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尼亞勞動黨
阿爾巴尼亞勞動黨 Partia e Punës e Shqipërisë | |
---|---|
領袖 | 恩維爾·霍查(1941年—1985年) 拉米茲·阿里亞(1985年—1991年) |
成立 | 1941年11月8日 |
解散 | 1991年6月12日 |
合併自 | 科爾察共產主義小組 斯庫台共產主義小組 青年共產主義小組 |
繼承者 | 阿爾巴尼亞社會黨 阿爾巴尼亞共產黨 |
總部 | 地拉那 |
黨報 | 《人民之聲報》 |
青年組織 | 阿爾巴尼亞勞動青年聯盟 |
婦女組織 | 阿爾巴尼亞婦女聯盟 |
先鋒組織 | 恩維爾先鋒隊 |
工會組織 | 阿爾巴尼亞工會[1] |
軍事組織 | 民族解放軍(1943年—1947年) 阿爾巴尼亞人民軍(1947年—1991年) |
黨員 (1986年) | 147000 |
意識形態 | 共產主義 馬克思列寧主義 史達林主義 霍查主義 反修正主義 |
政治立場 | 極左翼 |
國內組織 | 民族解放運動(1942年—1945年) 阿爾巴尼亞民主陣線(1945年—1991年) |
官方色彩 | 紅色 |
黨旗 | |
阿爾巴尼亞政治 政黨 · 選舉 |
共產黨 |
---|
共產主義主題 有國會席位的共產主義政黨列表 左翼國際組織列表 |
阿爾巴尼亞勞動黨(阿爾巴尼亞語:Partia e Punës e Shqipërisë),簡稱阿勞(PPSH),是阿爾巴尼亞歷史上的一個共產主義政黨。1944年—1991年,該黨是阿爾巴尼亞的執政黨。1991年6月12日,改組為阿爾巴尼亞社會黨。
歷史
[編輯]1941年11月8日—14日,在南斯拉夫共產黨代表的幫助下,科爾察、斯庫台和「青年」等3個共產主義小組在地拉那召開代表會議,決定合併各共產主義小組,成立阿爾巴尼亞共產黨。會議選舉了由7人組成的臨時中央委員會為黨的領導機構,雖然沒有規定任何人為書記,但恩維爾·霍查受委託領導臨時中央委員會。阿共最初只有130名黨員,並受南共控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阿爾巴尼亞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反對德、意法西斯侵略者的武裝鬥爭。1942年,成立全國民族解放委員會。1943年3月17日,阿爾巴尼亞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召開,號召阿爾巴尼亞人民積極參加游擊隊,擴大武裝鬥爭,進行總起義,霍查在會上當選為總書記。1944年10月,把全國民族解放委員會改組為阿爾巴尼亞民主政府,霍查任臨時總理。同年11月29日,阿爾巴尼亞解放,該黨便著手向社會主義過渡,實行生產資料國有制,進行土地改革。1946年1月11日,宣布成立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建立了以霍查為首的新政府。1947年7月,霍查與蘇聯最高領導人約瑟夫·史達林會晤,史達林建議阿共改名為「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因為農民占當時阿爾巴尼亞人口的多數,霍查接受了這個建議。1948年11月8日—22日,阿共舉行「一大」,通過黨章,改名為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制定建設社會主義基礎的綱領。
1951年,開始執行發展經濟的五年計劃。1961年,該黨「四大」宣布已經建成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阿爾巴尼亞進入完全建成社會主義的階段(也禁止所有宗教)。1976年,改國名為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該黨認為,雖然阿爾巴尼亞已建成社會主義,但是階級鬥爭仍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並多次進行「清黨」。該黨強調靠自力更生建設社會主義,禁止同外國建立共同的經濟、財政金融公司和機構,禁止利用外國貸款。該黨認為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同樣狡猾和危險。
1985年,霍查去世,拉米茲·阿里亞成為黨的第一書記。阿里亞本欲繼續執行霍查路線,但阿爾巴尼亞經濟形勢日益惡化,迫使他著手進行改革,實行對外開放。1990年12月11日,在蘇東劇變和阿爾巴尼亞抗議浪潮此起彼伏的背景下,阿爾巴尼亞勞動黨被迫同意實行政治多元化。1991年3月31日,舉行1923年以來首次有多個政黨參加的議會選舉,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獲勝。同年6月12日,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十大」決定實行革新黨的方針,並改組為阿爾巴尼亞社會黨;而部分忠於霍查主義的黨員也因此集體退黨,另組阿爾巴尼亞共產黨。
