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
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基本資料
導演提姆·波頓
監製
劇本約翰·洛根
原著
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
作者:史蒂芬·桑德海姆
(配樂/歌詞)

休·維勒
(小說)

哈羅德·普林斯
(原舞台劇總監)

克里斯多福·邦德
(改編)
主演
配樂史蒂芬·桑德海姆
攝影達柳茲·沃爾斯基
剪輯克里斯·勒賓森
製片商
片長116 分鐘[2]
產地
  • 美國[3]
  • 英國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 2007年12月3日 (2007-12-03)紐約
  • 2007年12月21日 (2007-12-21)(美國)
  • 2008年1月25日 (2008-01-25)(英國)
發行商
  • 夢工廠/派拉蒙發行公司 (美國)
  • 華納兄弟影業 (國際)
預算5000萬美元[4][5]
票房1億5300萬美元[4]
各地片名
香港魔街理髮師
臺灣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
新加坡魔街理髮師

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英語: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是一部2007年的以歌舞片為形式的砍殺電影,由蒂姆波頓執導,改編自1979年獲得東尼獎的同名音樂劇。這部電影重述了在維多利亞時代背景下,英國理髮師兼連環殺手陶德(強尼·戴普飾)的故事。陶德因法官特平(艾倫里克曼飾)故意誤判並流放他以奪走他的妻子而對其進行報復。與此同時,他一一謀殺理髮店的顧客,並在同謀洛維特夫人(海倫娜·寶漢·卡特飾)的協助下將他們的屍體加工做成肉餡餅。

在學生時代,波頓就被桑德海姆音樂劇電影級的品質深深震撼。在1980年代初,他就萌生了製作電影版本的想法。然而,直到2006年他才把握到了實現這一野心的機會。當時夢工廠影業任命他接替致力於該音樂劇改編的導演山姆·曼德斯。雖然桑德海姆沒有直接參與,但他在影片製作過程中提供了諸多建議。非歌手出身的德普通過上課來為他的角色做準備。製片人理查·賽納克承認這是一場巨大的賭博。 《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分別於2007年12月21日和2008年1月15日在美國和英國上映。該影片的全球票房超過1.5億美元,並因其演員的精湛表演,音樂配樂,服裝和布景設計以及對1979年音樂劇的高度還原而廣受好評。

情節

[編輯]

1846年,理髮師班傑明巴克在水手安東尼霍普的陪伴下來到倫敦。15年前,殘忍腐敗的法官特平僅僅是因為對巴克的妻子露西情有獨鍾而誣陷巴克並將他終身流放到澳大利亞。巴克在逃離監獄後以斯威尼陶德的名字回到了他在艦隊街的老店。樓下便是內莉洛維特的肉餡餅店,她在那兒出售號稱 「倫敦最差勁」 的餡餅。洛維特告訴他,特平在他剛被流放的時候就強姦了露西,露西隨後服砒霜自盡。這對夫婦的女兒約翰娜現在受特平的監護。單戀陶德的洛維特向他展示了他的舊直剃刀,陶德便發誓要報仇,重操舊業。同時,安東尼迷上了約翰娜,但此事被特平發現,他也被特平的心腹比德爾班福德驅車送走。

陶德稱假扮義大利人的理髮師阿道夫倍耐力的生髮劑是一場騙局,並在班福德評判的公開剃鬚比賽中羞辱了他。幾天後,倍耐力和他的男助理托比亞斯拉格來到陶德的理髮店。倍耐力自稱是陶德的前助理戴維科林斯,並威脅要透露陶德的秘密,除非陶德給他一半的收入。陶德用茶壺將倍耐力打暈,把他藏在箱子裡,後來發現他還有口氣的時候割開了他的喉嚨。

在班福德的建議下,特平來到陶德的理髮店進行美容,並說自己打算與約翰娜結婚。就在陶德正要準備割開特平的喉嚨時,安東尼突然出現,並在沒有發現特平本人也在場的情況下向陶德透露了他與約翰娜私奔的計劃。特平聽後大發雷霆,破門而出。陶德發誓要報復全世界:在等待殺害特平的機會的同時,他要儘可能多的殺人。洛維特想到了將受害者做成餡餅的點子,陶德也將理髮椅改造,這樣就可以通過陷阱門將受害者的屍體送到洛維特的烘焙屋。同時,安東尼正苦苦尋找約翰娜,殊不知特平在發現他們的私奔計劃後就立即將她送到了精神病人收容院。

