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 (音樂)
硬核 硬核舞曲 硬核鐵克諾 Hardcore Hardcore techno | |
---|---|
風格起源 | |
文化起源 | 1980年代晚期至1990年代早期[1] 荷蘭、比利時、德國 |
類型分支 | |
融合類型 | |
當地樂壇 | |
其他主題 | |
硬核舞曲(英語:Hardcore),又稱硬核鐵克諾(英語:Hardcore techno),簡稱硬核, 是一種電子舞曲。硬核最初起源於1990年代的布魯塞爾、荷蘭和德國[4]。硬核通常具有速度較快(160-200 bpm),鼓聲、低音部分強,旋律及歌曲主題與暴力有關,接近失真音樂、電子身體音樂的探索方式等特點[5][6][7]。硬核日後演變出gabber。
歷史
[編輯]1980年代
[編輯]1980年代中期,受比利時Front 242、電子身體音樂和工業音樂新浪潮的影響,硬核誕生[8]。硬核有極簡主義節拍有力、有氣勢洶洶的濁音和中斷、有朋克搖滾類似的藝術美感,與迪斯科、放克和浩室音樂不同[8]。此時電子身體音樂與New Beat結合,產生酸浩室,其特點是聲音較硬[9]。1980年代末,硬核與new beat在比利時傳播並發行樂曲[a]。New beat於1988年傳播至西德的法蘭克福。
硬核朋克最初指激進朋克搖滾音樂。硬核朋克樂隊[b]讓音樂更硬,並重視對音樂的態度和表現形式。他們認為街上音樂應該像街道一樣:暴力、地下,但引人入勝、真誠。1980年代後期嘻哈音樂出現時,硬核朋克指較硬的嘻哈音樂。這種音樂與硬核類似:更硬的聲音,引人入勝的歌詞,尊重說唱歌手(如KRS-One和全民公敵組合)的態度。1980年代末期,一些樂隊[c]開始使用「硬核鐵克諾」(hardcore techno)這個詞,但與硬核毫無關聯[10][11][12]。硬核一詞最早出現在Sucking Energy (Hard Core Mix)。這首歌創作於1985年,但是屬於電子身體音樂(EDM)。
1990年代
[編輯]1990年,德國音樂製作人馬克·特勞納[d]稱他已經製作出了世上第一支硬核鐵克諾樂曲「We Have Arrived」[13]。英國的Together樂隊也於1990年發行樂曲「Hardcore Uproar」。Music journalism與西蒙·雷諾茲(Simon Reynolds)出版了關於硬核鐵克諾的書。這本書介紹了一些硬核樂隊[e]。
1990年代早期,英國開始流行原始的碎拍音樂和鼓打貝斯。詞語「硬核」和「暗核」也指這些音樂。隨後一些人[f]改進了硬核。他們把嘻哈音樂、碎拍、鋼琴碎(piano breaks)、低頻低音、dub音樂、碎拍硬核等音樂融合,隨後演變出快樂硬核和早期叢林舞曲。
1993年前後,硬核一詞才正式出現,並有了明確的定義[14]。
1990年,德國作曲家馬克·特勞納於美因河畔法蘭克福發布歌曲「We Have Arrived」,標誌硬核正式誕生[13][15][11][16]。特勞納於1989年建立Planet Core Productions公司,該公司共發行超過超過500首樂曲。截止至1996年,其中300首樂曲由他所作[11]。另一個推動硬核發展的重要人物是Miroslav Pajic,簡稱Miro。他的樂隊PCP製作的硬核音樂有緩慢、沉重、黑暗等特點。這種音樂後來演變為暗核和厄核(doomcore)。1991年在美國紐約,鐵克諾先驅Lenny Dee聯合紐約大部分音樂家,共同創辦工業力量唱片公司(Industrial Strength Records)[16]。此公司把紐約變成硬核音樂中心之一。許多美國[g]和外國作曲家加入了這個公司。在荷蘭鹿特丹,DJ Paul Elstak[17]與Rob Fabrie共同發展快樂硬核。快樂硬核是一種新音樂,速度比gabber快,低音部分更加飽滿[16][18]。
1992年,保羅·埃爾斯塔克(Paul Elstak)創立鹿特丹唱片公司。鹿特丹唱片公司是荷蘭第一家生產硬核音樂的公司[19]。同年,烏得勒支的The Final Exam銳舞樂隊[20]創辦ID&T企業。1993年,Thunderdome音樂節建立,其後通過發行CD合輯和舉辦活動等方式,在歐洲發展硬核。Gabber音樂也在年輕人中大受歡迎。同年,四張硬核合輯發行,並獲得成功[21][22][23][24]。許多藝術家[h]發行快樂硬核和gabber音樂合輯,並因此成名。同年,Freddy B創辦莫庫姆唱片公司[16],並與許多速核先驅[i]合作,大獲成功。
在英格蘭,Spiral Tribe及其成員[31][j]硬化酸碎拍,並創造出酸核和硬派鐵克諾。1994年,他們創立Network 23唱片公司,為自由派對音樂發展作準備。在法國,也出現了如Laurent Hô等硬核先驅[32]。
1990年代晚期,隨著gabber熱度的下降,硬核逐漸轉變,為mákina和硬派音樂等受硬核影響的音樂留下一席之地。
2000年代
