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00年太平洋颱風季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00年太平洋颱風季
氣旋季總結圖
氣旋季長度
首個系統形成2000年5月4日(颱風丹瑞)
末個系統消散2001年1月4日(颱風蘇力)
最強風暴
名稱颱風碧利斯
 • 最高風速285 km/h(180 mph)
10分鐘平均風速
 • 最低氣壓900 hPambar
氣旋季統計
熱帶性低氣壓數51
風暴數23(官方),12(非官方)
颱風數13
超級颱風數4(非官方)
死亡人數624
財產損失>$131.2億(2000年美元
太平洋颱風季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區域專責氣象中心東京颱風中心
熱帶氣旋等級
等級 風速
猛烈颱風 ≥105
≥194公里每小時
強烈颱風 85–104節
157–193公里每小時
颱風 64–84節
118–156公里每小時
強烈熱帶風暴 48–63節
88–117公里每小時
熱帶風暴 34–47節
63–87公里每小時
熱帶性低氣壓 22–33節
41–62公里每小時

2000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在2000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2000年太平洋颶風季。在西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日本東京颱風中心命名,國際編號為00xx,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會把在該地區的熱帶性低氣壓的編號以W字母作結。

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性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英語:PAGASA)都會為它們訂立一個菲律賓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此外,由於中港澳採用同一翻譯名,而台灣之翻譯名字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同一個風暴可能會有2個不同的中文名字,直至2020年代起台灣與中港澳共同協商確認風暴的中文名字,及有時候會有兩個不同的英文名稱(國際名字及菲律賓名字)。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已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

[編輯]

2000年太平洋颱風季總共產生了23個熱帶氣旋

颱風丹瑞(Damraye)

[編輯]

PAGASA: Asiang

強烈颱風(JMA
5級 超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5月4日-2000年5月12日
強度185 km/h(115 mph(十分鐘) 
900 hPambar

5月4日UTC18時,一熱帶性低氣壓帕勞東北東海面上生成。向西北方向移動。5月7日UTC0時,該熱帶性低氣壓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丹瑞,成為於2000年1月1日起生效的新風暴名單,第一個在西北太平洋南海獲得名字的熱帶氣旋。UTC6時,丹瑞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5月8日UTC0時,丹瑞轉向東北方向移動,並發展成颱風。5月9日UTC6時,丹瑞達到顛峰,最大持續風速為110kt。繼續向東北方向移動,並逐漸減弱。丹瑞掠過硫黃島小笠原群島後,5月11日UTC12時,丹瑞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5月12日UTC6時,丹瑞減弱為熱帶風暴。UTC12時,丹瑞轉化為溫帶氣旋。5月17日UTC0時,完全消散。


首任 太平洋颱風季名稱
丹瑞 Damrey
繼任
2005年

熱帶風暴龍王(Longwang)

[編輯]

PAGASA: Biring

熱帶風暴(JMA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5月17日-2000年5月20日
強度85 km/h(50 mph(十分鐘) 
990 hPambar

5月17日UTC6時,一熱帶性低氣壓呂宋島以西海面上生成。該熱帶性低氣壓向東北方向移動。5月19日UTC0時,增強為一個熱帶風暴,並命名為龍王。龍王繼續向東北前進,保持熱帶風暴的強度。5月20日UTC6時,龍王在日本以南轉化為溫帶氣旋。該氣旋繼續向東北前進,5月24日UTC6時,該氣旋穿越國際日期變更線


首任 太平洋颱風季名稱
龍王 Longwang
繼任
2005年

颱風奇洛基(Kirogi)

[編輯]

PAGASA: Ditang

強烈颱風(JMA
4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7月2日-2000年7月10日
強度155 km/h(100 mph(十分鐘) 
940 hPambar

7月2日UTC6時,一熱帶性低氣壓菲律賓以東海面上生成。該熱帶性低氣壓向北移動。7月3日UTC6時,該熱帶性低氣壓強度達到熱帶風暴,並命名為奇洛基。UTC12時,奇洛基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UTC18時,奇洛基在沖之鳥島西南面增強為颱風。7月5日UTC0時,奇洛基在沖之鳥島以西轉向北北東移動,並達到了頂峰,最高持續風速為85kt。7月7日,它的中心出現雙眼壁。它快速移動,時速達每小時50公里,7月8日掠過日本東部沿岸後,UTC0時,奇洛基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UTC21時,奇洛基轉化為溫帶氣旋。7月10日UTC12時,完全消散。

