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耶路撒冷歷史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根據許多考古發現,今天的耶路撒冷的開發可以追溯到西元前四千年[1],關於該市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前19世紀的埃及詛咒禱文和前14世紀的阿馬爾奈文書[2][3]

大約在西元前1000年,大衛王率領以色列人屠殺了耶布斯人,奪取了該城,向南擴建了城市並定都於此,更改成今天的名稱「Yerushalayim(耶路撒拉冷)」[4][5][6]。他將約櫃遷到耶路撒冷並為約櫃建立會幕,還想進一步建造聖殿,卻被耶和華的先知拿單所阻止[7]

聖殿時期

[編輯]

大衛的統治結束於前970年,他的兒子所羅門繼承了王位[8]。 在《聖經·列王紀上》第五章至第六章記載,所羅門在即位後第四年開始,花費十年時間在城內建造了第一座聖殿。所羅門聖殿所在的地方是最後確知的約櫃所在的地方,後來在猶太人歷史中一直具有重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對基督教也很重要)[9],也是猶太人崇拜的焦點。這座聖殿採用來自推羅(Tyre)的岩石香柏建造,成為當地最重要的禮拜地,並取代了其他地方的祭壇。到「第一聖殿期」末,這座聖殿成為全國唯一的宗教場所和朝聖的中心。

第一聖殿復原圖

此後的400年(直到前586年所羅門聖殿被毀)被稱為第一聖殿時期[10],這一時期開始於所羅門去世(前930年),北方10個支派分裂出去,成立了以色列王國(首都位於撒馬利亞)。在大衛和所羅門後裔的統治下,而耶路撒冷仍然是南方猶大王國的京城,長達300多年[11]。前722年,亞述征服了北方的以色列王國。前607年,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破耶路撒冷,年輕的國王約雅斤和大多數貴族均被擄到巴比倫囚禁。在西底家的領導下,耶路撒冷反抗巴比倫的占領,前588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率領大軍圍攻耶路撒冷。18個月後,巴比倫軍隊占領並摧毀這座城市,城牆被毀,聖殿被焚,聖殿中大批的金銀器皿則被帶到巴比倫[11]。尼布甲尼撒俘獲了西底家,在他眼前殺了他的眾子,並且剜了西底家的眼睛,用銅鏈鎖著帶到巴比倫[12]

前538年,巴比倫之囚70年後,波斯帝國居魯士大帝滅亡巴比倫,允許猶太人回到猶太地重建耶路撒冷聖殿,聖殿重建工程在前515年3月(大流士一世在位第六年),也就是第一聖殿被毀70年後完成[13]。接著尼希米又重新修建耶路撒冷城牆,使城市又恢復了繁榮[14][15][16]。此後600年間,猶太地先後是波斯希臘羅馬的一個省份,耶路撒冷則是猶太省的首府。在羅馬統治的前期,曾委任代理王大希律王進行統治,大希律王在位時擴建了聖殿[8]。西元6年,猶太地直接歸屬羅馬統治[17]

66年,一次反抗羅馬的起義失敗後,羅馬軍隊圍困耶路撒冷,但是很快撤軍。猶太人本以為危機已經過去,不想西元70年,提多將軍率領的羅馬大軍再次圍困耶路撒冷達4個月25天之久,羅馬軍隊利用先進的裝備和攻城設施系統地拆除了城牆,入城後拆毀了聖殿(只剩下部分牆基,即西牆)。由於正值猶太人的一個大型節日,城內糧食很快消耗殆盡,甚至出現人吃人的現象,圍困其間有大約110萬人喪生,97000猶太人被俘虜,很多被賣到埃及成為奴隸。到大約130年耶路撒冷沒有人居住,之後羅馬皇帝哈德良重建耶路撒冷城,但是作為懲罰措施,下令在希伯來曆埃波月九日,即耶路撒冷遭巴比倫和羅馬軍兵兩次攻陷的周年記念日(恰巧是同一日),將耶路撒冷徹底剷平,在原址新建羅馬城市愛利亞加比多連聖殿山上另建羅馬神廟;同時將所有猶太人趕出巴勒斯坦,禁止猶太人在耶路撒冷居住。400年間,猶太人不准進入耶路撒冷。

控制權的轉移

[編輯]
第一次十字軍攻占耶路撒冷

此後的5個世紀中,該市一直在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的統治之下。4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控制該市期間,耶路撒冷變成了一個基督教中心,建造了聖墓教堂。當時,雖然仍然禁止猶太人居住耶路撒冷,但他們已經開始在每年的埃波月九日來到西牆前哭泣[18]。在羅馬帝國分裂後的拜占庭帝國統治下,這座城市在基督教勢力中得到了很好的保護。當時在宗教方面相對寬容,從5世紀開始,猶太人重新被允許住在耶路撒冷。