隨著理髮店和餡餅生意的興隆,洛維特將托比亞斯雇為自己的助手,並告訴了陶德她想要和他結婚並搬到海邊生活的計劃,然而陶德並不以為然。安東尼打聽到了約翰娜的下落,並在陶德的建議下偽裝成假髮師的學徒,進入瘋人院去營救她。陶德讓托比亞斯將一封信遞送給特平,信中告訴了他約翰娜被安東尼解放後會被帶到的地址。托比亞斯對陶德變得警惕,他將自己的懷疑告訴了洛維特,並發誓會保護她。

班福德來到餡餅店,告訴洛維特說附近的居民對從她煙囪冒出的臭味意見很大。為了分散他的注意力,陶德主動提出可以為他提供美容服務,並藉機殺死了他。洛維特將托比亞斯告訴自己的疑慮傳達給了陶德,隨後兩人一起尋找托比亞斯。然而,他在發現維洛特的烘焙屋中發現人類屍體殘骸後就藏在了下水道里。同時,安東尼將假扮成水手的約翰娜帶到了理髮店,讓她在那裡等候,他則離開去尋找陶德。

一個女乞丐到理髮店裡尋找班福德,約翰娜在她進入房間前就躲到了箱子裡。女乞丐認出了陶德,但在聽到特平的腳步聲時,陶德就將她殺死並把屍體通過陷阱們滑送到了樓下。特平進門後,陶德告訴他說約翰娜已經悔改且決定要回到他的身邊。同時他也主動提出給特平提供免費剃鬚服務。當特平終於認出陶德其實就是班傑明巴克時,陶德向他刺了數刀,割破了他的喉,最終將他丟進了烘焙屋的烤箱。約翰娜隨後從藏身處出來,陶德沒有認出水手打扮的約翰娜其實是自己的親生女兒,並打算也將她殺死。然而,此時從地下室傳來洛維特驚恐的尖叫聲,原來是未死透的特平在拉扯她的裙襬。此時陶德決定饒約翰娜一命,並對她說道,「忘記我的樣子」。

陶德後來發現那個女乞丐其實是他現在的亡妻露西。之所以他一直以為露西已經去世,是因為洛維特故意誤導他,這樣她就可以將自己占為己有了。雷霆暴怒的陶德假裝自己原諒了她,並和她瘋狂地跳舞。最後,他趁機將洛維特丟進了火爐,並將露西的屍體抱在懷中。此時的陶德已經失去繼續活下去的希望,當從下水道出來的托比亞斯重新出現在他面前時,他讓托比亞斯用自己的剃刀割開喉嚨。就在陶德為他死去的妻子流血致死時,托比亞斯揚長而去。

演員

[編輯]

製作

[編輯]

發展

[編輯]

1980年,蒂姆波頓作為加州藝術學院的學生在倫敦求學時第一次觀賞了1979年史蒂芬桑德海姆的舞台音樂劇《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5]波頓回憶起自己看這部劇的經歷,說道:「我那時還是個學生,我並不知道我會是做電影還是在餐廳打工。我完全不知道我將來會做什麼。我在某一天漫步到劇院,我觀看的這部音樂劇讓我大開眼界,因為我從來沒有真正看過融合了所有元素的東西。因為我實在太喜歡它了,我接下來的連續三天晚上都去了劇院。」[6]波頓當時並不是一個音樂舞台劇迷,但是他對這部音樂劇的電影性感到震驚,並多次觀看了隨後的演出。 [7] [8]他將該音樂劇形容為帶有音樂的默片,[8]並且被其音樂和其營造的恐怖感所深深吸引。[5]當波頓的導演事業在1980年代晚期飛黃騰達時,他將自己想要將音樂劇改編成電影的想法告訴了桑德海姆,但沒有任何結果。桑德海姆後來說:「波頓把注意力放在了其他事情上。[8]