颱風啟德(Kai-Tak)

[編輯]

PAGASA: Edeng

颱風(JMA
1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7月3日-2000年7月10日
強度140 km/h(85 mph(十分鐘) 
960 hPambar

啟德是本颱風季在南海上生成的第一個颱風。7月3日UTC12時,一熱帶性低氣壓菲律賓呂宋島以西海面上生成,並採取向北的路徑。7月5日UTC18時,在菲律賓呂宋島西北緩慢移動,並迅速發展成一個熱帶風暴,命名為啟德。7月6日UTC0時,啟德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UTC12時,啟德再增強為颱風。7月7日UTC0時,啟德達到頂峰,中心亦出現雙眼壁,最高持續風速為75kt。達到頂峰後開始向東北移動。7月8日UTC12時,啟德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7月9日UTC1時,啟德登陸於台灣台東縣成功鎮附近。UTC6時,啟德於基隆市安樂區附近出海。UTC9時,啟德繼續減弱為熱帶風暴。穿越台灣後,啟德繼續北進,在7月10日於浙江省台州市溫嶺市石橋頭鎮附近作第二次登陸。啟德掠過上海市,然後進入黃海。UTC18時,啟德轉化為溫帶氣旋。7月12日UTC6時,完全消散。

熱帶風暴天秤(Tembin)

[編輯]
熱帶風暴(JMA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7月17日-2000年7月23日
強度75 km/h(45 mph(十分鐘) 
992 hPambar

7月17日UTC0時,一熱帶性低氣壓北馬里亞納群島北部海面上生成。最初往西北方向移動,後轉向北方向移動。7月19日UTC0時,該熱帶性低氣壓在小笠原群島附近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天秤。天秤保持熱帶風暴的強度,繼續向北方向移動。7月21日UTC18時,天秤在日本東南約200公里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7月23日UTC12時,完全消散。


首任 太平洋颱風季名稱
天秤 Tembin
繼任
2005年

強烈熱帶風暴布拉萬(Bolaven)

[編輯]

PAGASA: Huaning

強烈熱帶風暴(JMA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7月24日-2000年7月31日
強度95 km/h(60 mph(十分鐘) 
980 hPambar

7月24日UTC0時,一個熱帶性低氣壓呂宋以東海面上生成。向北方向移動,後轉東北東方向移動。7月25日UTC18時,該熱帶性低氣壓在沖繩附近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布拉萬。7月26日穿越沖繩南部。7月26日至28日布拉萬做了一個逆時針交替的動作,並在沖繩東部海域保持熱帶風暴的強度。稍後,布拉萬移動速度減慢。7月29日UTC6時,布拉萬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UTC12時,布拉萬減弱為熱帶風暴。布拉萬進一步北移至奄美大島。7月31日UTC0時,布拉萬在南韓釜山東面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UTC6時,布拉萬轉化為溫帶氣旋。8月2日UTC6時,完全消散。


首任 太平洋颱風季名稱
布拉萬 Bolaven
繼任
2005年

熱帶風暴珍珠(Chanchu)

[編輯]
熱帶風暴(JMA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7月27日-2000年7月30日
強度65 km/h(40 mph(十分鐘) 
996 hPambar

7月27日UTC18時,一熱帶性低氣壓馬紹爾群島東部海面上生成。該熱帶性低氣壓向北北西方向移動。7月28日UTC18時,該熱帶性低氣壓在馬紹爾群島以東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珍珠。稍後,珍珠轉向北方向移動,並維持熱帶風暴的強度一天。7月29日UTC18時,珍珠在威克島以東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7月30日UTC12時,完全消散。


首任 太平洋颱風季名稱
珍珠 Chanchu
繼任
2006年

強颱風杰拉華(Jelawat)

[編輯]
強烈颱風(JMA
4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7月31日-2000年8月12日
強度155 km/h(100 mph(十分鐘) 
940 hPambar