638年,阿拉伯帝國的第一個征服目標就是耶路撒冷。雖然《古蘭經》中從未提到過耶路撒冷,但伊斯蘭傳統認為,先知穆罕默德是在耶路撒冷升天接受《古蘭經》的。於是,在691年,阿拉伯哈里發阿布杜勒·馬里克在登霄石,即聖殿山聖殿的原址上建造了圓頂清真寺(薩赫拉清真寺)[19]。傳說在這個地方亞伯拉罕準備以他的兒子作奉獻祭,《聖經》上記載他奉獻的是小兒子以撒Isaac,又譯易司哈格),穆斯林認為他奉獻的是大兒子伊希梅爾Ishmael,又譯以實瑪利依市瑪耳)。三個世紀後他們又在這裡建造了阿克薩清真寺。在穆斯林統治初期,在宗教上比較寬容,住在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和猶太人在繳納人頭稅後,可以獲得自治[20]。但1010年,埃及的法提瑪王朝哈里發哈基姆下令摧毀耶路撒冷所有的基督教堂和猶太會堂。

1099年,第一次十字軍包圍了耶路撒冷,一個多月後的7月15日,耶路撒冷被十字軍攻占。十字軍進城後,屠殺了城內大多數穆斯林和猶太人。1109年,十字軍在這裡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穆斯林不准入城。1173年,一個來到耶路撒冷的人寫說,耶路撒冷是一座小城市,充滿了東正教教徒、亞美尼亞人、希臘人和喬治亞人,只有200名猶太人住在城市的一角。

1187年,埃及穆斯林蘇丹薩拉丁又重新占領了耶路撒冷[21]。1219年,大馬士革蘇丹下令將城牆銷毀。

1228年—1229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組織了第六次十字軍東征,透過與埃及簽定條約,重新得到耶路撒冷。1239年,他開始重建城牆,但不久它們又被拆毀。1243年,基督徒再次占領耶路撒冷,又重建城牆。

1244年,被蒙古亡國的花剌子模在逃亡途中占領耶路撒冷[22],1247年,花剌子模被埃及人驅逐。1248年—1254年,教皇英諾森四世發動第七次十字軍,但無法奪回耶路撒冷。

1260年,埃及奴隸騎兵馬木魯克奪取耶路撒冷,該城的猶太人不得不逃到周圍的村莊避難。1291年耶路撒冷王國的最後一個據點阿卡城被馬木留克人攻陷,耶路撒冷王國不復存在。1482年,一個來耶路撒冷訪問的多明我會教士說,耶路撒冷是一個「幾個不同的民族生活在此的城市,它是所有罪惡的集合」。作為罪惡他列舉了撒拉遜人、希臘人、敘利亞人、東正教徒、景教徒、亞美尼亞人、喬治亞人、瑪洛尼教徒、貝督因人、刺客、回教徒和「最可憎的」猶太人。只有羅馬天主教徒「在他們心中盼望基督王子的到來,來將所有的國家納入羅馬天主教會的統治下。」

鄂圖曼帝國時期

[編輯]
1833年耶路撒冷地圖

1517年,鄂圖曼帝國占領耶路撒冷,他們控制該城市直到20世紀[21],這時耶路撒冷重新開始繁榮,城牆和老城也被重建,城內任何宗教都可以存在,但鄂圖曼帝國後來的無能統治機構使耶路撒冷的經濟陷入了緩慢的衰退。到18世紀60年代,耶路撒冷的面積只有1平方公里,但已經擁擠不堪。居民開始在城牆外建新城。俄羅斯東正教會在城門外建造了一幢大樓。首先開始在城外建造的當地居民是猶太人。其他人模仿他們的榜樣開始在城外西部和北部建造新的居民區。最後,這些居民區不斷擴大,連接到一起,成為新城。

19世紀初,耶路撒冷只有不足8000人口,但依然是一個對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很重要的城市。城市居民分四個部分:猶太人、基督徒、穆斯林和亞美尼亞人。猶太人主要住在哭牆上方的山坡上(東南),基督徒主要住在聖墓教堂附近(西北),穆斯林主要住在聖殿山附近(東北),亞美尼亞人主要住在西南。雖然這個分化並不絕對,但後來它是英國管理時期(1917年至1948年)將城市分為四個區的基礎。各大宗教內部又包括了許多教派,比如聖墓教堂同時歸希臘東正教、羅馬天主教、亞美尼亞教會埃及教會衣索比亞教會使用,各教派之間互相衝突,以至於聖壇的鑰匙要交給一個「中立的」穆斯林家庭保管。

