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克拉瑪依大火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克拉瑪依大火曾於2012年12月13日通過新條目推薦投票,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
關於遇難者名單
[編輯]建議將遇難者名單移動到維基文庫 —Emcc83 (留言) 2010年3月17日 (三) 04:07 (UTC)
建議對此條目進行保護措施,以防有人惡意修改。
[編輯]鑑於最近因電影引起的對此事件的再次關注提高,我覺得應該對此條目進行保護性措施。
通過觀察修改歷史,我覺得近期內明顯有出於掩蓋、或歪曲事實的目的對此條目進行修改的行為。
關於唐健身份
[編輯]查現克拉瑪依市委書記唐健履歷,應當與1994年12月8日克拉瑪依特大火災事故發生時任任克拉瑪依市教委副主任後來被判刑的唐健不是同一個人。 唐健履歷如下:
唐健,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委书记,克拉玛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新疆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
男,1949年6月出生,甘肅臨夏人。大專學歷,教授級高級政工師。1991年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評聘為高級工程師,1999年被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評聘為教授級高級政工師。 曾任新疆石油管理局機械廠工人, 新疆石油管理局勘察設計研究院技術員、貯運組組長、室主任, 新疆石油管理局勘察設計研究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 新疆石油管理局器材供應處黨委書記, 市局黨委副書記、黨委書記, 市局黨委副書記、克拉瑪依市常務副市長, 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長、克拉瑪依市代理市長。 2005年2月當選克拉瑪依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 市局黨委副書記、新疆油田公司黨委書記, 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新疆石油管理局黨委書記。 「Xiyuemu (留言) 2010年12月8日 (三) 04:06 (UTC)」
問:關於克拉瑪依大火
[編輯]克拉瑪依大火現版本貌似有點問題。我記得前幾年我看過南方周末還是哪兒的一篇採訪報道(非網貼),具體內容記不太清了,但大體內容還記得:1、關於「讓領導先走」這句話,該採訪的結論好像是並不是火災發生後,而是火災之前有個人說的;2、關於官員傷亡比與學生傷亡比,那篇報道的結論大體是兩者相同。這兩點都與現今流傳的克拉瑪依大火有若干不合之處,望有基友能夠將其加入。 ——浪子小李(留言) 2012年7月29日 (日) 02:35 (UTC)
根據《南方周末》的採訪,多名學生倖存者稱火災發生後聽見有女領導說出這些話,而兩名女領導則否認自己說過也否則聽到有人說過,就是這樣。「火災之前」「移花接木」什麼的似乎出自網貼而未找到報道。--Tomchen1989(留言) 2012年12月12日 (三) 19:51 (UTC)
整理去除
[編輯]這裡添加的「親歷者稱 ... 分兩條路線先後離開。」這幾段內容和前面的內容高度重複,特別是「中青報記者移花接木」反覆說好幾遍。事實上,「中青報記者移花接木」的完完全全來自網貼,網貼不是WP:可靠來源,作假的可能也比可靠來源高的多。更何況已經有可靠來源《南方周末》、東方衛視等採訪了倖存者,很多倖存者都證明有女領導在火災時說過這句話,當然兩名女領導也對《南方周末》否認聽見這句話。現在倖存者的肯定、兩名女領導的否定都已經列在條目中,網貼很可能不真實的傳言一筆帶過,就這樣就可以了。請一些用戶不要再亂改條目了,不要沒有可靠來源的「中青報記者移花接木」「移花接木」強調幾百遍,不知道你想幹什麼。--Tomchen1989(留言) 2012年12月12日 (三) 19:02 (UTC)
- 我引用的是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消防學助理教授的文章,外加騰訊的報道連結,並非一般網貼。你刪除所謂網貼別把我添加的也一起刪了。--Li3939108(留言) 2012年12月12日 (三) 19:14 (UTC)
- 「中青報記者移花接木」並不是我添加的。--Li3939108(留言) 2012年12月12日 (三) 19:23 (UTC)