7月31日UTC18時,一熱帶性低氣壓南鳥島南部海面上生成。向西移動。8月1日UTC12時,該熱帶性低氣壓迅速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杰拉華。8月2日UTC0時,杰拉華增強為颱風。往西北西成向移動,8月3日UTC0時,杰拉華在馬里亞納群島北部達到顛峰,風眼十分圓和大,直徑約為100公里,最高持續風速為85kt。杰拉華以颱風的強度向西移動了幾天,並在8月6日UTC3時,穿越北大東島以北海域。然後,杰拉華轉為向西北方向移動。8月8日凌晨,杰拉華穿越沖繩以北海域,進入東海,開始減弱。8月10日於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石浦鎮附近登陸,UTC6時,杰拉華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繼續向內陸推進。UTC12時,杰拉華減弱為熱帶風暴。UTC18時,杰拉華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8月12日18時,完全消散。

颱風艾維尼(Ewiniar)

[編輯]
颱風(JMA
1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8月9日-2000年8月18日
強度120 km/h(75 mph(十分鐘) 
975 hPambar

8月9日UTC0時,一熱帶性低氣壓關島以西海面上生成。最初向西方移動,後轉為向北方移動。UTC18時,該熱帶性低氣壓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艾維尼。艾維尼加速向北移動,8月11日UTC6時,艾維尼在小笠原群島西南面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8月12日UTC12時,艾維尼在日本以南減慢移動速度和轉向東北東方向移動。艾維尼繼續以強烈熱帶風暴的強度保持了三天向東北東方向移動。8月15日UTC18時,艾維尼在日本以東海域增強為颱風,最高持續風速為65kt。8月16日UTC12時,艾維尼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8月17日UTC12時,艾維尼減弱為熱帶風暴。稍後,艾維尼轉為向北移動。8月18日UTC12時,艾維尼轉化為溫帶氣旋。8月21日UTC12時,完全消散。


首任 太平洋颱風季名稱
艾維尼 Ewiniar
繼任
2006年

超強颱風碧利斯(Bilis)

[編輯]

PAGASA: Isang

猛烈颱風(JMA
5級 超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8月18日-2000年8月25日
強度205 km/h(125 mph(十分鐘) 
920 hPambar

8月18日UTC12時,一熱帶性低氣壓在雅蒲島西北海面上生成。它在副熱帶高壓脊的引導下,穩定地向西北移動。8月19日UTC6時,該熱帶性低氣壓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碧利斯。UTC18時,碧利斯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8月20日UTC12時,碧利斯在菲律賓呂宋島東北面增強為颱風,最高持續風速為110kt。其後碧利斯轉向西北西移動,直趨台灣,同時在良好的大氣環境下穩定地增強。碧利斯於8月22日UTC14時30分(當地時間22時30分)於台灣台東縣成功鎮登陸,大約4小時半後在雲林縣附近進入台灣海峽。碧利斯並沒有受台灣中央山脈的嚴重破壞,出海時仍達颱風強度。8月23日UTC4時左右(當地時間中午時分),碧利斯於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東石鎮附近的作第二次登陸。隨後,碧利斯繼續向內陸推進並迅速減弱。UTC6時,碧利斯減弱為熱帶風暴。UTC12時,碧利斯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隨後它受西風槽影響,逐漸轉向北北東移動。8月25日UTC18時,碧利斯在黃海轉化為溫帶氣旋。8月27日UTC6時,碧利斯登陸北韓黃海南道延安郡一帶。UTC12時,完全消散。

熱帶風暴凱米(Kaemi)

[編輯]
熱帶風暴(JMA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8月19日-2000年8月24日
強度75 km/h(45 mph(十分鐘) 
985 hPambar

8月19日UTC12時,一熱帶性低氣壓在南沙島以北生成。初向西方移動,後轉西北方向移動。8月21日UTC12時,該熱帶性低氣壓在越南以東200公里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凱米。8月22日UTC6時,凱米在越南峴港市山茶郡附近登陸。UTC12時,凱米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8月24日UTC0時,完全消散。


首任 太平洋颱風季名稱
凱米 Kaemi
繼任
2006年

颱風巴比侖(Prapiroon)

[編輯]

PAGASA: Lusing

颱風(JMA
1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8月24日-2000年9月1日
強度130 km/h(80 mph(十分鐘) 
965 hPambar

