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赫龍洛之圍 (1627年)

座標52°3′N 6°37′E / 52.050°N 6.617°E / 52.050; 6.617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52°3′N 6°37′E / 52.050°N 6.617°E / 52.050; 6.617

赫龍洛之圍
in 1627 by Frederick Henry, including the circumvallation.
1627年赫龍洛之圍的地圖,弗里德里克·亨利作。
日期1627年7月20日 - 8月19日
地點
結果 荷蘭勝利
參戰方
 荷蘭共和國  西班牙
指揮官與領導者
荷蘭共和國 弗雷德里克·亨德里克 西班牙 馬泰斯·迪爾肯英語Matthijs Dulken (赫龍洛)
西班牙 亨德里克·范登貝赫英語Hendrik van den Bergh (count)
(西班牙軍)
兵力
16,000 步兵
4,000 騎兵
1,200 步兵 (赫龍洛)
100 騎兵 (赫龍洛)
16,000 步兵 (西班牙軍)
5,000 騎兵 (西班牙軍)
傷亡與損失
未知 未知

赫龍洛之圍是由弗雷德里克·亨德里克率領的荷蘭軍隊,與西班牙帝國控制的要塞城市赫龍洛間的戰爭。是八十年戰爭的一部分。由亨德里克·范登貝赫英語Hendrik van den Bergh (count)率領的西班牙軍隊曾前往赫龍洛解圍,但為時已晚。攻城戰自一六二七年七月二十日起,終於八月十九日。最終守軍向荷蘭投降。

攻城戰中,荷蘭軍隊為防止敵人逃逸求援,便修建了一條長達十六千米的城牆,。在一六二四年的布雷達之圍英語Siege of Breda (1624)中,安布羅西奧·斯皮諾拉運用了同樣的方法。赫龍洛之圍後,弗雷德里克便將這種方法運用到其他的攻城戰中,比如斯海爾托亨博斯之圍英語Siege of 's-Hertogenbosch。赫龍洛的勝利是十二年停戰英語Twelve Years' Truce後的荷蘭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勝利。

赫龍洛

[編輯]

赫龍洛雖小,卻據必爭之地,故西班牙重兵把守;亦為繁華之城,處漢薩商線必經之路。其四周皆為沼地,易守難攻,得此城者,得此地也。

拿騷的毛里茨曾於1595年圍攻赫龍洛,卻以失敗告終。1597年毛里茨捲土重來,攻占了赫龍洛。但安布羅西奧·斯皮諾拉有在1606年收復了赫龍洛。毛里茨再次進攻赫龍洛,但又以失敗告終。最後,荷蘭在1627年重新奪回赫龍洛。

赫龍洛攻難守易,堡壘森嚴。來自阿赫特胡克費呂沃的稅金被聚集至此,為西班牙提供源源不斷的戰爭經費。若與奧爾登扎爾,布雷德福特林根三城聯合,便可作為戰爭基地,從東面威脅共和國的安全,成為一大隱患。為此,荷蘭國會選擇進攻赫龍洛,而非單單在海上與西班牙作戰(而這正是強大的荷蘭澤蘭所渴望的)。[1][2]

序曲

[編輯]

弗雷德里克率步兵一萬五,騎兵四千,攜後勤車千輛,大炮七十五門,經由萊茵河登陸埃默里希。軍中不乏來自歐陸各地的僱傭兵,有來自蘇格蘭,英格蘭,上德意志的,亦有來自弗里斯蘭,法蘭西的。七月二十日,荷蘭兵臨赫龍洛,將此地圍得水泄不通。

城牆

[編輯]

次日,數千名荷蘭士兵和傭工開始建起一條連綿不斷的城牆。城牆屹立於赫龍洛東面,高十英尺(約三米),長十六千米。沿城牆一起建起的還有壁壘,戰壕等防禦工程。(荷蘭語Schansen)

弗雷德里克·亨利讓同一民族的人一起工作,所以英格蘭要塞(Engelse Schans)由英格蘭人建造並駐守,法蘭西要塞,弗里斯要塞和荷蘭要塞也同樣如此。大炮被安置在軍事要地,如此荷蘭的城牆就在全方位保護之下。赫龍洛城中大炮的射程被精確測量:它們射不到兩千米外的戰線。十天內,城牆便建設完成,並在圍城戰中被不斷加固。

弗雷德里克知道,由亨德里克·范登貝赫英語Hendrik van den Bergh (count)率領的西班牙大軍盤踞在南尼德蘭,若想要避開一場惡戰,就必須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從而延誤他們的到來。為此,弗雷德里克聲東擊西,在德意志戈赫虛晃一槍。為了後勤,他建起了連接代芬特爾聚特芬的供應線;又布下天羅地網,重重眼線,來預防西班牙人在鄰近地區站穩腳跟。

包圍

[編輯]

