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親衛隊第1師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親衛隊第1師「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
1. SS-Division Leibstandarte-SS Adolf Hitler
1940年6月在法國梅斯,親衛隊第1師師長兼武裝親衛隊大將塞普·迪特里希為師團成員授勳
存在時期1923年至1945年
國家或地區 納粹德國
效忠於 阿道夫·希特勒
部門 武裝親衛隊
種類裝甲師
規模
駐軍/總部柏林大光野普魯士王家中央軍官學院
冠名自阿道夫·希特勒
格言吾之榮譽即忠誠
專用顏色黑色
吉祥物百合匙
參與戰役
指揮官
著名指揮官
標識
師徽章
戰旗

親衛隊第1師「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德語:1. SS-Division Leibstandarte-SS Adolf Hitler,簡稱 LSSAH),是由希特勒的曾經的私人衛隊發展演變而來的一支部隊,並完全由標準的日耳曼人組成,從團擴大到旅再擴大為師。最終成為武裝親衛隊中戰鬥力最強的師之一。1939年參加入侵波蘭行動的時候還是一支獨立部隊,1941年歸屬親衛隊並參加巴巴羅薩行動。戰後在紐倫堡審判中,親衛隊被判為犯罪組織,第1裝甲師是其組成部分,該部隊在1940年至1945年之間殺害了至少5,000名戰俘(絕大多數在東線)。

從1933年3月至1945年5月的十幾年歲月中,「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從原先護衛德國元首的120員貼身侍衛,擴充成為親衛隊第1裝甲師。在1943年10月,親衛隊第1師最終定型為裝甲師,成為一支兵力超過20,000人、火力十分強大的裝甲部隊。

早期歷史

[編輯]

納粹黨成立初期,領導層意識到需要一支由可靠人員組成的保鏢部隊恩斯特·羅姆從第19手榴彈連(19. Granatwerfer-Kompanie)組建了一個後衛陣型;衝鋒隊(SA)很快就從這個組織演變而來。1923年初阿道夫·希特勒下令組建一支小型獨立保鏢,專門為他服務,而不是像衝鋒隊那樣的「可疑群眾」。最初該部隊僅由8人組成,由約瑟夫·柏赫托德尤利烏斯·施雷克指揮。它被指定為本部警衛隊(Stabswache)。本部警衛隊獲得了獨特的徽章,但此時仍處於衝鋒隊的控制之下。施雷克重新使用骷髏頭(Totenkopf)作為部隊徽章,這是過去各種精銳部隊使用的象徵,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胡蒂爾滲透戰術的德意志帝國特種突擊部隊。

1923年5月該部隊更名為希特勒突擊隊(Stoßtrupp),當時該單位成員人數不超過20人。1923年11月9日,突擊隊與衝鋒隊和其他幾個納粹準軍事部隊一起參加了慕尼黑啤酒館政變,但政變未遂。此後希特勒被監禁,他的政黨和所有相關組織包括突擊隊都被解散。

20年代中期,暴力和暗殺仍然是當時巴伐利亞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希特勒是一個潛在的目標。1925年,出獄的希特勒下令組建新的保鏢部隊,保護指揮部(Schutzkommando)。該部隊更名為突擊中隊(Sturmstaffel),並於11月更名為黨衛軍(Schutzstaffel),縮寫為SS。到1933年,黨衛軍已從一支小型保鏢部隊發展成為擁有50,000多人的隊伍。決定組建一個新的保鏢部隊,再次稱為「Stabswache」,主要由第一黨衛軍標準隊的人員組成。到1933年,這支部隊由塞普·迪特里希(Sepp Dietrich)指揮,他於1933年3月17日挑選了117名人員組成柏林黨衛軍(SS-Stabswache)。該部隊取代了帝國總理府的陸軍警衛。在這最初的小組中,3人最終成為師級指揮官,至少8人成為團級指揮官,15人成為營級指揮官,30多人成為武裝親衛隊的連長。第一連117人中的11人最終贏得了騎士鐵十字勳章,其中40人因勇敢而被授予金質德國十字勳章

1933年晚些時候,兩個進一步的訓練單位成立:5月10日成立的佐森親衛隊特別指揮單位(SS-Sonderkommando Zossen),以及7月8日指定為於特博格親衛隊特別指揮單位(SS-Sonderkommando Jüterbog)。這些是當時唯一接受軍事訓練的黨衛軍部隊,大部分訓練人員來自軍隊。1933年9月3日,兩個特遣隊合併為柏林黨衛軍特遣隊,由迪特里希指揮。他們的大部分職責包括為希特勒的住所提供外部安全、公開露面以及在帝國總理府執行警衛任務。

1933年11月8日啤酒館政變十周年之際,特遣隊參加了集會和為在政變中遇難的納粹黨成員舉行的追悼會。在儀式上,特遣隊成員宣誓個人效忠希特勒。儀式結束後,該部隊獲得了新的稱號「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LAH):

  • Leibstandarte一詞部分源自Leibgarde——「軍團衛隊」或軍事領導人的私人保鏢,對應英語大致為Life Guard。
    • Leib的字面意思「身體,軀幹」
  • Standarte:指代親衛隊(SS)或突擊隊(SA),也可以指特定類型的紋章旗幟,對應英語大致為Standard。

戰前擴編

[編輯]
1939年警衛旗隊訓練中
1939年在希特勒貝格霍夫別墅的警衛旗隊士兵

1934年4月13日,黨衛軍首腦海因里希·希姆萊下令將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LAH)更名為「黨衛軍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希姆萊在名稱中插入了黨衛軍的縮寫,以明確該部隊獨立於衝鋒隊或德國國防軍陸軍。警衛旗隊被指定為「國家社會主義」單位,最終發展成為武裝親衛隊的精銳裝甲師。儘管名義上在希姆萊的領導下,迪特里希才是真正的指揮官並負責日常管理。