8月24日UTC18時,一熱帶性低氣壓在雅蒲島西北部海面上生成。初向西方移動,後轉向北方向移動。8月26日UTC18時,該熱帶性低氣壓在沖之鳥島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巴比侖,轉為向西北方向移動。8月27日UTC18時,巴比侖往西北方向前進,並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8月28日UTC12時,巴比侖改以向北的路徑。8月29日,巴比侖加速向北前進,並穿越沖繩島附近。8月30日UTC6時,巴比侖在東海加強為颱風。UTC12時,巴比侖達到頂峰,最高持續風速為70kt。稍後,巴比侖進入黃海。8月31日晚上,巴比侖在北韓黃海南道甕津郡 (黃海南道)登陸,並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9月1日UTC6時,巴比侖減弱為熱帶風暴。UTC12時,巴比侖轉化為溫帶氣旋。9月4日UTC12時,完全消散。

熱帶風暴瑪莉亞(Maria)

[編輯]
熱帶風暴(JMA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8月27日-2000年9月3日
強度75 km/h(45 mph(十分鐘) 
985 hPambar

8月27日UTC6時,一熱帶性低氣壓在香港以南海面上生成。該熱帶性低氣壓採取向南的路徑,UTC12時,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瑪莉亞。瑪莉亞兩天內都以熱帶風暴的強度,繼續在南海北部向南移動。在呂宋以西500公里,瑪莉亞停止向南移動,幾乎靜止不動。8月30日UTC0時,瑪莉亞順時針轉。稍後,瑪莉亞向北前進。9月1日清晨,瑪莉亞登陸中國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鵝埠鎮附近。UTC6時,瑪莉亞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9月3日UTC0時,完全消散。

超強颱風桑美(Saomai)

[編輯]

PAGASA: Osang

強烈颱風(JMA
5級 超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8月31日-2000年9月16日
強度175 km/h(110 mph(十分鐘) 
925 hPambar

8月31日UTC18時,一熱帶性低氣壓在馬里亞納群島東部海面上生成。初向北方移動,後轉向西方向移動。該熱帶性低氣壓採取向西的路徑,9月2日UTC12時,該熱帶性低氣壓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桑美。9月3日UTC12時,桑美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9月4日UTC6時,桑美在塞班島東部增強為颱風。9月5日UTC6時,桑美轉向南轉動,並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9月6日UTC6時,桑美由向西移動轉向西北移動。稍後幾天,桑美保持強烈熱帶風暴的強度,並穩定地向西北方向移動。9月9日UTC0時,桑美重新加強為颱風,在衛星雲圖上可見其細小但十分清晰的風眼。9月10日UTC12時,桑美在大東群島以南達到頂峰,最高持續風速為95kt。9月12日UTC10時,桑美於沖繩縣國頭郡宜野座村登陸。桑美進入東海後,轉為向東北移動。稍後,桑美再轉為向北北移動,並加快其移動速度。9月15日UTC12時,桑美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UTC20時,桑美登陸南韓慶尚南道固城郡附近。9月16日UTC6時,桑美在朝鮮半島東北部轉化為溫帶氣旋。9月19日UTC6時,完全消散。

熱帶風暴寶發(Bopha)

[編輯]

PAGASA: Ningning

熱帶風暴(JMA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9月4日-2000年9月11日
強度85 km/h(50 mph(十分鐘) 
988 hPambar

9月4日UTC6時,一熱帶性低氣壓在呂宋東部海面上生成。初時向西方移動,後來在9月6日進行一次逆時針方向轉動,轉為向西北西方向移動。UTC18時,該熱帶性低氣壓在大東群島以南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寶發。9月8日,寶發穿越沖繩島南部。9月9日,寶發再一次逆時針方向轉動,轉為向南移動,並穿越西表島。9月9日晚上至9月10日早上,寶發保持熱帶風暴的強度,經過台灣以東。9月10日UTC23時,寶發登陸卡加延省聖安娜英語Santa Ana, Cagayan附近。9月11日UTC0時,寶發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UTC18時,完全消散。

颱風悟空(Wukong)

[編輯]

PAGASA: Maring

颱風(JMA
2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9月4日-2000年9月11日
強度140 km/h(85 mph(十分鐘) 
955 hPambar

9月4日UTC6時,一熱帶性低氣壓在呂宋西部海面上生成。初時幾乎靜止不動,9月5日UTC12時,該熱帶性低氣壓在南海進行一次逆時針方向轉動,轉為向西方向移動。9月6日UTC0時,該熱帶性低氣壓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悟空。UTC12時,悟空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9月7日UTC18時,悟空增強為颱風。9月8日UTC6時,悟空達到頂峰,最高持續風速為75kt。9月9日,悟空掠過海南省三亞市附近。UTC6時,悟空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9月10日UTC4時,悟空登陸越南河靜省奇英縣附近。UTC6時,悟空減弱為熱帶風暴。UTC12時,悟空在泰國東北部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9月11日UTC0時,完全消散。