19世紀,耶路撒冷發生了一些對這座城市產生了長期影響的變化,它們的影響一直延伸到今天,而且是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對耶路撒冷爭執的根本。首先是從沙皇俄國東歐中東,不斷有猶太人為逃避宗教迫害而移居這裡,這改變了城市內人群的分配比例。最早的移民是極端正統派的猶太人,其中有一些是老人,他們回到這裡,準備死後安葬在橄欖山上;另一些是年輕的學生,他們隨同家庭到這裡來,等待救世主的來臨。與此同時,趁著鄂圖曼帝國的衰落,歐洲殖民國家開始將它們的影響伸向耶路撒冷。這也是一個基督教復甦的時期,許多基督教派派傳教士來到耶路撒冷來轉化穆斯林和猶太人,他們相信這可以加速耶穌再次降臨人間。最後,歐洲殖民主義與宗教熱誠也引起了考古學家對《聖經》中所描述的地區,尤其是對耶路撒冷發生興趣。一些考古隊做了一些很引人矚目的發現,這就更加引起了人們對耶路撒冷的興趣。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的1917年,英軍中東總司令艾倫比(Edmund Allenby)將軍向土耳其發動總攻,取得耶路撒冷戰役的勝利,占領了該城[23]。當1917年12月11日英軍占領耶路撒冷時,新城已經形成一片錯綜複雜的居民區群,每個居民區有一個不同的種族構成。在英國統治下,這個發展繼續下去,最後,老城區演變為一個貧窮的老居民區。英國人規定耶路撒冷的建築外表必須是沙岩做成的,來保護城市原貌。

1922年國際聯盟批准貝爾福宣言,委託英國託管巴勒斯坦,並幫助在該地區建立一個猶太國家[24]。託管時期該市西部和北部建起了新的花園郊區[25][26],並且建立了高等教育機構,如希伯來大學創建於1925年[27]

以色列建國

[編輯]

隨著猶太移民的增加,他們和阿拉伯人的衝突也逐漸升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的1939年,英國公布了巴勒斯坦白皮書停止猶太人的移民,限制猶太人購買阿拉伯人的土地,準備把巴勒斯坦逐步移交給一個阿拉伯人占多數的當地政府,猶太人可在該政府管轄下高度自治。但是到戰後,由於從德國集中營里解放出來的幾十萬猶太囚徒偷渡來到巴勒斯坦的壓力增加,英國既無法妥善處理阿以矛盾,而拒絕接受猶太人大屠殺倖存者又遭到國際輿論的一致譴責,同時猶太人針對英國的暴力活動迅速升級,於是,在1947年2月15日,英國被迫宣布把巴勒斯坦問題轉交聯合國處理。在進行調查以後,11月29日的聯合國大會辯論巴勒斯坦問題,以33票對13票通過了分立建國方案,對於耶路撒冷,則計劃成立一個聯合國管理下的特別國際政權,即不屬於猶太人國家也不屬於阿拉伯人國家的一部分[28],不過這個計劃從未實現。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時,第一次以阿戰爭爆發,戰爭結束時,耶路撒冷西部被新成立的以色列國占領,而東耶路撒冷(包括老城和西岸)被外約旦(今約旦)占領。除英國和巴基斯坦外,其他國家都沒有承認約旦對耶路撒冷東部和西岸的占領。1949年,以色列和約旦簽訂停戰協定,劃定的停火線穿過耶路撒冷的市中心。此後直到1967年,東西耶路撒冷分別屬於約旦和以色列。1950年,以色列定都西耶路撒冷。

在1967年六日戰爭中,以色列占領耶路撒冷東部,立刻開始將整個城市歸入以色列的控制。它占領了6.4平方公里的原約旦的耶路撒冷和64平方公里的西岸並將這塊地方改名為「東耶路撒冷」。被占領地區的居民假如自動放棄他們的約旦國籍的話可以獲得以色列國籍,但大多數人沒有接受這個待遇。

1980年以色列國會制定了《基本法:耶路撒冷—以色列的首都》,確定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遠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29],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也宣布東耶路撒冷將成為未來巴勒斯坦國的首都[30][31]