赫龍洛城內

[編輯]
沙制1627年赫龍洛城模型

赫龍洛守軍司令馬泰斯·迪爾肯英語Matthijs Dulken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指揮官。他有一千兩百名步兵(不算入伍的市民)和由蘭伯特·弗瑞肯率領的一百名騎兵,還有豐富的補給。迪爾肯同樣要求手下加固了防禦,具體做法即為:「...用火槍和炮彈以一切方式傷害敵人。」荷蘭人的防線修建完後,赫龍洛便遭到荷蘭軍隊的猛烈轟炸;同時,荷蘭人,英格蘭人,法蘭西人挖著鋸齒形的戰壕,一步一步逼近赫龍洛。而被圍者披星戴月,拼命修補城牆上被炸出的缺口。然而,兩百發燃燒彈「火球」被射進了城,給城中建築和市民造成極大傷害。迪爾肯的肩膀也受了槍傷,於是他把指揮權給了弗瑞肯。弗瑞肯便率騎兵出城突襲荷蘭防線,進攻了在建戰壕和拿騷-迪茨的營地,且損失很少。在赫龍洛,由於一名士兵的粗心,兩桶火藥爆炸,造成四十人的傷亡。

赫龍洛城外

[編輯]
1627年赫龍洛城外荷蘭防線的橫截面

與此同時,英格蘭挖掘小組第一個挖到了環繞赫龍洛的運河。為了方便船隻進出,他們炸掉了城北的船閘,此舉亦使運河中的水減少到九英尺。此後,荷蘭人準備在運河上建起一座堤壩來過河。但赫龍洛城中的炮火把堤壩徹底摧毀。最終,在兩支炮兵殘部的掩護下,荷蘭人建起了兩座堤壩,但傷亡是巨大的,其中包括兩名英格蘭軍官的死亡。渡過運河後,他們便在赫龍洛城牆下挖起了地道,然而常規戰鬥還是在城外進行。

范登貝赫的到來

[編輯]
弗雷德里克·亨利,奧蘭治親王

與此同時,范登貝赫帶著他的西班牙常勝軍,以及一千八百名德意志僱傭兵已經逼近赫龍洛,他們數量遠超荷軍。但因為補給不足,又錯過了和荷軍面對面戰鬥的時機,他們只得鳴槍以示援兵至。由於西軍和意軍間的內訌不斷,切斷荷軍後勤線的計劃也一敗塗地。最終,貝赫只能計劃衝破荷蘭防線來進入赫龍洛城。他首先成功攻擊了蘇格蘭營,但莫羅軍官的反擊把西班牙人趕走了出去。此自,貝赫再無勝利的希望。

談判

[編輯]

弗雷德里克嘗試與迪爾肯談判,告訴他西班牙援軍無法解圍赫龍洛了,但傷愈的迪爾肯將談判一事一口回絕。於是圍城戰只得繼續。渡過運河的英格蘭士兵成功在一座赫龍洛城外防禦塔下(faussebray)布下了炸彈。八月十八日,炸彈爆炸,在城牆上炸出大缺口。英格蘭士兵涌了進去,爬上了赫龍洛的東牆,但等待他們的是由弗瑞肯率領的數百名火槍手和滾燙的瀝青,守軍三次擊退英軍,近似一場屠殺。但睿智的迪爾肯知道很快赫龍洛將三面受敵,且城中人手武器都不足。他只得宣布停戰並派遣談判代表。

和約

[編輯]

一份仿照布瑞達之圍(1624年)英語Siege of Breda (1624)時的和約在三天後被簽訂,將赫龍洛城交給了共和國。守軍和市民可以帶著武器和錢離開,但最多只能帶兩把槍。按照和約,弗雷德里克須借給守軍兩百輛推車。為了防禦敵人未來的進攻,他又在赫龍洛部署了軍隊,摧毀了完工的荷蘭防線,填滿了戰壕。城中的天主教烏特勒支總教區菲利普·洛維紐斯英語Philippus Rovenius也獲准離開。赫龍洛從此成為共和國的一部分。

共和國隆重慶祝了這場勝利。西班牙在無數失敗後終於被打倒了。胡果·格老秀斯在《赫龍洛之圍》(Grollae Obsidio)寫下了戰爭的種種細節;約斯特·范·登·馮德爾為勝利寫了一篇七百三十八節的。古諺「如赫龍洛般固若金湯」(Zo vaste as Grolle)由此誕生,作為對攻城困難重重的引用。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N.J.Tops Groll in de Zeventiende en Achttiende Eeuw (Groll in the 17th and 18th century): Een kerkelijk en strategisch storende factor in het oosten van de republiek, Groenlose Historic Society, Groenlo, 1992
  2. ^ Jan Kuys Drostambt en Schoutambt. De Gelderse ambtsorganisatie in het kwartier van Zutphen. (ca. 1200-1543). Hilversum,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