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美國三軍航空器命名系統
1962年美國三軍航空器命名系統(英語:1962 United States Tri-Service aircraft designation system)是由美國國防部在1962年9月18日為了美國軍用航空器所提出的統一化命名系統。在此之前,美軍的陸海空三軍各自使用不同的命名規則。
在1962年系統之下,幾乎統一化美軍所有軍種航空器的命名規則,包括美國空軍、美國海軍、美國海軍陸戰隊、美國陸軍與美國海岸警衛隊。X系列實驗機的命名編號是由航空器製造商或是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指定[註 2][1]。1962年系統是以美國空軍在1948年到1962年期間所使用的命名規則為基礎而設立的,又1948年到1962年期間所使用的命名規則是以1924年到1948年期間的1924美國陸軍航空勤務隊航空器命名系統為基礎。自從它被提出之後,曾多次被修改與更新,在1997年發佈修訂版本[2]。
命名系統
[編輯]依照1962年系統來產生的命名格式如下所示:
(狀態-選填)+(修飾代碼-選填)+(基本任務)+(類型-非固定翼飛機必填)-(編號)+(系列)
範例:
(YEH-60B)=(Y-狀態)+(不填-修飾代碼)+(E-基本任務)+(H-類型)-(60-編號/第60個直升機設計)+(B-系列/第2個設計版本)
有三個代碼是必填的,基本任務、編號與系列。非固定翼飛機一定要填入類型代碼。美國空軍稱它為任務-編號-系列格式,美國海軍稱它為類型/型號/系列格式[註 3][註 4]。
狀態
[編輯]狀態首字母表示目前載具正在進行非標準(即未執行作戰飛行任務)的使用狀態,通常是用來表示載具正在測試或實驗中。
首字母 | 說明 | 範例 |
---|---|---|
G | 永久停飛(Grounded) 因為安全因素或經費不足而停止飛行。 |
GF-101B GF-13 |
J | 暫時測試 在測試完成之後進入服役階段。 |
JB-26C JF-13 |
N | 永久測試 該載具的研發目的只是為了進行動作原理等項目的測試,而非真正用於作戰。 |
N-9M NF-13 |
X | 實驗階段(eXperimental) 如有必要,在製作原型機之前進行實驗測試。 |
XF-89 XF-13 |
Y | 原型機(取在 X 之後之意) 少量生產,為大量生產做準備。 |
YF-17 YF-22 YF-23 |
Z | 計畫階段 在開發之前的實作或設計。 |
ZF-13 |
載具
[編輯]無人航空載具控制段不是載具,它是位在地面的遙控設備。MS-1A 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太空飛機名稱,還沒有完整的定義。
代碼 | 類型 |
---|---|
沒有 | 固定翼飛機 |
D (Drone) |
無人航空載具控制段 也就是位在地面的遙控設備。 |
G (Glider) |
軍用滑翔機 |
H (Helicopter) |
直升機 |
Q | 無人航空載具 |
S (Space Shuttle) |
太空飛機 |
V (Vertical) |
垂直起降、短程起降 |
Z (Zeppelin) |
輕於空氣的航空器 例如飛艇、氣球、熱氣球、真空飛船。 |
基本任務
[編輯]基本任務代碼表示載具的主要用途與基本能力。
A-10雷霆二式攻擊機是美國空軍目前唯一以 A 代碼來命名的軍用航空器。A-6入侵者式攻擊機曾經是美國海軍與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戰場前線以 A 代碼命名的戰機,還有美國海軍為了進行測試依照復仇女神計畫而對外提供出租的A-29也是僅存一種以 A 代碼嚴格命名的固定翼飛機[註 7][3]。至於 F/A-18,原本只是研發人員把戰鬥機 F-18 和攻擊機 A-18 這兩個項目放在一起的縮寫,後來兩者合併之後就順勢變成正式稱呼了。
代碼 | 說明 | 範例 |
---|---|---|
A (Attacker) |
攻擊機、戰術空對地任務 | A-10 |
B (Bomber) |
轟炸機、戰略空對地任務 | B-52 |
C (Cargo) |
貨機 | C-5 |
E (Electronic warfare) |
電子作戰 | E-2 |
F (Fighter) |
戰鬥機 | F-22 |
K (Tank) |
空中加油 | KC-135 |
L (Laser)[註 9] |
雷射載具 | YAL-1 |
O (Observer) |
觀察、前線航空管制 | O-2 |
P (Patrol) |
海洋巡邏 | P-3 |
R (Reconnaissance) |
偵察 | R-1(因保密原因改名U-2)[4] |
S (antiSubmarine) |
反潛作戰 | S-2 |
T (Trainer) |
教練機 | T-7 |
U (Utility) |
通用機 | U-28(美軍軍用版PC-12) |
X (eXperimental) |
高新技術試驗機 | X-38 |
修飾代碼
[編輯]在載具依照基本任務需求被生產之後,再依照特別的任務需求,用修飾代碼來表示。所以基本任務和修飾代碼有許多是相同的。
代碼 | 說明 | 範例 |
---|---|---|
A (Attacker) |
攻擊機、軍事戰術空對地任務 | AH-64 |
C (Cargo) |
貨機 | CH-47 |
D (Drone) |
無人靶機拖曳 | |
E (Electronic warfare) |
電子作戰 | EA-6 |
F (Fighter) |
戰鬥機 | FB-22 |
H (Hospital) |
搜救、醫療後送 | HH-60 |
K (tanKer) |
空中加油 | KC-46 |
L | 極地或極冷氣候 | LC-130 |
M (Multipurpose) |