2017年12月6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32][33]啟動美駐以使館遷往耶路撒冷的進程。美國在中東的盟國警告,這一舉動可能引發大範圍動盪。[34]這將是美國總統首次作出這一表態,引發中東多國強烈反對。中東多國警告,此舉可能引發「危險後果」,破壞巴以和平進程。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耶路撒冷历史年表. 猶太虛擬圖書館. 美以合作 Enterprise. [2007-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5). 
  2. ^ Vaughn, Andrew G.; Ann E. Killebrew. 联合君主时代的耶路撒冷. 圣经与考古学中的耶路撒冷:第一圣殿时期. 2003-08-01: 32-33 [2007-01-15]. ISBN 1589830660. 
  3. ^ Shalem, 以色列. 从建城到大卫的耶路撒冷历史. 耶路撒冷:Life Throughout the Ages in a Holy City. 巴爾-伊蘭大學耶路撒冷研究中心. 1997-03-03 [2007-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17). 
  4. ^ Greenfeld, Howard. 应许的实现:西奥多·赫茨尔哈伊姆·魏茨曼大卫·本-古理安与以色列建国. Greenwillow. 2005-03-29: 32. ISBN 006051504X. 
  5. ^ Timeline. 大衛之城. Ir David Foundation. [2007-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15). 
  6. ^ 許多關於大衛王征服耶路撒冷的信息均來自聖經記載,但1993年的挖掘得到今天歷史學家的確認Pellegrino, Charles R. 回到所多玛和蛾摩拉 第二版. Harper Paperbacks. 1995-12-01: 271. ISBN 0380726335. ] 
  7. ^ 撒母耳記下6章2至19節,7章2-17節
  8. ^ 8.0 8.1 Michael, E.; Sharon O. Rusten, Philip Comfort, and Walter A. Elwell. 圣经历史地理全书.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Inc. 2005-02-28: 20-1, 67. ISBN 0842355081. 
  9. ^ Merling, David. 约柜在何处?. 安德魯大學. 1993-08-26 [2007-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9). 
  10. ^ Zank, Michael. 犹大的京城(930-722). 波士頓大學. [2007-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8). 
  11. ^ 11.0 11.1 Zank, Michael. 犹大的京城(930-586). 波士頓大學. [2007-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5). 
  12. ^ 《列王紀下》25章1-7節;《歷代志下》36章12節;《耶利米書》39章1-7節
  13. ^ 《聖經·以斯拉記》1章2-11節
  14. ^ 《聖經·尼希米記
  15. ^ Sicker, Martin. 罗马与耶路撒冷之间:罗马-犹太关系300年. Praeger Publishers. 2001-01-30: 2. ISBN 0275971406. 
  16. ^ Zank, Michael. 波斯犹大总督区的中心 (539-323). 波士頓大學. [2007-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1). 
  17. ^ 克羅散, 約翰·多米尼克. 历史上的耶稣:地中海犹太农夫的生活 Reprinted ed. 舊金山: HarperCollins. 1993-02-26: 92. ISBN 0060616296. 
  18. ^ Zank, Michael. 拜占庭耶路撒冷. 波士頓大學. [2007-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9). 
  19. ^ Hoppe, Leslie J. 旧约神学中的圣城耶路撒冷. Michael Glazier Books. 2000年8月: 15 [2007-02-01]. ISBN 0814650813. 
  20. ^ Marcus, Jacob Rader. 犹太人与中世纪世界:A Source Book, 315-1791 修訂版. Hebrew Union College Press. 2000年3月: 13-15 [2007-02-01]. ISBN 087820217X. 
  21. ^ 21.0 21.1 Main Events in the History of Jerusalem. 耶路撒冷:無止境的十字軍. The CenturyOne Foundation. 2003 [2007-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13). 
  22. ^ 《十字軍史:耶路撒冷王國的興衰》
  23. ^ Fromkin, David. 一个和平结束了所有和平:奥斯曼帝国崩溃与现代中东形成 2. Owl Books. 2001-09-01: 312-3 [2007-02-02]. ISBN 0805068848. 
  24. ^ Mendelsson, David. 英国统治. 猶太錫安主義教育部. 以色列猶太事務局l. [2007-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0-01). 
  25. ^ Tamari, Salim. 耶路撒冷1948:幻影城 (再版). 耶路撒冷季刊. 1999, (3) [2009-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9-09). 
  26. ^ Eisenstadt, David. 英国托管. 耶路撒冷: Life Throughout the Ages in a Holy City. 巴爾-伊蘭大學耶路撒冷研究中心. 2002-08-26 [2007-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16). 
  27. ^ 历史. 耶路撒冷希伯萊大學. [2007-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05). 
  28. ^ “未来的巴勒斯坦政府”大会决议:耶路撒冷市. 聯合國. 1948-01-22 [2007-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26). 
  29. ^ 基本法:耶路撒冷—以色列的首都. 以色列外交部. 1980-07-30 [2007-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08). 
  30. ^ 联合国首脑会议上中东问题未取得进展. BBC. 2000-09-07 [2007-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5-26). 
  31. ^ Khaled Abu Toameh. Abbas: Aim guns against occupation. 耶路撒冷郵報. 2007-01-11 [2007-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4). 該市的地位和有爭議的聖地。
  32. ^ 特朗普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2017-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7). 
  33. ^ 美要认耶路撒冷为以首都?或引发大范围动荡. [2017-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5). 
  34. ^ 美要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2017-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