導演山姆門德斯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將該故事改編成電影,桑德海姆在2003年被邀請去撰寫劇本。 [7] [9]儘管他拒絕了這項提議,門德斯和製片人沃爾特帕克斯在獲得批准後請用了作家約翰洛根。洛根和帕克斯曾在製作《角鬥士》時有合作關係,前者聲稱他在改編桑德海姆舞台劇時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將一部龐大宏偉的百老匯音樂劇變成情感真實的影片。在舞台上,你可以讓合唱團像倫敦的人們一樣歌唱,但是我認為在電影中這樣做會產生疏遠感。」 [10]門德斯為了執導電影《平頭日記》而中途推出,波頓在電影《信不信由你》因過高的預算而被棄後替代了門德斯的位置。 [7] [11]

波頓在加入後便與洛根一起修改了劇本。[10]洛根認為他們對電影基調的認同來自於「他們都經歷了觀看Amicus電影的發育遲緩的童年」。[5]為了將三個小時時長的音樂劇改編成電影,他們需要做出一些改變。一些歌曲被縮短了,另外一些直接被刪除。 [12]波頓說:「音樂劇演出長達三個小時,但是我們不是要拍百老匯演出,而是要拍電影。所以我們儘量保持像那些老情節劇一樣的節奏。桑德海姆本人不是一個音樂劇電影迷,所以他挺願意打造出一部快節奏的影片。」[6]波頓和洛根同時還減弱了其他次要元素的重要性,比如陶德的女兒約翰娜和安東尼的浪漫橋段,這樣就可以把焦點放在陶德,洛維特和托比亞斯的「三角戀」情節上。 [12] [13]

選角

[編輯]

夢工廠於2006年8月任命波頓為導演,強尼·戴普飾演陶德 [14]克里斯多夫·李、彼得鮑爾斯、安東尼·希德,和其他五位演員原計劃扮演幽靈解說員,但他們的戲份均被刪除(海德最後有幸扮演了在剃鬚比賽後向陶德表示祝賀的紳士角色)。根據李的說法,德普女兒的病癒導致了拍攝於2007年3月中斷,而緊湊的拍攝進度則導致了這些戲份的刪減 [15] 薩莎·拜倫·科恩和波頓的妻子海倫娜·寶漢·卡特均在2006年10月被選中。 [16] [17] 同年12月,艾倫瑞克曼被選中。 [18] 2007年1月,蘿拉米歇爾凱利被選中扮演露西巴克一角。 [19]提摩西·司伯隨後加入演員陣容,他回憶道:「我真的很想抓住這個機會,我知道蒂姆會執導這部電影,約翰尼也會出現在電影中。我的小女兒也因這個原因一直催促我去參加試鏡。她到片場去見了德普,他也很開心見到她,她玩兒得很開心。後來我又把她帶去了慶功派對,德普就像對待老朋友一樣接待了她。他們聊天的時候我吃了很多的巧克力布朗尼。」 [20]

電影卡司中的三位演員之前從來沒有出現在任何影視作品中過:埃德桑德斯扮演托比亞斯,傑恩懷森納扮演約翰娜,傑米·坎貝爾·鮑爾扮演安東尼。鮑爾在試鏡4天後拿到該角色,他說道:「我差點尿了。接到電話的時候我正在外面購物。我的天啊,說真的,我就像一個小女孩一樣在超市裡跑來跑去,天啊天啊天啊天啊…」[21]

拍攝

[編輯]

拍攝於 2007 年 2 月 5 日在Pinewood Studios開始,儘管德普女兒的病重短暫打斷了拍攝節奏,拍攝依舊於同年5月11日按時結束。 [22]自從1989年在倫敦拍攝了《蝙蝠俠》之後,波頓就將這座城市當作了自己的家,因為他也選擇在倫敦為《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取景。 [5]美術指導丹特法拉提通過改造弗利特街和其周邊地區創造出了更黑暗和險惡的倫敦。最初波頓計劃使用儘量少的道具,並在色鍵前拍攝,但最終捨棄了該設想,並稱真實的布景能幫助演員進入音樂劇的思維境界:「讓人在綠幕前唱歌會顯得突兀。」[8]

