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蓬萊草蜥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蓬萊草蜥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爬蟲綱 Reptilia
目: 有鱗目 Squamata
科: 正蜥科 Lacertidae
屬: 草蜥屬 Takydromus
種:
蓬萊草蜥 T. stejnegeri
二名法
Takydromus stejnegeri
(VanDenburgh, 1912)[1]

蓬萊草蜥學名Takydromus stejnegeri)為正蜥科草蜥屬爬行動物,俗名台北草蜥、史丹吉氏草蜥、蛇舅母、狗母索,是台灣的特有物種。分布於台灣本島。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台北。

分佈

[編輯]

蓬萊草蜥是臺灣的特有種蜥蜴,其廣泛分布在屏東縣楓港溪以北的西部地區以及東北部的宜蘭縣,且海拔不超過1000公尺的地區,另外,在離島的澎湖的主要組成島嶼中,也可以發現蓬萊草蜥個體的蹤跡!此外,蓬萊草蜥比較偏好低海拔的草生地區,因此在高海拔的山區是很難看到牠們的蹤影的。

描述

[編輯]

蓬萊草蜥的個體體長最長大約可達6公分,其尾巴最長可達軀幹體長的3倍之多,從外觀來看蓬萊草蜥的體型極為修長,因為蓬萊草蜥的尾巴有維持平衡和纏繞的功用,因此不會出現像壁虎、守宮科的蜥蜴容易自斷尾巴的現象。蓬萊草蜥的幼蜥頭部和背部的體色皆呈褐色,隨著個體年齡的成長,其體側會開始出現黃色或者是黃綠色的體色。而蓬萊草蜥有一個可以從外部觀察到的明顯特徵,就是在體側和體背會有一條延伸的細線,一直由眼睛外部一直延伸到尾巴基部,其腹部呈白色。

另外,雌蜥蜴會將卵產在友遮蔽覆蓋物的地方,像是雜草堆或者是落葉堆,以確保後代的安全。在野外,蓬萊草蜥在日間有陽光的時候喜歡在草叢、灌叢或是在禾本科植物上穿梭活動,到夜間時,則會停在禾本科植物的葉片上,以細長的尾巴纏繞住葉片休息。[1]

保護

[編輯]

本種於2023年被收錄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蓬莱草蜥.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2. ^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2023-06-26 [2023-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9). 

向高世. 《台灣自然蜥蜴誌》. 天下文化出版. 2008. ISBN 978986216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