1934年,衝鋒隊的領袖恩斯特·羅姆繼續為他本已強大的衝鋒隊爭取更大的政治影響力。希特勒決定必須消滅衝鋒隊這一獨立政治力量,並命令警衛旗隊做好行動準備。警衛旗隊在於根·瓦格納奧托·萊赫(Otto Reich)的控制下組建了兩個連,這些連隊於6月30日遷往慕尼黑。

希特勒命令所有衝鋒隊領導人參加在慕尼黑附近巴特維塞的漢塞爾鮑爾酒店舉行的會議。6月30日,希特勒與塞普·迪特里希以及警衛旗隊的一支部隊前往巴特維塞,親自監督羅姆的被捕。隨後在下午5點左右,迪特里希接到希特勒的命令,要求警衛旗隊組建「行刑隊」,前往關押某些衝鋒隊領導人的施塔德爾海姆監獄。在監獄庭院裡,警衛旗隊行刑隊槍殺了五名衝鋒隊中將和一名衝鋒隊上校。其他被指控的「叛徒」在柏林被警衛旗隊的一個部隊槍殺。7月1日,希特勒最終同意戈林和希姆萊的觀點,即應處決羅姆。在納粹所謂的「羅姆政變」(後來被稱為「長刀之夜」)中,警衛旗隊連隊與蓋世太保和戈林的國家警察部隊一起執行了敢死隊行動。在接下來的幾天裡,至少有85人,但很可能不少於這個數字的兩倍,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被處決。

1938年警衛旗隊在菩提樹下大街遊行

這一行動成功地摧毀了衝鋒隊並消除了羅姆對希特勒領導層的威脅。為了表彰他們的行動,警衛旗隊和戈林將軍國家警察部隊都擴大到團規模並實現機動化。此外黨衛軍成為一個獨立組織,不再是衝鋒隊的一部分。

警衛旗隊在許多紐倫堡集會上作為儀仗隊,並於1935年參加了收復薩爾的活動。1935年6月6日,警衛旗隊正式採用了野戰灰色制服,以更好地表明自己與穿著類似制服的國防軍的關係。警衛旗隊參與了德奧合併,成為進軍奧地利的先鋒隊,並於1938年參與了對蘇台德地區的占領。到1939年,警衛旗隊已成為一個完整的步兵團,下轄三個步兵營、一個砲兵營以及反戰車、偵察和工兵分隊。在參與吞併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後不久,警衛旗隊被重新命名為「黨衛軍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步兵團」。1939年中期,希特勒下令組建黨衛軍師時,親衛隊被指定組建自己的部隊,這與親衛隊特別機動部隊(SS-VT)的其他師。1939年8月的波蘭危機使這些計劃擱置,警衛旗隊奉命加入馬克西米連·馮·魏克斯大將率領的第13軍,作為南方集團軍的一部分,準備進攻波蘭。

警衛旗隊師的標誌是一把萬能匙,以紀念其第一任指揮官約瑟夫·「塞普」·迪特里希(迪特里希在德語中是萬能鑰匙或開鎖器的意思);它被保留並修改為後來作為黨衛軍第1裝甲軍的標誌。

閃擊波蘭

[編輯]
希特勒警衛旗隊的總部,其前身是普魯士王家士官學院德意志第二和第三帝國的眾多高級將領均畢業於此

入侵波蘭的初期,警衛旗隊隸屬於第17步兵師,負責為南部夾擊提供側翼保護。該團參與了多次與試圖攻擊德軍側翼的波蘭騎兵旅的戰鬥。在羅茲附近的帕比亞尼采鎮,警衛旗隊與波蘭第28步兵師和沃溫斯卡騎兵旅進行了近距離交戰。在整個戰役中,該部隊因焚燒村莊而臭名昭著。此外親衛隊第1師的成員在許多波蘭城鎮犯下暴行,包括在布沃涅謀殺50名猶太人,以及在茲沃切夫屠殺包括兒童在內的200名平民,他們在茲沃切夫被機槍掃射。博萊斯瓦維茨托爾澤涅茨戈沃羅沃姆瓦瓦弗沃茨瓦韋克也發生了類似的屠殺事件。

帕比亞尼采取得勝利後,警衛旗隊被派往華沙附近地區,隸屬於時任少將格奧爾格·漢斯·萊因哈特領導的第4裝甲師。該部隊參與了阻止被包圍的波蘭部隊逃離的行動,並擊退了其他波蘭部隊的幾次突破嘗試。儘管迅速取得了對波蘭的軍事勝利,但正規軍對親衛隊第1師和黨衛軍的其他部隊的表現持保留態度,因為後者的傷亡率高於其他陸軍部隊。

法國戰役

[編輯]
1940年9月,海因里希·希姆萊在梅斯的LSSAH師部檢查III號突擊砲
1940年6月警衛旗隊在巴黎凱旋門前勝利閱兵

1940年初,警衛旗隊擴展為一個完全獨立的摩托化步兵團,並在其編制中增加了一個突擊砲(Sturmgeschütz)連。該團被轉移到荷蘭邊境,以參加黃色方案。它是為了組成向荷蘭地面推進的先鋒隊,其任務是奪取愛塞河上的一座重要橋梁,攻擊格雷貝貝格(Grebbeline)的主要防線,並與庫爾特·司徒登特將軍的空降部隊的傘兵(第7空降師和第22空軍步兵師)會合。

黃色計劃(入侵法國和低地國家)於1940年5月10日發起。當天,警衛旗隊越過荷蘭邊境,行程超過75公里(47英里),並在附近確保了穿越愛塞河的渡口。聚特芬發現目標橋梁已被摧毀後。在接下來的四天裡,警衛旗隊的行程超過215公里(134英里),進入鹿特丹後,幾名士兵不小心向普通學生開槍並造成重傷。鹿特丹投降後,警衛旗隊前往海牙,他們在俘獲3,500名荷蘭士兵作為戰俘後於5月15日抵達海牙。5月15日荷蘭投降後,該團隨後南移至法國