德普創造了他眼中陶德的形象。塗在眼周厚重的紫色和棕色妝容表達疲倦和憤怒,就像他從來不曾入睡似的。 [23]波頓評價斯威尼陶德這個角色說道,「我們一直認為他是一個悲角,但不是一個悲劇性的反派。他基本上就是一個死人;唯一讓他繼續前進的東西本身就充滿了悲傷色彩,這更顯悲劇。你在他身上看不到其他任何東西。」 [24]德普也發表了對該角色的見解:「他讓席德韋瑟斯看起來像個天真無邪的報童。他的存在超越了黑暗。他已經死去,他已經死去多年了。」 [25]德普提到了陶德黑髮中的一縷白絲:「當時的想法是,他不僅被送走,還被無情關押,他因此而受到巨大的創傷。一縷白是那股怒火震怒的體現。它代表了對所發生的事情的憤怒。這個想法當然並不是第一次被使用,但它依舊能達到目的。它的存在就已經講述了一個故事。我的兄弟從小身上就有一個白斑,後來他兒子的頭髮中也有類似陶德這樣的白髮。」[26]

波頓堅持認為這部電影應該是血腥的,因為他覺得舞台劇對流血情節的弱化反而奪走了它的震撼力。對他來說,「陶德的一切都是如此的內在,以至於任何血腥的出現都是他情緒的釋放。」 [7]製片人理察賽納克稱波頓明確計劃將電影提升到一個超現實的,幾乎類似《殺死比爾》的風格。我們對血肉橫飛的割喉場景做過測試和實驗,我記得我對波頓說,『我的天,我們怎麼敢這樣做的?』」[8]在片場,為了在去飽和彩色膠片上顯示出正常血液的顏色,他們將使用的假血染成了橙色,工作人員也穿著垃圾桶袋以避免衣服被弄髒。 [23]這令人毛骨悚然的基調讓一些製片廠感到些許緊張。直到華納兄弟,夢工廠和派拉蒙影業簽約了該項目,其5000萬美元的預算才被涵蓋。 [5]波頓說道:「電影製片廠對此保持冷靜態度,因為他們理解這部電影的主旨。拍攝任何電影都是一次冒險,但能夠做出既不完全屬於音樂劇也不完全符合傳統恐怖砍殺電影的東西實在是太酷了。」 [27]

拍攝結束後,波頓談到劇組時說:"我只能說他們是我合作過的最好的劇組之一。全組都不是專業歌手,所以要完成這部我認為算得上最難的之一的音樂劇,大家都得拼盡全力。在片場的每一天對我來說都是非常、非常特別的。能聽到所有人在片場放聲歌唱,我不知道還能不能再有機會經歷這一切。"[6]波頓談到唱歌時說,"你不能只是對口型,你得看到喉嚨發力和每一次呼吸,每一場拍攝演員們都必須有所體會。對我來說,這是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在片場的音樂下,每個人的動作都不一樣。我看到約翰尼(德普)以一種我從未見過的方式演繹他的角色,穿過房間或坐在椅子上,拿起剃刀或做起餡餅。所有演員都以一種能讓你切身感受到的方式來完成表演。"[24]

德普也談到了與巴倫-科恩的合作。當被問及科恩在現實生活中是什麼樣的人時(而非特指他演繹過的任意標誌性角色),德普評價到 "他並不像我所想像的那樣。我看著他演過的角色時不會想到,'這會是世界上最可愛的人'。他是個真正意義上的好人,一個絕對的紳士,有點優雅。我對他印象深刻。他有點像當代的彼得-塞勒斯"。[28]

配樂

[編輯]

波頓希望避免傳統的歌曲打斷角色對話的表演形式,"我們不想讓它成為我認為的傳統音樂劇,充斥著大量的對話,然後唱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刪掉了很多合唱和一些在街上唱歌和跳舞的場景。劇中很多角色都是壓抑的,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情緒在裡面,音樂是讓他們表達感受的一種方式。"[24]

他刪掉了該劇著名的開場曲《陶德之歌》,解釋說:"既然可以身臨其境,為什麼還要讓合唱團多此一舉'?" 桑德海姆承認,在將音樂劇改編成電影時,必須保證劇情的持續推進,影片的音樂製作人邁克-海姆將縮短後的歌曲MP3文件發送給他,供其批准。其他幾首歌曲也被剪掉了,桑德海姆指出,有 "許多變化、增減......不過......如果你順其自然,我想你會體會到一個壯觀的時刻。"[10]為了營造一種更宏大、更電影化的感覺,配樂由舞台劇原編曲家喬納森·圖尼克重新編曲,他將樂團成員從27人增加到78人。[29]

