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馬丁·安德遜·尼克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丁·安德遜·尼克索
出生(1869-06-26)1869年6月26日
 丹麥哥本哈根
逝世1954年6月1日(1954歲—06—01)(84歲)
 東德德勒斯登
職業作家
國籍 丹麥
創作時期1898年-1954年
體裁小說
主題社會主義寫實主義
代表作《征服者貝萊》、《蒂特》三部曲

簽名

馬丁·安德遜·尼克索丹麥語Martin Andersen Nexø,1869年6月26日—1954年6月1日)是丹麥無產階級作家。被譽為「斯堪地那維亞高爾基[1]

生平

[編輯]

1869年生於哥本哈根。父親是石匠工人,有酗酒的惡習。他曾在哥本哈根上免費小學。1877年跟隨家人移居博恩霍爾姆島尼克索。12歲離開家人,四處流浪,做過牧童和農場僱工。在義大利成為一鞋匠的門徒[2]。之後返回丹麥,在民眾高等學校學習了2年後,開始在歐登塞教書。1898年開始發表作品。主要探討社會議題[2]

20世紀初,他參加了社會民主主義運動,加入了丹麥共產黨,在政治上擁護蘇聯布爾什維克)。

1941年,在納粹占領丹麥期間,尼克索被捕。獲釋後,他經由中立國瑞典前往蘇聯莫斯科。1945年戰爭結束後,開始在東德德勒斯登居住。1954年去世[3]

作品

[編輯]

1906-1910年創作的社會小說《征服者貝萊》[註 1]給尼克索帶來世界性的聲譽。這是一部關於丹麥工人運動的著作。他真實地表現了下層人民的生活,暴露了壓迫者和被壓迫者之間不可調解的矛盾。主人公彼列陷入機會主義改良主義者的泥沼,作者用他來和人民的力量對比,培養了廣大群眾為美好未來而鬥爭的意志[3]

1917-1921年創作的第二部小說《普通人狄蒂》分為「童年」,「小母親狄蒂」,「沉淪」,「煉獄」和「到星星去」五卷,反映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註 2]。1921年發表的短篇小說《沒有座位的旅客》,將被壓迫者的生活形象化地比作「沒有座位的旅客」,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之後的歷史變化[3]

20世紀30年代,尼克索的作品主要描寫反帝國主義反法西斯主義的鬥爭。著有文集《回憶錄》,包括「孩子」、「在開朗的天空下」、「在外國人里」、「道路的終點」等短文集[3]

從1944年開始,尼克索開始創作《紅莫爾頓》。其中第一部「誰的國家」在1945年出版。

紀念

[編輯]
紀念

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切爾尼赫於1979年發現的小行星3535以《普通人狄蒂》中的主人公狄蒂命名[4]。丹麥的尼克索建有紀念博物館[5]

注釋

[編輯]
  1. ^ 丹麥語Pelle Erobreren。舊譯《彼列—征服者》[3]
  2. ^ 丹麥語Ditte Menneskebarn。舊譯《人之子》[3]、《蒂特——人的女兒》。在丹麥文中,直譯是人的孩子,習慣用法意指純樸的人或普通人[1]:105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成時. 论尼克索的三部曲. 世界文學. 1960, (9): 98–113. 
  2. ^ 2.0 2.1 Margaretta Jolly. Encyclopedia of Life Writing: Autobiographical and Biographical Forms. Routledge. 2013: 659 [2019-11-13]. ISBN 978113678744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7) (英語). 
  3. ^ 3.0 3.1 3.2 3.3 3.4 3.5 阿尼西莫夫. 作家——战士——纪念马丁·安德逊·尼克索. 人民日報. 1954年6月26日: 第3版. 
  4. ^ Schmadel, Lutz D. Dictionary of Minor Planet Names 5. New York: Springer Verlag. 2003: 297 [2019-11-13]. ISBN 3-540-00238-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4). 
  5. ^ Welkomme. Andersennexoe.dk. [2016-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