- 「移花接木」確實是別人加的,和你無關。至於麻庭光,1、麻庭光的博客不是WP:可靠來源,因為博客不是可靠來源。2、雖然他是消防學者,但他不是記者,他給出的只是網絡整理的數據,也要謹慎使用。他的表格給出的總人數是798人,可靠來源媒體多報導796人,這裡就有出入。3、你仔細閱讀麻教授的文章,他其實是一口咬定「讓領導先走」是謠言的(13先走段落)。在上述《南方周末》、東方衛視等可靠來源報導不止一名倖存者稱自己聽到女領導在火災發生時說過這句話之時,麻教授一口咬定「讓領導先走」是謠言,這可能具有一定的偏見。因此,我不認為強調來自非可靠來源的、偏見的觀點是合適的。望理解。謝謝。--Tomchen1989(留言) 2012年12月12日 (三) 19:32 (UTC)
- 其實,麻庭光的說法,也屬於第三者他人的評論。有爭議的內容,較好的做法其實就將正反兩方當事人的聲明列舉即可,讀者自有分寸,沒必要加入一堆非當事人的評論。--Tomchen1989(留言) 2012年12月12日 (三) 19:45 (UTC)
- 「中青報記者移花接木」並不是我添加的。--Li3939108(留言) 2012年12月12日 (三) 19:23 (UTC)
這裡的編輯再說一下,「這個死傷比例,大大超過了這次災難的平均數」的語句也不夠中性。其實基本上本來就是本地官員的爭議,外地官員爭議不大,但條目也並未出現「本地官員存活率高達驚人的100%,大大超過這次災難的平均數」等刻意的傾向引導性語句,故何必使用上述語句呢?。。故改之。--Tomchen1989(留言) 2012年12月12日 (三) 20:07 (UTC)
- 首先,你對維基百科的方針不夠了解,你說「沒必要加入一堆非當事人的評論」,是否意味著要加入當事人的評論?事實上,當事人的評論屬於第一手來源,「第一手來源是非常接近於事件本身的來源。例如,目擊者對車禍現場的報告就是這場事故的第一手來源。...我們的方針:已發表且可靠的第一手來源(如由大學出版社或主流報紙發表)可能可以使用於維基百科,但應小心謹慎,以避免濫用。對第一手來源的任何解釋都需要可靠的第二手來源的相同解釋加以支持。如果沒有第二手來源,第一手來源只能用於描述性斷言,這樣的斷言應使得一名理性且受過教育的非專業人士能夠加以驗證。例如,一篇關於小說的條目可以引用小說的段落來描述情節,但對這些段落的任何解釋都需要第二手來源支持。「(引自WP:NOR)
你說「很多倖存者都證明有女領導在火災時說過這句話「,但也有倖存者證明是男領導,倖存者的證詞屬於第一手來源,維基百科的方針是最好採納第二手來源,第一手來源一般只做描述性斷言,其真實性高度可疑。--Li3939108(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04:47 (UTC)
你說「麻教授一口咬定「讓領導先走」是謠言「,這是你沒有仔細閱讀麻教授的文章,麻教授認為,「讓領導先走」這句話是無關緊要的話,認為這句話有或沒有都沒有對火災的後果造成實質性的影響,並沒有否認這句話的存在。--Li3939108(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04:50 (UTC)
至於你說「雖然他是消防學者,但他不是記者,他給出的只是網絡整理的數據,也要謹慎使用。他的表格給出的總人數是798人,可靠來源媒體多報導796人,這裡就有出入。「,你不是麻教授,他的數據來源是不是網絡整理而來,你或我都不知道。麻教授在文章結尾感謝《焦點訪談》記者陳耀文提供資料,說明至少麻教授自稱他的數據來源是有記者提供的。至於死亡人數,由於官方封鎖,有出入很正常。--Li3939108(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05:02 (UTC)
至於你說「麻庭光的博客不是WP:可靠來源」,這不錯,但是騰訊網的報道大量引述麻庭光的博客文章,至少騰訊的報道中引述的部分是可靠來源。--Li3939108(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05:08 (UTC)
上一段表述有誤,麻庭光的博客屬於個人出版物,一般情況下是不可靠來源,但麻庭光作為消防領域的專家,獲得國外研究型大學的助理教授頭銜,且肯定寫過相關領域的博士論文發表過(沒有的話不能博士畢業)。已經可以認為是可靠來源。WP:V--Li3939108(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05:25 (UTC)
- 「騰訊的報道中引述的部分是可靠來源。」既然你也承認這樣,就別再將麻庭光的博客的連結作為ref加入,並使用僅出現於其麻庭光博客的文章,而未被騰訊引用的數據了,謝謝。「但也有親歷者堅稱是一個男性說了這句話」無來源,刪去。「很多當事人也都證實聽到了「讓領導先走」的喊聲,並親眼看到領導們(即使屬實也應指當地領導,外地領導或死或傷,無一全身而退。)最先從友誼館左側大廳撤離」括號里完全是編者自己加的評價,刪去,事實上如果這些倖存的中小學能夠明顯地分辨出他們所看到的撤離的領導是「當地領導」,說成「親眼看到『當地』領導們」而不是「親眼看到領導們」,那才夠假,他們根本分辨不出的。麻庭光的文章13先走段落確實認定「讓領導先走」是謠言,而且理由非常主觀,而未基於各方的報道,他接下來的分析也是基於這種觀點講下去的,這也讓他的文章大打折扣。我一會兒再仔細談一下。--Tomchen1989(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14:12 (UTC)