英國在阿拉斯發起反攻後,警衛旗隊與黨衛軍執行師一起被轉移到敦刻爾克周圍的防禦區,並縮小包圍英國遠征軍和法國軍隊的包圍圈的規模。警衛旗隊在敦刻爾克西南15英里處沿阿河運河線占據陣地,面向瓦滕附近的盟軍防線。當晚最高統帥部下令停止前進,英國遠征軍被困。警衛旗隊暫停了一晚。然而,在第二天的5月25日,迪特里希不顧希特勒的命令,命令他的第3營渡過運河,占領遠處的瓦滕貝格高地,英國砲兵觀察員在那裡將該團置於危險之中,然而德國人攻擊高地並趕走了觀察者。迪特里希並沒有因為他的反抗行為而受到譴責,而是被授予騎士鐵十字勳章

5月26日,德軍恢復進攻。到5月28日,警衛旗隊占領了距離敦刻爾克僅10英里的沃爾姆豪特村。投降後,皇家沃里克郡團第2營的士兵和其他一些部隊(包括法國士兵)被帶到沃爾姆豪特和埃斯克爾貝克附近拉普蘭奧布瓦的一個穀倉。正是在那裡,威廉·蒙克指揮的警衛旗隊第2營的部隊實施了沃爾姆豪特大屠殺,將80名英國和法國戰俘被殺。儘管大屠殺的發生是無可爭辯的,但蒙克的參與程度卻無從得知;他從未被正式指控並受審。

東南用兵

[編輯]
警衛旗隊的Sd.Kfz 231裝甲車挺進保加利亞索非亞附近的巴爾幹半島,背景是維托沙山

1940年6月22日西部戰役結束後,警衛旗隊在摩澤爾地區呆了6個月。它擴大到旅規模(6,500人)。警衛旗隊中新增了一個高射砲營和一個突擊砲連。1940年9月,海因里希·希姆萊提出了一面新旗幟。1940年的最後幾個月,該團在摩澤爾河進行了兩棲攻擊訓練,為入侵英格蘭的塞洛韋行動做準備。德國空軍在不列顛之戰中失敗並取消計劃的入侵後,警衛旗隊於1941年2月轉移到保加利亞,為瑪麗塔行動做準備,該行動是計劃入侵希臘和南斯拉夫的一部分。

該行動於1941年4月6日發起,對南斯拉夫中南部,特別是貝爾格勒上空進行了空中轟炸,造成巨大破壞,造成數千人傷亡。警衛旗隊於4月12日進入南斯拉夫首都,然後沿著第9裝甲師的路線前進,該師隸屬於格奧爾格·斯塔梅將軍的第40裝甲軍。警衛旗隊越過比托拉附近的邊境,很快深入希臘領土。

警衛旗隊的庫爾特·邁爾的強化偵察營(Aufklärungs-Abteilung)於4月10日占領了韋維,警衛旗隊的任務是清除韋維西南克萊蘇拉山口的抵抗,並駛入卡斯托里亞地區,切斷撤退的希臘和大英國協軍隊。儘管遭到頑強抵抗,邁爾的部隊還是奪取了山口。

該旅參與了清理韋維以南的克利迪山口的任務,該山口由希臘、澳洲、英國和紐西蘭軍隊組成的「臨時部隊」保衛。一名澳洲砲兵軍官寫道,德國人「無禮」地「沿著主幹道駕駛卡車,開到距我們步兵3,000碼(2,700米)以內」並在那裡卸下部隊。德軍被砲火逼離道路,並遭遇了兩天多的猛烈抵抗。4月12日上午,德軍再次發動進攻,到下午晚些時候,山口被清理乾淨。

隨著這兩個山口的陷落,希臘伊庇魯斯的軍隊的主線抵抗被打破,這場戰役變成了一場阻止敵人逃跑的戰鬥。4月20日,在品都斯山脈1500米的梅措文山口發生激戰後,希臘伊庇魯斯軍隊指揮官將全軍投降給迪特里希。大英國協軍隊現在是留在希臘的唯一盟軍部隊,他們正穿過科林斯運河撤退到伯羅奔尼撒半島。4月26日,警衛旗隊已到達帕特雷灣,為了切斷撤退的大英國協軍隊,迪特里希命令他的團橫渡海灣,占領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帕特雷鎮。由於沒有運輸船隻,警衛旗隊徵用了漁船並成功完成了穿越,但被迫留下了大部分重型設備。到4月30日,最後一批大英國協軍隊要麼被俘,要麼逃跑。警衛旗隊在雅典勝利遊行中占據了光榮地位。瑪麗塔行動結束後,警衛旗隊奉命向北加入南方集團軍的部隊,為發起巴巴羅薩行動而集結。

對蘇戰爭

[編輯]

巴巴羅薩

[編輯]
1941年8月,國防軍馬拉砲和警衛旗隊裝甲車經過燃燒的蘇聯村莊

由於警衛旗隊在瑪麗塔行動期間的出色表現,希姆萊下令將其升級為師級。該團的規模已相當於一個加強旅,將配備機動運輸裝置,並重新命名為「黨衛軍阿道夫·希特勒警衛師」。它於5月中旬被轉移到捷克斯洛伐克進行重組,直到被命令在波蘭集結以執行巴巴羅薩行動,作為格德·馮·倫德施泰特南方集團軍的一部分。在入侵蘇聯之前,沒有足夠的時間交付其全部裝備並將其改裝為全師級,因此新的「師」儘管其擴張和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但仍然是一個加強旅的規模。最高指揮層的關注。陸軍司令部總參謀長弗蘭茲·哈爾德6月20日指出,「黨衛軍『阿道夫·希特勒』無法及時準備好。跟蹤的部件將於6月22日出發,其他部件不會在6月25日之前出發」,然後更有希望在第二天;「黨衛軍『阿道夫·希特勒』的物資狀況有所改善,師可能還可以及時準備好。」