該黨的黨報是《人民之聲報》,理論刊物為《黨的道路》。該黨的下屬青年組織是阿爾巴尼亞勞動青年聯盟,下屬先鋒組織是恩維爾先鋒隊。該黨還領導有群眾性政治組織阿爾巴尼亞民主陣線[1]。
國外追隨者
[編輯]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堅定的正統史達林主義立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許多反修正主義政黨和組織,特別是在1970年代後期對中國共產黨的立場不滿的反修正主義者。1978年—1980年,許多政黨宣布拋棄毛主義,轉而追隨「 阿勞路線」(霍查主義)。但是,在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政權垮台後,不少政黨放棄這種追隨關係。目前,仍有許多堅持霍查主義的政黨聚集在馬列主義政黨和組織國際會議 (團結和鬥爭)周圍。
以下是中阿決裂後追隨霍查主義並得到阿爾巴尼亞勞動黨認可的政黨和組織:
- 丹麥 丹麥共產黨/馬列[2]
- 法國 法國工人共產黨[2]
- 德國 德國共產黨/馬列[2]
- 英國 不列顛共產黨(馬列)[2]
- 英國 不列顛革命共產黨(馬列)[2]
- 冰島 冰島共產黨(馬列)[2]
- 愛爾蘭 愛爾蘭共產黨(馬列)[2]
- 義大利 義大利共產黨(馬列)[2]
- 葡萄牙 葡萄牙共產黨(重建)[2]
- 西班牙 西班牙共產黨(馬列) (1964年)[2]
- 瑞典 共產黨馬列(革命者)[2]
- 貝南 貝寧共產黨[3]
- 布吉納法索 沃爾特革命共產黨[2]
- 塞內加爾 爭取人民民主聯盟[2]
- 加拿大 加拿大共產黨(馬列)[2]
- 尼加拉瓜 馬列主義人民行動運動[2]
- 千里達及托巴哥 千里達及托巴哥共產黨[2]
- 巴西 巴西共產黨[2]
- 秘魯 秘魯共產黨—紅旗[2]
- 秘魯 革命先鋒(共產主義無產階級)[2]
- 蘇利南 蘇利南共產黨[2]
- 紐西蘭 紐西蘭共產黨[2]
歷任領袖
[編輯]歷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編輯]一大(1948年)
- 委員
- 候補委員
二大(1952年)
- 委員
- 候補委員
三大(1956年)
- 委員
- 候補委員
四大(1961年)
- 委員:阿迪爾·查爾查尼、貝基爾·巴盧庫、恩維爾·霍查、果格·努什、哈基·托斯卡、希斯尼·卡博、馬努什·穆夫蒂烏、穆罕默德·謝胡、拉米茲·阿里亞、里塔·馬爾科、斯皮洛·科列加
- 候補委員:卡德里·哈茲比烏、科喬·蒂奧多西、佩特里特·杜米、皮洛·皮里斯特里
五大(1966年)
- 委員
- 候補委員
六大(1971年)
- 委員
- 候補委員
七大(1976年)
- 委員
- 候補委員
八大(1981年)
- 委員:恩維爾·霍查、阿迪爾·查爾查尼、穆罕默德·謝胡、希斯尼·卡博、拉米茲·阿里亞、海古蘭·伊薩依、馬努什·穆夫蒂烏、帕利·米斯卡、卡德里·哈茲比烏、哈基·托斯卡、里塔·馬爾科、斯比羅·科列加
- 候補委員
九大(1986年)
- 委員
- 候補委員
歷屆中央書記處成員
[編輯]一大(1948年)
- 總書記:恩維爾·霍查
- 書記:
二大(1952年)
- 總書記:恩維爾·霍查
- 書記:
三大(1956年)
- 第一書記:恩維爾·霍查
- 書記:
四大(1961年)
- 第一書記:恩維爾·霍查
- 書記:希斯尼·卡博、里塔·馬爾科、拉米茲·阿里亞、哈基·托斯卡
五大(1966年)
- 第一書記:恩維爾·霍查
- 書記:
六大(1971年)
- 第一書記:恩維爾·霍查
- 書記:
七大(1976年)
- 第一書記:恩維爾·霍查
- 書記:
八大(1981年)
- 第一書記:恩維爾·霍查
- 書記:
九大(1986年)
- 第一書記:拉米茲·阿里亞
- 書記: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各國共產黨總覽》編輯委員會. 各国共产党总览. 當代世界出版社. 2000年1月. ISBN 7-80115-132-1.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Hobday, Charles. Communist and Marxist Parties of the World. Harlow: Longman. 1986: 410–411. ISBN 0-582-90264-9.
- ^ Houngnikpo, Mathurin C.; Decalo, Samuel. Parti Communiste du Bénin (PCB).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Benin Fourth. Lanham: The Scarecrow Press. 2013: 282 [2020-02-03]. ISBN 978-0-8108-71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外部連結
[編輯]- 阿爾巴尼亞勞動黨歷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