- 麻庭光的博客不符合WP:SPS;麻庭光也曾經爆出過抄襲道歉事件,其未必是受到肯定的專家,雖然其為專業人士,但是他的網誌並未受到報社完善的編輯管理。騰訊網的轉述麻庭光觀點的報道可以使用,但也要適度。而僅出現於其麻庭光博客的文章,而未被騰訊引用的不可作為可靠來源。--Tomchen1989(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14:23 (UTC)
- 消防學Ph.D.算不算肯定,消防學助理教授算不算肯定?--Li3939108(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14:29 (UTC)
- 你竟然聲稱麻庭光不符合WP:SPS;要不要我把相關文段貼出來看看符不符合。「個人出版物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被接受。此情況是,出版人是受到肯定的專家,並從事與條目主題相關領域的工作,並曾在可靠的第三方出版物中發表過文章。但是,在此種情況下應謹慎使用此類來源:如果有關信息的確值得記載,很可能已有他人作了相同的工作。「--Li3939108(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14:32 (UTC)
- 國外研究型大學消防學助理教授不叫專家。難道文科畢業的記者叫專家?消防教授的工作難道與關於一個火災的條目無關?至於發表文章,大學教授就考發文章評職稱,博士學位必須第一作者發表一篇論文。--Li3939108(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14:34 (UTC)
- 更奇怪的是,你還把關於死亡人數統計數據刪去,這個數據綜合了所有報道中出現的數據,包括《南方周末》。並非麻庭光一個人的數據。--Li3939108(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14:39 (UTC)
- 男性喊話有來源加回去便是,但別把我的編輯全部撤銷啊,怎麼搞的。。。這種頭銜是一種肯定,但是前述scandal則是一種否定,並給他的credibility打了折扣。死亡人數統計數據幾乎全部來自麻庭光的整理,僅極少數來自《南方周末》等媒體。而且,《南方周末》等媒體報導的大多數數據前後文中都已經出現過,如文中沒出現的,歡迎添加在文字中。請不要把《南方周末》等媒體作為整個表格可以保留的理由。--Tomchen1989(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14:44 (UTC)
- 分析一下麻庭光的博客文章的「13,先走」段落:
“ | 那麼「讓領導先走」到底有沒有呢?筆者認為,「讓領導先走」是一個誤解的信息,來源於對現場結果的誤解和社會矛盾的變相表達。毫無疑問,曾經有人說過類似的話語,但說話的時機氛圍很重要。現在有三種可能:A,演出開始之後,失火發生之前;B,失火發生之後,火災失控之前;C,火災失控之後。在情況A下說這話,是一種文化現象,在此不是很容易解釋清楚的,不過應當不會造成火場損失。在情況B下說這話,如果沒有正確的消防常識來判斷火場失控,有可能造成逃生延誤。問題在於,現場人員有沒有能力及時判斷火場失控?在情況C下說這話的可能性非常小,是精神失常的表現,別人也不會注意到他(她)說了什麼(當時停電,恐慌立即蔓延),所以可以排除。問題在於,從火災發生到失控的時間非常短(化學品易燃),情況B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得小。那麼,「讓領導先走」與逃生無關,謠言的產生是一個社會心理和文化方面的課題,留待社會學家去研究分析吧! | ” |
加粗的語句中,他使用主觀判斷,未引用任何記者報道,就將「C,火災失控之後」判斷為「可以排除」。--Tomchen1989(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14:44 (UTC)
- 我說麻沒有否認「讓領導先走」指沒有排除A、B,事實上,亦有事件親歷者的描述,符合「讓領導先走」在B時發生。--Li3939108(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14:49 (UTC)
- 對,不好意思,剛才沒說全,加粗的部分也不全。他未引用和分析任何記者報道,就將B認為「可能性非常得小」,將C直接排除。我以為即便有自己的判斷,也需要引用很多記者的報道,正如wikipedia文章或者學術論文都需要ref,就算引用記者報道然後據理進行反駁也好,而像這樣無視報道有點憑空亂猜的味道。--Tomchen1989(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14:58 (UTC)