強烈熱帶風暴蘇納姆(Sonamu)

[編輯]
強烈熱帶風暴(JMA
1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9月14日-2000年9月18日
強度100 km/h(65 mph(十分鐘) 
980 hPambar

9月14日UTC6時,一熱帶性低氣壓在硫黃島西方部海面上生成。該熱帶性低氣壓向北方移動,9月15日UTC3時,該熱帶性低氣壓在硫黃島以南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蘇納姆。蘇納姆轉為向北移動,9月16日UTC12時,蘇納姆穿越小笠原群島附近。9月17日UTC0時,蘇納姆在日本以南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轉為向北北東方向移動。9月18日UTC6時,蘇納姆在千島群島轉化為溫帶氣旋。9月20日UTC12時,該氣旋穿越國際日期變更線。

超強颱風珊珊(Shanshan)

[編輯]
強烈颱風(JMA
4級 超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9月17日-2000年9月24日
強度175 km/h(110 mph(十分鐘) 
925 hPambar

9月17日UTC6時,一熱帶性低氣壓在馬紹爾群島東北部海面上生成。該熱帶性低氣壓向西北方移動,9月18日UTC12時,該熱帶性低氣壓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珊珊。9月19日UTC0時,珊珊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UTC12時,珊珊在附近海域增強為颱風。珊珊進一步增強並穿越威克島東北部。9月21日UTC12時,珊珊在威克島以南達到頂峰,最高持續風速為95kt。珊珊轉為向東北方向移動,9月22日至23日,珊珊加速前進並逐漸減弱。9月24日UTC18時,珊珊在中途島西北部海面轉化為溫帶氣旋。9月25日UTC18時,該氣旋穿越國際日期變更線。

颱風雅吉(Yagi)

[編輯]

PAGASA: Paring

颱風(JMA
3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10月21日-2000年10月28日
強度130 km/h(80 mph(十分鐘) 
965 hPambar

10月21日UTC0時,一熱帶性低氣壓在馬里亞納群島南部海面上生成。該熱帶性低氣壓向西北西方向移動,10月22日UTC0時,該熱帶性低氣壓在沖之鳥島東北東部海面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雅吉。10月23日UTC12時,雅吉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雅吉保持向西北西方向移動,10月24日UTC12時,雅吉在沖繩島南部海面增強為颱風。稍後,雅吉達到頂峰,最高持續風速為70kt。雅吉轉變路徑由向西北方向改為向北方移動。10月25日UTC12時,雅吉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10月26日至28日,雅吉在沖繩島附近海域轉了一圈。10月26日UTC12時,雅吉減弱為熱帶風暴。10月27日UTC0時,雅吉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10月28日UTC12時,完全消散。

颱風象神(Xangsane)

[編輯]

PAGASA: Reming

颱風(JMA
2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10月24日-2000年11月1日
強度140 km/h(85 mph(十分鐘) 
960 hPambar

10月24日UTC18時,一熱帶性低氣壓在雅蒲島東南部海面上生成。該熱帶性低氣壓逐漸發展,向西北西方向移動。10月26日UTC6時,該熱帶性低氣壓在菲律賓以東海面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象神。象神向西北西方向前進,10月27日UTC0時,象神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UTC21時,象神登陸菲律賓南甘馬仁省薩尼亞英語Sagñay, Camarines Sur沿海。10月28日UTC12時,象神減弱為熱帶風暴。10月29日早上,象神穿過呂宋島後進入南海。UTC6時,象神再度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初時象神減速向西移動,後來幾乎靜止不動。UTC18時,象神開始轉向北北東方向移動。10月30日UTC0時,象神增強為颱風,稍後,象神在呂宋島以西達到頂峰,最高持續風速為75kt。隨後兩天,象神保持颱風的強度,繼續以北北東方向移動。11月1日UTC0時,象神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同日早上,象神掠過台灣東部,進入東海。象神轉為向東北方向移動。UTC12時,象神轉化為溫帶氣旋。11月2日UTC12時,完全消散。