豪華完整版原聲帶於2007年12月18日發行。《紐約時報》的評論家將德普的歌聲描述為 "刺耳而單薄,但驚人地有力"。[30]另一位評論家補充說,儘管德普的聲音 "沒有多厚重的力量","他顯然有很高的音樂敏銳度,因為他的音高非常好...。除了他良好的音準和樂句,他富有表現力的歌聲也是塑造人物的關鍵。在這個斯威尼空洞、陰沉的外表下,他是一個被致命的憤怒所吞噬的人,每當他慢慢地呼吸,準備開口說話時,這種憤怒就會猛地爆發出來。然而,當他唱歌時,他的聲音因支離破碎的悲傷而嘶啞。」[31]

市場推廣

[編輯]

該片在市場推廣中沒有將其作為一部音樂劇來宣傳,這也引起了許多不同的聲音。作家劇院的麥可-哈爾伯斯塔姆說:"預告片中對音樂的弱化,有可能是製片人在展現居高臨下的一種姿態--這種策略最終只能以營銷悲劇收場。"[32]在英國,一些觀眾在意識到該片是一部音樂劇後選擇退場,並向廣告標準局和貿易標準機構投訴該片的廣告有故意誤導之嫌。[33][34]有關工作室選擇了低調的營銷方式。製片人沃爾特-帕克斯說:"所有這些可以被稱為推廣困難的要素也可能是電影的最大優勢"。華納兄弟認為它應該採取與《無間行者》類似的營銷方式,早期宣傳中少量曝光,並不鼓勵在宣傳中大肆談論獎項。[35]

發行

[編輯]

《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於2007年12月21日在美國1249家影院上映,首映周末票房為9,300,805美元。2008年1月至2月期間,該片在全球範圍內上映,在英國日本[4]表現良好。這部電影在美國和加拿大獲得了52,898,073美元的票房,在其他市場獲得了99,625,091美元的票房,全球總票房為152,523,164美元。[4]美國馬庫斯影院公司最初因為無法與派拉蒙達成價格協議[36],並不打算在首映後繼續放映這部電影,然而,在正式發行之前,爭議及時得到了解決。[37]

評論

[編輯]

儘管桑德海姆對將他的音樂劇改編成電影這件事持謹慎態度,但他對最終改編的結果印象深刻。[5]《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獲得了好評,其表演、視覺效果、製作設計、服裝設計和對原音樂劇的忠實還原都受到了讚揚。影評聚合網站爛番茄報告稱,根據232條影評,86%的影評人給出了好評,平均評分為7.70/10。該網站的評論一致是這樣的:「這部恐怖的音樂劇充滿了精髓和大木偶式的粗俗,執導完美,極具娛樂性。波頓嫻熟地執導了這部音樂劇,讓你不禁覺得他有多次類似經驗。"[38]Metacritic根據39條評論給這部電影打了平均分83分(滿分100分),這意味著「普遍好評」。 [39]《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出現在許多影評人2007年十大最佳電影名單上。[40]

在影評人中,《時代周刊》給它打了A-,並補充說:「波頓和德普向史蒂芬·桑德海姆如同耀眼冷鋼的配樂中注入了燃燒的激情。海倫娜·伯翰·卡特和所有出色的配角給這部音樂劇噩夢帶來了大量的憤怒元素。這一切都太棒了。」《時代周刊》的理察·科利斯(將這部電影評為2007年十大電影之一,排名第五。[41]芝加哥太陽時報》的羅傑·埃伯特給了它四顆星,對波頓的視覺風格處理讚不絕口。[42]托德·麥卡錫在《綜藝》雜誌的評論中稱它「既犀利又迅捷」, 「是史蒂芬·桑德海姆1979年裡程碑式的戲劇音樂劇令人滿意的銀幕版……多虧了提姆·波頓高度專注的導演,約翰·洛根專業的劇情緊扣,以及強尼·戴普和海倫娜·伯翰·卡特在音樂上的精湛表演,這一切才以最完美的方式得以呈現。有凝聚力的藝術組合保證了這部電影將擁有迄今為止最多的觀眾,來欣賞桑德海姆的純粹音樂劇。儘管具體到場的觀眾有多少,將取決於潛在上流觀眾中對血腥的容忍度,以及大眾對高雅氣息敬而遠之的程度."。[43]娛樂周刊》的麗莎·施瓦茨鮑姆給了這部電影B +的評分,並說:「要呈現一部真正的《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脖子必須被割開,人肉必須被壓成糕點,血液應該注滿死亡的噴泉和河流」。「提姆·波頓登場了,他借力於好萊塢資金,有著傑克遜·波洛克式熱情,溫柔地藝術指導了湯汁般濃稠、番茄般鮮紅的血液"。她接著說,這部作品 "富麗堂皇、用心良苦......將桑德海姆的原創情節和波頓的標誌性調料精細地混合在一起,很難想像還有哪位電影人能如此適合這項工作。」[44]