- 他說的是C的可能性非常小,什麼時候說B的可能性非常小呢?--Li3939108(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15:01 (UTC)前一句話我看錯了,確實說了B可能性非常小。--Li3939108(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15:03 (UTC)
- 對,不好意思,剛才沒說全,加粗的部分也不全。他未引用和分析任何記者報道,就將B認為「可能性非常得小」,將C直接排除。我以為即便有自己的判斷,也需要引用很多記者的報道,正如wikipedia文章或者學術論文都需要ref,就算引用記者報道然後據理進行反駁也好,而像這樣無視報道有點憑空亂猜的味道。--Tomchen1989(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14:58 (UTC)
- 在紀錄片《克拉瑪依》中,有多人提到,有人上去拉住前台幕布,然後在講台喊話。拉住前台幕布即掩飾火災,同時在後面滅火。事實上,如果火災已經失控,走上前台是找死。--Li3939108(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14:52 (UTC)
- 我說麻沒有否認「讓領導先走」指沒有排除A、B,事實上,亦有事件親歷者的描述,符合「讓領導先走」在B時發生。--Li3939108(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14:49 (UTC)
- 關於那個數據表格,像騰訊的文章雖然大量引用了麻庭光的見解,但是對於麻庭光整理的那個數據表格,騰訊就有所顧忌,沒有引用,恐怕騰訊也意識到麻庭光的數據是網貼隨意整理的,也發現麻庭光的數據和別處有一些出入,所以沒用。--Tomchen1989(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14:50 (UTC)
- 騰訊沒用,維基百科不能用?其數據除了老師4人和死機1人,其他都有其他可靠來源支撐,如《南方周末》,以及官方公布的數據。--Li3939108(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14:54 (UTC)
- 如果有可靠來源支撐,那麼就將可靠來源明確地列舉在數據的右方,將麻庭光的文章連結替換掉。騰訊沒有「中立」和「來源」的方針,他們都沒有用麻庭光的數據,維基百科有「中立」和「來源」的方針,就更不應使用這種欠可靠的來源。本地領導總數、學生總數、出場總數麻庭光的數據也和其他可靠來源有出入。在這個表格中,本地領導總數、受傷數、學生總數、家長、司機死亡數等請協助添加可靠來源,謝謝。--Tomchen1989(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15:09 (UTC)
- 出場總數幾乎不可能有準確的數字,因為管理不嚴,有家長混了進去,這個數字根本不知道。老師的出場總數也是估計的40多人。--Li3939108(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15:50 (UTC)
- 暫時採信你的說法麻文「欠可靠」,把麻的連結換下。--Li3939108(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15:50 (UTC)
- 如果有可靠來源支撐,那麼就將可靠來源明確地列舉在數據的右方,將麻庭光的文章連結替換掉。騰訊沒有「中立」和「來源」的方針,他們都沒有用麻庭光的數據,維基百科有「中立」和「來源」的方針,就更不應使用這種欠可靠的來源。本地領導總數、學生總數、出場總數麻庭光的數據也和其他可靠來源有出入。在這個表格中,本地領導總數、受傷數、學生總數、家長、司機死亡數等請協助添加可靠來源,謝謝。--Tomchen1989(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15:09 (UTC)
- 騰訊沒用,維基百科不能用?其數據除了老師4人和死機1人,其他都有其他可靠來源支撐,如《南方周末》,以及官方公布的數據。--Li3939108(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14:54 (UTC)
- 關於那個數據表格,像騰訊的文章雖然大量引用了麻庭光的見解,但是對於麻庭光整理的那個數據表格,騰訊就有所顧忌,沒有引用,恐怕騰訊也意識到麻庭光的數據是網貼隨意整理的,也發現麻庭光的數據和別處有一些出入,所以沒用。--Tomchen1989(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14:50 (UTC)
新條目推薦討論
- 1994年新疆的哪起火災導致325人遇難,其中288人為學生,並引發了「讓領導先走」的爭議?
