)上校。為充實軍力,倫杜拉積極招募史丹利市內的失業青年,以及剛果民族運動的青年成員入伍。
1960年冬季期間,剛果自由共和國實力逐步增強。當年12月24日,其部隊佔領了布卡武,並將當地軍隊的指揮官逮捕。時任基伍省省長尚·米魯霍隔日企圖插手,亦遭到逮捕,連同指揮官一同遣送往史丹利市。之後,其他一些省議會議員亦被遣送。1961年元旦黎明時分,剛果(雷)軍經比利時人建議,由盧安達侵入布卡武,佔領了塞歐(Saio)軍營。剛果(史)軍隨後反擊,俘獲40人並將剛果(雷)軍驅逐回盧安達。雙方在當日整個下午持續在邊界上交火。隔日,卡沙穆拉前來接管基伍省政府。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基伍南部的局勢變得混亂:當地的歐洲人屢遭搶劫、毆打和騷擾,許多人選擇離開,此外還有逾200名剛果人被殺;聯合國維和部隊無法制止暴力。
截至1961年1月10日為止,剛果(史)軍已推進至加丹加北部的馬諾諾而未遭遇阻力。史丹利市政府時已在開賽省的桑庫魯區建立地盤,並已鞏固其在北基伍地區與戈馬的勢力。當地所有政治犯皆獲釋放。由於懼怕比利時從盧安達再次主導入侵,雙方於1月12日在戈馬與吉塞尼交界駁火。2月24日,剛果(史)在短暫地獲得盧盧阿堡(今卡南加)駐軍支持後領土達到極盛。
1961年2月間,巴寬加(今姆布吉馬伊)地區的巴盧巴酋長組織傳統法庭,以「對巴魯巴民族所犯罪行」之名將包含原東方省省長尚-皮埃爾·菲南特在內的七名盧蒙巴支持者處決。剛果自由共和國當局隨即將15名拘押於史丹利市之政治犯處決以為報復,其中包含此前抓捕盧蒙巴的其中一名軍官吉爾伯特·龐戈,以及原盧蒙巴政府之交通部部長阿方斯·松戈洛。松戈洛於1960年10月開始反對盧蒙巴,並與數人前往史丹利市尋求支持,直到遭逮捕為止;雷堡市政府曾爭取將其釋放未果。
法理上解散
[編輯]結局
[編輯]影響
[編輯]https://survey.britishcouncil.org/wix/5/p147444797335.aspx
冰島陰莖博物館 Hið íslenzka reðasafn | |
---|---|
成立 | 1997年8月 |
地址 | 冰島雷克雅維克勞加韋古爾街116號 |
坐標 | 64°08′35″N 21°54′54″W / 64.142952°N 21.915°W |
館藏規模 | 282件陰莖標本[1] (長度2公釐至170公分)[2] |
參觀人數 | 每年約11,000人[3] |
網站 | http://www.phallus.is/ |
地圖 | |
冰島陰莖博物館(冰島語:Hið íslenzka reðasafn)是一間位於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的性博物館,為世界上收藏最多陰莖和陰莖部位的博物館。博物館共收藏了282件陰莖標本,來自93種不同的動物,其中有55件標本來自鯨魚、1件來自北極熊、36件來自海豹和海象、100餘件來自陸生哺乳動物,據稱還有來自精靈和洞穴巨人的陰莖標本。2011年7月,博物館收藏了首件來自人類捐贈者的陰莖標本,不過因為保存狀況不佳,該件標本只能放置於福馬林中才不至於腐壞。博物館表示會繼續尋找「更大、更年輕、更優質的陰莖」。
冰島陰莖博物館由教師西於聚爾·夏扎遜(Sigurður Hjartarson,後退休)成立於1997年,現由其子赫約圖·吉斯利·西於爾茲松(Hjörtur Gísli Sigurðsson)經營。博物館的成立濫觴於西於聚爾小時因收到由公牛陰莖製成的牛鞭,使他對陰莖產生了濃厚興趣。西於聚爾自全冰島收集了各種冰島動物的陰莖標本,標本中有170公分長的藍鯨陰莖,也有僅2公釐長、需要用放大鏡才看得到的倉鼠陰莖骨;博物館還聲稱藏有來自精靈和洞穴巨人的陰莖標本,不過根據冰島的民間傳說,這些生物都是隱形的,因此自然也不可能實際看到標本。此外,博物館還陳列了以陰莖部位製作的藝術品和手工藝品,例如用公牛陰囊製成的燈罩等。
目前,冰島陰莖博物館已成為熱門的旅遊景點,不僅每年遊客絡繹不絕,並屢屢受到國際媒體的關注,甚至有加拿大媒體將博物館尋求人類陰莖的過程拍攝成一部名為《最後的成員》(The Final Member)的紀錄片。根據其使命宣言,冰島陰莖博物館的目標是「讓個人能以有組織、科學的方式深入對陰莖學領域進行研究」。
歷史
[編輯]冰島陰莖博物館的創辦人西於聚爾·夏扎遜(Sigurður Hjartarson)的教職生涯長達37年,其中在退休前26年皆於雷克雅維克的哈姆拉希夫學院教授歷史及西班牙語。西於聚爾在兒時曾獲贈一根公牛陰莖作為牛鞭,1974年一位朋友得知此事後,便贈予夏扎遜四根陰莖,後來他將其中三根贈與他人。捕鯨站的熟人亦開始贈與他鯨魚陰莖,此後西於聚爾便踏上收集陰莖之路,藏品的數量及規模透過來自冰島各地的捐贈和收購持續擴充。
農場動物的器官多半來自屠房,而鰭足類和小型鯨類的器官來自漁民的漁獲。至於大型鯨類的陰莖曾一度由冰島的商業捕鯨站提供,不過由於1986年起國際捕鯨委員會禁止商業捕鯨,目前此一管道來源已經斷絕,不過西於聚爾仍持續自擱淺在冰島海岸上的鯨魚(每年約12至16頭)上收集陰莖。另外,他亦曾獲得由漁民射殺的北極熊的陰莖,當時它正隨西峽灣區的流冰漂流。
西於聚爾雖然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不過有時候還是會發生令人尷尬的事情。他的女兒索爾潔聚爾(Þorgerður)就曾回憶稱自己有一次替父親到屠宰場拿取陰莖時,工人們正在午休,於是有人便詢問:「妳籃子裡的東西是什麼?」而她不得不說:「我正在收集冷凍的山羊陰莖」。索爾潔聚爾表示她自此以後再也不幫她父親收集陰莖了。不過西於聚爾表示:「收集陰莖就像收集任何其他東西一樣,你永遠不會停止;你永遠無法滿足,你總能得到更新的、更好的。」
藏品
[編輯]衍生電影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Safnið. Hið íslenzka reðasafn. [2020-01-22] (冰島語).
- ^ Singh, Khushwant. Last but not the least. Kolkata: The Telegraph. 2011-07-16 [2020-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9) (英語).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AFP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