EW的Chris Nashawaty給這部電影打了A-的評分分,他說:"德普高亢的聲音讓你想知道他還隱藏了什麼技巧......。看著德普飾演的理髮師揮舞著手中的剃刀......很難不讓人想起18年前《剪刀手愛德華》也曾瘋狂地將樹籬修剪成動物造型......如果波頓和德普從未相遇,[45]我們將會錯過所有扭曲的美麗。 "在《滾石》雜誌中,彼得·崔維斯將其評為四星中的三星半,並補充說:"《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從頭到尾都是一部驚悚片:恐怖、畸形的搞笑和旋律上的驚悚......這部電影充滿血腥的奇蹟,它乘著桑德海姆最激動人心的樂曲的翅膀飛翔,整部影片既親切又宏大,既恐怖又令人心碎。"[46]與《時代》雜誌一樣,這位評論家在他2007年最佳電影名單中將本片排為第五。[47]好萊塢報道》的柯克·霍尼卡特說:「血和音樂並行非常令人不安。這與預期相反。波頓將這種直觀的血腥推到觀眾面前,讓他們感受到斯威尼痴迷的瘋狂和熊熊怒火。波頓認為他和德普是彼此的另一個自我,而這樣一個組合把斯威尼塑造成一個燃燒著憤怒和仇恨的黑暗深淵,吞噬著自己。他紮實的演技和驚人的好聲音,讓德普成為了一代又一代人印象中的的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48]Harry Knowles對這部電影給予了高度評價,稱這是波頓自《艾德伍德》以來最好的電影,也是他最喜歡的波頓執導的電影。他讚揚了整個劇組的付出,但指出由於影片中音樂劇性質的主導地位,可能不會吸引非音樂劇迷。[49]

獲獎和提名

[編輯]

在2008年1月的第65屆金球獎上,《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獲得了四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並最終贏得了其中兩項。該片獲得了音樂劇/喜劇類最佳電影獎,德普因其飾演的斯威尼陶德而獲獎。[50]波頓被提名為最佳導演,海倫娜-博納姆-卡特因其飾演的洛維特夫人[51][52]而被提名。該片成功上榜美國國家評論協會2007年十大電影,波頓被授予最佳導演獎[53]。該片還被提名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的服裝設計和化妝及髮型兩個獎項。[54]《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在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上獲得了三項奧斯卡提名:德普的最佳男主角;最佳服裝設計獎;以及其最終獲得的最佳藝術指導影片。[55]德普憑藉此片贏得了2008年MTV影視大獎的最佳反派獎,他在頒獎典禮上感謝影迷 "在這條非常愚蠢和奇怪的道路上一直陪伴著他",[56]並在青少年選擇獎上獲得了選擇電影反派獎。[57]在2008年Spike TV尖叫獎上,這部電影獲得了兩個獎項:最佳恐怖電影和最佳恐怖電影或電視節目男演員(德普)[58]

該影片被電影雜誌《帝國》評為史上最偉大的500部電影中的第490名。[59]

家庭媒體發行

[編輯]