儘管哈爾德抱有希望,警衛旗隊在進攻的開始階段仍作為預備隊隸屬於第14裝甲軍,作為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元帥的第1裝甲集團的一部分。整個7月它都隸屬於第3裝甲軍,8月結束後成為第48裝甲軍的一部分。在此期間,警衛旗隊參與了烏曼戰役和隨後攻占基輔的戰役。根據黨衛軍記者埃里希·科恩(Erich Kern)的戰後報道,8月18日,該師在赫爾松以北的新但澤(Nowo Danzig)發現了6名被處決的該師成員的殘肢,隨後殺害了4,000名蘇聯戰俘作為報復。這些指控是通過當地部隊的戰爭日記進行研究的,但沒有發現任何提及在這些日期期間被處決的德國士兵的信息。這些說法缺乏可靠的證據,甚至連蘇聯當局的指控都沒有,始終無法得到證實。

警衛旗隊進入燃燒的塔甘羅格,1941年10月

9月初,該師被轉移到第54軍,作為歐根·里特·馮·肖伯特領導下的第11軍團的一部分,在基輔陷落後向東推進。為了利用紅軍在聶伯河防禦的崩潰,警衛旗隊偵察營的任務是迅速推進,通過「致命一擊」奪取彼列科普地峽的戰略咽喉要道,但遭到了頑固的敵軍的拒絕。彼列科普鎮的守軍。同一天,9月12日,第11軍團馮·肖伯特指揮官在一次飛機事故中喪生,希特勒任命埃里希·馮·曼斯坦改任指揮。曼施坦因花了五天時間才接手此事,直到9月17日才啟動清理克里米亞半島的行動。曼施坦因在準備主攻的同時,部署了警衛旗隊進行牽制,打算利用它來取得最終的突破,但面對猛烈的反擊,他被迫將先鋒投入到「韃靼壕溝」的進攻中,並沒有打破這個局面。

1941年10月8日,警衛旗隊占領了沿黑海重鎮馬里烏波爾,讓蘇聯人措手不及。10月,警衛旗隊被調回北方,以幫助鞏固軸心國防線,抵禦蘇聯對羅馬尼亞第3軍團的新一輪進攻,隨後參加了爭奪頓河畔羅斯托夫市的激烈戰鬥,該市於11月下旬被占領;在那裡,警衛旗隊接收了超過10,000名紅軍戰俘。然而到了年底,隨著蘇聯抵抗力的增強,德國的前進步伐逐漸減弱。

在冬季蘇軍猛烈反擊的壓力下,警衛旗隊和南方集團軍從羅斯托夫撤退到米烏斯河的防禦線。春季泥濘道路季的泥漿清除後,該師加入了藍色方案,參加了奪回1942年7月下旬淪陷的頓河畔羅斯托夫的戰鬥。由於兵力嚴重不足,警衛旗隊被轉移到被占領的諾曼第地區。法國加入新成立的黨衛軍裝甲軍,並重組為裝甲擲彈兵師

哈爾科夫

[編輯]
1942年3月21日南俄羅斯,警衛旗隊的核心領導層合影

警衛旗隊在1942年剩下的時間裡改裝為裝甲擲彈兵師。在希姆萊和黨衛軍裝甲軍指揮官保羅·豪塞爾的努力下,黨衛軍三個裝甲擲彈兵師(第1師(希特勒警衛旗隊)、第2師(帝國)和第3師(骷髏))每個將得到一個完整的戰車團[1],而不僅僅是一個營。這意味著黨衛軍裝甲擲彈兵師實際上將成為實力雄厚的裝甲師。該師還接收了9輛虎I戰車,這些戰車被編入第13連/黨衛軍第1裝甲團。

哈爾科夫1943年3月,中立者為弗里茨·維特,未來的黨衛軍第12裝甲師師長

史達林格勒周圍戰線的崩潰和第6軍團的包圍對埃里希·馮·曼斯坦元帥的頓河集團軍構成了威脅。曼施坦因請求增援以阻止蘇軍在哈爾科夫附近的進攻。黨衛軍裝甲軍隨後奉命向東加入曼施坦因的部隊。

1943年1月下旬到達前線,警衛旗隊作為豪塞爾的黨衛軍裝甲軍的一部分,參與了哈爾科夫及其周邊地區的戰鬥。1943年3月,該師參加了收復哈爾科夫的行動。1943年3月12日,警衛旗隊突破蘇軍在北郊的防禦,進入市中心。到當天結束時,該師已到達捷爾任斯基廣場以北僅兩個街區的位置。在遭受蘇軍狙擊手和其他守軍的重大傷亡後,第2裝甲擲彈兵團的第2營於傍晚時分包圍了廣場。占領後,廣場更名為警衛旗隊廣場(Platzder Leibstandarte)。儘管宣布該市已淪陷,但3月15日至16日,戰鬥仍在繼續,德軍部隊清除了該市南郊拖拉機工廠內的殘餘抵抗力量。該城市於3月17日被占領。在哈爾科夫戰役期間,警衛旗隊的部隊參與謀殺了該市軍事醫院中受傷的蘇聯士兵;數百人被殺。此外被俘的蘇聯軍官和政委通常都會被處決。

該師被撤回休息和整修,師長塞普·迪特里希被授命組建一個新的軍,即黨衛軍第1裝甲軍,而警衛旗隊將為新總部提供所有高級軍官。與此同時,一個新的黨衛軍師將由希特勒青年團成員組成,而警衛旗隊將提供所有團、營和大部分連長的兵力。這個新師將成為黨衛軍第12裝甲師(希特勒青年團師)。