- 克拉瑪依大火條目由Tomchen1989(討論 | 貢獻)提名,其作者非一人主編或主編者非註冊用戶,屬於「disaster」類型,提名於2012年12月9日 02:00 (UTC)。
- (+)支持--Wetrace(留言) 2012年12月9日 (日) 02:08 (UTC)
- (!)意見+(+)支持:什麼是「其中288名學生,並引發「讓領導先走」的爭議」?是否「1994年新疆哪起火災使325人遇難,其中288名學生引發了「讓領導先走」的爭議」?--Alvin Lee 酒逢知己千杯少
話不投機半句多2012年12月9日 (日) 02:30 (UTC) - (!)意見--Alvin Lee 的意見很好,這樣問句清楚多了。Wetrace(留言) 2012年12月9日 (日) 02:38 (UTC)
- (+)支持+(!)意見 總覺得這樣會更好:"1994年新疆哪起火災使325人遇難,其中288名遇難者為學生,由此引發了「讓領導先走」的爭議?"--Ah oh!Dipsy!郵箱的說! 2012年12月9日 (日) 02:45 (UTC)
- 但是這裡表達的意思和Alvin和Dipsy123說的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因為二位的兩句都有點讓人感覺,「讓領導先走」是「288名學生遇難」這個事實引發的,有人看見學生遇難數達288,很多,於是隨意臆測出了「讓領導先走」,並產生了爭議。不是這樣的,是因為確實有倖存者稱他們聽見了「讓領導先走」的話或有類似行為發生,然後被報道,然後才引發該爭議的。不管怎樣現在我已經改了問題,應該通順些了。--Tomchen1989(留言) 2012年12月9日 (日) 03:15 (UTC)
- (+)支持--凡(留言) 2012年12月9日 (日) 07:10 (UTC)
- (+)支持--chaus(留言) 2012年12月9日 (日) 07:59 (UTC)
- (+)支持--忍俊不禁的Smail886(留言) 2012年12月9日 (日) 13:51 (UTC)
- (+)支持--一直想做此條目,也收集了很多資料,無奈時間與雜事衝撞耽擱。謝謝您完成。稍有瑕疵無關大局,可以後完善。--追求「德而威善而尊」的詩琳童公主(留言) 2012年12月10日 (一) 02:35 (UTC)
- (+)支持--Iflwlou [ M { 2012年12月12日 (三) 16:25 (UTC)
提請移動
[編輯]「克拉瑪依大火」不夠準確,因為克拉瑪依市並沒有都著火,提請移動到「克拉瑪依友誼館火災「,然後,在「克拉瑪依大火」頁面重定向。--Li3939108(留言) 2012年12月21日 (五) 20:33 (UTC)
已經移動--Li3939108(留言) 2012年12月29日 (六) 04:54 (UTC)
據維基百科命名常規WP:COMMONNAME,應使用事物的常用名稱。「克拉瑪依大火」明顯是事件的最常用名稱,比如,克拉瑪依大火#參考文獻中的文章或報道,絕大多數都使用的是「克拉瑪依大火」,該詞幾乎已約定俗成,用別的詞都會覺得彆扭。而且一般提到「某市大火」、「某市爆炸」也從來都不是非要全市都大火、全市都爆炸才能這麼說。--Tomchen1989(留言) 2015年8月13日 (四) 09:27 (UTC)
關於高跟鞋造成的傷害
[編輯]普通穿著的高跟鞋無法刺穿表露人體,目前沒有其他踩踏事件中出現高跟鞋造成人體血洞或穿孔記錄。該事件發生於12月,學生等均穿著厚重衣物,高跟鞋不可能刺穿棉衣等更不可能再刺穿皮下脂肪和肌肉造成血洞,原文《人們還在記著》作者在之前從未參與調查和報道該事件,對於對其該說法的來源和動機的質疑從未做出回應。當事人及家屬也從未提出類似說法。此文實際意圖為從孩子引申到大人和官員甚至中國大陸政府,作者本人目前依舊以著作類似文章為生,目前所有該段描寫都出自此文,應視為請求來源或不可信予以刪除。 --MINQI(留言) 2020年10月25日 (日) 08:32 (UTC)
