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馬踏里東山戰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踏里東山戰鬥
韓戰的一部分
日期1953年7月7日-27日
地點
馬踏里東山及附近地區
結果 中國人民志願軍勝利
領土變更 志願軍占領馬踏里東山(聯合國軍稱Outpost Berlin和Outpost East Berlin)
參戰單位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36師 美陸戰1師
傷亡與損失
886人 1,611人

馬踏里東山進攻戰鬥又稱「三打馬踏里」,是韓戰1953年夏季進攻戰役第三階段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6軍第136師對美國陸戰第一師守衛的馬踏里東山及其以北無名高地(美軍稱Outpost Berlin和Outpost East Berlin[1])等地區的進攻戰鬥。戰鬥結果是第136師成功奪取馬踏里東山及其以北高地,將戰線向南推移一公里[2]

準備

[編輯]
  •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6軍 軍長肖全夫,率所部第136師、第137師,1952年8月20日由粵東駐地出發,8月30日到達惠州西集結。9月4日於樟木頭火車站凳上列車,9月10日到達中朝邊境的安東市。1952年9月20日跨過鴨綠江,在朝鮮西海岸接替第42軍布防。1952年12月26日46軍調第一線接防臨津江北岸西起板門店的東半公里,東至基谷里,大約49公里寬的防禦區域。
    • 第136師 師長李丕功 政委江鴻海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皋峰 參謀長曹海炳(此戰中晉升為副師長兼參謀長) 副參謀長胡旭(參加開城談判代表團,負責代表團與第136師的協調行動)作戰科科長孫向明 炮兵室主任陳祿。師部駐長豐郡幕洞。
      • 第407團團長於川

馬踏里東南山位於臨津江北岸,在開城以東38公里,由四個小高地組成,地形比較突出,有利於志願軍進攻。是美韓軍在三八線以北的支撐點和高浪浦里臨津江渡口的屏障,直接威脅美韓軍西線交通供應。

為配合板門店談判和志願軍中東線反擊作戰,第46軍暨第136師決心集中優勢兵力火力,對馬踏里東南山守敵分三次攻擊。首先殲滅突擊孤立的062陣地;其次攻殲061陣地;最後全殲060和加0239陣地。1953年6月23日,計劃正式獲得批准,明確了「談打結合,以打促談」和「穩紮穩打,初戰必勝」的指導思想。第136師黨委委託師參謀長曹海炳組織戰鬥。

過程

[編輯]

第一次馬踏里東山戰鬥

[編輯]

志願軍主攻連隊是第407團第一連,曾在遼瀋戰役錦州外圍戰中,滲透到錦州城下白老虎屯,抗擊敵近兩個團的兵力激戰近一天,最後僅剩下卅七名勇士,被命名為「白老虎連」。

為達到戰術的突然性,戰前每天夜裡志願軍戰士摸到守軍前沿山腳下,悄悄地用小鍬小鎬和手摳出能容納一百多人的囤兵洞。1953年7月7日22時30分,在43門火炮支援下,志願軍407團1連從隱蔽囤兵洞出發分四路衝擊,迅速占領062西北無名高地。美軍空投大量照明彈,把戰場照得亮如白晝,一連向062主陣地衝擊的兩路均遭較大傷亡。兩路會合後,一連幹部只剩下副指導員馬玉臣,他組織倖存的十幾個戰士,採取分散隱蔽的方法,破地堡、炸蓋溝,越障礙,終於在次日凌晨2時將守敵消滅,攻占了062陣地。此戰一連共摧毀母堡六座、地堡七十餘個、坑道兩條。隨後奉命留少數人守備,其餘撤回背敵側的囤兵洞,準備應付美軍的反衝擊。