庫斯克

[編輯]
庫斯克戰役中南線的爭奪

春天的泥濘道路季停止了進攻行動,給了警衛旗隊休息和整頓的時間。到1943年6月初,該師已完成全面整修,現在由黨衛軍旅長特奧多爾·維什指揮。其裝甲力量為12輛虎I、72輛IV號戰車、16輛III號戰車II號戰車以及31輛StuG。1943年6月下旬,黨衛軍第1裝甲軍組建,同時豪塞爾的黨衛軍裝甲軍更名為黨衛軍第2裝甲軍

黨衛軍第2裝甲軍向北轉移到別爾哥羅德,為即將到來的夏季攻勢「城堡」行動做準備。警衛旗隊與黨衛軍的骷髏師帝國師一起組成了赫爾曼·霍特大將第4裝甲軍團的先頭部隊,其任務是突破庫斯克突出部的南翼。沃爾特·莫德爾元帥第9軍團將突破北翼,兩支部隊將在東部的庫斯克附近會師,從而包圍一支龐大的蘇軍部隊。

襲擊於7月5日開始。警衛旗隊的裝甲部隊以楔形(Panzerkeils)推進,很快就遇到了紅軍精心設計的防禦工事,從而減慢了前進速度。下級突擊領袖麥可·威特曼是軍事標準隊重連的虎式指揮官,在戰鬥的第一天就摧毀了8輛敵方戰車和7門反戰車砲。

7月8日,虎式戰車的另一位指揮官弗蘭茲·施陶德格(Franz Staudegger)在泰特雷維諾鎮停下來進行機械維修,與他的連隊失散。他意識到附近的蘇聯裝甲部隊正在發起反擊,並緊急修理他的戰車以應對威脅。施陶德格和他的船員發現了敵方先鋒並在兩小時內消滅了17輛T-34。俄羅斯人的進攻現在已經岌岌可危,所以施陶德格將他的虎式戰車逼近正在撤退的敵軍側翼,並在耗盡穿甲彈藥後轉而使用高爆砲彈。到當天結束時,施陶德格的虎式戰車已摧毀了22架T-34,並為此贏得了騎士十字勳章

7月9日,黨衛軍第2裝甲軍已向北推進48公里,接近普羅霍羅夫卡小鎮。警衛旗隊再次領先;至此其兵力只剩下77輛裝甲車。黨衛軍第2裝甲擲彈兵團在幾輛戰車的支援下,頂住頑強抵抗,沿著通往普羅霍羅夫卡的道路前進。中午時分,步兵已清理完共青團國營農場,並開始攻擊241.6號高地,並於7月10日夜幕降臨後不久占領了該地。

第二天,親衛隊第1師繼續推進,該師在與第9近衛空降師的蘇聯傘兵的激戰中占領了奧克蒂亞布魯斯基(Oktiabr'skii)國營農場和252.2山地。7月12日,蘇軍將近衛戰車第5軍團投入普羅霍羅夫卡附近的反攻。兩個戰車軍面對警衛旗隊,攻擊了奧克蒂亞布魯斯基(Oktiabr'skii)國營農場和252.2山地周圍的德軍。在隨後的戰鬥中,德軍給蘇軍造成了重大傷亡。蘇軍的反擊阻止了德軍的前進,該師被迫退回到什克蒂亞布斯基。第二天,戰鬥仍在繼續,但蘇軍的攻擊重點隨後轉移到了警衛旗隊左側的骷髏師

在普羅霍羅夫卡戰役仍懸而未決的情況下,蘇聯最高統帥部在奧廖爾附近發動了自己的攻勢「庫圖佐夫行動」,導致希特勒下令停止對城堡的進攻。黨衛軍第2裝甲軍被擊退。警衛旗隊被命令退出戰線,造成2,753人傷亡,其中474人死亡。在庫斯克戰役中還損失了11輛戰車。該師被派往希臘,以防盟軍登陸希臘及1943年7月9日至10日夜間開始的盟軍入侵西西里島而造成的局勢。該師留下了重型裝備,被轉交給帝國師和骷髏師。

波河鏖戰

[編輯]
1944年,米蘭大教堂前黨衛軍第1師的一輛裝甲車駛過

該師重新裝備了車輛,於1943年8月8日抵達波河平原。警衛旗隊的任務是守衛特倫托-維羅納地區的幾個重要公路和鐵路樞紐。幾周後,該師被轉移到帕爾馬-雷焦艾米利亞地區。在此期間,警衛旗隊與游擊隊發生了數次小規模衝突。隨著義大利於1943年9月8日宣布與盟軍停戰,該師奉命開始解除附近義大利皇家陸軍部隊的武裝。除了9月9日與駐紮在帕爾馬、克雷莫納和皮亞琴察的義大利軍隊發生短暫的血腥戰鬥外,一切進展順利。到9月19日,波河平原的所有義大利軍隊已全部解除武裝。

在義大利執行後方安全任務時,警衛旗隊人員在馬焦雷湖附近謀殺了49名猶太難民,這些難民在德國接管後逃到了那裡。謀殺案發生在9月15日至24日期間。一些受害者的腳和手被綁住並溺死。

作為納粹安全戰的一部分,警衛旗隊被派往伊斯特拉半島並參與了多次反游擊隊行動。在義大利期間,警衛旗隊被重組為一個完整的裝甲師,並重新命名為「第1黨衛裝甲師——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11月初,該師奉命返回東線,並於11月中旬抵達日托米爾地區。

該師被分配給第48裝甲軍,隸屬於第4裝甲軍團,正在努力守住日托米爾附近的防線。該師於1月底轉移到切爾卡瑟地區,並被分配給第1裝甲軍團的第3裝甲軍。1944年1月至2月,該師作為該軍的一部分,參加了對被包圍在科爾遜包圍圈的德國南方集團軍的德軍的救援行動。