強烈熱帶風暴貝碧佳(Bebinca)

[編輯]

PAGASA: Seniang

強烈熱帶風暴(JMA
2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10月30日-2000年11月8日
強度110 km/h(70 mph(十分鐘) 
980 hPambar

10月30日UTC18時,一熱帶性低氣壓在帕勞北部海面上生成。該熱帶性低氣壓幾乎與象神有著相同的過程。11月1日UTC0時,該熱帶性低氣壓在棉蘭老島東北面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貝碧佳。UTC18時,貝碧佳在呂宋東南部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11月2日UTC18時,貝碧佳登陸菲律賓奎松省雷亞爾英語Real, Quezon後,然後開始減弱。11月3日UTC0時,貝碧佳在呂宋西部減弱為熱帶風暴。貝碧佳進入南海後,11月4日UTC0時,貝碧佳重新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11月5日,貝碧佳轉為向北移動。11月6日,貝碧佳轉為向西移動,強度逐漸減弱。UTC12時,貝碧佳減弱為熱帶風暴。11月7日UTC0時,貝碧佳在香港以東南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11月8日UTC0時,完全消散。

熱帶風暴倫比亞(Rumbia)

[編輯]

PAGASA: Toyang

熱帶風暴(JMA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11月27日-2000年12月2日
強度75 km/h(45 mph(十分鐘) 
990 hPambar

11月27日UTC18時,一熱帶性低氣壓在帕勞西部海面上生成。該熱帶性低氣壓向西移動。11月28日UTC12時,該熱帶性低氣壓在附近海域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倫比亞。稍後,倫比亞轉向西北西方向移動。11月30日UTC18時,倫比亞在菲律賓東薩馬省薩爾塞多英語Salcedo, Eastern Samar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12月2日UTC6時,完全消散。

颱風蘇力(Soulik)

[編輯]

PAGASA: Welpring

颱風(JMA
3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12月28日-2001年1月5日
強度150 km/h(90 mph(十分鐘) 
955 hPambar

蘇力在12月下旬生成,在過去的15年中第一次超越該年的風季。2000年12月28日UTC18時,一熱帶性低氣壓在棉蘭老島東部海面上生成。該熱帶性低氣壓初始時向北移動,翌日,向西轉向菲律賓前進。在向西路徑,12月30日UTC0時,該熱帶性低氣壓在萊特島以東200公里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蘇力。蘇力改變路徑往東北前進,12月31日UTC18時,蘇力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蘇力保持強烈熱帶風暴的強度,向東東北方向移動。

2001年1月2日UTC0時,蘇力在沖之烏島改為向北北東方向移動。UTC6時,蘇力減弱為熱帶風暴。UTC18時,蘇力重新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1月3日,蘇力轉為向東北方向移動,並開始迅速發展。UTC6時,蘇力增強為颱風。UTC12時,蘇力達到頂峰,最高持續風速為80kt。1月4日UTC6時,蘇力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UTC12時,蘇力減弱為熱帶風暴。UTC18時,蘇力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1月5日UTC0時,完全消散。

未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

[編輯]

除了被日本氣象廳命名的熱帶氣旋外,還有一些沒被命名的熱帶性低氣壓和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為是熱帶風暴的熱帶氣旋。以下列出那些熱帶氣旋的資料。

熱帶性低氣壓03W

[編輯]

PAGASA: Consing

熱帶性低氣壓(PAGASA
熱帶性低氣壓(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5月21日-2000年5月22日
強度55 km/h(35 mph(十分鐘) 
1000 hPambar

5月21日於東沙島東南約330公里處形成。它採取東北途徑橫越巴林坦及巴斯海峽,並在翌日變為一溫帶氣旋。

熱帶性低氣壓04W

[編輯]
熱帶性低氣壓(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5月30日-2000年6月1日
強度55 km/h(35 mph(一分鐘) 
1000 hPambar

熱帶性低氣壓618

[編輯]
熱帶性低氣壓(HKO
 
持續日期2000年6月18日-2000年6月19日
強度55 km/h(35 mph(十分鐘) 
1000 hPambar

6月18日晚上迅速形成,當時它位於香港天文台南南西約35公里。該小型熱帶性低氣壓向北移動,在大嶼山及香港島之間掠過,越過青衣島後,在荃灣附近登陸。熱帶性低氣壓的螺旋雨帶為香港帶來狂風驟雨,本地亦測得強風。登陸後,熱帶性低氣壓進入深圳,接著於廣東內陸消散。