7月8日拂曉四時,美軍使用一百多門大炮向062陣地轟擊,出動十幾輛坦克掩護步兵反攻。在志願軍炮兵的掩護下,志願軍第一連7月8日白天共擊退敵人七次衝擊,消滅敵人三百多名,達到了消耗敵有生力量的目的。第136師首長決定按原定的不宜堅守便撤出的想法,撤出062陣地。一打馬踏里戰鬥就此結束。第407團一連沒有傷亡的僅有四人。此戰連長楊萬忠犧牲,副指導員馬玉臣榮獲「二級戰鬥英雄」稱號,升任教導員。

第二次馬踏里東山戰鬥

[編輯]

第二次馬踏里東山戰鬥的戰鬥決心是由第407團第二、第三連攻克062、061兩個陣地,然後堅決固守。

7月19日,志願軍第407團以第2、第3連,在61門火炮支援下,對馬踏里東山主峰北側及其以北無名高地發起攻擊。志願軍從21時開始炮火準備,6分鐘後步兵發起攻擊。各路突擊隊以小群多路隊形向敵衝擊。

  • 攻擊062陣地的二連,連長魏國鈞。僅以幾分鐘的時間就摧毀了敵地堡多處,占領了大部分表面陣地,向主峰前進。擔任正面攻擊的二連三排被距主峰二十米處一個大母堡阻於一片窪地,三排副諶木森爬上去投擲手雷實施爆破,最終以黃繼光方式捨身堵槍眼。二連連長率四班從西南側沖至距主峰30米處,也為大個母堡所阻,四班長張義全實施爆破途中負傷,仍抱著15斤重的炸藥包從一側衝進母堡,拉響後與守敵同歸於盡。戰鬥結束,地堡的廢墟中扒出39具敵軍屍體。至21時31分全殲守敵,占領了062高地。接著打退敵軍二次衝擊。
  • 攻擊061陣地的三連,遇敵密集炮火阻擊,傷亡較大,但也前仆後繼,於22時全部占領陣地。

美軍以三架飛機,八十餘門火炮猛烈轟擊,阻止志願軍在剛奪取的高地構築防禦陣地。天亮後出動飛機十多架次掩護步兵反擊,每次都配有坦克三至五輛先導掩護。7月20日當天向061陣地反撲九次,向062陣地反撲七次,均被志願軍炮兵與二、三連擊退。20日晚上,美軍又向061陣地反撲一次,062陣地反撲七次,均未成功。直至21日凌晨戰鬥結束,最終志願軍控制陣地。

第三次馬踏里東山戰鬥

[編輯]

第三次戰鬥前,志願軍第46軍把所屬四個炮兵團(含志司配屬給第46軍的炮8師的1個團)全部配屬第136師指揮。這樣,以六個炮兵團的火力,強擊美軍一個加強連的陣地。戰鬥決心把美軍據守的馬踏里東南山060陣地與「加0239」陣地這最後兩個主峰拿下來並固守。參戰部隊為第407團第3營和406團的副參謀長帶第一營。守軍為美陸戰1師陸戰7團G連。

7月23日晚,志願軍3個突擊連隊出征,跨越三百米開闊地奔赴前沿待蔽洞潛伏24小時。

7月24日當地時間20時30分志願軍展開炮火急襲。據美軍陸戰1師統計,被攻擊的陸戰7團陣地在3個小時20分鐘內落下了大約6000到8000發炮彈;旁邊的陸戰5團防區在1天1夜的時間裡,亦落下4000多發炮彈。美軍調集美一軍的軍屬炮兵、陸戰1師的全部炮兵,戰役預備隊第25師的炮兵以及友鄰大英國協師的全部炮兵轉向陸戰1師正面參戰。志願軍第136師以406團2連、3連,407團第7連,共計3個步兵連,分別由囤兵洞、061陣地、062陣地出發,僅用20分鐘,就全殲060高地守敵,向加0239陣地發展進攻。雙方的炮兵對該高地瘋狂炮轟,雙方士兵短兵相接。