警衛旗隊的大部分人員(包括41名軍官和1,188名士兵)被撤回比利時進行休整和整頓,但留下了一個戰鬥群。3月25日,第1裝甲軍團被包圍在卡梅涅茨-波多爾斯基包圍圈內。該戰鬥群參加了脫離包圍圈的戰鬥,成為先頭部隊的一部分,並於4月6日在布扎奇附近與黨衛軍第2裝甲軍會合。警衛旗隊部門在比利時進行了重組,並於1944年4月25日達到滿員狀態。

馳援西線

[編輯]
1944年法國北部的黨衛軍第1裝甲軍的虎式戰車

該師再次調入黨衛軍第1裝甲軍,該軍當時由黨衛軍第101重型裝甲營黨衛軍希特勒青年師黨衛軍戈茨·馮·伯利欣根師裝甲教導師組成。警衛旗隊部署在塞納河以北,以對抗任何可能在加來海峽地區登陸的情況,因此第一批部隊直到1944年6月6日盟軍入侵諾曼第後才抵達諾曼第;其中一部分於6月27日至28日晚上抵達,整個部門又花了一周時間整頓。7月4日,第1黨衛軍裝甲軍進行了重組,現在由警衛旗隊和希特勒青年團師組成。他們參與的第一個行動是在盟軍溫莎行動中保衛卡皮奎特村和機場。隨後盟軍進行了多次攻擊———查恩伍德行動木星行動。7月12日,警衛旗隊占領了卡昂南段,從西邊的馬爾托特到東邊的卡昂-法萊斯公路。7月14日至15日夜間,警衛旗隊被第272步兵師接替,並撤回伊夫斯和桑托之間卡昂–法萊茲公路上的集結區。

古德伍德

[編輯]
春天行動開始時的前線,展示了雙方的兵力布局

英國的古德伍德行動於1944年7月18日至20日期間進行。英國第8軍團率領三個裝甲師發起進攻,旨在奪取德軍控制的布爾格布斯山脊以及萊茲河畔布雷特維爾和維蒙之間的地區。行動之前,2,500架飛機進行了長達三個小時的轟炸。古德伍德之前該師的兵力為59輛IV型戰車、46輛豹式戰車和35輛III型突擊砲

位於加塞勒斯附近的黨衛軍第1裝甲團接到命令攻擊索利爾斯的英軍。在將13輛豹式戰車移向布爾格布斯的過程中,該部隊與60輛英國戰車交戰,摧毀了其中20輛並俘虜了士兵。12:00左右,黨衛軍第1裝甲團豹式營與英軍第11裝甲師第29裝甲旅進行戰鬥。警衛旗隊的殘部從法萊茲被送往前線,在那裡進行預備。17:00,它與第21裝甲師一起反擊,阻止了英軍在左翼的攻勢。

7月19日13:00左右,英軍恢復進攻,並派出增援部隊繼續進攻。他們壓倒了一些德軍前沿部隊,並於16:00逼近布爾格布斯山脊。他們遭到了在山脊上占據陣地的豹式戰車的攻擊。15:00左右,黨衛軍第12裝甲師的增援部隊抵達右翼。加拿大人在維里埃山脊戰役和春季行動中發起進攻(見地圖),其中警衛旗隊遭遇了多個盟軍的師,包括近衛裝甲師、第7裝甲師、第2和第3加拿大師。

列日行動

[編輯]
約阿希姆·派佩爾,該師第1黨衛軍裝甲團指揮官

1944年7月25日,作為眼鏡蛇行動的一部分,奧馬爾·布雷德利將軍領導的美軍成功突破德國防禦並進入布列塔尼。希特勒禁止任何撤退,並下令由第47裝甲軍發起反攻,代號為呂蒂希(列日)行動,該軍由隸屬於警衛旗隊的第2裝甲師黨衛軍帝國師第116裝甲師組成。襲擊計劃是攻擊莫爾坦以東的第30步兵師,然後突破美軍防禦到達海岸。美國的反應得到了超級情報部門的協助,該情報部門在8月4日透露了呂蒂希行動的計劃。結果布雷德利能夠獲得美國第9空軍和英國皇家空軍的空中支援。

警衛旗隊和其他師於8月7日發起進攻。黨衛軍第1裝甲團、兩個摩托化步兵營、一個戰鬥工兵連和該師的高射砲營參與了此次襲擊。那天早上的天氣不適合飛行,這對盟軍不利。黨衛軍帝國師重新奪回了莫爾坦,約阿希姆·派佩爾領導的裝甲戰鬥群到達布爾洛潘,但由於美軍的反擊和空襲而不得不停止。

大幅縮減的師被美國、加拿大和波蘭軍隊包圍在法萊斯地區。8月22日,一些警衛旗隊部隊衝出包圍圈,留下了所有戰車和火砲。該師在諾曼第戰役中傷亡5,000人。在從法國撤退期間,警衛旗隊和黨衛軍希特勒青年師的成員在塔沃鎮和普羅米翁鎮殺害了34名法國平民。

阿登攻勢

[編輯]
1944年,親衛隊第1師漢森戰鬥群的士兵在比利時波托成功伏擊了美國第14騎兵團的車隊後,小隊的領袖漢斯·特拉加斯基(Hans Tragarsky,左一)即為一幅名照的人物

阿登攻勢(1944年12月16日至1945年1月25日)是德軍通過阿登發起的一次重大攻勢。

1944年12月派佩爾戰鬥群在拉格萊茲留下的一輛保存完好的虎式II戰車

比利時、法國和盧森堡森林茂密的阿登山脈地區。這次攻勢被德國人稱為「守望萊茵行動」。正如當代報紙上的地圖所示,「突出部」是德國人對盟軍前進路線的最初入侵線路。

威廉·蒙克是這次行動的先鋒,他現在指揮的是隸屬於第1黨衛軍裝甲軍的警衛旗隊。納粹德國的燃料危機意味著警衛旗隊的車輛燃料不足。12月16日,行動開始,時任黨衛軍高級突擊隊大隊長約阿希姆·派佩爾的戰鬥群率領部隊向默茲河推進。

