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趙抒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趙抒音
電影《不能走那條路》中的趙抒音
女演員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漢族
出生1923年7月7日
逝世2002年10月8日(2002歲—10—08)(79歲)
職業演員
語言國語
配偶章超群
代表作品還我故鄉
萬象回春
今天我休息
李雙雙
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資訊

趙抒音(1923年7月7日—2002年10月8日),原名趙書英,中國女演員,出生於河南開封,在《還我故鄉》、《萬象回春》、《今天我休息》、《李雙雙》等影片中飾演了重要角色。趙抒音曾先後服務於國民革命軍第二十集團軍婦女宣傳隊、中國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製片廠等團體,和章超群育有三子一女。

家庭背景

[編輯]

祖父趙炳勛,出身貧寒,16歲時從家鄉山西聞喜縣來到開封,在一個錢莊從學徒做到夥計,靠積蓄進入建築行業,1901年主持了開封行宮的修葺工程,後又陸續經營了金店、酒館等生意,併購置了三聖廟后街和西大街兩處房產。[1][2]

趙抒音的父親趙維誠是趙炳勛之三子,出生於1893年。1911年從河南法政學堂畢業後,追隨時任河北省樂亭縣縣長的二哥趙維新工作了一段時間,20年代在北京富連成科班旁聽學習司鼓,後回到開封組織了業餘的丙子劇社。30年代初在河南賑務會工作,曾邀請到梅蘭芳在開封賑災義演。晚年在西安從事戲曲活動工作,死於1947年。[1][2][3]

趙抒音的母親朱紫豐是江蘇無錫人,出生於1894年,十歲隨其母逃難到開封。和趙維誠結婚後,朱紫豐不再出外做事。兩人育有兒子趙書年、大女兒趙書文、二女兒趙書真、三女兒趙書英,三女兒後來改名為趙抒音。[2]

幼年經歷和婦女宣傳隊

[編輯]

1923年7月7日,趙抒音出生於三聖廟后街的家中。1928年,祖父趙炳勛經營的金店倒閉,趙炳勛氣急而亡,趙抒音一家僅靠父親趙維誠在河南賑務會的月薪維持生活。儘管如此,趙抒音仍從小培養了唱歌、跳舞、運動等愛好,讀小學時就參加了學校里的歌舞表演,還經常自行模仿電影中的人物的語言、動作。[2]

1936年,小學畢業後,趙抒音考入私立教會學校靜宜女中。隨著日本軍隊入侵中國,1938年,開封也開始頻繁收到防空警報,人心惶惶。趙抒音的大姐趙書文帶著弟弟趙書年,隨夫遷居武漢;二姐趙書真參加了二十集團軍所屬三十二軍的話劇團;趙抒音在母親的陪同下,報名加入了二十集團軍總司令部直屬的婦女宣傳隊,成為婦宣隊中最小的成員。婦宣隊駐紮在靜宜女中校園內,趙抒音在婦宣隊中參與了《張家小店》、《「九一八」以來》、《賣花女》等話劇的排演。在河南考城縣短暫巡演後,婦宣隊被調回開封,又隨著前線戰事失利,先後轉移到許昌郟縣漢口長沙,最後隨同集團軍幹部家屬撤退到湖南永州[2][3]

在永州,婦宣隊和其他團體交流、合作,排演了《毒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放下你的鞭子》等話劇和《我們在太行山上》、《黃河大合唱》、《游擊隊之歌》、《救亡歌》等新歌。趙抒音主要飾演遭受壓迫的婦女、無家可歸的受難者,她與角色年齡相仿,背景相似,觀眾能夠感受到流露出的感情,因此她成為婦宣隊的主要演員。[2][3]

1939年,婦宣隊遷到湖南桃源。在桃源,婦宣隊開辦了眷屬子弟小學、士兵文化班、民眾夜校、婦女識字班等。趙抒音在這些學習班中教唱歌和認字。和她一起從事宣傳工作的王品素,也是她的同鄉、好友,後來成為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教授,培養了才旦卓瑪何紀光等歌唱家。在桃源期間,三十二軍的話劇團解散,二姐趙書真也加入了婦宣隊。[2]

輾轉求學和工作

[編輯]

1940年初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商震被調回陪都重慶任職,婦宣隊沒有司令部編制,因此隨商震前往重慶,合併入軍政部婦女工作隊。婦女工作隊名義上的隊長是何應欽夫人王文湘,她的秘書李成翠負責實際工作。在婦女工作隊,趙抒音參與排演了楊村彬的多幕話劇《戰歌》,飾演櫻娘,導演是中國電影製片廠(「中制」)的著名演員陶金,舞臺燈光設計則由中制的章超群擔任。陶金是章超群的姐夫;後來章超群成為了趙抒音的男友。[2]

由於政治氣候變化的原因,婦女工作隊隊員陸續離開,趙抒音和趙書真考進教育部戰區學生進修班,隨後又被分到位於江津縣白沙國立第十七女子中學。趙抒音在這裡就讀初二年級,趙書真就讀高三年級。1943年,趙抒音完成了初中學業,迫於經濟壓力,經陶金介紹,加入了位於重慶北碚的教育部實驗演劇隊,參與排演了曹禺編劇的話劇《蛻變》,一人分飾兩角,還負責一些服裝和化妝工作。工作三個月後,由於擔心一個勢力很大的國軍少將心存不軌,離開了實驗演劇隊。同年9月,回到十七女中(已改名為國立女子師範學院附屬中學)繼續就讀高一年級。在學校期間,趙抒音排演了以紅樓夢為題材的話劇《郁雷》,反串飾演賈寶玉[2][3]

