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密歐·達萊爾
尊敬的中將 羅密歐·達萊爾 Roméo Dallaire OC CMM GOQ MSC CD | |
---|---|
加拿大國會上議院議員 魁北克(運河) | |
任期 2005年3月25日—2014年6月17日 | |
前任 | 羅克·博杜克 |
繼任 | 埃里克·福雷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Roméo Antonius Dallaire 1946年6月25日 荷蘭上愛塞省代訥坎普 |
政黨 | 加拿大自由黨(2005–2014) |
配偶 | 瑪麗·克勞德·米曹(2019年結婚)[1] 伊麗莎白·羅伯奇 (1976年結婚—2019年離婚)[2] |
兒女 | 3個(威廉、凱特琳、蓋伊) |
專業 | 加拿大軍隊中將(ret'd) |
獲獎 | 加拿大勳章 聖約翰勳章 功績勳章 |
網站 | www.romeodallaire.com |
軍事背景 | |
效忠 | 加拿大 |
服役 | 加拿大陸軍 |
服役時間 | 1963–2000 |
軍階 | 中將 |
指揮 |
|
羅密歐·安東尼厄斯·達萊爾 OC,CMM,GOQ,MSC,CD(法語:Roméo Antonius Dallaire,1946年6月25日—),加拿大國會上議院議員、人道主義者、作家、退休將軍,是1994年盧安達大屠殺期間聯合國盧安達援助團的司令官,曾率領一支不足300人的多國部隊成功挽救了將近兩萬多平民的性命。
早期生涯和教育
[編輯]出生於荷蘭代訥坎普,父母是加拿大軍官羅密歐·路易·達萊爾(Roméo Louis Dallaire)和荷蘭護士卡特琳(Catherine),在出生六個月後,達萊爾和母親一起遷居至加拿大。他們首先來到哈利法克斯,隨後又遷往魁北克,而達萊爾在蒙特婁度過了童年時光。
1964年達萊爾加入加拿大軍隊,他首先在Saint-Jean皇家軍事學院學習。1969年從皇家軍事學院畢業,並獲得科學學士學位,隨後被編入加拿大皇家炮兵部隊。1972年,正式申請入籍加拿大。1989年7月,被授予准將頭銜,隨後擔任加拿大第五機械化旅旅長。1989年到1993年,擔任Saint-Jean皇家軍事學院院長。
盧安達大屠殺
[編輯]最初的任務
[編輯]1993年年底,達萊爾受命擔任聯合國盧安達援助團(UNAMIR)的司令官,當時盧安達國內的胡圖族主導政府剛和來自北方的圖西族叛軍簽署了《阿魯沙協議》,達萊爾的使命便是監督該協議的落實。根據該協議,保羅·卡加梅當時領導的圖西族叛軍的愛國陣線將加入盧安達新的聯合政府,而保羅·卡加梅為現任的盧安達總統。
1994年1月22日,達萊爾履新不久就發現法國運輸機為盧安達胡圖族主導的政府軍運送軍火。對於這一違反《阿魯沙協議》的行動,盧安達政府解釋說這筆軍火是在《阿魯沙協議》簽署之前就訂購的。這批武器來自法國、比利時、荷蘭、以色列、英國和埃及。與此同時,盧安達政府開始核查居民的身份證,從身份證可判明該居民是胡圖族或圖西族血統。
總統哈比亞利馬納被暗殺
[編輯]1994年4月6日深夜,載有盧安達胡圖族總統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和鄰國蒲隆地總統西普里安·恩塔里亞米拉的飛機在盧安達首都基加利上空被擊落,胡圖族激進分子隨後在盧安達政府軍的幫助下,對全國的圖西族人以及胡圖族溫和人士展開了系統性的大規模屠殺。
在事件之初,達萊爾隨即派遣10名比利時維和部隊士兵保護當時的政府總理阿加特·烏維林吉伊馬納,並要求她儘快掌控局勢。但是總統衛隊劫持並殺害了這些士兵,烏維林吉伊馬納與她的丈夫也被總統衛隊殺害。聯合國維和部隊中人數最多、裝備最好的比利時部隊隨後撤出盧安達。達萊爾隨後向聯合國請求增派維和部隊,並表示大約4000名裝備精良的維和部隊足以制止當地正在進行中的大屠殺。部分由於美國的反對,聯合國拒絕了達萊爾的請求,而美國政府大概由於索馬利亞事件的影響,也拒絕派遣附近的海軍陸戰隊支援。
大屠殺當中