[編輯]受硬派音樂和工業硬核的影響, DJ Promo及其公司The Third Movement的發展,使主流硬核在2000年代誕生。主流硬核有更現代、更自然、更慢、更複雜的風格。[15]主流硬核在歐洲,尤其是在荷蘭和義大利大受歡迎,並新產生了許多樂隊[k][15]。同時,快樂硬核演變出歐陸節拍、英核、自由硬核和迷幻出神等新的音樂類型。
2000年代湧現了大量硬核作曲家,並有大量唱片公司成立[l]。同時,暗核流行,出現了一批新的作曲家[m]。一些唱片公司[n]也開始發行暗核音樂。同時自由派對音樂在歐洲流行,推動自由鐵克諾(freetechno)的發展。
2001年時,德國樂隊Scooter發行硬核歌曲Nessaja和Ramp!。受德國的影響,挪威DJ組合Thomas S. Nilsen Fiction和Steffen Ojala Søderholm開始發展Nightcore。夜核作曲家在2003年中期開始出現在LimeWire上,2006年開始出現在YouTube上。
2010年代
[編輯]2010年代起,在Angerfist等藝術家的帶動下,硬核迅速發展,其唱片公司和作曲家遍及全球。硬核在北美最大的音樂會,電子音樂嘉年華(Electric Daisy Carnival)占有一席之地。2011年,Angerfist在世界DJ選手100強上排名第39[33]。
2010年代中期,流行音樂發生了變化。硬核從主流硬核,逐漸轉變成速度較快的法核和恐核,速度從160 bpm提升到200 bpm及以上。雖然法核和恐核早已出現,但是在2015年左右,由於一些藝術家和大型活動,它們才受聽眾青睞。硬核市場因硬核速度的提升而廣闊。流行音樂也受硬核影響,向更快、更響、更歡快的方向發展[34]。硬核也吸引其他作曲家[o]創作硬核樂曲[35][36]。
2010年代末,硬核在歐洲流行。荷蘭參加硬核音樂節的人大幅上升。2019年的Thunderdome音樂節有接近四萬人參加,是有史以來最大型的硬核音樂活動[37]。硬核音樂節也在荷蘭以外的歐洲國家[p]定期舉行。在藝術家的宣傳下,硬核在美國各大城市逐漸普及,但真正知曉硬核的人數並不多。
硬派舞蹈
[編輯]硬派舞蹈 | |
---|---|
風格起源 | |
文化起源 | 1990年代晚期 |
硬派舞蹈(英語:Hard dance) 屬於電子舞蹈音樂流派。硬派舞蹈速度快,但通常比硬核音樂慢一些;鼓聲有力,但聲音不太刺耳。硬派舞蹈囊括了硬浩室(hard house)、hard trance、硬派音樂以及一些區域的歐陸舞曲[q]。有時硬派舞蹈也包括硬核舞曲的一些類型(法核、快樂硬核)。硬派舞蹈也會和硬核鐵克諾音樂混談。
硬核盛典
[編輯]另見
[編輯]注釋
[編輯]- ^ 如1988年HNO3的Doughnut Dollies、Export的Action In Paradise、Tribe 22的Acid New Beat和I Sit On Acid by Lords Of Acid,1989年Rhythm Device的Acid Rock和Dirty Harry的Double B,1990年The Project的Do That Dance
- ^ 如黑旗樂隊、Minor Threat、Bad Brains
- ^ 如à;GRUMH...、Pankow和Leæther Strip
- ^ Marc Trauner,又名Mescalinum United
- ^ 如L.A. Style和人力資源
- ^ 超凡樂團、Lords of Acid、Goldie
- ^ 如Deadly Buda和the Horrorist
- ^ 如3 Steps Ahead、DJ Buzz Fuzz、The Dreamteam、Neophyte、Omar Santana和Charly Lownoise and Mental Theo
- ^ 如Technohead、Tellurian、the Speedfreak、Scott Brown[25][26][27][28][29]和比利時的Liza N'Eliaz[30]
- ^ 如Stormcore、69db、Crystal Distortion和Curley
- ^ 如Endymion、Kasparov,、Art of Fighters、The Stunned Guys 和DJ Mad Dog
- ^ 如Epileptik、Audiogenic、Les Enfants Sages、Tekita、Breakteam、Mackitek、B2K 和Narkotek等
- ^ 如Ruffneck、Fifth Era和The Outside Agency
- ^ 如酵素唱片公司、Crossbones和Bloc 46
- ^ 如棉花糖、獵頭者、Carnage、Porter Robinson
- ^ 如西班牙[38]、俄羅斯[39]、奧地利[40]、瑞士[41]、捷克[42]
- ^ 如mákina、lento violento等
參考
[編輯]- ^ Jon Savage. Machine soul - A History Of Techno. [11 Ma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9).