馬爾摩迪

[編輯]
一名美國士兵勘察馬爾梅迪大屠殺現場。遇難者的屍體一直被保存在雪下,直到1945年1月盟軍重新奪回該地區

派佩爾本應在進攻的第一天到達默茲河。相反它被蘭澤拉特山脊的一個偵察排推遲了幾乎一整天。然後由於無法將第99步兵師趕出埃爾森博恩山脊,該師轉向南邊的另一條道路。12月17日07:00,該部隊占領了位於比林根的美軍燃料庫,並補充燃料後繼續西行。12:30,在博涅斯村莊附近,馬爾梅迪和利涅維爾之間的中間高度,派珀的戰鬥群遇到了美國第7裝甲師第285野戰砲兵觀察營的車隊。

經過短暫的戰鬥,美國人投降,他們與早些時候被俘的其他美國人(總共127人)一起被解除武裝,並被送到十字路口附近的田野里,德國人用機槍和手槍集體射擊他們。在84名遇難者中,41人是被近距離手槍射中頭部身亡,6人是被頭骨猛擊身亡。當德國人在他們中間射擊倖存者時,他們在戰場上裝死了幾個小時,之後大約30名戰俘逃脫。研究員丹尼·帕克相信派佩爾或他的一名下屬做出了殺害囚犯的決定。沒有黨衛軍軍官下達處決命令的記錄。屠殺的消息傳遍了盟軍防線。戰後馬爾梅迪大屠殺審判期間,派佩爾戰鬥群中被俘的黨衛軍成員因這次大屠殺和該地區的其他幾起大屠殺而受到審判。許多肇事者被判處絞刑,但刑期已被減刑。派佩爾本人因參與殺戮而被監禁11年。

派佩爾於12月18日進入斯塔沃洛,但遭到美國守軍的猛烈抵抗。由於無法擊敗他們,他在城裡留下了一支較小的支援部隊,並帶著主力前往特魯瓦蓬的橋梁,但當他到達那裡時,撤退的美國工兵已經摧毀了它。派佩爾隨後前往拉格萊茲村,並從那裡前往斯圖蒙。當派珀接近時,工程師炸毀了這座橋。美國守軍已經根深蒂固並做好了準備。當美軍於12月19日重新奪回防守薄弱的斯塔沃洛特時,派佩爾的部隊與德軍主力和補給的聯繫被切斷。當他們在斯圖蒙的情況變得毫無希望時,派佩爾決定撤回拉格萊茲,在那裡他建立了防禦,等待德國救援部隊。由於沒有這樣的部隊能夠突破美軍防線,派珀決定於12月23日突圍回德軍防線。儘管大多數人得以逃脫,但戰鬥群的士兵放棄了車輛和重型裝備。

日復一日,敵軍的抵抗日益加強,各條戰線的進攻最終都被迫停止。德國最高統帥部下令於1945年1月1日開始新一輪進攻。然而此時,盟軍已重新集結兵力,準備擊退德國人發起的任何進攻。行動於1945年1月27日正式結束,三天後蒙克晉升為黨衛軍旅隊領袖。隨後警衛旗隊和第1黨衛軍裝甲軍被轉移到匈牙利,以鞏固當地搖搖欲墜的局勢。數日後蒙克在空襲中受傷。自1945年2月15日起,黨衛軍旅隊領袖奧托·庫姆被任命為新的師長。

此外,在突出部戰役中,警衛旗隊的部隊在韋雷斯(Wereth)村俘獲了美國第333砲兵營的11名黑人士兵。隨後將這些黑人戰俘槍殺,兩個月後盟軍發現了他們的遺體。士兵們的手指被切斷,雙腿被打斷,至少有一人在試圖包紮戰友的傷口時被槍殺。

重回東線

[編輯]

春醒行動

[編輯]
春季覺醒行動初期的德軍部隊

春季覺醒行動(1945年3月6日至1945年3月16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發動的最後一次大規模進攻。戰爭於1945年3月6日秘密開始,德軍對巴拉頓湖附近的蘇軍發動襲擊。該地區包括軸心國仍可使用的最後一些石油儲備。這次行動涉及許多從西線失敗的阿登攻勢中撤出的德國部隊,其中包括黨衛軍第6裝甲軍團和警衛旗隊。春季覺醒行動對德方來說是失敗的。一周之內,早期的進展就因蘇聯軍隊的大規模反擊而停止。紅軍壓倒性的數量優勢使得任何防禦都變得不可能,但希特勒不知何故相信勝利是可以實現的。

春天覺醒行動失敗後,塞普·迪特里希的黨衛軍第6裝甲軍團分階段撤退到維也納地區。德國人準備了防禦陣地,試圖守住這座城市,抵禦快速抵達的紅軍,這就是後來的維也納攻勢。德國人無法守住維也納,維也納於4月13日落入蘇聯軍隊手中。

這次失敗導致希特勒向黨衛軍第6裝甲軍團司令塞普·迪特里希頒發了袖口頭銜令(德語:Armelstreifen)或「臂章令」。希特勒聲稱,部隊「沒有按照形勢要求進行戰鬥。」作為恥辱的標誌,希特勒命令參與其中的武裝黨衛軍部隊摘掉袖章頭銜。迪特里希拒絕執行命令,也沒有將消息傳達給部隊。根據海因茨·古德林的說法,大多數袖口頭銜令已經被刪除;他後來寫道,出於安全原因,拆除了警衛旗隊、骷髏師霍亨斯陶芬師帝國師的臂章。

保衛柏林

[編輯]

