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之死
1989年4月8日,中共中央原總書記胡耀邦因心臟病突然發作住進北京醫院[1]。4月15日7時53分,在北京病逝,享年74歲,他的死是「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導火線。
1989年春節,胡耀邦離京去湖南休假,因感冒致使心臟病發作。後經搶救病情穩定,之後轉移到廣西休息。3月初,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的胡耀邦參加全國人大會議返回北京,再次出現在公眾場合的胡耀邦明顯消瘦。
4月8日早上約10時,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在中南海懷仁堂主持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前夕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正討論《中共中央關於教育問題的決定》的文稿。胡突然心臟病發作,舉手請假,趙紫陽讓胡耀邦先穩住身體,並立即叫中共中央辦公廳馬上找醫生。當時出席會議的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拿出兩粒藥,但沒有採用[2](一說使用了)。[3]不久,北京醫院內科主任錢貽簡和王敏清陸續趕到,並判斷是心肌梗塞。下午2時,將胡耀邦送至北京醫院,情況雖沒度過危險期,但一直穩定。
4月15日清晨,胡耀邦醒來,大解後,吃完西瓜,向工作人員問到「外邊的情況」[4]。此時他表情痛苦,講不出話,其左胸部血管大面積破裂,導致大面積心肌梗塞;於早上7時53分逝世。[5]
胡耀邦去世後,由於他曾經擔任中共中央主要負責人(其曾先後任主席和總書記)的職務,治喪規格按照長期擔任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規格進行,實際規格比擔任過國家元首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委員長葉劍英還要高。4月22日,胡耀邦的追悼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家主席楊尚昆主持追悼會,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致悼詞,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各界人士、幹部群眾數千人出席。
官方發布的訃告稱:
“ | 胡耀邦同志是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我軍傑出的政治工作者,長期擔任黨的重要領導職務的卓越領導人。 | ” |
在天安門廣場至八寶山的道路上,默哀的群眾擠滿兩旁。他的猝逝在學生中形成了強烈的回聲,並且成為首都民眾聚集的最初動力。各大學校園陸續出現讚揚胡耀邦的海報,並呼籲中共中央重審胡耀邦觀點[6]。數日後,這些呼聲擴大到新聞自由、民主制度以及官員腐敗問題等[7]。在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附近出現小規模的自發性集會,悼念胡耀邦[8][9]。而在北京主要高校校園內出現形形色色的大字報,借悼念胡批判1987年令胡耀邦下台的「老人政治」。基於對胡耀邦遭遇的同情和其開放清廉形象的尊崇,加上對改革開放以來引發的官倒與貪污情況嚴重的不滿,使當時的青年學生紛紛出來悼念胡耀邦,以至引發後來的學生與民間聯合運動,並最終導致「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
根據胡耀邦之妻李昭向中共中央提出的要求,1990年12月15日,胡耀邦的骨灰運離北京,歸葬於他生前親手創建的江西共青城。在時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溫家寶陪護下,長子胡德平敬捧父親的骨灰安葬於富華山陵園[10][11][12]。
官方的紀念
[編輯]「六四天安門事件」前夕,官方舉行了各種級別的悼念活動,包括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有鄧小平等領導人參加的高規格追悼會,由於胡耀邦曾經出任黨主席和總書記的最高職務(黨內排名第一),追悼會規格比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廢除國家主席時期相當於國家元首,黨內排名第二)逝世時高出半格。「六四」後幾年,中國政府逐年降低對胡耀邦的紀念活動的規格,直到2005年在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的提議下才舉行較高規格的紀念,例如2005年和2010年的座談會和領導人文章。[13]
2005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紀念胡耀邦同志誕辰90周年座談會」。這是「六四事件」後官方首次高規格舉行對胡耀邦的紀念活動。據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座談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座談會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吳官正主持。」[14]曾慶紅在講話中,高度評價了胡耀邦的一生。其中第二段開頭重複了中共中央訃告中的評價原話。引人注目的是在該講話後文中的如下表述:
“ | 胡耀邦同志把自己的畢生精力獻給了黨和人民的事業。作為馬克思主義者,他的一生是光輝的。 | ” |
與此同時,胡耀邦在湖南瀏陽的故居已經修復原貌,坐落在故居對面的新的胡耀邦生平業績陳列館,也在緊張施工中,準備在11月20號開放。另外,《胡耀邦傳》第一卷於11月25日上市(第一次印數十萬冊),與其相關的《思念依然無盡─回憶父親胡耀邦》(第一次印數二十萬冊)、原來被禁的《炎黃春秋》2005年11月號也放行出版上市,12月7日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刊登胡啟立撰文《我心中的耀邦》,為該報16年來首篇紀念胡的文章。
2010年4月15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在胡耀邦逝世21周年之際,在《人民日報》發表名為《再回興義憶耀邦》的署名文章[15]。曾在胡耀邦同志身邊工作近兩年的溫家寶在文中說:「我親身感受著耀邦同志密切聯繫群眾、關心群眾疾苦的優良作風和大公無私、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親眼目睹他為了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夜以繼日地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的忘我情景。 當年他的諄諄教誨我銘記在心,他的言傳身教使我不敢稍有懈怠。」這篇文章與曾慶紅2005年在紀念胡耀邦同志誕辰9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相呼應,強調了胡耀邦忘我工作,勇於改革,親民愛民,注重調查研究的踏實作風,反映了在錯綜複雜的社會矛盾環境下,中共高層對各級幹部的鞭策與希望。
2013年1月6日,浙江省台州市的大陳島放置了一尊胡耀邦銅像,紀念他在1956年號召和領導的墾荒活動。[16]
2013年4月15日胡耀邦忌日,解放日報、人民日報等中國大陸官方媒體刊文悼胡耀邦,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等新一屆中共中央領導上台後首次出現。[17][18][19]