多重任務 | MH-6 |
O (Observer) |
觀察 | OH-58 |
P (Patrol) |
海洋巡邏 | |
Q | 無人靶機 | QF-4 |
R (Reconnaissance) |
偵察 | RAH-66 |
S (antiSubmarine) |
反潛作戰 | SH-60 |
T (Trainer) |
教練機 | TH-67 |
U (Utility) |
通用機 | UH-1 |
V (VIP) |
人員運輸 | VH-60 |
W (Weather) |
天氣偵察 | WC-130 |
其他命名
[編輯]自1962年系統被提出之後,有幾個軍用航空器不是依照1962年系統來命名的,或是跳過編號。
非1962年系統
[編輯]取用其他航空器編號來命名是最普遍的變更作法,反而不使用下一個可用的編號(例如 171、767、71)。還有,從原先存在的名稱再進行變更代碼的順序,或是使用自定義名稱的縮寫當作代碼來命名(例如 SR)。自從美國國防部有決定性的命名同意權,正式名稱與修正後的命名皆為非1962年系統。
- 原先與C-7 Caribou發生命名衝突,兩者沒有關聯性,然後在2004年8月重新被命名為EO-5C[6]。
- F/A-18,以及曾被短暫使用的 F/A-16 與 F/A-22。
- 起初美國海軍曾計畫要有兩種黃蜂式戰機,F-18 戰鬥機與 A-18 輕型攻擊機。研發期間 F/A-18 是兩者的速記方式。當美國海軍決定改為只研發一種具有兩者功能的戰機時,只能無條件接受 F/A 的命名格式。以命名系統的角度而言,AF-18(基本戰鬥、附加攻擊)或 FA-18(基本攻擊、附加戰鬥)皆可。
- 除了 F 代碼之外,系列編號 35 是以X-35驗證機為基礎來命名,而不使用 F 系列的下一個可用的編號 24 號。
- 以命名系統的角度而言,BF-111 或是使用較低的轟炸機系列編號比較能夠符合命名系統,但是編號 111 保留了 F-111 的特性與屬性,F-111 是使用1962年以前的命名系統。
- 它的命名者使用1962年以前命名系統的轟炸機系列來命名的,1962年以前命名系統隨著XB-70戰神侍婢式轟炸機而結束。在測試後期,B-70 曾經被提議做為偵察與攻擊用途,以 RS-70 來命名,以偵察與攻擊的首字母縮略字當做命名代碼[註 11]。美國空軍決定持續以 RS-71 的命名來代替A-12偵察機。當時的美國空軍參謀長柯蒂斯·李梅傾向使用 SR 命名,也就是戰略偵察的首字母縮略字,而且想把它改名為 SR-71[註 12]。林登·詹森在1964年2月29日公佈 RS-71 之前,經過李梅的強力遊說之下把演講稿正本改為 SR-71。因為當時記者收到的演講稿副本沒有更新,仍然還是 RS-71,記者誤以為林登·詹森把命名代碼的順序唸錯[9]。
- 跳過一堆 C 系列編號而使用波音的型號,完全符合基本任務代碼與修飾代碼的格式,但是此一型號名稱僅限用在販售給國外的空軍使用,美國空軍不使用這個名稱。美國空軍已經訂購以波音767為基礎的空中加油機KC-46,也就是說,它的編號排在空中巴士A330衍生的KC-45的後面而且符合預期,它跳過了編號 42 到 44 號[11]。
跳過編號
[編輯]在很多的任務與載具系列因為十三恐懼症而跳過編號13。有些編號跳過不使用是因為它們曾經被指定命名新載具的建造計畫,但是新載具從未建造[12]。
任務或載具系列 | 跳過編號 | 下一個可用的編號 |
---|---|---|
A | 8、11 | 13 或 14 |
B | 3 | |
C | 16、30、34、36、39、42–44 | 47 |
D(地面設備) | 3 | |
E | 12 | |
F | F-19戰鬥機、24–34 | 24 或 36[註 14] |
G | 16 | |
H | 42、49、69 | 74 |
K | N/A(K 系列被取消) | |
L | 2 | |
O | 6 | |
P | 1、6 | 9 |
Q | 12、13 | 19 |
R | 2 | |
S(反潛作戰) | 1 | 4 |
S(太空飛機) | 可能是 2 | |
T | 4、5、50 | 54 |
U | 12、14、15 | 29 |
V | 14、17、19、21 | 25 |
X | 23、39、52[註 15] | 56 |
Z | 5 |
流行文化
[編輯]由於美國在世界的影響力,以致許多的科幻動漫畫與遊戲中,也沿用了這套軍機識別規則。例如超時空要塞、戰鬥妖精雪風與空戰奇兵等,但是由於故事的需要,其使用規則有多所更改。以超時空要塞為例,其軍機命名規則是將航空器種類移至主要任務之前,但目前狀態仍置於最先之位置。
範例如下所示:
- Y:原型機
- V:可變形/垂直起降
- F:戰鬥機
- 1:第1型
- V:可變形/垂直起降
- F:戰鬥機
- 1:第1型
- Y:原型機
- F:戰鬥機
- 19:第19型
- V:可變形/垂直起降
- F:戰鬥機
- 19:第19型
在超時空要塞中,其VF所指為可變形戰鬥機。若依照現實生活中之規則,由於V乃是附加任務中的人員運輸,所以可變形戰鬥機將會變成人員輸送戰鬥機[註 16]。
參見
[編輯]注釋
[編輯]- ^ F-110幽靈,英語:F-110 Spectre
- ^ X系列,英語:X-series
- ^ 任務-編號-系列,英語:MDS,Mission-Design-Series
- ^ 類型/型號/系列,英語:T/M/S,Type/Model/Series
- ^ 狀態首字母,英語:Status prefix
- ^ 載具類型,英語:Vehicle type
- ^ 復仇女神計畫,英語:Imminent Fury
- ^ 基本任務,英語:Basic mission
- ^ L原先為聯絡機的編號,然而因為直升機的出現以及觀察機性能的提升,因此聯絡機最終被兩者取代,並將L改成雷射載具
- ^ 修飾代碼,英語:Modified mission
- ^ 偵察/攻擊,英語:Reconnaissance/Strike
- ^ 戰略偵察,英語:Strategic Reconnaissance