警衛旗隊的一部分參加了柏林戰役。1945年4月23日,希特勒任命蒙克旅為中央政府區的指揮官,該區包括帝國總理府元首地堡威廉·蒙克的指揮所位於帝國總理府下方的掩體中。他組建了蒙克戰鬥群,該團分為兩個由大約2,000人組成的薄弱團。核心部隊是警衛旗隊警衛營的800人(負責保衛元首)。希特勒自殺後,他們接到突圍命令。在這次嘗試之前,蒙克向中央政府區所有能接觸到的指揮官通報了希特勒的死亡和計劃中的突圍。5月1日2300時開始。蒙克領導了10個小組中的第一個。幾個非常小的小組成功到達易北河西岸,得以向美國人投降,但包括蒙克小組在內的大多數小組都無法突破蘇聯的防線。許多人被俘,一些人選擇自殺。5月2日,柏林防區司令赫爾穆特·魏德林下令正式結束敵對行動,柏林投降。

維也納被占領後,警衛旗隊僅有不到1,600名士兵和16輛戰車。除了柏林警衛營的殘部外,奧地利的警衛旗隊於1945年5月8日在斯泰爾地區向美軍投降。1945年7月4日(美國獨立日),美國國旗首次在柏林的警衛旗隊軍營、普魯士中央士官學校舊址升起。

編制沿革

[編輯]
沿革 成立時間
衝鋒隊本部警衛隊(SA Stabswache) 1923年
衝鋒隊阿道夫希特勒突擊隊(SA Stosstrupp Adolf Hitler) 1923年
本部警衛隊(Stabswache) 1925年
警衛旗隊(Schutzstaffel) 1925年
柏林黨衛軍本部旗隊(SS-Stabswache Berlin) 1933年
柏林黨衛軍特戰隊(SS-Sonderkommando Berlin) 1933年
阿道夫希特勒旗隊(Adolf Hitler Standarte) 1933年
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Leibstandarte Adolf Hitler) 1933年
「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Leibstandarte-SS AdolfHitler) 1934年
(機動化)「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步兵團(Infanterie-Regiment LSSAH (mot)) 1938年
黨衛師-「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SS-Division LSSAH) 1941年
黨衛裝甲擲彈兵師-「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SS-Panzergrenadier-Division LSSAH) 1942年
第1黨衛裝甲師-「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1. SS-Panzer-Division LSSAH) 1944年

關鍵人物

[編輯]

指揮官

[編輯]
任次 指揮官 就職 離職 任職時間
1
約瑟夫·迪特里希
Dietrich, Sepp親衛隊上級領袖
約瑟夫·迪特里希
(1892–1966)
1933年1943年7月4年323天
2
特奧多爾·威施
Wisch親衛隊旅隊領袖
特奧多爾·威施
(1907–1995)
1943年7月4日-1944年8月20日1年47天
3
威廉·蒙克
Mohnke, Wilhelm親衛隊旅隊領袖
威廉·蒙克
(1911–2001)
1944年8月20日1945年2月6日170天
4
奧托·庫姆
Kumm, Otto親衛隊旅隊領袖
奧托·庫姆
(1909–2004)
1945年2月6日1945年5月8日91天

知名人物

[編輯]
著名特種作戰專家奧托·斯科爾茲內亦曾是警衛旗隊的成員
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中得到一級騎士鐵十字勳章的成員:格德·普萊斯、庫爾特·邁爾、格德·布雷默、約瑟夫·迪特里希特奧多爾·威施弗里茨·維特海因里希·施普林格奧托·斯科爾茲尼

紀念和爭議

[編輯]
2023年在英國華威舉行的軍事歷史活動上的親衛隊第1師再現

1971年,有人在西德馬林費爾斯豎立了一座紀念碑,以紀念親衛隊第1師「希特勒警衛旗隊」和親衛隊第12裝甲師「希特勒青年團」的陣亡士兵。從2003年開始,它成為幾次右翼極端主義集會和遊行的目標。2004年,這座紀念碑被不明身份的人摧毀,隨後被保存起來。2006年初,當它在弗雷特羅德的新納粹主義者托爾斯滕·海斯 (Thorsten Heise)的住宅上重建時,它再次成為頭條新聞[2]

刑事判決

[編輯]

1964年,對親衛隊第1師的五名被告(漢斯·羅沃、漢斯·克魯格、赫伯特·施內爾、路德維希·萊特和奧斯卡·舒爾茨)進行了一場刑事審判,審判對像是奧斯納布呂克馬焦雷湖大屠殺的肇事者。一名被告在調查期間死亡,其餘被告被判有罪。後來他們成功地推翻了判決結果,因為這些行為已經超過了時效。

回憶書籍

[編輯]

親衛隊第1師的歷史有諸多親歷者的描述,其中最有名的即是由前黨衛軍成員魯道夫·萊曼 (Rudolf Lehmann) 撰寫的回憶錄。正如萊曼在序言中所寫的那樣,「應同志們的要求,寫下黨衛軍阿道夫·希特勒旗隊的歷史」。這部作品由右翼極端主義的穆寧出版社出版,該出版社與黨衛軍退伍軍人組織HIAG關係密切。《明鏡週刊》將其視為「右翼極端主義的知識背景」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否認德國的戰爭罪行和納粹對猶太人的滅絕,美化第三帝國種族滅絕,將希特勒作為和平的總理,戈培爾作為真理的使徒」:

親衛隊第1裝甲師阿道夫·希特勒的第一總參謀魯道夫·萊曼的三部著作,其中兩部已經出版,他在其中讚揚了他的部下「為了阿道夫·希特勒的安全」以及他們「眾所周知的特別熱情的前線精神」,為「希特勒所採用的舊想法,在東方獲得生存空間」服務。

——明鏡週刊 (1981)[3]

參考資料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第101第102第103黨衛軍重戰車營
  2. ^ Mathias Brodkorb. 'Hitlerwein' - Thorsten Heise und der 'Leibstandarte edelster Tropfen'. endstation-rechts.de. 2009-12-3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 ^ Mit Eifer und Freude im KZ, Der Spiegel, 26 January 1981 (5), 1981, (5): 74 (德語) 

文獻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