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酶
限制酶(英語:restriction enzyme)又稱限制內切酶或限制性內切酶,全稱限制性內切核酸酶[1],是一種能將雙股DNA切開的酶。它的切割方法是將醣類分子與磷酸之間的鍵結切斷,進而於兩條DNA鏈上各產生一個切口,且不破壞核苷酸與鹼基。切割形式有兩種,分別是可產生具有突出單股DNA的黏狀末端,以及末端平整無凸起的平滑末端。[2]由於斷開的DNA片段可由另一種稱為DNA連接酶的酶黏合,因此染色體或DNA上不同的限制片段,得以經由剪接作用而結合在一起。
限制酶在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工程領域有廣泛的應用,此類酶最早發現於某些品系的大腸桿菌體內,這些品系能夠「限制」噬菌體對其感染,因此得名。科學家認為限制酶是細菌所演化出來對抗病毒感染,並幫助將已殖入的病毒序列移除的機制。是限制修飾系統的一部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丹尼爾·那森斯、漢彌爾頓·史密斯與伯克利加州大學的沃納·亞伯因為限制酶的發現及研究,而共同獲得197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此酶最早的應用之一,是用來將胰島素基因轉殖到大腸桿菌,使其具備生產人類胰島素的能力。
命名
[編輯]限制酶的命名是根據細菌種類而定,以EcoRI為例:
E | Escherichia | (屬) |
co | coli | (種) |
R | RY13 | (品系) |
I | 首先發現 | 在此類細菌中發現的順序 |
類型
[編輯]根據限制酶的結構,輔因子的需求切位與作用方式,可將限制酶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第一型(Type I)、第二型(Type II)及第三型(Type III)。
第一型限制酶
[編輯]同時具有修飾及限制性切割的作用;另有識別DNA上特定鹼基序列的能力,通常其切割位距離識別位點可達數千個鹼基之遠,並不能準確定位切割位點,所以並不常用。例如:EcoB、EcoK。
第二型限制酶
[編輯]只具有限制性切割的作用,修飾作用由其他酶進行。所識別的位置多為短的迴文序列;所剪切的鹼基序列通常即為所識別的序列。是遺傳工程上,實用性較高的限制酶種類。例如:EcoRI、HindIII。
第三型限制酶
[編輯]與第一型限制酶類似,同時具有修飾及識別切割的作用。可識別短的不對稱序列,切割位與識別序列約距24-26個鹼基對,並不能準確定位切割位點,所以並不常用。例如:EcoPI、HinfIII。
例子
[編輯]名稱 | 來源 | 識別序列 | 切割位點 |
---|---|---|---|
EcoRI | Escherichia coli |
5'GAATTC 3'CTTAAG |
5'---G AATTC---3' 3'---CTTAA G---5' |
BamHI |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
5'GGATCC 3'CCTAGG |
5'---G GATCC---3' 3'---CCTAG G---5' |
HindIII | Haemophilus influenzae |
5'AAGCTT 3'TTCGAA |
5'---A AGCTT---3' 3'---TTCGA A---5' |
TaqI | Thermus aquaticus |
5'TCGA 3'AGCT |
5'---T CGA---3' 3'---AGC T---5' |
NotI | Nocardia otitidis |
5'GCGGCCGC 3'CGCCGGCG |
5'---GC GGCCGC---3' 3'---CGCCGG CG---5' |
HinfI | Haemophilus influenzae |
5'GANTC 3'CTNAG |
5'---G ANTC---3' 3'---CTNA G---5' |
Sau3A | Staphylococcus aureus |
5'GATC 3'CTAG |
5'--- GATC---3' 3'---CTAG ---3' |
PovII* | Proteus vulgaris |
5'CAGCTG 3'GTCGAC |
5'---CAG CTG---3' 3'---GTC GAC---5' |
SmaI* | Serratia marcescens |
5'CCCGGG 3'GGGCCC |
5'---CCC GGG---3' 3'---GGG CCC---5' |
HaeIII* | Haemophilus egytius |
5'GGCC 3'CCGG |
5'---GG CC---3' 3'---CC GG---5' |
AluI* | Arthrobacter luteus |
5'AGCT 3'TCGA |
5'---AG CT---3' 3'---TC GA---5' |
EcoRV* | Escherichia coli |
5'GATATC 3'CTATAG |
5'---GAT ATC---3' 3'---CTA TAG---5' |
KpnI[3] | Klebsiella pneumonia |
5'GGTACC 3'CCATGG |
5'---GGTAC C---3' 3'---C CATGG---5' |
PstI[3] | Providencia stuartii |
5'CTGCAG 3'GACGTC |
5'---CTGCA G---3' 3'---G ACGTC---5' |
SacI[3] | Streptomyces achromogenes |
5'GAGCTC 3'CTCGAG |
5'---GAGCT C---3' 3'---C TCGAG---5' |
SalI[3] | Streptomyces albue |
5'GTCGAC 3'CAGCTG |
5'---G TCGAC---3' 3'---CAGCT G---5' |
SphI[3] | Streptomyces phaeochromogenes |
5'GCATGC 3'CGTACG |
5'---G CATGC---3' 3'---CGTAC G---5' |
XbaI[3] | Xanthomonas badrii |
5'TCTAGA 3'AGATCT |
5'---T CTAGA---3' 3'---AGATC T---5' |
* = 平滑末端(blunt ends) |
參考文獻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Restriction Enzyme Digestion of DNA Protoco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Restriction enzymes: protein data bank molecule of the mont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Restriction Homepag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Six different t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