熱帶性低氣壓只有被香港天文台升格。JTWC曾評定此擾動成為熱氣低氣壓的可能性為"Fair"。

熱帶性低氣壓07W

[編輯]

PAGASA: Gloring

熱帶性低氣壓(PAGASA
熱帶性低氣壓(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7月12日-2000年7月15日
強度55 km/h(35 mph(十分鐘) 
1000 hPambar

熱帶性低氣壓08W

[編輯]
熱帶性低氣壓(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7月15日-2000年7月16日
強度45 km/h(30 mph(一分鐘) 
1002 hPambar

一低壓區在7月15日下午於西沙島以東約220公里發展為一熱帶性低氣壓。它向西北移動,在7月16日傍晚於海南島東部登陸並在海口附近消散。

熱帶性低氣壓10W

[編輯]
熱帶性低氣壓(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7月19日-2000年7月23日
強度45 km/h(30 mph(一分鐘) 
1002 hPambar

熱帶性低氣壓14W

[編輯]
熱帶性低氣壓(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8月8日-2000年8月10日
強度55 km/h(35 mph(一分鐘) 
1000 hPambar

熱帶性低氣壓16W

[編輯]

CPHC: Wene(維涅)

熱帶性低氣壓(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8月15日-2000年8月15日
強度45 km/h(30 mph(一分鐘) 

熱帶性低氣壓17W

[編輯]
熱帶性低氣壓(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8月17日-2000年8月19日
強度45 km/h(30 mph(一分鐘) 
1002 hPambar


熱帶風暴27W

[編輯]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9月29日-2000年9月30日
強度65 km/h(40 mph(一分鐘) 
1000 hPambar

一低壓區在9月29日清晨於威克島北北西約840公里處發展為一熱帶性低氣壓。它於太平洋上向東北緩慢移動,並在9月30日晚上減弱為一個低壓區。

熱帶性低氣壓28W

[編輯]
熱帶性低氣壓(JMA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10月7日-2000年10月13日
強度55 km/h(35 mph(十分鐘) 
994 hPambar

一低壓區在10月7日於胡志明市以東約500公里處形成為一熱帶性低氣壓。該熱帶性低氣壓初時緩慢移動,接著在10月9日朝西北西前進。在隨後三日,它向東北移動。此熱帶性低氣壓於西沙島附近掠過後,在10月13日轉向西推進,翌日減弱為一低壓區。

熱帶性低氣壓32W

[編輯]
熱帶性低氣壓(SSHWS
 
持續日期2000年11月9日-2000年11月9日
強度55 km/h(35 mph(一分鐘) 
1000 hPambar

一熱帶性低氣壓在11月9日於沖繩島西南面約310公里處形成。它向東北移動,當晚在沖繩島附近變為一溫帶氣旋。

熱帶性低氣壓

[編輯]

PAGASA: Ulpiang

熱帶性低氣壓(PAGASA
 
持續日期2000年12月5日-2000年12月7日
強度55 km/h(35 mph(十分鐘) 
1003 hPambar

一低壓區在12月5日於南沙島西南面約250公里處發展為一熱帶性低氣壓。該熱帶性低氣壓向西移動,在12月7日於越南胡志明市以南約150公里處掠過,然後減弱為一低壓區。

熱帶氣旋時間表

[編輯]

本年度的太平洋颱風季有二十三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以下列出全部熱帶性低氣壓或以上級別的氣旋詳情。強烈熱帶風暴或以下者,採十分鐘平均風速,颱風級別者,採一分鐘平均分速並分成五級。

颱風 (2000年)熱帶風暴 (2000年)強烈熱帶風暴 (2000年)颱風 (2000年)颱風 (2000年)颱風 (2000年)強烈熱帶風暴 (2000年)颱風悟空 (2000年)熱帶風暴 (2000年)颱風桑美 (2000年)熱帶風暴瑪莉亞 (2000年)颱風巴比侖 (2000年)熱帶風暴凱米 (2000年)颱風碧利斯 (2000年)颱風艾維尼 (2000年)颱風杰拉華 (2000年)熱帶風暴珍珠 (2000年)強烈熱帶風暴布拉萬 (2000年)熱帶風暴天秤 (2000年)颱風啟德 (2000年)颱風奇洛基 (2000年)熱帶性低氣壓618熱帶風暴龍王 (2000年)颱風丹瑞 (2000年)