2014年4月11日,已卸任超過一年的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中共湖南省委書記徐守盛等官員的陪同下參觀了湖南瀏陽中和鎮的胡耀邦故居,在那裏逗留了一小時,並向胡耀邦的銅像鞠躬致敬。該事件在中國大陸受到嚴密封鎖。[20]胡耀邦之子胡德華在接受台灣媒體的採訪時表示,卸任後的胡錦濤只是一個平民,他訪問耀邦故居只是個人行為,不代表中國政府官方立場。[21]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鄭重安排對《胡耀邦同志百年誕辰》的紀念活動,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自出席20日當天的紀念大會,總書記習近平發表講話。[22]
民間的紀念
[編輯]民間的紀念幾乎是在胡耀邦逝世的新聞公開之後立刻出現,最初是從北京的大學開始,但是逐漸轉化為學運,直到6月4日被軍隊終止[23]。
4月17日上午8時,國務院派出一名官員接見學生代表郭海峰、王丹,期間聲援人數不斷增加,晚上9點,天安門已經聚集約2萬名學生。當天北京幾所大學出現約700多份有關胡耀邦的大字報,有警察與民眾在新華門對峙[24]。其他城市情況相對穩定,上海有復旦大學、同濟大學數千名學生在市政府聚集,而南京亦有1萬名學生在鼓樓廣場悼念,但活動很快和平結束。
在衝擊新華門事件發生後,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我們怎樣悼念耀邦同志》,表示這種破壞穩定團結的事件是絕對不被允許的。4月26日,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發表社論《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四·二六社論),將學生運動定性為動亂。學生組織的反應是開始罷課和絕食。雙方衝突逐步激化,最終導致官方動用軍隊將學生驅逐出天安門廣場。
相關歌曲
[編輯]《好大一棵樹》,創作於1989年4月,作詞鄒友開,原曲取材於日本歌曲《大空と大地の中で》,作曲松山千春。
參考文獻
[編輯]- ^ 李鵬; 鮑朴. 李鹏六四日记. 西點出版社. 2010: 11. ISBN 9780615379401.
- ^ 王敏清. 我参与了抢救胡耀邦. 《炎黃春秋》. 2010年, (02期) [2015-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2).
- ^ [美]羅伯特·勞倫斯·庫恩. 他改变了中国 江泽民传. 上海譯文出版社. : 132. ISBN 7532736555.
- ^ 胡耀邦夫人李昭披露胡耀邦逝世真相. 胡耀邦史料信息網. 2007-02-13 [2022-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7-30).
- ^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訃告
- ^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of 1989. Economic Expert. [2013年12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7月14日) (英語).
- ^ 趙鼎新. 《天安门的力量:国家-社会关系和1989北京学生运动》(The Power of Tiananmen: State-Society Relations and the 1989 Beijing Student Movement]). 美國芝加哥: 芝加哥大學出版社. 2001年4月15日: 第147頁 [2013年12月28日]. ISBN 978-0226982601 (英語).
- ^ 追溯近现代中国起源与历史 第九章(上). Matthew Henry. : 81 [2021-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5) (中文).
- ^ Service Center for Chinese Publications. 中共重要历史文献资料汇编: 新华社《参考资料》报道的1989年"天安门"事件. 中共重要歷史文獻資料彙編: 新華社《參考資料》報道的1989年"天安 門"事件. 中文出版物服務中心. 2002 [2021-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5) (中文).
- ^ 九江 (Jiangxi Sheng, China). 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 九江調查隊. 九江统计年鉴.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2: 358 [2021-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5) (中文).
- ^ 於津濤. 胡耀邦和共青城的故事. 《中國農墾》. 2006年, (01期) [2015-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2) (中文(簡體)).
- ^ 游遍江西.九江卷:匡庐奇秀. 游遍江西.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5: 94 [2021-09-02]. ISBN 978-7-210-066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5) (中文).
- ^ 美國之音:胡耀邦座談會周五舉行 李銳參加
- ^ 中共中央举行座谈会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90周年,新华网,2005年11月18日. [2012年4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5月2日).
- ^ 再回興義憶耀邦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人民日報, Apr 15, 2010
- ^ 胡耀邦铜像在浙江大陈岛揭幕. 鳳凰網. [2013年1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月7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解放日报刊文悼胡耀邦:忍辱负重推进改革. [2014-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5).
- ^ 胡耀邦逝世24周年 民众墓前拜谒络绎不绝. 人民網. [2013-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9).
- ^ 胡耀邦之子胡德平《改革放言录》为自由鸣炮. 人民網. [2013-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9).
- ^ 胡锦涛敏感时机参访胡耀邦故居. 美國之音. 2014年4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4月15日).
- ^ 從紀念胡耀邦看人格魅力推動政改. BBC中文網. 2014年4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4月16日).
- ^ 其子表示 中共中央 鄭重安排 胡耀邦百年誕辰 傳「高規格」紀念. 星島日報. [2015年11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9) (中文(香港)).
- ^ Mass media and Tiananmen square,Zhou He著,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1996年出版,第48頁
- ^ 纪录片《天安门》. [2012-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