[編輯]在比利時部隊撤出後,達萊爾手中還有由加拿大、加納、突尼斯、孟加拉等國之維和部隊士兵組成不到300人的一支小規模部隊。在拒絕了聯合國要求撤退的命令後,達萊爾依靠這支部隊,努力控制基加利市一些大量圖西族難民避難的地區,並與內戰雙方談判,將部分圖西族難民運往愛國陣線控制的地區,達萊爾的這些努力挽救了兩萬多名圖西族難民的生命。
大屠殺終結
[編輯]隨著大屠殺的持續進行,聯合國安理會響應法國的建議,成立了UNAMIR II,以法國部隊為主力的綠松石行動進入盧安達並建立了一些非軍事區。達萊爾反對法國人的干涉,他認為法國人在這之前曾經支持過胡圖族政府軍,愛國陣線也不願意和法國有善意的接觸。
同年7月,愛國陣線占領了基加利,大屠殺終告結束。8月,法國向愛國戰線轉移了他們的控制地區,保羅·卡加梅有效地控制了全國政權。為期百多日的大屠殺導致了80萬到117.1萬名圖西族人和胡圖族溫和人士遭殺害,超過200萬人成為難民。
晚年
[編輯]1994年9月,達萊爾返回加拿大,並繼續擔任許多重要軍職。
2000年,達萊爾飽受創傷後遺症的折磨,甚至嘗試自殺但未遂。因病退休後,開始撰寫回憶錄,身體也漸漸康復。2003年,他出版了《與魔鬼握手:盧安達人道使命的失敗》一書。2004年1月,達萊爾出席了盧安達種族屠殺的國際法庭並親自作證。隨後的日子裡,他參加了加拿大和國際上多個反對童工、反對兒童參加戰爭的組織及活動。2005年3月25日,達萊爾被加拿大總理保羅·馬丁任命為自由黨參議員,作為魁北克省的代表。2006年9月8日,協和大學宣布達萊爾將成為該校下屬的蒙特婁種族屠殺和人權研究組織的高級會員。
達萊爾和他的妻子伊莉莎白有三個孩子,Willem、Canthrine和Guy。
電影中的達萊爾
[編輯]- 2002年10月,紀錄片「最後一個公平的人」[3]公映,這部記載盧安達種族屠殺的電影專訪了達萊爾等許多當事人。
- 2004年加拿大廣播公司拍攝了「與魔鬼握手:達萊爾之路」的紀錄片。
- 2004年的電影《盧安達飯店》中也有反映達萊爾將軍的鏡頭,由尼克·諾爾蒂飾演。
- 加拿大製作的電影「與魔鬼握手」於2007年9月28日正式上映,影片真實反映了達萊爾在盧安達種族大屠殺前後的表現。
榮譽
[編輯]- 1996年,獲美國政府頒給外國人的最高軍事榮譽Legion of Merit。
- 2002年10月,獲得加拿大勳章。
- 2005年度CBC電視台的最偉大的加拿大人評選中,達萊爾名列第16位。
參考文獻
[編輯]- ^ Roméo Dallaire a trouvé son havre de paix. La Terre de Chez Nous. 20 September 2019 [2020-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法語).
- ^ Une histoire de cœur mêle le général Dallaire à une poursuite de 365 000$. TVA Nouvelles. [2020-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1).
- ^ 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The Last Just Man》的資料(英文)
擴展閱讀
[編輯]- Geheran, Michael; Frey, David. Leadership in War and Genocide: Roméo Dallaire in Rwanda. Historians on Leadership and Strategy: Case Studies From Antiquity to Modernity.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20: 15–39. ISBN 978-3-030-26090-3 (英語).
外部連結
[編輯]- 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法文)
- 論民族、國家與國際政治的互動——對盧安達大屠殺的反思,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李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