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闔閭城遺址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小作品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中國文化遺產專題 (獲評小作品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中國文化遺產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中國文化遺產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小作品級小作品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小作品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江蘇專題 (獲評小作品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江蘇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江蘇省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小作品級小作品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小作品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合併討論

[編輯]

該條目信息過於簡單,且缺乏引用資料,建議合併到闔閭城。——記小三留言2014年12月15日 (一) 13:13 (UTC)[回覆]

(-)反對:先到先得,要合併也是把闔閭城合併到闔閭城遺址而不是相反,不能因哪個條目詳細就合併到哪個。類似條目有華清宮遺址(不叫華清宮)、隋仁壽宮唐九成宮遺址(不叫仁壽宮九成宮),也都是遵循先到先得原則,最先叫遺址就一直叫遺址。像豐鎬大明宮等最先不叫遺址就一直不叫遺址也是一樣的道理。還有其實這裡有個誤解,闔閭城雖然現在只確認發掘出一座,但史書上記載起碼有一大一小兩座,光靠南京博物院的片面之詞難以推翻歷代史書的定論。——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4年12月15日 (一) 15:09 (UTC)[回覆]

(=)中立:首先,合併兩個條目使用先到先得這個說法很好笑,如果依照這種說法,故宮博物院就該合併到故宮條目里去而無需另列,關於合併頁面,合併和移動頁面中只寫明:「如果您認為一個頁面過於短小,不足以提供有效的信息,您可以考慮把這個頁面合併到更大的條目中。」當然,我個人認為,可以將闔閭城和闔閭城遺址分開敘述。

至於學術價值方面,闔閭城遺址條目的引用確實豐富、客觀,我看了下引用的資料,有許多八九十年代的學術論文,也有蘇大黃錫之、蘇博張學鋒等幾篇有關蘇南古城遺址的重要論文。其實該條目已經寫的很明白了,依據現在的考古成果,一大一小兩座闔閭城就是如今的常、錫交界處的闔閭城,這是國家認可的,這也絕非南博考古所的片面之詞,這是建立在1950年代就開始的考古基礎上的,其實這些條目里都已經有簡單提及了,仔細看看就能知道。

簡單說下,歷代史書也根本就沒有確認闔閭大城在今蘇州,早有史書寫明是在常州陽湖、無錫閭江的,如吳地記後集。事實上,引用史記·正義中泰伯居梅里、至其子諸樊時南徙、至闔閭時在蘇州建城這一說辭最多的,除了蘇州的史志外,就是過去的無錫縣誌,至今堅持闔閭城在蘇州的學者,也是必須引用無錫縣誌的。想當年,民國以後,疑古漸興,認為泰伯奔吳非無錫梅里者眾,其中就有不少蘇州的學者,譬如顧頡剛,至今也還有一部分人置疑史記正義的正確性,事實上,蘇錫兩地的歷史,實是一脈相承的,如果他不是這樣,那這裡一樣有問題,所以現在闔閭城的問題就是這樣,它與1950年代開始的一系列考古發現,如淹城、固城、邗城、鴻山、木瀆等等,連貫起來,完全可以證明吳國的起源絕非在蘇錫,最簡單的,如果蘇錫是吳國起源地,那麼鴻山墓地為何是越貴族墓,為何一個龐大越貴族墓橫亙在吳國?事實上,尚未定性的蘇州木瀆遺址,目前學界亦大多傾向是越國的一個遺址,退一萬步來講,如果木瀆遺址是闔閭城,那麼如今的蘇州古城又是怎麼回事?蘇錫兩地之人常以吳人之後為傲,甚至有些沙文主義,但依照目前的一個考古情況,甚至你去結合史書好了,現在的闔閭城遺址是完全符合歷史事實的。作為歷史傳承,一些地方風俗繼承發揚沒有問題,但更要尊重歷史事實、尊重專業。——晉燃留言2014年12月22日 (一) 06:59 (UTC)[回覆]

麻煩看清楚再笑,本人跟你一樣認為是應該分開的。用故宮做例子實屬不當,本來兩個條目就是分開的,沒有人提出過合併。如果合併過程中不考慮先到先得,那就是不尊重先人的勞動成果。至於闔閭城爭議在這裡不便詳述,我只知道無錫運用行政資源搞學術甚至數據造假不是第一次了,你也提到鴻山大墓,當初無錫把它打造成泰伯墓,結果是越墓也是醉了。至於泰伯廟造假,還有最近的地鐵數據造假等等我就不多說了。古人的定論,恐怕不是什麼論文可以輕易推翻的,你等教科書上把吳都位置改了再說。PS:一個七年未露面的人一下子冒泡也是很可疑的。——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4年12月22日 (一) 07:29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