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蒙古縱貫鐵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蒙古縱貫鐵路
Транс-Монголын төмөр зам
概覽
營運範圍 蒙古國 中國大陸 俄羅斯
服務類型客貨運輸鐵路
主要車站烏蘭烏德站、烏蘭巴托站、二連站
技術數據
線路長度2215公里
軌距烏蘭烏德-二連:1524mm
二連-集寧南:1435mm
營運資訊
開通營運1961年
營運者俄羅斯鐵路烏蘭巴托鐵路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

蒙古縱貫鐵路蒙古語Транс-Монголын төмөр зам轉寫Trans-Mongolyn Tömör zam)是一條由俄羅斯烏蘭烏德蒙古國烏蘭巴托中國大陸烏蘭察布鐵路線的統稱,是連接俄蒙中三國最重要的鐵路幹線。該鐵路由西伯利亞鐵路烏蘭烏德站引出,縱貫蒙古國,沿線的蘇赫巴托爾達爾汗烏蘭巴托賽音山達扎門烏德等城市是蒙古國重要的政治、經濟中心和軍事要地,並在二連站(邊檢及換輪站)與中國大陸內蒙古接軌,經集二鐵路延續至集寧南站。該鐵路線於1949年至1961年間建成,大部分位於蒙古國境內,其中俄羅斯蒙古國路段為單線寬軌,軌距為1520毫米,內燃機車牽引,非自動閉塞,每晝夜列車單向通過能力為13列,年貨運能力為620萬噸。中國大陸路段則為複線准軌,軌距為1435毫米,故國際列車需要更換底盤車輪組。其主要支線通往礦工業中心額爾登特巴彥諾爾[1]蒙古縱貫鐵路通常會與西伯利亞鐵路混淆,但後者並不經過蒙古國,而是由蒙古縱貫鐵路在俄羅斯烏蘭烏德接軌通向海參崴莫斯科

歷史

[編輯]
北京-烏蘭巴托-莫斯科

蒙古國鐵路的發展起步較晚。其首條鐵路線是首都烏蘭巴托至納來哈煤礦的43公里窄軌鐵路,於1938年投入使用。同年蘇聯也興建了一條236公里的貨運支線,由西伯利亞鐵路的博爾賈至蒙古國東北部喬巴山附近的巴彥圖們蒙古語Баянтүмэн сум,雖然該線路已連接到西伯利亞鐵路,但僅作為貨運及軍事戰略用途,並在1956年停用。蒙古縱貫鐵路始建於1947年,1950年由北部蘇蒙國境通車烏蘭巴托,1955年通車至中蒙邊境[2]

中國大陸路段的集二鐵路始建於1953年,並於1954年完成鋪軌,是北京-烏蘭巴托-莫斯科國際聯運幹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北京-哈爾濱-滿洲里-莫斯科的國際聯運幹線距離縮短1141公里。根據中國大陸蒙古人民共和國蘇聯三方協定,集二鐵路將採用與蘇聯一樣的1524毫米的寬軌標準,並在集寧南站設換輪廠。軌距撥寬改造工程於1955年完工正式交付運營,全線採用右向行車,是當時中國大陸境內唯一一條右向行車的鐵路線。但在1960年代中蘇交惡,為防止蘇聯利用鐵路越過國境進行「突擊」,1965年10月,中國大陸將集二鐵路全線改為標準軌距,而換輪廠也隨之遷到二連站

運營

[編輯]

由於蒙古國公路水路航空運輸系統不完善,蒙古鐵路(Mongolyn Tömör Zam)承擔了蒙古國境內80%的貨運及30%的客運業務,由於蒙古國地廣人稀,鐵路的主要部分途經山地,這些位於海拔600至1700米,造成了線路多急彎和陡坡,因此限制了列車的運行速度和載重量。蒙古貨運列車的平均時速為75公里,載重量為2800至3400噸,運載一般採用雙機牽引,即在列車前部使用兩輛機車。在蒙古國1990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政府放棄共產主義)後,受到經濟衰退的影響,其貨運量減少了一半左右,到2005年才幾乎恢復到原先的水平。2001年客運量達到410萬人次,然而陳舊慢速的線路設施對客運量的增長造成了阻礙。

蒙古國鐵路採用1520毫米的寬軌軌距,而中國大陸鐵路則採用1435毫米的標準軌軌距,因此通過兩國之間的列車必須在邊境更換其轉向架。每節車廂會在換輪廠被依次抬起更換轉向架,再結合海關控制和邊境檢查,整個過程需要數小時。中國大陸境內集二鐵路呼和浩特鐵路局管理運營。

圖片

[編輯]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高莎莉:《蒙古國鐵路的發展》,載《綜合運輸》1996年08期,第36頁。
  2. ^ (英文)Mongolia - Touris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書籍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