- 沒人討論是不是可以進行修改了?還是需要一周時間等待?--MINQI(留言) 2020年10月25日 (日) 12:24 (UTC)
- 為什麼穿著高跟鞋就無法刺穿人體?人在逃生的時候如果使用很大的力氣,全身的重量集中在單只高跟鞋的跟部,壓強仍然可以十分巨大。假設成年女性體重60公斤,靜態下折合約600牛,鞋跟面積1平方厘米即0.0001平方米,所得壓強為600萬帕,如果腳部進行蹬踩,跟部有衝量,所得壓強還可以大得多,我在查到人體可承受壓強在40萬至50萬帕左右,之前所得壓強已遠遠超出人體所能承受的範圍。另外還請給出支持您有關說法的來源。--Aronlee90(留言) 2020年10月25日 (日) 13:17 (UTC)
- 人在逃生的時候如果使用很大的力氣,全身的重量集中在單只高跟鞋的跟部?您對人類行走奔跑腳部受力了解多少?全身的重量集中在單只高跟鞋的跟部?就算完全單腳站立也不可能達到這種效果。您這是實驗室理想化計算麼?請問您走路用的是腳後跟受力?腳部進行蹬踩,行進中蹬踩均為前腳掌受力。人體可承受壓強在40萬至50萬帕左右是所處環境整體壓強。更沒討論在高跟鞋能否在正常穿著情況下刺穿棉衣等紡織物。請找出第二例類似事件記錄,否則就是孤證甚至偽證,應請求來源或刪除。--MINQI(留言) 2020年10月25日 (日) 13:59 (UTC)
- @Lovewhatyoudo:通知段落撰稿人前來討論。--Jasonzhuocn(留言) 2020年10月25日 (日) 15:32 (UTC)
- 高跟鞋那句話,唯一可靠來源是上海東方衛視《深度105》節目「1994克拉瑪依大火」集,2007年2月5日首播,謄稿見此。由於可靠來源只有一個,基於due weight原則,確實不應在條目敍述,批評認同。現在改寫成「將許多孩子屍身有成人的鞋印,引起媒體責問。」責問一直都有,至於責問是否合理,可以再論。ℓove.wh 一條大河波浪寬 2020年10月26日 (一) 06:25 (UTC)
- 另外讀了麻庭光教授從消防工程角度的論述(見此),覺得此條目應該有更多專業角度的內容,現在條目架構確有不足。ℓove.wh 一條大河波浪寬 2020年10月26日 (一) 06:25 (UTC)
- 現在重看條目,本人當初撰稿時的確被東方衛視的描述迷惑了,做成了既定印像,實在感謝User:MINQI的批評。-- love.wh 大河浪浪寬 2021年1月28日 (四) 15:53 (UTC)
- 批評不敢當,畢竟就算新聞報道也有因其編者意圖、個人情感等會出現偏差。大家都是為了條目更加準確完善。--MINQI(留言) 2021年1月28日 (四) 16:58 (UTC)
關於「讓領導先走」衍生含義
[編輯]伊朗卡西姆·蘇萊曼尼少將被刺殺於伊拉克機場附近且為夜晚,不可能傷及伊朗學生或平民。衍生含義與克拉瑪依大火本身無關。並且所有來源均為RFI、新唐人,這兩媒體自身帶有嚴重政治傾向,可以視為蹭熱度或者有意為之,與維基的中立客觀不符。應予以刪除 --MINQI(留言) 2020年10月25日 (日) 08:34 (UTC)
- 維基百科並沒有規定有政治傾向的媒體不可引用的規定,且中共媒體政治傾向一樣十分嚴重,但仍然得到引用。另外,是否有關聯取決於來源中人物的觀點,相關來源引用了知名學者的觀點,對這兩個事件進行了關聯,因此並無不妥。--Aronlee90(留言) 2020年10月25日 (日) 09:15 (UTC)
- 請問哪位是知名學者?有什麼學術文章在何處發表?維基百科沒有中立客觀規定?中共媒體政治傾向沒把911事件和美國用謊言發動伊拉克戰爭聯繫吧?伊朗卡西姆·蘇萊曼尼少將被刺殺於伊拉克機場附近且為夜晚,不可能傷及伊朗學生或平民,這點你否認麼?不否認的話請問兩者聯繫在一起的合理性在哪?單純的漢語文字遊戲? --MINQI(留言) 2020年10月25日 (日) 12:19 (UTC)