《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的DVD於2008年4月1日在美國發行,並在同年5月19日在英國發行。藍光版於2008年10月21日發行。[60] 同日還宣布發行高清DVD,但隨著該格式的停產,派拉蒙取消了這一版本的推廣,轉而選擇在國際上發行藍光版本。[61] 到目前為止,DVD版本已售出約1,892,489份,帶來了超過3800萬美元的收入。[6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2007) - Financial Information. The Numbers. [2021-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3). 
  2. ^ 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18).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 2007-12-18 [2013-08-28]. 
  3. ^ 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Lumiere. European Audiovisual Observatory. [2020-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6). 
  4. ^ 4.0 4.1 4.2 4.3 Box office release data. Box Office Mojo, LLC. 2008-03-20 [2008-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5).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Brownfield, Paul. Tim Burton's slasher film. Los Angeles Times. 2007-11-25 [2007-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8). 
  6. ^ 6.0 6.1 6.2 Prince, Chris. Director's Cut. Ultimate DVD (Visual Imagination). 2008, (89): 18. ISSN 1468-6112. 
  7. ^ 7.0 7.1 7.2 7.3 Daly, Steve. 'Sweeney Todd': A Musical on the Cutting Edge.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7-10-31 [2007-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5). 
  8. ^ 8.0 8.1 8.2 8.3 8.4 Gold, Sylviane. Demon Barber, Meat Pies and All, Sings on Screen. New York Times. 2007-11-04 [2007-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7). 
  9. ^ Susman, Gary. Tuning Up.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3-06-26 [2007-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5). 
  10. ^ 10.0 10.1 10.2 Buckley, Michael. Stage to Screens: Logan, Zanuck and Parkes of "Sweeney Todd," Plus "Atonement" Writer Hampton. Playbill. 2007-12-16 [2007-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18). 
  11. ^ Stax. Believe It Not: Sweeney before Ripley. IGN. 2006-06-13 [2007-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9). 
  12. ^ 12.0 12.1 Levy, Emanuel. Sweeney Todd: The Making of a Musical Movie. Emanuel Levy. 2008 [2008-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9). 
  13. ^ Martinfield, Seán. Depp cleaves a wedge into Broadway Musical. San Francisco Sentinel. 2007-12-24 [2008-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02). 
  14. ^ Sweeney Todd to Start Filming Early 2007. ComingSoon.net. 2006-08-17 [2007-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3). 
  15. ^ A ghost is exorcised.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2007-05-13 [2007-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05). 
  16. ^ Zap2It.com. Carter Lands Killer 'Sweeney Todd' Role. Zap2it. 2006-10-18 [2013-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31). 
  17. ^ Borat And Bonham Carter Sign Up For Sweeney Todd. Hecklerspray.com. 2006-10-19 [2013-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6). 
  18. ^ Rickman Joins Sweeney Todd Cast. Contactmusic.com. [2013-10-23]. 
  19. ^ Laura Michelle Kelly Joins Cast of Burton's Sweeney Todd. bloody-disgusting.com. 2007-01-23 [2013-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25). Laura Michelle Kelly has joined the cast of Tim Burton’s Sweeney Todd to play Lucy Barker, according to various sources. 
  20. ^ Spall Took Sweeney Todd Role To Please Depp-loving Daughter. ContactMusic.com. 2008-01-22 [2013-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0). 
  21. ^ Vilkomerson, Sara. He's 19, He's Beautiful And He's Bloody Good | The New York Observer. Observer.com. 2007 [2013-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5). 
  22. ^ Richards, Olly. Sweeney Todd. Empire. October 2007: 100. 
  23. ^ 23.0 23.1 Daly, Steve. Johnny Depp: Cutting Loose in Sweeney Todd.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7-10-31 [2007-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27). 
  24. ^ 24.0 24.1 24.2 Prince, Chris. Director's Cut. Ultimate DVD (Visual Imagination). 2008, (89): 20. ISSN 1468-6112. 
  25. ^ Daly, Steve. Johnny Depp: Cutting Loose in Sweeney Todd.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7-11-03 [2023-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9). 
  26. ^ Daly, Steve. Johnny Depp: Cutting Loose in Sweeney Todd.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7-11-03. [失效連結]
  27. ^ Newgen, Heather. Burton, Depp on the Making of Sweeney Todd. ShockTillYouDrop.com. 2007-12-19 [2007-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18). 
  28. ^ Daly, Steve. Johnny Depp: Cutting Loose in Sweeney Todd.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7-11-03. [失效連結]
  29. ^ Gold, Sylviane. Tim Burton – Sweeney Todd. The New York Times. 2007-11-04 [2019-01-28].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4) (美國英語). 
  30. ^ Scott, A. O. Murder Most Musical. The New York Times. 2007-12-21 [2015-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31). 