  • 志願軍第407團第7連的6個突擊班首先攻占062號陣地,然後進攻加238陣地(美軍稱119高地)兩側美軍地堡群。中美兩軍戰史都記載了這場慘烈的白刃近戰。志願軍第46軍戰史稱:7連3排在加238高地東北山腿與美軍陸戰7團G連展開肉搏。美國海軍陸戰第一師戰史稱:激烈的肉搏戰沿著陣地前方700碼的戰壕一直向後延續。第7連第2排向加238高地兩側的美軍地堡群發起突擊,炸毀美軍前沿坦克,並殲滅守敵一個班,但遭到美軍地堡火力攔截,4次爆破都未成功,傷亡很大。
  • 志願軍第406團第2連第1班13人在排長李江率領下趕到增援被困的第407團第7連第2排。排長李江首先中彈犧牲。一班在班長栗學福帶領下,連續炸毀地堡十四個,於晚21時占領了加0239東北無名高地,未來得及向主峰加0239進攻,就受到美軍G連(當時僅剩一半兵力)反衝擊被迫轉攻為守,指揮全班占據兩個美軍地堡,以交叉火力擊退G連十一次進攻,全班剩下五人、彈藥將盡。陸戰第11炮兵團亦給予強力支援,3個小時內進行了157次支援炮擊。晚上24時,美軍陸戰7團A連趕到,同G連殘部分三路將該班陣地包圍,副班長兼衛生員陳岱光,戰士高士君、胡根基、楊啟明等四人分別拉響手榴彈、爆破筒向撲敵群,與敵人同歸於盡。班長粟學福在地堡里,待敵人圍住地堡時,他拉響爆破筒,從槍眼推出去,自己也負傷被埋在被炸毀的地堡中。美軍陸戰隊奪回了無名高地,但未能守住。隨著「加0239」陣地告急,美軍陸戰7團又投入了E連和I連,雙方繼續進行著激烈的爭奪。幾個小時以後一營副教導員鄭保成帶領一個排的戰士攻克了無名高地,救出栗學福。戰後,栗學福被評為二級戰鬥英雄,榮獲朝鮮「一級國旗勳章」,其所在2連1班亦榮立集體一等功,被46軍命名為「鋼鐵英雄班」。作家巴金來第136師採訪時,把他的英雄事跡寫了一篇文章 《記栗學福同志》。

7月25日晨6時,兩個高地的四分之三被志願軍控制。美軍在飛機、大炮、坦克掩護下,發動了多波反擊。下午13時志願軍以火箭炮集火轟擊打散了分兩個梯隊向加0239陣地運動的敵方1個營的兵力。激戰持續到7月26日午夜,美軍未能奪回這兩個陣地。7月27清晨陣地上一片沉寂。兩方停止了在此的爭奪。[3]

結果

[編輯]

中國人民志願軍總結在馬踏里東山三次進攻戰鬥中,殲敵1643人,俘虜21人,前推陣地一平方公里,擊毀坦克7輛,繳獲輕重機槍26挺,高射機槍4挺,長短槍128支,各種子彈30餘萬發,直接配合了板門店停戰談判,受到了志願軍第19兵團的表揚。被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戰例選編》一書。

美軍數據,在整個7月,美陸戰一師在和志願軍的作戰中合計戰損1611人[1]

在整個1953年夏季進攻戰役第三階段,136師及進攻柞木洞南山、松隅村南山的137師合計傷亡886名[4]

作家巴金在戰鬥剛結束就來到第136師採訪,寫下了《一個英雄連隊的生活》、《魏連長和他們的連隊》、《記栗學福同志》三篇報告文學,分別記錄了第407團1連、第407團2連、第406團2連1班長栗學福等的英雄事跡。

1953年7月29日,也就是停戰剛兩天,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到136師視察,親自登上了馬踏里東山陣地。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http://www.koreanwar2.org/kwp2/usmckorea/PDF_Monographs/KoreanWar.OutpostWar.pdf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KoreanWar.OutpostWar
  2. ^ 軍事科學院,《抗美援朝戰爭史》第三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IBSN 7-80137-394-4
  3.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6軍軍史》
  4. ^ 軍事科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第6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IBSN 7-80137-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