- 相關來源中已經提及了出處,未見該內容有何不中立。中共媒體來源不可靠地方不勝枚舉,知名者如「畝產萬斤」,這種謬論都能在中共頂級媒體出現,還有什麼不能出現?其他國家和這個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其他請通過維基百科自行了解。世界各國學術刊物在引用中共媒體的時都極其慎重,能迴避的都儘量迴避,和引用納粹德國和蘇聯官方來源所持態度是一樣的。另外,美國與伊朗為敵對國家,通過斬首方式消滅了敵對國家伊朗的高級領導人而未傷及伊朗平民,和在什麼地方有關係嗎?--Aronlee90(留言) 2020年10月25日 (日) 12:56 (UTC)
- 出處來自於帶有嚴重偏見的反華反中媒體,所述言論也與客觀中立不符更與您所說知名學者毫無關係。「畝產萬斤」有當時時代局限性,您意思兩家媒體依舊活在那個年代?並且與「畝產萬斤」相提並論的不應該是F16能與J20、SU-57抗衡麼?這條目完全是在漢語的文字遊戲強行聯繫。既然您都說能迴避的都儘量迴避,為何您還在引用謬論連篇的媒體?請問通過斬首方式消滅了敵對國家伊朗的高級領導人而未傷及伊朗平民為何和在什麼地方沒有關係?請了解「江南案」,同樣也是斬首(刺殺)行動,同樣沒有台灣地區民眾傷亡,為何美國政府反應如此強烈?請問在伊拉克刺殺伊朗高級將領如何傷及伊朗平民?而且還與時間有關,例如您夜晚在家被害和您夜晚在夜店等公共場所被害必定公共場所出現連帶傷害機率大很多。--MINQI(留言) 2020年10月25日 (日) 14:07 (UTC)
- @Lovewhatyoudo:通知段落撰稿人前來討論。--Jasonzhuocn(留言) 2020年10月25日 (日) 15:32 (UTC)
- 伊朗段落的本質是解釋那個詞語在社會不同情境的應用,與原先克拉瑪依大火這火災確實關連不大,有渲賓奪主之嫌,U:MINQI指責該段落是「單純的漢語文字遊戲」有道理。或者應該另立一個條目,叫讓領導優先 (文化現象),敍述中國自古代(?)以來民間對於「讓官員優先」的文化現象(讀到一些文獻說古代官員公務車在旅遊區要百姓讓道,諸如此類)。作為該段落的撰稿人,我先移走相關段落,以後有足夠材料再另立條目。感謝指教。ℓove.wh 一條大河波浪寬 2020年10月26日 (一) 05:23 (UTC)
惡意造謠!揭露境外勢力對克拉瑪依火災事件的歪曲報道!
[編輯]克拉瑪依市友誼館火災事件一事,近期遭到一些境外反華勢力的無端炒作和惡意煽動,其目的不過是藉機散布謠言、破壞我國社會和諧穩定。這些所謂的「學生家長」被境外勢力蠱惑,曾非法聚集在國家機關,聚眾鬧事、尋釁滋事,試圖破壞克拉瑪依市社會大局的安寧。 一些境外媒體和境內代理人對此次事件進行了歪曲和極具偏見的報道,完全背離了真實事實。在這場令人遺憾的火災中,沒有發生任何人員傷亡,也沒有任何重大事故的發生。然而,這些反華勢力竟然惡意渲染,企圖藉此事件製造不實的指責,毫無疑問是對我國政府和社會的惡意中傷。 在那個夜晚,克拉瑪依市友誼館劇場內的氣氛是歡快和諧的,觀眾們盡興欣賞演出。整個演出結束時,觀眾們離場井然有序,沒有發生混亂或緊急狀況。然而,這些境外勢力及其代理人竟然顛倒黑白,對於整體情況進行了歪曲描繪,試圖通過虛構的信息誤導國際輿論。 我們要明確,這是一場無辜觀眾和我國政府的蓄意攻擊。我們堅信,我國政府在處理此次事件時一直秉持公正、公開、透明的原則,全力維護社會安寧和諧。而這些境外反華勢力,無非是在藉助一次偶發的事故,試圖散布虛假信息、煽動不滿情緒,企圖擾亂社會秩序,企圖達到其別有用心的險惡目的。 在此,我們要警告那些別有用心者,不要試圖以造謠和歪曲事實的手法來破壞我國社會的和諧穩定。我們有信心,我國政府將會繼續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堅定不移地捍衛國家尊嚴。任何企圖煽動事端、擾亂社會安寧的勢力都必將付出應有的代價。--Akishima Yuka(留言) 2023年12月5日 (二) 11:4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