1944年5月,章超群前往昆明工作,趙抒音隨男友一同離開重慶,在昆明考取雲南大學附屬中學高二年級。然而,同年秋天,日軍進攻廣西,昆明局勢緊張,12月,章超群和趙抒音兩人從昆明出發,回到重慶,在路途中兩人結婚。[2]

中國電影製片廠

[編輯]

在重慶,趙抒音加入了中制,並正式由趙書英改名為趙抒音。她的第一部電影是史東山導演的故事片《還我故鄉》,替代懷孕的阮斐飾演陳苗影。男主角是陶金。[2][3]

1945年,《還我故鄉》拍攝即將完成時,傳來了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中制的編導、演員多數來自上海,趙抒音帶著剛出生的孩子章輝遠,隨章超群、陶金等一行八十餘人取道長江水路,經過南京轉乘火車回到上海。[2]

在上海,中制的演員被調整到附屬的中國萬歲劇團,趙抒音參與了《清宮外史》第一部和第三部、《紅塵白壁》等話劇的排演。一年後,中制決定恢復拍故事片,趙抒音在電影《萬象回春》中飾演了女主角藍碧華。期間趙抒音還參與了《鐵》、《黑名單》等故事片的拍攝,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完成。[2][3]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逼近上海。中制計劃遷往台灣。趙抒音正懷孕在家休息,和章超群商量後,二人藉故請假,留在上海。秋天,女兒章依白出生。[2]

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輯]

1949年5月27日,解放軍占領上海,上海軍管會文教委員會接管了中制,和原上海各影業公司、原抗戰演劇隊和解放軍文工團共同組建了上海電影製片廠。趙抒音參加了廠里組織的學習,年底加入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0年,趙抒音參演了冼群導演的《女司機》。1951年,始於批判《武訓傳》的文藝整風運動開展,趙抒音在國營上海第十七棉紡廠工作了九個月。1952年,兒子章煌遠出生,為了拍攝周煌導演的科教片《無痛分娩》,趙抒音又在產科醫院生活了兩個月,次年2月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成立,《無痛分娩》成為該廠出品的首部影片。[2]

1953年,趙抒音參加了獨幕劇《婦女代表》的排演,飾演主角張桂容。後來該劇又被搬上銀幕,電影版主角仍由趙抒音扮演。這期間,趙抒音還拍攝了《不能走那條路》、《偉大的起點》、《小白旗的風波》等片。1956年春,兒子章耀遠出生。[2][4]

1956年9月,「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文藝方針,在這一背景下,趙抒音參加拍攝《誰是被拋棄的人》,但是在1958年初拍攝完成時,政治風向已轉為反右,此片未能通過審查。趙抒音參與拍攝了《常青樹》、《大躍進中的小主人》、《海上明燈》、《聶耳》等影片。1959年10月,趙抒音在喜劇片《今天我休息》中扮演了女主角劉苹。1961年和張瑞芳聯袂出演了《李雙雙》。1963年,又出演了《金沙江畔》。[2][4]

1966年,文化大革命展開。文革初期,趙抒音沒有受到衝擊,但是一年後,1967年11月,趙抒音被要求接受審查。1969年11月,趙抒音被送到上海郊區的五七幹校,在托兒所小班做保育員。1971年,幹校全體大會宣布趙抒音的審查結果是「屬於敵我矛盾性質,按人民內部矛盾處理」,因此得以回廠。回廠後,趙抒音參加排演話劇《赤腳醫生》,後改編為電影《春苗》。1973年拍攝新版《渡江偵察記》,扮演陳老奶奶。[2]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趙抒音又出演了多部影片,包括1979年拍攝的《藍光閃過之後》、《玫瑰香奇案》、《我們的小花貓》,1980年拍攝的《海之戀》、《飛吧,足球》、《愛情啊你姓什麼》,1982年拍攝的《小城細雨》等等。[2][4]

1984年6月,趙抒音退休。退休後,趙抒音主要精力集中在家庭生活,但也仍在一些作品中出演角色,包括1986年的電視連續劇《在水一方》、1996年的電視劇《今天我離休》等等。[2]

2000年,趙抒音經歷了一次程度較輕的中風。2001年,再度中風,這次中風對於趙抒音的記憶產生了一些影響,但是仍堅持參與了電視劇《越活越明白》的拍攝。2002年10月8日,趙抒音第三次中風,搶救無效逝世。[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楊慶化. 民国开封戏曲活动家赵维诚. 汴梁晚報. 2012-11-03 (中文). [永久失效連結]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章煌遠. 演斑斓五音 抒世间真情——记电影演员赵抒音. 徐玲 (編). 静女其姝.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6. ISBN 9787108053862 (中文). 
  3. ^ 3.0 3.1 3.2 3.3 3.4 3.5 開封市地方史志編委會. 开封市志:人物册.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4 (中文). 
  4. ^ 4.0 4.1 4.2 梁振華, 趙軍, 吳楠, 朱傑譞, 王林晚. 中国影像志:电影卷.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0. ISBN 9787303104963 (中文).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