  31. ^ Thomasini, Anthony. An Actor Whose Approach to Singing Lets the Words Take Center Stage. The New York Times. 2008-01-12 [2008-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23). 
  32. ^ Lazare, Lewis. Is 'Sweeney Todd' marketing giving moviegoers a haircut?. Chicago Sun-Times. 2007-12-10 [2007-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11). 
  33. ^ Rose, Steve. What the Sweeney Todd trailer failed to tell us about the film. London: guardian.co.uk. 2008-02-05 [2008-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7). 
  34. ^ Cinema Fans Accuse Sweeney Todd Of False Advertising. femalefirst.co.uk. 2008-02-05 [2008-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22). 
  35. ^ Zeitchik, Steven. D'Works/Par seeks perfect pitch for 'Todd'.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7-11-15 [2013-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2).  需付費查閱
  36. ^ Marcus Theatres and Paramount Pictures unable to reach agreement to show Sweeney Todd. The Business Journal, Milwaukee. 2008-01-14 [2007-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27). 
  37. ^ Marcus Theatres not running 'Cloverfield'. The Business Journal. 2008-01-14 [2008-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9). 
  38. ^ 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Rotten Tomatoes. [2021-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7). 
  39. ^ 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2007): Reviews. Metacritic. [2010-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9). 
  40. ^ Metacritic: 2007 Film Critic Top Ten Lists. Metacritic. [2008-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02). 
  41. ^ Corliss, Richard. The 10 Best Movies. Time magazine. 2007-12-24: 40. 
  42. ^ Ebert, Roger. 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rogerebert.suntimes.com. 2007-12-21 [2008-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3). 
  43. ^ McCarthy, Todd. 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Variety (variety.com). 2007-12-03 [2008-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01). 
  44. ^ Schwarzbaum, Lisa. 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2007). Entertainment Weekly (ew.com). 2007-12-21 [2008-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0). 
  45. ^ Nashawaty, Chris. Johnny Depp and Tim Burton: A DVD Report Card. ew.com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8-04-04 [2008-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8). 
  46. ^ Travers, Peter. Sweeney Todd. Rolling Stone (rollingstone.com). 2007-12-13 [2008-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07). 
  47. ^ Travers, Peter. Peter Travers' Best and Worst Movies of 2007. Rolling Stone (rollingstone.com). 2007-12-19 [2007-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23). 
  48. ^ Honeycutt, Kirk. 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7-12-04 [2008-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15). 
  49. ^ Knowles, Harry. Harry loves the delicious meat pies of 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Ain't It Cool News. 2007-11-02 [2007-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5). 
  50. ^ 65th Golden Globe Awards Nominations & Winners. goldenglobes.org. [2008-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17). 
  51. ^ Hollywood Foreign Press Association 2008 Golden Globe Awards for Year Ended December 31, 2007. goldenglobes.org. 2007-12-13 [2007-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14). 
  52. ^ The Golden Globe Nominations!. ComingSoon.net. 2007-12-13 [2007-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3). 
  53. ^ Awards for 2007. 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of Motion Pictures. [2007-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11). 
  54. ^ Film Awards Nominees in 2008 – Film – Awards – The Bafta site. bafta.co.uk. 2008-01-17 [2008-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04). 
  55. ^ 80th Academy Awards nominations.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2008-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23). 
  56. ^ MTV Movie Awards Winners. mtv.com. [2008-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17). 
  57. ^ Teen Choice Awards Winners. Associated Press. 2008-08-03 [2008-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8-06). 
  58. ^ "Legendary Filmmaker George Lucas Makes Surprise Appearance at Spike TV's 'Scream 200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Yahoo.com. Retrieved on 2008-10-19.
  59. ^ 500 Greatest films of all time. Empire. [2016-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9). 
  60. ^ Release Dates For Blu-Ray Discs. High-Def Digest. [2008-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09). 
  61. ^ Paramount Cancels Majority of HD DVD Slate (Updated). High-Def Digest. [2008-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4). 
  62. ^ The-numbers.com. The-numbers.com. [2013-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6).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