- ^ 戰術的,英語:Tactical;偵察,英語:Reconnaissance
- ^ 由美國國防部決定下一個系列是否要用 24 或 36 來命名。
- ^ X-23 與 X-39 計畫是存在的,但是兩者從未被正式使用。跳過 X-52 是避免與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混淆。
- ^ 此外,儘管官方始終以YF稱呼於Macross Plus中登場的兩架YVF。然而,若省略代表航空器類型的V而使用這種稱呼,則這兩架飛機即應是自設計伊始便為不可變形/垂直起降的傳統起降飛機,與其基本設計及使用目的並不符合。這一點,是設定當時為製作單位所忽略的。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DoD 4120.15-L, 'Model Designation of Military Aerospace Vehicles' (可攜式文檔格式).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12 May 2004 [2007-01-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6-22).
- ^ Designating and Naming Defense Military Aerospace Vehicl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U.S. DoD, 14 March 2005.
- ^ http://www.navytimes.com/article/20090313/NEWS/903130325/Navy-eyes-Super-Tucano-for-SpecOps-work
- ^ Pedlow and Welzenbach 1992, pp. 59–62
- ^ "Stealth and Beyond: Air Stealth (TV-series)". The History Channel, 2006. Retrieved 19 March 2008.
- ^ De Havilland RC-7B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esignation-systems.net.
- ^ Patricia Trenner, "A Short (Very Short) History of the F-1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ir & Space Magazine, 1 January 2008.
- ^ MiG-2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AS
- ^ Non-Standard DOD Aircraft Designation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esignation-systems.net
- ^ Jenkins, Dennis R. Lockheed U-2 Dragon Lady, pp. 60–61. North Branch, MN: Specialty Press, 1998. ISBN 978-1-58007-009-6.
- ^ "USAF selects Boeing for KC-X contrac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light International
- ^ Parsch, Andreas. "Missing" USAF/DOD Aircraft Designation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esignation-systems.net
- ^ 一喜, 田中 (編). This is Animation Special マクロスプラス. 東京: 小學館. 1995-03-01: 76–78. ISBN 4091015816.
外部連結
[編輯]- 美國三軍航空器的命名定義 - GlobalAircraft.or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U.S. Military Aviation on Designation-Systems.ne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Andreas Parsch—a reference source with details, examples and history
- Non-standard designations page on Designation-Systems.ne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Designation Systems FAQ on hazegray.or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Emmanuel Gustin
- U.S. Military Aircraft Designations 1911-2004 on driko.or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Andrew Chorney
- U.S. Military Aircraft and Weapon Designations by Derek O. Brid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