- ^ :!: Nightcore is Hardcore :!: biography. [2016-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02).
- ^ Ship, Jesse. Bassnectar Calls Emerging Metalstep Genre a 'Natural Progression'. Noisecreep. August 22, 2012 [January 1,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4).
- ^ David Robb. Techno in Germany:Its Musical Origins and Cultural Relevance (PDF): 134–135. 2002 [17 Ma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11-22).
- ^ PSYCHEDELIC FREESTYLE | A-wave.com|=awave. [12 Ma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2).
- ^ Dirk Moelants. Dance Music, Movement and Tempo Preferences (PDF): 2. 13 September 2003 [8 May 201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2 October 2013).
- ^ Ishkur. Ishkur's guide. [8 Ma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3).
- ^ 8.0 8.1 EuroPopMusic : Electronic Body Music. EuroPopMusic. [8 Ma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9).
- ^ Johannes Ripken. Dance Music History – First electronic sounds, via Disco, House, Dance to current developments. Johannes Ripken. 10 May 2012 [8 Ma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8 November 2012).
- ^ SPEX music magazine: Hardcore-Techno-Beat aus Florenz!, p.49, issue 9/89, September 1989
- ^ 11.0 11.1 11.2 Reynolds Simon. Energy Flash: A Journey Through Rave Music and Dance Culture. 1998. ISBN 978-0330350563.
- ^ New Life Soundmagazine (October–November, 1989).
- ^ 13.0 13.1 Mescalinum United - Biography. Planet Lyrics. [8 Ma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2).
Trauner was co-founder of record label Planet Core Productions and has been credited with creating the first hardcore techno/gabber track in 1990, 'We Have Arrived', under the name of Mescalinum United
- ^ Griffith University ePress. dj.dancecult.net. [17 March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4).
- ^ 15.0 15.1 15.2 Gabba Hardcore Dance Music. fantazia. [8 Ma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8).
- ^ 16.0 16.1 16.2 16.3 Peter Shapiro. Drum 'n' bass: the rough guide : [jungle, big beat, trip hop]. 1999: ? [2021-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0).
- ^ DJ Paul Elstak. djguide.nl. [8 Ma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9) (荷蘭語).
- ^ Vladimir Bogdanov. All music guide to electronica: the definitive guide to electronica. 2011.
- ^ Mid-town History. Rotterdam Records. [8 Ma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 December 2013).
- ^ EVENTS.the past. Thunderdome. 20 June 1992 [8 Ma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2 September 2013).
- ^ 5th Raider. Thunderdome I : Fuck Mellow, This Is Hardcore From Hell Review. gabber.no.sapo.pt. 31 December 2004 [27 Decem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10 March 2016).
- ^ 5th Raider. Thunderdome II : Back From Hell! Review. gabber.no.sapo.pt. 19 July 2001 [27 Decem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10 March 2016).
- ^ 5th Raider. Thunderdome III : The Nightmare Is Back Review. gabber.no.sapo.pt. 30 July 2001 [27 Decem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10 March 2016).
- ^ 5th Raider. Thunderdome IV : The Devil's Last Wish Review. gabber.no.sapo.pt. 22 August 2007 [27 Decem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10 March 2016).
- ^ British and American hit singles: 51 years of transatlantic hits. : 2071.
- ^ Banana-Na-Na. [27 Januar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2).
- ^ Gold-/Platin-Datenbank (Technohead - I Wanna Be a Hippy). Musikindustrie.de. [17 Januar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2) (德語).
- ^ Daniel Leeflang Bio. Mokum Records. [11 Januar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2).
[...] and "I wanna be a hippy" which gave him a gold record for 25,000 copies sold in Germany only.
- ^ Wyburn, Claire. Scott Brown: The King of Scottish Hardcore. M8. April 1996, (85): 10–11.
- ^ Des pratiques artistiques des jeunes. 2003: 43 (法語).
- ^ Stéphane Hampartzoumian. Effervescence techno: Ou la communauté trans(e)cendantale. 2004: 153 (法語).
- ^ Morgan Jouvenet. Rap, techno, électro...: Le musicien entre travail artistique et son organisation. 2006: 137–138 [2021-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0) (法語).
- ^ Angerfist: The Masked Marauder of Hardcore. [18 March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3).
- ^ Life Is Suffering And Sefa Is Going To The Top. [18 March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4).
- ^ LIL TEXAS’ AMERICAN HARDCORE HAS BEEN ADDED TO THE SNAKEPIT LINE-UP:. [18 March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0).
- ^ Headhunterz @ SLAM! MixMarathon XXL - ADE 2018. [18 March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0).
- ^ Thunderdome: 25 years of hardcore. [18 March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8).
- ^ Masters of Hardcore Spain 2019. [18 March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0).
- ^ Masters of Hardcore Russia. [18 March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3).
- ^ Masters of Hardcore Austria 2018. [18 March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0).
- ^ Masters of Hardcore Switzerland 2019. [18 March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0).
- ^ X-massacre 2018. [18 March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0).