熱帶氣旋名單

[編輯]

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是由日本氣象廳東京颱風中心命名。當該熱帶氣旋被日本氣象廳升格了為熱帶風暴後,就會使用下列名單中的名字。名字是根據以下名單而定,不按年度劃分。風暴名字是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小組的成員提供,14個成員國和地區各自提交10個名稱,並以該國英文名稱按字母順序排列。本年未用名稱以灰色字表示,黑體字表示今年已經使用過。

提供國家/地區 名稱
柬埔寨 丹瑞 0001 康瑞 娜克莉 科羅旺 莎莉佳
中國 龍王 0002 玉兔 風神 杜鵑 海馬
北韓 奇洛基 0003 桃芝 卡玫基 梅米 米雷
香港 啟德 0004 萬宜 鳳凰 彩雲 馬鞍
日本 天秤 0005 烏莎吉 卡莫里 柯普 陶卡基
寮國 布拉萬 0006 帕布 巴逢 凱莎娜 納坦
澳門 珍珠 0007 梧提 王峰 芭瑪 梅花
馬來西亞 杰拉華 0008 聖帕 露莎 米勒 莫柏
密克羅尼西亞 艾維尼 0009 菲特 辛樂克 尼伯特 南瑪都
菲律賓 碧利斯 0010 丹娜絲 哈格比 盧碧 塔拉斯
南韓 凱米 0011 納莉 薔蜜 舒達 諾盧
泰國 巴比侖 0012 韋帕 米克拉 妮妲 庫拉
美國 瑪莉亞 0013 范斯高 海高斯 奧麥斯 洛克
越南 桑美 0014 利奇馬 巴威 康森 桑卡
柬埔寨 寶發 0015 柯羅莎 梅莎 璨樹 尼莎
中國 悟空 0016 海燕 海神 電母 海棠
北韓 蘇納姆 0017 普都 彭梭娜 敏督利 奈格
香港 珊珊 0018 玲玲 妍妍 婷婷 榕樹
日本 雅吉 0019 卡杰奇 柯吉拉 康伯斯 瓦西
寮國 象神 0020 法西 昌鴻 南修 馬莎
澳門 貝碧佳 0021 畫眉 蓮花 瑪瑙 珊瑚
馬來西亞 倫比亞 0022 塔巴 南卡 莫蘭蒂 瑪娃
密克羅尼西亞 蘇力 0023 米塔 蘇廸羅 蘭寧 谷超
菲律賓 西馬隆 哈吉貝 尹布都 馬勒卡 泰利
南韓 奇比 諾古力 柯尼 梅姬 娜比
泰國 榴槤 雷馬遜 翰文 佳芭 卡努
美國 尤特 查特安 艾陶 庫都 韋森特
越南 潭美 哈隆 梵高 桑達 蘇拉

菲律賓熱帶氣旋命名法

[編輯]
當熱帶氣旋在紅色框內,便會給名字。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英語:PAGASA)使用自己一套命名法,作於該國風暴責任範圍內的熱帶氣旋命名之用。與日本氣象廳不同,只要該熱帶氣旋會很間接地侵襲菲律賓或會影響周邊國家的話(不論強度高低),就會使用以下之熱帶氣旋名字。名單每四年循環再用,因此本年名單與1996年太平洋颱風季的名單相同[1]。本年未用名稱以灰色字表示,黑體字表示今年已經使用過。

  • Asiang 0001
  • Biring 0002
  • Consing 03W
  • Ditang 0003
  • Edeng 0004
  • Gloring 07W
  • Huaning 0006
  • Isang 0010
  • Lusing 0012
  • Maring 0016
  • Ningning 0015
  • Osang 0014
  • Paring 0019
  • Reming 0020
  • Seniang 0021
  • Toyang 0022
  • Ulpiang
  • Welpring 0023
  • Yerling(未用)
  • Aring(未用)
  • Basiang(未用)
  • Kayang(未用)
  • Dorang(未用)
  • Enang(未用)
  • Grasing(未用)

參考資料

[編輯]
  1. ^ 2001年至2016年颱風命名. Typhoon2000.ph. [2013-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17). 

內部連結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